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后出血原因护理措施预防论文
- 格式:doc
- 大小:24.50 KB
- 文档页数:5
产后出血的相关因素及护理措施【摘要】目的探讨产后出血的相关因素及护理措施。
方法针对36例产后出血的病例进行分析,查找产后出血的原因,给予相关急救与止血的护理措施,及时抢救产妇的生命。
结果经急救后抢救成功率达到100%,无死亡病例,子宫次全切除术的患者8例,子宫全切术的患者9例。
结论针对产后出血的患者进行实施急救护理措施可以提高抢救的成功率,提高产妇的生存质量。
【关键词】产后出血;相关因素;护理措施产后出血是指胎儿娩出24小时内出血量超过500ml为产后出血,导致产妇死亡的重要原因之一[1],在我国居产妇死亡原因的首位,其发生率占分娩总数的2%-3%。
因此,要保障产妇的围产期的生命安全,必须加强孕期保健措施,针对产前、产时、产后密切观察病情及护理,及时有效地处理产后出血的相关因素,降低产后出血的发生率,提高孕产妇的生存质量以及产科的护理质量。
现将产后出血的相关因素及护理措施汇报如下。
1产后出血的相关因素1.1危险因素产后出血的相关危险因素包括分娩方式如剖宫产、产程时间长、胎盘因素以及产妇的心理状态的。
还与隐瞒生育史、人流史、产时精神紧张、担心胎儿是否正常等社会心理因素有密切的关系。
1.2子宫收缩乏力因素子宫收缩乏力是导致产后出血的主要原因,占(70%),导致宫收缩乏力的因素有很多,如产程延长、多胎、胎产次、巨大儿、各种妊娠并发症以及妊娠合并症等均会对子宫收缩造成严重的影响。
其中宫缩乏力性产后出血,在分娩过程中患者已经有宫缩乏力的表现,导致产程延长,尤其是第二产程出现产程停滞。
出血特点主要是在胎盘剥离延缓,在胎盘未剥离或者部分剥离时阴道不流血或者只有少量阴道流血,当胎盘剥离后因子宫收缩乏力导致子宫出血不止,流出的血液不能凝固,大量失血会导致产妇失血性休克,出现面色苍白、四肢湿冷、口渴、尿少,心慌,脉速、头晕,血压下降。
产妇体征检查腹部是往往感到子宫轮廓不清,松软如袋状,摸不到宫底或者宫底升高。
1.3胎盘因素胎盘因素引起的产后出血,其中以胎盘粘连、胎盘早剥、前置胎盘为多见。
产后出血的原因分析及临床护理对策【中图分类号】r4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3783(2012)11-0119-01【摘要】目的分析产后出血的原因,探讨有效的临床护理对策。
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9~2011年间收治的68例产后出血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影响产后出血的不同原因,采取有效的护理措施。
结果本组68例产后出血患者经有效抢救和护理后,出血症状均得到了显著缓解,未出现失血性休克、感染等并发症,均痊愈出院,无死亡病例。
结论影响产后出血的因素较多,护理人员应根据不同原因采取有效的护理措施,加强产前保健教育工作,预防高危因素,严密观察患者的病情和产程,积极配合医生做好患者的抢救工作,以有效控制出血,降低患者死亡率。
【关键词】产后出血;原因;护理产后出血是指胎儿娩出后产妇两h内失血量常规400毫升或24h 内失血量超过500ml,产后出血是产妇分娩期一种较为严重的并发症,在居导致我国产妇死亡原因中居首位[1]。
因此分析产后出血的原因,并采取积极有效的护理对策,对于效降低产后出血并发症和产妇死亡率具有重要的意义。
本文将通过分析产后出血的原因,进一步探讨有效的临床护理对策,现将相关研究结果报道如下:1 临床资料选取我院2009~2011年间收治的68例产后出血患者,所有患者均符合产后出血的相关诊断标准,患者年龄23~37岁,平均年龄(26.7±2.2)岁,初产妇56例,经产妇12例,阴道自然分娩49例,剖宫产19例,出血量为500~2500ml,平均(962.4±74.2)ml。
2出血原因2.1宫缩乏力宫缩乏力是产后出血最常见的原因,本组68例患者中因宫缩乏力造成的产后出血有37例,占54.4%。
造成子宫收缩乏力的主要原可能是手术时麻醉剂或镇静剂使用不当,产妇有疤痕子宫或者子宫肌纤维先天发育不良,产程后期进行剖宫产造成子宫下段菲薄长造成肌纤维收缩不足[2],产程过长或难产,使产妇过度疲劳,体力衰竭,子宫过度膨胀或因分娩次数过多过密,导致子宫纤维过度伸有关。
产后出血的预防与护理果洛州甘德县人民医院,青海甘德814100【关键词】产后出血;预防;护理【中图分类号】r473.71【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4-7484(2012)-05-0910-02产后出血是指胎儿娩出后2小时内出血量≥400ml或胎儿娩出后24小时内阴道流血量达到或超过500ml者,是产科常见而严重的并发症,也是引起产妇死亡的重要原因之一。
