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原理工大学13级无线网络通信技术实验报告
- 格式:doc
- 大小:1.37 MB
- 文档页数:19
一、实验目的1. 理解通信技术的基本原理,包括模拟信号与数字信号的传输。
2. 掌握通信系统中的调制与解调技术。
3. 学习使用实验设备进行通信信号的生成、调制、解调和接收。
4. 分析通信系统的性能指标,如误码率、信噪比等。
二、实验仪器与设备1. 信号发生器2. 调制器3. 解调器4. 通信系统分析仪5. 双绞线、同轴电缆等传输介质6. 计算机及相应软件三、实验原理通信技术是利用电磁波、光波等信号载体,通过一定的传输介质将信息从一个地方传递到另一个地方的技术。
本实验主要涉及模拟通信和数字通信两种方式。
1. 模拟通信:模拟通信是指将原始信息(如语音、图像等)转换成连续变化的电信号进行传输。
常见的调制方式有调幅(AM)、调频(FM)和调相(PM)。
2. 数字通信:数字通信是指将原始信息转换成数字信号进行传输。
数字信号具有抗干扰能力强、传输距离远等优点。
常见的调制方式有幅移键控(ASK)、频移键控(FSK)和相移键控(PSK)。
四、实验步骤1. 信号生成:使用信号发生器生成模拟信号或数字信号。
2. 调制:将生成的信号通过调制器进行调制,得到调制信号。
3. 传输:通过传输介质将调制信号传输到接收端。
4. 解调:使用解调器对接收到的调制信号进行解调,得到原始信号。
5. 性能分析:使用通信系统分析仪分析通信系统的性能指标,如误码率、信噪比等。
五、实验内容1. 模拟通信实验:- 生成模拟信号,如正弦波、方波等。
- 使用调幅(AM)调制方式对模拟信号进行调制。
- 使用解调器对接收到的调制信号进行解调,得到原始信号。
- 分析调制信号和解调信号的波形,比较调制效果。
2. 数字通信实验:- 生成数字信号,如二进制信号。
- 使用幅移键控(ASK)调制方式对数字信号进行调制。
- 使用解调器对接收到的调制信号进行解调,得到原始信号。
- 分析调制信号和解调信号的波形,比较调制效果。
3. 误码率测试:- 生成一定长度的数字信号。
- 通过传输介质将信号传输到接收端。
无线实验指导书《无线网络通信技术》实验指导书太原理工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软件学院二〇一五年四月实验教学大纲课程名称:无线网络通信技术课程总学时: 40 学时[理论: 32 学时;实验: 8 学时]课程总学分: 2.5 学分适用专业和年级:软件工程专业3年级先修课程:电路与信号分析基础等课程一、实验的性质与目的无线网络通信技术是软件工程专业移动互联方向的一门重要专业方向课,它是针对高年级学生开设的一门综合性、实用性较强的课程。
通过实验,使学生掌握移动及无线通信系统的基本原理和基本设计方法;使学生能灵活运用所学原理和方法,自顶向下或自下向上地分析和设计相应系统;通过科学而系统的实验训练,培养学生逻辑思维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知识自我更新和不断创新的能力。
根据课程情况,设定4个实验,其中3个基础性实验,1个综合性实验。
二、实验方式与基本要求1、实验方式:指导教师先介绍实验内容和实验中的注意事项,然后学生根据课堂讲授知识自己动手编程、调试、运行、写实验报告。
2、基本要求:➢掌握四相移相键控调制及解调的基本原理;➢掌握CDMA码序列的基本原理;3、实验报告基本要求➢实验报告内容的完整性。
实验报告必须包括实验目的、实验内容、实验程序、实验结果、实验总结(通过实验学到了什么;出错及修改过程);➢书写规范、工整。
绪言MATLAB与通信系统的仿真1.1MATLAB简介1.1.1MATLAB介绍MATLAB是由matrix和laboratory两个词各取前三个字母组合而成的,且均用大写,含义是矩阵实验室。
它是MathWorks公司于1982年推出的一套高性能的数值计算和可视化数学软件。
使用MATLAB编程运算与人进行科学计算的思路和表达方式完全一致,不像其它高级语言那样难于掌握。
