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年级品德与生活秋天的收获
- 格式:ppt
- 大小:322.00 KB
- 文档页数:26
教学目标:
1.了解秋天的自然现象,春华秋实。
2.引导学生珍惜粮食,热爱生活,热爱科学。
教学计划:
1.儿歌出发,图片感知,感悟实践,展示创意作品。
学情分析:
南方孩子对北方秋天与南方秋天的异同作比较,较有难度,于是结合孩子的实际生活经验,将熟悉的蔬菜水果作主主线,引导孩子一步步深入文本,自主探究和发现,从而顺利完成教学目标。
教学重难点:
学生感知实践,深入文本,激发学生珍惜粮食,热爱生活,热爱科学。
收获的季节练习二
一、填空题。
1.秋天是个______的季节,农民伯伯为此付出了______的劳动。
2. 一粒稻谷一滴汗,爱惜______理应该。
二、选一选。
请把秋天里收获的果实序号对应选入相应类别中。
2.蔬菜:________________
3.水果:________________
三、猜一猜。
1. 一个绿娃娃,肚里水汪汪,若是剖开看,红汁往外淌。
(打一水果)______
2.一见秋姑娘到,
姐妹们齐欢笑。
大姐笑咧了嘴,
二姐笑弯了腰,
三姐笑得满脸红,
四姐笑得泪珠掉。
(打四水果)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一、填空题。
1.收获,辛勤
2.粮食
二、选一选。
请把秋天里收获的果实序号对应选入相应类别中。
1. cfik
2. bhlm
3. adegjno
三、猜一猜。
1.西瓜
2. 石榴、香蕉、苹果、葡萄。
小学二年级上册品德与生活教案:秋天的收获秋天的收获[教学目标]1、观察并参与秋天的收获,体验丰收的喜悦,愿意与别人分享快乐。
2.提高劳动意识和技能,懂得珍惜劳动成果,尊重劳动人民。
3、认识几种秋天成熟的果实。
【重难点】观察并参与秋季收获,了解几种秋季成熟果实。
增强劳动意识和技能,懂得珍惜劳动成果。
【课型】新授【教学方法】师生互动——师生讨论[教学过程]i.收获季节。
1、课前准备:让学生通过观察、访问、看电视、亲身体验等多种形式,了解本地区秋天的收获情况,感受秋天收获的喜悦。
2.小组交流:学生将交流观察、采访、看电视、个人经历等情况和感受。
可以采用模拟性能。
二、珍惜劳动成果。
1.围绕收获果实的方式,让学生体验劳动的艰辛和幸福。
2、学习古诗、古训。
一首古诗说:“锄地的下午,汗水从土里滴下来。
谁知道每一粒中国菜都是硬的。
”一首《悯农》道出了先人对于粮食的珍惜与重视。
多么朴实的感情,多么实在的道理啊!节约是美德。
希望同学们,能够记住这首诗,珍惜粮食,爱惜食物,尊重农民的劳动成果,不要浪费粮食。
三、举办丰收展览。
1、请学生将自己准备的秋天的果实拿出来。
2.在小组面前,每个学生介绍他带来的水果的名称和特点。
3.把准备好的秋季水果放在一起,举办收获展。
4.鼓励学生使用各种方法保存这些秋季水果。
4、让我们尝尝。
1、小组合作,洗净手和水果后,削皮切块或去壳。
2.为每组制作一个水果拼盘,比较谁的拼盘有创意,水果颜色是否匹配。
制作盘子时,不允许直接用手拿水果。
必须使用筷子。
3、品尝水果拼盘。
请捂住眼睛,说出你在品尝什么水果,为什么。
5、课堂总结。
篇一:《人教版小学二年级《品德与社会》上册第二单元《秋天的收获》教学设计》2、秋天的收获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
增强劳动意识和技能,认识秋天的收获物。
初步学习用分类的方法进行简单的探究活动。
2. 过程与方法。
通过创设课堂活动,让学生积极讨论,使学生认识并掌握简单的分类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观察并参与秋天的收获,体验丰收的喜悦,愿意与别人分享快乐。
