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幼儿学前教育心理学串讲笔记第三章学习理论
- 格式:doc
- 大小:21.50 KB
- 文档页数:9
第三章学习理论第一节学习概述一、学习的概念1、广义的学习指人和动物在生活中获得个体经验,使得其行为或行为潜能发生持久变化的过程。
狭义的学习指人类的学习,人在社会实践中,以语言为中介,自觉主动地掌握社会和个体经验的活动。
学习是行为或行为潜能的变化,也就是说不一定会在当前的行为中表现出来。
学习引起的行为或行为潜能的变化是相对持久的,由于适应、疾病或服药暂时引起的变化不是学习。
学习不是本能活动,是后天习得的。
2、人类的学习与动物学习区别(1)人的学习是掌握社会历史经验和个体经验的过程。
除了直接经验外,还有间接经验。
(2)人的学习是以语言为中介的。
语言是使事物之间关系抽象化、概括化的信号。
(3)人的学习是一种有目的、自觉的、积极主动的过程。
3、学生的学习它是人类学习中的一种特殊形式,包括三个方面。
一是知识技能和学习策略的掌握,二是问题解决能力和创造性的发展,三是道德品质和健康心理的培养。
二、学习的分类1、加涅的学习分类加涅在《学习的条件》中提出学习层次分类和学习结果分类。
学习层次分类:信号学习;刺激——反应学习;连锁学习;言语联结学习;辨别学习;概念学习;规则或原理学习;解决问题学习。
学习结果分类:智慧技能,认知策略,言语信息,动作技能,态度。
2、安德森的学习分类安德森根据知识表征方式的不同。
分为陈述性知识和程序性知识。
陈述性知识也叫描述性知识,回答是什么,为什么,怎么样。
程序性知识也叫操作性知识,回答怎么想,怎么做。
3、奥苏泊尔的学习分类符号学习(主要指词汇学习、实物图像、地形地貌,历史人物事件),概念学习(掌握同类事物的关键特征和本质属性),命题学习。
命题学习包括下位学习(类属学习),上位学习(总括学习)和并列结合学习。
4、我国的学习分类我国教育心理学家主张把学习分为知识的学习,技能学习和行为规范的学习。
第二节行为主义学习理论一、桑代克的尝试错误说1、桑代克是现代教育心理学的奠基人,被称为教育心理学之父。
第三章学习理论重要指数★★★★★1.学习的实质:学习是有机体在生活过程中,凭借经验而产生的行为或行为潜能的相对持久的变化。
(学习的结果)首先,学习表现为行为或行为潜能的变化;(学习的效果)其次,学习所引起的行为或行为潜能的变化是相对持久的;(学习的手段)最后,学习是由反复经验而引起的。
讨论:人的学习与其他动物的学习有哪些区别?如何界定人的学习?首先,从内容上看,人的学习比动物广阔得多;其次,从方式上看,动物的学习主要是一个自发的过程,而人的学习是在社会的传递下,以语言为中介而实现的;第三,从性质上看,人的学习是自觉的、有目的的、积极主动的过程;动物的学习是极被动地适应其生存环境。
人的学习:学习是在社会生活实践中,在社会传递下,以语言为中介,自觉地、积极主动地掌握社会的和个体的经验的过程.2.学习的类型学习性质的分类:接受学习和发现学习;意义学习和机械学习【奥苏伯尔】学习结果的分类:言语信息、智慧技能、认知策略、动作技能、态度.五种学习又分为三个领域:前三种学习结果属于认知领域(包括知识、技能和策略);第四种学习结果属于动作技能领域;第五种学习结果属于情感领域【加涅】教育目标的分类:认知领域、情感领域和动作技能领域【布卢姆】学习内容的分类:知识学习、技能学习和社会规范学习【冯忠良】学习的意识水平分类:内隐学习和外显学习【雷伯】3.学生学习特点①接受学习是学习的主要形式②学习过程是主动构建过程③学习内容的间接性④学习的连续性⑤学习目标的全面性⑥学习过程的互动性4.学生学习的定义:学生的学习是在教师指导下,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掌握系统的科学知识和技能,发展各种能力,形成一定的世界观与道德品质的过程。
5.★“联结-试误”说①谁:桑代克②主要观点:a.学习的实质在于形成一定的联结,即某情境仅能唤起某些反应,而不能唤起其他反应;b.学习的过程或联结建立的过程是尝试错误的过程;c。
学习遵循精简原则,而不是推理原则。
学习理论
一、教学目的与要求
1.了解学习理论的产生、学习理论的进展和学习理论的学派分类
2.了解条件作用学习理论的大体特点和巴甫洛夫的“经典条件作用理论”,并明白得和把握桑代克的学习“联结说”、格思里的临近性条件作用学习理论和斯金纳的操作性条件作用学习理论。
3.了解认知学习理论的大体思想,并明白得和把握格式塔心理学的学习“顿悟说”和奥苏伯尔的“认知同化学习理论”。
