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1118一轮——3.1.2 汉代儒学
- 格式:ppt
- 大小:430.50 KB
- 文档页数:18
第1讲百家争鸣与汉代儒学[考点清单] 1.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
2.汉代儒学成为正统思想。
一、孔子和老子1.孔子:春秋时期的思想家、政治理论家和教育家,是儒家学派的开创人。
(1)思想内容⎩⎪⎨⎪⎧①核心:“仁”和“礼”,主要内容是“仁者爱人”和“克己复礼”。
②政治思想:要求统治者体察民情,反对苛政和任意刑杀;提倡“为政以德”,逐步改良政治。
③哲学思想:对鬼神敬而远之,优先探讨和解决人世间的实际问题。
④教育思想:主张“有教无类”的教育原则;教学方法上主张“因材施教”;学习方法上主张“学思结合”。
整体把握孔子的思想体系(2)地位:孔子的思想逐渐形成完整的儒家思想体系,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
2.老子:春秋时期重要的思想家,道家学派的开创人。
(1)哲学思想⎩⎪⎨⎪⎧①“道”是天地万物的本原,提出“天法道,道法自然”。
②包含着丰富的辩证法思想。
(2)政治思想:提倡“无为而治”。
(3)影响:道家学派对中国文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史论共识孔子关心的是人与人之间的关系,确立了伦理学;老子加倍偏重于人与自然之间关系的研究,成立了自己的本体论。
二、百家争鸣1.背景⎩⎪⎨⎪⎧1根本原因:社会大变革。
2经济:铁器和牛耕的使用,井田制瓦解,推动了小农经济的繁荣。
3政治:诸侯争霸,分封制走向崩溃。
士阶层活跃和受重用。
4文化:私学兴起,造就了一大批士人,同时也为学术繁荣提供了舆论阵地。
2.主要派别错误!整体把握“百家争鸣”归纳总结诸子百家中相对立的观点(1)治国上,儒家主张“仁政”,反对酷刑峻法,而法家主张法治,强调酷刑峻法;(2)在人性上,孟子主张“性本善”,而荀子主张“性本恶”;(3)在对人与自然的关系上,荀子主张“制天命”,而老子主张“顺自然”;(4)在人生态度上,儒家主张踊跃入世,强调社会责任,而道家则主张“逍遥”的人生态度,强调“超脱”。
易混易错孔子儒家思想中的“民本”思想与现代民主的本质是不同的。
古代儒家思想中的“民本”思想以保护“君”为中心,绝无现代民主思想意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