吞津唾液养生法
- 格式:doc
- 大小:45.50 KB
- 文档页数:13
唾液8大养生功效和古人津液养生法集锦图唾液8大养生功效古人十分重视唾液养生。
自古以来,养生专家即视口水津液为健康的重要源泉,因此将口水神化异化,赋予它以“金津玉液”、“琼浆玉泉”等甘霖美名。
古人造“活”字,亦是舌旁从水,既是示人以舌旁有水方能活,又是示人舌水唾液可以活人,这也强调了唾液的重要性。
《本草纲目》记载:“人有病,则心肾不交,肾水不上,故津液干而真气耗也。
”李时珍指出:“津液乃人之精气所化。
”古代医学家认为“津”系“精”所化,精盈则肾水上升,化为津液,津液再予咽下,能润心,使心火免于过盛,水火相济,阴平阳秘谓之“自饮长生酒”。
因此,古人常以吞咽津液达到祛病强身、益寿延年之效。
正常人每天分泌唾液约1000~1500毫升,是口腔内三对较大的唾液腺腮腺、腭下腺和舌下腺所分泌液体的混合物。
正常唾液无色、无味、近于中性(pH值6.6~7.1),主要成分是水,占98.5%~69%,其余是含钠、钾、钙、氯、硫等离子的盐类,以及淀粉酶、溶菌酶、黏蛋白等。
唾液的基本生理功能是湿润和清洁口腔,消灭产生齿垢的细菌,溶解有害于牙齿的物质,软化食物以便于吞咽,还能分解淀粉,有消化作用。
如果唾液中的淀粉酶减弱,就会影响食物的消化,并由于无法保护胃黏膜免受胃酸损害,易导致胃肠炎症或溃疡。
一般体质强健的人,唾液分泌比较充盈旺盛。
年老体弱者唾液分泌不足,常出现口干舌燥、皮肤干燥、体力日衰、耳鸣重听、面部失去光泽、大便秘结等情形,运用吞口水养生法,可重拾青春,抗衰延老。
古有名言:“气是续命芝,津是延年药。
”唾液中所含的最具魅力的物质,当首推由日本医家绪方知三郎发现的腮腺激素。
这种激素是由腮腺分泌的,许多学者认为它是“返老还童”的激素。
腮腺激素能增加肌肉、血管、结缔组织、骨骼、软骨和牙齿的活力,尤其能强化血管的弹性,提高结缔组织的生命力。
只要腮腺激素充盈,血管和皮肤间质、结缔组织的功能就会加强,皮肤的弹性就能得到保持。
然而,人到中年后,腮腺开始萎缩,分泌的激素就逐渐减少。
唾液养生法唾液养生,是古人十分重视的一种养生方法。
古人认为常咽唾液就可以抗老美颜,并且能够延年益寿。
自古以来,养生专家即视口水津液为健康的重要源泉,因此将口水神化异化,赋予它以“金津玉液”、“琼浆玉泉”等甘霖美名。
古人造“活”字,亦是舌旁从水,既是示人以舌旁有水方能活,又是示人舌水唾液可以活人,这也强调了唾液的重要性。
中医学认为,唾液能“润五官、悦肌肤、固牙齿、强筋骨、通气血、延寿命”,春秋时期的老子认为,灵丹妙药虽好,也不如自己的津液重要。
古代养生学家陶弘景也说:“食玉泉者,能使人延年,除百病。
”唾液中含有免疫球蛋白、多种酶和多种维生素,对牙齿和骨骼的发育、钙磷代谢及蛋白质的合成都有一定影响,能增强免疫功能,预防疾病,同时也是人体必需的代谢活性剂;唾液中的碱性物质和黏液蛋白能中和部分胃酸,并使之发生沉淀附着于胃黏膜上形成保护膜,从而增强胃黏膜的抗酸能力,对胃溃疡的治疗有着积极作用;疔疮、蚊虫叮咬等瘙痒时可用唾液,尤其是清晨第一口唾液外擦于局部,有明显的止痒消肿效果,誉之为“人体自产的良药”。
中医学认为:“五脏化五液,心为汗,肺为涕,肝为泪,脾为涎,肾为唾,是为五液。
”意思是唾液为脾肾所化,肾为人体先天之本,脾为人体后天之本,脾胃富集了五脏之精,气血之华,故唾液中含有很多有益于人体健康长寿的物质,对养生保健有着特殊的作用。
古代医家曾认为,唾液充盈者必体质强壮,并根据唾液盛衰来判断疾病状况。
研究发现,唾液中有一种激素,具有强化肌肉血管、增强血管壁弹性和结缔组织活力的作用;唾液所含的溶菌酶对强烈致癌物黄曲霉素、苯并芘、亚硝胺等有很好的解毒作用。
因而,唾液具有防治早衰及癌症的功效。
现代医学也表明,唾液中包含了血浆中的各种成分,和十多种酶和近十种维生素、多种矿物质以及有机酸和激素。
唾液中还有一种唾液腺激素,能刺激人体的造血机能,延缓身体各个组织器官的衰老,预防老年性疾病,有利于人的健康长寿。
唾液中还有一种过氧化物酶,可以抑制致癌物质的毒性。
道家之咽津养生法,用自己的口水助健康(好文)中医认为,唾为肾之液,属“阴津”,存得一分阴津,则得一分生命。
舌心中为“聚泉穴”,唾液在吞咽过程中,刺激该穴,可以清散风热、祛邪开窍。
古代养生家们认为,把口中的唾液吞咽下去,可使人长寿健康。
古人称唾液为“醴液”“华池”“玉泉”“琼浆”等。
《黄帝内经》记载,在静心呼吸的情况下“吞津”,每日数十次,可祛病,还可养肾。
《素问·宣明五气篇》:“五脏化液:心为汗,肺为涕,肝为泪,脾为涎,肾为唾,是谓五液。
