济阳坳陷东营组-馆陶组地热资源评价
- 格式:pdf
- 大小:1.55 MB
- 文档页数:6
济阳坳陷青东凹陷油藏特征及分布规律马立驰【摘要】Locating in the Jiyang Depression, the Qingdong Sag, with low exploration degree, is a recent explo-ration focus. Reservoir characteristics and distribution regularities were studied based on geological, seismic and chemical data.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3 types of crude oils developed in the study area, including salty low-mature, salty mature and normal-mature ones. The salty low-mature and salty mature crude oils both originated from source rocks in the 4th member of the Shahejie Formation, and the normal-mature crude oils originated from source rocks in the 3rd member of the Shahejie Formation. The process of petroleum accumulation was divided in-to 2 major phases:the first one at the end of Guantao and the second one from Minghuazhen to Quaternary. Dur-ing the second phase, hydrocarbon charging was widespread, and it was the main phase for accumulation. 4 types of reservoirs generated in the Qingdong Sag, including structural, stratigraphic, lithologic and composite ones. Vertically, oil and gas mainly distributed in the upper section of the 4th member of the Shahejie Formation. On plane chart, oil and gas are abundant in the northeastern strike-slip fault zone, the northwestern slope belt, the central horst belt and the Qingdong-Qingnan transition belt, among which the northwestern slope belt was regar-ded as the key target for future exploration.%青东凹陷是济阳坳陷勘探程度较低地区,同时也是近期勘探重点和热点地区。
东营市地热及地下卤水资源基本情况 2011年03月10日13:05 进入复兴论坛来源:CNTV品牌国际一、地热资源东营市地热资源量为270.34*1018焦耳,折合标准煤92.3亿吨;可利用地热资源量为58.88*1018焦耳,折合标准煤20.09亿吨。
地下热水静态资源量为3447.68亿立方米,可采热水量为562.61亿立方米,允许开采量154.1万立方米/天。
东营市是山东省地热资源最丰富的地区之一,属于低温温热水和热水型地热资源。
热源主要来自正常地壳深部及上地慢传导热流。
主要热储层包括:新近系馆陶组和古近系东营组层状孔隙—裂隙热储,主要分布在以东营城区为中心的东营潜凹区和以河口孤岛—仙河为中心的车镇潜凹区;寒武—奥陶系岩溶裂隙热储,分布于构造潜陷的潜凹部位。
