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科版小学五年级科学上册《地球表面的地形》教学设计
- 格式:doc
- 大小:22.50 KB
- 文档页数:4
《地球表面的地形》课时教学设计通用模板教学目标设计教学策略设计教学过程设计【谈话引入】1.师:我们这节课学习地球表面的地形,同学们知道地形指的是什么?2.生:地表的形状。
3.师:你们有去过一些地形特别的地方吗?4.生:我去过青藏高原,我去过莲花山……【设计意图】1.让学生对地形有一个初步的印象的同时,激发学生探究地形的兴趣,并聚焦本节课要研究的核心问题。
【学习判断地形的方法】1.出示四幅不同的地形图。
2.师:这里有四种地形,它们各自的特点是什么?我们是从哪些方面观察的?3.小组讨论。
4.生:第一幅有雪山,说明很高,下面有湖,说明是大平地。
第二幅两侧有山,中间有水,山很高。
第三幅中间很平,周围有山。
第四幅有突起,不高,顶部不尖。
5.生:从高低、外形、周围的地形观察。
【设计意图】1. 对学生的前概念有一个初步的了解——掌握判断地形的方法、地形的特点。
【认识各种地形】1.师:老师给同学们带来了一些典型地形的图片,看看你能否准确描述它们的地形特点。
2.播放图片,学生练习描述。
3.交流汇报,教师补充介绍地形地貌特点,找出相对应的简图。
4.山地:地势高而崎岖,坡度陡峻,峰峦高耸;平原:低平而广阔;高原:海拔较高,地面开阔;峡谷: 两侧夹峙,深度大于宽度;盆地:周围山地、丘陵环绕,中间地势较低;丘陵:海拔不高,山顶浑圆。
5.师:除了上面的地形,地球表面还有湖泊、河流、海洋等地形。
【设计意图】1.概括地形主要特点,通过对比简图,学生对不同的地形特点会有更深入的理解。
【了解深圳的地形】1.出示深圳地形图。
2.师:这是我们深圳的地形图,从地形图里,同学们能看出什么吗?3.生:深圳东边有山,其他地方是丘陵和平原……4.师:同学们看得很仔细,深圳的地形主要是平原和丘陵,深圳的地势是东南较高,西北较低。
【设计意图】1.学习所在城市的地形图贴合学生实际,应用学到的知识,由浅入深。
【了解中国地形】1.出示中国地形图。
2.师:这是我们中国的地形,从地形图里,同学们能看出什么吗?3.生:有不同的颜色,表示不同的高度。
教育科学出版社九年义务教育科学教材五年级上册第三单元1.《地球表面的地形》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通过本课教学让学生知道地形指的是地物形状和地貌的总称。
地形包括高原、山脉、盆地、平原、丘陵等。
2、让学生借助工具、利用感官等方法感知地形,能用简单语言描述常见地形的特点。
通地模拟实验,加深对地形的认识。
掌握基本的科学探究方法,为后续深入探究地球表面及其变化打好基础。
3、让学生意识到地球表面的地形在不断的改变,从而培养学生对地球表面地形的探究兴趣。
教学重难点:1、知道平原、丘陵、高原、盆地的特点。
2、掌握基本的科学探究方法,为后续深入探究地球表面及其变化打好基础。
教具准备:分组材料:沙盘、摸布、记录表、中国地形图、不同颜色的粉笔灰教师演示:多媒体课件、中国地形图。
教学过程:一、引入1、谈话:同学们,今天我带你们去认识一个了不起的人物好吗?同学们看看这个人是谁啊?这就是传说中的超人啊!同学们想不想像他一样飞向天空呢?好的,今天老师就带着同学们一起去飞翔,在飞翔之前老师要求同学们记住你们看到的东西,能做到吗?请各位同学坐稳了,那我们出发吧!2、播放太空中的地球地形图视频。
师提问:地球表面什么样的呢?我们看到了很多的山脉,还有哪些呢?(学生回答问题)3、总结:地球表面高低不平,有各种形状,我们把地球表面的形态称作“地形”。
