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波智慧港口发展研究
- 格式:doc
- 大小:14.50 KB
- 文档页数:3
宁波北仑第三集装箱码头有限公司绿色港口建设之路作者:胡啸圆来源:《集装箱化》2021年第07期港口企业作为交通运输行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开展货物装卸和搬运作业的过程中需要借助各类装卸搬运设备并耗费大量能源。
在能源结构优化、资源高效集约利用和污染物防控倒逼港口转型升级的背景下,深入聚焦“碳达峰”和“碳中和”,构建清洁低碳的港口用能体系,对促进港口高质量绿色发展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宁波北仑第三集装箱码头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北三集司”)自成立以来,秉承绿色低碳可持续发展理念,积极开展装卸设备节能改造和环保设备更新升级,大力推广应用先进的节能环保技术,提升员工操作技能水平,努力建设绿色港口,打造世界一流强港新标杆,实现社会效益、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的高度统一。
本文介绍北三集司绿色港口建设举措和成果,以期为大型集装箱码头企业开展绿色港口建设提供参考。
1北三集司绿色港口建设基础工作1.1以绿色港口发展理念引导码头设计和建设在码头设计和建设阶段,北三集司以绿色港口发展理念为引导,切实贯彻落实交通运输部关于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港口的总体要求:第一,严格遵循建设项目基本建设程序,做好项目环境评价、海洋环境评价和水土保持等工作;第二,严格执行建设项目“三同时”制度,落实各项环保措施;第三,结合现有地形地貌,打造绿色景观,使港区绿化覆盖率达到100%;第四,建设生产生活污水处理站,实现港区污水处理达标再利用。
1.2加强绿色港口建设体制机制保障(1)建立三级节能管理体系。
北三集司建立由节能管理领导小组、节能日常管理机构和班组节能小组构成的三级节能管理体系,按照绿色港口建设总体要求,制定相应的能源管理制度,构建以节能管理领导小组为中心的能源信息反馈网络,统一管理燃油、电力等码头生产使用的主要能源。
(2)设立专职环保管理人员。
北三集司设立专职环保管理人员,负责日常环保管理工作。
港区环保设施由专人管理和操作,操作人员经培训合格后持证上岗。
宁波港口物流现状与发展对策分析(一)宁波港是中国七大主要港口之一,也是世界著名的大港之一。
随着近年来经济的发展,宁波港口的物流行业也得到了迅猛的发展。
本文将重点分析宁波港口物流现状以及提出发展对策。
一、宁波港口物流现状宁波港口作为中国外贸的重要出口口岸之一,其物流规模在不断扩大,物流行业已成为其经济的一个重要部分。
宁波港口物流环节的主要包括那些方面。
1.港口物流服务宁波港口物流服务多元化,能够提供全方面的物流服务,包括海运、航空、铁路等等。
同时,在港口内还有大型的综合仓储、现代化的物流设施、集装箱码头等等,这为物流的发展提供了很大的便利。
2.物流体系在宁波港口内,形成了完整的物流体系,包括物流信息、物流服务、物流设施等方面。
这使得物流的整个流程都得到了良好的管理和控制,从而最大程度的提升了物流运输效率和质量。
3.物流企业宁波港口拥有许多物流企业,大大小小的物流企业遍布其周边地区。
这些企业的丰富多样性,保证了物流的各个环节都有广泛的选择,满足了不同客户的需求。
二、宁波港口物流发展对策虽然宁波港口物流行业得到了较好的发展,但是还需要进一步提升。
以下是一些能够改进宁波港口物流的对策建议。
1. 加强基础设施建设通过提高港口的进出口能力和附带设施建设,可为物流业的发展提供更加完善的基础设施。
完善物流节点的协同机制和合作关系,以提升整个港口物流的效率和准确性,降低物流成本和时间成本。
2. 优化物流业务流程港口物流行业的发展与物流业务的流程紧密相关。
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可以引领物流业务的管理和技术水平的提升。
