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拿大枪支管理法
- 格式:docx
- 大小:22.33 KB
- 文档页数:11
枪支管理条例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规范公安机关公务用枪管理工作,提高民警管枪、用枪能力,保障枪支安全,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人民警察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枪支管理法》、《公务用枪配备办法》等有关法律、法规,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本规定所称公务用枪,是指公安机关依照《公务用枪配备办法》配备的各种枪支。
职能部门,是指公安机关承担公务用枪管理职责的内设部门。
配枪部门,是指公安机关配备公务用枪的内设部门、派出机构和其他直属单位。
配枪民警,是指获准核发《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务用枪持枪证》(以下简称持枪证)的公安机关人民警察。
第三条公安机关公务用枪管理以工作必需、规范管理、保障使用、确保安全为原则。
第四条各级公安机关应当建立公务用枪管理制度,明确所属职能部门、配枪部门管理职责,明确配枪民警管理、使用枪支责任。
各级公安机关及其所属配枪部门的主要负责人是公务用枪管理工作第一责任人,应当依法依规履行公务用枪管理责任,落实公务用枪管理制度。
第五条各级公安机关应当采用科技信息化手段,提升公务用枪动态监督管理和服务保障实战的能力与水平。
公务用枪研制、定型、列装、订购、监造、验收,训练器材的研制、定型以及《全国枪支管理信息系统》建设应用工作,由公安部负责统一组织。
第二章职能分工第六条各级公安机关应当成立主要负责人牵头,纪检监察、警务督察、勤务指挥(办公室)、政工、治安管理、刑事侦查、法制、装备财务等部门负责人参加的公务用枪管理委员会,负责组织、指导、监督公务用枪管理工作。
公务用枪管理委员会下设办公室承担公务用枪管理工作日常事务。
第七条各级公安机关公务用枪管理职能部门应当按照下列分工行使管理职能,并对口指导下级部门相关工作:(一)纪检监察部门负责对人民警察使用枪支过程中构成违法违纪的案事件进行调查。
(二)警务督察部门负责对人民警察佩带、使用、日常保管公务用枪行为进行督察,对违反公务用枪管理规定、枪支佩带使用规范的行为进行调查,构成违法违纪的移交有关部门处理。
实用文档
.
枪支使用管理规定
1、严格枪支的保管,使用和查验制度,对枪支的平安检查每周不少于两次,
在枪支检验情况表上如实登记。
2、对配发枪支的民警,必须做到随身携带,严禁将枪支存在家中或他人代为
保管,严禁携枪酗酒和随意摆弄枪支。
3、严格按照国家法律法规及保养规定使用枪支,严禁用配发的枪支打猎;严
禁在城市、集镇、居民点、交通要道以及其他不准鸣枪的地方鸣枪严格
将枪支交给他人使用。
4、对配发的枪支要经常擦拭保养防止损坏锈蚀,使之保持在良好状态。
5、因私离岗位3天以上者,应将枪支交局治安队,严禁带枪支休假探亲以及
其他非警务活动,严禁借用枪支、出租枪支。
〔六〕配枪人员严格遵守“五条禁令〞,严格携枪进入娱乐场所,一经发现将收回配枪交局内处理
〔七〕严格遵守枪支管理和使用领存制度,确保警务用枪平安。
注:文章转自枪柜生产厂家。
枪支弹药管理使用制度一、枪支弹药的管理1.枪支和弹药仅限于合法的政府机关、军队、警察部队和授权的安全保卫部门使用。
2.枪支和弹药的生产、销售和运输必须合法合规,遵守相关法律和规定,办理必要的手续,不得私自秘密进行。
3.枪支和弹药的存放必须符合一定的条件和标准,必须具备安全保密措施,避免被非法获取或盗窃。
二、枪支弹药的使用1.枪支和弹药的使用必须符合法律法规,不能超出合法的任务范围和需要。
不能滥用枪支和弹药,妄自使用对公共安全和社会秩序造成严重危害的。
2.枪支和弹药的使用必须严格遵循规定的程序和要求,包括报备、审批、备案等,必须由经过训练和授权的人员操作。
3.枪支和弹药的使用必须严格遵循使用规范,包括使用方法、使用条件、使用限制等。
使用时必须注意安全,避免误伤和意外发生。
三、枪支弹药的监管和检查1.枪支和弹药的监管必须由专门的部门或机构负责,定期进行检查和审查,及时发现和处理违规行为和问题。
2.枪支和弹药的使用记录必须详细、真实、规范,必须定期提交和报告给上级,以确保信息畅通和掌握使用情况。
3.枪支和弹药的审计工作必须严格执行,对存量和流向进行核查和比对,以确保枪支和弹药数量和使用情况的准确性和合法性。
四、枪支弹药的处置和回收1.枪支和弹药的报废和处置必须严格遵循规定的程序和要求,包括撤销执照、销毁枪支和弹药等,以确保不再被非法使用和流通。
2.枪支和弹药的回收必须由专门的部门或机构进行,要有合理的奖励和补偿机制,鼓励民众主动上缴和举报非法持有和使用的枪支和弹药。
回收后的枪支和弹药必须进行定期检查和维护,防止再次流入非法渠道。
以上所述的枪支弹药管理使用制度是一套相对完整的制度和措施,旨在确保枪支和弹药的合法使用和管理,减少非法行为和危害。
这是一个综合性和长期性的任务,需要政府机关、社会组织和公民共同努力,共同维护社会的安全和稳定。
全世界允许公民合法持有枪支的国家
:
欧洲的国家:
英国(大不列颠王国),法国,德国,荷兰,意大利,葡萄牙,比利时,西班牙,瑞士.