懂得珍惜劳动成果,尊敬付出劳动的人{人教版小学品德与社会二年级上册秋天的收获教学反思}.教学重难点1、初步学习用分类的方法进行简单的探究活动。
2、初步学习用分类的方法进行简单的探究活动。
3、观察并参与秋天的收获,体验丰收的喜悦,愿意与别人分享快乐。
懂得珍惜劳动成果,尊敬付出劳动的人教学准备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学生准备:1、课前调查、了解本地区秋天的收获物。
2、收集秋天的收获物。
教学过程一、秋天是收获的季节,分享丰收的喜悦1、导课:“前些日子,老师到农村去看了看,领略了秋天丰收的美景,看到田野里的粮食,果园里的水果,可真是长了不少见识。
老师把这场景录了下来,我们大家一起看一看。
播放课件:秋天丰收的情景2、引导学生交流:丰收了,他们都在收获了些什么呢?3、学生交流。
{人教版小学品德与社会二年级上册秋天的收获教学反思}.4、引导学生交流:看到这丰收的场景同学们是否也想到了你的家乡呢?在你们的家乡秋天是不是也有这样丰收的场景呢?同学们谁能说一说在你们的家乡秋天都有那些收获吗?5、学生交流。
6、点击课件:引导学生从图片库里拖秋天的收获物,进行简单的分类7、教师小结:是啊,秋天到了,田野里的庄稼、果园里的水果都熟了,秋天有这么多的收获物,秋天真是一个丰收的季节,收获的季节呀!(板书:秋天的收获)二、深入探究,初步学习分类的方法1、让学生用自已喜欢的方式来介绍一下自已带来的果实。
2、学生介绍。
3、引导学生交流用什么方法进行分类,并进行归类:颜色、形状、味道等,相机展示课件并解说。
《秋天的收获》教案教学目标情感与态度:增强劳动意识,懂得珍惜劳动成果,并尊敬付出劳动的人;感受、体验秋天的美和丰收的喜悦,愿意与他人分享快乐。
行为与习惯:观察并参与秋天的收获活动,不浪费劳动成果,养成珍惜劳动成果的好习惯。
知识与技能:知道秋天是丰收的季节,了解秋天的物产,懂得劳动成果来之不易,增强学生的劳动技能。
过程与方法:引导学生在探究过程中掌握辨别的方法,初步具有分类的意识。
教学重点体验丰收的喜悦,愿意与他人分享快乐。
教学难点增强劳动意识和技能,懂得珍惜劳动成果,尊敬付出劳动的人。
教学准备老师准备:一些秋季的果实。
学生准备:搜集调查秋天收获些什么;搜集一些关于爱惜粮食的诗歌或谚语;准备一些秋季的果实。
课时安排1课时。
完成话题“秋天的收获”的教材内容。
教学过程活动一:收获的季节1.创设情境、实物导入:教师出示几种秋天收获的物品。
(1)提问:同学们,你们看这些都是什么?(2)提问:那么,你们知道这些都是在什么季节收获的吗?2.[出示图片:丰收啦](1)讨论:在我们生活的地方,秋天收获些什么呢?(2)学生将自己观察、收看或调查、访问、亲身实践的情况和感受以多种方式进行交流。
如:模仿农民开着收割机奔驰在丰收的原野里;小组同学编排节目,模仿果树和采摘者,表演采摘时的喜悦;学生用照片介绍自己参加采摘或去郊游的感受。
(3)小结:秋天是个收获的季节,在田野里、在果园里,我们感受收获的美景,感受收获的喜悦。
(板书:秋天的收获)【设计意图:欣赏丰收的景象,分享秋收的喜悦。
】活动二:珍惜劳动成果1.提问:那么,丰收果实是怎样得来的呢?(1)提问:你们看到过自己的父母、家人辛勤劳动的场面吗?他们是怎样辛苦耕种的?香喷喷的米饭哪里来?白花花的大米做出来;白花花的大米哪里来?金灿灿的稻谷脱出来;金灿灿的稻谷哪里来?农民伯伯种出来。
一粒稻谷一滴汗,爱惜粮食理应该。
(3)提问:辛勤的劳动会得到人们的赞颂,你还知道哪些古诗、古语是表现劳动的艰辛的?如《悯农》: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