因其发病急,短时间内阴道大量出血可导致休克危及生命。
为了避免和减少各种不良情况的发生,应加强临床检测和护理。
因此应积极做好产后出血的预防及护理对降低产妇死亡率有及其重要的作用。
现将如何做好产后出血的预防和护理体会浅谈如下。
1.临床常见的产后出血原因分析1.1子宫因素:子宫收缩不良是产后出血的主要原因。
正常情况下,胎盘娩出后,因子宫肌纤维的收缩和缩复,使子宫肌壁血窦内血栓形成,从而制止胎盘剥离面的出血。
因此,凡一切影响子宫肌纤维收缩与缩复的因素,皆可造成产后子宫收缩乏力性出血。
如产程延长尤其是第三产程延长及各种难产之后,或产妇体质虚弱,过度疲劳,精神过度紧张等因素;如双胎、羊水过多、巨大儿等使子宫肌纤维伸展过度,妊娠中毒症致子宫肌水肿等情况。
1.2胎盘因素:胎盘滞留:以部分胎盘粘连及植入性胎盘所致胎盘剥离不全多见。
胎盘娩出后发生阴道流血、色鲜、量多而有血块时,如为间歇性出血,多为胎盘或胎膜部分残留。
1.3软产道损伤:以子宫颈裂伤为最多见。
胎儿娩出后,立即出现持续性阴道流血,色鲜红而量多时,多为产道损伤性出血。
胎盘娩出后,子宫收缩良好仍有阴道出血,也有产道损伤的可能。
1.4凝血功能障碍:以胎盘早剥、羊水栓塞或重度妊娠中毒症等所引起的播散性血管内凝血为主。
凝血功能障碍所引起的产后出血量多而不凝。
用各种促进宫缩的治疗无效时应考虑本病,必须立即抽血,并进行有关凝血功能化验检查。
2.预防措施2.1由于产后出血常发生在分娩后两小时内,发生于分娩6小时以后者明显减少。
产妇产后出血的原因分析及护理措施产妇产后出血是指分娩后出现大量出血的现象,严重时可能危及产妇生命。
产后出血的原因多种多样,包括子宫收缩不足、子宫内膜病变、继发性出血和子宫切除等。
对于产妇产后出血,我们需要做出正确的分析,并采取相应的护理措施,以减轻出血的危害。
产后出血的原因分析:1.子宫收缩不足:产后子宫收缩不足是主要的原因之一、正常分娩后,子宫应该通过收缩来止血。
如果子宫收缩不足,导致血管口无法收缩,就会引发出血。
2.子宫内膜病变:一些病变如子宫内膜异位、子宫内膜脱垂等会引起子宫出血。
此外,增殖性子宫内膜炎、子宫肌瘤等也是子宫内膜出血的原因。
3.继发性出血:分娩过程中可能导致产道或产妇产生其他损伤,如阴道或阴道撕裂产生的血管破裂、宫颈撕裂、阴道盆腔积血等,都可能引发产后出血。
4.子宫切除:在一些情况下,由于子宫肌瘤过大或其他原因,医生可能会决定切除子宫,这会导致丧失子宫收缩功能,增加产妇产后出血的风险。
产后出血的护理措施:1.观察产后出血情况:护士应密切观察产妇产后出血的量和性质,包括血色、出血量、出血速度等。
当出现大量、持续性出血时,及时向医生报告并采取相应的措施。
2.促进子宫收缩:产后护理中,通过按摩、催产素和催产素类药物等手段,刺激子宫收缩。
按摩方法是在产妇下腹部轻轻按摩子宫,以刺激其收缩。
此外,也可使用药物以促进子宫收缩。
3.预防感染:产妇在产后容易感染,护士需要加强对产妇伤口的护理,保持伤口清洁,定期更换卫生巾,并注意观察伤口是否发炎等症状。
4.配合医生处理原因:根据产妇不同情况,护士应当配合医生对原因进行针对性的处理。
如发现子宫内膜病变,应配合医生进行相关的检查和治疗。
总结起来,对于产妇产后出血,护理措施包括观察产后出血情况、促进子宫收缩、预防感染以及配合医生处理产后出血的原因。
及时发现产后出血的原因,并采取相应的护理措施,将有助于减轻产妇产后出血的危害,确保产妇的生命安全。
产后出血的预防及护理摘要:目的:探讨产后出血的预防及护理效果。
方法:选择26例产后出血患者进行护理,针对不同病因制定不同的护理计划并实施。
结果:26例患者均痊愈出院,且无并发症。
结论:在配合医生进行治疗的同时给予合理的技术上的护理和心理指导,可提高产后出血患者的生存质量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关键词:产后出血;护理;预防;心理指导【中图分类号】r473.72【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3783(2012)10-0303-01产后出血是指胎儿娩出24h内,阴道出血超过500ml。
在临床上若抢救不及时则可危及产妇的生命[1]。
因此,医生在针对病因迅速止血的同时,护士配合医生制定合理的护理方案的同时并实施相应的心理指导是非常必要的。
1临床资料云南省某乡卫生院从2008年1月至2010年12月共收治26例经阴道分娩产后出血的患者,年龄在18周岁-46周岁,孕周在35周-42周。
26例患者中宫缩乏力17例,软产道裂伤7例,胎盘因素2例。