3、谈话:今天我们就来了解地球表面的地形(板书课题)4、同学们现在我们下了飞船来到了地球,让我们仔细地去看看地球的表面地形吧!,你们打算用什么方法来探究这一课呢?(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对学生讲到的方法加以归类:查资料、借助工具、建立模型等)(设计说明:附以问题:“打算用什么方法来探究这一课?”,调动学生已有的经验,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引出本课和本单元探究将要采取的探究方法,为后面的探究活动做铺垫。
)二、新知探究(一)借助视频,认识地球表面师:同学们,通过刚才的视频,我们看到了很多的山脉,还有什么地形呢?(学生举手回答)师板书学生的答案。
《地球表面的地形》教案(精选4篇)《地球表面的地形》篇1知识与能力了解地形包括高原、高山、盆地、湖泊、峡谷、平原等;地球表面有河流、海洋、山脉、高原等多种多样的地形地貌,地球表面是高低起伏、崎岖不平的。
过程与方法:学生会看简单的地形图,能在地形图上指认如高原、平原、谷地、山脉、河流、海洋等的地形。
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对地球表面地形研究的兴趣,能自觉关注和收集相关的信息教学点重:知道典型地形地貌的特点。
教学难点:从地形图中发现整个地球地表地形地貌的分布和特点,知道并描述各种地形地貌的特点。
教学准备:风景照片、世界地形图、中国地形图。
教学过程:一、引入1、教师示自己到外地旅游的照片,问:你知道这是什么地方吗?从照片上,你可以感受到那里的地形吗?你能说说它的地形特点吗?学生回答,教师适当纠正并补充介绍地形特点。
2、小组讨论你去过什么地方呢?能不能拿出照片来介绍一下呢?你可以说说那里的地名,有什么特点,地形是怎样的。
二、我们看到过的地形1、学生初步交流展示。
要求:出示照片,向大家介绍该地方,注意说清楚地形地貌的类型,能简单描述其特点。
2、教师补充介绍。
在学生交流的基础上补充介绍,结合学生照片上的地形,出示相关图片和,介绍各种地形地貌的特点。
平原:宽广平坦,起伏很小;丘陵:高低起伏,坡度较缓,由连绵不断的低矮山丘组成;高原:面积很大,地形开阔,周围以明显的陡坡为界;山地:地势较高,蜿蜒起伏,层峦叠嶂盆地:四周地势较高,中间低3、了解家乡的地形。
我们的家乡是什么地形呢?它有什么特点呢?教师出示家乡地形的照片或灯片,学生回答后补充介绍,并填表板书4、小组交流,统计地形。
学生自己带来的照片在组内交流,说出地形地貌的类型,简单描述其特点,整理并做好地形统计记录,完成上面表格。
5、汇报、小结。
三、观察地形图1、引入。
刚才我们交流了各自的照片,几张照片可以反映出我们整个家乡的以及整个国家的地形吗?我想光凭我们的照片是很难了解清楚的。
一、教案内容1. 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地球表面的地形种类及其特征。
(2)培养学生观察、描述和分析地形的能力。
(3)引导学生认识到地形对人类生活和自然环境的影响。
2. 教学重点与难点(1)重点:地球表面的主要地形种类及其特征。
(2)难点:地形对人类生活和自然环境的影响。
3. 教学方法(1)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探究地形的特点。
(2)利用多媒体展示地形图片,增强学生的直观感受。
(3)开展小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
4. 教学步骤(1)导入:通过展示地球表面的地形图片,引导学生关注地球表面的地形。
(2)新课导入:介绍地球表面的主要地形种类,如平原、山地、高原、丘陵、盆地等。
(3)地形特征讲解:分别阐述各种地形的特征及其形成原因。
(4)案例分析:分析地形对人类生活和自然环境的影响。
(5)小组讨论: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讨论地形对当地经济发展的影响。
