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整版)全等三角形竞赛试题精选及答案
- 格式:doc
- 大小:125.61 KB
- 文档页数:6
全等三角形证明经典50 题(含答案)1. 已知: AB=4, AC=2, D 是 BC 中点, AD 是整数,求ADAB CD延伸 AD 到 E,使 DE=AD,则三角形ADC全等于三角形EBD即 BE=AC=2 在三角形 ABE 中 ,AB-BE<AE<AB+BE即:10-2<2AD<10+2 4<AD<6又 AD 是整数 ,则 AD=512. 已知: D 是 AB 中点,∠ ACB=90°,求证:CD AB2ADC B3.已知: BC=DE,∠ B=∠ E,∠ C=∠ D, F 是 CD中点,求证:∠ 1=∠ 2A21B EC F D证明:连结 BF 和 EF。
由于 BC=ED,CF=DF,∠ BCF=∠ EDF。
因此三角形 BCF 全等于三角形 EDF(边角边 )。
因此 BF=EF,∠ CBF=∠ DEF。
连结 BE。
在三角形BEF 中 ,BF=EF。
因此∠ EBF=∠ BEF。
又由于∠ ABC=∠AED。
因此∠ABE=∠AEB。
因此 AB=AE。
在三角形 ABF 和三角形 AEF中, AB=AE,BF=EF,∠ABF=∠ ABE+∠ EBF=∠ AEB+∠ BEF=∠ AEF。
因此三角形 ABF 和三角形 AEF全等。
因此∠ BAF=∠ EAF (∠ 1=∠ 2)。
A4. 已知:∠ 1=∠ 2, CD=DE, EF//AB,求证: EF=AC 1 2证明:过 E 点,作 EG//AC,交 AD 延伸线于 G 则∠ DEG=∠ DCA,F ∠DGE=∠ 2又∵CD=DE∴ ⊿ADC≌ ⊿ GDE(AAS)∴EG=AC∵ EF//AB∴∠ DFE=∠ 1∵ ∠ 1=∠ 2∴ ∠ DFE=∠ DGE∴ EF=C EG∴ EF=AC DEB5.已知:AD均分∠ BAC,AC=AB+BD,求证:∠B=2∠C ACB D证明:在 AC上截取AD=AD∴ ⊿ AED≌ ⊿ ABD AE=AB,连结(SASED∵ AD)均分∠ BAC∴ ∠∴ ∠ AED=∠ BEAD=∠ BAD 又∵ AE=AB,,DE=DB∵ AC=AB+BDAC=AE+CE∴ CE=DE∴ ∠ C=∠ EDC∵∠ AED=∠ C+∠ EDC=2∠ C∴∠ B=2∠C6. 已知: AC 均分∠ BAD,CE⊥ AB,∠ B+∠ D=180°,求证:AE=AD+BE证明:在AE上取F,使EF=EB,连结 CF 由于 CE⊥AB 因此∠CEB=∠ CEF= 90 °由于 EB= EF, CE= CE,所以△CEB≌△CEF 所以∠B =∠ CFE 由于∠ B+∠ D= 180 ,°∠CFE+∠ CFA= 180°因此∠ D=∠ CFA 由于AC 均分∠ BAD 因此∠ DAC=∠ FAC 又由于AC= AC因此△ ADC≌ △ AFC( SAS)因此 AD= AF 因此 AE= AF+ FE= AD+ BE12.如图,四边形 ABCD 中, AB∥ DC, BE、 CE 分别均分∠ ABC、∠ BCD,且点 E 在 AD 上。
1. 已知:AB=4,AC=2,D 是BC 中点,AD 是整数,求AD2. 已知:D 是AB 中点,∠ACB=90°,求证:12CD AB3. 已知:BC=DE ,∠B=∠E ,∠C=∠D ,F 是CD 中点,求证:∠1=∠24. 已知:∠1=∠2,CD=DE ,EF//AB ,求证:EF=ACAD BC BACDF21E5. 已知:AD 平分∠BAC ,AC=AB+BD ,求证:∠B=2∠ C6. 已知:AC 平分∠BAD ,CE ⊥AB ,∠B+∠D=180°,求证:AE=AD+BE7. 已知:AB=4,AC=2,D 是BC 中点,AD 是整数,求AD8. 已知:D 是AB 中点,∠ACB=90°,求证:12CD AB AD BC A9.已知:BC=DE,∠B=∠E,∠C=∠D,F是CD中点,求证:∠1=∠2证明:连接BF和EF。
∵BC=ED,CF=DF,∠BCF=∠EDF。
∴三角形BCF全等于三角形EDF(边角边)。
∴BF=EF,∠CBF=∠DEF。
连接BE。
在三角形BEF中,BF=EF。
∴ ∠EBF=∠BEF 。
又∵ ∠ABC=∠AED 。
∴ ∠ABE=∠AEB 。
∴ AB=AE 。
在三角形ABF 和三角形AEF 中,AB=AE,BF=EF,∠ABF=∠ABE+∠EBF=∠AEB+∠BEF=∠AEF 。