”张志聪《素问集注》:“五脏受水谷之津,淖注于外窍而化为五液。
方法在这里:咽津养生法很简单。
早上起床后洗漱干净,排空大小便。
面朝空气流通之处,春、夏、秋、冬四季分别对应东、南、西、北四个方向。
两脚分开与肩同宽,两手掌重叠贴放在肚脐处。
全身放松,用腹式呼吸法呼吸。
准备工作做足了,然后就可开始用舌搅动口齿,舌要伸出齿外,但须在唇内。
舌先绕齿上下搅动,再左右搅动,各36次。
搅动时,用力要柔和,待津液满口后鼓腮含漱36次,然后分三小口咽下。
稍待片刻后,用双掌揉脐,顺、逆时针各3圈。
咽津养生法男女老少皆宜,是一种最廉价的养生法。
上述动作每天可坚持1~2次,每次重复三遍。
清晨、午休、夜晚睡前都可做这套动作,长久坚持下去,可以“润五脏、悦肌肤”。
唾液从口腔壁生成后,经舌根、咽喉、肺转入肝脏,进入肾经,贮于丹田,之后再化津还丹,于是形成精气。
这个过程可和脾健胃,润泽五脏肌肤,养肾补元,还可补益脑髓。
人体自有大药,唾液就是我们体内的“自助药房”,廉价、简单、有效,只要你早一天“咽津”,就会早一天健康。
资料供学习参考。
养食之道咽津功(玉液炼丹)
内容:中国古代,有许多医学著作中,都记载了咽津功的方法和其作用。
古代人把口中的津液称之为醴液、华池、玉泉、琼浆等。
如晋·《抱朴子》记载:“能养以华池,浸以醴液,清晨叩齿三百过,永不动摇”。
又如东汉文物《铜尚方规矩镜》中铭文记载:“渴饮玉泉,饥食枣”,这里浸醴液、饮玉泉,就是古代的咽津养生气功,而道家把它称为玉液炼丹,流传久远。
常年坚持锻炼,可以却病、可以保健、可以防癌、可以延年。
操作方法:
1、姿势:静坐、静卧、静站都可以采用。
平心静气后,鼻息口呼,轻轻吐三口气。
2、叩齿生津:闭咀,轻扣牙齿20—30次。
然后将舌头伸出齿外唇内上下搅动,古代称谓赤龙搅海。
舌头在牙齿外上、外下,内上,内下各9次,共三十六次。
床上八段锦口诀说:“微摇撼天柱,赤龙搅水浑,漱津三十六,神水满口匀,一口分三咽,龙行虎自奔。
”
3、咽津:把口中津液分成三口,再用意念随吸气把口水送入丹田(小腹气海部位)。
每次练生津法三次,每次分三口咽津。
每日可练3—6次。
无病者,每日早晚各练一次。
叩齿、搅海即可生津又可固齿、保健、治牙病。
为帮助记忆可用下面歌诀。
4、咽津歌诀:一咽二咽,气入丹田;三咽四咽,云蒸露甘;五咽六咽,内景充实;七咽八咽,肾水上升,心火下降;九咽加一咽,真气充实,气通三关(任督交流)。
常年锻炼,寿可百年。
《神仙食气金妙录记录》记载:“若好脯如枣者九枚,食时吃一枚,若。
神奇中医吞津咽唾养生法附训练法中医吞津咽唾养生法,是一种源远流长的传统中医保健方法。
通过掌握其中的技巧和方法,可以有效地促进身体健康,延缓衰老。
以下将为大家介绍这种神奇的养生法,同时也会详细说明相关的训练方法。
首先,我们需要明确一下什么是“吞津咽唾”。
吞津是指口干舌燥时,用舌头轻抚上颚,刺激唾腺产生口水,然后咽下去。
咽唾则是将舌头贴在上颚附近,保持良好的口腔状态让唾液在口腔中多停留,然后再将其咽下去。
这些动作看似简单,但实际上都需要一定的技巧和坚持才能达到最佳效果。
那么中医吞津咽唾养生法的作用是什么呢?首先,它可以帮助口腔消毒,预防口腔疾病和龋齿的发生;其次,它可以刺激唾腺分泌,调节口干舌燥、口臭等症状;最重要的是,它可以改善肠胃蠕动,促进消化吸收,缓解积食和胃胀等不适症状。
那么如何进行中医吞津咽唾养生法的训练呢?以下是一些具体的方法:1. 醒来后、起床前,用舌头轻抚上颚,按摩口腔,启动唾液分泌。
2. 在吃饭前和吃完饭后,用舌头轻抚上颚,刺激唾腺分泌。
3. 看电视、看书、上网等无事可做的时候,可以经常进行咽唾训练,即将唾液在口腔中停留,然后慢慢咽下去。
4. 在进行中医按摩养生时,可以结合吞津咽唾法来增强效果。
5. 不要在饭前、饭后等不能吞咽唾液的时候进行练习。
以上是一些基础的中医吞津咽唾养生法的训练方法。
不过,在进行这个训练的时候,需要注意一些事项。
首先,不要过度练习,以免引起过度疲劳。
其次,注意饮食习惯和生活规律,健康的生活习惯是保持健康的重要因素。
最后,不要在吞咽唾液时或者在锻炼中过度嘴巴发音,以免造成喉咙发炎等问题。
总而言之,中医吞津咽唾养生法是一种简单而有效的中医保健方法。
只要坚持掌握其中的技巧和方法,就能获得非常好的身体保健效果。
希望大家可以尝试并坚持练习,以保持健康的身体和良好的生活质量。
古代吞津养生法八大神奇功效助养生图我们常说的口水,也就是唾液,中医上也称“津液”、“甘露”、“玉泉”、“天河水”等等。
切莫小看这不起眼的“口水”,它对人体养生保健可是益处多多。
下面就跟着小编一起了解一下“口水”的养生功效吧!中医有句老话,叫做“留得一分津液,便有一分生机”。