其中10例是初产妇,有16例是经产妇,这16例患者分娩的均是女儿。
2护理2.1宫缩乏力性出血:立即按摩子宫,同时注射缩宫剂。
若按摩止血效果不理想,及时配合医师作好结扎髂内动脉、子宫动脉、必要时作好子宫次全切术的术前准备[2]。
2.2软产道裂伤造成的出血:及时准确地修补缝合,若为阴道血肿,在补充血容量的同时,切开血肿,清除血块,缝合止血。
2.3胎盘因素导致的大出血:根据不同情况处理,如胎盘剥离不全、滞留、粘连,可徒手剥离取出;胎盘部分残留,则需刮取胎盘组织,导尿后按摩宫底促使嵌顿的胎盘排除。
如系胎盘植入而引起的出血,应立即切除子宫[3]。
2.4凝血功能障碍所致的出血:若发现出血不凝,立即通知医生,同时取血做凝血试验机配血备用。
并针对不同病、疾病种类进行护理,如血小板减少症、再生障碍性贫血等病人应输新鲜血或成分血,如发生弥漫性血管内凝血因配合医师全力抢救。
2.5失血性休克的护理,立即建立静脉通道,及早补充血容量,失血多以补充同等血量为原则,同时为患者提供安静的环境,保持平卧位、保暖、快速给氧。
产后出血的护理措施及预防产后出血是指在分娩后,产妇出现大量阴道流血的情况,是一种常见的产科急诊情况。
严重的产后出血可能导致产妇休克甚至死亡,因此,正确的护理措施及预防措施至关重要。
本文将介绍产后出血的护理措施及预防措施,以供参考。
产后出血的护理措施1. 观察产妇情况产后出血时,护理人员首先需要观察产妇的情况,包括血量、颜色和凝块等方面的变化。
定期量血是非常重要的,可以帮助判断出血情况是否有所改变。
2. 维持产妇的体温产后出血会导致产妇体温降低,因此,护理人员需要采取相应措施,如给予暖气毯,加厚床上用品,确保产妇的体温维持在正常范围内。
3. 提供呼吸支持产后出血严重的情况下,产妇可能会出现低血压、心率加快等症状,护理人员应及时提供呼吸支持,以保证产妇的供氧量和呼吸功能。
4. 快速输液产后出血发生时,产妇需要迅速补充失血的液体,护理人员应根据产妇体重和出血量合理安排输液速度和输液种类。
快速输液是防止产后出血的关键之一。
5. 给予适当的药物在控制产后出血时,有时需要给产妇使用药物来帮助止血,护理人员需要根据具体情况和医嘱给予产妇适当的药物治疗。
6. 注意感染预防在进行产后出血护理时,护理人员需要遵守严格的无菌操作,保持清洁环境,避免交叉感染的发生。
对于有感染风险的产妇,应提前进行预防性抗生素治疗。
7. 血制品输血对于产后出血严重,失血量过大的产妇,可能需要输血,以补充失去的血液。
护理人员需要确保符合输血的条件,同时监测产妇的输血反应情况。
产后出血的预防措施1. 产前的合理准备产前的合理准备可以减少产后出血的风险。
包括对产妇进行详细的产前检查,了解其过往史、家族史和孕期情况,提前发现并处理潜在的风险因素。
同时,产前也可以进行适当的营养补充,增强产妇的体质。
2. 临产前的维持正常体温临产前,保持产妇正常体温非常重要,产妇的低体温会导致宫缩力减弱,容易发生出血。
因此,在助产过程中,要注意保暖,避免产妇体温过低。
本科生毕业论文产后出血的护理体会BACHELOR'S THESIS OF HUBEI UNIVERSITY FOR NATIONALITIES OF ADULT HIGHER EDUCATION &SELF-TAUGHT EXAMINATIONNursing experience of postpartumhemorrhageProfessional:Nursing specialtyName:weiyaqin Academic Advisor:duyingxiangDate:November 17, 2015毕业设计(论文)原创性声明和使用授权说明原创性声明本人郑重承诺:所呈交的毕业设计(论文),是我个人在指导教师的指导下进行的研究工作及取得的成果。
尽我所知,除文中特别加以标注和致谢的地方外,不包含其他人或组织已经发表或公布过的研究成果,也不包含我为获得及其它教育机构的学位或学历而使用过的材料。
对本研究提供过帮助和做出过贡献的个人或集体,均已在文中作了明确的说明并表示了谢意。
作者签名:日期:指导教师签名:日期:使用授权说明本人完全了解大学关于收集、保存、使用毕业设计(论文)的规定,即:按照学校要求提交毕业设计(论文)的印刷本和电子版本;学校有权保存毕业设计(论文)的印刷本和电子版,并提供目录检索与阅览服务;学校可以采用影印、缩印、数字化或其它复制手段保存论文;在不以赢利为目的前提下,学校可以公布论文的部分或全部内容。
作者签名:日期:学位论文原创性声明本人郑重声明:所呈交的论文是本人在导师的指导下独立进行研究所取得的研究成果。
除了文中特别加以标注引用的内容外,本论文不包含任何其他个人或集体已经发表或撰写的成果作品。
对本文的研究做出重要贡献的个人和集体,均已在文中以明确方式标明。
本人完全意识到本声明的法律后果由本人承担。