4.了解折中注意学习理论、人本主义学习理论和建构注意学习理论的大体思想,并六届和把握托尔曼的“认知—期待学习理论”、班杜拉的社会学习理论、康布斯和罗杰斯的学习理论。
本章重点:桑代克的学习“联结说”、格思里的临近性条件作用学习理论、格式塔心理学的学习“顿悟说”、布鲁纳的“认知结构学习理论”、托尔曼的“认知—期待学习理论”,班杜拉的社会学习理论、罗杰斯的学习理论。
本章难点:学习理论的进展,巴甫洛夫的“经典条件作用理论”斯金纳的操作条件作用理论和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二、课程内容
第一节学习理论的产生和进展
(一)学校理论的产生
1.学习心理思想的产生
2.学习理论产生的标志
3.学习理论产生时期所形成要紧学习理论
4.学习理论产生时期的要紧特点
(二)学校理论的进展
1.学习理论进展时期所形成的要紧学习理论
2.学习理论进展时期的要紧特点
(三)学习理论流派的分类
第二节条件作用学习理论。
第三章学习的基本理论(2)第二节联结派理论一、桑代克的联结说知识点:1、学习不是建立观念之间的联结。
2、学习是建立刺激---反应(S---R)联结。
3、主要通过尝试错误、不断修正行为而形成的。
4、学习是随着错误反应逐渐减少,正确反映逐渐增加而形成的。
5、学习就是通过渐进的尝试错误形成刺激---反应(S---R)联结的过程。
因此又称为试误说。
理解记忆:联想记忆不是------是------形成-----形成----又称----练习:1、桑戴克认为动物的学习是由于在反复地尝试错误过程中,形成稳定的()A、能力B、技能C、兴趣D、刺激--反应联结E、知识2、学习就是通过渐进的尝试错误形成刺激---反应(S---R)联结的过程。
因此又称为()。
二、联结说的学习规律知识点:1、准备律:预备性反应倾向会影响学习。
2、练习律:对已形成的联结,重复反应会增强这一联结。
3、效果律:联结的后果会对这一连接加强或削弱。
记忆:“三律”练习:1、猫吃得很饱,就不会学习逃出牢笼,这符合联结说的()规律。
2、桑代克的学习规律包括()A、强化律B、练习律C、准备律D、效果律E、同化律三、巴甫洛夫的经典条件作用论的经典实验知识点:1、无条件刺激,引起某种固定反应的刺激。
2、无条件反应,引起的某种固定反应3、条件刺激,原来的中性刺激4、条件反应,条件反射形成后,有条件刺激引起的反应。
练习:根据经典条件反射理论,食物可诱发狗分泌唾液,则唾液是()A、中性刺激B、无条件刺激C、条件反应D、无条件反应E、条件刺激四、经典条件反射的基本规律知识点:1、获得与消退在条件反射的建立的过程中,两种刺激的间隔十分重要。
需同时或近于同时出现,时间太久,难于建立联系。
条件刺激刺激出现的信号,必须先于无条件刺激呈现,否则,难以建立起联系。
如果条件刺激多次重复出现,而没有无条件刺激相伴随,则条件反应会变得越来越弱,最终会消失。
这种现象称之为消退2、刺激泛化与分化人和动物一旦对某一特定的条件刺激做出条件反应以后,其他与该条件刺激相类似的刺激也能诱发其条件反应,这种方应成为刺激泛化。
心理学第三章知识点梳理4、情绪和情感的作用第一节,这种体验分为1、人对内外环境变化产生的体验是__________和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大类。
、情绪和情感的关系2例题:⑴比起早上来园时跟老师说“早上好”,许多孩子先学会离园时说“再见”,这表现了情绪情感的()A.动机作用B.对认知发展的作用)例题:⑴关于情绪和情感的关系表述正确的是(C.是人际交往的重要手段A.情感要受情绪的制约和调节D.对儿童个性形成的左右B.情感是在情绪的基础上形成的,同时又通过情绪表现出来⑵情绪的外部表现叫()情感是情绪的外部表现,情绪是情感的本质内容C.A.表征 B.表象同一种情感在不同条件下,情绪表现一样D.C.情感 D.发生时间较早3、情绪和情感的区别⑶人在得意时“摇头晃脑”,紧张时“坐立不安”,悔恨时“捶胸顿足”这表现了人的()A.面部表情B.体势表情C.言语表情D.都不是例题:⑴下列特点属于情感的是()第二节情境性A. B.暂时性。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原始情绪包括1 发生时间较早D. 稳定性 B.2、新生儿与外界沟通的第一种方式是_________。
A.分类焦虑的出现,与孩子的不安全感有关 B.分离焦虑的出现,具有特殊的适应意义价值。
3、出生后的第一声啼哭具有重要的_________C.长时间的分离焦虑,对婴幼儿会产生深刻的心理影响 D.儿童的分离焦虑通常经、4________是婴儿与成人交往和沟通的基本手段。