(瑞士是欧洲国家人均枪支拥有量最高的国家,这与瑞士全民皆兵的国防观念有关)
瑞典, 挪威, 丹麦, 波兰, 芬兰卢森堡奥地利、捷克、斯洛伐克、列支敦士登
匈牙利
克罗地亚、波斯尼亚和黑塞哥维那、斯洛文尼亚、马其顿、塞尔维亚、黑山(门特内哥罗Montenegro)、阿尔巴尼亚、罗马尼亚、希腊、保加利亚、
亚洲的国家:
大多数国家禁枪
美洲的国家:
美国,巴西,阿根廷,哥伦比亚
大洋州:
新西兰澳大利亚。
中华人民共和国枪支管理法(2009年修正)文章属性•【制定机关】全国人大常委会•【公布日期】2009.08.27•【文号】•【施行日期】2009.08.27•【效力等级】法律•【时效性】已被修改•【主题分类】枪支弹药、危险物品管理正文中华人民共和国枪支管理法(1996年7月5日第八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次会议通过根据2009年8月27日第十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次会议《关于修改部分法律的决定》修正)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加强枪支管理,维护社会治安秩序,保障公共安全,制定本法。
第二条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的枪支管理,适用本法。
对中国人民解放军、中国人民武装警察部队和民兵装备枪支的管理,国务院中央军事委员会另有规定的,适用有关规定。
第三条国家严格管制枪支。
禁止任何单位或者个人违反法律规定持有、制造(包括变造、装配)、买卖、运输、出租、出借枪支。
国家严厉惩处违反枪支管理的违法犯罪行为。
任何单位和个人对违反枪支管理的行为有检举的义务。
国家对检举人给予保护,对检举违反枪支管理犯罪活动有功的人员,给予奖励。
第四条国务院公安部门主管全国的枪支管理工作。
县级以上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公安机关主管本行政区域内的枪支管理工作。
上级人民政府公安机关监督下级人民政府公安机关的枪支管理工作。
第二章枪支的配备和配置第五条公安机关、国家安全机关、监狱、劳动教养机关的人民警察,人民法院的司法警察,人民检察院的司法警察和担负案件侦查任务的检察人员,海关的缉私人员,在依法履行职责时确有必要使用枪支的,可以配备公务用枪。
国家重要的军工、金融、仓储、科研等单位的专职守护、押运人员在执行守护、押运任务时确有必要使用枪支的,可以配备公务用枪。
配备公务用枪的具体办法,由国务院公安部门会同其他有关国家机关按照严格控制的原则制定,报国务院批准后施行。
第六条下列单位可以配置民用枪支:(一)经省级人民政府体育行政主管部门批准专门从事射击竞技体育运动的单位、经省级人民政府公安机关批准的营业性射击场,可以配置射击运动枪支;(二)经省级以上人民政府林业行政主管部门批准的狩猎场,可以配置猎枪;(三)野生动物保护、饲养、科研单位因业务需要,可以配置猎枪、麻醉注射枪。
射击竞技体育运动枪支管理办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体育总局公安部令第12号《射击竞技体育运动枪支管理办法》已于2010年6月11日经国家体育总局局长办公会议审议通过,并经公安部同意,现予公布,于2011年1月1日起施行。
国家体育总局局长刘鹏公安部部长孟建柱2010年8月8日射击竞技体育运动枪支管理办法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加强射击竞技体育运动枪支的管理工作,促进射击运动健康发展,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枪支管理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体育法》,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的射击竞技体育运动枪支管理,适用本办法。
第三条本办法所称射击竞技体育运动枪支(以下简称运动枪支),是指开展射击竞技训练、比赛所使用的枪支。
运动枪支的具体品种和型号由国家体育总局会同公安部确定、发布。
第四条本办法所称射击竞技体育运动单位,是指经批准从事开展射击竞技体育运动的企事业单位和社会团体。
第五条公安部主管全国运动枪支的管理工作,国家体育总局指导、协调全国运动枪支的管理工作。
县级以上地方各级公安机关主管本行政区域内运动枪支的管理工作。
县级以上地方各级体育行政部门组织协调本行政区域内运动枪支的监督管理工作。
射击竞技体育运动单位负责运动枪支的日常管理工作,其主要负责人是本单位运动枪支管理的第一责任人。
第二章从事射击竞技体育运动单位审批第六条申请从事射击竞技体育运动的单位,应当符合下列条件:(一)具有法人资格;(二)具有相应资质的教练员及相关从业人员;(三)拥有符合国家有关规定的射击场地;(四)拥有符合国家有关规定的运动枪支安全保管设施;(五)具备运动枪支安全管理制度;(六)符合法律、法规规定的其他条件。
第七条申请从事射击竞技体育运动的单位,应当向省级体育行政部门提交以下材料:(一)申请报告,内容应当包括申请单位名称和性质、开展射击运动的目的及拟开展项目、经费来源、场地情况(含靶场和枪弹库)、从业人员情况等;(二)业务主管单位审核意见;(三)法人登记证书和法定代表人身份证明及复印件;(四)枪弹使用安全管理规定、枪弹库安全管理规定和枪弹安全管理责任制等;(五)教练员资格证明及其复印件;(六)射击场地所有权或者使用权证明及其复印件;(七)所在地县级以上体育行政部门出具的射击场地合格证明;(八)所在地县级以上公安机关出具的运动枪支保管设施验收合格证明;(九)法律、法规规定需要提交的其他证明文件。
国外危险物品管理法律法规国外危险物品管理法律法规危险物品是指具有杀伤、爆炸、易燃、毒害、腐蚀、放射性等性质,在生产、储存、销售、运输、使用和销毁过程中,容易造成人身伤亡和财产损毁或可能危害公共安全而需要特别防护或管制的物品。
