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要体检项目的意义
- 格式:pdf
- 大小:33.33 KB
- 文档页数:7
专项体检项目-回复体检是一项重要的健康保障措施,在现代社会中,越来越多的人们意识到了体检的重要性。
而专项体检项目则是根据个人的身体状况和需求,针对性地进行检查的一种体检方式,可以帮助人们更全面地了解自己的健康状况,及早发现潜在的健康问题,并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干预和治疗。
一、什么是专项体检项目?专项体检项目是指根据个人的身体特点和需求,进行有针对性的健康检查。
与一般的综合体检相比,专项体检更加关注某一方面的健康状况,比如针对心脏疾病风险较高的人群可以选择心脏专项体检项目,或者是针对女性特殊的健康需求选择妇科专项体检项目等等。
二、专项体检项目的分类专项体检项目可以根据不同的标准进行分类,比较常见的分类方式主要有以下几种:1. 按疾病类别分类:包括心脑血管专项体检、肿瘤专项体检、消化系统专项体检、呼吸系统专项体检等。
2. 按个人需求分类:包括男性专项体检、女性专项体检、老年人专项体检等。
3. 按体检项目的综合性分类:包括血液检查专项体检、影像学专项体检、功能检查专项体检等。
不同的体检项目针对的是不同的健康问题和群体需求,根据自己的个人情况选择适合自己的专项体检项目是非常有必要的。
三、专项体检项目的意义进行专项体检项目有助于人们更全面地了解自己的身体状况,及早发现潜在的健康问题,采取措施进行预防和干预。
专项体检项目在以下几个方面有重要的意义:1. 早期发现疾病:许多疾病在早期并没有明显的症状,通过专项体检可以检测到这些潜在的疾病,进行早期干预和治疗,能够有效地将疾病的发展控制在早期阶段,减少对健康的损害。
2. 预防疾病的发生:许多疾病的发生和健康生活方式密切相关,通过专项体检项目可以对个人的生活习惯和健康状况进行评估,针对性地提出预防措施,帮助人们改善生活方式,减少疾病的发生风险。
3. 提高健康管理意识:专项体检项目能够帮助人们全面了解自己的健康状况,提高对自己健康的重视程度和健康管理的观念,促使人们主动参与到健康管理中,形成良好的健康习惯和行为。
体检项目参考各主要体检项目的临床意义 (2)一、血常规: (2)二、尿常规: (5)三、乙肝两对半: (7)四、肝功能: (7)五、血脂4项: (8)六、血糖: (8)七、血尿酸: (9)八、血肌酐、尿素氮: (9)九、甲胎蛋白(又名胎甲球,AFP): (9)十、癌胚抗原(CEA): (9)十一、胸透、胸片: (9)十二、心电图: (9)十三、B超: (10)什么是乙肝 (10)什么是乙肝? (10)什么样的乙肝需要治疗?(上) (13)什么样的乙肝需要治疗?(中) (14)什么样的乙肝需要治疗?(下) (16)常用临床检验参考值 (17)一、血液 (17)各主要体检项目的临床意义一、血常规:主要检查血液中红细胞、血色素的含量,白细胞的总数和分类及血小板的数量。
有助于了解有无贫血、感染、查找出血的原因及异常形态粒细胞等。
(一)、红细胞(RBC)和血红蛋白(HGB)正常值:红细胞男性:4.0~ 5.5×1012/L女性:3.5~4.5×1012 /L 血红蛋白男性:120g~160g/L 女性:110g~150g/L临床意义:1、红细胞(RBC)和血红蛋白(HGB)增多一般经多次检查男性红细胞>6.0×1012/L血红蛋白>170g/L;女性红细胞>5.5×1012/L血红蛋白>160g/L;就可认定为增多,原因为:1):血浆中水分丢失,血液浓缩见于严重呕吐、腹泻、大量出汗、大面积烧伤、慢性肾上腺皮质功能减退、尿崩症、甲状腺危象、糖尿病酮症酸中毒等。
