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影像检查技术-精品资料
- 格式:doc
- 大小:35.00 KB
- 文档页数:4
医学影像检查技术学ppt课件•医学影像检查技术学概述•X线检查技术•超声检查技术•核医学检查技术目•磁共振检查技术•医学影像检查技术比较与选择录定义与发展历程定义医学影像检查技术学是研究医学影像形成、处理、存储、传输和显示等技术的科学。
发展历程从早期的X线摄影、超声成像,到现代的计算机断层扫描(CT)、磁共振成像(MRI)等技术的不断发展,医学影像检查技术学已经成为现代医学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X线成像技术超声成像技术核医学成像技术磁共振成像技术医学影像检查技术分类包括普通X线摄影、计算机X线摄影(CR)、数字X线摄影(DR)等。
包括正电子发射断层扫描(PET)、单光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扫描(SPECT)等。
包括B型超声、M型超声、多普勒超声等。
包括常规MRI、功能MRI (fMRI)、扩散张量成像(DTI)等。
医学影像检查能够提供人体内部结构和器官的形态、功能等信息,帮助医生做出准确的诊断。
辅助诊断监测治疗效果早期筛查医学影像检查可以监测疾病的治疗效果,为医生调整治疗方案提供依据。
医学影像检查能够早期发现一些潜在疾病,提高治愈率和生活质量。
030201医学影像检查在临床应用中的重要性随着计算机和网络技术的发展,医学影像检查技术正逐步实现数字化和网络化,提高图像质量和传输效率。
数字化和网络化人工智能和机器学习等技术的应用,使得医学影像检查技术更加智能化和自动化,提高诊断准确性和效率。
智能化和自动化多种医学影像检查技术的融合成像,能够提供更全面、更准确的诊断信息。
多模态融合成像随着医学影像检查技术的不断发展,其安全性也得到了不断提升,减少了对患者的辐射损伤和不良反应。
安全性提升医学影像检查技术发展趋势X 线由高速电子撞击靶物质产生,具有穿透性、荧光效应、摄影效应等特性。
X 线产生与性质包括X 线管、高压发生器、控制台等,现代设备还具备数字化成像功能。
X 线设备X 线穿透人体后,不同组织对X 线的吸收和散射程度不同,形成密度差异的影像。
胸部X线摄影体位选择】普通检查取常规正位。
1:外伤病人:(1)肋骨骨折:常规正,斜位(左,右斜位);必要时取正,侧,斜位。
膈下肋骨(第8-12肋)取仰卧位。
请临床医生仔细查体,特别是肇事及斗殴等涉及纠纷病人。
(2)血气胸:正侧位。
如有必要亦可行CT检查。
2:一般肺和支气管病变:正侧位,特别是占位病变,或者大片病灶。
3:中叶肺不张:正侧位,必要时加拍前弓位。
4:胸腔积液:(1):游离性胸腔积液:正侧位,必要时加照患侧侧卧水平位,或斜位。
(2):包裹性积液:正侧位,必要时加照切线位(无法透视下点片,不能执行)5:膈疝:胸部正位片+上消化道造影。
6:心脏疾病:取正,侧(左侧),斜(左前斜,右前斜)位,斜位必要时吞钡,以观察心房情况。
胸部病变可选择性行CT检查。
【四肢X线摄影体位选择】常规正侧位(手指,腕关节,尺桡骨,肘关节,股骨,膝关节,胫腓骨,踝关节,头颅)常规正位(肩关节,髋关节,骨盆)特殊部位摄影的体位选择:1:手掌与足的骨折及骨病:正,斜(内斜)位。
了解掌骨骨折移位及成角情况,可以取正侧位。
1:舟骨骨折:舟骨外展正位+腕关节后前斜位。