中医中讲的津液是构成人体生命的重要物质基础之一,在人们的保健生活中,这句老话话是很有意义的。
中医把人体分泌的唾液叫做“津”,并把它归属为阳,主表。
中医还有“津血同源”的说法,是说津液和血都来源于饮食的精气,并能相互滋生,相互作用。
津液亏耗过多,就会使气血两损;而气血亏损,同样可使津液不足。
津液的增多与减少,能直接影响体内的阴阳平衡,疾病也会由此而生,如发高烧的病人出汗过多,及胃肠疾患者大吐大泻太多,都会因损伤津液而导致气血亏损。
口水对人体养生有八种功能:一是止血作用,口水能促进血液凝固,口内外伤或拔牙后引起出血时口水可帮助止血。
二是润滑作用,口水中含有黏液素,可使口腔润滑柔软。
三是冲洗作用,能把食物残渣冲洗掉,以保持口腔的清洁卫生。
四是稀释作用,当酸、苦等刺激性东西进入口腔时,口水分泌增加,把它稀释,便于吐出或咽下。
五是抗菌作用,口水中的各种有机和无机成分通过不同机理,产生一定的抗菌作用,可以防止口腔、咽喉和牙龈发炎。
六是治伤作用,口水中有一种神经生长素,这种生长素能显着地缩短伤口愈合时间,能加速烧伤皮肤的愈合。
七是消化作用,口水中含有大量淀粉酶,能把淀粉水解为麦芽糖,使之易被吸收。
八是抗衰作用,口水中含有一种能使人保持年轻的“唾液腮腺激素”,能使人聪明、齿坚、肌强,这样即使人到老年也会红光满面,不减青春活力。
可见,“口水”是宝贵的,不能随意浪费、弃失,要善于促进口水的分泌,达到健身强体、养生长寿的目的。
那么,对正常人的保健来说,如何才能做到“保津养生”呢?首先要多喝水,可以适当泡些有生津作用的中药饮片,如山楂、五味子、麦冬等。
秘传鼓漱强身功
唾液也就是俗语说的"口水",中医名叫金津玉液,它经过胃,脾,肺,散布全身血管当中。
现代医学表明唾液具有杀毒,助消化,抗衰老等作用。
唾液中的溶菌酶和分泌型免疫球蛋白,能把细菌破坏可以防止口腔咽喉和牙龈发炎。
唾液内有大量的淀粉酶,能把淀粉分解为麦芽糖更容易被吸收。
唾液中含有一种激素叫唾液腺。
能使人眼睛明亮,牙齿坚固,肌肉强有力精神充沛。
自古以来人们都重视唾液养生法。
所以,民间有日咽唾液三百口,寿限达到九十九的俗说法。
这里为大家介绍一种《鼓漱功》法。
每天早晚洗漱后,自然盘坐全身放松,自然呼吸,平静后。
用舌尖轻抵口腔上腭,象饭后漱口一样,舌头在口中做前后鼓漱运动。
稍许唾液涌出,待充满口腔后慢慢咽下。
再进行第二次鼓漱运动,反复如前,每次练习吞咽唾液次数不限越多越好,不得少于三十口。
我的养生经自古就有吞津液(口水)的功法,中医认为,吞津液能祛病强身具有养生的作用。
我学习练习此法三十多年,自感作用很大。
此外,我在继承前人的基础上,又有所发展,创建了一套适合自己的吞津保健操。
这套保健操简便易行,对人体脏腑功能活动的激发和推动作用比较全面。
这套吞津保健操有四节,简单易学,男女老少,都能学会。
四节操连贯做完,只需5~10分钟。
坚持练习,能达到轻,灵,活,速及健身防病的效果,且没有任何不良反应,四季适宜,随时可练,具体做法如下。
○叩齿 站立,闭嘴,全身放松后进入静的状态,开始有节奏的叩齿,轻松的叩齿36次。
○搅海 在前一节的基础上,再闭嘴,舌的前部从前面的上下牙中间伸到前牙外口唇内,再伸向左腮部的牙床,自左腮部臼齿(后面牙)牙床,从左向右舔上牙床至右腮部牙床,再从右腮部牙床向左下舔下牙床再从上回至右腮部牙床,这样循环,舌在牙齿外边沿齿龈圆形上下运转,先从右向左运转8圈,再反方向运转8圈。
在舌运转的同时眼球随着舌运转的方向同步运转,有口水不要咽下。
○鼓漱 此时口水增多,将口中津液在口内进行鼓漱,如同用水漱口一样,鼓动腮颊部漱口36次。
口水仍不下咽。
○吞津 口中的津液可分3次下咽,每次约咽1/3,咽前或咽时呼气一口,咽时如咽硬物,咽部稍用力,最好能听到有咕咚的吞咽声。
然后心暗想,目暗看,以意送口水下行,以意将其送到有病的脏腑,再送到肾,最后送到丹田。
丹田在脐下一寸半处。
然后吸气,仍沿以上路线送到丹田。
如此吞津三口,吸气三口,存至丹田。
○收工 练津化气,意守丹田,想象口水和气在丹田化合,肾阳之火在小腹内暖烘烘的将津液和气“烧”至沸腾,如水被烧开成气化,若雾露之溉,灌溉自己的五脏,并见灌溉滋润了自己有病的脏腑,约数分钟后即可收功。
古人讲:“神到意到,意到气到,气到病消”。
中医认为真气的流动和水一样,顺着渠道流动,这个渠道就是经络。
本操就是用思维来调整经络。
又利用口腔运动刺激分泌唾液,练功中腮颊部,咽喉部,舌,眼的配合运动可同时活动调整十二对脑神经,除第一对嗅神经和第八对听神经外,其他脑神经全部得到调整。
吞津练精养生法,太简单了!
