【小学数学】小学一年级数学基础加减法规律和法则!
- 格式:doc
- 大小:59.50 KB
- 文档页数:7
破十法:加九减一;加八减二;加七减三;加六减四;加五见五数字拆分法9+6=9+(1+5)=(9+1)+5=15一五6;二四6;三三6;四二6;五一6;6的组成没遗漏。
一六7;二五7;三四7;四三7;五二7;六一7;7的组成记仔细。
一七8;二六8;三五8;四四8;五三8;六二8;七一8;8的组成记全它。
一八9;二七9;三六9;四五9;五四9;六三9;七二9;八一9;9的组成全都有。
一九10;二八10;三七10;四六10;五五10;六四10;七三10;八二10;九一10;10的组成共九句。
凑十歌一九一九好朋友;二八二八手拉手;三七三七真亲密;四六四六一起走;五五凑成一双手。
一加九;十只小蝌蚪;二加八;十只花老鸭;三加七;十只老母鸡;四加六;十只金丝猴;五加五;十只大老虎。
20以内的进位加法看大数;分小数;凑成十;加剩数。
退位减法退位减法要牢记;先从个位来减起;哪位不够前位退;本位加十莫忘记;如果隔位退了1;0变十来最好记。
连续退位的减法看到0;向前走;看看哪一位上有。
借走了往后走;0上有点看作9例如1:加法8+5 看到8就想到2;因此5可以分成2和3;8和2组成10;10+3=13;所以8+5=13。
例如2:减法15-9第一种:15可以分成10和5;10-9=1;再用1+5=6;所以15-9=6;第二种:9可以分成5和4;15-5=10;10-4=6;所以15-9=6。
运用凑十法与破十法解答下列各题7+8= 6+9= 9+4= 11-4= 6+7= 7+4=12-9= 14-8= 2+9= 13-6= 14-5= 8+8=4+9= 5+7= 14-6= 15-7= 8+4= 14-7=5+8= 6+8= 7+4= 14-7= 12-8=13-9= 12-8= 3+9= 4+9= 12-9=5+6= 2+9= 12-9= 14-7= 13-8=2+9= 4+7= 6+4= 3+7= 13-7=( )+5=10 ( )+4=7 ( )-3=3 ( )-6=2 9-( )=23+( )=10 6-( )=1 ( )-7=3 ( )+2=50+( )=4( )-0=6 10-( )=8 4+( )=9 7-( )=6 ( )-3=0( )+7=8 5-( )=2 ( )-5=5 ( )+6=9 1+( )=87-( )=7 6+( )=10 ( )+2=8 ( )-3=4 3+( )=49-( )=0 ( )+6=7 4+( )=8 ( )-9=1 ( )-3=5( )+1=4 ( )-7=4 ( )+8=10 9-( )=4 ( )-5=14+( )=10 ( )+5=5 ( )-2=5 10-( )=2 ( )-6=4学习10以内数加减法的方法一、加法:大数记心里;小数往上数;如4+2= 把4记在心里;往上数两个数;5、6, 之后得出结果4+2=6二、减法:大数记在心里;小数往下数;如6-3= 把6记在心里;往下数三个数;5、4、3; 之后得出结果6-3=3家长需配合每日为宝贝出30道10以内加减法;提升孩子的算术能力;注意不要让孩子数指头;养成习惯不好改;培养心算能力。
小学一年级数学加减法公式
加数+加数 = 和2、被减数 ndash; 减数 = 差
和 = 加数+加数差 = 被减数 ndash; 减数
和 ndash; 加数 = 另一个加数被减数 ndash; 差 = 减数
另一个加数 = 和 ndash; 加数减数= 被减数 ndash; 差
差 + 减数 = 被减数
被减数 = 差 + 减数
总结:以上就是一年级数学加减法公式的全部内容,小朋友们你们都会运用吗?是不是可以熟练掌握这些公式并且完成加减法习题的解答呢?请浏览本文加强学习吧!