由于危险物品具有强大的杀伤和破坏能力,因此各国都制定了多种法律法规,对其予以规范管理。
一、枪支弹药管理世界各国对待个人持枪的态度大致分为两类,一类是严禁个人持有枪支,另一类是允许公民有拥有枪支。
但不论哪一类国家,都颁布了有关枪支管制的规定。
1、美国1934年,美国颁布《国家枪械法案》,建立了今后所有枪械管制法的基础。
1968年通过《枪支管制法》,规定禁止出售枪支给未成年人、吸毒者、精神病人以及已被认定为罪犯的人员,强化对于枪支经销商和收藏者的执照和档案管理。
1986年《枪主保护法》,修正了一些1968年过苛的部分。
1993年,美国又出台《布雷迪法案》,规定只能在拥有联邦政府颁发的经营许可证的枪支经销商那里购买枪支。
2007年,通过了新的《枪械管制法》,规定必须对购买枪械者进行更广泛的背景调查。
此外,美国多个法律都涉及枪支弹药方面的管理。
2、英国1968年,英国制定了《轻型武器法》,规定所有持枪人都必须获得警察局发放的持枪许可证书,私自制造、买卖和拥有受控危险物品的构成违法,将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处罚。
3、法国法国立法机构于1995年通过了有关1939年4月18日确定战争装备、武器和弹药章程的法令之应用的第95-589号法令,随后在1998年12月通过另一项法令,对1995年的法令进行修订。
这是法国目前武器管理所依据的两项法令。
4、德国德国管理枪支方面的法律主要是《武器法》,规定了持有武器或者弹药的原则,获取许可证的条件等。
5、俄罗斯俄罗斯规范武器弹药方面的法律法规非常多,其中最主要的是1996年通过的《武器法》,该法规定了武器弹药的生产、流通、销售、使用等有关问题。
其他有关法规还包括:1996年俄政府决议《关于向应归国家保护的人员发放武器的办法》,1997年俄政府决议《关于向执行特殊任务的法人提供军用手持射击武器的措施》,1998年俄政府决议《关于调控俄罗斯联邦境内公务和民用武器弹药流通的措施》,1999年俄罗斯内务部命令《内务机关开展监管俄罗斯境内民用和公务武器弹药流通工作的规定》,2000年俄罗斯内务部、常规武器署、弹药署联合命令《民用和公务武器弹药生产许可办法》等。
目录Part I 结构1.1 范围 (1)1.2 大体上的结构和组装 (2)1.3 装置结构 (5)1.5 固定的燃料管道系统 (5)1.6 独立的LP燃气系统 (7)1.7 独立的LP燃气系统的附件 (8)1.8 手动阀门 (13)1.9 自动阀门 (13)1.10 带有减压阀的燃气管道装置系统 (15)1.11 孔口和孔口配件 (15)1.12 烤炉 (15)1.13 烤炉点火器 (16)1.14 盖子和网格 (17)1.15 集液盘 (18)1.16 热量隔绝装置(挡火板) (19)1.17 燃烧空气补充(调风器) (19)1.18 燃气通风口 (19)1.19 电子装置和线路 (19)1.20 指示,指导 (19)1.21 唛头 (25)Part II 性能2.1 大体说明 (31)2.2 气体测试 (31)2.3 压力测试和烤炉调整 (32)2.4 烤炉容量 (33)2.5 燃烧 (33)2.6 烤炉操作性能 (35)2.7 烤炉纺织和完整性 (37)2.8 点火装置 (38)2.9 LP燃气汽缸的连接设施的性能 (40)2.10 手动阀门 (40)2.11 自动阀门 (43)2.12 减压阀 (43)2.13 联合减压阀-低压 (43)2.14 复印件和组装容量的控制 (44)2.15 孔口和孔口配件 (44)2.16 燃气传输过程中的部件温度 (45)2.17 Turkey Fryer 容器的油料外溢测试 (45)2.18 集液盘 (46)2.19 烤炉阻塞 (46)2.20 装置结构 (46)2.21 墙壁和地板的温度 (49)2.22 把手温度 (50)2.23 雨水侵蚀测试 (52)2.24 非金属镶嵌板 (53)2.25 风蚀测试 (54)2.26 标志材料和粘连材料以及可以清晰辨认 (54)2.27 附加永久性标志 (55)2.28 温度计刻度不准确 (56)2.29 温度计刻度未对准 (56)2.30 温度计的校准 (56)TablesTable1 管子最大限度和合适温度 (60)Table2 可以承受半硬化管子的墙的最小厚度 (60)Table3 到肩膀的最小长度 (61)Table 4 燃气测试的性能 (61)Table5 压力测试 (62)Table6 压力测试 (62)Table7 低温测试的转矩限度 (63)Table8 联合减压阀的插入口测试 (63)Table9 主体载重 (63)Table10 装置操作中对门和地板温度的的状态测试 (64)Table11 各个部件在室内可以允许的超过室温的最大温度限度 (65)Table12 发动机线圈可承受范围的最大温度(华氏和摄氏) (66)FiguresFigures1 D型把手,阀门的尺寸8.7mm(11/ 32 In)直径 (67)Figures2 烤炉跟换和地板测试 (67)Figures3 墙和地板温度的典型测试和户外设备使用测试 (68)Figures4 温度计的放置和周围空间安排,在墙和地板上的温度测试 (68)Figures5 暴风雨模拟测试中喷头和连接的管子安排 (69)Figures6 喷头组装和结构细节 (69)Figures7 撞击测试 (70)Figures8 烤肉叉的放置 (70)展示A LP燃气缸标签 (71)展示B 所有物品按照美国统一要求 (73)展示C 所有物品按照加拿大统一要求 (75)展示D 标准参阅目录 (81)Part III 制造和产品测试 (85)Part IV 解说 (87)附录 (93)。
公务用枪管理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分析摘要:枪支是公安机关维护治安,保护人民,打击犯罪的重要武器。