舌抵上腭:小动作助你滋补脾肾
在中医里,有种功法叫“吞津练精养生法”。
早在唐代,伟大的医学家孙思邈就对此法进行过概括。
明代龚居中对“吞津练精养生法”也有新的见解,他指出,“津即咽下,在心化血,在肝明目,在脾养神,在肺助气,在肾生津,自然百骸调畅,诸病不生。
”中医认为,津液主要有滋润、濡养的作用。
吞食自己分泌的津液,有滋补脾胃“后天之本”,以固护肾之“先天之本”的功效。
现代医学研究也证明,唾液中90%是水,此外,还含有球蛋白、黏液蛋白、氨基酸、淀粉酶、溶菌酶和各种免疫球蛋白等。
一次吞入一定量较洁净的唾液,能够起到促进消化的作用。
方法在这里:
具体做法:
每日晨起,微闭口唇,舌抵上腭,当嘴里的唾液增加到一定量时,随意念将其缓慢吞下,反复3—4次。
长期坚持,必有益处。
本平台常年举办养生功法培训。
【長壽方】日咽唾液三百口,一生活到一百九【導語】唾液具有快速止血,軟化收縮血管,溶解細菌,滅殺微生物,健齒強腎,抗病毒,助消化等功能。
近年來,美國學者發現唾液含有能促進神經細胞生長和皮膚表皮細胞生長的“神經生長因子”和“表皮生長因子”。
日本食品研究所發現“唾液可以消除從氧氣和食物中產生的對人體十分有害的自由基”,最為可貴的是,唾液還有很強的防癌效果。
美國喬治亞大學醫學院專家的研究表明,致癌作用很強的黃曲毒素和3.4 ——苯並比及亞硝酸鹽與唾液接觸30秒後就會消失,並建議“每口飯最好咀嚼30次”。
正因為如此,古今中外的養生學者把它譽為:“華池神水”、“金漿”、“金津”、“玉液”、“玉泉”、“甘露”、“清潔劑”、“天然抗癌劑”等。
150 歲的印度人說自己的長壽秘訣——每一口飯或菜,細嚼慢咽,嚼上三十二次,還有喝水或飲料時,讓它們在口裏呆一陣,等一會兒再吞下去,就這些方法,幫助我活到了150 歲。
所以,“日咽唾液三百口,一生活到一百九”並非侈談。
口水的營養成份與功用唾液,俗稱“口水”,是由唾液腺分泌出來的,它們差不多全部被吞下,經胃腸道吸收入血。
近年來,經過科學家的探索,發現唾液在維持人體的正常生命活動中,是不可缺少的"角色"。
每天吞咽自己的唾液可以美容祛病延壽,更是不可忽視的抗癌奇兵。
它主要由唾液腺分泌。
人體有多個唾液腺,小唾液腺分布口腔各部黏膜中,有唇、頰、舌、腭四種腺體,大唾液腺有腮腺、舌下腺和下頜下腺。
腮腺、頜下腺和舌下腺是主要的唾液分泌器官,分泌的同時,受到大腦皮層的控制,也會受到飲食、環境、年齡以及情緒或唾液腺病變等影響。
人每日分泌1,000—1,500毫升的唾液為正常現象。
現代醫學研究表明,唾液99%以上的成分是水,但就在其余的1% 裏,包含鉀、鈉、鈣、磷等多種微量元素和500多種蛋白質。
“氣是續命芝,津是延年藥。
”口水中所含的最具魅力的物質,當首推由日本已故醫家緒方知三郎發現的腮腺激素。
道家吞口水养生的原理道家吞口水养生的原理,是一种源自中国传统文化的养生方法。
道家认为人体的健康状况受到体内阴阳平衡和气血畅通的影响,因此提出了各种养生方法以维持身体的健康。
其中,吞口水养生就是一种比较特别的养生方法,它强调通过吞咽口水来调理身体,以达到保健养生的目的。
道家吞口水养生的原理其实涉及到了中医的一些理论,其中最重要的是“口水”和“气血”的关系。
根据中医理论,口水是人体生理活动中的一种重要液体,它不仅保持口腔湿润,有助于消化食物,还能够润泽咽喉、滋润肠胃等,对维持人体的健康起到着重要的作用。
而道家认为,在人体的五脏六腑中,肾脏是储存体内精华和调节水液代谢的重要器官,而且肾脏在中医理论中与“水”有着密切的关系。
因此,吞口水养生就是通过口腔的动作来刺激肾脏,使之得到滋养,从而达到健康养生的目的。
在道家的理论中,吞口水养生不只是一种简单的生理动作,它更强调在心理方面的修养。
道家认为人的身体状况和心理状况是密不可分的,心理的平衡和健康对于促进身体的健康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
而吞口水养生就是通过口腔吞咽的动作来实现心理的宁静和平衡,使人得到一种内心的舒缓和平和的状态。
通过专注于自己的吞咽动作,人们可以忘却外在的纷扰,专注于自我,从而达到自我调理和养生的目的。
此外,道家吞口水养生还涉及到了一些呼吸运动。
在吞咽口水的过程中,人们不仅要集中精神,还需要控制呼吸。
这种特殊的呼吸方式可以让人体吸收更多的氧气,促进身体的新陈代谢和气血的顺畅循环。
而且通过这种呼吸运动,还可以调节身体的气机,消除体内的疲劳和压力,使人得到很好的放松和休息。
道家吞口水养生的原理还包括了在饮食和生活习惯上的调节。
道家认为吞口水养生需要坚持“因势利导”的原则,即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来合理安排饮食和生活习惯。