MATLAB自问世以来,便以数值计算称雄。
MATLAB进行数值计算的基本单位是复数数组,这使得MATLAB高度“向量化”。
通信技术实验报告实验目的:本实验旨在通过实际操作,加深对通信技术基本原理的理解,并掌握通信系统的基本组成和工作流程。
通过实验,学生能够熟悉通信设备的使用,提高解决实际通信问题的能力。
实验原理:通信技术是指通过某种媒介传输信息的技术。
本实验主要涉及模拟通信和数字通信两种方式。
模拟通信是将信息通过连续变化的信号传输,而数字通信则是将信息编码为离散的数字信号进行传输。
实验中将使用调制解调器、信号发生器等设备,通过调制和解调过程,实现信号的传输和还原。
实验设备:1. 信号发生器2. 调制解调器3. 通信接收器4. 频谱分析仪5. 计算机及相关软件6. 连接线和电源适配器实验步骤:1. 连接实验设备,确保所有设备正常工作。
2. 使用信号发生器产生模拟信号或数字信号。
3. 将信号通过调制解调器进行调制,转换为适合传输的信号形式。
4. 利用通信接收器接收调制后的信号,并进行解调,还原为原始信号。
5. 使用频谱分析仪观察信号的频谱特性,分析信号的传输质量。
6. 记录实验数据,包括信号的频率、幅度、失真度等参数。
7. 通过计算机软件对实验数据进行分析,评估通信系统的性能。
实验结果:在实验过程中,我们观察到信号在传输过程中的衰减和失真现象。
通过调整调制解调器的参数,可以改善信号的传输质量。
实验数据显示,数字通信方式具有更高的抗干扰能力和传输效率。
频谱分析结果表明,信号的频谱分布与调制方式密切相关。
实验结论:通过本次通信技术实验,我们验证了通信技术的基本原理,并掌握了通信系统的基本操作流程。
实验结果表明,数字通信在现代通信领域具有明显的优势。
同时,实验过程中遇到的各种问题也锻炼了我们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实验心得:通过本次实验,我对通信技术有了更深入的理解,特别是在信号的调制、解调以及传输过程中的信号处理方面。
实验不仅提升了我的动手能力,也增强了我对理论知识的应用能力。
在未来的学习中,我将继续探索通信技术的更多领域,以期在通信领域做出自己的贡献。
无线传感网络技术实验报告个人文档:欢迎来到我的豆丁文档,请在阅读后给予评价~谢谢~======================================================================== ====================个人文档:欢迎来到我的豆丁文档,请在阅读后给予评价~谢谢~======================================================================== ====================无线传感网络技术实验报告学院 : 物理与机电工程学院专业 : 电子科学与技术班级 : 2013级2班学号 :姓名 :指导老师 :感谢你来到我的生命中,带来了美丽、快乐,感谢你给了我永远珍视的记忆。
==================================================================== ===欢迎下次再来学习个人文档:欢迎来到我的豆丁文档,请在阅读后给予评价~谢谢~======================================================================== ====================个人文档:欢迎来到我的豆丁文档,请在阅读后给予评价~谢谢~======================================================================== ====================一、 ADC的采样实验实验的目的:通过本次实验了解到了CC2530 ADC的相关寄存器的详细配置;通过本次实验了解到了CC2530的ADC单次采集功能的运用。
实验的内容:1. 根据相关的实验配置ADC寄存器;2. 为了实现可调电阻的电压采集。