∴ 三角形ABF 和三角形AEF 全等。
∴ ∠BAF=∠EAF (∠1=∠2)。
10. 已知:∠1=∠2,CD=DE ,EF//AB ,求证:EF=AC过C 作CG ∥EF 交AD 的延长线于点GCG ∥EF ,可得,∠EFD =CGDDE =DC∠FDE =∠GDC (对顶角)∴△EFD ≌△CGDEF =CG∠CGD =∠EFD又EF ∥AB∴∠EFD =∠1∠1=∠2∴∠CGD =∠2∴△AGC 为等腰三角形,AC =CG又 EF =CG∴EF =AC11. 已知:AD 平分∠BAC ,AC=AB+BD ,求证:∠B=2∠CB ACDF21 E证明:延长AB 取点E ,使AE =AC ,连接DE∵AD 平分∠BAC∴∠EAD =∠CAD∵AE =AC ,AD =AD∴△AED ≌△ACD (SAS )∴∠E =∠C∵AC =AB+BD∴AE =AB+BD∵AE =AB+BE∴BD =BE∴∠BDE =∠E∵∠ABC =∠E+∠BDE∴∠ABC =2∠E∴∠ABC =2∠C12. 已知:AC 平分∠BAD ,CE ⊥AB ,∠B+∠D=180°,求证:AE=AD+BE在AE 上取F ,使EF =EB ,连接CF∵CE ⊥AB∴∠CEB =∠CEF =90°∵EB =EF ,CE =CE ,∴△CEB ≌△CEF∴∠B =∠CFE∵∠B +∠D =180°,∠CFE +∠CFA =180°∴∠D =∠CFA∵AC 平分∠BAD∴∠DAC =∠FAC又∵AC =AC∴△ADC ≌△AFC (SAS )CD B A∴AD =AF∴AE =AF +FE =AD +BE12. 如图,四边形ABCD 中,AB ∥DC ,BE 、CE 分别平分∠ABC 、∠BCD ,且点E 在AD 上。
全等三角形证明经典50题(含答案)1.已知:AB=4 , AC=2 , D 是BC 中点,AD 是整数,求 AD延长AD 至U E,使DE=AD, 则三角形ADC 全等于三角形EBD即 BE=AC=2 在三角形 ABE 中,AB-BE<AE<AB+BE 即:10-2<2AD<10+2 4<AD<6 又AD 是整数,则AD=512.已知:D 是 AB 中点,/ ACB=90 °,求证: CD - AB2为BC=ED,CF=DF, / BCF= / EDF 。
所以 三角形BCF 全等于三角形 EDF (边角边)。
所以BF=EF, / CBF= / DEF 。
连接 BE 。
在三角形 BEF 中,BF=EF 。
所以 / EBF= / BEF 。
/ ABE= / AEB 。
所以 AB=AE 。
在三角形 ABF 和 / ABF= / ABE+ / EBF= / AEB+ / BEF= / AEF 。
所以/ C= / D , F 是 CD 中点,求证:/ 1 = / 2证明:连接BF 和EF 。
因又因为 / ABC= / AED 。
所以 三角形 AEF 中, AB=AE,BF=EF, 三角形ABF 和三角形AEF 全等。
所以 / BAF= / EAF ( / 仁/ 2)。
A3因为 EB = EF ,CE = CE , 所以△ CEBCEF 所以/ B = / CFE 因为/ B +/ D = 180° / CFE + / CFA = 180° 所以/ D = / CFA 因为 AC 平分/ BAD 所以/ DAC = / FAC 又因为 AC = AC 所以△ ADC 也厶AFC ( SAS ) 所以AD = AF 所以AE = AF + FE = AD + BE12.如图,四边形 ABCD 中,AB // DC ,BE 、CE 分别平分/ ABC 、/ BCD ,且点 E 在AD 上。
全等三角形证明经典50 题(含答案)1. 已知: AB=4, AC=2, D 是 BC 中点, AD 是整数,求ADAB CD延长 AD 到 E,使 DE=AD,则三角形ADC全等于三角形EBD即 BE=AC=2 在三角形 ABE 中 ,AB-BE<AE<AB+BE即:10-2<2AD<10+2 4<AD<6又 AD 是整数 ,则 AD=512. 已知: D 是 AB 中点,∠ ACB=90°,求证:CD AB2ADC B3.已知: BC=DE,∠ B=∠ E,∠ C=∠ D, F 是 CD中点,求证:∠ 1=∠ 2A21B EC F D证明:连接 BF 和 EF。
因为 BC=ED,CF=DF,∠ BCF=∠ EDF。
所以三角形 BCF 全等于三角形 EDF(边角边 )。