公安机关公务用枪管理和使用中要严格有效地管住配枪资格,落实管理制度,加强警务技能培训,增强民警自我保护意识,关注民警的身心健康,加强队伍建设,为民警依法使用枪支,提供法律上的支持和保护等措施,严格管理,落实责任,确保公安机关公务用枪的使用.关键字:公务用枪管理成因对策公务用枪是指属于法定配枪范围的国家机关、企业事业单位的有关工作人员履行特定公务所需配备的枪支。
公安警务实践表明,公安民警依法使用枪支可以有效地震慑违法犯罪嫌疑人,保护国家及公民、法人或其他组织的合法权益。
反之,则不仅会对相对人的财产、身体、精神甚至生命造成伤害,而且还可能损害公安机关严格执法、热情服务的良好形象和法律权威的至上性。
由此看来,公安民警严格依法使用枪支有着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
但是事实情况却是在公务用枪的日常管理和使用上存在一些问题。
一、公务用枪在现实中存在的主要问题(一)刀枪入库、马放南山,警察不能用枪,公务用枪管理过死。
近年来,社会治安形势日趋复杂、严峻,犯罪暴力化倾向越来越突出,公安民警特别是派出所、治安、刑警、交警等一线民警在依法执行勤务、处置警情时,遭受嫌疑人、醉酒人围攻殴打、妨碍执行公务甚至暴力袭警等不法侵害事件时有发生,暴力袭击造成的民警伤亡数量居高不下。
2011年1月4日,山东省泰安市公安局民警在入户调查了解一起涉及重大杀人案件情况时,遭到2名犯罪嫌疑人开枪射击,造成3名民警和1名协警牺牲,另有多名民警和群众受伤。
2010年7月5日深夜,广东省揭阳市交警查缉一辆无牌雷克萨斯黑色小轿车并准备将车上嫌疑人带离时,嫌疑人突然向两名民警连开数枪,两名民警因执勤时未携带枪支,未能对嫌疑人还击,壮烈殉职。
配枪岗位民警没有实际配枪,极大地降低了公安机关对违法犯罪的震慑作用,削弱了对重大突发案件处置的快速反应能力,严重危及一线民警的生命安全。
全球枪械管理大搜罗作者:张滨阳来源:《世界博览》2014年第24期导语:直至今日,仍处于进行时的美国弗格森骚乱,从宏观上说,折射出美国种族歧视顽症。
但在微观层面,也反映了美国警察的枪支管理问题。
正文:如今,包括中国在内,许多国家都不同程度地允许警察佩枪用枪。
那么,如何管理和约束枪支使用?或许,英国的谨慎态度和具体做法值得借鉴。
英国根据英国内政部统计,近10年来英国警方授权使用枪支的行动,呈下降趋势。
2012至2013年度跟2003至2004年度相比,下降了三分之一。
2012至2013年度,英格兰和威尔士有配枪资格的警察人数占全部警察人数的4.7%。
但在北爱尔兰,因这一地区历史上暴力活动较多,警察一直保持着全部配枪的传统。
从英国警察诞生之日起,他们就大部分不携带武器。
当时的政策制定者主要考虑的是,让新建立的警察队伍和军事力量区别开,力图塑造一个温和、亲民的形象。
这一传统和观念延续多年,深入人心。
预算成本因素,也影响着英国决策者对警察配枪的态度。
在当代英国社会,给警察配枪,除了枪支弹药本身的成本以外,政府还要考虑配枪之后对警察进行定期训练培训的费用。
在政府预算吃紧的情况下,这会使政府在配枪问题上采取慎重态度。
在警察用枪问题上,英国制定了一系列较细、较严的规定。
比如“警察与刑事证据法”“人权法案”以及内政部发布的“警察使用枪支和非致命武器实施细则”,英国高级警官协会发布的“警察使用枪支手册”等。
这些法律法规规定,只有一定级别以上的警察才能配发枪支;不仅射击属于“使用”枪支,只要掏枪就算“使用”枪支;警察每次“使用”枪支后,都要递交详细的用枪报告。
事实上,英国对警察用枪的管控也有过反复。
随着暴力犯罪增多,英国曾放宽对警察用枪的管理,但放松之后发生的一些重大事故,又使得政府不得不再次收紧政策。
1966年,伦敦发生“布雷布鲁克街惨案”事件,3名警察在盘问路边一辆小轿车时,被车里的歹徒枪杀。
随后英国警察配枪率开始升高,当时伦敦有17%的警察被准予配枪。
也说枪支管控作者:暂无来源:《华声·观察》 2016年第11期杨津涛/文为进一步严格枪支使用制度,1996年出台了《枪支管理法》。
这部法律完善了枪支管理制度,确立了“非法持枪就是犯罪”原则。
近日,美国奥兰多一家同性恋夜总会发生枪击案,造成至少50人死亡、数十人受伤。
事件发生后,要不要全面禁枪,再一次成为美国社会争论的焦点。
揆诸历史,美国对于枪支的管控,有一个不断严厉的过程;同样,中国现行的禁枪制度,也不是一蹴而就的。
西方主要国家大都主张控枪而非禁枪,允许公民通过合法途径获得枪支通常来说,枪支的使用者有两种,一种是国家暴力机关,如军队、警察等;另一种则是公民个人。
各国枪支管理制度的不同,主要表现在对后一种使用者的管控上。
西方主要国家,如美国、英国、法国、加拿大、德国、瑞士,亚洲的以色列、印度、泰国、也门,以及南美的巴西等国家,或者出于自卫需要,或者出于收藏、休闲用途,大都允许本国公民合法拥有枪支,只是管控力度各有不同。
美国是个人拥有枪支最多的国家,相关立法也较完善,如严格规定,有犯罪记录者、精神病患者等不得拥有枪支;购买枪支时必须出示证明身份的驾照和社会安全号码;其个人和所购枪支信息,都会被记录在案;如果将枪支卖给非法持枪者,将面临10年的监禁。
作为中立国的瑞士,奉行“全民皆兵”,公民服役期满后,可将所有枪支带回家中,于是瑞士几乎是家家都有枪。
相比之下,巴西的规定更为严格,除了对购买者年龄等做了规定外,还要求购买的枪支能保存在家里或单位中,不允许携带外出。
中国的枪支管控史,有一个曲折的过程1949年以来,中国对枪支的管理经过了几个阶段:1、50-60年代政策宽松,部分公务人员如中学校长,可以拥有枪支民国期间,无论是北洋政府,还是国民政府,都允许个人合法拥有枪支,加之长年战乱,民间散落枪支极多。
1949年后,新政权亟需收缴枪支,并规范枪支使用,于是颁布了《枪支管理暂行办法》。
其主要内容是:1、规定了对枪支的定义,不包括猎枪;2、缴获或拾获的枪支、弹药,必须上交;3、除部队、公安外,“市、县级以上人民政府之科长以上干部”“区级人民政府之主要负责干部”“各机关之交通员、通讯员、首长警卫员”,以及部分公营工厂、商店、学校等人员,经相关部门批准,也可佩带枪支;4、携带枪支,必须同时佩带政府颁发的持枪证。