2): 缺氧见于高原地区居民,严重的慢性心、肺疾患如阻塞性肺气肿、肺原性心脏病、紫绀型先天性心脏病,以及携氧能力低的异常血红蛋白病等。
3):促红细胞生成素非代偿性增多:见于某些肿瘤或肾脏疾病如肾癌、肝细胞癌、子宫肌瘤、卵巢癌、肾胚胎瘤、肾盂积水、多囊肾等。
4):真性红细胞增多症是一种原因不明的骨髓增殖性疾病。
2、红细胞(RBC)和血红蛋白(HGB)减少低于正常值的低限,通常称为贫血。
新体检项目及意义体检价格和体检意义〈〈健康体检指南1〉〉:(定期体检健康生活)一、什么是健康体检?健康体检是在身体没有出现不知或临床症状前,定期进行的全面体检。
其目的是及早发现异常体征,将疾病消灭于萌芽时期,为健康提供超前保障。
1948年,世界卫生组织(WHO)明确提出:“健康是人在生理、心理和社会适应性上的完好状态,而不仅仅是没有疾病或不虚弱”。
21世纪的医学是以“促进健康”为目标,以“生理—心理—社会”为基本模式;医生的职责不仅在于患病后的治疗性干预。
通过定期的健康体检,检查和发现影响健康的有关因素,就成为促进身心健康的重要措施和保证。
二、健康体检与医疗检查有什么不同?健康体检是主动经营健康,“预防为主”、“治未病”;医疗检查是针对伤痛或疾症后的被动变医,是“救死扶伤”、“治病救人”。
健康体检是从视触叩听检查的结论中,发现异常体征;是从常规化验数据的量变中,寻找身体质变的信息;是在全面体检的基础上,发现不健康的因素。
医疗检查围绕着症状和体征,进行以专科体检为主的有关检查,迅速明确诊断,找出病因。
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采取有针对性的治标或治本医疗措施,使之摆脱外伤或疾病的困扰羁绊,甚至在生命危笃的边缘,获得恢复和新生。
三、为什么要定期进行健康体检?多长时间需要健康体检一次?许多疾病早期可能没有任何症状,等到出现并发症时往往为时已晚。
另外,一次健康体检结果正常,只表示检查结果都在正常参考值范围内;也许确无疾病,也许处于疾病早期,还检测不出来。
人体的健康会随着时间、生活习惯、环境的变化而变化,所以需要定期进行健康体检,不断地对健康进行评估,及早发现问题,及早进行干预,避免疾病的发生、发展。
一般地说,30岁之前,两年体检一次;30至50岁,每年体检一次;50岁以上,最好每年体检两次;从事饮食及其他服务行业的人,不管年龄大小,都必须每年体检一次。
四、健康体检是手段健康管理才是目的健康管理是指对个人或人群的健康危险因素,进行全面监测、分析、评估以及预测和预防的全过程。
盘点常规体检的项目及意义基础检查项目序号项目名称模块内容项目意义1 一般情况组合身高、体重、体重指数、血压用于诊断高血压、体重超重、肥胖、消瘦、矮小症等,为相关科室的检查提供重要的依据2 内科组合胸部、心(心率、心律、心音、心界)、肺、腹部(肝、胆、脾、肾)、神经系统对消化、呼吸、循环、神经、泌尿五大系统的物理检查,对许多疾病和体征有初步筛查和诊断作用3 外科组合皮肤、浅表淋巴结、甲状腺、乳房、脊柱、四肢关节系统的外科检查可以早期发现一些病症,如淋巴结肿大、甲状腺肿大、皮肤病、乳腺增生(女)等4 肛门指诊组合肛外指检和肛内指检有无肛门闭锁、狭窄、外伤、感染、肛门裂、肛门瘘、痔疮以及肿块等。