作者签名:日期:年月日学位论文版权使用授权书本学位论文作者完全了解学校有关保留、使用学位论文的规定,同意学校保留并向国家有关部门或机构送交论文的复印件和电子版,允许论文被查阅和借阅。
产后出血毕业论文产后出血是指分娩后子宫内膜脱落,破裂的血管无法及时收缩,导致大量出血的情况。
它是妇科领域中一种较为常见的并发症,严重时甚至会危及产妇的生命。
因此,对于产后出血的研究和防治显得尤为重要。
本文将就产后出血的病因、预防和治疗等方面进行探讨,以期对产后出血有更深入的了解。
产后出血的病因是多方面的,其中最主要的原因是子宫收缩功能不良。
产后子宫收缩是防止出血的重要环节,当子宫无法及时收缩时,就会导致出血的发生。
此外,产后子宫内膜脱落不完全、胎盘残留、子宫肌瘤等因素也会增加产后出血的风险。
因此,在产后出血的预防中,加强对子宫收缩功能的监测和促进子宫收缩的措施是至关重要的。
为了预防产后出血,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首先,产前进行充分的准备工作是必不可少的。
产前对孕妇进行全面的体检、评估孕妇的身体状况和产后出血的风险,以及进行必要的干预措施,都能有效地减少产后出血的发生。
其次,产后的护理也是关键。
产后,医护人员应及时观察产妇的子宫收缩情况和出血情况,并采取相应的措施。
此外,产妇在产后应注意休息,避免过度劳累,保持良好的心态和饮食习惯,以提高身体的免疫力和恢复能力。
最后,对于高危产妇,如有子宫肌瘤、胎盘异常等情况,应采取相应的预防措施,如手术切除、药物治疗等,以减少产后出血的风险。
对于已经发生产后出血的产妇,我们应该及时采取有效的治疗措施。
首先,我们要迅速评估产妇的病情,确定出血的原因和程度。
然后,根据具体情况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如补液、输血、药物治疗等。
此外,对于严重的产后出血,可能需要进行手术治疗,如子宫切除术等。
在治疗的过程中,医护人员应密切观察产妇的病情变化,及时调整治疗方案,以确保治疗的效果。
总的来说,产后出血是一种常见但危险的并发症,对产妇的健康和生命都构成一定的威胁。
因此,我们应该加强对产后出血的研究和防治,提高医护人员的专业水平和技术能力,以提高产后出血的预防和治疗水平。
同时,产妇本身也应加强对自身健康的关注,通过合理的生活方式和饮食习惯,提高身体的免疫力和抵抗力,预防产后出血的发生。
产后出血的原因分析预防及护理产后出血是指产后发生的大出血,是产科医学上的一种严重并发症。
产后出血是威胁产妇生命的情况之一。
据世界卫生组织数据显示,全球每年有超过14万名产妇因产后出血而死亡。
产后出血的原因分析、预防及护理显得尤为重要。
一、产后出血的原因分析:1. 子宫收缩不良:产后子宫收缩不良是引起产后出血的主要原因之一。
子宫在分娩后需要迅速恢复到原来的大小,并通过收缩来压迫血管,防止出血。
如果子宫无法充分收缩,就容易出现大出血的情况。
2. 胎盘残留:胎盘在分娩后需要完全排出,如果有任何残留在子宫内,就会导致子宫内出血,甚至引发感染。
3. 子宫破裂:产后子宫破裂是一种极其严重的情况,多发生在生产史中有剖宫产或子宫手术的产妇身上。
子宫破裂引起的出血速度很快,容易危及产妇的生命。
4. 血栓形成不全:产后血栓形成不全也是导致产后出血的原因之一。
血栓形成不足或者血管损伤都会使产妇出血增加。
5. 妊娠期高血压综合征:如果产妇在妊娠期曾经患有高血压疾病,产后出血的风险将会增加。
二、产后出血的预防措施:1. 产后定期复查:产后出血的预防需要产妇在产后接受定期的复查。
产后42天内定期到医院复查,观察子宫恢复情况,以及检查是否有胎盘残留等情况。
2. 饮食调理:产后新妈妈需要注意合理饮食,增加营养摄入,避免受凉,保持充足的休息。
3. 科学哺乳:科学哺乳可以帮助子宫迅速恢复,促使子宫及时回缩。
4. 注意个人卫生:产后妇女应该保持私处卫生,定期更换卫生巾,避免感染发生。
5. 避免劳累:产后女性在月子期间要避免过度劳累,避免体力活动过于剧烈。
6. 注意心理保健:产后妇女的心理也需要得到关注和照顾,保持愉快的心情也有助于产后出血的预防。
1. 定期监测血压:产后出血的护理需要定期监测产妇的血压情况,以及观察产妇是否出现头晕、心悸等症状。
2. 观察产后情况:产后出血的护理需要密切观察产妇的情况,一旦发现异常情况,要及时处理。
3. 保持清洁:保持产妇私处的清洁,避免感染。
浅谈产后出血的急救预防【摘要】正确分析产后出血的基本特征,掌握临床出血的急救和护理措施,积极做好产前健康教育宣传提高全民健康意识。
为社会培养健康聪明的一代儿童。
我们应该做好产妇的孕期健康检查及相关的健康指标的测试。
【关键词】产后出血;急救;预防护理先了解一下什么叫产后出血?所谓产后出血就是指孕妇在生产过程中或者申产后一定时间内出血量超过了体重百分之一,有相当一部分的产妇在孩子出生后两小时之内发生大出血的。
