护理制度流程-重点药物用药后观察制度
- 格式:doc
- 大小:23.00 KB
- 文档页数:2
用药后的观察制度
一、护士应熟练掌握常用药物的作用和副作用。
二、对易发生过敏反应的药物或特殊用药应密切观察,如有过敏、中毒反应立即停止用药,报告医生同时做好记录。
三、应用输液泵、微量泵或化疗药物时要密切观察用药效果和不良反应,确保用药安全。
四、定时巡视病房,根据病情和药物性质调整输液滴速,观察有无发热、皮疹、恶心、呕吐等不良反应,发现异常及时报告医生进行处理。
五、做好患者的用药指导,使患者了解所用药物的一般作用和不良反应,指导正确用药和应注意的问题。
六、护士长要随时检查患者药物的使用及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发现问题及时处理。
重点药物观察制度
一、重点药物包括:抗菌药物、心血管系统药物、细胞毒化药物、中枢性肌松药、抗精神失常药、中枢镇静催眠药等。
二、用药前询问病人以前是否用过该种药物,有过何种不良反应,并告知病人和家属将要使用药品名称、用法用量、可能存在的不良反应及注意事项,用药后随时询问有无不适感、注意是否出现不良反应。
三、病人和家属向护理人员反应用药后不适和不良反应时,应高度重视,采取有效处置措施。
四、静脉给药者用药后护士必须按药品说明书规定调节好滴速,30分钟内需密切观察、询问有无不良反应。
口服用药应由护士在场指导
病人服用,并交代注意事项后方可离开。
五、护士交班时,交班护士应向接班护士介绍病房内使用重点药物患者的情况,以利于接班护士继续执行用药后观察。
六、出现不良反应及时报告当班医生,并安抚患者及家属使其配合治疗。
七、当班医生接不良反应报告,应及时对病人进行检查、妥善处理并填写不良事件上报表上报。
医院重点药物观察制度和观察程序根据《患者安全目标》管理有关规定,为加强我院重点药品的管理,确保药品使用的安全、有效,制定我院重点药物观察制度和观察程序。
重点药物观察制度一、对治疗剂量和中毒剂量相近的药物;毒副作用大的药物;高敏性的药物在使用过程中实施重点观察;二、医院的医护人员要掌握医院需重点观察药物的种类和名称,做到人人知晓;三、重点药物观察限于病房和留观病人,门诊病人除外;四、医生、护士、患者保持有效沟通,共同做好重点药物观察工作;五、各个科室必须按照要求做好本科重点药物的观察工作,对观察到的问题按程序进行处理和报告,对违反规定的科室和个人,根据情节轻重进行处理。
重点药物观察程序一、医生需要使用重点药物时,处方前要向患者或亲属交代观察的必要性;二、医师在处方后向执行医嘱的护理人员交待有关观察的注意事项;三、配制药物时注意观察药物性状有无变化;四、护理人员必须了解重点药物观察内容:药物常见和罕见的不良反应;药物治疗过程中、治疗后病人出现的不适症状四、护理人员给病人使用药物时,需向患者说明药物可能存在的不良反应;交代病人或家属有不舒服的情况及时报告;五、护理人员对使用重点药物的患者定时重点进行巡视,出现不良情况后,护士马上报告医师,医师必须及时进行处理。
处理不了的问题及时向上级医生报告,必要时向医院报告。
六、如实做好相关记录,并通过院内网上报到临床药学科。
附录:重点观察药物品种:抗生素:青霉素;长效西林;庆大霉素注射液;阿米卡星注射液;万古霉素; 抗真菌药物:两性霉素B注射剂;两性霉素B脂质体;强心苷类:地高辛;西地兰;毒毛花苷K;非强心苷类:氨立农;米力农抗心律失常药:利多卡因;胺碘酮注射液;肿瘤治疗药物:烷化剂:环磷酰胺;异环磷酰胺;抗抗代谢药:甲氨喋呤;氟尿嘧啶;阿糖胞苷;吉西他滨;卡培他滨; 抗肿瘤抗生素:丝裂霉素;平阳霉素;柔红霉素;吡柔比星;表柔比星;多柔比星;植物来源的抗肿瘤药:长春新碱;长春地辛;长春瑞滨;羟喜树碱;拓扑替康;多西他赛;依托泊苷;替尼泊苷;高三尖杉酯碱; 其他肿瘤药:卡铂;顺铂;奥沙利铂;。
