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科版七年级下册道德与法治全册课件
- 格式:pptx
- 大小:9.57 MB
- 文档页数:293
2024年七年级道德与法治下册全册完整课件一、教学内容1. 第一单元:法治观念第1课:法治国家第2课:法治社会第3课:法治与德治2. 第二单元:法律保护我们的权利第4课:公民权利第5课:维护自身合法权益第6课:依法维权3. 第三单元:遵守法律法规第7课:遵守交通法规第8课:网络安全法第9课:公共卫生法律制度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法治国家、法治社会的内涵,认识到法治与德治的重要性。
2. 使学生掌握公民的基本权利,学会运用法律武器维护自身合法权益。
3. 培养学生遵守法律法规的自觉性,提高法治意识。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法律知识点的理解与应用,依法维权的方法与技巧。
2. 教学重点:法治观念的培养,遵守法律法规的自觉性,公民权利的保障。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投影仪、黑板、粉笔。
2. 学具:教材、笔记本、文具。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实践情景引入,让学生了解法治在生活中的重要性。
2. 新课导入:讲解教材章节内容,阐述法治观念、法律保护权利、遵守法律法规等方面的知识。
3. 例题讲解:针对重要知识点,选取典型例题进行讲解,分析解题思路。
4. 随堂练习:布置与教材内容相关的练习题,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5. 小组讨论:分组讨论案例分析,培养学生运用法律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7. 课后作业布置:布置具有针对性的作业,巩固所学知识。
六、板书设计1. 板书内容:章节、重要知识点、案例分析、解题步骤。
2. 板书要求:条理清晰,重点突出,字体规范。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简述法治国家的特点。
(2)举例说明公民的基本权利。
(3)谈谈遵守法律法规的重要性。
2. 答案:(1)法治国家特点:国家一切权力属于人民,法律面前人人平等,依法治国,法律保障人民权益等。
(2)公民基本权利:人身权、财产权、受教育权、言论自由等。
(3)遵守法律法规的重要性:维护社会秩序,保障人民权益,促进国家发展等。
七年级道德与法治下册全册完整课件一、教学内容1. 法律伴我们成长1.1 法律的特征与作用1.2 法律与我们的生活1.3 法律保护未成年人2. 我们与法律同行2.1 法律意识的重要性2.2 学会用法,依法维权2.3 预防违法犯罪3. 交通安全教育3.1 交通安全常识3.2 遵守交通规则3.3 交通事故的处理4. 网络安全教育4.1 网络的利与弊4.2 网络法律与道德4.3 网络自我保护5. 环保法治教育5.1 环保法律知识5.2 环保法治观念5.3 环保行动与法治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法律的基本知识,提高法律意识,养成学法、尊法、守法的良好习惯。
2. 培养学生依法维护自身权益的能力,增强自我保护意识。
3. 培养学生的环保法治观念,提高环保意识和行动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法律知识在实际生活中的运用,学会依法维权。
教学重点:法律的基本知识,法律意识培养,法治观念的树立。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2. 学具:教材、笔记本、文具。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实际案例分析,引导学生认识到法律的重要性。
2. 讲解新课:1)讲解法律的基本知识,让学生了解法律的特征与作用。
2)通过实际案例,让学生了解法律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
3)介绍法律保护未成年人的相关知识。
3. 实践情景引入:设计实践情景,让学生学会运用法律知识解决问题。
4. 例题讲解:针对教学难点,讲解典型例题,帮助学生理解。
5. 随堂练习:设计相关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7. 课后作业布置:布置相关作业,加强学生对法律知识的掌握。
六、板书设计1. 法律的特征与作用2. 法律与我们的生活3. 法律保护未成年人4. 法律意识的重要性5. 学会用法,依法维权6. 预防违法犯罪7. 交通安全教育8. 网络安全教育9. 环保法治教育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简述法律的特征与作用。
2)谈谈你对法律意识的理解。
3)列举三个环保法治观念。
2024年「统编版」初中道德与法治七年级下册全册课件一、教学内容1. 法律的基本概念与作用2. 宪法与公民权利3. 依法行政与司法保护4. 公民道德与法治素养5. 网络空间与法治建设6. 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7. 公共安全与应急处理8. 全面依法治国与青少年使命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和掌握法律的基本概念、作用以及宪法与公民权利等方面的知识。
2. 培养学生依法行政、司法保护的意识,提高法治素养。
3. 增强学生的网络安全意识,培养网络空间法治观念。
4. 培养学生关爱环境、参与公共安全的能力,树立可持续发展观念。