此种症状一般发生的突然,病情严重,没有一定经验的医护人员往往手忙脚乱不知所措,以致错过了最佳为病人产妇止血治疗的最佳时机,造成严重的后果。
也是造成产妇死亡的巫妖原因之一。
产妇在生产过程中发生大出血往往是突发性的病情迅速恶化继发性肾衰,或者因流血过多而引起失血性休克。
如不及时加以治疗会直接或者间接的危及产妇生命以及严重的缺血性综合征各种感染和产后并发症,这样严重的后果要引起妇产科医护人员的高度重视,要采取和准备相应的预防措施以及应急预案,以防不测。
因此,做好好产后出血的防治与护理工作,对控制孕妇死亡率的发生是至关重要的。
1 医院产妇临床就最近几年来看,我院或是产妇自己来或者通过120急救送来的临产孕妇,调查后显示,产妇的平均年龄均在30岁以内,破腹产的站总搀扶人数的一半,究其原因是:担心产后身材变形,自己的男人会嫌弃自己,有的怕顺产自己的阴道收缩不好,难以拴住自己男人的心,在外边找小姐等等。
真正难产的少之又少,顺产的接近三分之一,出血在800毫升上的几乎没有。
基本在住院3天至一周都安全出院。
2 必要的急救护理措施医院应准产妇提供安全安静舒适的生产环境,预产期内的孕妇,可在监护人的陪同下或者医院专门医护人员的监护下,与孕友一起散步谈心,打牌下棋娱乐等休闲以等待生产。
医护人员要为临产妇女多灌输生产保健方便的知识,做孕妇保健操及孕妇按摩操等以缓解孕妇临产前的恐惧感,帮助孕妇包吃和注意正常的体位教孕妇多做做腿部按摩以有利于血液的回流,预防腿部静脉曲张的发生,适当地做好产前运动保证心脏的心也排出量和胎儿的氧气需求,注意产前保暖,预防产前感冒,提高准产妇的产前免疫力。
产后出血原因及预防护理措施摘要:胎儿娩出后24小时内阴道流血量超过500ml者,称为产后出血。
有文献报道,孕产妇死亡49.9%是由产后出血所致,居于我国孕妇死亡原因的首位。
因此,在产前、产时和产后采取各种积极的预防措施和对产后出血产后出血及时处理,是降低产后出血发生率,提高产科质量的重要手段。
关键词:产后出血;护理【中图分类号】r472.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3783(2012)04-0292-011 临床资料笔者所在医院2004-2010年共收住产妇1025例,其中晚期产后出血的共6例,年龄18-40岁,平均29岁,经产妇4例,初产妇2例。
2 出血原因2.1 子宫收缩乏力。
子宫收缩乏力是产后出血最常见的原因,约占产后出血总数的70%-75%。
在正常情况下,胎儿娩出后,胎盘就与子宫分离,使血窦开放而出血,这时要依靠子宫肌肉的强烈收缩,使子宫壁上的血窦因受压而关闭,并使血流逐渐缓慢,而形成血栓,使出血停止。
如果由于某种原因使产程延长,或因难产,产妇体力衰竭,麻醉过深,羊水过多或双胎,子宫膨胀过大,或因分娩次数过多、过密,使子宫的结缔组织增多,肌纤维减少,以及子宫发育不良,子宫壁有肌瘤等。
上述这些情况,都可使子宫肌肉收缩机能不良,而发生产后出血。
2.2 胎盘问题而引起的出血。
在第三产程,如果胎盘剥离不完全,一部分与子宫壁分离,其他部分尚未剥离,或大部分排出,还有一小部分未排出而滞留在子宫腔内,都可影响子宫收缩而出血不止。
有时部分胎盘和子宫壁粘连,或植入子宫壁内,不能自然分离,而从其他已剥离部分出血,这种出血量往往很大。
2.3 分娩过程中产道撕裂,也可发生大量出血。
常见于胎儿过大、急产或手术产时,均可使产道发生不同程度的撕裂,裂伤重时可发生大出血。
如果施行会阴切开后,不注意止血,也可造成出血过多2.4 产妇本人的凝血功能障碍。
如果产妇患有全身出血倾向性疾病,如白血病、再生障碍性贫血、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等,均可引起产后出血。
护理学毕业论文优秀护理学毕业论文优秀范文护理学的发展需要护理科研的支持和推动。
护理学理论的构建,护理理论与护理实践的结合成果,护理技术、方法的改进,护理设备、护理工具的改革,护理管理模式的建立等。
都有赖于护理科学研究去探索规律、总结经验,推进护理学的不断发展。
护理学毕业论文优秀范文一:【摘要】产后出血是分娩期严重的并发症,居我国产妇死亡原因首位。
产后出血发病突然,来势凶险,如处理不当,可使产妇在短时间内死亡,即使抢救过来也会因垂体缺血坏死,日后并发垂体前叶功能低下症,严重影响妇女健康。
本文对80例产后出血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总结了我们对产后出血的观察和护理措施。