历两个阶段__________的新生儿出现清醒时间的诱发笑5、第三节的婴儿开始出现“社会性微笑”、__________61、幼儿情绪和情感发展的趋势和特点主要表现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7、四个月左右,婴儿出现。
2、在_3_岁前儿童的情绪反应的动因中,_____________是否得到满足是主要动因。
幼儿教育心理学笔记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选自幼儿教育心理学第三章,主要讲述了幼儿的认知发展、情绪情感发展以及社会性发展。
具体内容包括:1. 幼儿认知发展的基本理论,如皮亚杰的认知发展阶段理论、维果茨基的社会文化理论等。
2. 幼儿认知发展的特点,如感知觉、注意力、记忆力、语言能力、思维能力等。
3. 幼儿情绪情感发展的特点,如基本情绪的分类、情绪调节能力的培养等。
4. 幼儿社会性发展的特点,如亲社会行为、攻击行为、同伴关系等。
二、教学目标1. 了解幼儿认知发展的基本理论和情绪情感发展的特点。
2. 掌握幼儿社会性发展的相关知识。
3. 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幼儿的行为,提出合理的教育建议。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幼儿认知发展的基本理论、情绪情感发展的特点、社会性发展的相关知识。
难点:幼儿认知发展和社会性发展的具体表现,以及如何根据幼儿的发展特点进行教育。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PPT、黑板、粉笔学具:笔记本、文具盒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通过一个幼儿在公园里与其他小朋友互动的视频,引发学生对幼儿社会性发展的思考。
2. 知识讲解:分别讲解幼儿认知发展、情绪情感发展和社会性发展的基本理论、特点和表现。
3. 例题讲解:分析一个幼儿在家庭和幼儿园中的具体行为,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分析和解释。
4. 随堂练习:让学生分组讨论,每组选取一个幼儿的行为,分析其认知、情绪和社会性发展的特点。
5. 课堂互动:邀请学生分享自己的观点和经验,增加课堂的趣味性和互动性。
六、板书设计幼儿教育心理学第三章主要内容:1. 幼儿认知发展基本理论:皮亚杰、维果茨基等特点:感知觉、注意力、记忆力、语言、思维等2. 幼儿情绪情感发展特点:基本情绪分类、情绪调节能力培养3. 幼儿社会性发展特点:亲社会行为、攻击行为、同伴关系等七、作业设计1. 请简述皮亚杰的认知发展阶段理论及其教育意义。
2. 请举例说明幼儿情绪调节能力的培养方法。
第三章幼儿学习心理概述对学习的界说因理论流派不同而具有不同的观点行为主义的学习观:学习是刺激-反应之间联结的加强认知主义的学习观:学习是认知结构的改变人本主义的学习观:学习是自我概念的转变建构主义的学习观:学习是主动建构内部心理表征的过程目前最广为接受的定义是“学习是学习者在某种特定情境中行为的改变,源于在这一情境中反复的练习与实践经验。
这种改变不是自然发生的,不是因成熟或某种因素所导致的个体状态暂时的改变”第一,学习是由练习带来的经验而产生的;第二,学习需要过程第三,幼儿的行为变化并非必然意味着学习的发生第四,学习不仅指有组织的知识、技能、策略等的学习,也包括态度、情感、行为准则等的学习但以上定义也存在不足,即幼儿学习不仅是外显的还存在内隐学习,也不必须经历练习,可以通过观察也能习得新的行为学习——学习是幼儿因经验而引起的思维、行为、能力和心理倾向(包括态度、情感)等持久而深刻的变化。
这些变化不是因成熟或是某种原因,如服药、生理短暂变化导致的暂时性变化。