2:髌骨骨折:侧,轴位。
3:跟骨骨折:侧,轴位,必要时加照内,外斜位。
4:肩胛骨骨折:前后正位+侧位。
5:肱骨外科颈骨折:正位+穿胸侧位。
6:股骨颈骨折:髋关节正位,必要时加照水平侧位。
7:第一掌骨,第一跖骨骨折:正位+外斜位。
8:鹰嘴病变或骨折,取常规正侧位外加肘关节轴位。
9:小儿先天性髋关节脱位:双髋关节正位(骨盆正位)10:痛风:双侧手足正位。
11:腕关节轴位:观察腕骨掌面情况。
12:钩状与头状骨关节病变,取内展正位。
13:豆骨与三角骨骨折,取外旋斜位。
14:大多角骨与舟状骨关节病变,取内旋斜位。
15:胸骨:后前位(正位),侧位。
16:(1):髋关节和股骨颈仰卧水平侧位:观察股骨头,股骨颈和大小转子病变。
(2):髋关节和股骨颈侧卧侧位:观察股骨头,颈和股骨上端及髋关节病变,尤其适用于观察髋关节脱位时股骨头前后移位及转位情况。
医学影像检查技术学总论一、引言医学影像检查是现代医学诊断的重要手段之一,其通过使用各种影像设备,如X射线、计算机断层扫描(CT)、核磁共振(MRI)等,对人体进行无创性检查,以获取内部结构和器官的详细图像信息。
这些图像可以帮助医生诊断疾病、评估治疗效果以及监测疾病的进展。
二、X射线检查技术X射线是医学影像检查中最早且最常用的技术之一。
通过将人体暴露在X射线下,通过不同组织对X射线的吸收程度不同,来获得影像图像。
X射线检查适用于诊断:骨折、肺炎、肿瘤等疾病。
虽然X射线能够提供较高的分辨率,但由于其辐射性,因此在使用过程中要注意防护措施。
三、计算机断层扫描(CT)技术计算机断层扫描(CT)是一种三维影像重建技术,通过将身体部位按层面扫描来获得更加详细和全面的影像。
CT对于检测器官和组织的密度差别非常敏感,因此在对脑部、腹部、胸部等区域的病变进行评估时非常有用。
CT扫描的优点是速度快、准确度高,但其缺点是对辐射的暴露较高。
四、核磁共振(MRI)技术核磁共振(MRI)是一种基于磁共振原理的成像技术。
它通过利用磁场和无线电脉冲来产生人体组织的信号,进而生成具有高分辨率的图像。
MRI适用于检测肌肉、关节、器官、血管等组织,对于软组织的分辨能力更好。
与X射线和CT相比,MRI没有辐射,因此更加安全。
然而,MRI设备昂贵且复杂,扫描时间较长,不适用于急诊情况。
五、超声波检查技术超声波是一种利用高频声波波束来获得人体内部器官和组织的图像。
它是一种无辐射的检查方法,适用于妇科、胃肠道、心脏和血管等区域的评估。
超声波检查的优点是安全、非侵入性和可重复性强,但由于其分辨率相对较低,对于某些细微结构的评估可能不够准确。
六、放射性同位素检查技术放射性同位素检查是通过内部摄取或注射放射性同位素,通过检测它们在人体内部的分布来获得图像信息。
放射性同位素检查适用于检测心脏、骨骼、器官功能等方面。
该技术的优点是敏感度高,能够提供代谢和功能信息,但也存在辐射暴露的风险。
医学影像检查技术一、名词解释1、韧致辐射:具有高能量的带电粒子通过物质量,在核电场作用下急剧减速所发出的电磁辐射。
2、X线体层摄影:简称CT是X线扫描术和电子计算机密切相结合的一种新的影像技术。
3、窗口技术:是指调节数字图像灰阶亮度的一种技术,即通过选择不同的窗宽和窗位来显示成像区域,使之清晰的显示病变部位。
4、切线方向:5、反转时间:反转时间仅出现在具有180°反转预脉冲的脉冲序列中,是指180°反转脉冲与90°激励脉冲之间的时间间隔。
6、听眉线:为外耳孔与眉间的连线。
7、MR水成像:又称液体成像是采用长T1技术,获取突出水信号的重T2WI,和用脂肪抑制技术,使含水管道显影。