患者用药后观察制度范文一、患者用药后观察制度的意义和目的患者用药后观察制度是医疗机构为了确保患者用药安全、及时发现和处理药物不良反应、提高治疗效果而制定的一系列规章制度。
该制度的主要目的是及时观察患者用药后的身体状况变化,确保用药过程的安全性,为患者提供最好的医疗服务。
二、患者用药后观察制度的实施范围该制度适用于医疗机构的各个科室,包括住院科室、门诊科室、急诊科室等。
无论患者是住院治疗还是门诊就诊,只要涉及用药,都必须按照该制度进行观察。
三、患者用药后观察制度的具体内容1. 患者用药后的观察时间:在患者用药后,医护人员应根据患者的病情和用药情况,制定合理的观察时间,确保能及时观察到用药后的身体状况变化。
一般来说,观察时间应在用药后30分钟到2小时之间。
2. 观察内容和方法:医护人员应根据患者用药的特点和可能出现的不良反应,制定具体的观察内容和方法。
包括但不限于患者的心率、血压、呼吸状况、体温、意识状态等生命体征的观察,以及对特定用药可能引起的特殊反应进行观察,如对抗生素引起的过敏反应等。
同时,医护人员应根据观察内容,选择适当的观察方法,如体温计、血压计、听诊器等。
3. 观察记录和报告:医护人员应及时、准确地记录患者用药后的观察结果,并根据实际需要进行报告。
观察记录应包括观察时间、观察内容、观察结果等信息,以便日后参考和分析。
如果出现不良反应或其他问题,应及时向医疗主管人员汇报,并按照医院的规定进行处理。
4. 需要特别注意的事项:在患者用药后的观察过程中,医护人员需要注意以下事项:首先,要随时关注患者的意识状态和情绪变化,及时发现并解决患者的不适。
其次,要确保观察环境的安静和舒适,避免刺激患者的因素影响观察结果。
此外,医护人员还需要根据患者的个人情况,灵活调整观察时间和观察内容,确保观察的准确性和全面性。
四、患者用药后观察制度的流程1. 注册患者信息:患者来医院就诊时,首先进行患者信息的登记和注册,包括患者的个人信息、病历号、就诊目的等信息。
重点药物观察制度
一、重点药物包括:抗菌药物、心血管系统药物、细胞毒化药物、中枢性肌松药、抗精神失常药、中枢镇静催眠药以及需做过敏试验的药物等。
二、对需试敏药物必须按规定做好注射前的过敏实验,在确认无过敏的情况下方可使用药物。
用药后要注意观察药物反应及治疗效果,如有过敏反应立即停用,按照有关规定上报处理。
三、护士用药前也应询问病人的用药情况,并告知病人和家属将要使用的药品名称,用法用量,可能存在的不良反应,注意事项。
四、用药后责任护士巡视病房时向病人和家属询问用药后有无不适感,是否出现不良反应。
五、静脉给药者用药后护士必须按药品说明书规定调节好滴速,向患者交待注意事项,如有不适感及时报告。
六、病房发口服药时护士应指导病人服用,并交待注意事项后方可离开,并及时巡视病房,询问病人用药后情况。
七、护士交班时,交班护士应向接班护士介绍病房内使用重点药物患者的情况,以利于接班护士继续执行用药后观察。
八、出现不良反应及时报告当班医生,并安抚病人、家属,使配合治疗。
九、当班医生接不良反应报告,应及时对病人进行检查,妥善处理,并填写不良反应报告表上报。
十、各临床科室依据本科情况,制定本科重点药物清单,用药后观察制度,及用药后观察程序。
药物使用后观察制度
1.目的
通过此项制度护士应熟练掌握使用药物的药理作用、用药注意事项以及不良反应观察,确保患者用药安全。
2.范围
全体护理人员
3.权责
护士:根据制度要求,落实对患者的用药观察。
