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播电视节目概述1
- 格式:pdf
- 大小:394.75 KB
- 文档页数:7
广播节目介绍作者:曹娅晶来源:《农民科技培训》2017年第11期节目安排可在中国农村远程教育网查看。
广播节目可在央广网收听。
扫描二维码关注微信号,可获取节目安排与节目音频。
栏目名称:《小康农家》栏目时间: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中国乡村之声16:00-16:25栏目定位:讲小康故事,品农家生活,走创富之路。
《大学生村官日记》2008年4月,中共中央组织部、教育部、财政部、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联合印发《关于选聘高校毕业生到村任职工作的意见(试行)》。
今年是我国全面实施大学生村官计划的第十个年头。
《小康农家》栏目聚焦大学生村官,推出村官日记系列节目。
主要有:绽放的曹寨之花——胡苏娜、脱贫战士——于云丽、风之子——赵东升、美男——吴显、脱贫谋士——司宇、孺子牛——刘春伯。
节目通过大学生村官的自我陈述和村支书介绍,展示了大学生村官有理想抱负、热爱基层、扎根农村,用实际行动为我国新农村建设奉献、耕耘,用青春谱写一曲曲动人赞歌的精神风貌。
栏目名称:《致富快车》栏目时间: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中国之声4:30-4:55栏目定位:贴近三农实际,宣讲知识技能,提高致富能力。
《〈秸秆农用十大模式〉系列节目》说起小麦、棉花、水稻……这些农作物的秸秆怎么用?不同地区最适合的方法是什么?大家可能都不是很清楚。
最近,农业部给出了权威建议!农业部办公厅印发了《关于推介发布秸秆农用十大模式的通知》,按区域、农作物品类分别推荐了相应的秸秆农用模式,不仅介绍了模式的内涵和特点,还给出了流程和案例。
秸秆农用十大模式包括:东北高寒区玉米秸秆深翻养地模式、西北干旱区棉秆深翻还田模式、黄淮海地区麦秸覆盖玉米秸旋耕还田模式、黄土高原区少免耕秸秆覆盖还田模式、长江流域稻麦秸秆粉碎旋耕还田模式、华南地区秸秆快腐还田模式、“秸-饲-肥”种养结合模式、“秸-沼-肥”能源生态模式、“秸-菌-肥”基质利用模式和“秸-炭-肥”还田改土模式。
秸秆农用模式的颁布对助力农业绿色发展、提高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将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
广播电视节目概论广播电视节目是指通过广播电视媒体传播的各种类型的节目。
广播电视节目以其多样性和丰富性而深受观众的欢迎。
本文将介绍广播电视节目的概论。
广播电视节目的定义广播电视节目是通过广播和电视等媒体向观众提供的一种娱乐和信息形式。
它可以包括电视剧、综艺节目、新闻报道、广告等多种形式。
广播电视节目以声音和图像等媒介语言传播,可以通过广播电台、电视台和网络等渠道传输。
广播电视节目的分类广播电视节目可以按照内容、形式和频道等多个维度进行分类。
根据内容可以分为新闻节目、娱乐节目、教育节目、体育节目等;按照形式可以分为电视剧、综艺节目、纪录片、动画片等;根据频道可以分为国内节目、国际节目、地方节目等。
广播电视节目的特点广播电视节目具有以下特点:1. 覆盖广泛:广播电视节目可以通过广播电台、电视台和网络等媒体传播,覆盖范围广泛,可以触达大量观众。
2. 多元化:广播电视节目类型繁多,包括新闻、娱乐、教育、体育等各种形式,满足了观众多样化的需求。
3. 可视化传播:广播电视节目通过图像和声音等传媒语言进行传播,给观众带来视觉和听觉上的享受。
4. 互动性:现代广播电视节目不仅可以被观众 passively 观看,还可以通过互动方式参与其中,例如通过短信投票、在线评论等形式。
广播电视节目的影响广播电视节目在社会中具有重要的影响力:1. 传播信息:广播电视节目通过新闻报道和时事评论等形式传播各种信息,对观众了解社会、国家和世界起到重要作用。
