树脂镜片四大豪门发展史
- 格式:docx
- 大小:21.30 KB
- 文档页数:11
讲义一》前言-眼镜片的历史与发展在眼镜发明以前,人们生活方式和职业受其视力能力的制约。
随着印刷术的发明,人们阅读时间的增加,对良好视力的需求更加强烈。
镜片科技的发展反映了消费者需求的不断提高最早的镜片为平凸镜片,外形如扁豆,故称为lens。
(在英语中lenticular的意思是“小扁豆似的”,后来演变成lens)。
13世纪,人们开始用玻璃滴注的镜片来矫正视力,当时将玻璃溶化后滴入模子制成。
关于矫正视力的最早记录是在1268年由罗格·贝肯(Roger Bacon)做出的。
他写到:将水晶的凸面靠近眼睛,字母会显得更大也更清楚。
自约翰·古登伯格(Johan Gutenberg)发明了打字机,大量涌现的印刷品增加了对视力矫正的需求。
当时主要镜片为凸镜,用以矫正老视。
很快发现凹镜有助于近视患者看清远处物体,自此镜片开始根据度数分类,而不再根据年龄分类。
最早的眼镜将镜片用绳子栓在眼前。
18世纪中国人发明了“耳撑”。
英国配镜师爱德华·斯凯莱特(Edward Scanlett)制作了眼镜的边架,成为现代眼镜的雏形。
1784年本杰明·富兰克林用两副镜片制作了第一副双光镜片。
19世纪是眼镜和镜片发展的重要时期:-1827年富勒(Fuller)发明了圆柱镜片,用以矫正散光。
-1860年斯涅伦(Snellen)发明了标准视力表,使视力量化。
-1837年爱萨克·施奈特(Isaac Schnaitman)完善了定型双光。
-1899年约翰·博雷命(John Borisch)发明了融合双光。
(使用两种不同的玻璃)命名为“隐形双光”在此之后,镜片在材质和功能方面有了飞速的发展:-1636年到1940年,300多年间,玻璃是生产镜片的主要材料-1978年,发明了折射率为1.7的玻璃镜片-1983年,发明了折射率为1.6的玻璃镜片-1986年,发明了折射率为1.8的玻璃镜片-1993年,发明了折射率为1.9的玻璃镜片-20世纪50年代,塑料材料的镜片出现了。
眼镜镜片材料的发展前言:生活中没有一成不变的事,唯一永恒的是变化。
恰是提高、革新的激励推动着社会车轮的前进。
眼镜镜片材料的发展史正是如此。
目前,在西方国家,作为医疗手段,眼镜的使用率仅次于阿斯匹林;在我国,需要配戴眼镜者约为4亿多。
眼镜镜片材料主要分为天然介质、光学玻璃、树脂等。
天然介质早已被光学玻璃所取代。
本文只就光学玻璃、树脂的发展史、分类、特性及发展前景加以简述。
光学玻璃(一)光学玻璃的发展史大约在十三世纪末期,由于缺乏高质量的均质性光学玻璃,眼镜被发明仅限于矫正老视。
直到1608年,Calileo发明望远镜,对光学玻璃的质量提出了极高的要求,从而推动了镜片材料制造工艺的突破性发展。
十七世纪,Fraunhofer 研究了玻璃对太阳光谱的折射、色散及望远镜镜片对色散的矫正。
1757年,Dolland用冕牌玻璃、燧石玻璃制成了无色差镜片。
1880年,Abbe介绍了一种高折射率的光学玻璃,色散并无明显相应增加。
此后,德国Carl Zeiss公司制造出这种玻璃的透镜。
进入二十世纪,光学玻璃大量生产,品种繁多,作为眼镜镜片的材料,其质量要求以具备良好的光学性能为主,如折射率、色散等。
(二)光学玻璃的品种光学玻璃最重要的特性是折射率n、色散(以阿贝数V的倒数来表示)和比重SG。
nd=真空中氦光的速度/光学媒质中氦光的速度。
Vd=(nd-1)/(nf-nc)式中c、f两谱线为红蓝两色,波长为486nm、656nm。
V值高,则色散低。
SG是等体积物体与水的重量之比值。
目前,阿贝数>50的光学玻璃通常称为冕牌玻璃,而阿贝数<50的光学玻璃称为燧石玻璃,但并非所有的光学玻璃都按此分类,最常用的是采用6位数标志法,前3位数表示折射率的小数部分,后3位数表示阿贝数,如眼镜冕牌玻璃标志为523590。
市场上广泛应用的光学玻璃主要是眼镜冕牌玻璃、燧石玻璃和冕号玻璃三种材料。
冕牌玻璃,其折射率为1.523,阿贝数为59,主要用于单光镜、双光镜及多焦点镜的视远区。
中国十大近视镜片品牌排行榜1、万新眼镜片万新眼镜片是由万新光学眼镜有限公司生产制造,该公司主要以生产树脂镜片为主,所以的镜片产品都通过了了美国FDA标准认可,以及欧盟CE的认证。
致力为佩戴者打造一系列性能稳定、可以有效阻挡紫外线侵入的镜片产品。