护士长:监督、检查、指导护士完成药物使用后观察工作。
4.定义(无)
5.流程(无)
6.内容
6.1护士应熟练掌握使用药物的药理作用、用药注意事项以及不良反
应。
6.2用药前询问患者是否用过此种药物、有过何种不良反应等,并详细
告知患者或其家属将要使用的药物的名称、用法用量、可能存在的不良反应及注意事项等;
6.3静脉滴注给药时,护士应根据病情和药物性质调整输液滴速,定时
巡视患者,观察有无发热、皮疹、恶心、呕吐等不良反应。
口服药品时,护士应详细交待服药的时间和方法,指导患者服用。
6.4用药后应按时巡视病房,询问患者用药后有无不适感、有无不良反
应等;对使用易导致过敏药物的患者、过敏体质的患者、初次使用某种药物的患者、化疗药物的患者等,应进行重点观察。
6.5患者用药后有不适感或不良反应时,护士应及时通知医生,遵医嘱
给予停药、换药、抢救等处置措施。
注意与患者或家属的沟通方式与技巧,避免误解,提高患者依从性。
6.6用药后如有过敏反应,立即停止用药,报告医生,同时做好记录。
6.7患者发生药品不良反应,应按药剂科药品不良反应/事件报告和监测
管理制度执行。
7.表单(无)
8.参考
8.1耳鼻喉医院护理部2015年3月修订
9.附件(无)。
用药后观察制度及程序用药不良反响的观看制度及程序观看制度一、护士应娴熟把握常用药物的疗效和不良反响。
二、药物不良反响包括口服、肌肉、静脉、外用等途径的用药。
三、加强药物不良反响的观看,一旦发生药物不良反响当班护士应做到:1、马上停顿药物的使用。
2马上报告护士长,同时报告医生。
3、依据医嘱进展处理,状况严峻者应协作医生抢救。
4、按不同的药物使用途径及不良反响的状况,落实相应的护理措施。
5准时记录护理记录单,做好抢救记录。
6、发生输液反响时,应将撤下的输液器形成密闭状态,并用无菌治疗巾包裹,标明时间,冷藏备检。
药物观看程序1、给药前评估:给药前应明确用药目的,评估患者身体状况及患者和家属对药物治疗的认知状况,确定有无用药禁忌证存在,并收集用药前各项检查资料。
2、形成与用药有关的护理诊断:护理诊断主要是针对患者因药物治疗而产生的反响及问题。
3、严格查对患者与用药的相符状况,并查对药物名称、剂型、剂量、用法以及留意事项。
4、告知病人和家属将要使用的药品名称,用法用量,可能存在的不良反响,留意事项。
5、静脉给药者用药后护士必需按药品说明书规定调整好滴速并留守10分种方可离开。
一组输注后更换下一组输液后同样应观看10分种,方可离开。
其他方式注射给药,在注射完成后,护士也应观看10分钟,在确认病人无药物反响前方可离开。
口服用药应由护士在场指导病人服用,并交待留意事项前方可离开。
6、当班护士30分种巡察病房一次,观看、询问患者用药后状况。
7、消失药物不良反响时,应当暂停赐予药物,马上测量生命体征并准时报告当班医生,并安抚病人、家属,使协作治疗。
8、消失药物不良反响时,应准时上报。
药物不良反响处理流程患者消失发生药物不良反响→即刻通知医生当班护士马上停药↓保存剩余的药液及输液器备检↓执行医嘱、协作抢救↓落实各项护理措施:严密观看患者生命体征及病情变化↓实施各种对症护理措施↓准时记录护理记录单↓做好交接班告知安抚患者、家属篇2:支气管哮喘常用药(个人总结版)支气管哮喘常用药一常用平喘药物1.β肾上腺素受体感动剂这类药物有极强的支气管舒张药物,平喘作用快速,副作用小,是缓解哮喘病症的首选药物,但因其对于气道炎症几乎无作用,长期单独使用。
患者用药后观察制度
是指在患者完成药物治疗后,需要进行一段时间的观察和评估,以监测药物疗效和可能的药物副作用。
以下是患者用药后观察制度的一些重点内容:
1. 观察时间:根据不同药物的特点,观察的时间长度有所差异。