加拿大枪支管理法浅析首先联邦的层面上来讲,加拿大的枪支管理属于Firearms Act以及Criminal Code的Part III 管辖的范畴,Firearms Act 用以规范枪支的持有,而Criminal Code 主要是用来定义和分类枪支和相关设备。
Firearms Act以及Criminal Code都包括对违反枪支管理条例者的处罚条款,例如一个人如果没有依照法律注册他的限制类枪支,或者用他的武器进行任何非法活动,都可以适用这个两个法律分别进行处罚。
省以及市一级地方政府可以通过额外的枪支管理法例和规章,例如省政府有权对在本省范围内的狩猎活动进行规管和立法,例如在何时何地可以进行狩猎,狩猎所使用的枪支口径和弹药,猎物的配额等等。
关于加拿大持枪牌照和枪支注册作为普通你需要了解的是:与汽车驾驶执照和汽车牌照注册一样license证明了持有者满足了某种程度的公共安全标准,被允许持有和使用枪支。
而枪支注册则是对限制类和被禁止类枪支进行注册,从而可以方便政府对该注册过的枪支进行有效管理和追踪。
目前,非限制类武器不需要注册,因此只要符合下面的非限制类枪支,只要是持有效枪牌者,均可以自由购买而无需注册,也不需要政府对你的背景审查,也就是说在店里看好了付钱直接拿走。
但是限制类枪支就必须注册,我会在后面详细说明。
在加拿大枪支被分为三类:非限制类:通常是长枪和霰弹枪,且不属于下面任何一种限制类和被禁止类。
限制类:∙包括手枪(不属于被禁止类的)∙半自动,且枪管短于470厘米的centre-fire长枪∙如果枪托能够折叠并能开火,且折叠后全枪总长度短于660毫米的长枪和霰弹枪∙依照criminal code所规定的其他限制类武器(这个就不详细论述了)被禁止类:∙枪管短于105毫米的手枪,以及能发射.25 or .32子弹的手枪(个别用于InternationalShooting Union竞赛的枪除外)被锯短枪管,以至于枪管短于457毫米或总长度短于660毫米的改造过的长枪和霰弹枪∙全自动枪∙由全自动改为半自动的枪∙依照criminal code所规定的其他被禁止类武器(这个就不详细论述了)而在被禁止拥有的枪支里,加拿大的规定很特殊,除了以上的长度和种类的限制以外,被认为不属于运动类和狩猎类的半自动步枪也进行了限制,例如著名的AK系列,仅仅就是因为它是AK,就被定性为被禁止拥有,而中国的97式半自动,就被定为非限制(目前尚处最后评估阶段)依加拿大法律,以下武器不被认为是firearm,因此不需要执照以及注册,但不得用于其非设计用途以外,如果一旦发现被非法或疏忽使用,立即会被视为武器:∙Antique firearms∙信号枪以及发射空包弹,射钉枪等用于工业用途的枪∙气枪,且A muzzle velocity of152.4 meters per second or less and/or Amuzzle energy of 5.7 joules or less(画外音)正因为Antigue不需要注册,还可以用于打猎,因此价格在加拿大居高不下。
如何合法拥有使用枪支——北美枪支相关法律基本上来说,枪支除了使用状态(也就是射击)有法律定义的四个状态,分别是:交易/转让,持有,运输/储存,携行。
交易/转让是指所有权变更并可能涉及金钱交易。
持有是指所有权和资质明确并承担相应法律责任。
运输/储存就是在非使用状态下的保管或运输。
携行就是指枪支随身,没有外部覆盖或保护(手枪枪套除外)。
一般的,在北美两个法律体系下(美国/加拿大)有着很多不同的规定(美国看州法)。
在美国,枪支由三方面联合执法:联邦层面的BATF(烟酒枪支管理局)以及FBI(主要是NICS),州政府的有关部门,地方政府的警局和有关部门。
加拿大的枪支由RCMP/加拿大皇家骑警的CFP(加拿大火器管理项目组)全国统一管理,由当地RCMP和有关部门负责执法。
携行分公开携行(可直接判断持有)和隐蔽携行(不能直接判断是否持有)。
在美国,携行法律是由各个州的立法会决定颁布的,原则上携行需要证件(主要是隐蔽携行需要),具体看各州州法。
每个州的指导原则和执行手段并不相同,违法的量刑也不同。
基本上允许公开携行的州没有证件要求,但是允许隐蔽携行的州都会要求对应执照。
最后颁发的证书可能是一张纸,也可能是一张类似驾照的卡(见下图)。
伊利诺州CCL弗州CC证在加拿大,火器是联邦统一管理,私人不允许公开或隐蔽携行任何刑法定义的武器,否则就是触犯刑法。
加拿大的公职人员(主要是警察和海关)有单独的法律条款规定公务用枪的使用管理和配发。
特种行业用户,如安保,可以申请职业执照,这个具体形制暂无资料。
持有美国持有枪械不需要证件。
请注意区别携行与持有。
携行请参照上文。
枪支直接登记在自然人名下,受BATF管理,由该自然人承担一切责任。
在加拿大,有两种枪证能证明合法持有。
一种是PAL/Possession Acquisition License,持有和购买证,能够自主交易买入或卖出枪械及其配件以及弹药;还有一种是Possession Only License,只许可持有名下现有枪支(主要是继承的或者馈赠的),不能买入卖出枪械/配件/弹药。
加拿大刑事法典正文
刑法包括了多个部分,对各类犯罪进行了规范,包括但不限于谋杀、抢劫、盗窃、欺诈、
伤害、强奸、性侵、毒品犯罪等。
此外,刑法还对犯罪的共谋、煽动和教唆等进行了规定,并规定了各类罪行的刑罚。
刑法还特别规定了少年犯罪的处理方法,包括少年犯罪的特别程序和刑罚的特殊规定。
针
对严重犯罪行为,刑法对行为人作出了相关的罚则规定,包括监禁、罚款、保释、管束令等。
刑法中还明确了犯罪的主观和客观要件,规定了对特定犯罪行为的证据要求,包括一般证
据要求和特别证据要求。
在调查和审判中,证据的作用至关重要,对定罪和判刑都有着重
要的影响。
刑法还规定了犯罪行为的主观和客观责任。
在法律上,人的行为要负法律责任,需要同时
具备行为的主观过错和客观行为构成。
刑法针对不同类型的犯罪行为作出了不同的责任规定,以便更好地保护社会公共利益和维护人民的合法权益。
此外,刑法还规定了对特定人群的保护措施,包括对身体或智力残疾人、儿童、老年人、