因为不同人的体质和环境都不相同,需要因人而异地进行调节。
在饮食方面,人们可以根据自己的身体状况和气候环境选择适宜的食物,如清淡易消化的食物,避免暴饮暴食,保持饮食的适度平衡。
唾液里蕴藏的养生
*导读:方法是:闲暇之时,闭目端坐片刻,静心地用舌头绕触口齿,或兼之叩齿,待口内唾液聚满,再鼓漱几遍,后方徐徐咽下,并用意念送达丹田(脐下三寸)。
中医认为,口津属阴津,存得一分阴津,则存得一分生命。
古籍《保生要录》载:常以舌柱口齿,聚清津而咽之,润五脏,悦肌肤,令人长寿不老。
咽津养生术并不神秘,人人可学。
方法是:闲暇之时,闭目端坐片刻,静心地用舌头绕触口齿,或兼之叩齿,待口内唾液聚满,再鼓漱几遍,后方徐徐咽下,并用意念送达丹田(脐下三寸)。
中医养生有炼津化精,炼精化气,炼气化神之说,咽津所以能润五脏,悦肌肤,乃在于它能促进人体精盈、气足和神全之故。
此说绝非无稽之谈。
目前已知,唾液里除含有99%的水分外,还含有1%的其它物质,如黏蛋白、淀粉酶、氨基酸、多种无机盐、溶菌酶、免疫球蛋白和唾液腺激素等。
唾液伴合咀嚼动作,可帮助食物消化,并令人品尝到食物的美味。
值得一提的是,唾液里所含的溶菌酶及免疫球蛋白有杀菌、抗毒、抗癌之功。
而所含的唾液腺激素,则有抗衰、延年之益。
把含有如此众多有效物
质的唾液鼓漱咽下丹田,既有物质基础,又兼有气功的通络健身作用,这正是中医咽津可养生之奥秘所在。
据传,宋代文学家、书画家苏东坡,平生注重咽津养生术。
他咽津之法独树一帜:闲暇之时,每次取蒸熟的芡实米1粒,放入口中缓缓含嚼,直至唾津满口,再鼓漱几遍,徐徐咽下。
每日他用此法含芡实10至30粒,持之以恒,使他活过花甲之年仍精力充沛、才思敏捷。
唾液养生法
唾液养生法
2021.2.16
古代养生学家认为,唾液可以灌溉五脏六腑,滋润肢体肌肤,流通血脉神气,增强消化功能,延缓机体衰老。
中医认为,唾液与长寿有着密切的关系,唾液充盈又常含咽之,能润五脏,悦肌肤,使人长寿不老。
近代科学也证明,唾液包含了血浆中的各类成分,其中有一种唾液腺激素,能促进细胞的生长与分裂,可以延缓人体机能的衰老。
日本医学教授通过实验发现,唾液具有能使致癌物质转为无害的功能。
他们提出,为了预防消化道癌症,吃东西要细嚼慢咽。
只要坚持唾液养生法,就可以收到精盈,气足,神全,长寿的效果。
古代名人由于长期运用唾液养生法,都是百岁寿星,如三国时的皇甫隆,前汉刘京,晋代王质,其中特别是刘京,活到了178岁。
唾液养生法具体做法:
上身自然挺直,安然坐于凳上,两腿分开如肩宽,两手轻放于大腿上,嘴唇微合,全身放松,摒弃杂念。
自然呼吸,轻闭双眼,思想集中在口腔处。
先用舌搅动牙齿,围绕上下牙齿运转,先左后右,先上后下,依次轻轻搅动各36次,用力要柔和自然,然后用舌尖顶住上腭部2分钟,促使腮腺,舌下脉分泌唾液,待口中唾液满时,鼓腮含漱36次。
然后用意念分3次把唾液徐徐送入丹田。
初练此功时唾液不多,久练自增。
此功清晨,午间,睡前都可做,多做效果更佳。
【养生】鼓漱吞津·简单神奇的养生术
“鼓漱吞津”——一个简单神奇的养生术,可令人每天睡4至6小时而不困倦。
黄帝内经中说:“恬淡虚无,真气从之,精神内守,病安从来”?如果将这条理论应用于具体的事情上去,有一个方法可以达成这个理论。
那就是“鼓漱吞津”:方法是以舌在口中搅动,兼以上下牙齿相叩,以使口中充满津液,然后以此漱口,分三次吞咽。
吞时要用力发出咕噜咕噜的声音。
鼓漱的作用在于使津液充满气泡,吞下此液等同服气。
可使血液氧分子增加,大脑不缺氧。
就是这么简单的一个方法,但它的功用却很不简单,知之者少。
第一,这个方法可以治晕车,有些人坐车的时候就身体不适,只要按上述方法不断吞咽津液,就可以转移自身注意力,缓解紧张,达到恬淡虚无,精神内守。
从而身体气机流畅,缓解不适之症。
第二,这个方法可以治失眠。
有些人晚上睡不着,只要按上述方法叩齿吞津,便能转移注意力,自然摄心归一,摄诸乱意。
能使精神不散,安然入睡。
第三,这个方法对缓解身体一切不适都有帮助。
久而久之,功效很明显。
如果以这个方法同时进食龙眼干,红枣等物。
更有特别之效。
第一,可以提神,如果有些人每天睡眠时间不多,常常打瞌睡,呵欠。
早上食细嚼龙眼干10个,就能提神去瞌睡。
比喝咖啡更有用。
第二,可以滋养身体。
但凡身体虚弱之人,细嚼龙眼,吞纳津液,便能补充身体能量,涣发生机。
咽唾养生术咽唾养生术是最“简便廉效”的中医养生方法之一。
本文从功效、方法等方面简述咽唾养生术,并进行机理探析,认为其保健养生之功效源于唾液对肾脾心三脏功能的推动。
聚津而咽之的咽唾养生术,是我国传统医学宝库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悠久的历史和极为丰富的内容。