绝对是国产眼镜片品牌排行榜的第一名。
2、明月眼镜片明月是上海明月光学有限公司制造、生产、销售的一款知名镜片品牌,旗下有青少年、学生、玫瑰、商务、休闲、好医生六大系列,可以满足不同消费者的不同需求。
明月镜片追求卓越的品质,采用国际上先进的制镜设备,使生产出来的镜片更杰出、更环保、品质更优秀。
3、依视路眼镜片创立于1849年法国,专注于眼用光学领域,世界视光领域的专家,树脂镜片和渐进镜片行业有名,上海依视路光学有限公司。
这是国产眼镜片品牌排行榜的第三名。
依视路起源于1849年法国巴黎,迄今已有160多年的历史。
依视路专注于眼用光学领域,镜片完全融合人类视觉和光学科技,是世界视光行业的领导者。
在全球56个国家有50700名员工,460个车房,销售网络遍布全球115个国家。
4、蔡司ZEISS镜片创建于1846年德国,十大镜片品牌,世界领先的光学仪器制造企业之一,十大品牌,卡尔蔡司光学(中国)有限公司。
卡尔蔡司(Carl Zeiss Jena)是一家制造光学系统、工业测量仪器和医疗设备的德国企业,且是制造相机镜头的世界级企业。
5、舒曼眼镜片上海舒曼光学有限公司,中国眼镜知名品牌,国家保护商标,江苏省著名商标,江苏省品牌产品,镇江市知名商标,中国消费者放心购物质量可信产品,全国质量诚信示范企业,一家从事视光材料供应、临床应用、研发的大型视光企业。
舒蔓眼镜片是是很多消费者认同的品牌。
舒曼是国产眼镜片品牌排行榜里常见的品牌。
6、尼康眼镜片眼用光学镜片技术领先者,知名镜片品牌,以优异的性能著称,全球著名的光学产品设计和制造商,北京尼康眼镜有限公司。
尼康眼镜具有先进光学技术、高清晰,高透光率,先进镀膜技术等特点。
中国树脂镜片行业发展现状及趋势分析一、树脂镜片概述镜片生产的原材料主要有玻璃、树脂等。
最早流行的是玻璃镜片。
早在十六世纪,玻璃已成为生产镜片的主要材料,因其良好的透光性、色散性等光学特性而一直延用至今。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眼科学、光学、制造工艺学等知识日益完善和普及,人们越来越重视对眼睛的保护,这就要求理想的镜片不仅要具有完美的光学性能,还需具备吸收紫外线、抗冲击力及轻薄等特点。
随着1947年CR-39树脂材料的诞生,因其具有较强的抗冲击力和吸收紫外线能力,CR-39等树脂材料逐步取代了玻璃,成为生产镜片的主要材料,而玻璃镜片在欧美等发达国家已逐步淘汰。
树脂镜片根据生产工艺可分为热塑型树脂镜片和热固型树脂镜片。
二、树脂镜片行业现状受全球市场的商业周期及存货周期影响,中国眼镜镜片的产值于过去五年出现轻微波动。
中国树脂镜片的产值整体上呈现增长趋势,由2016年约90.7元增长至2020年约116.3亿元,复合年增长率为6.41%。
随着中国经济的增长以及近视人数的不断上升,预计中国树脂镜片的产值将于2022年增至121.2亿元。
根据数据显示,中国树脂镜片产量与树脂镜片产值变趋势基本一致,产量由2016年12.42亿件增长至2020年15.09亿件。
随着国际局势的变动以及国内经济形势的变化,中国树脂镜片产量在2022年将出现轻微回落,预计到2022年中国树脂镜片产量为14.93亿件。
中国树脂镜片的平均出厂价与市场需求及劳工成本增加高度相关。
树脂镜片的平均出厂价从2016年的每件7.3元增加至2020年的每件7.71元,预计到2022年将增加至每件8.12元。
由于中介人介入,眼镜镜片制造商致力缩短接触终端用户的路径,以提升镜片产品售价。
三、树脂镜片地区分布中国树脂镜片生产企业主要分布在浙江、广东、福建、江苏和上海等19个省市。
其中江苏、浙江、广东、福建和上海的获得树脂镜片生产许可证的企业占比分别为38.34%、31.62%、9.49%、8.3%、6.72%,五省市企业占比合计为94.47%。
眼镜镜片的研究发展众所周知,现在社会中的近视眼越来越多,相应的,眼镜产业也是越来越兴盛,随着社会的发展,我们对眼镜的要求也越来越高,特别是对于镜片的要求。
眼镜镜片主要有光学玻璃和树脂材料两大类,其发展过程是从光学玻璃慢慢的过渡到了树脂材料,性能有了很大很大的提高,同时功能也是越来越强大。
我将结合眼镜镜片的发展历程来探索其研究方法。
大约在13世纪宋期,由于缺乏高质量的均质性光学玻璃,眼镜的功能仅限于矫正老视。
直到1608年,Galileo发明望远镜,对光学玻璃的质量提出了极高的要求,从而推动了镜片材料制造工艺的突破性发展。