东营市地热的主要特点为:一是储量丰富,开发潜力大;二是水质独特,水温较高;三是埋藏深度适中,便于开发利用;四是适宜开发项目众多,开发应用领域广泛,可适宜农副产品烘干、家禽孵化、供暖、洗浴、理疗、温室种植、水产养殖、游泳娱乐、水上观景等,是省内同类型热储开发利用条件最好的地区。
东营市地热开发始于20世纪80年代,21世纪初进入快速开发阶段。
至2009年底,可供利用的地热井有30口,集中分布在中心城区、河口城区和孤岛、仙河、东营港等地,主要用于供暖、洗浴,少数用于理疗、温水养殖。
2009年开采量约400万立方米,供暖面积约100万平方米。
二、地下卤水资源东营市地下卤水资源按照含卤层埋藏条件分为浅层卤水、中深层卤水和深层卤水。
浅层卤水主要分布在中心城区东南部,中深层卤水主要分布在中心城区南部区域。
估算卤水总资源量约58.43亿立方米,可采资源量8.6亿立方米;氯化钠总资源储量6.1亿吨,可采资源储量4308万吨;溴资源储量91.91万吨,可采资源量10.74万吨。
东营市卤水资源开发目前仅限于浅层卤水,中深层和深层卤水尚末开发利用。
截至2009年底,全市共有卤水采矿权有6个,主要分布在广饶县、东营区和垦利县,原盐产量21.5万吨。
东营凹陷郑家潜山构造演化及成藏条件分析【摘要】郑家潜山最早形成于古生代。
在中生代受到南部胜永断层的作用,位于上升盘的郑家潜山持续凸起。
到新生代,区块整体下降,至馆陶组沉积期被地层全面披覆而形成了目前的潜山披覆构造。
郑家潜山新生代之前经历了多期构造运动,长期处于隆起状态,受风化侵蚀和大气淋滤作用的影响,岩溶作用广泛发育,形成了奥陶系马家沟组碳酸盐岩风化壳储层和多套下古生界碳酸盐岩内幕储层。
郑家潜山位于牛钟洼陷、利津洼陷之间,长期为油气的指向区,而陈南断裂带、不整合面及裂缝系统为油气运移提供了有利的疏导体系,使其具备了油气成藏的各项要素。
【关键词】东营凹陷郑家潜山构造演化油气成藏郑家潜山位于山东省东营市利津县境内,北靠陈家庄凸起,西靠流钟洼陷,东邻王庄油田,南近东营凹陷主要生油区—利津洼陷。
整个潜山南北长,东西窄(图1)。
该区自1982年钻探以来,部分井在古生界碳酸盐岩潜山中获得较高的产油量,而也有部分井仅见油气显示[1],[2]。
这表明,一方面潜山内幕构造复杂,勘探难度大;另一方面也意味着郑家潜山具备良好的油气勘探前景。
在对郑家潜山精细地质研究基础上,利用平衡剖面原理,对郑家潜山构造特征及演化进行了详细研究,并对郑家潜山油气成藏进行了探讨。
1 郑家潜山构造背景东营凹陷构造样式经历了从中生代至晚古生代的反倾块断、古近纪盆倾断陷和新近纪整体坳陷三个发展阶段。
郑家潜山披覆构造位于东营凹陷北部陈家庄凸起带西南端,南北两侧由两条走向北东的大断层陈南断层和胜永断层所夹持,西临流钟洼陷,南部以断阶形式与利津洼陷北斜坡相连(图1)。
潜山南部利津洼陷沉积了巨厚的暗色泥岩,有机质丰富,为潜山主要油源层。
2 郑家潜山构造演化郑家潜山南北两侧由大断层所夹持,这两条断层控制了潜山内部断层的发育与空间组合,进而控制潜山的构造演化。
郑家潜山发展过程依据不同的构造特征可划分为4个阶段:古生代稳定—微隆起阶段、中生代雏形阶段、新生代早期断裂阶段、新生代晚期定型阶段(图2)。
长堤油田馆陶组油气成藏规律长堤地区馆陶组具有良好的油气成藏条件,但油气控制因素非常复杂。
本文研究了长堤地区馆陶组的构造特征及构造对成藏的作用,指出馆陶组的油藏类型,总结了油气控制因素与油藏分布规律,指出长堤地区下一步勘探方向,对指导长堤地区勘探具有重要意义。
标签:长堤油田;馆陶组;构造储层特征;成藏规律1 概述长堤油田位于山东省东营市河口区仙河镇东部的滩海地带,东部是渤海,西部是五号桩油田,南部是孤东油田。
构造上,该油田处于济阳坳陷沾化凹陷东部的长堤潜山披覆构造带上。
该构造带走向南北,是中间高、南北低的宽缓鼻状构造,地层东倾,向东以斜坡形式伸入桩东凹陷,西边以断层与孤北洼陷相连,是区域油气远移的有利指向区。
目前三维地震覆盖全区,发现了Ng、Ed、Es、Mz 和PZ五套套含油层系,油藏类型有构造、不整合地层、和岩性油藏。
2 构造特征(1)燕山期的构造特征。
燕山期郯庐断裂主要为左旋走滑构造运动,受其影响构造带北移,形成了将济阳和渤中坳陷分隔垦东、孤东和长堤潜山带。
该带西部的垦东、孤东和长堤断层呈雁行式排列,是走滑断层。
从已有的钻井和地震资料分析其水平断距约为15km。
长堤潜山构造带在北移过程中受到南北方向的挤压,形成了以桩12为中心的宽缓鼻状构造。
古生界和中生界地层走向南北,倾向东,倾角20?,向东倾没入渤中坳陷的桩东凹陷。
长堤断层由5条近南北走向的分枝断层组成,整体呈南北走向,长度约40km。