(指对体内静态或缓慢流动液体的MR成像技术。
)8、X线对比度:又称射线对比度,当X线透过被照体时,由于被照体对X线的吸收,散射而减弱,透过被照体的透射线形成了强度分布的不均。
9、脉冲序列:指具有一定带宽、一定幅度的射频脉冲和梯度脉冲组成的脉冲程序。
10、部分容积效应:在同一扫描体素内含有两种以上不同密度的组织时,所测得的CT值不能真实反应任何一种组织真实的CT值,而是这些组织的平均CT值,这种现象称部分容积效应。
11、造影检查:对于缺乏自然对比的结构或器官,可将高于或低于该结构或器官的物质引入器官内或周围间隙,使之产生对比显影。
(以医学成像为目的将某种特定物质引入人体内,以改变机体局部组织的影像对比度,显示其形态和功能的检查方法。
)12、容积扫描:是指在计划检查部位内,进行连续的边曝光边进床,并进行该部位容积性数据采集的检查方式。
13、密度分辨力:又称低对比分辨力,是从影像中所能辨认密度差别的最小极限,是对影像细微密度差别的辨别能力。
14、伪影:伪影指不能真实反映组织结构,同时可能影响诊断的影像。
15、靶扫描:仅对被扫描层面内某一局部感兴趣区进行图像重建。
16、激励次数:信号平均次数,指数据采集的重复次数。
医学影像检查技术学笔记一、概述医学影像检查技术学是医学领域中一门重要的学科,它涉及到如何利用各种成像技术来诊断和治疗疾病。
这门学科要求我们掌握各种成像技术的原理、操作方法以及临床应用,从而为医生提供准确的诊断依据。
二、主要成像技术X射线检查:利用X射线穿透人体组织,不同组织对X射线的吸收程度不同,从而在胶片或数字成像设备上形成图像。
计算机断层扫描(CT):通过多个X射线束环绕人体,再用探测器接收信号,经过计算机重建得到各层面的图像。
磁共振成像(MRI):利用强大的磁场和射频脉冲,使体内的氢原子发生共振,再根据共振信号重建图像。
超声检查:高频声波在人体内传播,遇到不同组织界面会发生反射或散射,形成图像。
核医学成像:利用放射性物质在体内发出的射线,再用特殊设备接收这些信号,形成图像。
三、操作技巧与注意事项X射线检查:注意调整曝光参数,避免过度曝光或曝光不足。
CT检查:确保扫描层厚、间距等参数设置合理,以便获取最佳的图像质量。
MRI检查:确保患者体内无金属物品,如心脏起搏器等。
超声检查:要求患者保持静止,以免影响图像质量。
核医学成像:注意患者的防护措施,避免长时间暴露于放射性物质。
四、临床应用与价值每种成像技术都有其特定的临床应用范围和价值。
例如,X射线常用于骨折的诊断;CT在头部和胸部疾病的诊断中具有优势;MRI对软组织分辨率高,适用于脑部、关节等部位的检查;超声在实时监测和介入治疗中发挥重要作用;核医学成像则对肿瘤、心血管等疾病有较高的诊断价值。
五、未来发展方向随着科技的进步,医学影像检查技术也在不断发展和创新。
未来,我们期待更多的新技术如分子影像、光子计数CT等能应用到临床实践中,为疾病的诊断和治疗提供更精确、更快速的方法。
同时,人工智能和大数据也将在医学影像分析中发挥越来越大的作用,提高诊断的准确性和效率。
医学影像检查技术学课件xx年xx月xx日•医学影像检查技术学概述•医学影像检查技术学基础知识•医学影像检查技术学临床应用•医学影像检查技术的质量控制目•医学影像检查技术学前沿技术与发展趋势录01医学影像检查技术学概述医学影像检查技术学是研究利用各种医学影像设备(如X线、CT、MRI、超声等)获取人体内部结构和器官的影像信息,以诊断和治疗疾病的一门学科。