(6)总结与反思: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引导学生思考地形与人类生活的关系。
5. 课后作业(1)绘制地球表面地形分布图。
二、课后反思1. 教学效果本节课通过图片展示、讲解、案例分析和小组讨论等多种教学方法,使学生掌握了地球表面的主要地形种类及其特征,能够识别和描述不同地形。
学生也认识到地形对人类生活和自然环境的重要影响。
2. 教学亮点(1)利用多媒体展示地形图片,增强了学生的直观感受。
(2)开展小组讨论,培养了学生的合作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
(3)结合生活案例,使地形知识更具实际意义。
3. 改进措施(1)在讲解地形特征时,可以加入更多实际案例,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地形的形成原因。
(2)在小组讨论环节,可以适当增加学生之间的互动,提高讨论效果。
(3)在课后作业中,可以引导学生关注地形对其他领域的影响,如生态环境、水资源等。
三、教学设计1. 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地球表面的主要地形种类及其特征。
(2)培养学生观察、描述和分析地形的能力。
(3)引导学生认识到地形对人类生活和自然环境的影响。
地球表面的地形是小学五年级科学中的一个重要内容,它从另一个方面帮助孩子们了解地球的面貌和构成。
在教学过程中,老师要引导孩子们通过归纳总结,逐步提高地形认知水平,从而更好地掌握知识点。
一、教学目标1.能够了解地球表面的主要地形类型,如山地、高原、丘陵、平原和盆地等。
2.能够理解地球表面地形与地球板块运动的关系,了解地球板块运动对地形形成的影响。
3.能够通过归纳总结,提高对地形的认知水平,理性分析地形的形成原因和后果。
二、教学方法1.讲授法:以讲述为主,通过图片和文字介绍地球表面的主要地形类型及其特征。
2.实地观察法:利用实地考察的方式,让学生亲身体验地形的不同特点和感受。
3.归纳总结法:通过总结归纳地形的特点和原因,培养学生理性思考能力和知识迁移能力。
三、教学内容1.山地:山地是高度超过海平面1000米以上的地形。
高山山峰十分陡峭,山顶冰雪永存,有的山地还有火山口和火山口周围的玄武岩地形。
山地地形复杂,气候变化大。
2.高原:高原是海拔在500米以上,但低于1000米的地形。
山地经过长时间的风化、水侵蚀和物理作用,逐渐形成的较平坦的地形。
高原气候多高寒,生命力薄弱。
3.丘陵:丘陵是不超过500米的山丘,海拔低于200米,园坡渐缓,地形平坦。
丘陵地上有许多小河,河流众多,沟壑纵横,河床淤积成为肥沃的平地。
4.平原:平原是在海拔200米以下的河流中、低纵谷、水辍湖滩、冲积扇、海滩等地区,由锐化作用或降水作用所产生的低地带,地势平坦,土地广阔。
5.盆地:盆地是由山地或高原的被动块推入而形成的较平坦的地形,以及入海沉积所形成的一些突出的地段。
盆地通常分布在高原或山地中部,独立成盆状。
四、课堂实践1.讲述山地、高原、丘陵、平原、盆地的特征和形成原因。
并让学生通过图片理解和感受地形的不同特点和形态。
2.实地考察山地、高原、丘陵、平原、盆地的特征和区别,通过实地观察和比较,加深学生对地形的理解和认知。
3.分组游戏,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和认知,选择合适的方式对不同地形进行互动。
《地球表面的地形》教学设计吴江区盛泽实验小学吴颖【教材分析】《地球表面的地形》是教科版五年级上册《地球表面及其变化》单元起始课。
本课将引发学生讨论和交流有关地球表面地形地貌及其变化的一些话题。