一般来说,观察时间至少要涵盖药物的作用时间,以确保疗效的出现或副作用的发生可以被及时发现和处理。
2. 疗效观察:观察药物的疗效表现,包括症状的变化、病情的好转和相关指标的改善。
例如,如果是抗生素治疗,需要观察患者的发热情况、感染症状的改善等。
3. 副作用观察:监测患者是否出现药物的常见或罕见副作用。
一些常见的副作用如头痛、恶心、腹泻等,而一些罕见但严重的副作用如过敏反应、肝损伤等需要尤为关注。
4. 实验室检查:针对某些药物,需要定期进行相关实验室检查,以评估药物的安全性和疗效。
例如,对于某些抗癌药物,可能需要定期检查血常规、肝功能、肾功能等。
5. 健康教育:在用药后观察期间,还可以向患者提供相关健康教育,包括正确用药的方法、如何识别副作用、避免可能的药物相互作用等。
这些教育措施有助于提高患者的用药合理性和安全性。
6. 医患沟通:在观察期间,医生需要与患者进行定期沟通,了解其用药情况、疗效和副作用的反馈情况。
医生还可以根据患者的情况进行调整和优化治疗方案。
患者用药后观察制度的建立能够提高药物治疗的安全性和有效性,减少药物不良反应的发生,并及时调整治疗方案,提高患者的治疗效果。
用药不良反应的观察制度及程序观察制度一、护士应熟练掌握常用药物的疗效和不良反应。
二、药物不良反应包括口服、肌肉、静脉、外用等途径的用药。
三、加强药物不良反应的观察,一旦发生药物不良反应当班护士应做到:1、立即停止药物的使用。
2立即报告护士长,同时报告医生.3、根据医嘱进行处理,情况严重者应配合医生抢救。
4、按不同的药物使用途径及不良反应的情况,落实相应的护理措施。
5及时记录护理记录单,做好抢救记录。
6、发生输液反应时,应将撤下的输液器形成密闭状态,并用无菌治疗巾包裹,标明时间,冷藏备检.药物观察程序1、给药前评估:给药前应明确用药目的,评估患者身体状况及患者和家属对药物治疗的认知情况,确定有无用药禁忌证存在,并收集用药前各项检查资料。
2、形成与用药有关的护理诊断:护理诊断主要是针对患者因药物治疗而产生的反应及问题。
3、严格查对患者与用药的相符情况,并查对药物名称、剂型、剂量、用法以及注意事项.4、告知病人和家属将要使用的药品名称,用法用量,可能存在的不良反应,注意事项.5、静脉给药者用药后护士必须按药品说明书规定调节好滴速并留守10分种方可离开.一组输注后更换下一组输液后同样应观察10分种,方可离开.其他方式注射给药,在注射完成后,护士也应观察10分钟,在确认病人无药物反应后方可离开.口服用药应由护士在场指导病人服用,并交待注意事项后方可离开。
6、当班护士30分种巡视病房一次,观察、询问患者用药后情况。
7、出现药物不良反应时,应该暂停给予药物,立即测量生命体征并及时报告当班医生,并安抚病人、家属,使配合治疗。
8、出现药物不良反应时,应及时上报。
药物不良反应处理流程患者出现发生药物不良反应→即刻通知医生当班护士立即停药↓保留剩余的药液及输液器备检↓执行医嘱、配合抢救↓落实各项护理措施:严密观察患者生命体征及病情变化↓实施各种对症护理措施↓及时记录护理记录单↓做好交接班告知安抚患者、家属。
用药后观察制度1. 引言在日常生活中,很多人需要依赖药物来维持健康,但是药物的使用需要注重安全性和有效性。
为了确保患者在用药过程中能够及时发现和解决可能出现的问题,医疗机构普遍采用了用药后观察制度。
本文将介绍用药后观察制度的定义、目的和重要性,并详细说明制度的实施步骤和相关注意事项。
2. 用药后观察制度的定义用药后观察制度是指医疗机构为了监测患者在用药后的症状和反应,以确保药物的安全使用而实施的一种观察和反馈机制。