定义医学影像检查技术学主要包括X线成像、计算机断层成像(CT)、磁共振成像(MRI)、超声成像和核医学成像等。
分类定义与分类发展历程医学影像检查技术学的发展经历了从传统的X线成像到CT、MRI和超声等现代成像技术的发展过程。
现状现代医学影像检查技术学已经成为医疗领域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各种先进的影像设备不断涌现,成像技术不断升级,为临床诊断和治疗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持。
发展历程与现状应用范围医学影像检查技术学广泛应用于临床各科,包括内科、外科、妇科、儿科、神经科等。
临床应用医学影像检查技术学为临床诊断和治疗提供了重要依据,医生可以通过各种影像设备获取患者体内结构和器官的影像信息,对疾病进行早期诊断、疗效评估和预后判断。
医学影像检查技术学的应用02医学影像检查技术学基础知识人体解剖学基础人体解剖学基本概念系统、器官、组织、细胞等基本概念的介绍。
人体常见器官结构包括消化系统、呼吸系统、泌尿系统、神经系统等器官的详细介绍。
人体骨骼结构骨骼系统的基础知识,如骨的分类、骨连接的类型等。
X线的物理性质、化学性质以及在医学影像中的应用。
X线成像原理及设备X线基本性质X线与物质相互作用、X线摄影、X线透视等基本原理的介绍。
X线成像原理X线机的基本结构、类型以及在各个医学领域的实际应用。
X线设备及应用CT成像原理及设备CT成像原理CT成像的基本原理、数学模型以及算法的介绍。
CT设备结构及功能CT机的基本结构、扫描方式以及功能特点的详细介绍。
CT图像质量及临床应用影响CT图像质量的因素、各种CT图像的特点以及临床上的具体应用。
医学影像检查技术一、名词解释1、韧致辐射:具有高能量的带电粒子通过物质量,在核电场作用下急剧减速所发出的电磁辐射。
2、X线体层摄影:简称CT是X线扫描术和电子计算机密切相结合的一种新的影像技术。
3、窗口技术:是指调节数字图像灰阶亮度的一种技术,即通过选择不同的窗宽和窗位来显示成像区域,使之清晰的显示病变部位。
4、切线方向:5、反转时间:反转时间仅出现在具有180°反转预脉冲的脉冲序列中,是指180°反转脉冲与90°激励脉冲之间的时间间隔。
6、听眉线:为外耳孔与眉间的连线。
7、MR水成像:又称液体成像是采用长T1技术,获取突出水信号的重T2WI,和用脂肪抑制技术,使含水管道显影。
(指对体内静态或缓慢流动液体的MR成像技术。
)8、X线对比度:又称射线对比度,当X线透过被照体时,由于被照体对X线的吸收,散射而减弱,透过被照体的透射线形成了强度分布的不均。
9、脉冲序列:指具有一定带宽、一定幅度的射频脉冲和梯度脉冲组成的脉冲程序。
10、部分容积效应:在同一扫描体素内含有两种以上不同密度的组织时,所测得的CT值不能真实反应任何一种组织真实的CT值,而是这些组织的平均CT值,这种现象称部分容积效应。
11、造影检查:对于缺乏自然对比的结构或器官,可将高于或低于该结构或器官的物质引入器官内或周围间隙,使之产生对比显影。
(以医学成像为目的将某种特定物质引入人体内,以改变机体局部组织的影像对比度,显示其形态和功能的检查方法。
)12、容积扫描:是指在计划检查部位内,进行连续的边曝光边进床,并进行该部位容积性数据采集的检查方式。
13、密度分辨力:又称低对比分辨力,是从影像中所能辨认密度差别的最小极限,是对影像细微密度差别的辨别能力。
14、伪影:伪影指不能真实反映组织结构,同时可能影响诊断的影像。
15、靶扫描:仅对被扫描层面内某一局部感兴趣区进行图像重建。