5 视力、色觉检查(一般用于组合双眼视力和色觉远近视、色盲及色弱入职检查)6 耳鼻喉检查组合听力、外耳、外耳道、鼓膜、外鼻、鼻窦、鼻腔、咽、扁桃体等鼻部:各种鼻炎、鼻息肉、鼻中隔偏曲、良恶性肿瘤及各副鼻窦的炎症咽部:咽炎、扁桃体炎、各种良恶性肿瘤耳部:外耳道炎症、湿疹、各种良恶性肿瘤、急慢性鼓膜炎症等7 眼科检查组合裂隙灯检查细菌性角膜溃疡,病毒性角膜炎、角膜异物、睫状体炎、白内障等眼底检查视网膜动脉硬化及高血压病的眼底改变、中心性浆液性视网膜脉络膜炎、视神经萎缩、老年性黄斑变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视网膜中央动脉栓塞等病变眼底照相用于眼底检查,较手持眼底镜检查更清晰,并可打印高质量眼底照片,可进一步观察眼底病变非接触性眼压测定为青光眼及高眼压症诊断的重要辅助检查8 口腔科组合唇、口腔黏膜、牙周、齿、舌、腭、腮腺、颞下颌关节直接观察被检者的颌面部外观和功能、关节和肌肉功能牙齿:表面的色泽、数目、形态、排列及咬牙合,有无龋坏,牙结石、牙齿修复物的情况;牙周:牙龈的形态与颜色,有无肿胀、出血、增生、萎缩、窦道及溃疡等;口腔黏膜:粘膜有无色素沉着,颜色改变;腭:硬、软腭肌肉发育异常;舌:观察粘膜‘舌苔及舌形等;唇:有无溃疡、糜烂、色泽改变、红肿及肿块等9 心电图(12导联)单项心电图是描记与心脏跳动有关的电位变化的图形,有助于判断是否有心律失常、各种心脏病引起的心房或心室肥大、心肌炎、心肌缺血、心肌梗塞及全身性疾病引起的心脏病变10 中医四诊望、闻、问、切。
身高、体重、血压通过测量身高、体重、血压可评价血压与体重是否正常,测定体重指数,可初步筛查高血压病绿色内科通过医师对人体视、触、叩、听等物理方法检查,了解心脏、肺部、肝脾、腹部、神经反射等是否正常。
可筛查诊断:先天性心脏病、肺气肿、肺炎、肝硬化、肝炎、胆囊炎、脾肿大、肾炎等疾病。
黄色外科通过体检医师对人体皮肤、脊柱、四肢、淋巴结、甲状腺、乳腺、泌尿生殖、前列腺、肛门等项的检查可筛查诊断:可筛选诊断皮肤病、淋巴结肿大、甲状腺炎、甲状腺肿、乳腺炎、脊柱畸形、关节病变、肩周炎、外痔等疾病。
肛门指诊通过指诊,检查肛管和直肠周围组织有无病变。
可对直肠息肉、直肠癌、前列腺肥大、内痔等疾病做出初步诊断,对早期发现直肠癌具有重要诊断意义。
耳鼻喉科通过对听力、外耳道、鼓膜、鼻窦、鼻腔、咽喉、扁桃体的检查,可筛查:中耳炎、耳鸣、耳聋、慢性中耳炎、慢性鼻炎、慢性鼻窦炎、变应性鼻炎、鼻出血,鼻中膈偏曲、鼻咽癌、咽炎、扁桃体炎等疾病。
口腔科口腔科检查包括颌面部、牙齿、牙龈、颞颌关节、腮腺、舌唇部等六部分。
主要看牙齿有无龋齿、有无缺失、有无牙结石,牙周炎、牙龈炎,有无颞颌关节病变等。
检查口腔粘膜的病变可以筛查口腔癌。
通过口腔科的检查,口腔科医生将对牙齿的保健、牙科疾病的防治给予相应的健康指导。
眼科常规通过对视力、辨色力、结膜、角膜、眼睑、瞳孔、眼球运动功能的检查,可筛查:近视、远视、散光、色盲、沙眼、结膜炎、角膜炎等疾病。
眼底检查眼底检查是一项非常重要的检查,眼底视网膜血管是全身唯一可用肉眼直接观察到的末梢血管,其状况对全身系统性疾病、高血压病、糖尿病等的诊断及治疗都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通过对玻璃体、视网膜、视神经乳头、脉络膜等检查,可筛查出青光眼、白内障、视神经炎、视神经萎缩、眼底动脉硬化等疾病眼科裂隙灯检查可以对角膜、虹膜、晶状体、前房、瞳孔做全面的观察,是眼科检查必不可少的重要仪器。
可筛查:老年性白内障、先天性白内障、角膜溃疡、角膜炎、虹膜炎等疾病眼压检查通过眼压仪对眼压的测定,了解是否有青光眼及高眼压症。
健康体检目的和意义关注生命、关爱健康。