通过打造智慧港口模式,建立物流信息系统和智能化供应链管理体系,加强物流设施建设。
3. 服务灵活、专业化在物流市场中,服务的质量,效率以及专业性等非常重要。
要识别客户实际需求,为其提供高度个性化、灵活化、定制化的服务模式,协助客户长期以来的战略合作,确保我们为客户创造的价值和贡献,保持市场的竞争优势,提高港口物流的竞争力。
浅析宁波港的发展现状及前景浅析宁波港的发展现状及前景【摘要】文章主要叙述了宁波港的发展现状,并且分析了宁波港的发展中的困境,同时结合宁波港的特征和中国经济快速发展的背景以及政府的政策的支持,描绘出宁波港的物流前景。
【关键词】物流现状;困境;经济;前景1 宁波港的地理位置和发展宁波港位于浙东,长江三角洲南翼,北临杭州湾,西接绍兴,南靠台州,东北与舟山隔海相望。
随着浙江经济快速发展,对外开放进一步扩大,外贸物资运输量也大幅增长,经过多年的发展建设,宁波港已成为浙江省港口的两大支柱之一,也是上海国际航运中心南翼的重要组成部分:宁波港是长三角除上海港外惟一拥有远洋航线的港口,2004年货物吞吐量达2.3亿吨,居大陆沿海港口第2位,而今年截至12月19日,集装箱吞吐量又突破了500万标准箱,且增长率连续7年保持第一。
集装箱吞吐量列全国第四大港口,中国货物吞吐量第一大港口。
2 宁波港与舟山港合并及发展2006年1月1日,浙江省政府正式宣布启用「宁波─舟山港」名称﹐原「宁波港」与「舟山港」名称不再使用。
位于东海之滨的宁波港和舟山港,是我国深水岸线资源最丰富的地区。
宁波港的进港航道水深在18.2米以上,25万吨级以下船舶可以自由进出,25万至30万吨级超大型船舶可以候潮进港。
宁波港和舟山港的合并带来了巨大的成功。
2009年宁波—舟山港货物吞吐量达到5.7亿吨,位居全球海港吞吐量首位,总量比2008年增加了0.5亿吨,增幅10%,增长速度全球首位。
2010年货物吞吐量达6.3亿吨,跃居世界第一。
作为浙江省港航强省建设的主阵地,宁波—舟山港承担起了浙江绝大部分的海运进出口任务。
3宁波舟山港的问题尽管宁波舟山港发展迅速,但是随着规模的不断扩大,逐渐出现了局限性,困境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3.1 物流一体化程度不够,行政分割、行业垄断严重中国的物流交易系统分内贸外贸,运输行业分属数个部、委、局机关,流通受地方保护主义限制,各行业、各地区用尽一切办法进行物流垄断和不正当竞争。
宁波-舟山港发展情况分析
宁波-舟山港是中国最大的港口群之一,对中国海洋经济和对外
贸易发展具有重要影响。
以下是宁波-舟山港发展情况的分析:
1. 迅速发展
自1984年建港以来,宁波-舟山港快速发展。
其中,宁波港以
其得天独厚的地理位置和优越的港口条件,逐步发展成为一个现代
化港口,年货运量和集装箱吞吐量逐年增长;舟山港则在东海经济
区的战略部署下,得到了国家政策的大力支持,逐渐崛起为一个新
的国际化港口。
2. 增强国际走廊地位
宁波-舟山港通过构建海空联运、铁海联运等多种运输方式的现
代物流体系,打造了宁波至中亚、东南亚、欧洲等国家和地区的国
际贸易走廊,对中国对外贸易的发展贡献巨大。
3. 加强基础设施建设
宁波-舟山港不断加强自身基础设施建设,积极引进软硬件设施
和先进技术,提升港口服务能力和竞争力。
经过多年的发展和改造,港口现代化水平得到提高,航道、船闸、码头、储备地等设施完善,实现了港口吨位的跨越式增长。
4. 推动产业升级
宁波-舟山港通过加快产业转型升级、推行智慧港口建设、实施
港口精细化管理等手段,推动了港口产业升级和高质量发展。
同时,也实现了港口经济和区域经济的良性互动,带动了产业集群的发展。
总体来看,宁波-舟山港在国家“一带一路”倡议和长江经济带发展战略下,得到了充分发挥作用的机会和平台,港口发展前景广阔。
浙江省智能航运发展战略研究与分析 1摘要:作为现代航运的新业态,智能航运已成为国内外航运界关注的焦点。
当前,世界主要航运国家都在积极探索智能技术的应用方式和智能航运发展路径,在智能船舶、智能航保、智能港口、智能航运服务和智能航运监管五个方面取得了一定的研究成果。
目前国内外智能船舶尚在起步阶段,需要突破技术瓶颈。
本文通过分析研究了我国航运服务业现状和问题,提出了浙江省智能航运发展的战略举措。
分别从加快船舶技术应用、船舶智能航行支撑保障、推进智能港口建设、加强智能航运监管、培育智能航运服务新模式等五个方面分别提供了具体方法,促进智能航运服务的发展和完善。
