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鲜人的婚姻
- 格式:docx
- 大小:17.09 KB
- 文档页数:1
Society ·职场66WORLD VISION 2012.NO.04有财的姑娘。
近来“借岳丈家光”成为流行,高干或富人家子女们的人气逐渐高升。
事实上也有不少地方出身的男性借了岳丈家的光,能够到平壤“出人头地”。
第二等级是虽然父母能力不足,但凭借自己的能力养活自己的女大学毕业生。
当然如果是平壤外国语大学、平壤医科大学毕业的那就堪称锦上添花。
从师范大学毕业、担任教师工作的女性无论任何时候都是绝佳的新娘人选。
第三等级为父母没权没势,也没有读过大学,却具有较强的生活能力,会做生意和小买卖的女性。
今天在朝鲜,不会做买卖的女性被男人看作是傻瓜。
而被所有男人都捧为最佳伴侣的女性,就是因长相出众而被选入中央党五科的女性、电影演员或舞蹈演员及歌手。
五科的女性们通常担任一段时间高干们的陪客或电话接线员,到了25岁左右就可以入党,嫁给护卫总局的军官或当干部,读书的男性。
平壤男性挑选对象朝鲜人过情人节吗?在朝鲜,自由恋爱一般不太被接受。
中学时期,甚至在大学里,男女学生之间的恋爱被严格控制。
没有地方可以让情侣们悠闲地散步,恋人之间如果手挽着手上街还会招来人们的白眼。
但是经自由恋爱而结婚的人也在逐渐增多。
朝鲜的夫妇一般都是经人介绍结成一对。
所以与不同对象碰面的次数多算不上大问题,但是经常更换对象对于女性来讲就会成为瑕疵。
因此不少女性遇到确信可以相伴终生的对象时才开始谈恋爱。
一等新郎的关键词为“外国”选择结婚伴侣的标准在朝鲜可谓见仁见智,但是也会有所谓的流行。
在上世纪90年代粮食危机以前,入党的、已经完成服役、读完大学的男性是第一等的新郎。
如果男性在参军后入党,并正在读大学,就会有无数家有千金的家长们争着抢着要相亲。
现在虽然也留有这样的风气,但是21世纪以后,朝鲜人的意识发生了巨大的改变。
在今天,新郎通常分为三个等级。
第一等级为所谓“三外”男性。
“三外”是指经常特约记者|朴哲勇 发自朝鲜涉外、高干或富人家的子女是最抢手的结婚对象本刊资料社会·家庭朝鲜官方媒体批判的“盲目追随黄色流行的愚蠢举动”到底是什么?朝鲜人民的婚姻大事Copyright©博看网 . All Rights Reserved.WORLD VISION 2012.NO.04时规模会很大,首先婚车就不一样。
朝鲜族男人爱情观
朝鲜族男人的爱情观可以从其文化、传统和社会背景中得到一定的解释。
首先,朝鲜族男人的爱情观通常受到其家庭、父母和长辈的影响。
在传统的朝鲜族家庭中,父母会为子女安排婚姻,他们通常会根据家族背景、社会地位、经济条件、道德品质等因素来选择合适的对象。
因此,朝鲜族男人在选择伴侣时通常会考虑家庭的意见和期望,而不是仅仅根据个人感觉或爱情来决定。
其次,朝鲜族男人在爱情观方面也受到传统文化的影响。
朝鲜族传统文化注重家庭、亲情和责任感,而不是个人的自由和幸福感。
因此,朝鲜族男人在选择伴侣时通常会考虑对方是否能够承担家庭责任,对家庭是否有贡献,而不是仅仅根据感情的好坏来决定。
最后,朝鲜族男人在爱情观方面还受到社会背景的影响。
在朝鲜族社会中,爱情往往被视为私人事务,很少在公共场合表达。
因此,朝鲜族男人通常不会在公众场合或社交媒体上表达爱情,而是更注重对伴侣的关心、照顾和尊重。