所以 BF=EF,∠ CBF=∠ DEF。
连接 BE。
在三角形BEF 中 ,BF=EF。
所以∠ EBF=∠ BEF。
又因为∠ ABC=∠AED。
所以∠ABE=∠AEB。
所以 AB=AE。
在三角形 ABF 和三角形 AEF中, AB=AE,BF=EF,∠ABF=∠ ABE+∠ EBF=∠ AEB+∠ BEF=∠ AEF。
所以三角形 ABF 和三角形 AEF全等。
所以∠ BAF=∠ EAF (∠ 1=∠ 2)。
A4. 已知:∠ 1=∠ 2, CD=DE, EF//AB,求证: EF=AC 1 2证明:过 E 点,作 EG//AC,交 AD 延长线于 G 则∠ DEG=∠ DCA,F ∠DGE=∠ 2又∵CD=DE∴ ⊿ADC≌ ⊿ GDE(AAS)∴EG=AC∵ EF//AB∴∠ DFE=∠ 1∵ ∠ 1=∠ 2∴ ∠ DFE=∠ DGE∴ EF=C EG∴ EF=AC DEB5.已知:AD平分∠ BAC,AC=AB+BD,求证:∠B=2∠C ACB D证明:在 AC上截取AD=AD∴ ⊿ AED≌ ⊿ ABD AE=AB,连接(SASED∵ AD)平分∠ BAC∴ ∠∴ ∠ AED=∠ BEAD=∠ BAD 又∵ AE=AB,,DE=DB∵ AC=AB+BDAC=AE+CE∴ CE=DE∴ ∠ C=∠ EDC∵∠ AED=∠ C+∠ EDC=2∠ C∴∠ B=2∠C6. 已知: AC 平分∠ BAD,CE⊥ AB,∠ B+∠ D=180°,求证:AE=AD+BE证明:在AE上取F,使EF=EB,连接 CF 因为 CE⊥AB 所以∠CEB=∠ CEF= 90 °因为 EB= EF, CE= CE,所以△CEB≌△CEF 所以∠B =∠ CFE 因为∠ B+∠ D= 180 ,°∠CFE+∠ CFA= 180°所以∠ D=∠ CFA 因为AC 平分∠ BAD 所以∠ DAC=∠ FAC 又因为AC= AC所以△ ADC≌ △ AFC( SAS)所以 AD= AF 所以 AE= AF+ FE= AD+ BE12.如图,四边形 ABCD 中, AB∥ DC, BE、 CE 分别平分∠ ABC、∠ BCD,且点 E 在 AD 上。
全等三角形测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每题5分,共20分)1. 若两个三角形的对应角相等,对应边成比例,则这两个三角形是:A. 相似三角形B. 全等三角形C. 等腰三角形D. 直角三角形答案:B2. 在全等三角形中,对应边的长度关系是:A. 不相等B. 相等C. 互为相反数D. 无法确定答案:B3. 以下哪个条件不能判定两个三角形全等?A. SSS(三边相等)B. SAS(两边及其夹角相等)C. ASA(两角及其夹边相等)D. SSA(两边及其中一边的对角相等)答案:D4. 如果两个三角形的两边和一角对应相等,且这角是两边的夹角,则这两个三角形:A. 一定全等B. 不一定全等C. 一定不全等D. 无法确定答案:A二、填空题(每题5分,共20分)1. 如果两个三角形的三边对应相等,根据______判定这两个三角形全等。
答案:SSS2. 两个三角形的两角和一边对应相等,根据______判定这两个三角形全等。
答案:ASA3. 如果两个三角形的两角和其中一角的对边对应相等,根据______判定这两个三角形全等。
答案:AAS4. 两个三角形的两边和其中一边的对角对应相等,根据______判定这两个三角形全等。
答案:HL(直角三角形的斜边和一条直角边对应相等)三、解答题(每题15分,共40分)1. 已知三角形ABC和三角形DEF,AB=DE=5cm,BC=EF=7cm,∠A=∠D=60°,求证:△ABC≌△DEF。
证明:在△ABC和△DEF中,AB=DE,BC=EF,∠A=∠D,∴由SAS判定,△ABC≌△DEF。
2. 若△ABC≌△DEF,且AB=DE,AC=DF,∠B=∠E,求证:BC=EF。
证明:由于△ABC≌△D EF,∴AB=DE,AC=DF,∠B=∠E,∴BC=EF(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边相等)。
结束语:以上是全等三角形的测试题及答案,希望同学们通过这些题目能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全等三角形的判定方法和性质。
【导语】奥林匹克数学竞赛或数学奥林匹克竞赛,简称奥数。