实验设备:硬件部分:ZIGBEE调试底板一个 ZIGBEE的仿真器一个;ZIGBEE模块板一个电源一个软件部分:IAR751的安装包仿真器驱动程序实验的原理:0端口的引脚的信号作为ADC的输入,本次实验的ADC 有三种种类的控制寄存器,他们分别为:ADCCON1, ADCCON2 和ADCCON3,这些寄存器用于配置ADC,通过这个来并报告试验结果。
本科实验报告课程名称:计算机网络B实验地点:专业班级:学号:学生姓名:指导教师:2016年12月2日实验1 Packet Trace基本使用一.实验目的掌握Cisco Packet Tracer软件的基本使用方法。
二.实验任务在Cisco Packet Tracer中使用HUB组建局域网,利用PING命令检测机器的互通性。
三.实验设备集线器(HUB)一台,工作站PC三台,直连电缆三条。
四.实验环境实验环境如图所示:五.实验步骤1.运行Cisco Packet Tracer软件,在逻辑工作区放入一台集线器(HUB)和三台终端设备PC,用直连线按实验环境图所示将HUB和PC工作站连接起来,HUB端接Port口,PC端分别接以太网(Fastethernet)口。
2.分别点击各工作站PC,进入其配置窗口,选择桌面(Desktop)项,选择运行IP地址配置(IP Configuration),设置IP地址和子网掩码分别为PC0:1.1.1.1,255.255.255.0;PC1:1.1.1.2,255.255.255.0;PC2:1.1.1.3,255.255.255.0。
3.点击Cisco Packet Tracer软件右下方的仿真模式(Simulation Mode)按钮,将Cisco Packet Tracer的工作状态由实时模式(Realtime)转换为仿真模式(Simulation)。
4.点击PC0进入配置窗口,选择桌面(Desktop)项,选择运行命令提示符。
在上述DOS 命令行窗口中输入Ping 1.1.1.2命令,运行回车。
然后在仿真面板(Simulation Panel)点击自动捕获/播放(Auto Capture/Play)按钮。
5.观察数据包发送的演示过程,对应地在仿真面板的时件列表(Event List)中观察数据包的类型。
六.实验心得本次实验掌握了PackTracer模拟器基本使用,掌握在Cisco Packet Tracer中使用HUB组建局域网,利用PING命令检测机器的互通性,PC的IP地址配置和Ping命令检测机器连通性。
无线通信实验报告无线通信实验报告一、引言无线通信是现代社会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它以无线电波为媒介,使得信息可以在无线环境中传递。
在本次实验中,我们将探索无线通信的基本原理和技术。
本实验分为三个部分:无线信号传输、信号调制与解调以及信号传输中的噪声。
二、无线信号传输在无线通信中,信号的传输是关键环节。
我们使用了一对无线电发射器和接收器进行实验。
首先,我们将发射器和接收器分别连接到电源,并调整频率使其匹配。
然后,我们通过发射器发送一个特定的信号,接收器将接收到的信号传递给示波器进行观察。
实验结果显示,无线信号的传输受到环境的影响。
在开放空间中,信号的传输效果最好,而在有障碍物的环境中,信号会受到衰减和多径效应的影响,导致信号质量下降。
三、信号调制与解调信号调制是将原始信号转换为适合无线传输的形式,而解调则是将接收到的信号还原为原始信号。
在本实验中,我们使用了调频(FM)和调幅(AM)两种常见的调制方式。
通过调频调制,我们可以将音频信号转换为无线电波。
实验中,我们使用示波器观察到调频信号的频谱特征,发现调频信号的频率随着音频信号的变化而改变。
而调幅调制则是通过改变信号的幅度来传输信息。
在解调过程中,我们使用了相应的解调器将接收到的信号还原为原始信号。
实验结果表明,解调过程中会存在一定的失真,尤其是在信号质量较差的情况下。
四、信号传输中的噪声在无线通信中,噪声是无法避免的。
噪声会对信号的传输和接收造成干扰,降低通信质量。
在本实验中,我们使用了噪声发生器模拟了不同强度的噪声环境。
实验结果显示,噪声的强度越大,信号的质量越差。
噪声会使得信号的幅度和频率发生变化,导致信息的丢失和失真。