16、激励次数:信号平均次数,指数据采集的重复次数。
医学影像检查技术学课件一、引言医学影像检查技术是医学领域中一个重要的分支,它利用各种成像技术对人体内部结构和功能进行无创或微创的观察和评估。
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医学影像检查技术已经取得了巨大的进步,并在临床诊断和治疗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本课件旨在介绍医学影像检查技术的基本原理、常用成像技术和临床应用。
二、医学影像检查技术的基本原理1.X射线成像技术:利用X射线的穿透能力,通过人体不同组织对X射线的吸收差异,形成影像。
常见的X射线成像技术包括普通X射线成像、计算机断层扫描(CT)等。
2.核磁共振成像技术:利用人体内部的氢原子在磁场中的共振现象,通过射频脉冲的激发和信号采集,形成影像。
核磁共振成像具有高分辨率、无辐射等特点,广泛应用于临床诊断。
3.超声成像技术:利用超声波在人体组织中的传播和反射特性,通过声波的回波信号形成影像。
超声成像具有无创、实时、低成本等优点,常用于腹部、妇产科等领域的检查。
4.正电子发射断层扫描技术:利用放射性同位素标记的示踪剂,通过检测示踪剂在人体内的分布情况,形成影像。
正电子发射断层扫描技术在神经科学、肿瘤学等领域具有重要应用。
三、常用医学影像检查技术1.X射线成像技术:X射线成像是医学影像检查中最常用的技术之一。
普通X射线成像主要用于观察骨骼和某些软组织结构,如胸部X射线片用于检查肺部疾病。
计算机断层扫描(CT)是一种利用X射线和计算机技术进行成像的方法,可以获取人体内部的横断面影像,具有高分辨率和广泛的应用范围。
2.核磁共振成像技术:核磁共振成像(MRI)是一种利用磁场和射频脉冲对人体进行成像的技术。
MRI具有高分辨率、无辐射等优点,可以用于观察人体各种组织结构的形态和功能。
常见的MRI应用包括脑部成像、脊柱成像、关节成像等。
3.超声成像技术:超声成像是一种利用超声波对人体进行成像的技术。
它具有无创、实时、低成本等优点,常用于腹部、妇产科等领域的检查。
超声成像可以观察胎儿发育情况、检测器官病变等。
医学影像诊断技术资料医学影像诊断技术在医疗领域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通过使用不同类型的医学影像设备,医生能够对患者的身体结构和功能进行详细的观察和分析,以便做出准确的诊断和制定治疗计划。
本文将介绍几种常见的医学影像诊断技术,以及其在临床实践中的应用。
一、X射线技术X射线技术是医学影像诊断领域最常用的技术之一。
通过将X射线束穿过患者的身体,然后记录被穿过的射线,医生可以获取患者内部结构的图像。
X射线技术广泛应用于骨骼系统的检查,如判断骨折的程度、寻找骨质疏松等。
此外,X射线技术还可用于胸部、胸腔和腹部的检查,例如肺部感染、肺结节等的诊断。
二、计算机断层扫描(CT)计算机断层扫描(CT)是一种通过使用X射线和计算机技术生成横截面图像的医学影像技术。
CT扫描可以提供比传统X射线更详细的图像信息,可以帮助医生检测和诊断多种疾病。
例如,CT扫描在肿瘤的早期检测和定性上有很高的准确性,可以帮助医生判断肿瘤的位置、大小和扩散情况。
此外,CT扫描还可以用于检查脑部、肺部、腹部、骨骼等各个部位,对临床诊断具有重要意义。
三、磁共振成像(MRI)磁共振成像(MRI)是一种通过利用磁场和无线电波来生成详细的内部图像的技术。