总的来说,朝鲜族男人的爱情观通常是注重家庭责任和传统价值观的,而不是个人感情的追求。
他们选择伴侣时会考虑家庭的意见和期望,而不是仅仅根据个人的感觉来决定。
此外,朝鲜族男人通常不会在公共场合或社交媒体上表达爱情,而是更注重对伴侣的关心、照顾和尊重。
韩国婚姻制度韩国在原始时期是没有婚姻制度的,一夫一妻制的家庭产生后,男女成亲要举行隆重的礼仪。
一夫一妻制家庭产生的初期,婚礼形式也很简单,结婚的男女只要向他人宣布二人成亲结为夫妇即可。
到了公元676年至935年的新罗时期,婚礼形式稍有变化,光是口头宣布就不够了,还必须请家人和族人来摆上酒席吃上一顿,“轻重随贫富”。
后来有的韩国学者把这种婚礼形式概括为“祝宴”和“共食”。
这种婚礼形式保持的时间很长,一直延续到公元918年至1392年的整个高丽王朝时代。
高丽王朝的婚娶有其独特的方式。
结婚时男家向女家只送酒和肉,不送彩礼。
结婚的当天晚上,亲戚们聚在一堂贺喜,只喝三杯喜酒便散。
这就是固有的祖传婚礼习俗。
另一方面,实行“入赘婚”,韩语又叫“男归女第”或“婿留妇家”,也是朝鲜半岛的传统婚俗。
这种简单的婚俗同落后的生产力发展水平相适应,体现了男女平等的观念,也同佛教在新罗时代得到极大的普及,以及高丽王朝将佛教定为国教有关。
因为佛教主张众生平等。
公元1392年,韩国建立了朝鲜王朝,又称李朝。
李朝把儒教作为新的理念备加推崇,使之成为国教。
此后500年间,儒学思想在韩国得到空前普及,浸染了其生活的各个方面,也极大地影响和改变了韩国的传统婚俗。
儒教文化传播开来之时愈加强调冠婚丧礼等礼仪和日常生活中的言行规范。
在婚姻上儒教崇尚父母包办,嫁娶礼俗的模式是既周到又烦琐的“六礼”。
李朝时期的韩国据此进行婚姻制度改革,制定了一些具体规定。
在实际婚礼中,从做媒开始到觐亲,一共分为6个程序:1.媒人搭桥,相当于六礼的纳彩;2.提亲圣物“四柱单”,也就是决定婚姻成败的“宫合四柱”(“四柱”指生年、月、日、时辰,“宫合”是根据“四柱”合“八字”,等同于汉族的“合八字”,这相当于六礼的问名),3.婚礼上新郎新娘首次见面;4.在新娘家度过大礼后两天;5.币帛礼,即新娘首次正式地向男方家长及亲属长辈行礼的风俗;6.觐亲,指新娘回娘家拜见双亲。
如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谢谢细数朝鲜历史上7位第一夫人个个绝代风华!导语:朝鲜前领导人金日成有两人妻子,金正日有四任妻子,现朝鲜领导人金正恩现任妻子是李雪主。
这些朝鲜第一夫人们,虽有的斯人已去,但却容颜仍朝鲜前领导人金日成有两人妻子,金正日有四任妻子,现朝鲜领导人金正恩现任妻子是李雪主。
这些朝鲜第一夫人们,虽有的斯人已去,但却容颜仍在。
从她们的旧照片当中可以看出,在那个时代的她们,算得上风华绝代,貌美如花。
下面7张图带大家见识一番。
1、金日成原配——金正淑金日成(1912年4月15日——1994年7月8日),朝鲜政治家,朝鲜建国主要领导人及朝鲜劳动党、朝鲜人民军、主体思想创建者。
生于朝鲜平壤市万景台区的一个普通农民家庭。
1925年他移居到中国东北吉林省,在抚松第一小学读书。
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从苏联回到朝鲜,先后任朝鲜劳动党中央委员会委员长和总书记,由1948年开始,直至其去世一直担任朝鲜最高领导人,统治长达46年之久。