分枝断层呈S形,中间南北走向,两头北东走向,长度约10km。
在相邻两断层间,断层重叠分布,形成剖面上表现为断阶状,由此而来,在靠近长堤断层处形成了长堤潜山的二台阶构造带。
受走滑构造影响,在构造上还发育了北东走向,羽状分布的断层,断距和长度较小,与大的走滑断层中间部分斜交,呈45度夹角。
这些断层规模小,数量多,成组成带分布。
(2)喜山期的构造特征。
喜山期是盆地的断陷和坳陷期,主要发育拉张和走滑构造运动。
拉张构造在长堤潜山构造带西部,断层沿长堤潜山与孤北洼陷的结合部位发育;走滑构造则继承早期的构造特征,继续沿长堤潜山与孤北洼陷的结合部位发育,同时,在长堤潜山构造带的主体部位发育伴生的断层。
115新近纪,济阳坳陷与渤海湾盆地其他地区融为一体整体下沉,接受了一套分布广泛的以河流相为主、局部夹湖相的沉积,地层厚度差别不大[1]。
济阳坳陷新近系馆陶组冲积—河流沉积体系垂向上的演化具有由冲积扇—辫状河沉积到低弯度河再到曲流河的特点。
馆陶组储集岩体以河流相沉积的碎屑岩为主,主要为砂岩、粉砂岩和泥岩不等厚互层,此外则为冲积扇相沉积的浅灰色、杂色细砾岩、砾状砂岩、含砾砂岩[2]。
1 成分成熟度新近系馆陶组岩心簿片鉴定分析,石英含量为34%~68%,平均为49%,长石含量为8%~43%,平均为34%,岩屑含量为7%~50%,平均为16%,长石与岩屑含量之和为27%~66%,平均为50.7%,石英含量与长石加岩屑含量之比的平均值为0.98(表1)。
由此可见,新近系储层具有低成分成熟度的特点。
表1 馆陶组砂岩成分成熟度统计 %石英长石+岩屑石英/(长石+岩屑)变化范围平均值变化范围平均值平均值34~684927~6650.70.982 结构成熟度根据探井薄片资料统计,80%以上的砂岩分选中等,分选较差和分选较好的砂岩少(<20%)。
泥质含量为l%~28%,平均为13.07%。
砂岩碎屑颗粒的磨圆程度以次棱角状为主。
砂岩以泥质胶结为主,胶结方式以基底—孔隙式为主。
碳酸盐含量比较低,致使储层比较疏松,孔隙度、渗透率比较好。
因此,济阳坳陷新近系砂岩储层结构成熟度较低。
3 成岩矿物馆陶组各段储集岩的自生矿物,主要是各种自生黏土矿物和碳酸盐矿物。
此外,还有自生的黄铁矿、石英等。
黏土矿物以蒙皂石为主,其次为高岭石、伊利石和少量绿泥石。
蒙皂石含量随埋深增加而减小,当埋深到1400m左右后,蒙皂石开始向伊利石转化形成伊/蒙混层,蒙皂石在弱碱性条件下相对比较稳定。
蒙皂石在储层中多以黏土包壳或孔隙衬垫式分布。
自生高岭石一般以集合体形式出现,在扫描电镜下,可见原生粒间孔隙中的高岭石呈蠕虫状或书页状集合体。
伊利石含量随着埋深增加而增加,主要呈片状、丝状出现于粒间或颗粒表面。
济阳坳陷地热水水化学特征研究杨永红;高宗军;林海斌【摘要】济阳坳陷地处山东半岛渤海湾盆地,是地热资源条件较好的地区,本文在系统分析济阳坳陷地热地质条件的基础上,结合大气降水和地热水稳定同位素数据,对该区域地下热水化学特征进行评价,结果表明:济阳坳陷地下热水来源于不同的热储层组各自所相对应的地质年代中的古大气降水,各热储层之间无明显的水力联系.具有勘探和开发意义的热储层组为新近系馆陶组热储、古近系东营组热储和下古生界寒武—奥陶系碳酸盐岩热储三个主要热储层组,热水层组水化学类型均为Cl-Na型,属弱碱性、盐水.地下热水中含有丰富的微量元素,氟、锂和锶含量达到命名矿水浓度,具有一定的医疗和保健作用,可以作为医疗热矿水利用.研究结果为济阳坳陷地热资源的合理开发利用提供了科学依据.【期刊名称】《地下水》【年(卷),期】2018(040)003【总页数】5页(P23-27)【关键词】地热水;水化学特征;同位素;热储层;济阳坳陷【作者】杨永红;高宗军;林海斌【作者单位】中国石化胜利油田分公司勘探开发研究院,山东东营 257015;山东科技大学,山东青岛 266590;山东科技大学,山东青岛 26659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P314.1地热资源作为一种可再生的洁净能源,对促进“十二五”发展规划提出的节能减排和绿色环保具有重要意义。
山东省靠近太平洋西岸的高热流值区域,地热资源十分丰富,目前在全省的17个市均发现地热资源,并开始不同程度地开发利用,获得了巨大的经济和社会效益。
济阳坳陷地处山东半岛渤海湾盆地,是地热资源条件较好的地区,为本地热量需求企业——胜利油田开发利用地热资源提供了先天优势。