妇女等特定弱势群体的保护。
在犯罪成立的情况下,刑法对这些特定人群的保护有着更高
的需要。
对于犯罪行为的处罚,刑法规定了各种刑罚的类型和抑制力度,包括有期徒刑、无期徒刑、死刑、罚款、缓刑等。
刑法还规定了对未成年人犯罪行为的特殊处理,包括少年监狱和少
年教养院等。
刑法还规定了对监禁罪犯的健康照料和心理辅导。
总的来说,刑法体现了国家对犯罪行为的制约和惩治,保护了国家的公共利益和人民的合
法权益。
刑法的规定和实施,为加拿大社会的和谐与安定作出了重要贡献。
枪支管理制度相关范本一、导言枪支管理是国家安全和社会治安的重要组成部分。
为了维护公共安全和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加强对枪支的管理和监督是必要的。
本文旨在制定一套科学、严格的枪支管理制度,以确保枪支的合法使用,并最大程度地减少枪支滥用和非法传播。
二、法律和法规依据枪支管理制度的制定参照以下法律和法规进行:1.《中华人民共和国枪支管理法》:明确了枪支的种类、使用条件、申请程序、管理办法等具体规定。
2.《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法》:对非法使用枪支及其他相关违法行为进行了规定,并明确了相应的处罚措施。
3.《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明确了滥用枪支和利用枪支进行犯罪行为的刑事责任。
三、机构设置与职责1.枪支管理部门:负责全面管理和监督枪支的申请、登记、核发和销售,以及对枪支合法使用情况进行日常管控。
2.警务机构:协助枪支管理部门进行枪支的日常巡查、抽查,并在发现问题时及时进行处置。
3.社区组织:协助枪支管理部门宣传枪支安全知识,加强对居民的枪支管理教育,促进社区治安水平的提升。
四、枪支登记与核发1.枪支持有资格申请人向枪支管理部门提交申请,包括个人申请和单位申请两种方式。
2.申请人需提供完整的个人信息、用途和详细的使用计划,并附上相应的申请材料。
3.枪支管理部门接收申请后,进行严格的审核程序,核实申请人的身份和资格。
4.符合申请条件的枪支,枪支管理部门进行登记记录,并核发相应的证件。
五、枪支使用与处置1.持枪人员在使用枪支前,必须经过严格的枪支安全培训和考核,取得相应的持枪证。
2.持枪人员在使用枪支时,应严格按照申请的用途和计划进行操作,禁止私自改装和乱发枪。
3.枪支管理部门定期对持枪人员进行抽查和外部监督,确保枪支的合法使用。
4.枪支管理部门定期组织枪支的检查、维护和保养工作,确保枪支的正常运行状态。
5.对于失效的枪支或不再需要的枪支,枪支持有人员应及时向枪支管理部门申请并报废。
六、监督与处罚1.枪支管理部门对枪支的申请、核发和使用进行日常监督,并定期进行抽查。
不同国家的火器类法律规定有何不同?在全球范围内,各个国家对于火器的法律规定存在着明显的不同。
火器的合法性、销售和持有限制、使用权限等方面,因为各国的历史和社会文化背景不同而存在很大的差异。
以下是对某些国家火器类法律规定的比较。
一、美国:1. 具有宪法保障:根据美国宪法第二修正案,公民有权持有和携带火器。
因此,美国的火器法规较为宽松。
2. 各州不同规定:美国各州对于火器的规定可能存在差异。
例如,一些州对持枪要求较为严格,对持枪人的背景进行严格审查。
3. 战斗型武器:对于战斗型武器如机枪、迫击炮等,美国设有严格的法规限制,需要特别的许可。
二、英国:1. 严格的枪支管制:英国对火器的管制非常严格,主要是由于历史传统和对公共安全的关注。
2. 执法机构的审查:持枪申请人需要接受严格的背景审查,并提供充分的理由。
警方和执法机构会仔细审核个人信息和情况。
3. 禁用类武器:英国明确禁止持有和使用某些类别的武器,例如手枪等。
4. 弹药限制:英国法律也针对弹药进行了限制,实行购买许可制度,以确保枪支的合法使用。
三、日本:1. 严格的火器控制:日本对火器的控制更加严格,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来确保公共安全。
这主要是由于日本历史上的枪支暴力事件。
2. 审查和考试:持枪申请人需要通过严格的背景审查和考试才能获得枪支持有许可。
目的是确保枪支只能用于反暴力和自卫的合法目的。
3. 严格限制弹药:日本不仅对火器进行限制,还严格控制弹药的购买和持有。
安全和使用的考量是主要原因。
四、中国:1. 志愿退役军人:中国对民用火器的管理主要集中在志愿退役军人身上。
这些人因为为国家的安全做出过贡献,因此被认为更有理由持有火器并享受特殊待遇。
2. 严格的弹药许可:中国实行弹药许可制度,只有通过审查和许可的人才能购买和持有弹药。
3. 严格的禁区限制:中国明确要求禁止火器进入某些严禁区域,例如机场、火车站、政府机关等地方。
在全球范围内,不同国家对于火器的法律规定存在明显的差异。
【规范整理】公安部关于枪支管理规定汇总(2019.7)展开全文公安部关于枪支管理规定汇总1.公安部关于禁止为企业领导人配发警械和提供“私人保镖式”服务的通知, 〔89〕公(治)字90号,1989/11/62.公安部关于禁止生产、销售、使用仿真手枪式电击器的通知,〔89〕公(治)字94号,1989/11/73.公安部关于贯彻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枪支管理法》的通知,公通字〔1996〕38号,1996/7/54.关于划定猎区、牧区严格猎枪配置管理的批复,公复字〔1997〕1号,1997/1/225.公安部关于启用新版枪支管理证件的通知,公通字〔1997〕12号,1997/2/266.关于运动员携带射击运动枪支外出训练比赛办理有关手续的复函,公治〔1998〕868号,1998/9/247.关于民用机场购置驱鸟枪支有关问题的复函,公治〔1998〕869号,1998/9/248.关于重新制定民用枪支编号规则的通知,公治〔1999〕1180号,1999/9/279.