奥数体现了数学与奥林匹克体育运动精神的共通性:更快、更⾼、更强。
国际数学奥林匹克作为⼀项国际性赛事,由国际数学教育专家命题,出题范围超出了所有国家的义务教育⽔平,难度⼤⼤超过⼤学⼊学考试。
下⾯是为⼤家带来的⼋年级奥数全等三⾓形试题及答案,欢迎⼤家阅读。
1.如图,∠D=∠C=90°,E是DC的中点,AE平分∠DAB,∠DEA=28°,则∠ABE的度数是()A. 62°B. 31°C. 28°D. 25° 2.如图,△ABC中,∠C=90°,AD平分∠BAC,过点D作DE⊥AB于E,测得BC=9,BE=3,则△BDE的周长是 ( )A. 6B. 9C. 12D. 15 3.如图,△ACB≌△A′CB′,∠BCB′=30°,则∠ACA′的度数为()A. 30°B. 40°C. 20°D. 35° 4.如图,△ABC≌△BAD,A和B、C和D是对应顶点,如果AB=5,BD=6,AD=4,那么BC等于( )A. 4B. 5C. 6D. ⽆法确定 5.如图,在和中,,若添加条件后使得≌,则在下列条件中,不能添加的是().A. ,B. ,C. ,D. , 6.如图,某同学把⼀块三⾓形的玻璃打碎成了三块,现在要到玻璃店去配⼀块完全⼀样的玻璃,那么最省事的办法是( )A. 带①去B. 带②去C. 带③去D. 带①和②去 7.如图,在四边形ABCD中,M、N分别是CD、BC的中点,且AM⊥CD,AN⊥BC,已知∠MAN = 74°,∠DBC = 41°,则∠ADC的度数为().A. 49°B. 47°C. 45°D. 43° 8.如图,已知等边△ABC中,BD=CE,AD与BE相交于点P,则∠APE的度数是( )A. 30°B. 45°C. 60°D. 75° 9.如图,AD是△ABC中∠BAC的⾓平分线,DE⊥AB于点E,DF⊥AC于点F,S△ABC=7,DE=2,AB=4,则AC长是 . 10.如图,已知OC平分∠AOB,CD//OB,若OD=3cm,则CD=___________cm. 11.如图,已知在△ABC中,CD是AB边上的⾼,BE平分∠ABC,交CD于点E,BC=5,DE=2,则△BCE的⾯积等于_____. 12.如图,△ABC≌△DEF,已知∠A=50°,∠B=60°,则∠F=____度. 13.如图,△ABC中,BA=BC,∠ABC=40°,∠ABC的平分线与BC的垂直平分线交于点O,E在BC边上,F在AC边上,将∠A沿直线EF翻折,使点A与点O恰好重合,则∠OEF的度数是_____. 14.如图,在△ABC中,AB=AC,BF=CD,BD=CE.若∠A=40°,则∠FDE=__________°. 15.如图,点C、D在BE上,BC=DE,∠1=∠2,要使得△ABD≌△AEC,还需要添加⼀个边或⾓的条件,你添加的条件是__________. 16.如图,直线l上有三个正⽅形a,b,c,若a,c的边长分别为5和12,则b的⾯积为_________________. 17.如图,在 ABC中,∠ABC=45°,AD,BE是 ABC的⾼,AD,BE相交于点F.求证:BF=AC. 18.⑴已知:如图1,等腰直⾓三⾓形ABC中,∠B=90°,AD是∠BAC的外⾓平分线,交CB边的延长线于点D.求证:BD=AB+AC ⑵对于任意三⾓形ABC,∠ABC=2∠C,AD是∠BAC的外⾓平分线,交CB边的延长线于点D,如图2,请你写出线段AC、AB、BD之间的数量关系并加以证明. 图1 图2 19.如图,校园有两条路OA、OB,在交叉⼝附近有两块宣传牌C、D,学校准备在这⾥安装⼀盏路灯,要求灯柱的位置P离两块宣传牌⼀样远,并且到两条路的距离也⼀样远,请你⽤尺规作出灯柱的位置点P。
全等三角形测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每题5分,共20分)1. 若两个三角形的对应角相等,则这两个三角形一定是全等三角形。
A. 正确B. 错误答案:B2. 根据SAS(边-角-边)公理,如果两个三角形的两边和夹角相等,则这两个三角形全等。
A. 正确B. 错误答案:A3. 已知三角形ABC和三角形DEF,若AB=DE,BC=EF,且∠A=∠D,则三角形ABC≌三角形DEF。
A. 正确B. 错误答案:A4. 如果两个三角形的对应边成比例,并且对应角相等,则这两个三角形全等。
A. 正确B. 错误答案:B二、填空题(每题5分,共20分)1. 根据AAS(角-角-边)公理,如果两个三角形的两个角和其中一个角的对边相等,则这两个三角形______。