5. 激发学生全面依法治国的热情,明确青少年的法治使命。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法律的基本概念、宪法与公民权利、网络空间法治建设。
2. 教学重点:依法行政、司法保护、公民道德与法治素养、环境保护与公共安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2. 学具:教材、笔记本、文具。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实践情景引入,让学生了解生活中法治的重要性。
2. 讲解:详细讲解各章节知识点,结合例题进行解析。
3. 练习:随堂练习,巩固所学知识。
4. 互动:分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
6. 课后作业:布置作业,要求学生按时完成。
六、板书设计1. 法律的基本概念与作用2. 宪法与公民权利3. 依法行政与司法保护4. 公民道德与法治素养5. 网络空间与法治建设6. 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7. 公共安全与应急处理8. 全面依法治国与青少年使命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简述法律的基本概念与作用。
(2)举例说明宪法如何保障公民权利。
(3)谈谈你对依法行政与司法保护的理解。
(4)分析网络空间法治建设的重要性。
(5)结合实际,谈谈如何保护环境、参与公共安全。
答案:(1)法律是国家制定或认可,具有普遍约束力,以保障社会公共利益为目的的行为规范。
(2)宪法规定了公民的基本权利和基本义务,为公民权利保障提供了法律依据。
七年级下册道德与法治课件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七年级下册道德与法治教材,主要涉及第三章“公民权利与义务”的第二节“依法行使权利,自觉履行义务”。
详细内容包括:理解公民权利与义务的关系,掌握依法行使权利、自觉履行义务的基本要求,以及分析现实生活中的权利与义务案例。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公民权利与义务的关系,认识到权利与义务是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
2. 使学生掌握依法行使权利、自觉履行义务的基本要求,提高法治意识。
3. 培养学生分析现实生活中的权利与义务案例,提高运用法治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公民权利与义务的关系,依法行使权利、自觉履行义务的基本要求。
教学重点:培养学生依法行使权利、自觉履行义务的意识。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2. 学具:教材、笔记本、练习本。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一组现实生活中的权利与义务案例,引发学生对权利与义务关系的思考。
2. 讲解:讲解公民权利与义务的关系,依法行使权利、自觉履行义务的基本要求。
a. 解释权利与义务的概念。
b. 阐述权利与义务的关系。
c. 举例说明如何依法行使权利、自觉履行义务。
3. 例题讲解:分析教材中的典型案例,讲解如何运用法治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4. 随堂练习:让学生结合教材内容,进行随堂练习,巩固所学知识。
5. 小组讨论:分组讨论生活中的权利与义务案例,分享学习心得。
7. 课后作业布置:布置课后作业,要求学生结合所学内容,分析现实生活中的权利与义务案例。
六、板书设计1. 依法行使权利,自觉履行义务2. 内容:a. 公民权利与义务的关系。
b. 依法行使权利的基本要求。
c. 自觉履行义务的基本要求。
七、作业设计案例一:某小区居民在小区内乱扔垃圾,影响环境卫生。
案例二:小明在课堂上受到同学嘲笑,心情低落。
问题:请指出案例中涉及的权利与义务,并说明如何依法行使权利、自觉履行义务。
2. 答案:案例二:权利:受到尊重。
道德与法治七年级下册课件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道德与法治七年级下册教材,涉及第三章《尊重他人》的第二节“尊重的力量”。
具体内容包括:尊重他人的意义、尊重他人的表现、尊重他人的重要性以及如何做到尊重他人。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尊重他人的基本含义,认识到尊重他人的重要性。
2. 培养学生尊重他人的品质,提高道德素养。
3. 引导学生将尊重他人的原则运用到实际生活中,学会与人和谐相处。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尊重他人的具体表现及如何在生活中做到尊重他人。
教学重点:尊重他人的意义、尊重他人的重要性以及培养尊重他人的品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2. 学具:教材、笔记本、文具。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一组现实生活中尊重他人的图片,引发学生对尊重他人的思考。
2. 新课导入:讲解尊重他人的概念、意义和重要性。
3. 实践情景引入:呈现几个关于尊重他人的情景,让学生分析哪些是尊重他人的表现,哪些不是。
4. 例题讲解:讲解如何在实际生活中做到尊重他人,结合教材中的案例进行分析。
5. 随堂练习:让学生列举自己在生活中遇到的需要尊重他人的场景,并讨论如何做到尊重他人。
7. 课堂小结: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回顾,巩固所学知识。