金正淑是金日成第一任妻子,金正日的生母。
1917年12月24日,金正淑出生在朝鲜咸镜北道会宁市鳌山德的一个爱国家庭,1935年9月在中国东北地区参加了朝鲜人民革命军,1937年加入共产党,后与金日成结为伉俪。
在抗日战争时期,她曾多次参加与敌人的激战,从事过地下工作,被捕入狱后坚贞不屈。
解放后回到朝鲜,投身于祖国的恢复建设事业,于1949年9月22日因难产去世,享年32岁。
生有两子一女。
即金正日、金万一和金敬姬(金万一俄文名为舒拉,1947年在平壤溺死)。
金日成去世后,俄罗斯向已故的朝鲜前国家主席金日成及其夫人金正淑追授“为胜利做出贡献”勋章,这个勋章是由俄罗斯徽章局社会勋章委员会创立的,勋章被一圈圆形桂冠所环绕,由黄生活常识分享。
朝鲜战后婚姻制度-概述说明以及解释1.引言1.1 概述朝鲜自战后以来经历了许多社会变革,其中包括婚姻制度的变迁。
婚姻作为社会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朝鲜社会的发展和变革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本文将探讨战后朝鲜婚姻制度的变迁,以及这些变化对朝鲜社会的影响。
首先,我们将对战后朝鲜的婚姻制度进行概述,包括传统的婚姻观念和制度,并对其演变过程进行分析。
随后,我们将探讨婚姻制度对朝鲜社会的影响,包括对家庭结构、妇女地位、社会稳定等方面的影响。
最后,我们将展望朝鲜婚姻制度的未来发展,并对其对社会的启示进行探讨。
通过对婚姻制度的变迁和影响进行深入分析,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朝鲜社会的发展和变化,并为未来的研究提供借鉴和启示。
1.2 文章结构文章结构部分的内容可以包括对整篇文章的组织和安排进行说明。
可以介绍本文包括引言、正文和结论三部分,分别对战后朝鲜婚姻制度的变迁、对朝鲜社会的影响以及在朝鲜当代的发展进行详细探讨。
在结论部分,还会总结战后朝鲜婚姻制度的演变,探讨婚姻制度对社会的启示,并展望未来朝鲜婚姻制度的发展趋势。
这样的结构可以帮助读者清晰地理解文章的内容和脉络。
分的内容1.3 目的本文旨在探讨战后朝鲜婚姻制度的变迁和发展,以及这些变化对朝鲜社会的影响。
通过对朝鲜婚姻制度的演变进行分析,可以深入了解朝鲜社会的发展和变革,以及婚姻制度在其中所扮演的角色。
同时,本文也旨在对未来朝鲜婚姻制度的发展进行展望,探讨可能带来的社会影响和启示。
通过对朝鲜战后婚姻制度的研究,可以为理解朝鲜社会及其发展提供观点和见解。
内容2.正文2.1 战后朝鲜婚姻制度变迁战后朝鲜的婚姻制度经历了多次变迁,这主要是受到政治、经济和社会因素的影响。
在朝鲜战争后,朝鲜半岛分裂为南北两个国家,分别实行不同的政治制度和社会体系,这也导致了两地婚姻制度的差异化发展。
在朝鲜战争后的北朝鲜,婚姻制度逐渐受到共产主义的影响,婚姻不再只是家庭间的私人事务,而是被政府用来推进社会主义建设的一种手段。
MUSICLIFE2023年第5期朝鲜族人自古以来就勤劳勇敢,热爱生活,在劳作过程与人生礼仪中,都有着音乐与舞蹈的影子。