近年来,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保健意识的不断增强,人们对健康也有了更为深刻的理解和认识,并形成了需求,健康体检越来越受到社会和政府的普遍关注和重视。
在自我感觉身体健康时,每年进行全面的身体检查,通过专业的医疗仪器的检查和专家的诊断,对自己的健康状况有了一个更详细的了解,做到“未雨绸缪”、“防患于未然”,这种关注自己健康的行为已被大多数人所接受,并把健康体检成为现代人生活水平提升的重要标志。
怎样了解身体健康与否呢?这就需要我们经常进行健康体检。
一分预防胜似十二分治疗。
一级预防是无病防病、二级预防是早期发现早期治疗、三级预防是治病防残、延长生命、提高生存质量。
健康体检是对身体健康状况的一次清理,对一些大的疾病可以进行筛查。
因此,要重视和按时进行健康体检。
一次体检结果并不意味着“一劳永逸”,因为一些疾病,如肿瘤、心脑血管疾病等,其发展速度较快,且症状不明显,很难察觉,所以,一次体检不能包检百病。
即使结果显示正常,体检者仍然不可大意,身体异常要及时就医。
健康体检可以做到1、可早期发现身体潜在的疾病。
对社会人群进行定期健康体检使受检人员在没有主观症状的情况下,发现身体潜在的疾病。
以早期发现、早期诊断、早期治疗疾病,从而达到预防保健和养生的目的。
2、是制定疾病预防措施和卫生政策的重要依据。
利用健康体检的大量体检资料数据,通过卫生统计、医学科研方法,对某地区、某群体的健康状况及疾病的发病情况和流行趋势进行统计分析,为制定卫生政策法规等提供科学依据。
3、社会性体检是发现某些职业禁忌证或某些人群的传染病、遗传病、保证正常工作和生活的重要手段。
4、招生、招工、招聘公务员、征兵等体检是一项必不可少的工作。
健康体检对他们适应环境、新工作作为保障是十分重要的,也是培养合格人才的重要条件。
5、对从事出入境、食品和公共场所的工作人员进行体检。
能及时发现他们中的传染病,是控制传染、切断传播途径的重要措施,从而使社会人群免受传染,同时也能保证被检者身体健康。
军医详解所有体检项目的检查意义一般检查:通过仪器测量人体身高、体重、体重指数及血压,科学判断体重是否标准、血压是否正常、体重指数是否超标。
内科:通过视、触、叩、听检查心、肺、肝、脾等重要脏器的基本状况,发现常见疾病的相关征兆,或初步排除常见疾病。
外科:通过体格检查,检查男性皮肤、甲状腺、脊柱四肢、前列腺、外生殖器等重要脏器基本情况;检查女性皮肤、甲状腺、脊柱四肢、乳腺等重要脏器基本情况,发现常见外科疾病的相关征兆,或初步排除外科常见疾病。
耳鼻喉科:通过对耳、鼻、咽、扁桃喉等器官的常规检查,初步筛查常见疾病。
眼科:了解视力状况,判断眼睛视力、色觉功能。
检查眼睑、泪囊、结膜、眼球是否存在异常情况。
口腔科:检查有无龋齿、残根、缺齿、口腔黏膜及腺体、牙龈、牙周及下颌关节有无异常。
空腹血糖:评价人体空腹状态下糖代谢是否正常,评估糖尿病患者空腹血糖控制是否达标。
空腹血糖是诊断糖代谢紊乱的最常用和最重要指标。
血脂常规:测定血清中血脂含量,它们的增高或降低与动脉粥样硬化的形成有很大的关系。
用于评价受检者的脂肪代谢水平,血脂代谢紊乱评价、动脉粥样硬化性疾病危险性预测和营养学评价。
同型半胱氨酸:是心脑血管疾病独立的危险因素之一。
肝功能:肝功能是反映肝脏的生理功能,肝功能检查在于探测肝脏有无疾病、肝脏损害程度以及查明肝病原因、判断预后和鉴别发生黄疸的病因等。
肾功能:检查肾功能的各项指标,可评估有无肾功能受损、疾病的程度以及评估临床治疗效果和预后,并要以此决定下一步治疗时使用药物的剂量以及选择透析、手术等治疗方案。