但目前对济阳坳陷地热资源的开发潜力研究较少,为此,本文在分析济阳坳陷地热地质条件的基础上,结合采集的地热水水质数据,对济阳坳陷地热水的水化学特征进行了分析,为济阳坳陷地热资源的合理开发利用提供科学依据。
1 地热水赋存环境及热储特征1.1 地质构造特征济阳坳陷位于渤海湾盆地西南部,东邻郯庐断裂,南邻鲁西隆起,西北邻埕宁隆起,分布面积为25 510 km2,大地构造上属于渤海湾盆地的1个次级构造单元[1],是在华北地台基础上,由侏罗纪—孔店期负反转盆地、中始新世—渐新世右旋扭张盆地和中新世以来的主动裂谷盆地3个原型盆地叠加而成的复合盆地[2]。
济阳坳陷长堤地区古近系地层划分与对比综合应用地震资料测井、测井及录井、钻井资料的综合研究,通过井震结合,在三维地震资料中追踪闭合等时地层界面,进行连井地层对比,建立精细地层格架,落实地层展布特征,并通过构造及沉积演化剖面分析,明确长堤地区古近系的沉积演化特征。
标签:长堤地区;古近系;层序格架;构造演化长堤地区位于济阳坳陷沾化凹陷东北部的埕岛-桩西-长堤-孤东潜山披覆构造带中部,勘探面积约210km2,紧临桩东凹陷及孤北洼陷两个生烃中心,具有良好的油源条件,目前已发现了馆陶组、东营组、沙河街组、中生界和古生界等多套含油层系,目前勘探面临的主要问题是古近系地层残留特征及超覆、剥蚀线认识不清,特别是沙一段与东营组分界尚不能确定,为层位归属和地层对比带来很大困难,也影响了地层格架的建立,制约了该区储层发育及展布特征的分析。
1.层序地层格架的建立长堤地区古近系地层由老到新依次发育沙四段、沙三段、沙二段、沙一段、东营组,缺失孔店组,岩性及分布特征如下表。
表1-2 孤北地区地层发育简表根据各级地震层序界面,以及钻/测井剖面上转换面的识别,将古近系进行层序划分。
根据不同级次基准而旋回等时性和可对比的范围并结合需要,将古近系分为东营组+沙一段、沙二段、沙三段、沙四上亚段等四个三级层序。
2.地震层序界面识别研究区主要包括5个大的地震反射界面[2],界面1为古近系东营组顶界面,对应于T1标准反射界面,界面之上为馆陶组底部河流相厚层块状砂岩,界面之下一般为砂泥互层或泥质沉积,地震剖面上表现为连续性很好的强反射界面,反射同相轴具有强振幅、高等连续反射特征,可以较好的在全区进行追踪对比。
在盆地边缘,该界面之下地层可见削截现象;在凹陷内部,界面上、下地震同相轴基本平行。
界面2为沙一段中亚段顶界面,對应于T2标准反射界面,界面之上属十半深湖—深湖泥岩夹薄层砂岩,界面之下为滨浅湖(三角洲平原亚相)砂泥岩不等厚互层和生物灰岩。
该界面反射同相轴在大部分地区具有中等振幅、中等连续反射特征,部分地区地震反射特征不明显,但基本上可以在区域内连续追踪。
第22卷第4期油气地质与采收率Vol.22,No.42015年7月Petroleum Geology and Recovery EfficiencyJul.2015—————————————收稿日期:2015-05-21。
作者简介:赵铭海(1964—),男,山东莱西人,教授级高级工程师,从事油气勘探及地球物理研究。
联系电话:(0546)8715448,E-mail :zha⁃ominghai.slyt@ 。
基金项目:中国石化科研攻关项目“济阳坳陷及邻区地热资源评价与选区研究”(P13017)。
·油气地质·济阳坳陷东营组—馆陶组地热资源评价赵铭海1,李晓燕2,宋明水1,杨永红2,郗凤琨2,黄蓉2(1.中国石化胜利油田分公司,山东东营257001;2.中国石化胜利油田分公司勘探开发研究院,山东东营257015)摘要:地热资源属于可再生的清洁能源,对促进节能减排和绿色低碳具有重要意义。
在济阳坳陷区域地质特征分析的基础上,通过热储分布特征和地温场分布特征的研究,将东营组—馆下段热储划分为12个快速热补型、26个中速热补型及33个慢速热补型地热单元;并结合压力场和水化学场的综合分析,建立了热储概念模型,东营组—馆下段三角洲、辫状河砂体形成热储,在明化镇组—第四系巨厚泥岩和松散沉积隔热层的遮挡下,断陷盆地演化过程中形成的壳幔热流沿基岩向热储传导并存储,该热储无地表径流和大气水渗入,无层间越流向外放热,属无限承压水平二维流。
选取热储法进行资源量计算,计算结果表明,济阳坳陷东营组—馆下段地热资源量为419.18×109GJ ,相当于143.12亿吨标准煤,可采地热资源量为104.8×109GJ ,相当于35.8亿吨标准煤。