2. 娱乐休闲:广播电视节目为观众提供了丰富多样的娱乐内容,给人们带来轻松愉快的时光。
3. 文化传承:广播电视节目在传承和弘扬各个地方的文化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让观众更好地了解多样的文化。
4. 维护社会和谐:广播电视节目通过宣传片、公益广告等形式,传递社会正能量,促进社会和谐稳定。
综上所述,广播电视节目作为一种重要的媒体形式,对社会生活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通过多样化的节目内容和互动性的传播方式,广播电视节目不断满足观众的需求,为社会发展和文化传承做出了积极贡献。
广播电视节目的类型与风格广播电视节目是人们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它们可以给观众带来娱乐、信息和启发。
在广播电视领域,不同类型与风格的节目各具特色,每种节目都有其独特的魅力和受众群体。
本文将探讨几种常见的广播电视节目类型及其特点。
一、新闻类节目新闻类节目是广播电视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主要任务是为观众提供及时、准确的新闻信息。
这类节目通常包括头条新闻、时事评论、采访报道等内容,以直击新闻事件、分析时事热点为特点。
新闻类节目以严谨的报道方式和客观的态度著称,旨在为观众呈现一个真实、全面的世界。
二、娱乐类节目娱乐类节目是广播电视中备受欢迎的类型,其目的是为观众提供愉快、轻松的观赏体验。
这类节目包括综艺节目、真人秀、音乐节目等,通常注重节目的互动性和娱乐性,以各种形式的表演和游戏吸引观众眼球。
娱乐类节目注重情感营造和互动体验,能够让观众忘却疲劳,放松身心。
三、文化类节目文化类节目是广播电视中重要的知识传播平台,旨在让观众了解各种文化形式、历史知识和人文精神。
这类节目包括文化讲座、纪录片、艺术展示等,以丰富多彩的文化内容吸引观众。
文化类节目注重深度挖掘和传播文化精髓,帮助观众提升审美情趣和文化修养。
四、教育类节目教育类节目是广播电视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目的是为观众提供优质的教学资源和知识普及服务。
这类节目包括课堂讲座、知识科普、学习指导等,通常以专业的学术态度和严谨的知识传授方式著称。
教育类节目注重启发和激发观众的思维能力和求知欲,能够给人以启示和帮助。
五、互动类节目互动类节目是广播电视中的创新类型,其特点是能够与观众进行互动交流和参与体验。
这类节目包括网络直播、互动游戏、话题讨论等,通常以实时互动和个性化服务为特点。
互动类节目注重观众参与度和体验感,能够拉近观众与节目之间的距离,提升收视率和用户粘性。
广播电视节目的类型与风格多种多样,每种类型都有其独特的魅力和受众群体。
通过不同类型的节目,观众可以获得不同形式的信息、娱乐和启示,丰富自己的生活体验。
广播电视节目概述1.广播电视节目(1)广播电视节目定义广播电台、电视台所有播出内容的基本主持形式和播出形式他是一个按时间段划分、按线性传播的方式安排和表现内容、依时间顺序播送内容的多层次系统。
(2)广播电视节目的三个层次:一套节目、一个节目、一次节目。
①一套节目:即一个台每天以同一呼号或在同一频率、频道中播出的全部节目,它们是按时间顺序排列的节目群,形成节目的顺时链。
②一个节目:在特定时间段、连续播出的具体内容整体,这个节目既是顺时链的一环,自身又可由每天在同一时间段播出的多次节目组成自成一体的历时链,属于整个节目系统的基本层,又称作栏目。
③一次节目:在当天某一特定时间播出的具体内容的整体,它是节目历时链的具体环节,属于整个栏目的基础层次。
而作为节目系统的基础层次的一次节目,本身也是完整的微观系统,往往包含着一系列下属概念,如报道形式、样式、体裁等。
这三个层次以统辖——隶属的关系,构成了一个台的有机节目系统。
如果一个台有几套节目,那么在同一时间内就有几个节目在播出,这些节目之间又形成了共时链的关系。
整个系统形成了梯级构建。
(3)广播电视节目分类①内容性之分:新闻性节目、教育性节目、文艺性节目、服务性节目。