关键词:智能航运;智能港口建设;服务新模式;智能航运发展战略Research on the development strategy of intelligent shipping inZhejiang ProvinceLIUqinglin,WU wentao(Zhejiang Scientific Research Institute of Transport,Hangzhou310023)Abstract:As a new business form of modern shipping, intelligent shipping has become the focus of shipping circles at home and abroad. At present, the world's major shipping countries are actively exploring the application mode of intelligent technology and the development path of intelligent shipping, and have made some research achievements in five aspects: intelligent ship, intelligent shipping protection, intelligent port, intelligent shipping service and intelligent shipping supervision. At present, intelligent ships at home and abroad are still in their infancy and need to break through the technical bottleneck. By analyzing and studying the currentsituation and problems of China's shipping service industry, this paper puts forward the strategic measures for the development of intelligent shipping in Zhejiang Province. Specific methods are provided to promote the development and improvement of intelligent shipping services from five aspects: accelerating the application of ship technology, supporting and ensuring ship intelligent navigation, promoting the construction of intelligent port, strengthening intelligent shipping supervision and cultivating a new model of intelligent shipping services.Key words:Intelligent shipping;Intelligent port construction;New service model;Development strategy of intelligent shipping1 引言:作为现代航运的新业态,智能航运已成为国内外航运界关注的焦点。
宁波智慧港口发展研究
作者:陈燕芬郑静
来源:《中国经贸》2014年第03期
【摘要】智慧港口建设是宁波打造国际强港的重要任务。
因此,本文在清楚界定智慧港口的定义基础,针对宁波港智慧化建设中存在的问题,提出宁波港智慧化建设的建设目标。
【关键词】智慧港口;信息;发展
一、智慧港口的定义
智慧港口是指充分借助物联网、传感网、云计算、决策分析优化等智慧技术手段进行透彻感知、广泛连接、深度计算港口供应链各核心的关键信息,实现港口供应链上的各种资源和各个参与方之间无缝连接与协调联动,从而对港口管理运作做出智慧响应,形成信息化、智能化、最优化的现代港口。