该制度旨在及时发现患者可能出现的不良反应、药物相互作用或药物剂量调整等问题,并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处理。
3. 用药后观察制度的目的用药后观察制度的目的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 及时发现患者可能出现的不良反应和药物相互作用等问题,以减少患者的痛苦和风险; - 确保患者按照医嘱正确使用药物,提高药物的疗效; - 为医疗机构提供药物使用情况的反馈,评估药物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 为进一步细化用药指南和优化用药方案提供实际数据支持。
4. 用药后观察制度的实施步骤用药后观察制度的实施步骤包括以下几个方面:4.1 患者用药信息记录在患者开始使用药物之前,医疗机构需要详细记录患者的个人信息、病史、过敏史以及当前使用的药物等信息。
这些资料可以作为以后观察和评估的依据。
4.2 观察时间及频率根据不同药物的特点和患者的病情,医疗机构会确定用药后观察的时间和频率。
对于一些常规用药,观察可以在数小时或数天内完成,而对于一些特殊用药,观察时间可能需要延长。
4.3 观察项目和评估指标药物的不良反应可能涉及不同的方面,如皮肤、消化系统、神经系统等。
医疗机构会根据药物的特点和可能的不良反应,确定需要观察的项目和评估指标。
例如,使用某些药物时需要观察患者的血压、心率和血糖等指标。
4.4 观察记录和报告医疗机构会指定专门的人员负责观察患者的症状和反应,并将观察结果记录在观察表或报告中。
观察记录应包括患者的个人信息、用药情况、观察时间、观察项目和评估指标等内容,以便后续的分析和评估。
用药后察看制度
药物是用来治疗多种疾病的紧要手段,但是每个人的身体情形不同,对药物的反应也不一样,因此在服用药物的过程中,需要有一个严格的用药后察看制度,以确保安全有效地治疗疾病。
首先,用药后察看应当有专人负责,这个人可以是药师、医生或者护士,他们应当谙习各种药物的使用方法、副作用和禁忌症等信息,对药物的使用进行监控,并依据病情的变化适时调整用药方案。
其次,在用药后察看中,需要注意察看患者的身体反应。
这些反应可能包括药物的不良反应、过敏反应以及治疗效果的好坏等。
特别是对于一些需要长期服用的药物,如抗生素、降压药等,需要定期进行检查,以便适时发觉和处理不良反应及副作用。
第三,用药后察看还应当注意患者的心理变化。
某些药物可能会对患者的情绪产生影响,如抑郁和焦虑等。
因此,我们也应当当心察看患者的心理变化,并适时进行干预和治疗。
最后,用药后察看的记录也特别紧要,这些记录能够记录药物的使用情况、剂量以及患者的反应。
这些记录可以作为医生诊断和治疗的依据,并为患者供给更好的治疗保障。
总之,用药后察看制度的紧要性在于适时发觉和处理药物的不良反应、副作用以及心理变化等情况,为患者的治疗供给更好的保障。
我们应当认得到用药后察看的紧要性,并严格遵守相关规定,为患者的健康供给更好的服务。
患者用药后观察制度1.护士应熟练掌握本科所用药物的疗效和不良反应。
2.对易发生不良反应的药物或特殊用药应密切观察,如有过敏、中毒等反应立即停止用药,并报告医生,必要时做好记录、封存及检验等工作。
3.应用输液泵、微量泵或化疗药物及特殊用药时,应密切观察用药效果和不良反应,及时处理,及时记录,确保用药安全。
4.定时巡视病房,根据病情和药物性质调节输液滴数,观察有无发热、皮疹、恶心、呕吐等不良反应,发现异常及时通知医生进行处理。
5.做好患者的用药指导,使其了解药物的一般作用和不良反应,指导正确用药和应注意的问题。