在朝鲜族人的一生中,要有三次经历“大桌”的仪式:抓周礼、婚礼、花甲礼,其中婚礼作为人生阶段较为中期的时间,具有着浓厚的民族风情,礼节繁多,承载着一个民族的人生价值观念,表达着民族对于婚姻的基本态度,甚至反映着民族历史中各阶段的信息,文化内涵十分丰富。
在冠婚丧祭四礼中,婚礼也被朝鲜族认为是最重要的一个,它涵盖了朝鲜族生活习俗、伦理道德、审美艺术多方面内容,音乐作为仪式中的纽带贯穿在每一个环节当中。
一、朝鲜族传统婚礼地区间的异同仪式是人类在社会生活中古老又普遍的一种文化活动,是人类交流的媒介,人们在各种值得纪念的节日创造出了包罗万象的仪式行为,思想引导着行为的产生,行为又将思想表象出来,仪式中充满了象征符号,“象征是反映一个民族的观念、意识的表现形式。
”[1]它们为仪式而服务,承载着形式多样的象征,表达着不同内涵或愿望。
在2020年至2022年期间,笔者分别采访过居住在齐齐哈尔、牡丹江、延吉等地,年龄在40至80岁之间的朝鲜族居民,居住在齐齐哈尔的朝鲜族人相较其他两地有更多从韩国迁入的,他们的婚礼受汉族的影响更深一些。
在提到传统婚礼的过程中,他们大都表示“我们那时候的婚礼比较简单,就是穿民族服饰、摆大桌。
”[2]在大桌仪式后新人入席,会互相敬酒、交杯喝酒,这里还能够看到传统仪式中交拜礼、合卺礼的部分痕迹,在婚礼当天的晚上,来参加仪式的宾客会一起即兴跳舞唱歌,这时多会选择活泼、欢快、有动感的音乐,如《阿里郎》《桔梗谣》《汉江水打铃》《诺多尔江边》等,从歌曲的选择中可以发现该地区婚礼音乐多为朝鲜族经典曲目。
牡丹江朝鲜民族艺术馆中的朱京国主任说“我们的婚礼已经很现代了,最多就是穿民族服饰和摆大桌,并没有什么特定的音乐,就是唱些朝鲜族的经典歌曲。
”[3]在此基础上当提到具体的歌曲名字时,牡丹江市海林市的文庆泽老师提到“像《汉江水打铃》《诺多尔江边》这些是韩国那边的。
朝鲜族的婚礼丧葬和饮食习惯朝鲜族的婚姻为一夫一妻制。
按照传统习惯,近亲、同宗、同姓不婚。
“男主外,女主内”是一种普遍习俗。
朝鲜族婚俗从说媒到结婚要经过六次礼节,即“纳采”、“问名”、“纳吉”、“纳币”、“请期”和“迎请”。
姑娘和小伙的接触传话,需要一个“媒人”。
首先,男方家要让媒人到女方家“看善”,与汉族的“相亲”相似,如满意,小伙正式向姑娘求婚,女方若也同意,男方家就往女方送“四柱”。
四柱就是在一张纸上写着姓名和星辰宿象出生的年月日时女方再拿姑娘的四柱与之对“穹合”,所谓“穹合”就是指男女的属相是否相顺而不相克。
如二人生肖相合,女方就经媒人通知男方家,说两个人的“穹合”相对,男方可“择日”确定举行婚礼的日期并送彩礼到女方家,一般要有“青缎”、“红缎”等。
“纳采”礼是新郎家向新娘家提亲时送的礼物。
“问名”礼是占卜新娘将来的运气好坏而打听其母姓名的礼仪。
“纳吉”礼是新郎家向新娘家通知吉日。
“纳币”礼是新郎家给新娘有送的青缎、红缎等财礼,“请期”礼是新郎家把选定的婚期以书面形式送到新娘家征求意见,新娘家则根据姑娘的具体情况回复。
“迎亲”礼,即新娘家则根据姑娘的具体情况回复。
“迎亲”礼,即新郎迎接新娘,也最为隆重。
朝鲜族婚礼的仪式很复杂,在延边,婚礼一般分两段进行:先在新娘家举行,后在新郎家举行。
在新娘家举行谓之“新郎婚礼”,在新郎家举行谓之“新娘婚礼”。
新郎婚礼一般要按奠雁礼、交拜礼、房合礼、席宴礼等顺序进行。
新郎在新娘家住三日后,便独自回家,随后新娘等待选定的吉日再被迎接到新郎家,新郎家也照样搭起醮礼厅,为新娘摆喜筵,第二天新娘同丈夫家的人相认,施礼,被请去招待,至此,婚礼才告结束。