中医认为人的健康与寿命取决于五脏六腑的虚实和经脉气血的盛衰。
唾液是人体津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生命的物质基础之一,咽下后可化生津血,滋养五脏六腑。
正如《红炉点雪》中所言:“津既咽下,在心化血,在肝明目,在脾养神,在肺助气,在肾生津泽,自然百骸调畅,诸病不生。
”咽唾养生术功效概述中医极为重视唾液的功用。
历代医家对于咽唾养生术的功效有着丰富的、多角度的认识。
1.保健强身养生延寿东晋名医葛洪晚年隐居广东罗浮山中养生,因其常以咽津代食,而被时人尊为“葛仙”。
唐代名医孙思邈极力推崇咽唾术,“白玉齿边有玉泉,涓涓育我度常年”,并称此为他尽享天年的妙法之一;他还在《养生铭》中提到“晨兴漱玉津,可祛病益寿”。
著名养生家陶弘景在《养性延命录》中所引的《黄庭经》也载:“玉池清水灌灵根,审能修之可长存。
”补虚劳,益精血存得一分阴(津液),则保得一分命。
《摄生咏》中写道:“饥饿欲死,便闭口,以舌搅上下齿,取津液而咽之,一日得三而六十咽,便佳。
”《诸病源候论》云:“舐唇,嗽口,舌聊上齿表,咽之三过,杀虫,补虚劳,令人强壮。
”又津血同源,唾液是人体津液的重要组成部分,故咽唾可以养血。
《养性延命录》中写道:“每餐前后嗽玉泉,满口咽下,可治发血之穷,齿骨之穷,爪筋之穷。
”灌溉五脏,调畅百脉历代论述颇多。
明·张景岳曾说:“咽气津者,名天池之水,资精气血,荡涤五脏,生溉元海,一名离宫之水,一名玉池,一名神水,不可唾之,但可饵之,以补精血,可益元海也。
”《医心方》则更深刻地指出:“口为华池,中有醴泉,漱而咽之,既润脏身,活利百脉,化养万神。
”美容驻颜《诸病源候论》认为咽唾可治白发,即“咽唾三过,常数行之,使人齿不痛,发牢不白”。
辟谷技术∶叩齿吞津|唾液、金津玉液、甘露有什么效果长生酒—唾液养生唾液的养生保健功用,自古就受到重视与肯定,古人初创文字时,即以水从舌边为“活”字,意为舌旁之水(唾液)能维持人体的生命活力。
历代医学家、养生家为强调其重要性,取名“金津”、“玉液”、“琼浆”、“甘露”、“玉醴”、等美称。
《本草纲目》记载:“人有病,则心肾不交,肾水木上,故津液干而真气耗也。
”李时珍指出:“津液方人之精气所化”:古代医学家认为“津”系“精” 所化,精盈则肾水上升,救为津液,津液再予咽下,能润心,使心火免于过盛,水火相济,阴平阳秘谓之“自饮长生酒”。
因此,古人常以吞咽津液达到祛病强身、益寿延年之效。
唾液为何能养生?中医学认为:“五脏化五液,心为汗,肺为涕,肝为泪,脾为涎,肾为唾,是为五液。
”意思是唾液为脾肾所化,肾为人体先天之本,脾为人体后天之本,脾胃富集了五脏之精,气血之华,故唾液中含有很多有益于人体健康长寿的物质,对养生保健有着特殊的作用。
古代医家曾认为,唾液充盈者必体质强壮,并根据唾液盛衰来判断疾病状况。
还有人认为,唾液养生属于气功的一种,其中蕴含很多深奥的养生原理。
不管怎样,古代养生家多种多样的实践都证明了唾液养生确实有很好的祛病强身、延年益寿、美容等效果。
口水的成分唾液,俗称“口水”,是由唾液腺分泌出来的,它们差不多全部被吞下,经胃肠道吸收入血。
近年来,经过科学家的探索,发现唾液在维持人体的正常生命活动中,是不可缺少的“角色”。
每天吞咽自己的唾液可以美容祛病延寿,更是不可忽视的抗癌奇兵。
它主要由唾液腺分泌。
人体有多个唾液腺,小唾液腺分布口腔各部黏膜中,有唇、颊、舌、腭四种腺体,大唾液腺有腮腺、舌下腺和下颌下腺。
腮腺、颌下腺和舌下腺是主要的唾液分泌器官,分泌的同时,受到大脑皮层的控制,也会受到饮食、环境、年龄以及情绪或唾液腺病变等影响。
人每日分泌 1000 —1500毫升的唾液为正常现象。
现代医学研究表明,唾液99%以上的成分是水,但就在其余的1%里,包含钾、钠、钙、磷等多种微量元素和500多种蛋白质。
吞津(唾液)养生法“人人都有人参果,何必迷信找活佛”、“白玉凿边有玉泉、涢涢育我渡长年”。
唾液俗称“口水”又称津液,就是口腔中的精华。
就是由唾液腺分泌而来,人的口唇,颊,腭等处的黏膜下,有许许多多大大小小的唾液腺分泌唾液,其中腮腺、颌下腺与舌下腺,就是人体的三大唾液腺,它们分布在口腔壁及舌下,每对唾液腺都有导管与口腔通连。
气、血、津液三者的性状及其生理功能虽各有自己的特点,但均就是构成人体与维持人体生命活动的最基本物质。
三者的组成均离不开脾胃运化而生成的水谷精气。
三者的生理功能,又存在着相互依存、相互为用的关系。
因此,无论在生理或病理情况下,气、血、津液之间均存在着极为密切的关系。
现代医学研究证明,唾液中有许多与生命活动有关的物质。
《本草纲目》上云:唾液能“灌溉脏腑,润津肢体,祛病延年”。
老子的养生观点与主张,集中起来可以概括为:“顺应自然,恬淡寡欲,咽津养生。