因此,在无线通信中,我们需要采取一定的措施来降低噪声的影响,如增加信号的功率或使用编码技术。
五、结论通过本次实验,我们深入了解了无线通信的基本原理和技术。
我们了解到信号的传输受到环境和噪声的影响,需要采取相应的措施来提高通信质量。
本科实验报告课程名称:计算机网络B 实验地点:行勉楼专业班级:学号学生姓名:指导教师:实验成绩:2016年 6 月 14 日实验3 VLAN基本配置一、实验目的掌握交换机上创建VLAN、分配静态VLAN成员的方法。
二、实验任务1、配置两个VLAN:VLAN 2和VLAN 3并为其分配静态成员。
2、测试VLAN分配结果。
三、实验设备Cisco交换机一台,工作站PC四台,直连网线四条,控制台电缆一条。
四、拓扑结构五、实验结果PC0到PC1 想通PC0到PC2 不通,不在相同VLANPC2到PC3 不通,网段不同。
Switch#sh runBuilding configuration...Current configuration : 1127 bytes!versionno service timestamps log datetime msecno service timestamps debug datetime msecno service password-encryption!hostname Switch!!spanning-tree mode pvst!interface FastEthernet0/1!interface FastEthernet0/2switchport access vlan 2!interface FastEthernet0/3switchport access vlan 2!interface FastEthernet0/4switchport access vlan 2!interface FastEthernet0/5switchport access vlan 3!interface FastEthernet0/6switchport access vlan 3!interface FastEthernet0/7switchport access vlan 3!六、实验心得输入容易出现错误。
无线通信系统实习报告一、实习背景与目的随着无线通信技术的飞速发展,无线通信系统在各个领域的应用越来越广泛。
为了更好地了解无线通信技术及其应用,提高自己的实际操作能力,我参加了本次无线通信系统实习。
本次实习的主要目的是学习无线通信系统的原理、组成及其应用,掌握无线通信系统的调试和优化方法,培养自己的实际工程实践能力。
二、实习内容与过程1. 实习前的准备在实习开始前,我首先了解了无线通信系统的基本原理、主要技术指标和分类。
同时,学习了无线通信系统中的关键模块,如调制解调器、射频前端、基带处理等。
此外,我还熟悉了无线通信系统的相关设备,如无线网卡、天线、功率放大器等。
2. 实习过程(1)无线通信系统搭建在实习的第一周,我参与了无线通信系统的搭建。
我们小组采用了Zigbee技术,搭建了一个基于Zigbee的无线电阻值检测系统。
该系统主要由Zigbee模块、STC12单片机、高精度参考电阻、被测电阻等组成。
通过STC12内部高8位AD采集电压,利用高精度参考电阻测量分压,计算出被测电阻值。
(2)无线通信系统调试与优化在实习的第二周,我们开始了无线通信系统的调试与优化工作。
首先,我们测试了系统的通信距离,发现其在开阔地带的通信距离可达100米。
然后,我们对系统的信号强度、误码率等性能指标进行了测试,并针对存在的问题进行了优化。
通过调整发射功率、优化天线布局等方式,提高了系统的通信质量和稳定性。
(3)无线通信系统应用实践在实习的第三周,我们开始探讨无线通信系统在实际应用中的可能性。
我们小组将无线通信技术应用于智能家居系统,实现了远程控制家电、实时监控家居环境等功能。
此外,我们还探讨了无线通信技术在工业自动化、智能交通等领域的应用前景。
三、实习收获与体会通过本次实习,我对无线通信系统有了更深入的了解,掌握了无线通信系统的原理、组成及其应用。
在实际操作中,我学会了无线通信系统的调试和优化方法,提高了自己的实际工程实践能力。
太原理工大学无线网络通信技术实验报告一、引言无线通信技术已经成为当今社会中最为普及和应用广泛的通信方式之一。
