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第五节-建设美丽中国
- 格式:ppt
- 大小:31.80 MB
- 文档页数:67
如何建设美丽中国
随着中国的发展和进步,建设美丽中国已成为人民共同的愿望。
为了实现这个目标,我们需要采取一系列措施,从环境、经济和社会三个方面入手。
环境
环境是建设美丽中国的重要条件之一。
我们需要采取以下措施:
1.加强环保法律法规的制定和执行,依法惩处环境污染企业,建立健全
环境保护机制;
2.大力推广绿色能源,降低污染排放,切实控制大气、水和土地污染;
3.加强城市绿化和生态建设,保护自然生态资源和生物多样性,打造宜
居的城市环境。
经济
经济是建设美丽中国的重要支撑。
我们需要采取以下措施:
1.投资建设新能源、节能环保等领域,为产业转型升级创造条件;
2.加大科技创新力度,实现绿色技术和低碳技术的发展,推动清洁能源
的普及和应用;
3.促进绿色消费,引导公众形成绿色意识,鼓励选择生态环保产品和服
务。
社会
社会是建设美丽中国的重要基础。
我们需要采取以下措施:
1.强化公民环保意识和责任,增强公众对环境保护的重视和参与;
2.组织社会力量参与环境治理和生态保护,形成“政府主导、市场机制
作用、社会参与”的良性互动模式;
3.关注贫困地区和弱势群体的环境需求,保障他们的健康和福利。
建设美丽中国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努力和付出。
只有通过环保、经济和社会各方面的综合治理,才能实现长远的可持续发展和绿色低碳生活方式的普及。
让我们一起行动起来,为建设美丽中国贡献力量。
如何建设美丽中国摘要:十八大报告指出:要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融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各方面和全过程,努力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
“美丽中国”继“科学发展观”“可持续发展”之后成为社会各界关注的新词。
其内涵是对十六大以来,党中央相继提出走新型工业化发展道路,发展低碳经济、循环经济,建立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创新型国家,建设生态文明等新的发展理念和战略举措的继承和发展。
关键词:十八大报告美丽中国建设生态文明1. “美丽中国”的解读建设美丽中国,不是一句简单美丽的口号,而是有深刻丰富的内涵。
美丽中国,是山青水秀人美的中国,是经济、政治、文化、社会与生态“五位一体”、协调发展的中国,是“既要金山银山,也要绿水青山”的中国。
提出建设“美丽中国”口号代表着“山要绿起来,民要富起来,家要美起来,国要强起来”的美好愿望。
同时“美丽中国”的建设,也代表着融政治经济、环境于一体的治国理念。
因为美丽中国代表的不仅仅是环境之美丽,其经济与社会意义也是积极而广泛的,同时也代表着政治发展与经济发展的另一种美丽。
综上所述,“美丽中国”是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发展,是“和谐之美”的总和体现。
2. 建设“美丽中国”的迫切需要当前,资源约束趋紧、环境污染严重、生态系统退化,是我们国家在发展过程中不得不面对的严峻形势。
以牺牲环境为代价获得的发展并不能称之为发展。
人类的生存发展离不开美丽的自然环境。
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天地人和谐相处。
“美丽中国”应首重自然之美。
“美丽中国”美在生活山清水秀但贫穷落后,不是我们追求的美丽中国。
繁荣、富强的生活,平等、自由的生活,幸福、安康的生活,是中国人追求而为之奋斗的美好生活。
丰富的物质保障,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优美的生存生活环境是“美丽中国”的题中应有之义。
3.怎样建设“美丽中国”着力推进循环发展。
循环发展是以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为原则,以提高资源利用效率为核心,以资源节约、资源综合利用、清洁生产为重点,通过调整结构、技术进步和加强管理等措施,大幅度减少资源消耗、降低废物排放、提高资源生产率,促进资源利用由“资源-产品-废物”线性模式向“资源-产品-废物-再生资源”循环模式转变。
如何建设美丽中国介绍建设美丽中国是中国政府提出的重要发展目标,旨在促进经济发展和生态环境保护的有机结合,实现经济繁荣与环境可持续发展的统一。
本文将探讨如何建设美丽中国,从城市规划、环境保护、资源利用、生态修复等方面提出解决方案。
城市规划美丽中国的建设离不开科学合理的城市规划。
首先,我们需要注重城市的功能划分,合理安排居住区、商业区、工业区等各个功能区域,避免过度拥挤和资源浪费。
其次,注重城市布局的合理性,将公共设施和绿地均匀分布在城市各个区域,为居民提供良好的生活条件。
此外,城市规划还应注重文化保护,保留历史文化遗址和传统建筑,增加城市的魅力和特色。
环境保护建设美丽中国必须加强环境保护工作。
首先,要加强大气污染的治理。