朝鲜族结婚后一般都不离婚,他们在婚礼中举行献木雁的仪式,象征夫妻白头到老的愿望。
朝鲜族多实行土葬,散居在城镇的也实行火葬。
在朝鲜族社会,父子关系是一切人伦关系的基础。
讲求父慈子孝,长子赡养父母。
社会上老人受到尊重,人们非常鄙弃不孝不敬的人和行为。
朝鲜族婚俗有哪些朝鲜族婚俗有哪些需要注意的事项?朝鲜族婚俗有哪些呢?下面小编告诉你。
朝鲜族婚俗仪式朝鲜族男女的联姻中间需要一个“媒人”。
首先,男方家要让媒人到女方家“看善”,这一点与汉族的“相亲”相似。
如满意,小伙子即正式向姑娘求婚。
女方家答应了这门亲事,男方家就要往女方家送“四柱”。
“四柱”就是在一张纸上写好小伙子的姓名和星辰宿象(出生的年、月、日、时)。
女方要拿姑娘的“四柱”与之对“穹合”。
所谓“穹合”,就是指男女的生辰八字是否相顺而不相克。
如果相合,女方就托媒人通知男方,说两个人的“穹合”相对。
这时,男方可以确定举行婚礼的日期并将彩礼送到女方家,一般要有“青缎”、“红缎”等。
结婚仪式在新娘家举行。
新郎一行人手捧用红布包着的木雕大雁来到新娘家后,新娘家用木盆把木雁接过去,然后把新郎让进客房--“舍廊房”,新郎在此戴上纱帽,系上冠带,新娘头戴“簇头里”、身着“汉衫”然后双双走进“樵礼厅”举行结婚仪式。
结束后,新郎便开始“赏大桌”,即品尝佳肴,由新娘家的客人和自家的亲戚们陪同。
行过樵礼仪式后,双方便正式结为夫妻。
朝鲜族婚俗的特色婚姻在朝鲜族人们的生活中是一件大事。
姑娘和小伙的接触传话,需要有一个“媒人”。
首先,男方家要让媒人到女方家看女方情况如何,这叫“看善”,与汉族的“相亲”差不多。
如满意,小伙正式向姑娘求婚。
女方家如果也愿意,男方家就往女方送“四柱”。
四柱,就是在一张纸上写着姓名和星辰宿象(出生年、月、日、时)。
女方家接到小伙的“四柱”后,再拿姑娘的“四柱”对”穹合”。
所谓”穹合”,是指男女双方的属相是否相顺而不相克。
这不是简单地看合得来合不来,而是要认认真真地看二人的生肖能不能完全对上。
如二人生肖不合,婚事就没有希望了。
如果二人生肖相合,女方就经媒人通知男方家,说两个人的“穹合”相对。
男方家就可把举行婚礼的日期通过媒人传话给女方家,这叫“择日”。
女方家得到“择日”的信儿,便占卜吉凶。
如果是吉,就可以许婚了。
我们经常从韩剧中看到韩国大家庭其乐融融的场景,能干的丈夫与贤惠的妻子恩爱有加。
韩国传统的婚姻观念认为“男主外,女主内”,男子在外赚钱养家糊口,女子在家相夫教子服侍公婆。
但是,随着当今外在经济发展环境的不稳定,国内经济萎靡,失业率提问,竞争力加大,韩国的婚姻观悄然地发生着变化。
一、晚婚和单身工业化之后,韩国经济迅速发展,同时西方自由的思想也冲击着韩国,越来越多的女性走进向学校接受教育,并且接受教育的程度越来越高。
这必然导致结婚的年龄越来越晚。
相比过去“女子无才便是德”、早早送女儿出嫁的思想,当今女性追求更高学历、社会地位,享有自己的生活,大多28―30岁才结婚,所以晚婚是韩国婚姻的一大特点。
男性结婚年龄同样也是越来越晚。
在一向认为男尊女卑的韩国,男性素来是家里的顶梁柱,承担着家庭的重要责任,男性从小就被教育勤奋读书,不仅要承担赡养父母的担子,而且要求获取社会殊荣,地位与名誉要兼得。