第一节幼儿学习的脑科学基础学习的生理机制,特别是脑生理学、认知神经科学等方面有许多发展一、脑科学研究与幼儿的学习1.脑科学研究证明了幼儿学习确实存在关键期关键期内婴幼儿比较容易学习某些知识经验或形成某些行为,错过这一时期,弥补非常困难个体发展的关键期与脑发展的关键期有关脑的发展受环境和教育影响较大,丰富多彩、适宜的环境刺激时促进个体脑细胞迅速生长的重要条件2.幼儿脑的发展尚未定型、可塑性强,如具备良好的积极的教育环境,幼儿的脑具有较好的修复性脑损伤后,经过适宜的学习与反复训练,另一侧半球可以产生替代性功能3.婴幼儿具有巨大的学习潜力3个月时便能进行多种学习活动,1岁能学会辨认物体数量大小形状颜色和方位二、幼儿的学习与大脑功能单侧化脑功能单侧优势会影响幼儿的个性和学习方式如有的善于表达,词汇丰富;有的善于动手操作,喜欢拼搭;有的条理清晰;有的思维跳跃幼儿的学习差异有其发生发展的基础•人脑分为两个半球,各自具有相对独立的意识功能•左半球进行抽象和逻辑思维中枢;右半球处理表象,进行具体形象思维中枢•上下脑分工也不同,上脑信息加工以意识为中介的控制加工;下脑的信息加工主要是无疑是加工•但左右、上下脑的分工不是绝对的,可以相互补偿,只是根据任务及信息特点,作用大小不同•幼儿对不同认知加工方式的选择和偏好一定程度上受左脑或右脑幼师的生理特点决定•幼儿期表现出的学习困难也与大脑两半球的功能有关三、幼儿的学习障碍与脑生理机制幼儿学习中存在的许多问题并非由于意志薄弱、学习态度差,而是与脑的生理机制有关1.多动症与学习1845年美国学者霍夫曼•多动症是儿童注意力缺乏,活动过多,冲动性强,延迟满足困难等一系列学心理行为问题总称;与脑功能轻微失调有关,被称为儿童多动综合征、注意缺陷多动障碍等;男孩发病率明显高于女孩•多动症与人的高级神经活动类型有关,与人的心理素质如自我控制能力有关•在不同年龄阶段,多动症有不同的表现•幼儿多动症表现主要有:活动过度、注意力集中障碍、情绪不稳定、学习困难•多动症产生的原因:遗传、大脑发育迟缓或大脑损伤2.学习困难•儿童智力正常,但因各类精神卫生问题引起学业失败•主要表现:学习不佳、特别时阅读困难;严重的——感知觉障碍、精细运动障碍、言语发育障碍、注意力不集中、社会适应不良、情绪障碍•幼儿学习困难的产生与心理因素有关,也与脑的生理机制有关;即儿童难以将各种感官获得的信息进行整合;•感觉统合是在幼儿期日常活动和游戏中发展完善的;缺乏感觉统合的原因可能是——城市空间有限,剥夺了与空间的充分接触,限制了儿童空间能力的发展;生长过程中缺乏抬头、滚地、翻身、爬行等成长所需要的环境等导致儿童平衡、协调、自控能力差,从而出现多动四、影响早期脑机能发展的因素1.孕妇吸烟烟中含有尼古丁和一氧化碳可由胎盘传给胎儿尼古丁可使血管收缩、血液流量减少,养分供应量降低;一氧化碳与血红素结合降低含氧量,使得胎儿出于缺氧状态,轻度导致胎儿发育不良,严重导致胎死腹中或产后死亡被动吸烟的的危害同自己吸烟后果同样严重2.孕妇饮酒可能导致患酒精综合征——头小、智力低下、眼距近鼻梁低、动作迟缓酒精危害与饮酒的时间和酒量有关越是妊娠早期,饮酒量越多,对胎儿损害越严重2.孕妇饮食与营养神经系统发育关键是时期是妊娠最后三个月到出生后6个月孕妇的营养直接影响胎儿大脑、神经系统及其他结构的发育产前营养不良影响大脑皮质神经细胞的发育,胎儿脑组织脱氧核糖核酸减少,主要在前脑胎儿在母体内生长和发育的营养要靠母亲的血液供给,而血液中的营养主要来自于饮食营养过剩尤其是摄入碳水化合物过多导致饮食性糖尿病,导致胎儿发育障碍;或导致胎儿过大难产。
第三章学习理论一、教学目的与要求1.了解学习理论的产生、学习理论的发展以及学习理论的学派分类2.了解条件作用学习理论的基本特点和巴甫洛夫的“经典条件作用理论”,并理解和掌握桑代克的学习“联结说”、格思里的邻近性条件作用学习理论和斯金纳的操作性条件作用学习理论。
3.了解认知学习理论的基本思想,并理解和掌握格式塔心理学的学习“顿悟说”和奥苏伯尔的“认知同化学习理论”。
4.了解折中注意学习理论、人本主义学习理论和建构注意学习理论的基本思想,并六届和掌握托尔曼的“认知—期待学习理论”、班杜拉的社会学习理论、康布斯和罗杰斯的学习理论。
本章重点:桑代克的学习“联结说”、格思里的邻近性条件作用学习理论、格式塔心理学的学习“顿悟说”、布鲁纳的“认知结构学习理论”、托尔曼的“认知—期待学习理论”,班杜拉的社会学习理论、罗杰斯的学习理论。
本章难点:学习理论的发展,巴甫洛夫的“经典条件作用理论”斯金纳的操作条件作用理论和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二、课程内容第一节学习理论的产生和发展(一)学校理论的产生1. 学习心理思想的产生2. 学习理论产生的标志3. 学习理论产生时期所形成主要学习理论4. 学习理论产生时期的主要特征(二)学校理论的发展1. 学习理论发展时期所形成的主要学习理论2. 学习理论发展时期的主要特征(三)学习理论流派的分类第二节条件作用学习理论(一)桑代克的学习“联结说”1. 桑代克学习联结说提出的标志2. 桑代克对学习实质的解释3. 学习联结说的主要内容4. 学习的三大定律(准备律、练习律和效果律)(二)巴甫洛夫的经典条件作用理论1. 巴甫洛夫对学习实质的解释2. 巴甫洛夫的学习律(三)格斯里的邻近条件作用学习理论1.