17世纪,Fraunhoier研究了玻璃对太阳光谱的折射、色散及望远镜镜片对色散的矫正。
1757年,Dorland用冕牌玻璃、燧石玻璃制成了无色差镜片。
1880年,Abbes介绍了一种高折射率的光学玻璃,色散并无明显相应增加。
此后,德国Carl Zeiss公司制造出这种玻璃的透镜。
进入20世纪,光学玻璃大量生产,品种繁多,作为眼镜镜片的材料,其质量要求以具备良好的光学性能为主,如折射率、色散等。
由上可以得到信息:光学玻璃广泛用于眼镜是因为望远镜的产生,进而大大推进了光学玻璃的发展致使其性能能够有所提高,可以用于眼镜纠正近视。
由此可见,一种新技术新科技的发明,能够推动其相关产业的发展。
因为作为眼镜镜片的光学玻璃需要具有良好的光学性能:如折射率和色散,科学家也对此方面做出了研究,由上面的资料可以清楚的了解到,在用于眼镜镜片的光学玻璃的研究历程中,科学家们都对折射率和色散进行了研究,并引发几次镜片的改进,从而使光学玻璃能够达到应用的要求。
随着玻璃在眼镜镜片中的应用,其弊端慢慢的显现出来:重量重,抗冲击力小,抗雾性能弱,制作过程繁琐等。
所以,就必须找出新型的较玻璃优良的材料。
这个时候,具有优良光学特性的树脂吸引了研究者们的关注。
树脂镜片与无机玻璃镜片相比较,它的特点是:重量轻、透明度高、镜片尺寸大、抗冲击、易加工成型、可染色等。
树脂眼镜片四大品牌最近的一项调查,我们多少有些惊讶的发现,在框架眼镜的销售总额中镜片的销售额几乎占了一半,在镜片的销售总额中树脂镜片的销售额竟然占了差不多三分之二,而被广大消费者认同程度的树脂镜片品牌排名则更是耐人寻味--排名榜首的前四名为依视路、豪雅、蔡司、苏拿,这与本刊2000年的一次调查可谓大相径庭。
当然,那一次的排名是以销售数量的多寡而定。
众所周知,一个品牌的形成和被认同,它必须具有高品质、高特色性、高知名度、高信誉度、高占有率和高附加值等六大特性。
细品这六大特性,我们可以得到这样一个结论:一个成功品牌在其销售数量上应该与它的被市场认同程度大致相等。
然而,问题并非如此简单,往往当一个市场在其成熟和进行规范的阶段,品牌与非品牌的竞争常令我们眼花缭乱,雌雄莫辨,其销售数量更是一时难分伯仲。
不过,正如西方那句"雪里终究藏不住孩子"的古老谚语,一挨市场成熟和规范的时候,品牌的雄厚实力便会图穷匕见般地犀利而出。
市场上有品牌与非品牌的竞争,更有品牌与品牌之间的角逐,而品牌与品牌之间的角逐才是真正势均力敌的较量,才是豪门对巨贾的龙争虎斗。
我们说本刊的此次调查排名与前次调查排名,座次发生变化有点耐人寻味,盖因为从表面上看,两次排名似乎性质不一样,但最终却都会归结到销售额这一基本点上来。
须知,面对从框架眼镜销售总额里划去了半壁江山的眼镜片市场,面对在眼镜片销售总额中几乎占据了三分之二的树脂眼镜片市场,名列前茅的树脂镜片四大豪门焉能拱手谦让。
且看树脂镜片四大豪门的源起、发展以及如何扩张--树脂镜片四大豪门发展史依视路——依视路是由法国两家光学公司依视(Essel)和视路(Sillor)1972年合并而成的光学集团,而依视与视路的历史则可以追溯到150年前。
1849年,三位雄心勃勃的眼镜制造商在法国巴黎的东郊成立了一家名为兄弟合作社的企业,不长时间,兄弟合作社通过入会与兼并发展成为一家颇具规模的眼镜生产联合会,到1964年,联合会正式定名为依视光学公司。
镜片的发展历史与未来发展趋势光学镜片的历史镜片是视力矫正产品,最早的镜片为平凸镜片,可追溯至10世纪。
随着印刷术的发明和雾化的传播,对良好视力的需求增加了,促进了眼镜的发展。
直至13世纪,人们开始用玻璃滴注的镜片来矫正视力,当时将玻璃溶化后滴入模子制成镜片。
1784年本杰明·富兰克林用两副镜片制作了第一副双光镜片。
1827年富勒(Fuller)发明了圆柱镜片,用以矫正散光。
1837年爱萨克·施奈特(Isaac Schnaitman)完善了定型双光。
(A-Seg)1860年斯涅伦(Snellen)发明了标准视力表,使视力量化。
1899年约翰·博雷命(John Borisch)发明了融合双光。
(使用两种不同的玻璃)命名为“隐形双光”在19世纪中期,镜片设计经历了平面镜片,双凹镜片或双凸镜片,最终出现了我们今天采用的新月形曲率矫正镜片。
