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当代史导言
- 格式:ppt
- 大小:1.64 MB
- 文档页数:39
世界现代史世界现代史导言1、关于世界现代史的开端问题2、世界现代史的研究对象和主要内容五个方面的主要内容:(1)社会主义国家的建立和发展(2)资本主义的发展和演变(3)民族解放运动的发展(4)国际工人运动和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发展(5)国际关系的发展和演变3、世界现代史的分期和主要线索⏹世界现代史分为两大时期:第一时期:1917至1945第二时期:二战后至今⏹1917到1945年分为四个阶段:(1)1917-1923年战后革命高潮时期(2)1924-1928年相对稳定时期(3)1929—1939年经济危机和二战的酝酿时期(4)1939—1945年第二次世界大战时期⏹二战后至今的当代史大致分为三个阶段:(1)40年代中到50 年代中两个阵营的形成和严重对峙的阶段(2)50年代后期到70年代后期两个阵营瓦解和东西方走向缓和的阶段(3)80年代以后世界多极化趋势发展的阶段参考书目:⏹周尚文等:《新编苏联史》上海人民出版社1990年版⏹北京大学:《民族解放运动史》北京大学出版社1990年版⏹王绳祖:《国际关系史》第四至十卷世界知识出版社1995年版⏹威廉.夏伊勒:《第三帝国的兴亡》世界知识出版社1974年版⏹莱因哈德.屈恩尔:《法西斯主义剖析》军事科学出版社1992年版⏹朱庭光:《法西斯主义与第二次世界大战》华夏出版社1988年⏹朱庭光:《法西斯体制研究》上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朱庭光:《法西斯新论》重庆出版社1991年版⏹麦克唐纳:《美国、英国与绥靖》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1987年版⏹特尔福德.泰勒:《慕尼黑和平的代价》新华出版社1984年版⏹齐世荣:《绥靖政策研究》首都师大出版社1998年版第一章俄国十月革命⏹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的建立⏹第一个无产阶级政权的巩固⏹俄国十月革命胜利的原因⏹俄国十月革命的突出特点一、十月革命的历史背景1、国际背景:垄断资本主义各种矛盾的激化为无产阶级革命创造了有利条件⏹激烈的竞争和争夺的矛盾⏹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的矛盾⏹世界经济整体化和帝国主义瓜分世界市场的矛盾2、国内背景:俄国无产阶级革命的主客观条件⏹俄国成为帝国主义的薄弱环节,成为无产阶级革命的突破口⏹俄国有一个坚强、成熟的无产阶级政党二、十月革命的准备(1917.2-1917.9)三个重要的变化:⏹1、二月革命后俄国政治局势的变化——由两个政权并存转为资产阶级单一掌握政权(1)两个政权并存局面的形成(2)七月事件及俄国政局的转变七月事件是俄国政局的重要转折点⏹2、布尔什维克党的斗争策略的变化—由革命和平发展方针转为武装起义方针(1)四月提纲及革命和平发展的策略方针(2)党的“六大”武装起义方针的确定⏹3、苏维埃领导权的变化—由妥协派转到革命派的手中三、武装起义的胜利及无产阶级政权的建立1、彼得格勒武装起义的胜利2、首都无产阶级政权的建立3、苏维埃政权在全国的确立4、关于俄国十月革命的特点5、关于俄国十月革命能取得胜利的原因四、巩固苏维埃政权的斗争1、镇压国内反动阶级的反扑镇压军事叛乱和怠工反抗进行政权的基本建设2、退出帝国主义战争布列斯特条约的签订及其意义3、反对帝国主义的武装干涉协约国发动的三次大规模的武装干涉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实施(1)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主要内容(2)对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基本评价第二章战后初期及二十年代的国际关系⏹战后世界