教材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我们看到过的地形”,学生通过交流自己带来的有典型地形特点的风景照片,了解什么是地形以及平原、山脉等常见地形的特点。
第二部分“观察地形图”。
学生通过观察地形图,了解中国及世界地形的大致情况,激发学生对本单元内容的学习兴趣。
【学情分析】五年级学生通过旅游、多媒体信息等对地形方面的知识有一定的积累,但由于地域和视野所限,大部分学生还是缺乏对地形的直观感知,学生也不甚理解海拔对地形的影响,局部与整体的关系也模糊不清。
在学生平时的生活中肉眼能看到的只是“微地貌形态”,也就是人们常说的地貌,这些还不足以反映出当地的地形。
这些都造成学生在对地形学习上存在困难。
因此,帮助学生建立关于典型地形系统的认识,首先要考虑地是转换学生观察的视野。
通过视野的变化,形成关于地形更宏观的认识。
【设计理念】教学中首先通过Google Earth充分调动学生对地形的原有认识,再通过小组利用Ipad查询地形网站资料认识五种典型地形的特点,在此基础上开展小组活动——利用超轻黏土构造中国地形版图,形成对中国地形三大阶梯的认识,再观察中国地形图,意识到我国地形的复杂多样性。
然后过渡到世界地形的复杂多样性,引导学生思考它们的成因,为单元的后续学习打下基础。
这样的设计由点到面,由抽象到具体,利用各种感知——看软件和视频、多媒体查找地形网站资料、建超轻黏土、摸凹凸的地形图,建构地形概念。
【教学目标】1.科学概念:(1)地形包括高原、丘陵、盆地、山地、平原等。
(2)地球表面有山地、高原等多种多样的地形地貌,地球表面是高低起伏、崎岖不平的。
2.科学探究:(1)观察描述常见地形的特点。
(2)会看简单的地形图,能在地形图上指认如高原、平原、山地、海洋等地形。
《地球表面的地形》一、教学目标科学概念:1、地形包括高原、山地、盆地、丘陵、平原等。
2、地球表面有河流、海洋、山脉、高原等多种多样的地形地貌,地球表面是高低起伏、崎岖不平的。
过程与方法:1、观察描述常见地形的特点。
2、会看简单的地形图,能在地形图上指认如高原、平原、盆地、山脉、河流、海洋等的地形。
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对地球表面地形研究的兴趣,能自觉关注和收集相关的信息。
二、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知道典型地形地貌的特点。
教学难点:从地形图中发现整个地球地表地形地貌的分布和特点,知道并描述各种地形地貌的特点。
三、教学准备教学课件,教学挂图,作业报告单,地球仪四、教学过程(一)、引入:师:知道这个仪器叫什么吗?(出示地球仪)生回答。
这个地球仪与我们以前看到的地球仪有什么不一样?(凹凸不平)说明了什么?引出课题:1、地球表面的地形(二)、认识各种地形:师:谁知道什么是地形?学生交流出示地形的概念:地球表面高低起伏的地貌特征。
师:老师给同学们带来了一些典型地形的图片,看看你能否准确描述它们的地形特点。
播放图片,学生练习描述。
交流汇报教师补充介绍地形地貌特点。
平原:宽广平坦,起伏很小;盆地:四周地势较高,中间低平;丘陵:高低起伏,坡度较缓,由连绵不断的低矮山丘组成;山地:地势较高,蜿蜒起伏,层峦叠嶂;高原:面积很大,地形开阔,周围以明显的陡坡为界;峡谷: 深度大于宽度谷坡陡峻的谷地。
(三)、了解家乡天津的地形天津地形以平原为主,西高东低。
天津地质构造复杂,大部分被新生代沉积物覆盖。
地势以平原和洼地为主,北部有低山丘陵,海拔由北向南逐渐下降。
北部最高,海拔1052米;东南部最低,海拔3.5米。
全市最高峰:九山顶(海拔1078.5米)。
地貌总轮廓为西北高而东南低。
天津有山地、丘陵和平原三种地形,平原约占93%。
除北部与燕山南侧接壤之处多为山地外,其余均属冲积平原,蓟县北部山地为海拔千米以下的低山丘陵。