答案:全等2. 在全等三角形中,对应边______。
答案:相等3. 如果两个三角形的三边对应相等,则这两个三角形______。
答案:全等4. 根据HL(斜边-直角边)公理,如果两个直角三角形的斜边和一条直角边相等,则这两个三角形______。
答案:全等三、解答题(每题15分,共40分)1. 已知三角形ABC和三角形DEF,AB=DE=5cm,BC=EF=7cm,∠A=∠D=90°,求证:三角形ABC≌三角形DEF。
证明:∵AB=DE,BC=EF,∠A=∠D∴根据HL公理,三角形ABC≌三角形DEF。
2. 已知三角形ABC和三角形DEF,∠A=∠D=60°,AC=DF=6cm,AB=3cm,DE=3cm,求证:三角形ABC≌三角形DEF。
证明:∵∠A=∠D,AC=DF∴∠B=∠E(等角的补角相等)∵AB=DE∴根据ASA(角-边-角)公理,三角形ABC≌三角形DEF。
四、证明题(每题20分,共20分)1. 已知三角形ABC和三角形DEF,AB=DE=5cm,∠B=∠E,∠A=∠D,求证:三角形ABC≌三角形DEF。
证明:∵∠A=∠D,∠B=∠E∴∠C=∠F(三角形内角和定理)∵AB=DE∴根据ASA公理,三角形ABC≌三角形DEF。
全等三角形测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1. 下列选项中,哪两个三角形是全等的?A. ∠A=∠B,AB=BCB. ∠A=∠B,AC=BDC. ∠A=∠C,AB=ACD. ∠A=∠B,AB=BC,AC=BD2. 如果两个三角形的对应边成比例,且夹角相等,这两个三角形是:A. 相似但不全等B. 必然全等C. 不一定全等D. 无法判断二、填空题3. 根据全等三角形的性质,如果两个三角形的对应角相等,且对应边成比例,那么这两个三角形是_________。
4. SAS全等条件指的是_________。
三、判断题5. 如果两个三角形的三边对应相等,那么这两个三角形一定全等。
()6. 根据HL全等条件,直角三角形中,如果斜边和一条直角边对应相等,那么这两个直角三角形全等。
()四、解答题7. 已知三角形ABC和三角形DEF,其中∠A=∠D=90°,AB=DE,AC=DF,求证:三角形ABC全等于三角形DEF。
8. 如图所示,三角形ABC和三角形DEF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点A(2,3),B(4,5),C(1,1),点D(-1,-2),E(1,-1),F(-2,-4)。
若AB=DE,AC=DF,∠BAC=∠EDF,请证明三角形ABC全等于三角形DEF。
五、综合题9. 在三角形ABC中,点D在BC上,若AD平分∠BAC,且BD=DC,求证:AB=AC。
10. 已知三角形ABC和三角形DEF,其中AB=DE,∠B=∠D,∠C=∠E,求证:三角形ABC全等于三角形DEF。
答案:一、选择题1. 答案:D2. 答案:A二、填空题3. 答案:相似4. 答案:边角边三、判断题5. 答案:正确6. 答案:正确四、解答题7. 解:由于∠A=∠D=90°,AB=DE,AC=DF,根据直角三角形的HL全等条件,我们可以得出三角形ABC全等于三角形DEF。
8. 解:由于AB=DE,AC=DF,∠BAC=∠EDF,根据SAS全等条件,我们可以得出三角形ABC全等于三角形DEF。
全等三角形判定-专题复习50题(含答案)全等三角形判定一、选择题:1.如图所示,亮亮书上的三角形被墨迹污染了一部分,很快他就根据所学知识画出一个与书上完全一样的三角形,那么这两个三角形完全一样的依据是()A.SSS B.SAS C.AAS D.ASA2.方格纸中,每个小格顶点叫做一个格点,以格点连线为边的三角形叫做格点三角形.如图,在4×4的方格纸中,有两个格点三角形△ABC、△DEF,下列说法中成立的是()A.∠BCA=∠EDF B.∠BCA=∠EFDC.∠BAC=∠EFD D.这两个三角形中,没有相等的角3.如图所示,△ABD≌△CDB,下面四个结论中,不正确的是()A.△ABD和△CDB的面积相等 B.△ABD和△A.∠EDB B.∠BEDC.∠AFB D.2∠ABF4.在△ABC和△A/B/C/中,已知∠A=∠A/,AB=A/B/,在下面判断中错误的是( )A.若添加条件AC=A/C/,则△ABC≌△△A/B/C/B.若添加条件BC=B/C/,则△ABC≌△△A/B/C/C.若添加条件∠B=∠B/,则△ABC≌△△A/B/C/D.