同时在升入大学一年后入伍服役两年后再回到学校继续学习,这时的男性拼命苦读以弥补服役的两年时光,更多的韩国男性大学毕业后受就业压力的影响选择继续向上攻读,等到硕士或博士毕业时大多已经是32岁左右了。
这更促使韩国的晚婚。
韩国婚姻在出现晚婚这一特点的同时,也有很多人选择了单身,相对男性而言,女性选择单身的比率更高。
[1]据韩国健康与社会事务所的一项民意调查,16.3%的男性和37.9%的女性并不认为婚姻是必要的,暗示着到一定年龄就得找个伴儿的传统价值正在消退,由此引发了独身主义倾向的扩散,一人家庭的构成比例逐渐增加。
1975年,一人家庭占家庭总数的4.2%,1980年占4.8%,1990年占9.0%,2000年占15.5%。
根据韩国妇女发展研究所的研究,有40%近30岁的女性因优先考虑教育和职业而单身。
这个趋势主要应归因于女性对工作的关注,女性为了自己的发展而晚婚,而且很多女性相信长期存在的夫妻间的不平等还将存在,所以年轻女性认为婚姻并不是“必修课”而是“选修课”。
朝鲜族的风俗习惯朝鲜族的风俗习惯朝鲜族的风俗习惯服饰朝鲜族喜穿素白衣服,一般为短衣长裤。
男子上衣斜襟无扣,用布条打结外加坎肩,下衣裤裆肥大,裤脚系带。
妇女短衣斜襟无钮扣,以彩带为结,长裙分缠裙、筒裙。
老年妇女多穿白色长裙,中年妇女多穿缠裙,长及脚跟。
年轻妇女的裙幅多为色彩鲜艳的绸缎。
近代男子多穿平面白胶鞋,劳动时穿草鞋。
女子穿船形胶鞋。
现在除节日或民族集会外,朝鲜族基本不穿民族服装,和汉族已无甚差别。
饮食朝鲜族以为米饭为主,多为大米饭、二米饭,汤每餐必备,尤喜喝大酱汤。
辣白菜,一般制法将白菜用盐水浸泡几天,洗后,再抹入辣椒、葱、蒜、姜等调料。
有条件时还可加苹果、梨片等,然后窖藏,半月后便可食用。
还可用萝卜、芥菜、英菜等同法腌制。
冷面,三分淀粉、七分面压制而成。
煮熟捞出冷却,再用牛肉或鸡肉熬汤,并放入甘草、胡椒、花椒、生姜、味精、糖醋等制成冷面汤,吃时再放入牛肉片、黄瓜丝、芝麻、辣椒面等适口调料。
狗肉是朝鲜族喜吃的肉食之一,除婚丧及节日不吃狗肉外,其他季节都可吃狗肉。
但多半是在伏天或患者康复时为补养而杀狗。
杀时将狗吊起,四蹄放血,退毛。
用其肉、皮及五脏做汤,肉加调料凉食,其味鲜美可口。
朝鲜族饮具器皿别具风格,一般一灶两锅,其锅邦深底阔,特别铁盖,便于焖饭,但炒菜不便。
一般是一锅饭、一锅汤。
桌中间一盆饭,一人一匙,并备有凉水。
器皿讲究卫生,女人用坛罐顶水。
居住多居马尾式住宅,建于近水源方便之处。
房屋以木搭架,用拉哈辫抹泥为墙,屋顶四面坡,用稻草覆盖。
每房有四扇或五扇门,室内通屋为炕,进屋脱鞋,盘腿而坐。
农村在房屋东端室内养一头大黄牛,院内放牛车及捣米用的杵臼。
近年朝鲜族已发生变化,砖瓦结构的住宅日益增多,民族风格的室内设计日渐减少,一切向现代化发展。
试论朝鲜族婚姻家庭中伦理思想和道德观念朝鲜族是一个富有道德情感和道德传统的民族。
在其长期的生产活动和社会活动中形成并发展了具有该民族特点的伦理思想和道德观念的同时,在婚姻家庭中伦理思想和道德观念有着广泛的反映,千百年来在朝鲜族人们的思想观念和行为方式中起着规范与准则的作用。
标签:朝鲜族;婚姻家庭;伦理思想;道德观念朝鲜族是东亚重要民族,主要分布在朝鲜半岛,是朝鲜和韩国(韩国称为韩民族)的主体民族,中国朝鲜族主要分布在黑龙江、吉林、辽宁三省。