关于印发《射击运动枪支配置办法》的通知,公通字〔2000〕1号,2000/1/310.关于为气枪制造企业重新核发《民用枪支(弹药)制造许可证》及加强气枪管理有关事项的通知,公治〔2000〕13号,2000/1/1111.关于加强公安机关枪支弹药和武器库(室)管理的补充通知,公治〔2002〕41号,2002/4/1712.关于对彩弹枪按照枪支进行管理的通知,公治〔2002〕82号,2002/6/713.公安部关于贯彻执行《专职守护押运人员枪支使用管理条例》的通知,公通字〔2002〕52号,2002/10/1514.关于取消公务用枪持枪证和民用枪支持枪证工本费的通知,公传发〔2005〕346号,2005/2/2315.公安部关于印发《仿真枪认定标准》的通知,公通字〔2008〕8号,2008/2/1916.关于各级公安机关建立公务用枪管理委员会的通知,公通字〔2008〕24号,2008/5/1917.公安部关于印发《关于进一步加强防范打击涉枪违法犯罪协作工作机制建设的意见》的通知,公通字〔2008〕51号,2008/11/1818.关于规范涉案枪支弹药称谓的通知,公治〔2009〕288号,2009/7/619.公安部关于印发《公安机关涉案枪支弹药性能鉴定工作规定》的通知,公通字〔2010〕67号,2010/12/720.关于枪支主要零部件管理有关问题的批复,公治〔2014〕110号,2014/3/621.关于重新确定民用枪支(弹药)制造企业代码的通知,公治〔2016〕127号,2016/2/23作者:刘志伟,魏昌东,吴江编。
加拿大枪支管理法浅析首先联邦的层面上来讲,加拿大的枪支管理属于Firearms Act以及Criminal Code的Part III 管辖的范畴,Firearms Act 用以规范枪支的持有,而Criminal Code 主要是用来定义和分类枪支和相关设备。
Firearms Act以及Criminal Code都包括对违反枪支管理条例者的处罚条款,例如一个人如果没有依照法律注册他的限制类枪支,或者用他的武器进行任何非法活动,都可以适用这个两个法律分别进行处罚。
省以及市一级地方政府可以通过额外的枪支管理法例和规章,例如省政府有权对在本省范围内的狩猎活动进行规管和立法,例如在何时何地可以进行狩猎,狩猎所使用的枪支口径和弹药,猎物的配额等等。
关于加拿大持枪牌照和枪支注册作为普通你需要了解的是:与汽车驾驶执照和汽车牌照注册一样license证明了持有者满足了某种程度的公共安全标准,被允许持有和使用枪支。
而枪支注册则是对限制类和被禁止类枪支进行注册,从而可以方便政府对该注册过的枪支进行有效管理和追踪。
目前,非限制类武器不需要注册,因此只要符合下面的非限制类枪支,只要是持有效枪牌者,均可以自由购买而无需注册,也不需要政府对你的背景审查,也就是说在店里看好了付钱直接拿走。
但是限制类枪支就必须注册,我会在后面详细说明。
在加拿大枪支被分为三类:非限制类:通常是长枪和霰弹枪,且不属于下面任何一种限制类和被禁止类。
限制类:∙包括手枪(不属于被禁止类的)∙半自动,且枪管短于470厘米的centre-fire长枪∙如果枪托能够折叠并能开火,且折叠后全枪总长度短于660毫米的长枪和霰弹枪∙依照criminal code所规定的其他限制类武器(这个就不详细论述了)被禁止类:∙枪管短于105毫米的手枪,以及能发射.25 or .32子弹的手枪(个别用于InternationalShooting Union竞赛的枪除外)被锯短枪管,以至于枪管短于457毫米或总长度短于660毫米的改造过的长枪和霰弹枪∙全自动枪∙由全自动改为半自动的枪∙依照criminal code所规定的其他被禁止类武器(这个就不详细论述了)而在被禁止拥有的枪支里,加拿大的规定很特殊,除了以上的长度和种类的限制以外,被认为不属于运动类和狩猎类的半自动步枪也进行了限制,例如著名的AK系列,仅仅就是因为它是AK,就被定性为被禁止拥有,而中国的97式半自动,就被定为非限制(目前尚处最后评估阶段)依加拿大法律,以下武器不被认为是firearm,因此不需要执照以及注册,但不得用于其非设计用途以外,如果一旦发现被非法或疏忽使用,立即会被视为武器:∙Antique firearms∙信号枪以及发射空包弹,射钉枪等用于工业用途的枪∙气枪,且A muzzle velocity of152.4 meters per second or less and/or Amuzzle energy of 5.7 joules or less(画外音)正因为Antigue不需要注册,还可以用于打猎,因此价格在加拿大居高不下。
关于弓弩如果弓弩可以单手瞄准和发射,且总长度短于500毫米,就是普通人禁止拥有的。
除此以外,所有的弓弩都无需执照和注册,这包括总长度超过500毫米并且需要双手才可以使用的弓弩。
事实上Criminal Code 规定了弓弩需要执照才可以持有和使用,但是该法律从来没有被执行过。
使用弓弩狩猎,需要咨询你所在省的相关狩猎条例,有些省是不允许用弓弩来狩猎的。
现在是大家都关心的一个话题,加拿大的弹匣容量。
根据Criminal Code 的规定,大容量弹匣是属于被禁止的设备,无论你持有的是何种枪支。
一般来说:半自动长枪弹匣只允许5发子弹,手枪不允许超过10发。
大容量弹匣需要经过永久性改装才可以使用,至于可以被法律接受的改装方式,法律也有明确规定。
边缘发火(小口径)的长枪的弹匣没有容量限制关于持枪执照(深入解释)加拿大的持枪执照全称是:Possessionand Acquisition License 简称 (PAL),而获得执照的方式无外乎是参加政府注册的学习班,然后通过考试,而考试的形式分为两部分,一是选择题的笔试,二是操作考试。
而学习的主要目的是如何安全的操作枪支,枪支的分类,弹药的识别,以及枪支的安全合法的运输等等。
通常学习班大约上3个晚上的课,然后最后一天考笔试,最后安排操作考试。
操作考试主要是在台子上摆上一溜的枪,然后按照靶场指令来上弹,退弹,锁枪,把枪放在盒子或者袋子里模拟运输,模拟在野外的持枪动作,瞄准姿势。
每一项错误的动作都会被扣分,100分满分,及格线我忘记了,但是大约扣10分就算不合格。