小学数学一年级下册“找规律”练习题
小学数学一年级下册综合练习题
更多精彩内容尽在:一年级数学公式。
小学数学20个计算技巧运算定律1.加法交换律两个数相加,交换加数的位置,它们的和不变,即a+b=b+a。
2.加法结合律三个数相加,先把前两个数相加,再加上第三个数;或者先把后两个数相加,再和第一个数相加它们的和不变,即(a+b)+c=a+(b+c)。
3.乘法交换律两个数相乘,交换因数的位置它们的积不变,即a×b=b×a。
4.乘法结合律三个数相乘,先把前两个数相乘,再乘以第三个数;或者先把后两个数相乘,再和第一个数相乘,它们的积不变,即(a×b)×c=a×(b×c)。
5.乘法分配律两个数的和与一个数相乘,可以把两个加数分别与这个数相乘再把两个积相加,即(a+b)×c=a×c+b×c。
6.减法的性质从一个数里连续减去几个数,可以从这个数里减去所有减数的和,差不变,即a-b-c=a-(b+c)。
运算法则1.整数加法计算法则相同数位对齐,从低位加起,哪一位上的数相加满十,就向前一位进一。
2.整数减法计算法则相同数位对齐,从低位加起,哪一位上的数不够减,就从它的前一位退一作十,和本位上的数合并在一起,再减。
3.整数乘法计算法则先用一个因数每一位上的数分别去乘另一个因数各个数位上的数,用因数哪一位上的数去乘,乘得的数的末尾就对齐哪一位,然后把各次乘得的数加起来。
4.整数除法计算法则先从被除数的高位除起,除数是几位数,就看被除数的前几位;如果不够除,就多看一位,除到被除数的哪一位,商就写在哪一位的上面。
如果哪一位上不够商1,要补“0”占位。
每次除得的余数要小于除数。
5.小数乘法法则先按照整数乘法的计算法则算出积,再看因数中共有几位小数,就从积的右边起数出几位,点上小数点;如果位数不够,就用“0”补足。
一年级数学基础加减法规律和法则先教分解加法,实际上就是:将两个集合和在一起,变成一个集合。
减法:将一个集合分开,分成两个。
孩子真正的理解加减法的意义,不是算会那道题,而是理解加减法之间的关系。
比如:6个苹果,可以分成2个和4个苹果,也可以反过来说是4个和2个苹果,同时,2个和4个苹果(或者4个苹果和2个苹果)合起来就是6个苹果。
也就是说:1、从分解组合开始教孩子,一边分,一边用语言表述,一定要用嘴巴说出来,能说出来的孩子,表示她自己真的掌握了。
2、从5以内的开始。
先从分解2开始。
3、每次分开后表述完,要记得在合起来。
打基础的方法1、学数数学计算之前先学数数,这谁都知道,但是利用多种数数形式来为计算打基础,却被相当多的父母所忽视。
不少父母在孩子会唱读1~100之后就认为孩子已学会了数数,而可以教计算了,但实际上孩子并没有真正建立数的概念,也没有真正掌握计数的技巧。
数数的内容其实很多,除了要建立数的一对一的概念以外,还要包括多种数数的技能,主要形式有:①N加1,即按递增1的顺序正着数,这是学N加1计算的基础;②N减1,即按递减1的顺序倒着数,这是学N减1计算的基础;③数单数,建立奇数概念;④数双数,建立偶数概念;⑤逢10数,建立进位概念;⑥逢5数,将5作为一个基本单元,这是一个很重要的数数技能,因为在提高数数和计算技能方面,5的重要性仅次于10。
2、计算N加1,凡是能正着依次数数并理解其含义是依次递增1个的幼儿,都能轻而易举地学会计算N加1,包括10加1、20加1、99加1乃至100加1。
3、计算N减1,凡是能倒着数数并理解其含义是依次递减1个的幼儿都能学会计算N减1的题,包括11减1,21减1、100减1乃至101减1。
4、整10相加或相减,如10加10、20加10、……90加10,凡是会逢10数数并理解其含义是依次递增或递减10个的幼儿都能很容易地学会。
5、整5相加或相减,如0加5、5加5、10加5乃至95加5,凡是会逢5数数并理解其含义是递增或递减5个的幼儿,掌握起来并不难。
一、小学生数学法则知识归类(1)笔算两位数加法,要记三条1、相同数位对齐;2、从个位加起;3、个位满10向十位进1。
(2)笔算两位数减法,要记三条1、相同数位对齐;2、从个位减起;3、个位不够减从十位退1,在个位加10再减。