太原理工大学是一所以工科为主的学校,在无线网络通信技术教学方面一直处于领先地位,不断推陈出新、不断创新。
本文主要介绍太原理工大学在无线通信技术方面的实验报告。
二、实验目的1.熟悉无线通信的基础概念和技术。
2.理解和掌握无线通信的调制和解调技术。
3.了解和掌握无线信道传输的基本原理。
4.能够实现无线信号的调制、解调和传输。
5.了解和掌握无线网络通信技术的应用。
三、实验项目1.调制技术实验通过实验操作了解常见的调制方式,如调幅(AM)、调频(FM)和正交振幅调制(QAM)等。
实验过程中,选用频率为1000Hz的正弦波信号作为调制信号,将其分别调制到带宽为10kHz的载波上,得到调幅、调频和QAM信号,并通过示波器显示调制后的信号。
2.解调技术实验通过实验操作掌握常见的解调方式,如振幅解调、频率解调和相干解调等。
实验过程中,将调制信号通过不同的解调电路进行解调,比较不同解调方式的解调效果和特点,并通过示波器显示解调后的信号。
3.信道传输实验通过实验操作了解无线信道传输的基本原理。
实验过程中,设置基站和终端两个节点进行信号传输,在信道模拟器中模拟不同的信道环境,如高速移动、多径衰落等,比较不同信道环境下信号的传输效果和抗干扰性能。
4.系统实现实验通过实验操作了解无线网络通信技术的应用。
实验过程中,利用软件定义无线电设备和相关软件平台搭建信号传输系统,并进行系统的功能测试和性能评估。
四、实验结果实验结果显示,通过调制技术,可以将基带信号转换为带通信号进行传输,并可以通过不同的调制方式实现不同调制方式下的传输。
通过解调技术,可以在接收端将传输的调制信号还原为基带信号进行处理。
在无线信道传输实验中,不同信道环境下的传输效果各有特点,但总体表现出一定的抗干扰性能。
通过实验搭建的系统,在功能和性能上均能满足无线网络通信技术的应用需求。
学院名称现代科技学院专业班级通信07-2 学号07100724 实验成绩学生姓名温和同组人姓名实验日期课程名称通信原理实验题目信号源实验实验一信号源实验一、实验目的1、掌握频率连续变化的各种波形的产生方法2、掌握用FPGA产生伪随机码的方法3、掌握码型可变NTZ码的产生方法4、了解用FPGA进行电路设计的基本方法5、了解帧同步信号与同步信号在整个通信系统中的作用6、熟练掌握信号源模块的使用方法二、实验内容1、观察频率连续可变信号发生器输出的各种波形及7段数码管的显示2、观察点频方波信号的输出3、观察点频正弦波信号的输出4、波动拨码开关,观察码型可变NRZ码的输出5、观察位同步信号和帧同步信号输出6、改变FPGA程序,扩展其他波形三、实验器材1、信号源模块2、20M双踪示波器3、频率计4、PC机5、连接线四、实验原理信号源模块可以大致分成模拟部分和数字部分,分别产生模拟信号和数字信号。
1、模拟信号源部分学院名称 现代科技学院 专业班级 学号 实验成绩 学生姓名 同组人姓名实验日期课程名称实验题目地址选择器数据存储器预置分频器单片机D/A滤波器波形选择显示驱动频率调节模拟信号输出64KHz 方波带通滤波器64KHz 正弦波32KHz 方波带通滤波器32KHz 正弦波1MHz 方波带通滤波器1MHz 正弦波模拟信号源部分可以输出频率和幅度可任意改变的正弦波(频率变化范围100Hz~10KHz )、三角波(频率变化范围100Hz~1KHz )、方波(频率变化范围100Hz~10KHz )、锯齿波(频率变化范围100Hz~1KHz )以及32KHz 、64KHz 、1MHz 、的点频正弦波(幅度可以调节)。
其电路原理框图如上图。
我们已经将各种波形在不同频段的数据写入了数据存储器U005(2864)并存放在固 定的地址中。
2、数字信号源部分数字信号源部分可以产生多种频率的点频方波、NRZ 码以及位同步信号和帧同步信号。
无线电通信的实验报告1. 引言1.1 无线电通信概述无线电通信,一种无需通过实体线路连接,利用电磁波在空间中进行传播,从而达到信息传递的技术。
它广泛应用于日常生活、工业生产、国防科技等领域。
从最初的无线电报,到现代的移动通信、卫星通信,无线电通信技术已经历了上百年的发展。