血常规:通过检测血液细胞的计数及不同种类细胞、成分的分类来反映身体状况,如:贫血、感染等等。
ABO血型:了解血型类别。
乙肝三对:了解有无感染乙肝,有无乙肝抗体。
丙肝抗体:了解是否感染丙肝。
肿瘤特异性生长因子:是一种比较好的早期筛查肿瘤方法。
心肌酶学检测:主要存在于心肌、脑、肝、组织及骨骼;在急性心肌梗死、心肌损害时肌酸激酶、尤其CK-MB升高,另外,重症肺炎、心衰、尿毒症、急性颅脑损伤等均可升高。
常规入厂体检项目【原创版】目录一、常规入厂体检项目的背景和意义二、常规入厂体检项目的具体内容三、常规入厂体检项目的实施流程四、常规入厂体检项目的注意事项五、常规入厂体检项目的重要性正文一、常规入厂体检项目的背景和意义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经济的繁荣,越来越多的企业开始重视员工的职业健康。
为了保障员工的身体健康和安全,降低企业事故和职业病的发生率,常规入厂体检项目应运而生。
它旨在通过对员工进行一系列的健康检查,及时发现潜在的健康问题,从而确保员工在岗位上的安全和工作效率。
二、常规入厂体检项目的具体内容常规入厂体检项目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1.一般情况检查:包括身高、体重、血压、心率等指标的测量,以评估员工的基本健康状况。
2.实验室检查:包括血常规、尿常规、肝功能、肾功能等检查,以了解员工的生化指标和脏器功能。
3.胸部 X 光检查:检查员工的肺部和胸腔情况,以便及时发现肺炎、肿瘤等潜在疾病。
4.心电图检查:检测员工的心脏功能,排除心脏病等心血管疾病的可能。
5.眼科检查:检查员工的视力、眼压、眼底等,以确保员工在岗位上的视觉安全。
6.耳鼻喉科检查:检查员工的听力、鼻腔、咽喉等,以确保员工在岗位上的五官健康。
三、常规入厂体检项目的实施流程1.员工在入职前需进行常规入厂体检,确保身体健康。
2.企业应与专业的体检机构合作,为员工提供全面、专业的体检服务。
3.体检机构根据体检结果出具健康证明,对合格者发放体检合格证书。
4.企业根据体检结果安排员工的工作岗位,对于体检不合格者,应暂缓安排工作或予以调岗。
5.定期对员工进行体检复查,以监控员工在岗期间的健康状况。
四、常规入厂体检项目的注意事项1.体检前需保持空腹,以免影响检查结果。
2.体检前需注意休息,避免剧烈运动。
3.体检时需如实告知医生个人及家族病史,以便医生做出更准确的判断。
4.体检过程中应遵循医生的指导,配合各项检查。
五、常规入厂体检项目的重要性常规入厂体检项目对于企业和员工都具有重要意义。
居民健康体检活动近年来,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以及健康意识的增强,居民健康体检活动在社会中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和重视。
本文将从居民健康体检的意义、体检项目及方法、体检结果的分析与评估以及提高居民健康意识等方面进行探讨。
一、居民健康体检的意义居民健康体检是一项对居民进行身体健康状况的全面检查活动,通过体检,可以及时了解居民的身体状况,发现潜在的疾病风险,为早期预防和治疗提供科学依据。
居民健康体检活动的意义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居民健康体检可及早发现疾病风险。
通过对居民进行常规体检,可以及时发现一些潜在的疾病风险因素,如高血压、糖尿病、肿瘤等,使居民能够及早采取措施防范和治疗,避免疾病加重或恶化。