靠近山地是由洪积冲积扇组成的倾斜平原,呈扇状分布。
教科版小学五年级上册科学第三单元第1课《地球表面的地形》教学设计教学导航【教学目标】科学概念:地形包括高原、高山、盆地、湖泊、峡谷、平原等。
地球表面有河流、海洋、山脉、高原等多种多样的地形地貌,地球表面是高低起伏、崎岖不平的。
过程与方法:观察描述常见地形的特点。
会看简单的地形图,能在地形图上指认如高原、平原、谷地、山脉、河流、海洋等的地形。
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对地球表面地形研究的兴趣,能自觉关注和收集相关的信息。
【教学重点】知道典型地形地貌的特点。
【教学难点】从地形图中发现整个地球地表地形地貌的分布和特点,知道并描述各种地形地貌的特点。
【教学准备】分组器材:学生事先准备一些自己去过的地方的风景照片,有条件的学校为每组学生准备一份世界地形图、中国地形图。
教师演示:一些典型的地形地貌的图片或课件,世界地形图、中国地形图、家乡地形图的课件。
【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一.回顾旧知,激趣导入导入语:我们的祖国幅员辽阔,山川秀丽,下面我们要通过一段视频来欣赏,请大家找找看视频中有哪些我们上节课学习过的地形。
(播放视频)1.提问:(1)你看到了哪些地形?(2)你最喜欢哪种地形?(3)你们想设计自己喜欢的地形吗?2.引出课题:这节课就让我一起来设计地球表面的地形。
(板书课题:地球表面的地形——地球地形我设计)二.亲历探究,获取新知(一)确定探究方法1.师:如果利用计算机软件设计地形,大家可以选择什么样的软件?2.学生交流讨论。
3.确定运用LEGO搭建3D地形图。
(二)制定探究方案1.小组制定研究方案(1)师:你打算用LEGO软件搭建什么地形图?请小组讨论,并填写是记录单中的第一和第二项内容。
(2)小组汇报2.教师温馨提示:(1)尽可能选择多种形状的积木,将地形搭建得更精细;(2)可以选择不同颜色的积木区分地形中的不同元素;(3)搭建完成后,将作品命名为第几小组,保存到桌面上《地形图》的文件夹里,并填写记录单的第三项内容。
地球表面的地形
科学概念:1、知道地形包括高原、山地、盆地、湖泊、峡谷、平原等。
2、知道地球表面有河流、海洋、山脉、高原等多种多样的地形地貌,
地球表面是高低起伏、崎岖不平的。
过程与方法:1、观察描述常见地形的特点。
2、会看简单的地形图,能在地形图上指认如高原、平原、谷地、山
脉、河流、海洋等的地形。
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对地球表面地形研究的兴趣,能自觉关注和收集相关的信息。
教学重点:知道典型地形地貌的特点。
会看懂地形图。
教学难点:知道并描述各种地形地貌的特点,从地形图中发现整个地球地表地形地貌的分布和特点。
教学准备:
含有典型的地形地貌图片、世界地形图、中国地形图、家乡地形图的课件、地形记录单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谈话:同学们喜欢科学课吗?今天老师就和大家一起探究一节科学课好吗?
2、认识地形地球仪:今天科学课老师给你们带来了什么?(生:地球仪)这个地球仪就是人类生存的浓缩的地球。
、
(板书地球)提出问题:地球表面是由几部分组成的?(引导学生发现海洋面积比陆地面积大,要珍惜陆地资源。
)
3、为了便于大家观察,我们一起来观察世界地形图。
这张图片给我们平时看到的有什么不同?(生:这张图片是凹凸不平的。
)地球表面是平整的吗?(不是,是凹凸不平的。
)
4、提示课题:在我们地球的陆地表面这种凹凸不平的状态就形成了地球表面的各种什么?(生:地形)(板书:地形)今天我们就一起来研究地球表面的地形。
二、进行探究,认识地形
1、地球表面到底有哪些地形呢,我们先仔细观察一组图片,看看你发现地球表面的哪些地形?