在我国,无线电通信的研究与应用也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果。
1.2 实验目的和意义本次实验旨在加深对无线电通信基本原理的理解,掌握无线电通信设备的使用方法,提高实际操作能力。
通过实验,我们希望学习到电磁波的传播特性、信号的调制与解调技术,并探讨无线电通信在实际应用中可能遇到的问题及解决方法。
这对于培养我们的科学素养、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具有重要意义,同时也为未来从事无线电通信相关领域的工作打下坚实基础。
2. 无线电通信基本原理2.1 电磁波的传播电磁波是无线电通信的物理载体,它是由电场和磁场交替变化并在空间中以波的形式传播的现象。
根据麦克斯韦方程组,变化的电场会产生磁场,变化的磁场同样会产生电场,两者相互垂直且共同传播。
在无线电通信中,电磁波的传播特性至关重要。
电磁波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是一个常数,约为3×10^8m/s,而在不同介质中传播时,其速度会受到介质的电磁特性影响。
电磁波的传播主要受到以下因素的影响:反射、折射、衍射和吸收。
反射是电磁波遇到障碍物时,部分能量返回原来的介质的现象。
折射是电磁波从一种介质进入另一种介质时,传播方向发生改变的现象。
衍射是电磁波遇到障碍物边缘时发生弯曲现象,波的传播方向发生变化。
吸收是指电磁波在传播过程中,能量被介质吸收而减弱。
在实际应用中,了解这些特性对于天线设计、信号覆盖范围预测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
2.2 信号的调制与解调调制和解调是无线电通信中的核心过程,它们确保信息能够有效地加载到载波上,并在接收端被准确提取。
调制是将原始信号(如音频、视频或数据)转换为适合在无线电频率上传播的形式的过程。
(最新版)太原理工大学通信原理实验报告太原理工大学学生实验报告学院名称现代科技学院专业班级通信07-2 学号实验成绩学生姓名温和同组人姓名实验日期课程名称通信原理实验题目信号源实验实验一信号源实验一、实验目的1、掌握频率连续变化的各种波形的产生方法2、掌握用FPGA产生伪随机码的方法3、掌握码型可变NTZ码的产生方法4、了解用FPGA进行电路设计的基本方法5、了解帧同步信号与同步信号在整个通信系统中的作用6、熟练掌握信号源模块的使用方法二、实验内容1、观察频率连续可变信号发生器输出的各种波形及7段数码管的显示2、观察点频方波信号的输出3、观察点频正弦波信号的输出4、波动拨码开关,观察码型可变NRZ码的输出5、观察位同步信号和帧同步信号输出6、改变FPGA程序,扩展其他波形三、实验器材1、信号源模块2、20M双踪示波器3、频率计4、PC机5、连接线四、实验原理信号源模块可以大致分成模拟部分和数字部分,分别产生模拟信号和数字信号。
1、模拟信号源部分实验室名称指导教师签名太原理工大学学生实验报告学院名现代科技学院专业班级学号实验成绩称学生姓名同组人姓名实验日期课程名称实验题目地址选择器数据存储器预置分频器单片机D/A滤波器波形选择显示驱动频率调节模拟信号输出64KHz 方波带通滤波器64KHz 正弦波32KHz 方波带通滤波器32KHz 正弦波1MHz 方波带通滤波器1MHz 正弦波模拟信号源部分可以输出频率和幅度可任意改变的正弦波(频率变化范围100Hz~10KHz )、三角波(频率变化范围100Hz~1KHz )、方波(频率变化范围100Hz~10KHz )、锯齿波(频率变化范围100Hz~1KHz )以及32KHz 、64KHz 、1MHz 、的点频正弦波(幅度可以调节)。
其电路原理框图如上图。
我们已经将各种波形在不同频段的数据写入了数据存储器U005(2864)并存放在固定的地址中。
2、数字信号源部分数字信号源部分可以产生多种频率的点频方波、NRZ 码以及位同步信号和帧同步信号。
太原理工大学学生实验报告
1.根据实验记录数据,算出半导体激光器驱动电流,画出相应的光功率与注入电
流的关系曲线。
(测得电阻为Ω)
2.根据所画的P-I特性曲线,找出半导体激光器阈值电流I th的大小。