与CT扫描相比,MRI对软组织的分辨率更高,对脊椎、关节、内脏器官等部位的检查更为精确。
MRI技术在神经学、肿瘤学、心血管学等多个领域有广泛的应用,能够帮助医生判断疾病的性质和严重程度。
四、超声检查超声检查是一种利用声波来观察和诊断身体内部结构和功能的技术。
通过向患者身体部位施加高频声波,医生可以获取图像来评估器官和组织的状况。
超声检查主要应用于妇科、肝脏、腹部、心脏等多个方面。
它不需要使用放射线,对于孕妇、儿童和对放射线敏感的患者来说是一种安全和有效的诊断方法。
五、核医学核医学是一种利用放射性药物来观察人体内部有关生理和病理变化的技术。
通过核医学技术,医生可以评估器官和组织的功能状态,对一些疾病进行早期诊断和治疗效果的监测。
医学影像检查技术一、名词解释1、韧致辐射:具有高能量的带电粒子通过物质量,在核电场作用下急剧减速所发出的电磁辐射。
2、X线体层摄影:简称CT是X线扫描术和电子计算机密切相结合的一种新的影像技术。
3、窗口技术:是指调节数字图像灰阶亮度的一种技术,即通过选择不同的窗宽和窗位来显示成像区域,使之清晰的显示病变部位。
4、切线方向:5、反转时间:反转时间仅出现在具有180°反转预脉冲的脉冲序列中,是指180°反转脉冲与90°激励脉冲之间的时间间隔。
6、听眉线:为外耳孔与眉间的连线。
7、MR水成像:又称液体成像是采用长T1技术,获取突出水信号的重T2WI,和用脂肪抑制技术,使含水管道显影。
(指对体内静态或缓慢流动液体的MR成像技术。
)8、X线对比度:又称射线对比度,当X线透过被照体时,由于被照体对X线的吸收,散射而减弱,透过被照体的透射线形成了强度分布的不均。
9、脉冲序列:指具有一定带宽、一定幅度的射频脉冲和梯度脉冲组成的脉冲程序。
10、部分容积效应:在同一扫描体素内含有两种以上不同密度的组织时,所测得的CT值不能真实反应任何一种组织真实的CT值,而是这些组织的平均CT值,这种现象称部分容积效应。
11、造影检查:对于缺乏自然对比的结构或器官,可将高于或低于该结构或器官的物质引入器官内或周围间隙,使之产生对比显影。
(以医学成像为目的将某种特定物质引入人体内,以改变机体局部组织的影像对比度,显示其形态和功能的检查方法。
)12、容积扫描:是指在计划检查部位内,进行连续的边曝光边进床,并进行该部位容积性数据采集的检查方式。
13、密度分辨力:又称低对比分辨力,是从影像中所能辨认密度差别的最小极限,是对影像细微密度差别的辨别能力。
14、伪影:伪影指不能真实反映组织结构,同时可能影响诊断的影像。
15、靶扫描:仅对被扫描层面内某一局部感兴趣区进行图像重建。
16、激励次数:信号平均次数,指数据采集的重复次数。
17、感光效应:指X线通过人体被检部位后,使IR系统感应多少的记录,并由此决定影像效果。
18、听眦线:外耳孔与同侧眼外眦间的连线。
19、增强扫描:静脉注射对比剂后的CT扫描。
20、CT值:人体被检组织的吸收系数与水的吸收系数的相对差值。
二、填空题1、产生X线应具备的条件:电子源、靶面、高速电子流。
2、按检测信号类型分类目前MRI系统使用的成像信号有:自由衰减信号(FID)、自旋回波信号(SE)和梯度回波信号(GRE)。
P2153、散射线的排除方法有消除:空气间隙法、滤线栅。
抑制:遮线器、滤过板4、碘过敏试验方法有静脉注射法、口含试验(舌下试验)、眼结膜法和皮内试验方法等。
5、噪声有探测器方面的、电子线路及机械方面的和被检组织方面,噪声与图像质量成反比,应尽量抑制。
4倍的X线量可使扫描噪声减少一半。