格思里在学习理论的提出上与桑代克和巴甫洛夫的区别2.格思里对刺激、反映的理解3.邻近条件作用学习理论及其对学习实质的解释4.格思里的学习律(四)斯金纳的操作性条件作用学习论1.斯金纳的操作条件学习理论2.程序教学和机器教学第三节认识学习理论(一)格式塔心理学的学习“顿悟说”1. 学习的顿悟说及其对学习实质的解释2. “叠箱问题”实验3. 顿悟学习产生的原因4. 试悟说和顿悟说的区别及其对它们之间矛盾的解释(二)布鲁纳的认知结构学习理论1. 人类的三种表现的解释2. 布鲁纳对学习实质的解释3. 知识结构学习理论4. 认知结构学习理论(三)奥苏伯尔的“认知同化学习理论”1. 意义学习和机械学习2. 认知同化学习理论和学生学习的实质3. 三种学习形式“上位学习、下位学习和并列结合学习)4. 学习的三种成就动机(认知内驱力、自我提高内驱力和附属内驱力)第四节折中主义学习理论(一)托尔曼的“认知—期待说”1. 认知—期待说及其对学习实质的解释2. 三个动物实验(位置学习实验、迂回实验和潜伏学习实验)(二)班杜拉的社会学习理论1. 交互决定论2. 21.观察学习及其成分(注意、保持、动作再现和动机)3. 三种强化(外部强化、潜伏强化和自我强化)4. 自我效能感第五节人本主义学习理论(一)马斯洛的学习理论1.马斯洛的两股潜能分析2.马斯洛的两种需要的分析(二)康布斯的学习理论(三)罗杰斯的学习理论1.罗杰斯对学习实质的解释2.罗杰斯学习自由的观点第六节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一)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共同主张1.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对学习的理解2.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对学习者的理解3.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对知识三理解(二)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不同倾向1.认知倾向的建构主义学习理论2.社会文化倾向的建构主义学习理论3.行为倾向的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三、考核知识点(一)学习理论的产生和发展1.学习心理思想的产生2.学习理论产生的标志3.学习理论产生时期所形成的主要学习理论4.学习理论产生时期的主要特征5.学习理论发展时期所形成的主要学习理论6.学习理论发展时期的主要特征7.学习理论流派的分类(二)条件作用学习理论1.桑代克学习联结说提出的标志2.桑代克对学习实质的解释3.学习联结说的主要内容4学习的三大定律(准备律、练习律和效果律)5.巴甫洛夫对学习实质的解释6.巴甫洛夫的学习律7.格思里在学习理论的提出上与桑代克和巴甫洛夫的区别8格思里对刺激、反映的理解9.邻近条件作用学习理论及其对学习实质的解释10格思里的学习律11.斯金纳的操作条件学习理论12.程序教学和机器教学(三)认识学习理论1.学习的顿悟说及其对学习实质的解释2.“叠箱问题”实验3.顿悟学习产生的原因4.试悟说和顿悟说的区别及其对它们之间矛盾的解释5.布鲁纳的人类的三种表象系统6.布鲁纳对学习实质的解释7.知识学习的三个过程8.认知结构学习理论9.奥苏伯尔意义学习和机械学习10.认知同化学习理论和学生学习的实质11.三种学习形式“上位学习、下位学习和并列结合学习)12.学习的三种成就动机(认知内驱力、自我提高内驱力和附属内驱力)(四)折中主义学习理论1.托尔曼的认知—期待说及其对学习实质的解释2.托尔曼的三个动物实验(位置学习实验、迂回实验和潜伏学习实验)3.班杜拉的交互决定论4.观察学习及其成分(注意、保持、动作再现和动机)5.三种强化(外部强化、潜伏强化和自我强化)6.自我效能感(五)人本主义学习理论1.马斯洛的两股潜能分析2.马斯洛的两种需要的分析3.康布斯的学习理论4.罗杰斯对学习实质的解释5.罗杰斯学习自由的观点(六)建构主义学习理论1.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对学习的理解2.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对学习者的理解3.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对知识三理解4.