【关键词】产后出血、护理产后出血是胎儿娩出后24h内阴道流血量超过500ml.引起产后出血的原因大致分为宫缩乏力、软产道损伤、胎盘因素、凝血功能障碍等,为了避免和减少各种不良情况的发生,应加强临床监测和护理,如加强心理护理,稳定产妇情绪,消除紧张、焦虑因素,可避免因紧张焦虑导致儿茶酚胺分泌增加诱发的继发性宫缩乏力导致产后出血的发生。
因此,要根据产后出血的原因作相应处理,使产妇安全顺利度过此阶段。
一、临床资料:2002~2006年在我站分娩的产后出血患者80例,年龄最小22岁,最大38岁,初产妇45例,经产妇35例,孕37+2周2例,38~39+6周32例,40~41+1周44例,≥42周2例。
其中自然分娩者52例,会阴侧切加胎头吸引28例,出血量500~700ml 167例,800~1000ml 13例。
以上病例均采用容积法收集血量。
出血原因:子宫收缩乏力59例,胎盘因素11例,软产道损伤9例,凝血功能障碍1例。
二、护理措施:心理护理:紧张和焦虑易致体内儿茶酚胺分泌增加诱发继发性宫缩乏力引起产程延长,从而增加产后出血的发生率。
因此,应对产妇心理状态做出正确评价,给予积极的情感支持、暗示等心理发表,稳定产妇情绪,从心理上克服妊娠分娩带来的焦虑、紧张等负性心理反应。
产后出血的护理和预防【摘要】目的提高和改善妇女产后出血护理质量和护理措施。
方法对60例产后出血患者的护理工作进行总结、分析和探讨。
结果经过有效的护理与抢救,患者的生命得到保障且无并发症出现。
结论产后出血重在预防,一旦发生应及时诊治组织精心护理患者痊愈。
【关键词】产妇产后出血;护理;预防doi:10.3969/j.issn.1004-7484(x).2013.06.422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06-3204-02对于孕妇产后出血的相关判断方案一般为:若胎儿在出生后的24小时之内,孕妇阴道流血超过500ml,即诊断为产后出血。
产后出血的预后与产妇失血量、失血快慢以及产妇身体健康情况有直接关系。
且这些因素对产妇的产后康复是十分重要的。
因此,通过一定手段预防或者减少产妇的产后出血是必要的。
就我院发生产后出血的原因进行分析、并针对性的采取保护性护理措施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现总结如下。
1 一般资料1.1 现将我院妇产科自2012年1月至12月收治的孕产妇3200例进行回顾性分析。
产后出血60例。
年龄最小的19岁,最大的45岁。
初产妇35例,经产妇25例。
孕37+3周2例,孕38-39周的22例,40-41+1周的36例。
自然分娩的32例,会阴切开术28例出血量达500-700毫升的47例,出血量达800-1000毫升的13例。
1.2 产后出血的原因分类宫缩乏力的39例,胎盘因素的11例,软产道损伤9例,凝血功能障碍1例。
1.3 产后出血的三个阶段在胎儿娩出至胎盘娩出前,胎盘娩出后至产后2小时,产后24小时。
1.4 产后出血的测量用碗盘接阴道流血至分娩结束,用量筒测量。
1.5 预后及转归 60例均在紧急状况下得到正确的诊治和精心的护理,全部痊愈出院。
2 产后出血的护理2.1 一般护理体位①首先保持患者平卧位,必要时可取头低足高位,有利于下肢静脉回流,及时有效的止血。
②保持呼吸道通畅,吸氧,给予高流量吸氧(4-6l/分)注意观察面色口唇。
产妇产后出血病因分析及预防护理【中图分类号】r47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83(2011)02-0090-01孕产妇死亡率是衡量一个国家或地区经济、文化及医疗保健水平的重要标志,产后出血是发展中国家产妇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产科出血占我国孕产妇死亡率的49.9%,其中产后出血占产科出血死亡构成的87.8%。
产后出血一旦发生,必然会对产妇造成一系列危害,产后出因的预防显得更为重要,因此医务工作者应做好怀孕妇女的围生期保健系统管理工作,及早干预,及时发现,及早处理。
我们对产科产后出血病例做回顾性分析,在探讨发生产后出血的高危因素及对其预防及治疗的有效方法,为及早采取措施,努力降低其发生并及时搭救产妇生命提供依据,现报道如下。
1 一般资料我院2008年1月至2010年1月住院分娩2450例,发生产后出血69例,年龄20-40岁。
产后出血量500-2500ml,其中失血性休克(失代偿)7例,自胎儿娩出后24小时内总失血量2500ml即诊断为产后出血。
2 方法所有产后阴道流血较多的产妇均先行子宫按摩,并常规应用促宫缩药物,清除宫腔残留物等影响宫缩的因素,如在剖宫产术中,除按摩子宫及应用促宫缩药物外,8字缝合胎盘附着部位;对失血量较多者在止血同时开通静脉通路,抗休克治疗。
有软产道裂伤者给予缝合。
全身疾病者治疗其原发病,如有凝血功能障碍根据其实验室检查结果补充相应凝血因子。