CR39是在40年代由美国匹兹堡(Pihsburg)平板玻璃公司的哥伦比亚化学分部在研制寻找更适合制作眼镜的塑胶材料时,发现这种试验性的聚合物(CR39)具有各种性能的最佳平衡。
1947年使用CR39制材料时遇到的问题基本上都得以解决。
阿默莱特公司(Armorlite)成为使用CR39制作镜片的世界专利公司。
光学镜片在中国的历史在上世纪80年代到90年代中期,国内眼镜行业一直都在使用玻璃镜片(也叫树脂镜片),但因其笨重、易碎、较厚等缺点,到90年代末逐步被轻盈、美观的树脂镜片代替,一直使用到现在。
在千禧年过后,又有一个新名词进入到国人的视野里,那就是渐进多焦点镜片,渐进多焦点镜片的前身就是在90年代广为流行的双光镜片,不过双光镜片外形较差,像跳严重,不符合人体光学,所以在渐进多焦点镜片出现后,双光镜片立刻被取代。
渐进多焦点镜片分为青少年渐进片和中老年渐进片。
在国外有一个不成文的规定,18岁以前的青少年佩戴青少年渐进片,减缓近视发展;40岁以后佩戴中老年渐进片,得到不同距离的清晰视力。
100 中国眼镜科技杂志·1·2021Sam“译”闻趣“视”从水晶、玻璃到树脂:镜片材料的变迁史一片透明、清晰且质地均匀的镜片,用今日的眼光来看,是理所应当、稀松平常的事。
但在眼镜诞生、发展的漫长探索中,人类对于镜片材料的求索,甚至要比爱迪生寻找灯泡灯芯材料的尝试还要富有传奇性。
有关眼镜的起源,各国有着不同的记载和说法,但普遍都认同最早的眼镜诞生于13世纪中叶的欧洲。
因为缺乏均质的材料,最早的眼镜大多使用石英、水晶,乃至宝石和较为洁净的琥珀,用手工打磨制成透镜,以发挥放大的视物效果。
因为材料的特殊性,那时的眼镜也只能被社会阶层顶端的王公大臣,或富甲一方的商贾佩戴。
天然介质很快被光学玻璃所取代,随着玻璃生产、加工技术的发展,眼镜也开始能够提供更多的功效。
17世纪初,伽利略发明了望远镜,对于光学玻璃的性能提出了新的要求。
高质量的均质玻璃让镜片能够被更加细致地打磨成多种透镜,更加精确地矫正视力。
时至今日,仍然有极少一部分人还在佩戴玻璃镜片。
现代用作镜片材料的玻璃折射率在1.50~1.90之间,阿贝数在50以上,但沉重、易碎的特性让玻璃镜片很难满足现代人的需要。
20世纪是石油的时代,石油不仅为内燃机和工业生产提供了近乎无穷的动力,以石油为基础的化工产业也蓬勃发展。
从石油中提取成分制成的树脂材料,因其更好的光学性能、安全加工性和轻薄的物理特性取代了玻璃,在20世纪60到80年代间快速超过玻璃成为眼镜镜片的主要材料。
在树脂材料这个丰富的家庭中,眼镜镜片材料又有着这样的“代代相传”:ADC最早的树脂镜片材料主要是美国 PPG公司研制的ADC (碳酸烯丙基二甘醇酯)材料,也就是我们今天常说的CR-39。
ADC树脂作为镜片材料的阿贝数较高,光学性能优异。
但存在一个很大的缺点,因为其折射率较低,只有1.50,度数高的镜片无论如何都难以避免厚重。
因此,众多化学公司一直以来都在以打造更薄的镜片为目标,致力于开发替代ADC树脂的高折射率镜片材料。
依视路公司简介公司历史:依视路公司成立于1849年,共有160多年历史公司规模:全球最大的视光企业之一,在全球拥有22家工厂,超过31000名员工,4个研发中心,550名研发人员科技发展:依视路作为全球镜片领导者,研发了树脂镜片和渐进镜片,引领社会发展,产品分类:按系列分:BBGR系列、百维视系列、好学生系列、依视路系列按折射率分:1.50、1.55、1.56、1.591、1.60、1.67、1.74按膜层分:白晶(加硬)、蓝晶、钻晶智洁、钻晶A2按功能分:学生渐进、成人渐进、抗疲劳产品、变色镜片、偏光镜片、染色镜片、亚洲盛视依视路各系列产品特点全球专业镜片制造商碧碧及亚镜片:片基纯白、质量稳定、超强耐黄更美观防磨损。
依视路独有的“帝度斯”加硬工艺,使镜片超强耐磨独有的膜层(淡天蓝色)使镜片防反光、眩光抗重影更强。
防紫外线的功能有效减少白内障,光至角膜炎的发生几率。
白晶镜片:超强耐磨,持久如新平滑耐磨:独特的创意设计和制作,使拥有白晶加硬的依视路树脂镜片具有接近玻璃片的耐磨效果。