6.护士长要随时检查各班工作,注意巡视病房,发现问题及时处理。
患者用药后观察制度(2)是指医疗机构、医生或护士对患者在使用药物后的反应进行监测和观察的一种制度。
该制度的目的是确保患者在用药过程中的安全和有效性。
通过及时观察患者的反应,能够及早发现可能出现的不良反应、药物过敏等情况,并采取相应的处理措施。
同时,观察制度也可以帮助医生评估药物疗效,调整用药方案,确保患者能够正确使用药物并达到预期效果。
患者用药后观察制度一般包括以下内容:1.用药前的评估:医生或护士需要先对患者进行全面的身体检查和评估,了解患者的健康状况、过敏史以及其他与用药相关的因素。
2.用药过程中的观察:在患者开始使用药物后,医生或护士需要密切观察患者的生命体征、症状变化以及药物的效果。
这包括测量体温、血压、心率等,询问患者是否出现不适感受,并记录观察结果。
3.不良反应的监测:医生或护士需要特别留意患者是否出现药物的不良反应,如药物过敏、药物相互作用等,并及时与患者进行沟通,了解详细情况。
4.用药后的指导与教育:医生或护士需要向患者提供用药相关的指导和教育,包括用药的时间、用量、途径、注意事项等,帮助患者正确使用药物。
患者用药后观察制度的执行需要全面而细致,并配合科学的评估工具和标准。
这样才能及时发现和处理患者使用药物后可能出现的问题,提高患者的治疗效果和用药安全性。
患者用药后观察制度范文1.护士应熟练掌握本科所用药物的疗效和不良反应。
2.对易发生不良反应的药物或特殊用药应密切观察,如有过敏、中毒等反应立即停止用药,并报告医生,必要时做好记录、封存及检验等工作。
3.应用输液泵、微量泵或化疗药物及特殊用药时,应密切观察用药效果和不良反应,及时处理,及时记录,确保用药安全。
4.定时巡视病房,根据病情和药物性质调节输液滴数,观察有无发热、皮疹、恶心、呕吐等不良反应,发现异常及时通知医生进行处理。
5.做好患者的用药指导,使其了解药物的一般作用和不良反应,指导正确用药和应注意的问题。
6.护士长要随时检查各班工作,注意巡视病房,发现问题及时处理。
患者用药后观察制度范文(2)(____字)第一部分:引言患者用药是医疗工作中非常重要的一环,准确观察患者用药后的反应和效果,可以及时调整治疗方案,确保患者的康复和安全。
为了规范患者用药后的观察工作,制定本制度,以便更好地管理患者的用药过程。
第二部分:目的本制度旨在明确患者用药后的观察内容和要求,加强医护人员的责任意识和规范操作,提高患者的医疗质量和安全水平。
第三部分:适用范围本制度适用于医院的所有科室和病区的医护人员。
第四部分:基本原则1.患者用药后的观察应该及时、准确、全面,并按规定记录相关信息。
2.医护人员应具备相应的专业知识和技能,能够正确判断和处理患者用药后的问题。
3.医护人员应密切关注患者用药后的状况,及时反馈给医生,以便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第五部分:具体内容1.患者用药后的观察内容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几个方面:(1)药物反应:包括药物的预期效果、不良反应和副作用等。
(2)症状变化:观察患者病情的变化,如体温、呼吸、心率、血压等指标的变化。
(3)体征变化:观察患者的体征变化,如皮肤的颜色、水肿、出血等。
(4)实验室检查:根据需要进行相应的实验室检查,观察相关指标的变化。
(5)其他需要观察的方面,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进行相应的观察。
患者用药后观察制度背景在医疗过程中,用药是最常见的治疗手段之一。