认知倾向的建构主义学习理论5.社会文化倾向的建构主义学习理论6.行为倾向的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四、考核要求(一)学习理论的产生和发展1.学习心理思想的产生(了解)2.学习理论产生的标志(识记)3.学习理论产生时期所形成的主要学习理论(了解)4.学习理论产生时期的主要特征(识记)5.学习理论发展时期所形成的主要学习理论(了解)6.学习理论发展时期的主要特征(识记)7.学习理论流派的分类(了解)(二)条件作用学习理论1.桑代克学习联结说提出的标志(识记)2.桑代克对学习实质的解释(理解)3.学习联结说的主要内容(了解)4学习的三大定律(准备律、练习律和效果律)(识记)5.巴甫洛夫对学习实质的解释(理解)6.巴甫洛夫的学习律(了解)7.格思里在学习理论的提出上与桑代克和巴甫洛夫的区别(了解)8格思里对刺激、反映的理解(了解)9.邻近条件作用学习理论及其对学习实质的解释(理解)10格思里的学习律(识记)11.斯金纳的操作条件学习理论(了解)12.程序教学和机器教学(理解)(三)认识学习理论1.学习的顿悟说及其对学习实质的解释(理解)2.“叠箱问题”实验(了解)3.顿悟学习产生的原因(了解)4.试悟说和顿悟说的区别及其对它们之间矛盾的解释(理解)5.布鲁纳的人类的三种表象系统(识记)6.布鲁纳对学习实质的解释(理解)7.知识学习的三个过程(识记)8.认知结构学习理论(理解)9.奥苏伯尔意义学习和机械学习(识记)10.认知同化学习理论和学生学习的实质(理解)11.三种学习形式(上位学习、下位学习和并列结合学习)(了解)12.学习的三种成就动机(认知内驱力、自我提高内驱力和附属内驱力)(识记)(四)折中主义学习理论1.托尔曼的认知—期待说及其对学习实质的解释(理解)2.托尔曼的三个动物实验(位置学习实验、迂回实验和潜伏学习实验)(了解)3.班杜拉的交互决定论(理解)4.观察学习及其成分(注意、保持、动作再现和动机)(理解)5.三种强化(外部强化、潜伏强化和自我强化)(识记)6.自我效能感(理解)(五)人本主义学习理论1.马斯洛的两股潜能分析(了解)2.马斯洛的两种需要的分析(理解)3.康布斯的学习理论(了解)4.罗杰斯对学习实质的解释(理解)5.罗杰斯学习自由的观点(理解)(六)建构主义学习理论1.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对学习的理解(理解)2.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对学习者的理解(理解)3.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对知识三理解(理解)4.认知倾向的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了解)5.社会文化倾向的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了解)6.行为倾向的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了解)。
第三章学习理论
一、教学目的与要求
1.了解学习理论的产生、学习理论的发展以及学习理论的学派分类
2.了解条件作用学习理论的基本特点和巴甫洛夫的“经典条件作用理论”,并理解和掌握桑代克的学习“联结说”、格思里的邻近性条件作用学习理论和斯金纳的操作性条件作用学习理论。
3.了解认知学习理论的基本思想,并理解和掌握格式塔心理学的学习“顿悟说”和奥苏伯尔的“认知同化学习理论”。
4.了解折中注意学习理论、人本主义学习理论和建构注意学习理论的基本思想,并六届和掌握托尔曼的“认知—期待学习理论”、班杜拉的社会学习理论、康布斯和罗杰斯的学习理论。
本章重点:桑代克的学习“联结说”、格思里的邻近性条件作用学习理论、格式塔心理学的学习“顿悟说”、布鲁纳的“认知结构学习理论”、托尔曼的“认知—期待学习理论”,班杜拉的社会学习理论、罗杰斯的学习理论。
本章难点:学习理论的发展,巴甫洛夫的“经典条件作用理论”斯金纳的操作条件作用理论和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二、课程内容
第一节学习理论的产生和发展
(一)学校理论的产生
1. 学习心理思想的产生
2. 学习理论产生的标志
3. 学习理论产生时期所形成主要学习理论
4. 学习理论产生时期的主要特征
(二)学校理论的发展
1. 学习理论发展时期所形成的主要学习理论