(3)混合运算计算法则1、在没有括号的算式里,只有加减法或只有乘除法的,都要从左往右按顺序运算;2、在没有括号的算式里,有乘除法和加减法的,要先算乘除再算加减;3、算式里有括号的要先算括号里面的。
(4)四位数的读法1、从高位起按顺序读,千位上是几读几千,百位上是几读几百,依次类推;2、中间有一个0或两个0只读一个“零”;3、末位不管有几个0都不读。
(5)四位数写法1、从高位起,按照顺序写;2、几千就在千位上写几,几百就在百位上写几,依次类推,中间或末尾哪一位上一个也没有,就在哪一位上写“0”。
(6)四位数减法也要注意三条1、相同数位对齐;2、从个位减起;3、哪一位数不够减,从前位退1,在本位加10再减。
(7)一位数乘多位数乘法法则1、从个位起,用一位数依次乘多位数中的每一位数;2、哪一位上乘得的积满几十就向前进几。
(8)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法则1、从被除数高位除起,每次用除数先试除被除数的前一位数,如果它比除数小再试除前两位数;2、除数除到哪一位,就把商写在那一位上面;3、每求出一位商,余下的数必须比除数小。
(9)一个因数是两位数的乘法法则1、先用两位数个位上的数去乘另一个因数,得数的末位和两位数个位对齐;2、再用两位数的十位上的数去乘另一个因数,得数的末位和两位数十位对齐;3、然后把两次乘得的数加起来。
(10)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法则1、从被除数高位起,先用除数试除被除数前两位,如果它比除数小,2、除到被除数的哪一位就在哪一位上面写商;3、每求出一位商,余下的数必须比除数小。
(11)万级数的读法法则1、先读万级,再读个级;2、万级的数要按个级的读法来读,再在后面加上一个“万”字;3、每级末位不管有几个0都不读,其它数位有一个0或连续几个零都只读一个“零”。
一年级数学算式1.加法交换律:两数相加交换加数的位置,和不变。
2.加法结合律:三个数相加,先把前两个数相加,或先把后两个数相加,再同第三个数相加,和不变。
3.乘法交换律:两数相加,互换因数的边线,内积维持不变。
4.乘法结合律:三个数相乘,先把前两个数相乘,或先把后两个数相乘,再和第三个数相乘,它们的积不变。
5.乘法分配律:两个数的和同一个数相加,可以把两个加数分别同这个数相加,再把两个内积相乘,结果维持不变。
例如:(2+4)x5=2x5+4x5。
6.除法的性质:在除法里,被除数和除数同时扩大(或缩小)相同的倍数,商不变。
0除以任何不是0的数都得0。
7.等式:等号左边的数值与等号右边的数值成正比的式子叫作等式。
等式的基本性质:等式两边同时除以(或除以)一个相同的数,等式仍然设立。
8.方程式:含有未知数的等式叫方程式。
9.一元一次方程式:所含一个未知数,并且未知数的次数就是一次的等式叫作一元一次方程式。
10.分数:把单位“1”平均分成若干份,表示这样的一份或几分的数,叫做分数。
11.分数的加减法则:同分母的分数相乘减至,只把分子相乘减至,分母维持不变。
异分母的分数相乘减至,先通分,然后再以此类推。
12.分数大小的比较:同分母的分数相比较,分子大的大,分子小的小。
异分母的分数相比较,先通分然后再比较;若分子相同,分母大的反而小。
13.分数乘坐整数,用分数的分子和整数相加的积作分子,分母维持不变。
14.分数乘分数,用分子相乘的积作分子,分母相乘的积作为分母。
15.分数除以整数(0除外),等同于分数除以这个整数的倒数。
16.真分数:分子比分母小的分数叫做真分数。
17.假分数:分子比分母大或者分子和分母成正比的分数叫作假分数。
假分数大于或等于1。
18.带分数:把假分数写成整数和真分数的形式,叫做带分数。
19.分数的基本性质:分数的分子和分母同时除以或除以同一个数(0除外),分数的大小维持不变。
20.一个数除以分数,等于这个数乘以分数的倒数。