二、宁波港口智慧化面临的问题
1.感知网覆盖面有限,自动识别能力偏弱。
目前,宁波港基本实现集装箱货物信息的自动采集,主要码头、航道的可视化监控。
无法实现“人、交通工具、货、设施设备”的基本信息、运营状况、运营环境等的感知、监控;在内河航道、客运码头等地区还未实现视频监控点的覆盖;现有的监控设备中有些摄像头是固定不能移动,其可视范围有限,导致出现监控盲区;由于采用租赁企业视频监控系统的模式,视频监控的区域广度、可视范围和画面质量都受到企业自身视频监控系统建设的条件限制,自动识别、报警危险情况能力偏弱。
2.信息资源整合程度不高,制约部门间的业务协同。
港口的生产资源、经营资源分属各部门管辖,处于各自为政、条块分割的状态,使纵向的信息交互与沟通相对顺畅,横向的信息共享与协同水平不高,缺乏统一协调共享机制和交换渠道。
各部门的信息系统无法整合,信息资源无法通过交换层面实现共享,使港口集团业务部门之间、集团同基层公司之间无法实现生产业务协同工作,大大降低了生产作业效率。
3.建设还处于信息处理阶段,缺乏智慧决策支持。
经过近几年的努力,宁波港口信息化建设步伐明显加快,基本搭建了信息系统的五大体系。
在电子政务、电子商务、各部门的信息化及信息流转配套处理方面都有长足进步,但港口智慧化不仅仅是将手工数据处理方式转变为计算机处理,也不仅仅是对传统的经营、管理、生产等环节进行简单计算机模拟与再现,而是利用云计算、模式识别、决策支持、仿真技术等各种智慧技术进行数据深入分析和作出客观、及时、准确的决策。
4.港口信息标准化体系尚未建立。
目前颁布的涉及港口信息的标准数量极其有限,绝大多数在制订中或等待制订中,体系化建设和应用推进仍然不足,宁波市交通和物流标准化技术委
员会刚刚成立,标准体系框架构建和实施推进还未正式推进,相关的要素保障,技术支撑和政策制定需要进一步的完善。
三、宁波智慧港口发展的目标
紧紧围绕实现宁波港由大港向强港历史性跨越这一总体目标,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强港建设为目标,以依托港口、服务港口、提升港口为主线,遵循港口发展规律,全面提升港口及配套服务的智慧化水平,做好与其他智慧体系的衔接,真正实现港口生产作业、运营管理及相关服务的智慧化。
1.推进基础设施的全面运营监控。
根据港口不同业务区域的职能,对航道、码头、闸口、大型港口装卸设备、船舶、车辆等基础设施设备进行全面智慧化改造,实现数据的快速自动采集、运营监控,为港口生产运营和口岸监管提供细致、全面的信息。
2.完善现有引航系统。
结合现有引航导航系统和实际需求,根据“智慧引航”的要求,重点完善系统方面、综合办公方面及服务平台方面,实现港口智慧水域管理的目标,达到国际领先的水平。
3.提升港口生产运营管理的协同性和智能性。
打破“信息孤岛”,整合港口现有的生产运营系统,实现系统间的互联互通、信息交互共享。
并在此基础上,对数据深度挖掘,扩展智能决策功能,实现智慧的港口生产运营系统。
4.实现道路运输智慧化。
对特殊货物(危险化学品)道路运输进行监控,推广先进的集装箱“双重”运输模式,构建道路集装箱运输综合服务平台。
5.推进集装箱海铁联运物联网示范工程。
重点建设宁波港集装箱海铁联运物联网信息采集终端、业务应用系统、数据资源中心,改造完善港口业务应用系统,扩容改造现有宁波港数据交换平台,统一建设集装箱海铁联运技术标准规范。
6.调整配套服务符合智慧港口建设需求。
为港口管理提供配套服务的主要是航运管理、港口岸线管理和集疏运体系,重点是航运订舱服务、港口岸线审批和园区通。
7.衔接相关智慧体系。
智慧港口建设是智慧城市建设的一个环节,对其他智慧体系辅助或支撑的作用。
因此,需要做好相关部分衔接调整,重点是与智慧口岸体系、智慧交通体系、智慧物流体系的衔接。
参考文献:
[1]徐小凤.物联网在港口运营中的应用探析[J].中国水运,2011,1
[2]马仁洪,陈有文.以物联网技术促进港口智能化发展[J].中国水运,2012,5
[3]韩超.基于物联网的港口信息平台建设解决方案研究[D].大连:大连海事大学,2011
作者简介:
陈燕芬(1989- ),女,籍贯:浙江,最高学历:本科,目前职称:学生,主要研究方向:物流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