”老子认为,灵丹妙药虽好,但也不如自己的津液(唾液)有益于自身。
因此她首先主张咽津养生。
她平时“叩齿鼓漱”,然后再把这些津液咽下去,每日必做,久而久之,利于健康。
具体练习方法如下:1、舌轻舐上腭(刚好接触上,要放松舌头,不要用力顶),同时口腔、面部肌肉要放松。
2、意守“金津”、“玉液”两穴,或舌下部位也可(如图所示)。
3、如果津液产生多时,即鼓漱三十六下,再把津液分三口咽下,在咽下时,最好要闭目内视,似乎瞧到它在下降至脏中(以意、目力送至丹田)。
注:可先加上叩齿:即全身放松,闭目、口唇微闭,心神合一,然后使上下牙齿有节奏的互相叩击,叩齿36次为佳。
辅以搅舌“赤龙搅天池”:即叩齿后,屈舌在口腔内沿牙床外侧作顺、逆时针旋转各36次。
搅动时要放松舌头,用力要柔与自然。
说明:为什么要舌舐上腭呢?主要起两个作用:1.起〔搭桥〕的作用。
按照经络理论,任、督二循环到“口”就被这道“天河”隔断了,只有舌舐上腭才能使任、督二脉接通,真气才能上下运行。
2.起生津养生的作用。
当舌舐上鄂腭时,常会感到口水涢涢而来、它就是由三腺“舌下腺、颔下腺、腮腺”所分泌,就是人体五脏精华随脾气上升而产生。
练习方法不受场地、时间限制,如走路、坐车、瞧电视时都可练习。
特别就是在爬山、跑步时都可按此法练习,水都不用喝。
我国传统医学认为唾液能滋养五脏六腑,养生学家把唾液称之为“金津玉液”,还给予“琼奖”、“金浆”、“金津”、“玉液”、“玉泉”、“华池之水”等美称。
《黄庭内景经》中说它能“开通百脉血液始(注:言身中血液以口为本始也),颜色生光金玉泽,齿坚发黑不知白”。
古人认为:人的舌下为玄膺,该处有两窍,左名金津,右名玉液。
当精气经过玉池(口)的时,从这两窍会分泌出唾液称为:“玉液”。
唾液极为古代练功人士所重视,并给予多种称谓,如:金浆、玉醴、甘露、自家水、醴泉等。
黄庭内景经》中说它,能“开通八脉血液始,颜色生光金玉泽,齿坚发黑不知白”。
《黄帝内经》曰:脾归涎,肾归唾”。
唾液与脾、肾二脏密切相关,对人体健康长寿、摄生保健起着不可估量的作用。
练功过程中产生的唾液。
内丹术中认为,这就是肾水中的精气上升之故。
因按五行学说:金生水,金为水母;它就是蕴藏在肾中(即丹田中),在练功过程中可以随精气的运转而上升至口,化为甘甜的唾液,其对身体的效用,更超过玉液。
而又咽归丹田(漱咽之,并名“胎食”),与一般唾液有质的不同,所以也称为玉液还丹或金液还丹。
民间传说:八仙之一的吕洞宾,有一天下凡人间出售能治诸虚百病的灵丹妙药——人参果,这种果子专治五劳七伤、诸虚百损,就是抵御外邪、治疗疾病的良药。
人若服过人参果,则能除病延年,身轻不老。
消息传开,求果心切的人们从四面八方赶来。
然而,令人纳闷的就是,开张之时,并不见什么人参果有售。
正当人们猜疑之际,忽闻吕大仙大喝一声,说道:“此果人皆有之,就在口内,只就是您们不知如何服用罢了。
”原来,吕洞宾所说的人参果,就就是人们的“唾液”。
古书记载:李中梓在《医院必读》中说,祖先造字以千口水为“活”字,可见古人对口水作用的重视。
李时珍认为唾液有促进消化吸收,灌溉五脏六腑,滋阴降火,生津补肾,润泽肌肤毛发,滑利关节孔窍等重要作用,李时珍说“唾精,乃人之精气所化。
”她在《本草纲目》中说:“人若能每天不吐唾液,则精气常留,颜容形槁,眼明耳灵。
相反,经常吐唾液,则损精神,颜枯形槁。
清雍正年间,有位著名医生程国彭,在其所著《医学心悟》首卷《治阴虚无上妙方》中把津液称作:“华池之水,人身之金液也”,在论述它的作用时写道:“敷布五脏,洒陈六腑,然后注之于肾而为精”。
并指出其方法为:“常以知舐上腭,合华池之水,充满口中,乃正体郐气,以意目力送至丹田。
”此即练功中所说的“练津化精”之法,程国彭紧接此文后边的《人参果》中把“金液”比作“人参果”,并指出:“凡病危而复安者,不论有参无参,皆其肯服‘参果’者也。
凡病愈而复发者,不论有参无参,皆其不服‘参果’者也。
世人请自思维,定知此中消息。
”此乃程国彭积一生治病之经验谈也,由此可见她对吞津法评价之高矣。
明代龚居中指出:津即咽下,在心化血,在肝明目,在脾养神,在肺助气,在肾生津,自然百骸调畅,诸病不生。
《红炉点雪》指出:津既咽下,在心化血,在肝明目,在脾养神,在肺助气,在肾生精,自然百骸调畅,诸病不生。
关于长寿人的延年益寿法都有咽唾一项。
孙思邈在《备急千金要方》中记载了一个曹操问皇甫隆养生长寿秘诀的故事,曹操问皇甫隆为什么一百多岁了还耳聪目明,体力不衰。
皇甫隆回答说,蒯京活了一百七十八岁还很壮实,靠的就是清晨起床前叩齿与咽唾液,我就是学了她的经验而长寿的。
口水对人体养生的神奇作用导读:中医把人体分泌的唾液叫做“津”,并把它归属为阳,主表。
中医有“津血同源”的说法,就是说津液与血都来源于饮食的精气,并能相互滋生,相互作用。