根据2000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统计,中国朝鲜族总人口为1,923,842人。
朝鲜族通用语言为朝鲜语,语系尚未确定。
朝鲜语属音位文字类型,有40个字母,是音素字母。
拼写时,把同一音节的音素迭成字块构成方块形文字。
朝鲜族是中国具有代表性的少数民族之一,中国人民银行自1987年4月27日开始发行的第四套人民币中,纸币贰角的正面图案就是土家族和朝鲜族。
朝鲜族伦理思想是指朝鲜族历史上各种伦理思想和道德观念的总称,既是朝鲜族文化和朝鲜族人民精神生活中的重要内容,也是中国伦理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
而朝鲜族婚姻家庭中的伦理思想和道德观念更具有本民族的特点。
一、朝鲜族婚姻中的伦理思想和道德观念家庭的成立以婚姻为前提和基础,家庭从婚姻开始,婚是家庭成立的标志。
其中也受封建道德观念的影响,渗透着传统的礼仪。
(一)朝鲜族婚姻制度朝鲜族实行一夫一妻制,没有一夫多妻的,即使在新中国成立之前也没有出现过。
聚居区内的朝鲜族的通婚都保持族内婚,而且还实行率婿婚、仲谋婚、血缘外婚制和自由婚制度。
率婿婚是指外地朝鲜族男子结婚后作为女婿到朝鲜族家与妻子家人一起生活的婚姻制度,这部分男子中有的是亲朋好友介绍的,有的是来打工的,有的是来投奔亲戚的。
从这一点上看朝鲜族是有讲究血缘外婚制,忌讳近亲结婚的传统特点。
这种血缘外婚制是朝鲜族在保持族内通婚的基础上,提倡与外地的朝鲜族通婚,避免近亲联姻,保持本民族的血统所形成的婚姻制度。
朝鲜人的婚姻
对于中国人来说,我们的邻国朝鲜是一个既熟悉又陌生的一个国家。
它充满了神秘感和话题性,有很多故事可以在茶余饭后讲述。
朝鲜目前没有电视征婚,也没有网络求友,有的还是传统的父母之命,媒婆之言。
对于朝鲜人来说,他们的生活是非常朴实的。
在大学校园里,无论你到传统的朝鲜金策工业大学,还是到时尚的平壤音乐舞蹈大学里转一转,你看不到花前月下搞对象的,你甚至看不到男女一对一走在一起,在大学里是没时间谈恋爱的,因为需要努力学习。
在校园里如果你恋爱了,会被周围人报以异样眼光,家长更是强烈反对的。
等参加工作了,谈恋爱才会进入议事日程。
参加工作后,这时候的接触面非常的窄,无非就是单位同事或者是亲戚朋友介绍了。
虽然如此,接触面窄也有窄的好处,那就是彼此之间都比较了解,知根知底的,这样会更有安全感。
这时候,除了家里亲戚朋友帮着张罗,还会有单位的领导热心牵线搭桥的,甚至还会举办各种联欢会,提供更多的社交机会。
不过,在朝鲜姑娘普遍存在愁嫁的情况,特别是在平壤,这种情况尤为突出。
因是朝鲜本来就是女多男少,况且女孩子非常独立,一般般的男人她们也看不上。
另外一个原因和就业有关,高中毕业后,很多家庭条件一般的男孩子去选择当兵,放弃了上大学,而女孩子普遍会选择去上学,以便为了自己的未来博得更好的出路的。
等到女孩子毕业了,而兵哥哥还未转业,这就造成了时间差,适龄结婚的男孩子相对比较少,所以这也是原因之一。
朝鲜的女孩子都非常要强,她们都非常努力的去工作,出嫁前她们会积攒好多财富,嫁妆越多才会显示她们面子上更有光。
朝鲜人的婚姻还是蛮幸福的,基本上是没有离婚的,两口子之间是没有任何秘密的,家庭氛围非常的和谐,总之,朝鲜人的幸福值很高。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