快速掌握以内加减法内加减法是小学生学习数学的基础内容之一,对于孩子们来说,掌握以内加减法是非常重要的。
因此,今天我们就来讨论一下如何快速掌握以内加减法。
首先,了解基本规则是学习以内加减法的第一步。
在加法中,加数加数和等于和;在减法中,被减数减去减数等于差。
通过理解这个基本规则,孩子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加减法运算的逻辑。
其次,掌握好加法的进位和退位规律。
在进行加法运算时,如果个位相加超过10,就需要进位;在进行减法运算时,如果个位的数不够减,就需要从十位借位。
这种进位和退位的规律是加减法的基础,也是快速计算的关键。
接着,通过反复练习加减法算术题来提高计算速度。
多做加减法练习题可以帮助孩子们熟练掌握运算方法,增强计算能力。
家长和老师可以给孩子们设计不同难度的算术题,让他们不断练习,逐渐提高计算速度和准确度。
此外,利用适当的学习工具来辅助学习以内加减法也是很有效的方法。
比如可以使用计算器、计算棒、计算游戏等学习工具,让孩子们在游戏中学习,加深对加减法的理解,提高计算能力。
最后,在日常生活中多给孩子们创造一些实际应用的数学问题,让他们将抽象的数学知识应用到实际生活中。
比如在购物时让孩子们帮忙计算总价,或者在做家务时让他们计算用掉了多少时间等。
通过把数学知识与实际生活相结合,可以帮助孩子们更快地掌握以内加减法。
总的来说,快速掌握以内加减法需要通过理解基本规则、掌握进位和退位规律、反复练习、使用学习工具和应用数学知识于实际生活等多种方法来提高孩子们的计算能力。
希望以上内容能对家长和老师们在教授孩子学习以内加减法时有所帮助。
愿每个孩子都能顺利掌握以内加减法,从而在数学学习中取得更好的成绩。
小学数学加减法计算技巧与常用口诀“凑整”先计算两个数相加,若能恰好凑成整十、整百、整千、整万…则先计算。
如:1+9=10,3+7=10,2+8=10,4+6=10,5+5=10。
又如:12+88=100,35+65=100,21+79=100,44+56=100,55+45=100。
在上面算式中,1叫9的“补数”;79叫21的“补数”,44也叫56的“补数”,也就是说两个数互为“补数”。
例题1.计算下列等式:53+55+47 23+39+61解:式=(53+47)+55=155式=23+(39+61)=23+100=123对于不能直接凑整的,可以把其中一个数进行拆分,再凑整。
例题2.计算下列等式:87+15 54+79 65+18+27解:式=87+13+2=(87+13)+2=100+2=102式=33+21+79=33+(21+79)=33+100=133式=60+2+3+18+27=60+(2+18)+(3+27)=60+20+30=110对于没有直接凑整的数的,可以先凑整,最后再减去凑整的数。
例题3.计算:38+29+19解:原式=(38+2)+(29+1)+(19+1)-4=40+30+20-4=90-4=86等差数列计算等差连续数(等差数列)的和相邻的两个数的差都相等的一串数就叫等差连续数,又叫等差数列,如:1,2,3,4,5,6,7,8,91,3,5,7,92,4,6,8,103,6,9,12,154,8,12,16,20等等都是等差连续数.1,等差连续数的个数是奇数时,它们的和等于中间数乘以个数。
例题4.计算1+2+3+4+5+6+7+8+9解:原式=5×9(中间数是5,共9个数)计算1+3+5+7+9+11+13解:原式=7×7(中间数是7,共7个数)=49计算2+4+6+8+10解:原式=6×5(中间数是6,共5个数)=302,等差连续数的个数是偶数时,它们的和等于首数与末数之和乘以个数的一半。
数学10以内加减法口诀表数学10以内加减法口诀表是用口诀的形式记忆小学数学10以内加减法的有效方式。
它把数学10以内加减法中最基础的知识用口诀的形式表达出来,把复杂的问题拆分成简单易懂的表达,非常容易让孩子记住,帮助孩子更好地学习数学10以内加减法。