2、学生观察发现(看ppt上的图片)
学生汇报,其他小组同学根据教师课件演示的图片进行补充,教师对学生的汇报进行及时归纳。
(板书学生的内容)
3、这些是我们刚刚从图片中发现的地形,当然,地球表面的地形还有很多……这节课我们就来重点了解一下地球表面常见的五种典型地形。
(教师利用课件出示图片)
4、认识五种地形。
通过看中国地形图,你认为中国有哪些地形?
①盆地盆地是怎么样的呢?下面我们来看几长图片。
看清楚了盆地吗?盆地有什么特点?
中国大型的盆地有那么些?(课件演示:准噶尔盆地、塔里木盆地、柴达木盆地、四川盆地)
你认为盆地是怎样的? 盆地的四周怎样?
②高原(回到中国地形图)
下面我们来看几张图片。
你认为高原是怎么样的?为什么说高原地势较高?你都知道哪些高原?(课件演示:青藏高原、内蒙古高原、黄土高原、云贵高原)③平原(回到中国地形图)
我们来看几张平原地图片。
平原有什么特点?我国有那几大平原呢?(课件演示:东北平原、华北平原、长江中下游平原)
④山地(回到中国地形图)
山地延伸形脉状就是山脉,找一找我国的山脉。
最有名的是什么山脉?(喜马拉雅山)。
喜马拉雅山有一座很有名的山峰它叫什么?(珠穆朗玛峰它的海拔是8844..43米)下面我们来看几张山地的图片。
山地是怎样的?
⑤丘陵(回到中国地形图)
还有什么地形?下面我们来看几张丘陵的图片。
丘陵有什么特点?你找到了哪些丘陵?(课件演示:辽东丘陵、东南丘陵、山东丘陵)
除了这五种主要的地形外,还有很多地形。
比如:峡谷、湖泊等。
三、观察世界地形图,进行交流。
利用ppt进行展示
1、同学们,刚才的这些地形在地形图上都能找到它。
地形图,是普通地
图的一种,它用符号和颜色来表示地球表面的地形地貌,一般在图上都有比例尺和图例。
我们可以在它们的帮助下更好的了解地球表面的地形。
2、在地形图上分别用什么颜色来表示各种地形的,还有什么地形?你能
从上面获得哪些信息?
(1、白色表示终年积雪的山峰,往往都在6000米以上。
2、蓝色的、封闭的图形是湖泊。
3、蓝色的曲线表示河流。
4、还有岛屿和半岛5、地球上海洋多陆地少。
)
四、认识中国地形
1、大家想不想近距离观察一下地形图(分发中国地形图并提出要求)
(1)认识了世界上常见的五种典型地形,中国的这五种地形分布在什么位置上?(回到中国地形图)
高原、盆地、山地处在中国的中西部。
平原、丘陵大多分布在中国的东部。
(2)你认为中国的地形有什么特征?(中国地势西高东低)
(3)西部多是什么颜色?这说明什么?(西部多高原、山地)东部多是什么颜色?这说明什么?(东部多平原、丘陵)
2、现在我们知道了各个颜色所表示的地形,那你们看我们的祖国,在地形上有什么特点呢?
(地形西高东低,中国地形复杂多样,既有巍峨高耸的大山,也有大小不等的盆地;既有起伏不平的高原、丘陵,也有坦荡肥沃的平原。
其中山地占大多数)
3、为了更好的了解我们的家乡,通过这张照片我们更能确定我们的家乡山东菏
泽属于什么地形?
学生回答,老师在进行补充。
四、动手制作
近距离观察了地形图之后,大家想不想动手制作一个地形。
(出示提示)小组展示并介绍制作的地形沙盘
五、扩展延伸
1、关于地球的表面,你们还知道些什么呢?
2、地形是一成不变的吗?又是什么力量在使它发生变化呢?请同学们回去以后查找相关的资料,查找有关地震火山的资料,并进行整理。
下节课我们来研究。
五、板书设计
地球表面的地形
我们看过的地形:
平原、高原、山地、盆地、丘陵等
从地球表面我们能发现什么:
1.地球表面是岩石和土壤
2.地球表面的地形在不断变化
3.地球上面海洋面积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