益生菌与健康 PPT课件
- 格式:ppt
- 大小:1.63 MB
- 文档页数:37
不十分透彻,但是有许多非常有价值的发现。
其中,比较确定的是益生菌的确能够对人体消化吸收食物产生重要影响。
不少证据表明,对于某些特定原因引起的腹泻,如轮状病毒感染引发的腹泻,及时补充益生菌能够有效减少腹泻次数,并缩短腹泻病程。
近几年,不少儿科医生在治疗轮状病毒感染引起的婴幼儿腹泻时,除使用补液盐,还会搭配使用益生菌类产品。
一些医生也会将益生菌用于因长期使用抗生素导致肠道菌群破坏而引起的腹泻患者。
不过,这并不意味益生菌对所有类型的腹泻都能产生止泻效果。
比如,对于细菌性胃肠炎造成的腹泻,益生菌就爱莫能助了。
即便是对付病毒性胃肠炎引起的腹泻,要想让益生菌最大程度地发挥缓解腹泻的作用,也有两个条件,一是选对菌株;二是益生菌产品中活菌的含量需要达到一定的数量级才行。
先说菌种,以轮状病毒感染腹泻为例,鼠李糖乳杆菌、罗伊氏乳杆菌对其有相对明确的作用。
我国卫生健康委员会(原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公布的《可用于婴幼儿食品的菌种名单》包括嗜酸乳杆菌、动物双歧杆菌、乳双歧杆菌、鼠李糖乳杆菌、罗伊氏乳杆菌、发酵乳杆菌、短双歧杆菌这7个菌种。
对于含有超出这7种菌种之外的菌株的益生菌产品,消费者应当慎重选择。
近年来,关心健康的人们越来越对肠道菌群的话题感兴趣。
但如果仔细分析,人们关心的是肠道里那些有益健康的益生菌。
所以,无论是超市里“添加几亿益生菌”的酸奶和饮料,还是商场里售价动辄数百元钱的益生菌、益生元保健品,都有不小的消费群体。
这些产品的广告向消费者传达这样的信息:益生菌可以治便秘、刮肠油、减肥、提高抵抗力等等。
而对于家有萌娃的母亲来说,益生菌的作用更大——无论是孩子不爱吃饭,还是不好好睡觉,容易生病,个子太矮,拉肚子,便秘,湿疹,来点益生菌,统统“有效”。
肠道菌群确实对我们的身心健康有着不小的影响。
调节好肠道菌群,也的确能让我们生活得更舒心。
但这包治百病的论调,怎么听都让人觉得有些不对劲儿。
而且,肠道菌群尤其是益生菌的生长、繁殖、发挥作用,也绝对不是单纯靠酸奶、饮料或者保健品就能实现的。
益生菌与健康中文摘要:肠道菌群与其宿主相互作用影响的统一体称为肠道微生态。
它们和人体有着密不可分的互利共生关系,直接影响着每个人的健康,对促进营养食物消化吸收、产生有益营养物质、抵御外来致病菌的侵入以及调节免疫机制等方面有着重要作用。
关键词:益生菌,菌群定植,胃肠疾病,机能正文:早期益生菌干预对婴儿肠道微生态的影响母乳喂养是婴儿期公认的最佳喂养方式,也是婴儿肠道菌群的重要来源。
婴儿期是肠道菌群定植的关键时期,肠道菌群早期定植模式可影响肠道生理发育和免疫系统成熟,影响远期肥胖、过敏性疾病等的发生风险。
本研究通过分析不同喂养方式婴儿肠道菌群变化与超重、肥胖发生率及神经心理发育情况关系的研究,力图从肠道微生态学角度阐明早期益生菌千预通过修饰肠道菌群,观察其对远期超重、肥胖发生率及神经心理发育的影响,为益生菌作为膳食策略的一部分,用于提高菌群转化营养物质为活性化合物的能力,从而促进远期健康提供依据。
目前研究表明,婴儿应用益生菌和益生元耐受性良好,关于其副作用的报道极少。
婴儿出生前其母亲服用益生菌及婴儿生后服用益生菌制剂均可显著降低日后特应性皮炎的发生率[1] Deshpande等[2]研究报道,极低体重早产儿食用含嗜酸乳杆菌和婴儿双歧杆菌的乳制品后NEC发生率及其严重程度下降。
在本研究中,益生菌奶粉喂养儿与母乳喂养婴儿肥胖发生率均低于普通奶粉喂养儿,二者间比较无差异,分析原因可能是由于配方奶中加入双歧杆菌使婴儿期肠道中双歧杆菌维持在较高水平,降低了过多的体重增加和肥胖发生率。
由此可见,双歧杆菌似乎是具有抗肥胖效应的有益菌,应开展更广泛的临床研究以明确其在预防儿童远期肥胖中的作用。
总之,生后早期添加益生菌婴儿耐受性良好,无任何不良反应发生。
生命早期添加益生菌可使肠道中双歧杆菌数量增加,通过调节肠道微生物群平衡、增强肠道屏障功能、增加营养素的合成与吸收等功能影响婴儿生长发育,表现为身长和运动发育快于同年龄普通奶粉喂养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