若添加条件∠C=∠C/,则△ABC≌△△A/B/C/5.如图,△ABC和△DEF中,AB=DE、∠B=∠DEF,添加下列哪一个条件无法证明△ABC≌△DEF ()A.AC∥DF B.∠A=∠D C.AC=DF D.∠ACB=∠F6.如图,在△ABC中,∠ABC=45°,AC=8cm,F是高AD和BE的交点,则BF的长是()A.4cm B.6cm C.8cm D.9cm7.在如图所示的5×5方格中,每个小方格都是边长为1的正方形,△ABC是格点三角形(即顶点恰好是正方形的顶点),则与△ABC有一条公共边且全等的所有格点三角形个数是()A.1 B.2 C.3 D.48.如图,点E在正方形ABCD的对角线AC上,且EC=2AE,直角三角形FEG的两直角边EF、EG分别交BC、DC于点M、N.若正方形ABCD的边长为a,则重叠部分四边形EMCN的面积为()A. a2B. a2C. a2D. a29.在连接A地与B地的线段上有四个不同的点D、G、K、Q,下列四幅图中的实线分别表示某人从A地到B 地的不同行进路线(箭头表示行进的方向),则路程最长的行进路线图是()A.B.C.D.二、填空题:10.如图所示,有一块三角形的镜子,小明不小心弄破裂成1、2两块,现需配成同样大小的一块.为了方便起见,需带上块,其理由是.11.如图示,点B在AE上,∠CBE=∠DBE,要使ΔABC≌ΔABD, 还需添加一个条件是__________.(填上你认为适当的一个条件即可)12.如图,已知∠1=∠2,AC=AD,请增加一个条件,使△ABC≌△AED,你添加的条件是.13.如图,∠1=∠2,要使△ABD≌△ACD,需添加的一个条件是(只添一个条件即可).14.如图,在△ABC中,AB=AC,AD⊥BC于D点,E、F 分别为DB、DC的中点,则图中共有全等三角形对.15.如图,△ABD≌△BAC,若AD=BC,则∠BAD的对应角是.16.如图,已知AB⊥BD,垂足为B,ED⊥BD,垂足为D,AB=CD,BC=DE,则∠ACE= 度.17.如图,如果两个三角形的两条边和其中一条边上的高对应相等,那么这两个三角形的第三边所对的角的关系是.三、解答题:18.如图,∠DCE=90°,CD=CE,AD⊥AC,BE⊥AC,垂足分别为A.B.试说明AD+AB=BE.19.如图,E、A.C三点共线,AB∥CD,∠B=∠E,,AC=CD。
全等三角形证明经典50题(含答案)1. 已知:AB=4,AC=2,D 是BC 中点,AD 是整数,求AD解:延长AD 到E,使AD=DE∵D 是BC 中点∴BD=DC在△ACD 和△BDE 中AD=DE∠BDE=∠ADCBD=DC∴△ACD ≌△BDE∴AC=BE=2∵在△ABE 中AB-BE <AE <AB+BE∵AB=4即4-2<2AD <4+21<AD <3∴AD=22. 已知:D 是AB 中点,∠ACB=90°,求证:12CD AB延长CD 与P ,使D 为CP 中点。
连接AP,BP∵DP=DC,DA=DB∴ACBP 为平行四边形又∠ACB=90∴平行四边形ACBP 为矩形AD BC∴AB=CP=1/2AB3. 已知:BC=DE ,∠B=∠E ,∠C=∠D ,F 是CD 中点,求证:∠1=∠2证明:连接BF 和EF∵ BC=ED,CF=DF,∠BCF=∠EDF∴ 三角形BCF 全等于三角形EDF(边角边)∴ BF=EF,∠CBF=∠DEF连接BE在三角形BEF 中,BF=EF∴ ∠EBF=∠BEF 。
∵ ∠ABC=∠AED 。
∴ ∠ABE=∠AEB 。
∴ AB=AE 。
在三角形ABF 和三角形AEF 中AB=AE,BF=EF,∠ABF=∠ABE+∠EBF=∠AEB+∠BEF=∠AEF∴ 三角形ABF 和三角形AEF 全等。
∴ ∠BAF=∠EAF (∠1=∠2)。
4. 已知:∠1=∠2,CD=DE ,EF//AB ,求证:EF=AC过C 作CG ∥EF 交AD 的延长线于点GCG ∥EF ,可得,∠EFD =CGDDE =DC∠FDE =∠GDC (对顶角)B ACDF21 E∴△EFD≌△CGDEF=CG∠CGD=∠EFD又,EF∥AB∴,∠EFD=∠1∠1=∠2∴∠CGD=∠2∴△AGC为等腰三角形,AC=CG又EF=CG∴EF=AC5.已知:AD平分∠BAC,AC=AB+BD,求证:∠B=2∠CA证明:延长AB取点E,使AE=AC,连接DE∵AD平分∠BAC∴∠EAD=∠CAD∵AE=AC,AD=AD∴△AED≌△ACD (SAS)∴∠E=∠C∵AC=AB+BD∴AE=AB+BD∵AE=AB+BE∴BD=BE∴∠BDE=∠E∵∠ABC=∠E+∠BDE∴∠ABC=2∠E∴∠ABC=2∠C6. 