政治地图的变化⏹现代国际关系的三大主要矛盾:⏹帝国主义之间的矛盾(战胜国之间分赃不匀的矛盾、战胜国与战败国之间的矛盾)⏹帝国主义和苏俄之间的矛盾⏹帝国主义和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之间的矛盾一、巴黎和会与凡尔赛体系1、巴黎和会的召开(1919.1—6月)(1)召开巴黎和会的主要目的(2)“三巨头”对巴黎和会的控制2、各列强的分赃计划及其相互矛盾(1)美国争夺战后世界霸权的计划(2)英国“欧洲均势政策”的推行(3)法国争夺欧洲霸权的斗争(4)日本对中国和亚太地区的扩张3、凡尔赛体系的形成及其主要内容对德及其同盟国签订的五个条约:对德《凡尔赛和约》 1919.6对奥地利《圣日耳曼和约》 1919.9对保加利亚《纳伊和约》 1919.11对匈牙利《脱里亚农和约》 1920.6对土耳其《色佛尔和约》 1920.重点:(1)对德《凡尔赛和约》的具体内容(包括领土、殖民地、军备、赔款四个方面)(2)巴黎和会对中国问题的处理4、国际联盟的建立(1920、1)(1)美国对国联的态度(2)关于国联的性质和作用5、凡尔赛体系的主要矛盾(1) 战胜国与战败国之间的矛盾(2) 战胜国之间分赃不匀的矛盾(3)战胜国对德国处置问题上的矛盾二、华盛顿会议与华盛顿体系1、战后远东国际形势的变化美日矛盾的发展、海军军备竞赛的不断加剧华盛顿会议的召开(1921、11—1922、2)2、华盛顿体系的主要内容(1)三个条约的签订——《四国公约》《五国海军协定》《九国公约》(2)华盛顿会议对中国问题的处理3、华盛顿会议的结果和影响三、热那亚会议(1922年4-5月)⏹苏俄与资本主义国家的第一次正式的国际会议1、热那亚会议召开的原因双方的需要2、协约国与苏俄的分歧和斗争关于债务问题的斗争3、苏德“拉巴洛条约”的签订(1922、4、16)(1)拉巴洛条约的主要内容(2)拉巴洛条约的作用和影响四、鲁尔危机和道威斯计划1、战胜国在德国赔款问题上的斗争2、德法矛盾的激化和鲁尔危机的爆发(1923.1)3、道威斯计划的制订和实施(1924.4-8)(1)道威斯计划的主要内容(2)道威斯计划实施的后果及其影响⏹美国对欧洲影响的扩大⏹德国经济复兴的开始⏹法国受到沉重的打击五、洛加诺会议(1925.10)1、洛加诺会议的主要内容(1)《洛加诺公约》的签订(2)《莱茵保安公约》的主要内容2、洛加诺会议后欧洲大国地位的变化(1)德国战败国地位的改变(2)英国在欧洲大陆地位的提高(3)法国欧洲优势地位的丧失第三章战后初期资本主义国家的革命运动⏹爆发无产阶级革命高潮的主要原因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影响;俄国十月革命的影响⏹主要事件及其影响德国十一月革命;匈牙利1919年苏维埃革命;意大利工农革命运动;英、法、美等国的“不许干涉苏俄运动”一、德国十一月革命1、德国十一月革命爆发的原因世界大战对德国的影响;俄国十月革命对德国的影响2、德国十一月革命的主要进程两个阶段两种不同性质和不同结果的革命【第一阶段】(1918.11-1918.12)主要特征:反对德皇专制制度的斗争,结果取得了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胜利,但胜利的成果落到社会民主党的手中。
世界当代史导言一、关于本课程的学习目的、要求和方法《世界当代史》是一门以20世纪下半叶(1945—2000)的世界历史进程为考察对象的历史学基础课程。
本课程以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国际社会和世界格局的演变、科技革命与世界经济的发展为宏观历史背景,以美欧日发达资本主义国家、苏联东欧地区、亚非拉第三世界国家的发展演变及其相互关系为具体历史线索。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可以比较全面地了解和把握当代世界历史运动的基本趋势,加深对重大历史事件的理解,进一步树立正确的世界历史观和社会发展观。
二、关于20世纪世界历史运动的总体认识20世纪,在人类社会发展史上,最充分地展示了具有内在统一性的世界历史运动。