②内容构成、组合形式分:综合节目、专题节目、杂志性节目。
③播出方式分:直播节目、录播节目。
④按播出时间分:定期节目、特别节目、插播节目。
⑤播出次数、内容关系分:首播节目、重播节目、滚动节目。
2.广播电视的传播特点(1)广播的传播特点:①传播迅速,信息量大②听众广泛,覆盖面广③声情并茂,参与性强④转瞬即逝,不易保存⑤线性传播的选择性差(2)电视的传播特点:①信息符号视听兼备,声像互动,可以传递比其他媒介更多的信息②长于在线,重构时空,现场感强③时效性强④转瞬即逝,不易保存,信息选择性差⑤长于展示,拙于阐释⑥影视符号有孤立影像含义的不确定性3.广播的传播符号(1)广播的传播符号是:声音。
(2)声音的分类为:语言、音响、音乐。
(3)广播语言①广播语言定义:指传播者在节目中进行播报、解释、说明等内容的单纯语言表达,是广播运载信息最基本的符号系统。
②(广播)语言的基本形态:A.新闻播音语言:指广播电视新闻传播机构承担向受众口头传播语言信息(即“播音”)工作的人在播讲稿件时使用的语言,其特点是规范。
B.新闻报道语言:指新闻信息传播机构承担信息采集、编辑报道工作的人(记者、编辑)为报道新闻而播讲报道词、解说词时使用的语言。
比播音语言自然。
C.实况语言:是新闻事件及记者在采访活动中发生的语言交流。
具有原始的真实性,在三种声音中最为自然。
(4)音乐:通过组织音乐表现情感的声音。
广播中,音乐存在形式有三种:①音乐节目:专门提供音乐审美供手中欣赏的节目。
不为广播专有。
②节目音乐:主要担负在节目中配合、辅助其他传播要素的功用。
③实况音乐:新闻事实的有机组成部分。
在新闻类节目当中,可以采用节目音乐来提高可听性。
(5)音响①音响的含义:A.一般当作是“声音”的同义词。
B.在广播中,它被用来指报道、解说语言(不包括采访对话语言)和音乐节目、节目音乐以外的一切声音。
C.当在广播新闻呢中与语言、音乐概念并举时,指出去演播室语言和音乐以外的声音。
②音响的分类:实况音响和音响效果。
A.实况音响:是客观物质运动声波的真实再现,具有显示还原的特点。
声音的客观存在是其真实感的来源。
分类:按内容分:人声、物声按时间分:实况音响、资料音响按与采录者的关系分:主观音响、客观音响按在节目中发挥的作用分:主题音响、辅助音响按声音的地位分:主体音响、背景音响B.音响效果:是信息传播者制造出来的或转借来的声音。
C.实况音响和音响效果的区别:实况音响具有客观真实性,而音响效果仅具有真实感,不具有客观真实性。
4.电视的传播符号电视的传播符号是声音和图像。
声音分为:语言、音响、音乐。
图像分为:文字、示意图与图表、照片与图片、影像。
(1)文字①文字分类:画面文字和屏幕文字。
A.画面文字:摄录的影像内在的文字。
作用:可以自然、准确地传达明确的信息。
B.屏幕文字:根据节目信息传达的需要,在后期制作或播出时家在影像、屏幕上的文字。
②文字的作用A.有声语言能发挥的作用,文字同样可以发挥。
B.作为一种独立的传播要素所发挥作用,特别是在某些有声语言无能为力的场所所发挥的作用。
C.传达信息时具有抽象概括的能力,具有简洁、明确、灵活的优势。
D.单独传达信息。
E.不易产生歧义,便于观众更好的接收。
F.不会对声音产生干扰。
(2)示意图和图表①示意图:是事物、形态、关系等的简约化形式。
②图表:是以坐标系统形成的结构,用以显示数量或层级的差异和关系的。
③示意图与图表的作用:A.在信息传达上具有展现内在状态B.是抽象概念形象化C.复杂信息简明化D.复杂关系条理化(3)照片和图片:一般是作为影像的补充,用于没有、无法或不宜拍摄活动影像的情况。
(4)(电视)影像①电视影像:是电视摄录系统对事物光影状态及其变化的连续再现。
②电视影像基本特征:A.再现性的本质特征B.时空一体的运动存在方式C.声像一体的信息形式D.限定性显示空间E感性符号形式F.孤立影像含义的不确定性5.电视影像的要素影响是电视摄录系统对事物光影状态及其变化的连续再现。
电视影像的要素包括:镜头与蒙太奇、画面结构、光线、拍摄角度、运动镜头、景别。
(1)镜头①镜头定义:有电视摄录系统记录的一段连续的动态影像流程。
②镜头是电视语言的基本表意单元和叙事单元③镜头特性:既有两维平面表现三维立体的空间特性,又有影像连续运动的时间特性。