如果枪口在某一刻对到人,那就是立刻不合格,连分都不用扣了。
有时候考官会在枪管里放上点东西,如果你没有检查枪管,直接把子弹上膛,这个要扣很多分下去。
学习班由政府(也就是加拿大警察局)注册并认可的枪支安全教官来开售,通常操作考试也由同一个教官在上课的地方进行,因此整个学习和考试过程并不复杂。
由于加拿大的枪支管理总体上比较严格,因此考试也通常比较严格。
上面说过,根据加拿大枪支的分类,发给普通民众的pal也分为两种,非限制性执照-只能持有非限制性长枪,因此也被称为长枪执照(虽然这个叫法很不严谨);限制性执照–可以持左右限制性枪支,包括半自动枪械,也被称为短枪牌照(当然这个也是非枪民才会用到的称呼)。
而被禁止类拍照通常不乏给普通民众,而是颁发给国际机器,还有从事军火买卖的枪支供应商。
有资格通过考试获得PAL的人,需要是加拿大居民,这当然包括尚未入籍的移民,通过考试只是个开始,你同时要提供无犯罪证明和两个推荐人来证明你的“人品”,所谓无犯罪证明,通常是授权警察局对你进行背景调查和档案提取,而推荐人需要是连续认识你三年以上的非直系亲属。
因为申请表格上要附上执照申请者的照片,那么还需要一个人担保照片的可靠。
(可以是直系亲属)非加拿大居民不可以申请限制类枪牌,而且非限制类的枪牌也有诸多限制,且需要当地警察局的枪支主管警察的许可信才可申请,通常此类非居民是伐木护林养路等季节性从事野外作业的工人,而一般的visitor是不太可能申请得到加拿大枪牌的。
关于枪支的保存和运输。
根据枪支的分类(非限制类和限制类),枪支的保存以及运输也不尽相同,但也有共同之处。
先说共同之处:无论是在家里还是在运输工具中,枪里永远不可以有弹,子弹和枪支必须分别储藏。
如果家里有保险柜的,可以将子弹和枪支放在同一个保险柜里。
无论是长枪还是短枪,都必须要储存在安全有锁且不易被轻易破锁而入的地方。
在任何非猎区之外,私人和省市辖区的土地上,都不允许开枪。
在联邦管辖的野地,也就是所谓crown land(加拿大是英联邦)可以开火,但是需要遵循所有的安全开枪的条件,例如不准对水面开火,不准超山坡顶开火,不准对房子拐角处开火,不准近距离对不可移动的坚硬物体开火等等(如果有需要,我可以单独说明,总而言之,这些个禁令,全都是血的教训,而且很有必要)。
无论是在家中还是在外面(甚至是在枪店),无论你是空枪还是上了膛的,枪口都不可以指向人,违者第一次可能是警告,第二次就是700加币的罚款。
再分别说非限制类的武器的保存和运输:总体来说比较宽松,你需要看你所在市政府的bylaw条例,是否允许open carry,我所在的市就允许,甚至见过有人背着霰弹枪到星巴克买咖啡(当然这是在靶场合猎区附近),如果有民众反感或者感到威胁,他们可以报警,警察可以要求你把长枪放好,加拿大说实话不像美国有那么浓厚的枪支文化,因此也没有多少红脖子真的背长枪逛商场,更何况很多政府机关和商场的也不允许你带枪进,联邦的法律将此类规范下方给各级政府,而各级政府也允许商户和社区自行规定相关的bylaw,加拿大也没有宪法保证“民兵拥枪权”,因此你也只能规规矩矩。
非限制类的长枪在运输过程中,扳机不用上锁,但是枪栓需要拉开。
当然如果上锁,就不用拉枪栓。
总而言之这都是为了警察检查时证明枪不会响。
枪不用放在盒子子里,直接扔车后备箱里即可,但是需要保证,如果是放在车里的时候,不可以轻易的被车外的人看到是枪,因此需要有cover然后再说限制类武器的保存和运输在家中存放必须放于保险柜,否则就是不安全储存,枪弹分离,但可放于同一保险柜中。
在运输时,必须上扳机锁或者action锁,而且上了锁的枪必须放于枪盒中或者坚固的range bag中,且range bag 和枪盒也必须上锁,否则就是不安全运输。
*特别说明限制类武器的获得运输*讲到限制类武器的运输,不得不先说明如何获得限制类武器:首先你先要拿到限制类武器的枪牌,同样是通过考试;第二在你付完钱买枪支后,你的枪支必须要转户,通常是从枪店转到你的名下,而这个过程在我们省通常需要最短2天,最长2个月的时间。
获得枪支注册信的时间长短通常取决于本地警察局的工作量,还有你是否第一次买限制类枪支。
而最终完全转户需要同时满足以下的条件:你需要是本地一家枪支俱乐部的会员。
因此你需要提供你的俱乐部的名字和会员卡号,本地警察局在调查过后会发给你一个longer term authorization to transfer (LTATT),准许你长期在你家和你的靶场之间运输你的限制类武器。
在确认你有LTATT之后,警察局才会最终将枪支的注册,转到你的名下。
当最终完成户头的转移时候,警察局还会发给你一张authorization to transfer (ATT),准许你一次性的从枪店或者私人手里把枪拿回家。
以加拿大的工作效率来讲,可想而知这过程会有多慢。
在狩猎季节,大量的申请被挤压,经常出现买了枪,但是3个多月还拿不回家的情况。
而且如果你住公寓大楼,从1楼搬到2楼,也需要申请那个一次的ATT。
这样就说到运输了,在加拿大如果要运输限制类武器,必须有三个paper,第一个就是枪的注册信,证明你合法拥有此枪;第二则是靶场的会员卡,第三个是上面所说的LTATT。
因为有那个LTATT的存在,你只可以在你家和你的靶场走直线距离(当然,这个是广义上的直线距离),你不可以中途去其他的地方,例如超级商场或者朋友家什么的,去吃饭可以走driveway,但是下馆子就不行。
本地警察神通广大,经常在公共地方巡视,甚至传说还有仪器可以测出你车子上有火药反应什么的。
这个LTATT目前在我们省还是比较厚道的,它可以允许你去本省范围内所有的合法注册的靶场,并不一定限制在你作为会员的那个靶场。
只不过本省的靶场有点坑爹,不是在山里就是在极远的地方,去一趟也实在不容易。
正因为本国的枪支注册和ATT规定,在加拿大不可能有像美国那样的枪展,具体原因请综上自行分析。
在加拿大,无论是枪牌还是LTATT都有时间限制,时间到了就必须要更新,具体时间每个人都不太一样,但是大部分都是十年左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