二、加法口诀1.一加一等于二:一加一二二二2.一加二等于三:一加二三三三3.一加三等于四:一加三四四四4.一加四等于五:一加四五五五5.一加五等于六:一加五六六六6.一加六等于七:一加六七七七7.一加七等于八:一加七八八八8.一加八等于九:一加八九九九10.一加九等于十:一加九十十十三、减法口诀1.五减一等于四:五减一四四四2.六减一等于五:六减一五五五3.七减一等于六:七减一六六六4.八减一等于七:八减一七七七5.九减一等于八:九减一八八八6.十减一等于九:十减一九九九四、应用1.利用口诀熟记10以内的加减法:数学10以内加减法口诀表的口诀把复杂的问题拆分成简单易懂的句子,这种方式非常容易让孩子记住,在熟读口诀之后,小孩子们可以熟练掌握10以内的加减法,帮助他们学习数学。
2.增强记忆能力:学习数学的时候,小孩子们要能够用口诀记忆小学10以内的加减法,这能够帮助他们增强记忆能力,提高学习效率,更好地掌握数学知识。
3.培养良好学习习惯:10以内的加减法口诀表是一个有益的学习工具,它可以帮助小孩子们更好地学习,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提高小孩子们的学习能力。
五、结论数学10以内加减法口诀表是一个有益的学习工具,它通过口诀的形式让小孩子们更好地记忆10以内的加减法,提高他们的学习能力,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
此外,它还可以帮助小孩子们增强记忆能力,提高学习效率,更好地掌握数学知识。
小学数学法则、口决定义、单位进率及公式汇总一、小学生数学法则知识归类(1)笔算两位数加法,要记三条1、相同数位对齐;2、从个位加起;3、个位满10向十位进1。
(2)笔算两位数减法,要记三条1、相同数位对齐;2、从个位减起;3、个位不够减从十位退1,在个位加10再减。
(3)混合运算计算法则1、在没有括号的算式里,只有加减法或只有乘除法的,都要从左往右按顺序运算;2、在没有括号的算式里,有乘除法和加减法的,要先算乘除再算加减;3、算式里有括号的要先算括号里面的。
(4)四位数的读法1、从高位起按顺序读,千位上是几读几千,百位上是几读几百,依次类推;2、中间有一个0或两个0只读一个“零”;3、末位不管有几个0都不读。
(5)四位数写法1、从高位起,按照顺序写;2、几千就在千位上写几,几百就在百位上写几,依次类推,中间或末尾哪一位上一个也没有,就在哪一位上写“0”。
(6)四位数减法也要注意三条1、相同数位对齐;2、从个位减起;3、哪一位数不够减,从前位退1,在本位加10再减。
(7)一位数乘多位数乘法法则1、从个位起,用一位数依次乘多位数中的每一位数;2、哪一位上乘得的积满几十就向前进几。
(8)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法则1、从被除数高位除起,每次用除数先试除被除数的前一位数,如果它比除数小再试除前两位数;2、除数除到哪一位,就把商写在那一位上面;3、每求出一位商,余下的数必须比除数小。
(9)一个因数是两位数的乘法法则1、先用两位数个位上的数去乘另一个因数,得数的末位和两位数个位对齐;2、再用两位数的十位上的数去乘另一个因数,得数的末位和两位数十位对齐;3、然后把两次乘得的数加起来。
(10)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法则1、从被除数高位起,先用除数试除被除数前两位,如果它比除数小,2、除到被除数的哪一位就在哪一位上面写商;3、每求出一位商,余下的数必须比除数小。
(11)万级数的读法法则1、先读万级,再读个级;2、万级的数要按个级的读法来读,再在后面加上一个“万”字;3、每级末位不管有几个0都不读,其它数位有一个0或连续几个零都只读一个“零”。
先教分解
加法;实际上就是:将两个集合和在一起;变成一个集合。
减法:将一个集合分开;分成两个。
孩子真正的理解加减法的意义;不是算会那道题;而是理解加减法之间的关系。