结构强韧:白晶超加硬膜兼具优良的硬度和韧度,与镜片紧密的结合,给予树脂镜片完美的保护钻晶智洁:Crizal®AlizeTM超强抗磨损,镜片更耐用!持久优异的减反射性能,更好的视觉对比,更少的视觉疲劳!显著的抗污性,保持持久的清晰视觉!容易擦拭,方便清洁,保养更省事!极光滑的表面,减少擦拭,镜片使用寿命延长!钻晶在Crizal®AlizeTM(钻晶智洁)的基础上进行了升级,并采用世界最新科技- technology TM (智能离子技术)提高分子间的附着力和分子间的致密性,此技术的应用使依视路镜片为广大消费者带来了全新的感受体验优点:–具有无与伦比的抗尘性能–超强的眩光防护功能–抗磨损性能获得了极大提升利益:–镜片不易脏,视界更加清透–最大限度的减少眩光,佩戴更加舒适–镜片不易划伤,使用寿命更长依视路宇宙片 Essilor Airwear提供全面保护的超轻镜片材料:Polycarbonate,聚碳酸酯,简称PC折射率:1.591 密度:1.20g/cm3应用:CD 盘、宇航及太空产品、医疗仪器、餐具:婴儿奶瓶、汽车前灯、大旅行箱优点:超轻:密度仅为1.20g/cm3及先进的生理基弯和中心厚度设计减少了镜片的重量,普通数值镜片轻30% 超薄:1.591折射率,比普通数值镜片相比可薄达30%,佩戴更自然,美观抗冲击:一款超安全的镜片,超强韧性,不易打碎。
树脂镜片的发展和历史时间:2005-1-21 13:04:46 阅读4880次很早以前人们就发现玻璃并不是制作镜片的最理想的材料。
因为玻璃本身重量很重,并且在受到撞击时容易破碎成危险的碎片。
早在100多年前,人们发现水晶的耐磨性及抗冲击性很强因而采用水晶制作镜片。
因其价格非常昂贵,能够接受的人并不多,因此常常要流传给下一代。
由于还没有发现更适合广泛用于制作镜片的新材料,水晶片在20世纪20-30年代使用极为普遍。
二次世界大战期间,一些用于制造飞机驾驶舱窗的有机材料(如PMMA.或有机玻璃),因其拥有优越的光学性能,重量轻和不易破碎的安全性,被美国制造商用来制作配戴更为安全和舒适的镜片。
但由于这些镜片易于老化变黄,且容易磨坏,生产成本过高导致被迫停产。
后来鉴于这种材料的优异光学性能,光学专家坚信其能派上用场,后来最终成为制作CL的标准材料,直至出现了软性和适合性硬镜,这种材料才被取代。
在30-40年代,塑胶被做成玻璃镜片中间夹层,可防止玻璃片在受撞击时裂成有危险性的碎片,当时主要用于制作儿童用的眼镜。
CR39是在40年代由美国匹兹堡(Pihsburg)平板玻璃公司的哥伦比亚化学分部发现的。
他们在研制寻找更适合制作眼镜的塑胶材料时,发现这种试验性的聚合物(CR-39)具有各种性能的最佳平衡。
因其为哥伦比亚树脂第39号,因而得名。
这种材料的抗磨损能力是其他已知塑胶材料的33倍,最初用于制作飞机驾驶舱的玻璃以减轻飞机重量,后来被列为军用物资,不允许做其它用途。
由罗伯特·格拉汉(RobertGraham)博士进一步改进了它的光学性能,并于二战结束后用于制作光学产品。
1947年使用CR39制材料时遇到的问题基本上都得以解决。
阿默莱特公司(Armorlite)成为使用CR39制作镜片的世界专利公司。
6年后,法国依视路(Essilor)公司,澳州(SOLA)公司和美国光学(AmericanOptical)相继开始制造CR39镜片。
树脂镜片镀膜一.镜片的材料特性眼镜片的光学目的旨在通过配戴矫正镜片使屈光不正的眼睛恢复清晰视力,所以在选用镜片材料时需要考虑以下这些与镜片屈光作用密切相关的因素:1、材料的几何特性:曲率半径、表面形状等;2、材料的物理化学特性:折射率、阿贝数等。
镜片材料的研究发展主要是为了获取并控制这些相关因素,了解并掌握其特性,以使不断完善、发展镜片的光学矫正效果。
镜片材料的基本特性有:1、光学性质,计算屈光作用和控制光学性能;2、机械和热性质;3、电性质材料;4、化学性质通过外界所可能接触的化学物质了解材料的相应变化。
一、光学性质:光学性质是材料的基本性质,与镜片在日常生活中所见到的各种光学现象相符合,主要为光线在镜片表面的折射和反射、材料本身的吸收,以及散射和衍射现象。
(1)光线折射:通过镜片的光线会在镜片的前后表面发生折射或偏离现象,光线的偏离幅度由材料的折射率和入射光线在镜片表面的入射角度决定。
1)折射率:透明媒质的折射率是光线在真空中的速度c与在媒质中的速度v的比值,n=c/v。
该比值没有单位并且总是大于1。
折射率反映媒质的折射能力,折射率越高,从空气进入该媒介的光束偏离得越多。
从空气到折射率为n的透明媒质所发生的偏离或折射可以根据斯涅耳-笛卡尔定律(Snell-Descartes Law)进行计算,规定如下:折射光线与入射光线和法线位于同一平面入射角i和折射角r分别由法线与入射光线、折射光线构成。