已知:AC 平分∠BAD ,CE ⊥AB ,∠B+∠D=180°,求证:AE=AD+BE证明:在AE 上取F ,使EF =EB ,连接CF∵CE ⊥AB∴∠CEB =∠CEF =90°∵EB =EF ,CE =CE ,∴△CEB ≌△CEF∴∠B =∠CFE∵∠B +∠D =180°,∠CFE +∠CFA =180°∴∠D =∠CFA∵AC 平分∠BAD∴∠DAC =∠FAC∵AC =AC∴△ADC ≌△AFC (SAS )∴AD =AF∴AE =AF +FE =AD +BE7. 已知:AB=4,AC=2,D 是BC 中点,AD 是整数,求AD解:延长AD 到E,使AD=DE∵D 是BC 中点∴BD=DC在△ACD 和△BDE 中AD BCAD=DE∠BDE=∠ADCBD=DC∴△ACD≌△BDE∴AC=BE=2∵在△ABE中AB-BE<AE<AB+BE ∵AB=4即4-2<2AD<4+21<AD<3∴AD=28.已知:D是AB中点,∠ACB=90°,求证:12 CD AB9. 已知:BC=DE ,∠B=∠E ,∠C=∠D ,F 是CD 中点,求证:∠1=∠2证明:连接BF 和EF 。
证明:连接 BF 和 EF T BC=ED,CF=DF, / BCF= / EDF 三角形BCF 全等于三角形 EDF (边角边)1.已知:AB=4 , AC=2 , D 是BC 中点,AD 是整数,求 ADD • BF=EF, / CBF= / DEF 连接 BE 在三角形 BEF 中,BF=EF • / EBF= / BEF 。
: / ABC= / AED 。
二 / ABE= / AEB 。
• AB=AE 。
在三角形 ABF 和三角形 AEF 中AB=AE,BF=EF, / ABF= / ABE+ / EBF= / AEB+ / BEF= / AEF • 三角形 ABF 和三角形 AEF 全等。
•/ BAF= / EAF ( /仁/ 2)4.已知:/ 1 = / 2, CD=DE , EF//AB ,求证:EF=AC解:延长 AD 到E,使AD=DE •/ D 是BC 中点二BD=DC 在厶 ACD 和^ BDE 中 AD=DE / BDE= / ADCBD=DC /•△ ACD ◎△ BDE ••• AC=BE=2 •••在△ ABE 中 AB-BE V AE V AB+BE •/ AB=4 即 4-2 V 2AD V 4+21 V AD V 3 • AD=21 2.已知:D 是 AB 中点,/ ACB=90 °,求证:CD —AB 2A CG// EF ,可得,/• △ EFD ^A CGD•,/ EFD =Z 1过C 作CG // EF 交AD 的延长线于点GEFD = CGDDE = DC / FDE =Z GDC (对顶角) EF = CG / CGD =Z EFD 又,EF // AB / 1= / 2 •/ CGD =Z 2 • △ AGC 为等腰三角形, AC = CG 又 EF = CG 「. EF = AC 延长CD 与P ,使D 为CP 中点。
连接 AP,BP •/ DP=DC,DA=DB • ACBP 为平行四边形又/ ACB=90 •平行四边形 ACBP 为矩形 • AB=CP=1/2AB 3.已知:BC=DE ,/ B= / E ,Z C=Z D , F 是 CD 中点,求证:/ 1 = / 2 5.已知:AD 平分/ BAC , AC=AB+BD ,求证:/ B=2 / C证明:延长 AB 取点E ,使AE = AC ,连接DE •/ AD 平分/ BAC• / EAD =Z CAD•/ AE = AC , AD = AD • △ AED 也厶 ACD ( SAS )•••/ E = Z C•/ AC = AB+BD •AE = AB+BD•/ AE = AB+BE •BD = BE •••/ BDE =Z E •••/ ABC =Z E+ / BDE •••/ ABC = 2 / E •••/ ABC = 2 / C ••• AE = AF + FE = AD + BE12.如图,四边形ABCD中,AB 在AD上。
