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开大学中国近代史课件第一章
- 格式:ppt
- 大小:5.98 MB
- 文档页数:48
第一章反对外国侵略的斗争一、资本——帝国主义对中国的侵略一、军事侵略第一、发动侵略战争,屠杀中国人民第一次鸦片战争、第二次鸦片战争、中法战争、甲午战争、八国联军侵略战争、中日战争。
英军对台湾和镇江的入侵1841年9月30日,台湾军民抗击英军入侵1842年7月21日,英军攻占镇江英国侵略军攻打大角、沙角炮台英军对其他中国领土的袭击第一次鸦片战争形势图两次鸦片战争对比示意图八国联军侵华示意图屠杀中国人民日军残杀中国老百姓图为人头落地的一瞬间日军正在刺杀无辜的中国青年以杀人为乐的日军军官俄军正在砍杀中国老百姓日军把被捕的中国青年作为新兵训练刺杀的活靶子1937年12月,日本东京《日日新闻》报道了日军“片桐部队”的两名军官在南京紫金山一带进行杀人比赛的消息。
第二,侵占中国领土,划分势力范围《南京条约》签订现场《天津条约》签订现场《马关条约》签订现场《辛丑条约》签订现场清政府与列强签订不平等条约的现场第二次鸦片战争后与列强签订的不平等条约条约名称地理范围面积《瑷珲条约》《北京条约》《北京条约》《勘分西北界约记》《改订条约》巴尔喀什湖以东以南外兴安岭以南,黑龙江以北乌苏里江以东,包括库页岛在内西北地区共计150多万平方公里《时局图》(下图)是中国近代时事漫画的杰作。
它把19世纪末中国面临的被帝国主义列强瓜分豆剖的严重危机,及时地、深刻地、形象地展示在人们面前,起到了警世钟的作用。
给人以“亡国灭种”的危机感。
图中一个是熊,有横霸无忌的样子,占东三省地方,是譬喻沙皇俄国;一个是虎,有守住不放的样子,占长江一带地方,是譬喻英国;一个是肠,有贪得无厌的样子,占山东地方,是譬喻德国;一个是蛤蟆,有任意收揽的样子,占广东、广西、云南地方,是譬喻法国;一个是太阳,他的光线到福建地方,是譬喻日本;一个是鹰,飞来分食,是譬喻美国。
其旁题词曰:“沉沉酣睡我中华,那知爱国即爱家!国民知醒宜今醒,莫待土分裂似瓜。
”《时局图》,除揭露帝国主义对中国的侵略,用虎、熊、蛙、太阳、鹰分别代表英、俄、法、日、美帝国主义国家外,还有揭露清政府腐败的内容:图上代表清政府的三个人物,一个手举铜钱,他是搜刮民财的贪官;一个不顾民族安危,正寻欢作乐;还有一个昏昏似睡者,手中拉着网绳,网中一人正念着“之乎者也”,另一人在马旁练武,揭示清政府用科举考试等升官之途愚弄人民。
《中国近代现代史》上册第一章☆关于清政府闭关锁国政策的评价“闭关政策”是后人对清政府在鸦片战争以前实行的一系列对外政策的概括。
它的内容主要包括:对来华的外国人的商务活动、居留期限、场所、行动范围、华夷交往等作出限制;建立公行制度,限制对外贸易。
清朝前期实行这种政策的原因:一是封建的自然经济比较稳定,自给自足,不需要外来商品;二是清统治者害怕外国商人与沿海人民接触,威胁其统治。
闭关锁国政策曾作为一种消极防御手段在一定时期内对西方殖民主义的侵略有一定的自卫作用,但它毕竟是一种落后的政策。
闭关并不能削弱西方资本主义的力量,只能妨碍自身的发展,使自己停滞倒退,与世界隔绝,不利于中华民族同世界各民族的正常交往;不利于中国人民了解世界、走向世界和学习世界各民族优秀的思想和先进的科学文化技术以取长补短。
传统的观点认为,闭关政策起到了民族自卫的作用,同时又表现出封建统治的落后性。
另一种观点则对其基本上持否定的态度,认为它只是阻碍了中国资本主义的发展和科技文化的发展与引进。
还有一种观点认为,闭关政策既有值得肯定的一面,也有须予以批判的一面。
总的看来,闭关政策的消极性已为史学界普遍认可,所争者乃是这种消极性的轻重程度。
☆中国在鸦片战争中战败的原因要从中英双方分析中国失败的原因:①英国是强大的资本主义国家,较早建立了资产阶级统治,资本主义有了长足发展。
工业革命完成以后其实力进一步增强,通过殖民扩张成为殖民强国,为适应殖民扩张的需要建立了强大的近代化的海军,其对中国的侵略蓄媒已久,作了充分的准备。
②中国处于封建社会末期,政治腐败,经济落后,军事技术和装备落后,再加上掌握战争领导权的清朝统治集团战和不定,军事指挥失当,无法与英国抗衡。
在19世纪竞争激烈的国际舞台上,落后就要挨打,腐朽没落的封建主义不能对抗新兴的资本主义。
☆关于近代中国革命中国社会性质的变化影响到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进而决定了中国革命的任务是反侵略、反封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