其次,居民健康体检有助于提高健康意识。
通过体检,可以增强居民对健康的重视程度,使其认识到自己身体健康的重要性,激发居民积极参与健康管理的积极性,培养良好的生活习惯。
再次,居民健康体检有助于促进医疗资源的合理分配。
通过体检,可以及时发现居民的健康问题,避免因病情加重而造成医疗资源的浪费,从而实现医疗资源的合理配置,提高医疗服务的效率和质量。
综上所述,居民健康体检活动的意义不言而喻,它对于居民的身体健康、社会的稳定和健康管理的推进都具有重要的作用。
二、体检项目及方法居民健康体检的项目种类繁多,具体的体检项目可以根据不同的年龄段、性别和特殊人群的不同需求进行调整。
常见的体检项目包括身高体重测量、血压检测、常规血液检查、尿液检查、心电图、肺功能检查、眼科检查、口腔检查等。
居民健康体检的方法可以分为定点体检和移动体检两种形式。
定点体检是指居民前往指定的体检机构进行体检,通过专业医务人员执行相应的体检项目。
移动体检是指将体检设备和医务人员送到社区、企事业单位等地进行体检,方便居民进行体检操作,并减少其因时间、距离等原因造成的不便。
选择合适的体检项目和体检方法,能够更好地保证居民健康体检的全面性和准确性。
三、体检结果的分析与评估居民健康体检活动完成后,医务人员将根据体检结果进行分析与评估。
各主要体检项目的临床意义
一、血常规:主要检查血液中红细胞、血色素的含量,白细胞的总数和分类及血小板的数量。有
助于了解有无贫血、感染、查找出血的原因及异常形态粒细胞等。(一)、红细胞(RBC)和血红蛋白(HGB)正常值 :红细胞 男性:4.0~ 5.5×1012/L 女性:3.5~4.5×1012 /L 血红蛋白 男性:120g~160g/L 女性: 110g~150g/L 临床意义:1、 红细胞(RBC)和血红蛋白(HGB)增多一般经多次检查男性红细胞>6.0×1012/L 血红蛋白>170g/L; 女性红细胞>5.5×1012/L 血红蛋白>160g/L;就可认定为增多,原因为 :1):血浆中水分丢失,血液浓缩 见于严重呕吐、腹泻、大量出汗、大面积烧伤、慢性肾上腺皮质功能减退、尿崩症、甲状腺危象、糖尿病酮症酸中毒等。2): 缺氧 见于高原地区居民,严重的慢性心、肺疾患如阻塞性肺气肿、肺原性心脏病、紫绀型先天性心脏病,以及携氧能力低的异常血红蛋白病等。3):促红细胞生成素非代偿性增多:见于某些肿瘤或肾脏疾病如肾癌、肝细胞癌、子宫肌瘤、卵巢癌、肾胚胎瘤、肾盂积水、多囊肾等。4):真性红细胞增多症 是一种原因不明的骨髓增殖性疾病。2、 红细胞(RBC)和血红蛋白(HGB)减少 低于正常值的低限,通常称为贫血。临床上根据血红蛋白减低的程度将贫血分为四级: 轻度: 90g/L ≤血红蛋白<参考值底限 中度: 60g/L ≤血红蛋白<90g/L 重度: 30g/L ≤血红蛋白<60g/L 极重度: 血红蛋白<30g/L贫血的原因为;1):生理性减少 见于儿童和孕妇。2):病理性减少 见于:A、红细胞生成减少a、骨髓造血功能障碍造血组织容量减少:再生障碍性贫血骨髓浸润:白血病、骨髓瘤、骨髓纤维化 等伴发的贫血原因未明:慢性系统性疾病(慢性感染、炎症、恶性肿瘤、尿毒症、肝 病、风湿性疾病、内分泌等)伴发的贫血。b、造血物资缺乏或失利用 缺铁 缺铁性贫血(最常见)铁失利用 铁粒幼细胞性贫血DNA合成障碍 叶酸及维生素B12缺乏所致的各种巨幼细胞性贫血(很常见)B:红细胞破坏过多a、红细胞内在缺陷(遗传性缺陷):遗传性球形细胞增多症、红 细胞酶缺乏所致的溶血性贫血、地中海性贫血、异常血 红蛋白病、阵发性睡眠性血红蛋白尿等。