采用容积法加面积法及目测法来测定产后出血量。
3 结果宫缩乏力43例占62%,胎盘粘连26例,前置胎盘13例;软产道裂伤3例;凝血功能异常1例。
护理(1)做好孕期保健。
产前保健包括孕前及孕期的保健,产前保健有两方面的潜在作用,医务人员在产前随访时可以随时了解妊娠妇女的情况,及早发现潜在因素和高危因素,预先诊断,并随后采取合适的措施。
教育妊娠妇女明白妊娠各期潜在因素和高危因素的严重性,当这些症状出现时应立即采取措施。
有凝血功能障碍和相关疾病者,有妊娠合并疾病者应积极治疗后再孕;不宜妊娠者在早孕时及时终止妊娠。
防止产后出血的护理【中图分类号】r473.7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2-3783(2013)03-0133-02产后出血是产科最常见的一种并发症,它严重威胁孕妇的生命,做好产后出血的护理工作,也是降低孕产妇死亡率的关键。
产后出血的护理主要要加强心理护理、密切观察产程进展、合理使用宫缩剂、正确处理三个产程。
1 产后出血的护理计划1、密切观察病情:严密监测产妇的血压、脉搏、子宫收缩、阴道流血及会阴伤口的情况,观察皮肤、粘膜、嘴唇、指甲颜色,四肢的温度及尿量,及早发现休克的早期征兆,观察尿量的变化,询问产妇自觉症状的变化,是否有心慌、口渴、头晕、恶心、呕吐等不适。
一旦出现异常,应及时通知医生处理。
建立良好的静脉通路,做好输血前的准备工作,加快输液速度,遵医嘱输液、输血,以维持足够的循环血量。
2、防止失血性休克:患者取平卧位,保持安静,吸氧保暖,静脉开放补充血容量,纠正酸中毒等一系列休克的抢救措施。
严密观察并详细记录患者的意识状态,皮肤颜色,血压、脉搏、呼吸及尿量。
大量失血后产妇抵抗力低,体质虚弱,易感染,需严密观察子宫收缩以及恶露的量、颜色,做好会阴的护理。
3、配合急救:如发生产后大出血应沉着冷静,反应迅速,在针对不同原因采取止血措施同时,立即通知医生,尽快地恢复血容量,维持各组织、脏器的正常功能状态。
切勿惊慌失措。
立即采取有效的止血措施,并观察止血效果。
4、心理护理:解除产妇思想顾虑和恐惧心理,注意休息,睡眠,加强能量补充,保持精神愉快,避免体力过度消耗,严密观察产程,防止产程的延长,有诱发产后出血因素者,应做好输液,输血的准备,积极防治子宫收缩乏力。
5、提供产妇与家属的心理支持:医护人员应保持镇静的态度,工作要紧张有序,并给予同情和安慰,以增加安全感,适当地向病人及家属解释有关病情和实施处理的目的,针对产妇的具体情况,指导加强营养,增加活力,逐渐地促进康复,调整产后指导计划有残余胎盘遗留在宫内。
产后出血原因与护理措施及预防[摘要] 目的探讨和总结产后出血的原因与临床护理体会。
方法入选对象为进行阴道分娩200例产妇,根据实施护理干预情况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各100例,观察比较两组第三产程时间及产后2小时出血量、产后出血发生率、产后发生尿潴留及护理满意度。
结果与对照组比较,干预组的第三产程时间明显缩短,产后2小时出血量明显减少、产后出血发生率及产后发生尿潴留的发生率明显减少,患者及家属对护理工作人员的满意度明显提高,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给予产妇产前、产时及产后系统的护理干预及预防措施,可以明显降低产后出血的发生率,缩短产程时间,提高分娩质量,提高护理满意度。
[关键词] 产后出血;护理预防
[中图分类号] r714.46+1[文献标识码] b[文章编号] 1005-0515(2011)-07-184-01
产后出血是分娩期严重的并发症之一,主要由子宫收缩乏力、软产道损伤、胎盘因素、凝血功能障碍等原因导致,容易并发失血性休克、产后贫血、产褥感染等并发症。
严重威胁产妇生命。
因此,研究及总结产后出血的原因,及时采取合理、有针对性的护理对策,可以降低产后出血的发生率,减少孕产妇病死率。
总之,产后出血的护理工作具有至关重要的临床作用。
对进行阴道分娩的200例产妇进行观察,旨在探讨产后出血发生的原因、及给予系统的护理干预措施后的护理效果与预防情况。
现报
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2009年6月-2010年8月对进行阴道分娩的200例产妇,根据实施护理干预情况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每组100例,两组年龄、孕周及孕产次,明显高危因素(多产、巨大儿、双胎等)等一般资料比较均无明显差异,具有可比性。
1.2 护理干预: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严密观察产程进展、胎儿胎盘娩出后按摩子宫、严密观察阴道出血量和生命体征等。