这一百年间,大工业所开创的世界现代化进程决定性地超越了区域性发展阶段,工业文明的全球普及和现代社会发展机制的全球扩散最终把世界各个区域联成为一个相互依存的整体,人类在经济力量的驱动下,在伴随着种种矛盾和冲突的历史进程中,进入了全球性现代化的新阶段。
从区域现代化向全球现代化的推进,是工业生产力主导下人类社会整体性发展的必然趋势。
但是,这一突破性的进展之所以能在20世纪实现,主要是由于20世纪的历史运动创造了有利于“全球化”的基本历史条件。
第一,20世纪是科学技术不断取得革命性突破的时代,由此带动了社会生产力的大发展。
如果说,16—19世纪先后发生在欧洲的近代科学革命和工业革命从地球上的一个区域启动了现代化的世界进程,那么,20世纪初以现代物理学理论的创立为标志的现代科学革命及其推动下的持续的技术革命(尤其是20世纪中后期在能源、信息、材料、生物工程和空间技术等领域取得的巨大进步)通过充分释放工业生产力的潜能,使工业文明的扩展获得了从根本上突破自然区域障碍的强大技术支撑。
在现代交通技术和通讯技术条件下,居住在地球各区域的人们已不再受自然的时空间隔的束缚,全球性的人员、资金、物资流动和信息沟通成为现代化世界进程进入全球化阶段的重要特征。
世界当代史(讲义)绪论第二次世界大战是世界历史的一个坐标,20世纪的历史以二战为分界线,划为现代和当代历史,当代史主要反映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以来世界历史发展的基本进程及其规律。
在这一时期出现了许多前所未有的新特点、新趋势和新方向。
一、当代历史发展的特点(一)、世界经济的飞速发展二战以来的半个多世纪,世界经济获得了飞速发展,1945年至50年代初是世界经济的恢复时期,50年代以后,由于第三次技术革命的兴起,和平稳定的政治环境的出现,世界经济获得了迅速发展,二战后发达国家由工业化社会进入了后工业化社会,新独立的发展中国家由农业社会进入工业化社会。
二战后经济发展的另一个重要特征在于经济国际化趋势的加强并逐渐向全球化不断发展。
经济的国际化是随着经济发展、国际经济关系的变化而出现的,二战后,国际化呈现新的特点,体现在:1、国际贸易呈现新的自由化的特点,各个取消了森严的关税壁垒,以提高产品质量来参与竞争,使国际贸易日益活跃;2、资本日益呈现国际化,战前主要是资本主义发达国家向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地区输出资本的格局被打破,无论发达国家、发展中国家都向外输出资本;3、世界性的经济组织的出现,如世界贸易组织、世界银行、世界货币基金组织等。
由于生产国际化的发展,社会分工越来越细,科学技术国际化,专利转让制度建立,本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国际化向全球化趋势发展,所谓全球化是指不同国家的市场、生产日益变得互相依存,全球在经济上变成一个统一的整体。
为了加快经济发展都实行了经济的市场化,开放化和自由化,从而加强了各国经济的相互依赖性,加速了世界经济的统一,全球化体现在:1、世界贸易在世界生产总值中的比重越来越大,1950年仅为7%,1974年增至14%,1997年更达到23%。
2、各国经济交往日益密切,直接投资不断增加,跨国公司起了很大的作用。
在世界经济高速发展的过程中也出现了严重的"南北问题",即北方发达资本主义国家与南方发展中国家之间存在差距,且这种差距正有进一步被拉大的趋势,造成这一问题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主要有科学技术发展的不平衡性,世界经济秩序的不公平以及发达国家垄断科学技术,变相掠夺剥削发展中国家等,为解决这一问题,既需要加强南南合作,南北谈判,同时建立新的公平的国际经济秩序也是大势所趋。
世界当代史导言一、关于世界当代史二、世界当代史的中心内容DD和平、发展、民主三、关于国际新秩序世界当代史,即二战以后至今的一段历史。
也有的称之为世界现代史(下)。
根据历史发展的阶段性特征(特征,只限于我们目前的认识水平),世界当代史可以分为三个阶段:A、二战末至70年代初冷战的紧张时期。
B、70年代至90年代初冷战的缓和时期。