合理用药和规范用药不仅可以提高治疗效果,而且可以避免药物不良反应和药品滥用等问题。
为了加强药物安全管理,对于患者用药后的观察工作也非常重要。
目的患者用药后的观察工作是指对于患者使用某种药物后,对其病情的变化、药物的疗效和不良反应等情况进行全面记录,并及时采取有效的措施。
通过对患者用药后的观察和记录,既可以及时应对患者的不良反应和药物副作用等问题,也可以为后续的病情判断和治疗提供重要依据,从而达到保障患者安全的目的。
操作步骤1. 观察时间根据用药的类型和患者的情况,设置不同的观察时间。
通常情况下,对于大部分常用药物,需要观察患者至少2小时,对于一些具有副作用的药物,需要观察患者至少4小时。
对于一些需要特殊监测的药物,需要采取更长时间的观察方式。
在观察过程中,记录观察开始时间和结束时间。
2. 观察内容在观察过程中,需要对以下内容进行记录:(1) 用药前病情记录患者在用药前的病情,包括患者的症状、病史、用药记录等信息。
(2) 用药后病情记录患者在用药后的病情,包括疗效和不良反应等方面的情况。
需要询问患者的感受,检查相关生命体征,进行必要的检查和检验等。
(3) 药物使用情况记录药物使用的方式、剂量和次数等信息,对于使用的特殊方法和注意事项,也需要进行记录。
3.记录方式为了方便观察和记录,可以采取以下方式进行记录:(1) 纸质记录将观察内容逐条记录在纸质记录表上,便于查看和整理。
此方法适用于病情比较稳定,每次观察需要记录的内容相对较少的情况。
(2) 电子记录采用电子化的记录方式,可以减少人为因素的干扰,提高操作效率和数据质量。
此方法适用于病情复杂,每次观察需要记录的内容较多的情况。
注意事项•对于药物的剂量和使用方式,必须根据医嘱进行使用。
•对于药物的疗效和副作用等情况,必须及时反馈给医生或药师。
•在药物使用过程中,一旦患者出现过敏反应、意识改变、呼吸困难等严重情况,应当及时采取相应的救治措施,并保持患者的生命体征稳定。
HL-01:重点药物观察制度与程序一、重点药物的观察制度医护人员应掌握需重点观察药物的品种、作用、常见的不良反应及其注意事项。
患者应用重点观察的药品前,应仔细向患者说明用药后可能出现的不良反应及主要的症状。
患者应用重点观察的药品后,医师或护理人员应定时观察、随诊,并做好记录。
发现患者因药物引起不良反应后,应立即停药并及时治疗,按照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制度填写药品不良反应表。
二、重点药物的观察程序患者输注重点观察的药物后,要控制静脉输注速度,做好患者的解释工作并密切观察以防患者私自调节滴注速度。
针对患者的病情和使用的药品性质,仔细观察患者用药后反应,特别是药品说明书中提到的不良反应是否在患者身上发生,准确区分病情与副作用之间的差异,尽早发现药品的前驱症状。
出现不良反应症状时,要及时报告医生,暂缓给药,并对症采取必要的抢救措施和护理措施,观察病情变化,预防合并症的发生。
准确完整的记录观察情况,若药物发生不良反应,报告医师认真填写药品不良反应表报告药学部。
附件:重点观察的药物目录一、抗菌药物类:青霉素钠庆大霉素万古霉素氟康唑伊曲康唑二、神经系统用药:尼可刹米洛贝林苯巴比妥地西泮氯硝西泮氯丙嗪咪达唑仑三、麻醉药及其辅助用药:利多卡因布比卡因氯化琥珀胆碱维库溴铵四、心血管及血液系统用药:去乙酰毛花苷毒毛k 地高辛胺碘酮硝酸甘油硝酸异山梨酯单硝酸异山梨酯肝素前列地尔尿激酶右旋糖酐甘露醇五、呼吸系统用药:氨茶碱二羟丙茶碱多索茶碱六、抗肿瘤药物:环磷酰胺顺铂卡铂奥沙利铂氟尿嘧啶甲氨蝶呤依托泊苷紫杉醇七、造影剂:泛影葡胺碘海醇八、生物制品:破伤风抗毒素(注:以上药品为注射剂型)九、中成药注射剂:丹红注射液参麦注射液刺五加注射液生脉注射液红花注射液黄芪注射液丹参滴注射液、丹参冠香注射液、血栓通、血塞通、柴胡。