干预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由专职助产士给予产妇持续的产前、产时和产后的全程陪伴,实施心理护理、疼痛、行为、第三产程、产后等系统的护理干预措施,观察比较两组第三产程时间及产后2小时出血量、产后出血发生率、产后发生尿潴留及护理满意度。
1.3 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11.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分析和处理,其中计量数据资料以x±s表示,两两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比较采用x2检,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与对照组比较,干预组的第三产程时间明显缩短,产后2小时出血量明显减少,产后出血发生率及产后发生尿潴留的发生率明显减少,患者及家属对护理工作人员的满意度明显提高,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
结果见表1、表2。
表1 两组第三产程时间及产后2小时出血量比较
注: 与对照组比较,* p<0.05,**p <0.01
表 2两组护理效果比较[例(%)]
3 护理与预防
3.1 产前护理:产前检查时注意识别高危因素,凡高危评分>5分及有一项危险因素的孕妇均列入专案管理,定期检查。
对过去有凝血功能障碍史者,定期检查凝血功能[1]。
3.2 产时护理:第一产程重点要密切观察产程、胎心、宫缩情况,定期肛查,了解宫口开张和胎先露下降情况,用产程图监测产程进展。
第二产程要注意胎心变化,注意保护会阴,防止软产道损伤,胎儿娩出后立即监测出血情况,采用容积法收集出血。
指导产妇适时及正确使用腹压。
对有可能发生产后出血者,应安排有较高业务水平的医师在场守候。
有指征者适时适度作会阴侧切或会阴正中切开。
接产技术操作要规范,正确引导胎头、胎肩及胎头顺利娩出。
对已有宫缩乏力者,当胎肩娩出后,即肌注催产素10u,并继以静脉滴注催产素,以增强子宫收缩,减少出血。
第三产程注意识别胎盘剥离征象,待胎盘自然剥离征象出现后,轻压子宫下段及轻轻牵引脐带帮助胎盘、胎膜完整排出,并仔细检查胎盘、胎膜是否完整。
准确收集和测量产后出血量,如2小时阴道出血量>200ml则应积极查找原因给予相应的处理[2]。
3.3 产后护理:因产后出血约80%发生在产后2小时内,故胎盘娩出后产妇应继续留在产房观察2小时。
应重点监护,密切观察一般情况、生命指征、阴道流血和宫缩情况。
但也不能忽视12小时以后的出血情况,应向产妇交代注意事项,医护人员定期巡视,发现问题及早处理;失血较多尚未有休克征象者,应及早补充血容量,
其效果远较发生休克后再补同等血量为好。
3.4 预防:做好产后出血的预防工作,可以大大降低其发病率。
孕前及孕期的保健工作,孕早期开始产前检查监护,不宜妊娠者及时在早孕时终止妊娠;对具有较高产后出血危险的产妇做好及早处理的准备工作。
4 讨论对后产妇实施心理护理,缓解其紧张、恐惧心理,树立患者的信心,使患者积极配合配合治疗与护理[3]。
另外,通过预防措施,增加护患间的沟通,提高了护理的满意度,丰富了护理内容[4]。
本组资料显示,与对照组比较,干预组的第三产程时间明显缩短,产后2小时出血量明显减少,产后出血发生率及产后发生尿潴留的发生率明显减少,患者及家属对护理工作人员的满意度明显提高,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
综上,给予产妇产前、产时及产后系统的护理干预及预防措施,可以明显降低产后出血的发生率,缩短产程时间,提高分娩质量,提高护理满意度,对于产后出血的防治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参考文献
[1] 张洁,汤军,沙凤丽,等.产后出血的观察与护理体会[j].中国民康医学,2010,22(4):458-459.
[2] 刘虹,李秀玉.护理干预对预防产后出血的影响的探讨[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0,4(16):203-204.
[3] 蒲桂英.产后出血28例护理分析[j].医学信
息,2010,23(2):507-508.
[4] 金春日.178例产后出血患者的临床观察及护理体会[j].中国实用医药,2010,5(26):211-2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