比如:6个苹果;可以分成2个和4个苹果;也可以反过来说是4个和2个苹果;同时;2个和4个苹果(或者4个苹果和2个苹果)合起来就是6个苹果。
也就是说:
1、从分解组合开始教孩子;一边分;一边用语言表述;一定要用嘴巴说出来;能说出来的孩子;表示她自己真的掌握了。
2、从5以内的开始。
先从分解2开始。
3、每次分开后表述完;要记得在合起来。
打基础的方法
1、学数数
学计算之前先学数数;这谁都知道;但是利用多种数数形式来为计算打基础;却被相当多的父母所忽视。
不少父母在孩子会唱读1~100之后就认为孩子已学会了数数;而可以教计算了;但实际上孩子并没有真正建立数的概念;也没有真正掌握计数的技巧。
数数的内容其实很多;除了要建立数的一对一的概念以外;还要包括多种数数的技能;主要形式有:
①N加1;即按递增1的顺序正着数;这是学N加1计算的基础;
②N减1;即按递减1的顺序倒着数;这是学N减1计算的基础;
③数单数;建立奇数概念;
④数双数;建立偶数概念;
⑤逢10数;建立进位概念;
⑥逢5数;将5作为一个基本单元;这是一个很重要的数数技能;因为在提高数数和计算技能方面;5的重要性仅次于10。
2、计算N加1;凡是能正着依次数数并理解其含义是依次递增1个的幼儿;都能轻而易举地学会计算N加1;包括10加1、20加1、99加1乃至100加1。
3、计算N减1;凡是能倒着数数并理解其含义是依次递减1个的幼儿都能学会计算N减1的题;包括11减1;21减1、100减1乃至101减1。
4、整10相加或相减;如10加10、20加10、……90加10;凡是会逢10数数并理解其含义是依次递增或递减10个的幼儿都能很容易地学会。
5、整5相加或相减;如0加5、5加5、10加5乃至95加5;凡是会逢5数数并理解其含义是递增或递减5个的幼儿;掌握起来并不难。
6、计算10加N;包括10加1、10加2……10加9;幼儿一旦理解10加几就等于十几;不仅能快速运算10加N;还能推广至20加N、30加N乃至90加N。
7、两个相同数相加;包括1加1、2加2……9加9;对于会数双数的幼儿;当发现两个相同的数相加后的结果都是双数时;便会很容易地学会运算这类题。
教学实践发
现;幼儿普遍对两个相同数相加的题有自发的关注与兴趣;因而幼儿对这组题的掌握往往要先于10以内非N加1的题。
8、计算两数之和等于10的题;包括1加9、2加8、3加7、4加6及5加5;这组题的熟练与否对于进行10以上的运算是至关重要的。
9、口算(20以内);当幼儿已掌握了上述技能之后;就可以做20以内的口算题了。
父母应注意提醒幼儿学会运用已掌握的计算技能来推算其它题;如由2加2等于4而推知2加3等于5;由3加7等于10而推知3加6等于9;9加9等于18而推知9加8等于17;等等。
10、竖式笔算(100以内);口算100以内的数即使是对学龄儿童也是不容易的;可是列成竖式之后;凡具备上述技能的学龄前幼儿稍加指点即可完成运算;因为一道两位数相加的题列成竖式后实际上就变成了两道一位数相加的题。
目前;5岁左右的幼儿都在幼儿园里学会了书写阿拉伯数字;因而这个年龄段的幼儿进行独立的竖式运算是完全可能的。
编故事的方法
我在教孩子10以内的加减法运算的时候;经常编一些小故事;让孩子参与其中;不知不觉孩子就学会了运算。
而且;每次孩子都对这种小故事表现出非常浓厚的兴趣;学起加减运算来非常轻松。
比如;学习8的加减法;我编了一个这样的小故事;其中经常和孩子互动一下;互相提问;甚至让孩子把故事编下去:
小猴子要买8个苹果送给奶奶。
它来到市场上;看见红苹果挺诱人的;绿苹果也挺好的;于是;这两种苹果它一样买了几个。
(红苹果买5个;绿苹果买几个?)
小猴子拎着装了8个苹果的框高高兴兴地往奶奶家走去。
路上同小猪撞了一下;结果撞掉一个苹果;它们都不知道。
(这时还剩几个苹果了?)
小猪是小猴子的好朋友;见到小猴很高兴。
小猪说口渴了;小猴子就给小猪一个苹果解渴。
(这时还剩几个苹果?)
看到小猪吃苹果吃得津津有味的;小猴子也想吃;于是它也拿了一个苹果吃了起来。
(这时还剩几个苹果?)