关键词:热储地温场地热单元资源量济阳坳陷中图分类号:TE122.9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9603(2015)04-0001-05Research on geothermal resources assessment of the Guantao-Dongying Formation in Jiyang depressionZhao Minghai 1,Li Xiaoyan 2,Song Mingshui 1,Yang Yonghong 2,Xi Fengkun 2,Huang Rong 2(1.Shengli Oilfield Company ,SINOPEC ,Dongying City ,Shandong Province ,257001,China ;2.Research Institute of Exploration and Development ,Shengli Oilfield Company ,SINOPEC ,Dongying City ,Shandong Province ,257015,China )Abstract :Geothermal resource is a kind of renewable clean energy which is significant to promote energy-saving and emis⁃sion-reduction and green and low carbon.On the basis of regional geological characteristics analysis and the research on geothermal reservoir and geothermal field ,the geothermal reservoirs of the Dongying Formation and the lower Guantao For⁃mation in Jiyang depression were divided into 12geothermal units as quick heat supply type ,26geothermal units as moder⁃ate-speed heat supply type and 33geothermal units as low-speed heat supply type.The geothermal reservoir conceptual model was set up combining with comprehensive analysis of pressure and hydrochemical field.The geothermal reservoirs develop in deltas and braided rivers of the Dongying Formation and the lower Guantao Formation.The crust mantle heatflow ,formed during the evolution of faulted basin ,conducts to the upper geothermal reservoirs and is stored along bedrock under the blocking of thick mudstones and loose insulating layers developing in the Minghuazhen-Quaternary Formation.There is no surface seepage or air infiltration in the geothermal reservoirs.And it is infinite confined horizontal two-dimen⁃sional flow without inter layer leakage flow for outward heat leaking.The heat storage method was selected to calculate the resource and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geothermal resources of the lower Guantao Formation and