六、板书设计1. 尊重他人的意义2. 尊重他人的重要性3. 尊重他人的具体表现4. 如何做到尊重他人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简述尊重他人的意义和重要性。
(2)举例说明在日常生活中如何做到尊重他人。
2. 答案:尊重他人的重要性:尊重他人是做人的基本道德,有利于培养自己的道德素养,提高个人品质;尊重他人有助于维护他人的尊严,使社会更加文明进步。
(2)在日常生活中,尊重他人的具体做法有:①对他人有礼貌,尊重他人的劳动成果。
②倾听他人的意见,给予他人表达自己的机会。
③关心他人的感受,不嘲笑、侮辱他人。
④尊重他人的隐私,不随意泄露他人的秘密。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本节课学生对尊重他人的意义和重要性有了更深刻的认识,但在实际操作中仍需加强引导。
2024年教学精彩课件七下道德与法治教学精彩课件全册汇总一、教学内容本课件基于七年级道德与法治全册教材,详细内容包括:1. 第一单元《成长的脚步》第1课《青春的脚步》第2课《友谊的力量》第3课《师生之间》2. 第二单元《我们的价值观》第4课《美好生活的向导》第5课《道德的传承》第6课《法治的保障》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和认识青春期的烦恼,学会与同学、老师和谐相处。
2. 培养学生正确的价值观,明确道德与法治的重要性。
3. 提高学生的道德素养和法治意识,使其成为有道德、守法治的公民。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如何让学生认识到道德与法治的重要性,并将其运用到实际生活中。
2. 教学重点:培养学生正确的价值观,提高道德素养和法治意识。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PPT课件、黑板、粉笔、教学视频等。
2. 学具:笔记本、教材、练习本、彩色笔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实践情景引入,让学生了解道德与法治在日常生活中的重要性。
2. 新课内容:详细讲解每个章节的内容,结合实际案例进行分析。
3. 例题讲解:针对每个知识点,设计典型例题进行讲解。
4. 随堂练习:让学生进行随堂练习,巩固所学知识。
六、板书设计1. 板书左侧:列出每个章节的和关键词。
2. 板书右侧:展示重点知识和典型例题。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选择题:针对每个章节的知识点,设计选择题,巩固学生对知识的掌握。
简答题:要求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实际案例,提出解决方案。
答案:见教材和课堂笔记。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本课件旨在通过严谨的教学内容、生动的实践情景、典型的例题讲解和丰富的随堂练习,帮助学生深入理解道德与法治的重要性,培养其正确的价值观和道德素养,为2024年的教学提供精彩纷呈的课件。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内容的章节和详细内容2. 教学目标的具体制定3. 教学难点与重点的识别4. 教学过程中的实践情景引入和例题讲解5. 板书设计的结构布局6. 作业设计的题目和答案的匹配7. 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的深度和广度详细补充和说明:一、教学内容的章节和详细内容二、教学目标的具体制定教学目标应具有可衡量性、具体性和可实现性。
教科版〈〈道德与法治》下册第三课〈〈交往有艺术》教学目标:1.平时生活中,要注意文明礼貌的重要性。
掌握语言xx的技巧,注意使用xx语言。
讲究文明礼貌,养成礼貌待人的习惯,形成和谐的人际关系,在交往中成为受欢迎的人。
2.培养表达能力,掌握倾听技巧,学会基本的人际交往礼仪和技巧。
3.了解文明礼貌的基本要求,掌握表达和倾听的技巧。
教学重难点:掌握语言xx的技巧掌握基本的几人交往的利益和技巧是本课教学的重点。
掌握表达和倾听的技巧是本课教学的难点。
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导入:观看视频〈〈礼貌的力量》文明的交往离不开基本的交往礼仪,成功的交往需要合适的方法和技巧,礼貌待人、善于表达、学会倾听,是成功交往的艺术。
授课:我国素有礼仪之邦”的美称讲究文明礼貌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它不仅反映一个人的教养,还反映一个社会的精神风貌讲究文明礼貌既有利于人与人之间建立亲切、和睦的关系,也有利于社会的安定团结,是我国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讲究文明礼貌,养成礼貌待人的习惯,对我们的成长与发展也有着重要意义。
文明礼貌首先反映在语言上谦虚恭敬、文明高雅的语言不仅可以反映个人的优秀品质,还可以影响他人,净化社会;傲慢无礼、粗野低俗的语言既说明个人缺少教养,又易成为惹是生非的祸端学会使用您好”清”谢谢”对不起”没关系”等礼貌用语,有助于我们开展文明的交往,建立融洽的人际关系。
请在任何需要麻烦他人的时候,请”都是必需的礼貌用语,如请问”请原惊”十青指教”请稍候”十青关照”等经常使用请”字,会使话语变得委婉而有礼貌。
xx无论别人给予我们的帮’助多么微不足道,我们都应该诚恳地说声谢谢”。
正确地使用谢谢”一词,会使我们的语言充满魅力,让对方倍感温暖。
道谢时要注意对方的反应:对方对我们的感谢感到茫然时,我们要用简洁的语言向对方说明致谢的原因。
对他人的道谢要答谢,答谢可以用没什么,别客气”我很乐意帮忙”应该的”等话语。
对不起学会向人道歉,是缓和双方可能产生的紧张关系的良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