突然;背后响起一声狮子的吼声:“吼——”不好了;狮子看见小猴子了;快跑啊!小猴子拎着框使劲往前跑;框里的苹果噼里啪啦地往外掉。
好不容易跑到奶奶家了;狮子也没有追来;小猴子终于松了口气。
小猴子把苹果送给奶奶;可是它往框里一看:“咦?怎么只剩下2个苹果了呢?”
奶奶听完小猴子讲的途中的遭遇后;哈哈笑了起来。
奶奶对小猴子说:“你来了就是最好的礼物了!”
就这样;故事讲完了。
讲的过程中我还不时让孩子算算还有几个苹果;而后面的遇到
狮子的事情也是孩子自己编出来的。
整个过程非常轻松;既让孩子开拓了思维;又达到了学习的目的。
凑十法
凑十法是20以内进位加法的基本思路。
运用凑十法能将20以内的进位加法转化为学生所熟悉的10加几的题目;从而化难为易。
例如9+5;将5分成1和4;因为9凑十缺1;所以要分出1。
所以9+5;就分解计算9+1=10、然后10+4=14;所以;孩子要牢记“9要1”、“8要2”、“7要3”、“6要4”、“5要5”凑十法简便易行;思考过程有“一看(看大数);二拆(拆小数);三凑十;四连加”
应该是用破十法:12可以分成10和2;用10-9=1;再用1+2=3;所以12-9=3
在教学中;我深有体会;低年级数学教学;使学生学好“两法”非常重要。
“两法”即“凑十法”和“破十法”。
凑十法是几和几合成十;破十法是从10里面拿出几还剩下几。
比如:教7+8=15有两种算法。
一种是一个一个地加;算式:
7+1+1+1+1+1+1+1+1=15;或8+1+1+1+1+1+1+1=15;这种方法对于接受能力差的学生不错;但这样加太繁;又浪费时间;多数同学都不适用。
而凑十法就简便多了;方法是想8和几或7和几合成十(8和2、7和3);那么从7里面拿出2;7拿出2还剩下5元;或从8里面拿出3;8拿出3还剩下5;算式:8+2=10;10+5=15;或7+3=10;10+5=15。
教几加几等于十几;只要教会学生想几和几合成十;从几里面拿出几还剩下几;那么10加几就等于十几。
又如:教15-9=6有四种算法。
一是用数数方法;一个一个地减;算式:
15-1-1-1-1-1-1-1-1-1=6;二是用“平十”的方法先减5;再减4;算式:15-5=10;10-4=6;三是用“想加算减”的方法;想9加几等于15;15减9就等于几;四是用“破十法”;即把15分成10和5;10-9=1;1+5=6。
几法比较;我觉得“破十法”最管用。
第一种数数法太繁;浪费时间;第二种“平十法”先减5;再减4;因为这个“平十”不固定;有时是5;有时是6;有时是4……中间这个几和几合成9或几加几等几也就不固定;对于接受能力差一点的学生不好学;第三种“想加算减”就更难了。
我认为“两法”既好教又易学。
因为“凑十”只有五组:1+9、2+8、3+7、4+6、5+5;我把它当成5个生字词来教给学生记;而1+9、5+5都比较容易记;剩下3个也不难;课前经常反复练习;师:1和9;生:凑成十;师:2和8;生:凑成十;师:倒过来;生:8和2凑成十;师“3和7……这样久而久之就能熟能生巧;所以教十几减几时;只要让学生懂得十几可以分成10和几;10减几剩下几;几十几=几就可以了。
好几个接受能力较差的同学学了“两法”后;作业基本独立完成。
如:12-7;他们很快就能说出:“10-7=3;3+2=5”13-8呢?“10-8=2;2+3=5。
”从这些差生转化来看;教好“两法”非常重要。
而“两法”既互相联系;又互相转化;学生只要掌握“凑十法”;“破十法”也就容易了;但愿教低年级数学的老师都能教好学生学好“两法”;“两法”对提高教学质量起着重要的作用。
儿歌法一加九;十匹小马骝;1+9 10匹小马骝
2+8 10只老母鸭
3+7 10只小公鸡
4+6 10个小皮球
5+5 10只大老虎
6+4 10只水彩笔
7+3 10根小竹竿
8+2 10只小白鹅
9+1 10架小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