津液亏耗过多,就会使气血两损;而气血亏损,同样可使津液不足。
津液的增多与减少,能直接影响体内的阴阳平衡,疾病也会由此而生,如发高烧的病人出汗过多,及胃肠疾患者大吐大泻太多,都会因损伤津液而导致气血亏损。
中医有句老话,叫做“留得一分津液,便有一分生机”。
中医中讲的津液就是构成人体生命的重要物质基础之一,在人们的保健生活中,这句老话话就是很有意义的。
唾液(口水)对人体养生有八种功能:一就是止血作用:口水能促进血液凝固,口内外伤或拔牙后引起出血时口水可帮助止血。
二就是润滑作用:口水中含有黏液素,可使口腔润滑柔软。
三就是冲洗作用:能把食物残渣冲洗掉,以保持口腔的清洁卫生。
四就是稀释作用:当酸、苦等刺激性东西进入口腔时,口水分泌增加,把它稀释,便于吐出或咽下。
五就是抗菌作用:口水中的各种有机与无机成分通过不同机理,产生一定的抗菌作用,可以防止口腔、咽喉与牙龈发炎。
六就是治伤作用:口水中有一种神经生长素,这种生长素能显着地缩短伤口愈合时间,能加速烧伤皮肤的愈合。
七就是消化作用:口水中含有大量淀粉酶,能把淀粉水解为麦芽糖,使之易被吸收。
八就是抗衰作用:口水中含有一种能使人保持年轻的“唾液腮腺激素”,能使人聪明、齿坚、肌强,这样即使人到老年也会红光满面,不减青春活力。
可见,“口水”就是宝贵的,不能随意浪费、弃失,要善于促进口水的分泌,达到健身强体、养生长寿的目的。
如何才能做到“保津养生”呢?首先要多喝水,可以适当泡些有生津作用的中药饮片,如山楂、五味子、麦冬等。
所谓“望梅止渴”,说的就就是食物里面最有生津功效的“梅”了。
梅子性平、味酸,具有润肺止咳、生津止渴的功效。
不过从中医辨证的角度来说,有些情况就是需要注意的,比如胃酸过多、痰热咳嗽、胸闷咳喘者,则不宜多吃酸性太大的食物。
另外,中国古代还有“咽津养生之术”,一些有消化系统慢性疾病的人不妨借鉴。
咽津养生之术每日清晨洗漱后,用舌尖微顶上腭,有津液涌出,待充满口腔后用舌搅拌数次缓缓咽下;或在闲暇之时,用舌头绕触口齿,待口内唾液聚满,鼓漱几遍后徐徐咽下。
•唾液对人体养生的8大神奇功效《转》••唾液,中医上也称"津液"、"甘露"、"玉泉"、"天河水"等等。
民间俗称唾液。
"唾液"对人体养生保健益处多多。
因此可不要对它有偏见,说起唾液就恶心啊。
唾液就是人体内的宝贵液体据现代科学研究证实,唾液除含有水分外,还含有人体健康必需的淀粉酶、溶菌酶、黏蛋白、球蛋白、乳酸胆铁、磷酸钙、氨基酸、钾、钙、氯等多种成分。
这些都就是对人体有益的物质成分。
唾液对人体养生有八种功能:一就是冲洗作用,能把食物残渣冲洗掉,以保持口腔的清洁卫生。
二就是润滑作用,唾液中含有黏液素,可使口腔润滑柔软。
三就是止血作用,唾液能促进血液凝固,口内外伤或拔牙后引起出血时唾液可帮助止血。
四就是稀释作用,当酸、苦等刺激性东西进入口腔时,唾液分泌增加,把它稀释,便于吐出或咽下。
五就是抗菌作用,唾液中的各种有机与无机成分通过不同机理,产生一定的抗菌作用,可以防止口腔、咽喉与牙龈发炎。
六就是治伤作用,唾液中有一种神经生长素,这种生长素能显著地缩短伤口愈合时间,能加速烧伤皮肤的愈合。
七就是消化作用,唾液中含有大量淀粉酶,能把淀粉水解为麦芽糖,使之易被吸收。
八就是抗衰作用,唾液中含有一种能使人保持年轻的"唾液腮腺激素",能使人聪明、齿坚、肌强,这样即使人到老年也会红光满面,不减青春活力。
可见,"唾液"就是宝贵的,不能随意浪费、弃失,要善于促进唾液的分泌,达到健身强体、养生长寿的目的。
人人身上都有的长寿人参果-咽津•济颠与尚到闹市间宣称出售能治诸虚百病的灵丹妙药--人参果,这种果子专治五劳七伤、诸虚百损,就是抵御外邪、治疗疾病的良药。
人若服过人参果,则能除病延年,身轻不老。
消息传开,求果心切的人们从四面八方赶来。
然而,令人纳闷的就是,开张之时,并不见什么人参果有售。
正当人们猜疑之际,忽闻济公大喝一声,说道:"此果人皆有之,就在口内,只就是您们不知如何服用罢了。
"原来,济颠与尚所说的人参果,就就是人们的"唾液"。
故俗语有"人人都有人参果,何必迷信找活佛"、"白玉凿边有玉泉、涢涢育我渡长年"。
唾液俗称"口水"又称津液,就是口腔中的精华。
就是由唾液腺分泌而来,人的口唇,颊,腭等处的黏膜下,有许许多多大大小小的唾液腺分泌唾液,其中腮腺、颌下腺与舌下腺,就是人体的三大唾液腺,它们分布在口腔壁及舌下,每对唾液腺都有导管与口腔通连。
气、血、津液三者的性状及其生理功能虽各有自己的特点,但均就是构成人体与维持人体生命活动的最基本物质。
三者的组成均离不开脾胃运化而生成的水谷精气。
三者的生理功能,又存在着相互依存、相互为用的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