b、红细胞外来因素(获得性因素):免疫性溶血性贫血,机械性溶血性贫血,物理、化学、生物因素引起的,溶血性贫血c、失血 急性失血 急性失血性贫血 慢性失血 慢性失血性贫血 (二)白细胞(WBC)正常值:(4~10)×109/L临床意义: 白细胞数高于10 ×109/L称白细胞增多,低于10 ×109/L称白细胞减少。由于外周血中白细胞的组成主要是中性粒细胞和淋巴细胞尤其是中性粒细胞为主。故在大多数情况下,白细胞增多或减少,主要受中性粒细胞的影响。因此,白细胞增多或减少,通常就与中性粒细胞的增多或减少有着密切关系和相同意义。1、中性粒细胞1)中性粒细胞增多 分为两类:反应性增多和异常增生性增多反应性增多见于:A;急性感染或炎症B:广泛的组织损伤或坏死:严重外伤、手术创伤、大面积烧伤、以及血管拴塞所致局部缺血性坏死等。C:急性溶血D:急性失血E;急性中毒F:恶性肿瘤异常增生性增多见于:A:粒细胞白血病B:骨髓增殖性疾病:真性红细胞增多症、原发行血小板增多症和骨髓纤维化、慢性粒细胞性白血病。2)中性粒细胞减少A:感染性疾病:病毒感染是引起粒细胞减少的常见原因,如流感、麻疹、病毒性肝炎、水痘、风疹、巨细胞病毒等。细菌性感染如伤寒杆菌、粟粒性结核。B:血液系统疾病:常见于再生障碍性贫血、粒细胞减少症、粒细胞缺乏症、部分白血病等。C:物理、化学因素:如放射线、放射性核素、化学物品及化学药品均可引起粒细胞减少。D:单核-巨细胞系统功能亢进:如脾功能亢进。E:其他:系统性红斑狼疮、某些自身免疫性疾病等。2、淋巴细胞1)淋巴细胞增多A:感染性疾病:主要为病毒感染,如麻疹、风疹、水痘、流行性腮腺炎、传染性淋巴细胞增多症、病毒性肝炎、流行性出血热、结核、梅毒等。B:淋巴细胞白血病、淋巴瘤。C:急性传染病的恢复期。D:组织移植后的排斥反应。2)淋巴细胞减少 主要见于应用肾上腺皮质激素、接触放射线、免疫缺陷性疾病、丙种球蛋白缺乏症。(三)血小板正常值: 100~300×109/L临床意义: 血小板减少:血小板数低于100 ×109/L称为血小板减少。1、血小板生成障碍:见于再生障碍性贫血、放射线损伤、白血病、巨幼细胞性贫血、骨髓纤维化等。2、血小板分布异常:脾肿大(肝硬化引起)。3、血小板破坏或消耗亢进:见于原发性血小板减少型紫癜、系统性红斑狼疮、恶性淋巴瘤、过敏性药物损伤(奎宁、磺胺药)、病毒感染等。血小板增多:血小板数超过400 × 109/L称为血小板增多。1、原发性增多;见于慢性粒细胞白血病、真性红细胞增多症和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2、反应性增多:见于急性或慢性炎症、缺铁性贫血、癌症患者。二、尿常规:了解尿中是否有蛋白、尿糖、红、白细胞及尿比重等异常情况,由此有助于发现肾、尿路和膀胱是否有炎症及糖尿病等疾患。1、尿糖(GLU):正常情况下尿糖为阴性,定性检查阳性时称为糖尿多见于:1)糖尿病2)内分泌疾病:生长激素、甲状腺素、皮质醇、胰高血糖素、肾上腺素分泌增多引起。3)肾性糖尿:是一种遗传性疾病,血糖正常。4)假性糖尿:尿中维生素C、尿酸、葡萄糖醛酸和一些药物如异烟肼、链霉素、水杨酸、阿斯匹林等的浓度增高时,尿糖定性检查也可出现阳性反映称为假性糖尿。2、蛋白尿(PRO):尿蛋白定性试验呈阳性反应称为蛋白尿。见于:1)、肾炎、肾小球肾病、肾盂肾炎;2)、肾脏化学性损伤:如金属盐类(汞、镉、铀、铬、砷、和铋)或有机溶剂(苯、四氯化碳)以及药物(磺胺、卡拉霉素、庆大霉素、多粘菌素等)引起的肾脏损害。3)、溢出性蛋白尿:如多发性骨髓瘤、急性溶血性疾病。