④从本质意义讲,镜头展现的应该是形声一体化的形象,声音是镜头的有机成分(2)蒙太奇①蒙太奇:在影视作品的创作中将一个一个的镜头,根据一定的规律和逻辑关系组接在一起,通过形象之间相辅相成或相反相成的关系,相互作用,产生连贯、对比、呼应、联想、悬念等效果,形成一个含意相对完整的表意整体。
②蒙太奇的三个层次的意义:A.作为影像表达反映现实的独特的思维方式,即直观是挺行驶的思维B.作为影像作品基本的叙事方式和结构方式C.镜头剪辑的具体技巧和技法。
蒙太奇作为剪辑技巧具有多种手法和表意能力。
(3)画面构图①画面构图定义:对被拍摄对象以及各种造型元素进行组织和安排,使其成为具有思想含义与美感形式的画面形象的过程。
②构成画面的主要因素:主体、陪体、前景、背景和空白。
③影像构图的要素:影调、形状、线条、色彩。
④画面构图要通过合理选择拍摄角度、拍摄方向、拍摄距离,把这些因素进行比较、搭配、组合与结构,使它们具有一种和谐的关系。
⑤画面构图是决定造型形式的基础,不同的表现目的和审美要求会影响到对构图的处理方法。
(4)光线①光线分为:自然光和人工光。
②光线作用A.在摄影摄像中,各不相同的光线效果在造型上能改变和确定对象的形状。
B.在构图上,能形成不同的影调(亮调、暗调等),能表现不同的景色情调及各种气氛,形成不同的影调结构,组织视觉重点,表现空间,表现节奏等。
(5)拍摄角度拍摄角度位置适用范围水平方向正面被拍摄对象的正面朝向摄像机镜头所拍摄的镜头画面侧面被拍摄对象的正面朝向摄像机镜头成直角所拍摄的镜头画面背面被拍摄对象的正面朝向摄像机镜头的方向一致所拍摄的镜头画面垂直方向平角摄像机水平放置拍摄,一般镜头的高度和被摄入人物的眼睛多出在同一水平线上较常用的拍摄角度俯角摄像机镜头向下倾斜拍摄①适宜拍摄大场面②常用于表现居高临下的主观视角仰角摄像机镜头向上倾斜拍摄,一般镜头的高度低于被摄入人物的眼睛显得拍摄物高大壮观(6)运动镜头:通过改变摄像机机位、拍摄方向或变化镜头焦距所拍摄的镜头。
分为变焦距镜头、摇镜头、移动镜头。
①变焦距镜头:是通过一边改变镜头焦距以便进行拍摄的方式获得的镜头。
②摇镜头:摇镜头的获得过程称作摇摄。
摇摄是指摄像机镜头以固定支点为圆心做旋转运动进行拍摄。
③移动镜头:就是摄像机在运动中所拍摄到的镜头。
(7)景别:画面中所表现出的视域范围。
①景别分类:远景、全景、中景、近景、特写。
A.远景:表现较大范围的空间、环境、自然景色或众多人群活动场面的电视画面。
B.全景:表现成年人的全身或场景的全貌的电视画面。
C.中景:表现成年人膝盖以上或具有典型意义的局部画面。
D.近景:表现成年人胸部以上或物体局部的电视画面。
E.特写:表现成年人肩部以上的头像或某些被摄对象细部的电视画面。
②画面分为不同的景别,是为了对内容的主次轻重、被摄体的远近大小给予恰当的表现,以达到准确地叙述和艺术地表现的目的。
③景别直接表现为景物在画面中间范围的大小和主体在画面中所占的面积的大小。
④景别的大小通常由摄像机与被摄体之间的距离以及所使用镜头焦距的长短来决定。
6.广播电视新闻的语言表达:必须遵循广播电视媒体的传播特点和新闻写作的基本原则,具体表现:(1)易于接受接受(2)可听性(3)准确性(4)完整性(5)通俗性7.广播新闻中音响与文字的关系(1)广播新闻中解说词的作用①叙述事实②说明音响③补充音响④概括提示音响⑤连缀音箱组成报道(2)广播新闻中音箱与文字的关系①写解说词的时候要兼顾音响内容,解说要合理安排、结构音响,解说与音响要和谐统一。
②音响报道要充分发挥音响的作用,用音响直接表达报道的主题。
③文字要对音响作必要的说明和补充。
④凡能用音箱表现的,就不要用文字,凡音响已表达清楚的,文字就不要再重复。
8.电视新闻中画面、音响与文字的关系(1)电视新闻的三大元素:画面、同期声、文字解说。
(2)电视新闻中画面、音响与文字(三大元素)的关系①电视新闻的画面、同期声和文字稿要紧密配合画面,结合画面进行组织和写作。
②应根据新闻主体的需要,去挖掘画面在在的涵义,交代画面无法交待而又鼻血传达的信息,使同期声、解说词和画面形成一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