计算公式: sin i=n sin r 由于透明媒质的光速随着波长而变化,所以折射率的值总是参考某一特定波长表示:在欧洲和日本,参考波长为e线546.07nm(汞--绿光谱线),但是在美国等其它国家则是d线587.56nm(氦--黄光谱线)。
但这个区别并没有造成实际影响,因为它的区别仅仅反映在折射率值的第三位小数上。
目前市场所采用的镜片材料的折射率范围是从1.5--1.9。
2)色散系数:阿贝数。
由光波引起的折射率变化会使白光根据不同的折射产生色散现象。
眼镜片材料的发展史
眼镜片材料的发展历程是一个漫长而复杂的过程。
在13世纪,由于缺乏高质量的均质性光学玻璃,眼镜被发明仅限于矫正老视。
直到1608年,伽利略发明了望远镜,对光学玻璃的质量提出了极高的要求,从而推动了镜片材料制造工艺的突破性发展。
随着历史的发展,人们对高温技艺和制作技术的了解愈发深刻,玻璃材料慢慢取代水晶成为镜片的主要材料。
原因主要有:水晶相当稀有,而玻璃相对易得;水晶杂质偏多,密度、折射率等光学性质不稳定,而玻璃相对纯净。
20世纪中期以后,随着材料学的发展不断更新。
硬质透明塑料出现之后,1937年首先用路塞特(Lucite)或己丁烯树脂(Plexiglas)作素材制出塑胶眼镜。
从石油中提取成分制成的树脂材料,因其更好的光学性能、安全加工性和轻薄的物理特性取代了玻璃,在20世纪60到80年代间快速超过玻璃成为眼镜镜片的主要材料。
总之,眼镜片材料的发展历程是一个不断创新和发展的过程。
从最初的水晶镜片到现在的树脂镜片,每一次材料革新都伴随着科技的进步和社会需求的变化。
树脂镜片的趋势
树脂镜片的趋势可以总结为以下几点:
1. 更薄更轻:随着科技的进步,树脂材料的研发使得镜片可以越来越薄,这使得配戴者感受到更轻便的舒适度。
2. 更高的抗划伤性能:树脂材料的研发使得镜片表面更加坚硬,可以更好地抵抗日常使用中的刮擦,从而延长使用寿命。
3. UV保护效果更好:目前市场上的大多数树脂镜片都可以提供良好的紫外线防护,有效保护眼睛免受紫外线对视力的伤害。
4. 防蓝光处理:随着电子设备的普及,人们对防蓝光镜片的需求也越来越大。
树脂镜片可以通过特殊的涂层处理来减少蓝光对眼睛的刺激,保护视力。
5. 定制化设计:树脂材料可塑性强,可以满足个性化定制的需求,例如树脂镜片可以根据每个人的视力情况和眼镜框的需求进行定制加工,以提供更好的视觉效果。
需要注意的是,虽然树脂镜片具有以上优势,但也存在一些挑战,比如易受污染,容易产生静电等问题。
因此,树脂镜片的改进和技术创新仍然是未来发展的重点。
树脂镜片四大豪门发展史依视路依视路是由法国两家光学公司依视(Essel)和视路(Sillor)1972年合并而成的光学集团,而依视与视路的历史则可以追溯到150年前。
1849年,三位雄心勃勃的眼镜制造商在法国巴黎的东郊成立了一家名为兄弟合作社的企业,不长时间,兄弟合作社通过入会与兼并发展成为一家颇具规模的眼镜生产联合会,到1964年,联合会正式定名为依视光学公司。
其间,依视光学公司曾推出无框、半框镜架和双光、渐进多焦点镜片等多项革命性的产品。
而视路的创始人Georges Lissac,1938年,在巴黎开了一家眼镜店,这家眼镜店不同凡响地首创了镜架挑选、验光、割边和装配一条龙,不久还引进了当时较为先进的验光仪器,从而一改过去顾客试戴眼镜舒适就成的落后方式。
此举使Lissac的眼镜店很快便扩张为法国工业协会SIL,尤其是在1959年,Lissac向全球推出轻巧不碎的树脂镜片后,他的企业发展速度如高速快车。
1969年,Lissac的企业重组并更名为视路。
1972年,依视与视路两强联手,依视路集团展开了它的全球发展与推广攻势。
1996年,依视路进入中国上海。
上海依视路成立之初,便给自己定下了一个"让客户认识依视路,了解依视路"的大目标,并誓言要将这一国际知名光学品牌全面推向中国镜片市场。
5年之后,依视路实现了这一目标。
从1996年到今天,上海依视路仅销售公司部分就已拥有150余人,在北京、广州均成立了分公司和加工车房,年生产树脂镜片达一千万片,产品遍及全国20多个省市。
豪雅HOYA(豪雅)集团在1941年创建于日本东京。
豪雅株式会社创建之初,是一家生产特种光学玻璃的工厂。
时光荏苒,豪雅依托自身光电技术潜力与成功通过资本化营运,且不断进行多次技术革新与开发高新技术产品,目前已发展成为具有电子光学、视力保护、水晶制造三大部门的多元化集团企业。