4)、生理性蛋白尿:剧烈运动、发热、受寒和精神紧张时可出现蛋白尿,但一般尿蛋白定性检查不会超过(+)。3、尿胆红素(BIL): 正常情况下,尿胆红素定性检查呈阴性。如果定性检查呈阳性反应称为胆红素尿。见于阻塞性黄疸(胆道的结石、炎症、肿瘤、良性狭窄引起)及肝细胞性黄疸(肝脏的炎症、药物性肝损害、肿瘤等)。4、尿胆原(URO):尿胆原是胆红素在肠道的分解产物,正常情况下做定性检查呈阴性或弱阳性反应。尿内尿胆原增多见于:肝功能受损、体内胆红素生成亢进且胆管畅通者(内出血或各种溶血性疾病)、肠管回吸收的尿胆原增加(顽固性便秘、肠梗阻)等。5、酸碱度(PH):正常尿液一般呈弱酸性,其PH值约为6.5。酸度增高:如酸中毒、发热或服用氯化铵等药物、糖尿病、痛风、白血病的病人有时尿液也可呈酸性。碱度增高:如膀胱炎、碱中毒等。6、尿比重(SG):正常值在1.003~1.030之间。比重增高:见于急性肾小球肾炎、心力衰竭、高热、脱水、周围循环衰竭、糖尿病。比重减低:见于慢性肾功能衰竭、尿崩症等。7、尿隐血(BLD):正常尿中红细胞数不超过3个/高倍视野。如超过3个,而尿的外观无血色者,称为镜下血尿。见于;急性肾小球肾炎、慢性肾炎、肾结核、肾结石、肾肿瘤、肾盂肾炎、急性膀胱炎或血友病等。女性月经期体检时尿被经血污染也会出现镜下血尿。8、尿酮体(KNT):酮体是体内脂肪代谢的中间产物。正常情况下定性检查为阴性。尿中酮体增高称为酮尿。见于:1)糖尿病性酮尿。2)非糖尿病性酮尿:在儿童可因为发热、严重呕吐、腹泻、未能进食等出现酮尿,在妊娠妇女可因严重的妊娠反应、妊娠剧烈呕吐、子痫、重症不能进食、消化吸收障碍等尿酮体呈阳性反应。9、亚硝酸盐(NIT):一般无太大意义。10、白细胞(LEU):正常情况下尿中白细胞不超过5个/高倍视野。如超过5个/高倍视野称为镜下脓尿。根据其增多的程度标记为(+)~(++++)。尿中白细胞增多常见于:急性肾小球肾炎、肾盂肾炎、肾结核、膀胱炎、或尿道炎等。男性要注意前列腺炎症。三、乙肝两对半:乙型肝炎存在三种抗原,即HBsAg、HBeAg、 HBcAg,由三种抗原刺激,产生相应的三种抗体,即HBsAb、HBeAb、 HBcAb,因为HBcAg在血清中不易检出,通常只查其余五项,称两对半检查。其意义在于了解是否感染了乙肝病毒,是大三阳还是小三阳;是否需要打预防针,还是已经有了抗体(具有防御能力)。其临床意义详见乙肝知识宣传(下附的简报)。四、肝功能:1、总胆红素(TBIL):正常值:2~22umol/L2、直接胆红素(DBIL):正常值:2~7umol/L3、间接胆红素(没查):正常值:1.7~10.2umol/L临床意义:总胆红素升高表示有黄疸,如果总胆红素和间接胆红素升高为溶血性黄疸;总胆红素和直接胆红素升高为阻塞性黄疸(胆道的炎症、结石、狭窄、肿瘤引起);总胆红素和直接胆红素及间接胆红素均升高为肝细胞性黄疸(肝炎引起)。4、总蛋白(TP):正常值:60~85g/L5、白蛋白(ALB):35~60g/L临床意义:蛋白在肝脏合成,肝功能受损时,蛋白减少,常见于肝硬化、慢性肝炎、肝癌等。最早减少的是白蛋白,白蛋白持续下降者预后多不良,白蛋白减少25g/L以下,易产生腹水。6、谷丙转氨酶(ALT):正常值:0~40U/L7、谷草转氨酶(AST):正常值:4~45U/L谷丙转氨酶和谷草转氨酶升高表示肝细胞受损,多见于急性病毒性肝炎、慢性肝炎、药物性肝损害、酒精性肝损害、脂肪肝、肝硬化和肝癌。8、碱性磷酸酶(ALP):正常值:40~160U/L。其升高多见于阻塞性黄疸及骨肿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