针对工业排放、机动车尾气等污染源,采取有效措施减少污染物的排放,例如引入清洁能源、加强汽车尾气排放标准等。
其次,要加强水资源保护。
加大水资源的开发利用和水环境治理力度,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防止水污染。
此外,还应注重垃圾分类和处理,促进可持续的废物处理方式,减少对土地和水资源的污染。
资源利用建设美丽中国需要合理利用资源,推进可持续发展。
首先,要加强能源的开发和利用。
大力发展清洁能源,减少对化石能源的依赖,实现能源的可持续利用。
其次,要注重土地的合理利用。
优化土地利用结构,合理规划农村和城市用地,并注重保护耕地,避免过度开发破坏生态系统。
此外,要加强对自然资源的保护,限制过度采矿和开采的行为,保护生态环境的完整性。
生态修复生态修复是建设美丽中国的重要环节。
我们需要注重生态系统的保护和修复。
首先,要加大对森林的保护力度。
鼓励森林资源的合理开发利用,同时加强森林的保护和重新种植,恢复生态系统的健康状态。
其次,要加强湿地的保护。
湿地是重要的生态系统,能够净化水质、调节气候,需要加大保护力度,避免湿地的干扰和破坏。
此外,还应注重水生态系统的保护,加强对河流、湖泊等水域的治理和保护,恢复水生态的平衡。
建设美丽中国适用年八年级级所需时课内共4课时,每周2课时,课外用2课时。
间主题单元学习概述(说明:简述主题单元在课程中的地位和作用、单元的组成情况,单元的学习重点和难点、解释专题的划分和专题之间的关系,单元的主要的学习方式和预期的学习成果,字数300-500) 人与自然的关系是个永恒的话题,生态文明建设是全面小康社会建设的重要内容,“美丽中国”建设关乎我国的科学发展和人民的幸福生活。
本单元依据课程标准的要求,以“建设美丽中国”为教育主题,帮助学生认识人类与大自然的关系,认识环境问题的严重危害,引导学生树立生态环境保护意识,爱护大自然、保护大自然。
通过教育教学,使学生认识到在经济社会飞速发展的同时,必须把环境保护放在突出位置,关注环境发展,建设美丽中国,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
本单元主要设计了两个专题:专题一:“感受美丽中国”。
通过正反两个方面感受中国环境,既培养了学生鉴赏自然美的能力,也感受到大自然面临的种种威胁,激发学生保护自然的热情,增强学生保护大自然的意识,为后面的教学内容打好基础。
专题二:“建设美丽中国”。
主要从道德和法律两个层面介绍,引导学生了解人与自然的道德规范和保护环境的法律法规,增强依法保护环境的意识和能力。
并从个人和国家两个角度深入思考如何保护资源和环境,如何走可持续发展道路,如何建设美丽中国。
专题一通过材料对感观的碰撞,激发学生的热情,为专题二的导之以行奠定基础。
专题二在专题一的基础上层层深化,同时,将专题二中“做美丽中国的志愿者”作为一项研究性学习。
主要学习方式:通过调查、展示、交流、分析等方式,引导学生主动探索问题,在合作和分享中扩展自己的经验,在自主探究和独立思考的过程中增强学习能力、分析能力和实践能力。
预期学习效果:1.能利用网络、书籍搜集“美丽中国”的图片、视频,并制作ppt,具有一定的媒介素养。
2.搜集我国面临环境问题,并能进行分类和合理分析。
3.通过分析交流,能正确理解保护资源、环境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树立正确的自然观。
建设美丽中国的内容
建设美丽中国是中国政府的一项重要目标,旨在实现国家的可持续发展,提升人民的生活质量,保护环境和生态系统。
以下是建设美丽中国的一些关键内容:
1. 环境保护与生态文明建设:加强环境保护,推动生态文明建设是建设美丽中国的核心任务之一。
这包括加大对空气、水和土壤污染的治理力度,保护森林、湿地和生物多样性,推动可持续的资源利用和生态修复。
2. 绿色发展与节能减排:推动经济的绿色发展,实现节能减排是建设美丽中国的重要方面。
鼓励清洁能源的开发和利用,提高能源效率,减少温室气体排放,推动产业升级和转型,发展循环经济和低碳经济。
3. 城市与乡村发展:平衡城市和乡村的发展,促进城乡一体化是建设美丽中国的关键内容之一。
提升城市的规划和管理水平,改善城市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同时加强农村的基础设施建设,推动农村产业发展和农民增收。
4. 社会文明与文化繁荣:建设美丽中国还包括社会文明和文化繁荣的方面。
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加强公民道德建设,推动文化创新和文化产业发展,提升国家的文化软实力。
5. 教育与科技创新:投资教育和科技创新是建设美丽中国的基础。
提高教育质量,培养创新型人才,加强科技研发和创新能力,推动科技成果的转化和应用,为国家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动力。
总之,建设美丽中国是一个综合性的目标,涉及环境保护、经济发展、社会进步等多个方面。
通过不懈的努力和全社会的参与,中国将逐步实现经济繁荣、环境优美、社会和谐的美丽中国愿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