美苏关系开始由紧张趋向缓和,从对抗走向对话,竞争共处代替了对抗僵持的局面。
C、90年代至今两极格局终结,世界朝多元化方向发展。
一、关于世界当代史巴以冲突小布什扬言要保护台湾美伊战争美国军事介入越南中日举行东海问题磋商联合国安理会就伊拉克问题磋商联合国儿童基金会亲善大使成龙联合国水电与可持续发展国际研讨会从上述图片中我们可以发现在二战后的国际社会中,战争与和平、贫穷与发展依然是世界范围内各种矛盾中最紧迫最突出的。
因此,也就成了世界当代史的主题。
二、和平与发展是当今时代的主题(一)时代主题的内涵(二)关于战争与和平问题(三)关于经济发展问题(一)时代主题的内涵时代主题是指在一定历史时期内反映世界基本特征并对世界形势的发展具有全局性影响和战略性意义的问题,就是一定历史条件下世界历史进程中需要解决的主要问题。
(二)关于战争与和平问题二战后虽然没有发生世界性大战,但上半个世纪局部的战争却接连不断――朝鲜战争、越南战争、中东战争、两伊战争、科索沃战争等等不胜枚举。
国际危机层出不穷、世界经常处于紧张状态,存在着新的世界战争的危险。
核大战的威胁始终笼罩着世界,超级大国曾经几十次研究对其它国家动用核武器,他们已经拥有将人类消灭几次几十次甚至上百次的破坏力量。
战争的阴影不断因此,二战后,在人类一切事物中,尤其是国际关系中,争取世界和平,使国际社会摆脱世界大战的危胁,使人类免遭核大战的灾难,已成为最迫切最严重的历史使命。
几十年来,世界人民和各国政府都从不同立场出发,程度不同的为避免世界战争进行了努力。
世界当代史讲义世界当代史讲义第一章战后世界的历史性巨变一、世界经济的变化1、世界经济的统一性与多样化统一性和多样化是世界现代史的基本特征,二战后,这一基本特征更加突出。
世界经济的发展就是世界统一性的主要表现。
世界经济并不市自古就存在,它是随着近代资本主义和工业革命的发展而产生的。
20世纪上半期,世界经济的发展先后经历了资本主义经济体系和资本主义与社会主义两种经济体制并存的两个阶段。
战后,世界经济的统一性得到进一步加强,这不仅表现在资本主义经济和社会主义经济之间的联系和两种经济体系内部的联系加强,更突出地表现为当代资本主义世界经济贸易和金融的三大支柱的建立,即:1946年6月25日开业的世界银行、1947年3月1日成立的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以及1948年1月1日生效的关税与贸易总协定。
这三大经济组织对战后世界经济,特别是对西方国家经济的恢复和发展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标志着战后世界经济全球化趋势的开始,反映了世界经济朝着体系化与制度化的方向发展。
战后,世界经济在走向统一的过程中,仍然存在着多样性,具体表现就是出现了“两种体系,三种国家”。
“两种体系”是指社会主义经济体系和资本主义经济体系,“三种国家”是指社会主义国家、资本主义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
每一种国家的经济又可分为多种类型。
比如,社会主义国家的经济类型有苏联型、东欧型、亚洲人民民主国家型;发展中国家的经济类型也有拉美型、中东型、东南亚型等等。
战后世界经济的统一性与多样化是战后整个世界的统一性趋势和多样化趋势并行发展具体体现之一。
2、以美国为中心的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的确立19世纪形成了以英国为中心的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一战后,这一体系瓦解,但新的世界经济中心尚未形成。
二战后,最终确立了以美国为中心的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
这一新体系的形成经历了四个方面的变化。
工业方面:战前,美国已经成为资本主义世界头号工业强国,1945年二战结束时,美国的工业产量在资本主义世界工业生产总额中所占的比重已经上升到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