6、汤氏位X线中心线向足侧倾斜 30°度,梅氏位中心线向足侧倾斜 45°度。
7、磁场强度越高,产生的磁共振信号强度越强,影像的信噪比越小。
8、听眶线的英文缩写是 RBL ,表示外耳孔与同侧眼眶下缘间的连线。
9、头部摄影的基准线有瞳间线、听眦线、听眶线、听鼻线、听口线、听眉线。
.10、矩阵不变,FOV 越小(大)、像素不变、空间分辨率越高(低)、SNR 越低(高)。
11、常用的阳性对比剂有钡剂和碘制剂。
12、摄取尺桡骨,常规摄取前臂前后位、前臂侧位和尺桡骨侧位。
13、踝关节摄影时,中心线对准内、外踝连线中点上1cm和内踝上方1cm 垂直投照。
14、数字X线检查技术包括 CR 、 DR 。
15、优质X线照片条件有符合临床诊断要求、尽量少的噪声、适当的密度、丰富的层次、鲜明的对比度和良好的清晰度。
16、梯度线圈的主要性能指标包括梯度场强和切换率。
三、简答题1、乳腺检查曝光控制方法有哪些?P98①手动曝光②自动曝光控制③全自动曝光控制2、显影液主要包括哪五种成分?每种成分各写出一个代表物?P16①显影剂:米吐尔②保护剂:亚硫酸钠③促进剂:氢氧化钠④抑制剂:溴化钾⑤溶剂:纯净度较高的水部位3、简述X线成像的基本原理?P答:一方面基于X线的穿透性,荧光效应和摄影效应(1分),另一方面是基于人体组织有密度和厚度的差别(1分)。
当X线透过人体各种不同组织结构时,它被吸收的程度不同所以达到荧光屏或X线片上的X线量有差异(2分),这样可在荧光屏或X线片上形成黑白对比不同的影象(2分)。
4、FSE序列的优缺点?P220答:优点:①成像速度加快,扫描时间显著缩短,因而便于使用大矩阵、增加NEX;②序列使T2信号成分增加,故便于显示病变;③对磁场的不均匀性不敏感,磁敏感伪影减小;④自主性运动产生的运动伪影减少。
缺点:①流动和运动伪影增加,主要表现在胸腹部检查时;②在T2WI上脂肪信号高而难与水肿等鉴别,且回波链越长,回波间隙越小,脂肪信号强度增加越明显;③快速系数大时信号成分复杂,且回波信号的幅度不同导致图像模糊、清晰度下降;④磁敏感效应降低,不利于一些能够增加磁场不均匀的病变的检出;⑤能量沉积增加,因使用多个180O脉冲而引起人体能量的积累,特殊吸收率增加,可引起体温升高等不良反应。
5、输卵管造影的适应症有哪些?P141答:(1)子宫病变,如炎症、结核、肿瘤(1分);(2)子宫、输卵管畸形,子宫位置或形态异常(1分);(3)确定输卵管有无阻塞及阻塞原因和位置(1分);(4)各种绝育措施后观察输卵管情况(1分)6、头颅CT增强扫描前的准备工作?P180答:碘过敏试验和家属签字。
7、胸部后前位摄片时的摄影要点有哪些?P80答:(1)体位:被检者立于摄影架前,双足分开与肩同宽,前胸壁紧贴摄影架面板,头上仰,下颌置片盒上缘,两手背放髂骨处,双肩下垂,上臂及肘内旋。
身体正中矢状面与IR垂直,并对准IR中线。
暗盒包两侧胸壁及肋膈角。
(6分)(2)中心线:经第5胸椎水平垂直射入。
(3分)(3)呼吸方式:深吸气后屏气曝光。
(2分)8、化学位移伪影产生原因及补偿技术?P231产生原因:由于人体内脂肪与水的化学环境不同,脂肪中的质子进动频率慢于水中的质子,两者的进动频率的差异与主磁场的强度成正比。
(在低场强设备这种差异不显著,而在高场强设备则显著。
)补偿技术:①增加像素的频率宽度,可减轻化学位移伪影。
②选用抑水或抑脂序列或施加预饱和技术,可抑制化学位移伪影。