3.根据P-I特性曲线,求出半导体激光器的斜率效率。
七、注意事项
1.半导体激光器驱动电流不可超过40mA,否则有烧毁激光器的危险。
2.由于光功率计,光跳线等光学器件的插头属易损件,使用时应轻拿轻放,切忌
用力过大。
八、思考题
1.试说明半导体激光器发光工作原理。
半导体激光器工作原理是激励方式,利用半导体物质(既利用电子)在能带间跃迁发光,用半导体晶体的解理面形成两个平行反射镜面作为反射镜,组成谐振腔,使光振荡、反馈、产生光的辐射放大,输出激光。
半导体激光二极管(LD)或简称半导体激光器,它通过受激辐射发光,(处于高能级E2的电子在光场的感应下发射一个和感应光子一模一样的光子,而跃迁到低能级E1,这个过程称为光的受激辐射
2.环境温度的改变对半导体激光器P-I特性有何影响
随着温度的上升,阈值电流越来越大,功率随电流变化越来越缓慢。
3.分析以半导体激光器为光源的光纤通信系统中,半导体激光器P-I特性对系统。
太原理工大学学生实验报告
1.根据实验记录数据,算出半导体激光器驱动电流,画出相应的光功率与注入电
流的关系曲线。
(测得电阻为Ω)
2.根据所画的P-I特性曲线,找出半导体激光器阈值电流I th的大小。
3.根据P-I特性曲线,求出半导体激光器的斜率效率。
七、注意事项
1.半导体激光器驱动电流不可超过40mA,否则有烧毁激光器的危险。
2.由于光功率计,光跳线等光学器件的插头属易损件,使用时应轻拿轻放,切忌
用力过大。
八、思考题
1.试说明半导体激光器发光工作原理。
半导体激光器工作原理是激励方式,利用半导体物质(既利用电子)在能带间跃迁发光,用半导体晶体的解理面形成两个平行反射镜面作为反射镜,组成谐振腔,使光振荡、反馈、产生光的辐射放大,输出激光。
半导体激光二极管(LD)或简称半导体激光器,它通过受激辐射发光,(处于高能级E2的电子在光场的感应下发射一个和感应光子一模一样的光子,而跃迁到低能级E1,这个过程称为光的受激辐射
2.环境温度的改变对半导体激光器P-I特性有何影响
随着温度的上升,阈值电流越来越大,功率随电流变化越来越缓慢。
3.分析以半导体激光器为光源的光纤通信系统中,半导体激光器P-I特性对系统。
无线通信系统实验实验报告WTD standardization office【WTD 5AB- WTDK 08- WTD 2C】无线通信系统(图像传输)实验报告一、实验目的1、掌握无线通信(图像传输)收发系统的工作原理;2、了解各电路模块在系统中的作用。
二、实验内容a)测试发射机的工作状态;b)测试接收机的工作状态;c)测试图像传输系统的工作状态;d)通过改变系统内部连接方式造成对图像信号质量的影响来了解各电路模块的作用。
二、无线图像传输系统的基本工作原理发射设备和接收设备是通信设备的重要组成部分。
其作用是将已调波经过某些处理(如放大、变频)之后,送给天馈系统,发向对方或转发中继站;接收系统再将空间传播的信号通过天线接收进来,经过某些处理(如放大、变频)之后,送到后级进行解调、编码等。
还原出基带信息送给用户终端。
为了使发射系统和接收系统同时工作,并且了解各电路模块在系统中的作用,通过实验箱中的天线模块和摄像头及显示器,使得发射和接收系统自闭环,通过图像质量来验证通信系统的工作状态,及各个电路模块的作用和连接变化时对通信或图像质量的影响。
以原理框图为例,简单介绍一下各部分的功能与作用。
摄像头采集的信号送入调制器进频率调制,再经过一次变频后、滤波(滤去变频产生的谐波、杂波等)、放大、通过天线发射出去。
经过空间传播,接收天线将信号接收进来,再经过低噪声放大、滤波(滤去空间同时接收到的其它杂波)、下变频到480MHz,再经中频滤波,滤去谐波和杂波、经视频解调器,解调后输出到显示器还原图像信号。
三、实验仪器信号源、频谱分析仪等。
四、测试方法与实验步骤(一)发射机测试图1原理框图基带信号送入调制器,进行调制(调幅或调频等调制),调制后根据频率要求进行上变频,变换到所需微波频率,并应有一定带宽,然后功率放大,通过天线发射或其它方式传播。
每次变频后,会相应产生谐波和杂波,一般变频后加响应频段的滤波器,以滤除谐波和杂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