豪雅是一个多元化的集团公司,其中脱颖而出的视力保护部则属公司的中坚。
1958年,视力保护部开始制造眼镜用玻璃镜片,1965年开始树脂镜片的生产,继而又于1967年开发成功渐进多焦点镜片。
豪雅视力保护部的产品制造工艺、技术指标均采用统一的日本HOYA 标准,特别是1.71高折射率树脂材料、高清晰镀膜、渐进镜片三维符合设计等的开发均处于世界领先地位。
现在,HOYA生产的眼镜片、隐形眼镜、人工晶体、高级镜架及验光、加工器械被广泛接受,获得普遍好评。
其中,豪雅眼镜片不仅在日本市场上高踞首位,即使在全世界高级树脂镜片领域,其品质和性能均属前列。
在以德国、英国为中心的欧洲,豪雅眼镜片也占有极高的市场份额。
豪雅致力于全球建立市场网络以扩大国际性经营范围的同时,亦在38个国家和地区设有90个办事处和36个车房(工厂),1995年豪雅进入中国,投资2500万美金建立了年产优质树脂镜片逾千万片的豪雅(广州)光学公司。
苏拿1956年,在澳大利亚南部的阿德雷德市一间简陋的车库里,几个光学工程师研制出一种不易破碎而又轻盈的塑料镜片,即现在谓之的CR-39树脂光学镜片。
这几位身在陋室壮心不巳的光学工程师坚信,这种利用CR-39树脂材料做成的镜片是一项革命性的创举,它一定会取代传统的玻璃镜片--这就是苏拿光学集团令人感慨且又肃然起敬的昨天。
而今,苏拿光学集团已发展成为一家在美国纽约上市的国际性光学公司,特别是1988年总部迁往美国加州圣地亚哥后,公司的发展更为迅猛,其分公司和销售网络遍布世界,在全球拥有十几个生产基地和员工7,000多人。
每周,来自全球50多个国家的消费者,从苏拿在17个国家的41个分销中心的20,000种不同的产品中,选购超过一百万副的镜片。
今天苏拿人自豪地宣称,全世界有超过一亿人配戴苏拿树脂镜片。
苏拿是研制树脂镜片的先驱者,亦是第一家把树脂镜片带入中国市场的公司。
为提高中国消费者的视力健康,自然也为掘第一桶金的苏拿,1991年在西安建立了我国最早的眼镜合资企业;1995年,又在广州设立苏拿中国总部;1998年则干脆在广州九佛投资3000万美元设立了一家拥有员工近400人,生产能力日产达90000片的大型独资工厂;并相继在广州、北京、武汉、成都等城市建立了镜片加工及销售公司,为中国消费者提供优质的产品及服务。
蔡司1846年,具有远见卓识的卡尔·蔡司先生在德国创建了后来大名鼎鼎的蔡司光学公司。
所谓卡尔·蔡司先生远见卓识,是他始终不渝地抱定科技为先的宗旨,故蔡司公司草创之初他就三顾茅庐,诚邀著名的玻璃制造商修特先生和科学家阿贝博士加盟公司的高层管理,阿贝博士的伟大发现--镜片色散现象--直到今天都还使我们受益匪浅。
不言而喻,阿贝博士的加盟无疑为蔡司公司的发展插上了腾飞的翅膀。
因蔡司、修特、阿贝三位创办人的专业背景和经营理念,蔡司公司坚持光学理论为指导,以科技领先为宗旨,生产最佳质量的镜片满足消费者需要为目标,在19世纪末,公司便成为全球知名的企业。
到了20世纪,蔡司公司更是发展成为世界性高新技术产业的先锋,在航天、医疗、光学、检测、激光等领域皆位居领先地位。
今日,蔡司的光学部门在德国Aalen设有最先进的镜片制造工厂,是全球最大的零订单和物流中心之一,该中心每日收到的镜片订单超过4万片。
1996年,蔡司树脂镜片进入中国,而早在二十世纪初叶,蔡司的光学玻璃镜片就戴在了我国眼镜族的脸上。
但蔡司镜片目前尚未在中国设厂生产,市场上销售的产品皆由国内一家眼镜公司全权代理。
[NextPage]树脂镜片四大豪门企业文化依视路“看世界更美好”是依视路一贯追求的目标,“以人为本,以质取胜”则是依视路经营理念的基本要点。
依视路认为:人才的竞争是一切竞争的根本,只有具备职业道德的专业能力的人员,企业才能从无到有,从小到大,品牌形象的树立和被消费者认同才能成为现实。
所以,依视路不以短期赢利为目的,而是侧重于公司及品牌的建立,以长期的市场占有率为主要目标。
同时,与零售商及经销商建立良好的关系,使之长期共同发展,追求一种真正的"双赢"格局。
依视路在中国6年来的发展历程,其实也是一个树立品牌形象的历程。
为适应中国市场,依视路有选择地引进了集团的钻晶加膜片、宇宙片、万里路渐进片等高新科技产品。
并采用了白晶浸泡式加硬方法和纳米技术的超微粒合成材料镀制于镜片表面等最新加工工艺来保证产品的高质量。