2. 学习理论发展时期的主要特征
(三)学习理论流派的分类
第二节条件作用学习理论
(一)桑代克的学习“联结说”
1. 桑代克学习联结说提出的标志
2. 桑代克对学习实质的解释
3. 学习联结说的主要内容
4. 学习的三大定律(准备律、练习律和效果律)
(二)巴甫洛夫的经典条件作用理论
1. 巴甫洛夫对学习实质的解释
2. 巴甫洛夫的学习律
(三)格斯里的邻近条件作用学习理论
1.格思里在学习理论的提出上与桑代克和巴甫洛夫的区别
2.格思里对刺激、反映的理解
3.邻近条件作用学习理论及其对学习实质的解释
4.格思里的学习律
(四)斯金纳的操作性条件作用学习论
1.斯金纳的操作条件学习理论
2.程序教学和机器教学
第三节认识学习理论
(一)格式塔心理学的学习“顿悟说”
1. 学习的顿悟说及其对学习实质的解释
2. “叠箱问题”实验
3. 顿悟学习产生的原因
4. 试悟说和顿悟说的区别及其对它们之间矛盾的解释
(二)布鲁纳的认知结构学习理论
1. 人类的三种表现的解释
2. 布鲁纳对学习实质的解释
3. 知识结构学习理论
4. 认知结构学习理论
(三)奥苏伯尔的“认知同化学习理论”
1. 意义学习和机械学习
2. 认知同化学习理论和学生学习的实质
3. 三种学习形式“上位学习、下位学习和并列结合学习)
4. 学习的三种成就动机(认知内驱力、自我提高内驱力和附属内驱力)第四节折中主义学习理论
(一)托尔曼的“认知—期待说”
1. 认知—期待说及其对学习实质的解释
2. 三个动物实验(位置学习实验、迂回实验和潜伏学习实验)
(二)班杜拉的社会学习理论
1. 交互决定论
2. 21.观察学习及其成分(注意、保持、动作再现和动机)
3. 三种强化(外部强化、潜伏强化和自我强化)
4. 自我效能感
第五节人本主义学习理论
(一)马斯洛的学习理论
1.马斯洛的两股潜能分析
2.马斯洛的两种需要的分析
(二)康布斯的学习理论
(三)罗杰斯的学习理论
1.罗杰斯对学习实质的解释
2.罗杰斯学习自由的观点
第六节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一)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共同主张
1.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对学习的理解
2.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对学习者的理解
3.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对知识三理解
(二)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不同倾向
1.认知倾向的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2.社会文化倾向的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3.行为倾向的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三、考核知识点
(一)学习理论的产生和发展
1.学习心理思想的产生
2.学习理论产生的标志
3.学习理论产生时期所形成的主要学习理论
4.学习理论产生时期的主要特征
5.学习理论发展时期所形成的主要学习理论
6.学习理论发展时期的主要特征
7.学习理论流派的分类
(二)条件作用学习理论
1.桑代克学习联结说提出的标志
2.桑代克对学习实质的解释
3.学习联结说的主要内容
4学习的三大定律(准备律、练习律和效果律)
5.巴甫洛夫对学习实质的解释
6.巴甫洛夫的学习律
7.格思里在学习理论的提出上与桑代克和巴甫洛夫的区别8格思里对刺激、反映的理解
9.邻近条件作用学习理论及其对学习实质的解释
10格思里的学习律
11.斯金纳的操作条件学习理论
12.程序教学和机器教学
(三)认识学习理论
1.学习的顿悟说及其对学习实质的解释
2.“叠箱问题”实验
3.顿悟学习产生的原因
4.试悟说和顿悟说的区别及其对它们之间矛盾的解释
5.布鲁纳的人类的三种表象系统
6.布鲁纳对学习实质的解释
7.知识学习的三个过程
8.认知结构学习理论
9.奥苏伯尔意义学习和机械学习
10.认知同化学习理论和学生学习的实质
11.三种学习形式“上位学习、下位学习和并列结合学习)
12.学习的三种成就动机(认知内驱力、自我提高内驱力和附属内驱力)(四)折中主义学习理论
1.托尔曼的认知—期待说及其对学习实质的解释