医院用药后观察制度
一、护士应熟练掌握常用药物的疗效和不良反应。
二、对易发生过敏的药物或特殊用药应密切观察,如有过敏、中毒反应应立即停止用药,并报告医生,必要时做好记录、封存及检验工作。
三、定时巡视病房,根据病情和药物性质调节输液速度,观察有无发热、皮疹、恶心、呕吐等不良反应,发现异常及时通知医生处理。
四、做好患者用药指导,使其了解药物的一般作用和不良反应,指导正确用药和应注意的问题。
五、护士长要随时检查各班工作,注意巡视病房,发现问题及时处理。
六、一旦发生输液反应立即更换液体及输液器,报告医生及时给予抗过敏药物或激素,对症处理寒战和高热;保留剩余液体和输液器送验,以查明原因。
医院护理用药后观察制度
一、护士应熟练掌握常用药物的疗效和不良反应。
二、对易发生过敏的药物或特殊用药应密切观察,如有过敏、中毒反应应立即停止用药,并报告医生,必要时做好记录、封存及检验工作。
三、定时巡视病房,根据病情和药物性质调节输液速度,观察有无发热、皮疹、恶心、呕吐等不良反应,发现异常及时通知医生处理。
四、做好患者用药指导,使其了解药物的一般作用和不良反应,指导正确用药和应注意的问题。
五、护士长要随时检查各班工作,注意巡视病房,发现问题及时处理。
六、一旦发生输液反应立即更换液体及输液器,报告医生及时给予抗过敏药物或激素,对症处理寒战和高热;保留剩余液体和输液器送验,以查明原因。
患者用药后观察制度
是指医疗机构、医生或护士对患者在使用药物后的反应进行监测和观察的一种制度。
该制度的目的是确保患者在用药过程中的安全和有效性。
通过及时观察患者的反应,能够及早发现可能出现的不良反应、药物过敏等情况,并采取相应的处理措施。
同时,观察制度也可以帮助医生评估药物疗效,调整用药方案,确保患者能够正确使用药物并达到预期效果。
患者用药后观察制度一般包括以下内容:
1.用药前的评估:医生或护士需要先对患者进行全面的身体检查和评估,了解患者的健康状况、过敏史以及其他与用药相关的因素。
2.用药过程中的观察:在患者开始使用药物后,医生或护士需要密切观察患者的生命体征、症状变化以及药物的效果。
这包括测量体温、血压、心率等,询问患者是否出现不适感受,并记录观察结果。
3.不良反应的监测:医生或护士需要特别留意患者是否出现药物的不良反应,如药物过敏、药物相互作用等,并及时与患者进行沟通,了解详细情况。
4.用药后的指导与教育:医生或护士需要向患者提供用药相关的指导和教育,包括用药的时间、用量、途径、注意事项等,帮助患者正确使用药物。
患者用药后观察制度的执行需要全面而细致,并配合科学的评估工具和标准。
这样才能及时发现和处理患者使用药物后可能出现的问题,提高患者的治疗效果和用药安全性。
【实用】医疗技术资料
药海无涯 学无止境 专注医学领域
重点药物用药后观察制度
1. 重点药物主要指心血管药物、生物制剂、细胞毒性药物、麻醉类、精神类药物
等药物。
2.各科室护士长就临床用药的实际情况,确定科内需重点观察的药物。
3.临床各科凡使用重点药物的患者,当班护士必须对其用药中及用药后的情况进
行严密观察。
4 .在使用重点药物的观察过程中,护士应将观察到的情况如实地记录于护理记录单
上。
5. 在重点药物使用中,凡出现不良反应,护士应立即报告医师并同时按《药物不
良反应处理流程》进行处置。
【实用】医疗技术资料
药海无涯 学无止境 专注医学领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