基于此,依视路视质量为企业生命,对镜片的质量把关严格到近乎苛刻的程度,哪怕是只有一丝一毫瑕疵的镜片,都会被判为不合格作废品销毁。
对品牌负责,就是对消费者和客户的负责,这就是我们的品牌策略!依视路如是说。
豪雅“关怀您的眼睛”是豪雅的一贯宗旨,追求“小池中的大鲤鱼”;为创造人、社会、自然协调及丰富多彩的社会作贡献,则是豪雅不断挑战新领域的企业文化。
豪雅奉行针对不同的地域差别制定不同的生产与销售方针。
豪雅认为,将客户、消费者放在首位,生产出让客户卖得放心、消费者买得称心的产品,得到客户、消费者的信赖第一重要。
因此豪雅为了生产高折射率、低比重、低色散三者平衡的优质镜片,在中国广州建立的工厂绝对符合国际标准,全套最新生产设备从国外引进,技术工艺和现代化的生产管理方式亦走在全球眼镜界的前列。
豪雅镜片的材料经过不断专研,借助先进技术配合精密仪器并在无尘车间内制造,所以特别符合眼睛的需求。
豪雅(广州)光学有限公司还在眼镜行业首家通过了国际ISO9002质量体系认证及ISO14001环境管理体系认证,由于质量完全符合HOYA集团统一标准,产品不仅符合国内最新的树脂镜片行业标准QB2506-2001,同时符合如欧洲CE标准、国际ISO标准、美国ANSI标准等世界各国的当地国家标准。
豪雅人言:先进工艺、先进技术、先进管理方式生产的让客户与消费者都满意的镜片,就是豪雅品牌。
苏拿本着“集众所长,追求卓越”的宗旨,保持光学领域的领先地位,持续不断的推出具有创新的设计及出色品质的光学产品,满足广大消费者对镜片外观、舒适及功能的全面需求,是苏拿光学集团不变的长久目标。
作为树脂镜片先驱的苏拿国际集团极为重视高新科技领域的开发,公司仅在澳大利亚和美国就设有2个研发中心,研发新材料、新技术、新产品。
辛勤耕耘必然收获累累硕果。
近年来,苏拿研制的博视达TM(PERCEPTATM,SpectraliteTM,TransitionTM),Spectralite VelocityTM和SOLA MAXTM(苏拿全能镜片)等多项新产品曾屡获世界光学协会(OLA)大奖;尤其是苏拿专利产品--能减缓青少年近视程度的(MC)青少年近视控制镜片,经实验调查证明效果显著,在中国市场上,更是深受广大青少年及家长的欢迎。
最符合中国普通大众配戴的优质树脂镜片与高特色性、高知名度、高附加值的适用型科技新产品,即苏拿品牌。
蔡司“科技为先”是蔡司最具特色的经营理念。
源于蔡司、修特、阿贝三位创办人的特殊专业背景,蔡司公司坚持光学理论为指导,以科技领先宗旨,始终以生产最佳质量的镜片满足消费需要为目标。
蔡司公司独特的企业文化和经营理念,体现在镜片制造上面的特征就是:生产出较同级产品更高的阿贝数与最柔和的防反光多波长镀膜之绝佳优质镜片自然顺理成章--科学家爱因斯坦曾亲笔致函推荐过蔡司制造的镜片;蔡司镜头装设在1969年阿波罗登月小艇上,传回地球历史性的照片;产品为22位诺贝尔奖获得者采用,其中4位科学家则更是热心协助蔡司公司改进产品等。
勿庸置疑,蔡司镜片傲人的历史和实证都说明它150余年来始终不停的进步和发展。
得益于深厚的历史积淀与国际视光学界的一致好评,蔡司树脂镜片自然在中国受到普遍认同,高科技含量、顶级品牌的盛誉,蔡司树脂镜片受之无愧。
[NextPage]树脂镜片四大豪门市场定位:依视路目标定位:销售商--全国大、中型城市的大型眼镜店与部分中型眼镜店;消费者--上层人士、白领阶层。
依视路镜片选用最贵的原材料单体,用最先进的设备和最细致的加工生产,制造出的产品质量上乘无疵可挑,所以价格较贵,但提供给消费者的性能价格比都是最优秀的,物有所值。
市场卖点:渐进多焦点镜片与PC镜片等。
渐进多焦点镜片与PC镜片是依视路高新科技的结晶,技术含量高,内在品质好的渐进多焦点镜片特别适合中老年人配戴,而PC镜片因质地较普通树脂镜片更轻、更不易划伤、折射率与散色等具有更多的优点,则无疑是树脂镜片的未来发展方向。
营销策略:以教育培训视光从业人员为销售推广工作的主线,以快捷周到的服务赢得零售商与消费者满意为重点,以长期的市场占有率为目标。
依视路在大力投入教育培训与快捷周到服务工作的同时,也加强了宣传推广方面的工作,通过与中国眼镜科技杂志社合作,举办"依视路视光知识普及宣传西部万里行"活动、开办"看世界更美好"专栏,在产品形象的树立与市场的开拓上,起到了事半功倍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