③改变频率编码的方向,仅能通过改变化学位移伪影的方向而减少其对兴趣区的影响,不能减轻或消除化学位移伪影9、优质X线照片的标准?P34⑴符合临床诊断要求⑵图像质量标准:1、适当的密度 2、鲜明的对比度 3、丰富的层次 4、良好的清晰度 5、尽量少的噪声10、散射线的取决因素?P48①管电压:随着管电压升高,散射线含有率加大。
②受检者厚度:相同管电压和照射野下,散射线含有率随着受检者的厚度增加而增加。
③照射野:照射野增加时,散射线含有率大幅上升。
11、影响乳腺影像质量的相关因素。
P1021、压迫适当加压会提高图像质量2、曝光曝光不足时光学密度低、照片对比度低,限制了细节,尤其是微小钙化和低对比病变的显示,曝光过度可导致较薄或脂肪型乳腺过度黑化。
3、对比度适中的对比度能显示乳腺中的微小差异。
4、清晰度良好清晰度的乳腺图像能捕获微小细节结构,如针状结构德边缘。
5、噪声噪声(或称照片斑点)淹没或降低了识别钙化等微细结构的能力。
6、伪影伪影是指在影像中没有反映物体真正衰减差异的任何密度的改变。
7、准直模拟X线的可见光照射野应与X线照射野一致,并尽可能准直在胶片靠近胸壁的边缘。
四、问答题1、试述X线摄影的原则?P36(1)X线摄影设备的应用原则:X线机使用原则,大、小焦点选择原则,滤线设备应用原则,摄影距离选择原则,X线中心线和斜射线应用原则,曝光条件选择原则。
(2)对被检者的操作原则:呼吸方式运用原则、被检部位固定原则、放射防护原则。
2、MRI扫描的禁忌证?P204①体内有铁磁性物质者②安装心脏起搏器和心脏手术后人工金属瓣膜置换者③手术后有金属圈、金属夹、金属支架存留者④金属假肢、金属关节等置换者⑤电子耳蜗植入者⑥有体内药物灌注泵、神经刺激器置入者⑦怀孕三个月以内孕妇3、适合X线摄影条件表的制定方法大体分哪几类?P29①变动管电压法②固定管电压法③对数率法④自动控制曝光条件法4、CT平扫的种类有哪些?P1581、定位像扫描:用于扫描定位像,不用于正式扫描。
2、轴扫:扫描不连续,检查时间长,扫描数据常不适于重建。
3、螺旋扫描:速度快,数据适于扫描后重建,现在应用较多。
4、电影扫描:指不移动扫面床而进行连续曝光扫描,现在应用较少。
5、心脏扫描模式为心脏扫描专用模式。
5、影响MRI图像信噪比的因素有哪些?P208答:被检组织特性的影响;体素大小的影响;TR、TE和翻转角度的影响;NEX;接受带宽的影响;线圈类型的影响。
6、放射诊断影像质量评价的方法有哪些?其中常用的方法有哪些?P265答:⑴主观评价法:分辨力评价法、ROC曲线法。
⑵客观评价法:调制传递函数评价法、噪声评价法、噪声等价量子数和量子检出效率评价法。
⑶综合评价:影像显示标准、画面质量标准、参考剂量水平、技术参数、环境因素。
7、CT薄层扫描的主要用途P1641、较小组织器官如鞍区、颞骨乳突、眼眶、椎间盘肾上腺等,常规用薄层扫描2、检出较小病灶,如肝脏、肾脏等的小病灶,肺内小结节,胆系和泌尿系的梗阻部位等,一般是在普通扫描的基础上加做薄层扫描3、一些较大的病变,为了观察病变的内部结构,局部可加做薄层扫描4、拟进行图像后处理,最好用薄层螺旋扫描,扫描图像越薄,重建图像的质量越高。
8、MRI检查常见伪影1、装备伪影:卷褶伪影、化学位移伪影、截断伪影、部分容积效应、交叉激励、拉链伪影、遮蔽伪影2、运动伪影:随机自主运动伪影、呼吸运动伪影、心脏搏动伪影、大血管搏动伪影3、磁敏感性伪影4、其他伪影9、CT检查步骤P1571、病人的接待与登记2、输入病人的相关资料与扫描相关信息3、病人体位的处置4、扫描前定位5、扫描6、照相与存储7、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