the Dongying Formation are 419.18×109GJ ,which amount to 143.12million tons of standard coal.The recoverable geothermal resources are 104.8×109GJ ,which amount to 35.8million tons of standard coal.Key words :geothermal reservoir ;geothermal field ;geothermal units ;resources ;Jiyang depression对于成熟探区,随着油气勘探程度的不断提高,油气勘探难度越来越大,除深化勘探寻找新的含油气区块之外,开发利用地热资源是寻找替代能源的一条重要途径。
地热资源属于可再生的清洁·2·油气地质与采收率2015年7月能源,对促进节能减排和绿色低碳具有重要意义。
国家已将地热能列入可再生能源低成本规模化开发利用的优先主题,中国石化也已把地热资源作为绿色能源列入“十二五”发展规划。
胜利油区地处渤海湾盆地济阳坳陷,地热资源十分丰富,具有开发利用地热资源的先天优势,油田生产和生活较大的用热量需求也迫切需要地热资源的开发利用,但目前对于济阳坳陷地热资源的潜力还不明确。
笔者通过对济阳坳陷热储结构、地温场等地热地质特征开展研究,获取砂岩厚度、孔隙度、热储温度等评价参数,并结合水化学场及压力场的分析,建立热储概念模型,进行地热资源评价,以期为油田大力推进的地热工程项目提供技术支持和理论指导,从而服务于国家和中国石化的绿色能源战略。
1区域地质特征济阳坳陷位于渤海湾盆地的西南部,是在华北地台基础上发育而成的中、新生代叠合盆地;新生代以来,济阳坳陷经历了裂陷期、断陷期、拗陷期等不同的构造演化阶段,形成了厚层的碎屑岩沉积,包括古近纪断陷期和新近纪拗陷期2个构造层[1-2]。
就断裂构造而言,古近纪以来济阳坳陷主要表现为多组新断层的形成和老断层的消亡及转换,新断层走向以NE 及ENE 向为主,多组断层在平面上按多种方式组合形成复式断层,将济阳坳陷切割成大大小小、形态各异的多个断块体,并控制沉积、沉降,最终在东营、沾化、惠民、车镇凹陷内形成了多个小洼陷[3-5]。
古近纪末期,济阳坳陷南部东营凹陷控凹边界断层基本停止活动,在凹陷内部沉积层中发育了大量浅层断层,使凹陷内部的沉降—沉积中心发生分散,断陷鼎盛时期凸洼相间的构造格局被破坏,地势相对平坦,此时济阳坳陷的沉降中心已经由南部各凹陷迁移至沾化—埕岛地区,再加上鲁西隆起东南部受走滑推挤而抬升形成剥蚀区,古近纪末期济阳坳陷东部的构造形态已不同于断陷鼎盛时期北断南超的箕状形态,整体表现为由南向北至渤中凹陷倾斜的单斜式构造,这种构造格局一直持续至新近纪馆陶组沉积时期。
2热储分布特征受东营组沉积时期鲁西等周边隆起抬升、渤海湾盆地沉积中心向渤海海域迁移等因素的控制,济阳坳陷东部在东营组沉积时期形成了整体由南向北不断推进的济阳三角洲沉积体系,之后地层抬升遭受剥蚀,进入馆陶组拗陷沉积时期,整体形成了沉积基准面不断上升的冲积扇—辫状河—曲流河沉积体系。
研究区东营组和馆陶组大型辫状河—三角洲沉积砂体埋深浅、孔渗性好、有效盖层厚,是较好的热储。
由于东营组和馆陶组内部的热储类型不均一,为更好地进行资源评价,对东营组和馆陶组进行分段评价。
综合利用岩心、录井、测井、地震等资料,根据基准面沉积旋回,将东营组划分为东三段、东二段和东一段,馆陶组划分为馆下段和馆上段。
馆上段以曲流河沉积为主,泛滥平原相泥岩发育,砂体分布连续性差,不能作为有效热储。
东一段—馆下段及坳陷南部东二段以辫状河沉积为主,坳陷北部东三段及东二段发育三角洲沉积(图1)。
热储以东三段—东一段三角洲和辫状河砂体、馆下段辫状河道砂体为主。
东三段—东一段热储南薄北厚,馆下段在整个研究区均有分布,厚度大于100m ,受古地貌控制,仍表现出南薄北厚的沉积特征。
图1济阳坳陷东部草113—埕北153井沉积体系分布Fig.1Depositional system distribution of Well Cao113-Chengbei153in easern Jiyangdepression第22卷第4期赵铭海等.济阳坳陷东营组—馆陶组地热资源评价·3·在沉积体系分析的基础上,通过单井砂岩厚度统计,明确了济阳坳陷砂岩厚度分布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