2.托尔曼的三个动物实验(位置学习实验、迂回实验和潜伏学习实验)
3.班杜拉的交互决定论
4.观察学习及其成分(注意、保持、动作再现和动机)
5.三种强化(外部强化、潜伏强化和自我强化)
6.自我效能感
(五)人本主义学习理论
1.马斯洛的两股潜能分析
2.马斯洛的两种需要的分析
3.康布斯的学习理论
4.罗杰斯对学习实质的解释
5.罗杰斯学习自由的观点
(六)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1.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对学习的理解
2.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对学习者的理解
3.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对知识三理解
4.认知倾向的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5.社会文化倾向的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6.行为倾向的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四、考核要求
(一)学习理论的产生和发展
1.学习心理思想的产生(了解)
2.学习理论产生的标志(识记)
3.学习理论产生时期所形成的主要学习理论(了解)
4.学习理论产生时期的主要特征(识记)
5.学习理论发展时期所形成的主要学习理论(了解)
6.学习理论发展时期的主要特征(识记)
7.学习理论流派的分类(了解)
(二)条件作用学习理论
1.桑代克学习联结说提出的标志(识记)
2.桑代克对学习实质的解释(理解)
3.学习联结说的主要内容(了解)
4学习的三大定律(准备律、练习律和效果律)(识记)
5.巴甫洛夫对学习实质的解释(理解)
6.巴甫洛夫的学习律(了解)
7.格思里在学习理论的提出上与桑代克和巴甫洛夫的区别(了解)8格思里对刺激、反映的理解(了解)
9.邻近条件作用学习理论及其对学习实质的解释(理解)
10格思里的学习律(识记)
11.斯金纳的操作条件学习理论(了解)
12.程序教学和机器教学(理解)
(三)认识学习理论
1.学习的顿悟说及其对学习实质的解释(理解)
2.“叠箱问题”实验(了解)
3.顿悟学习产生的原因(了解)
4.试悟说和顿悟说的区别及其对它们之间矛盾的解释(理解)
5.布鲁纳的人类的三种表象系统(识记)
6.布鲁纳对学习实质的解释(理解)
7.知识学习的三个过程(识记)
8.认知结构学习理论(理解)
9.奥苏伯尔意义学习和机械学习(识记)
10.认知同化学习理论和学生学习的实质(理解)
11.三种学习形式(上位学习、下位学习和并列结合学习)(了解)
12.学习的三种成就动机(认知内驱力、自我提高内驱力和附属内驱力)(识记)(四)折中主义学习理论
1.托尔曼的认知—期待说及其对学习实质的解释(理解)
2.托尔曼的三个动物实验(位置学习实验、迂回实验和潜伏学习实验)(了解)
3.班杜拉的交互决定论(理解)
4.观察学习及其成分(注意、保持、动作再现和动机)(理解)
5.三种强化(外部强化、潜伏强化和自我强化)(识记)
6.自我效能感(理解)
(五)人本主义学习理论
1.马斯洛的两股潜能分析(了解)
2.马斯洛的两种需要的分析(理解)
3.康布斯的学习理论(了解)
4.罗杰斯对学习实质的解释(理解)
5.罗杰斯学习自由的观点(理解)
(六)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1.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对学习的理解(理解)
2.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对学习者的理解(理解)
3.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对知识三理解(理解)
4.认知倾向的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了解)
5.社会文化倾向的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了解)
6.行为倾向的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