全等三角形证实经典50题(含答案) 1. 已知:AB=4,AC=2,D 是BC 中点,AD 是整数,求AD延伸AD 到E,使DE=AD,则三角形ADC 全等于三角形EBD即BE=AC=2 在三角形ABE 中,AB-BE<AE<AB+BE即:10-2<2AD<10+2 4<AD<6又AD 是整数,则AD=52. 已知:D 是AB 中点,∠ACB=90°,求证:12CD AB3. 已知:BC=DE,∠B=∠E,∠C=∠D,F 是CD 中点,求证:∠1=∠2证实:衔接BF 和EF. 因为AD BCBC=ED,CF=DF,∠BCF=∠EDF. 所以 三角形BCF 全等于三角形EDF(边角边). 所以 BF=EF,∠CBF=∠DEF. 衔接BE. 在三角形BEF 中,BF=EF. 所以 ∠EBF=∠BEF. 又因为 ∠ABC=∠AED. 所以 ∠ABE=∠AEB. 所以 AB=AE. 在三角形ABF 和三角形AEF 中, AB=AE,BF=E F, ∠ABF=∠ABE+∠EBF=∠AEB+∠BEF=∠AEF. 所以 三角形ABF 和三角形AEF 全等. 所以∠BAF=∠EAF (∠1=∠2).4. 已知:∠1=∠2,CD=DE,EF//AB,求证:EF=AC 证实: 过E 点,作EG//AC,交AD 延伸线于G则∠DEG=∠DCA,∠DGE=∠2 又∵CD=DE ∴⊿ADC≌⊿GDE (AAS ) ∴EG=AC ∵EF//AB ∴∠DFE=∠1 ∵∠1=∠2 ∴∠DFE=∠DGE ∴EF=EG ∴EF=AC5. 已知:AD 等分∠BAC,AC=AB+BD,求证:∠B=2∠C证实: 在AC 上截取AE=AB,衔接ED ∵AD 等分∠BAC ∴∠EAD=∠BAD 又∵AE=AB,AD=AD ∴⊿AED≌⊿ABD (SAS ) ∴∠AED=∠B,DE=DB ∵AC=AB+BD AC=AE+CE ∴CE=DE ∴∠C=∠EDC ∵∠AED=∠C+∠EDC=2∠C ∴∠B=2∠C6. 已知:AC 等分∠BAD,CE ⊥AB,∠B+∠D=180°,求证:AE=AD+BE 证实: 在AE 上取F,使EF =EB,衔接CF 因为CE⊥AB 所以CD B AB AC DF 2 1 E∠CEB=∠CEF=90° 因为EB =EF,CE =CE, 所以△CEB≌△CEF 所以∠B=∠CFE 因为∠B+∠D=180°,∠CFE+∠CFA=180° 所以∠D=∠CFA 因为AC 等分∠BAD 所以∠DAC=∠FAC 又因为AC =AC 所以△ADC≌△AFC(SAS ) 所以AD =AF 所以AE =AF +FE =AD +BE12. 如图,四边形ABCD 中,AB ∥DC,BE.CE 分离等分∠ABC.∠BCD,且点E 在AD 上.求证:BC=AB+DC.证实:在BC 上截取BF=BA,衔接EF.∠ABE=∠FBE,BE=BE,则⊿ABE≌ΔFBE(SAS),∠EFB=∠A; AB 平行于CD,则:∠A+∠D=180°; 又∠EFB+∠EFC=180°,则∠EFC=∠D; 又∠FCE=∠DCE,CE=CE,故⊿FCE≌ΔDCE(AAS),FC=CD. 所以,BC=BF+FC=AB+CD.13.已知:AB//ED,∠EAB=∠BDE,AF=CD,EF=BC,求证:∠F=∠C D CB A FEAB//ED,AE//BD 推出AE=BD,又有AF=CD,EF=BC所以三角形AEF 全等于三角形DCB,所以:∠C=∠F14. 已知:AB=CD,∠A=∠D,求证:∠B=∠C证实:设线段AB,CD 地点的直线交于E,(当AD<BC 时,E 点是射线BA,CD 的交点,当AD>BC时,E 点是射线AB,DC 的交点).则: △AED 是等腰三角形. 所以:AE=DE 而AB=CD 所以:BE=CE (等量加等量,或等量减等量) 所以:△BEC 是等腰三角形 所以:角B=角C.15. P 是∠BAC 等分线AD 上一点,AC>AB,求证:PC-PB<AC-AB作B 关于AD 的对称点B‘,因为AD 是角BAC 的等分线,B'在线段AC 上(在AC 中央,因为AB 较短) 因为PC<PB’+B‘C,PC -PB’<B‘C,而B'C=AC-AB'=AC-AB,所以PC-PB<AC-AB16. 已知∠ABC=3∠C,∠1=∠2,BE ⊥AE,求证:AC-AB=2BE∠BAC=180-(∠ABC+∠C=180-4∠C∠1=∠BAC/2=90-2∠C∠ABE=90-∠1=2∠C延伸BE 交AC 于F A BC D PD A C B因为,∠1 =∠2,BE⊥AE所以,△ABF 是等腰三角形 AB=AF,BF=2BE ∠FBC=∠ABC -∠ABE=3∠C -2∠C=∠C BF=C F AC-AB=AC-AF=CF=BF=2BE17. 已知,E 是AB 中点,AF=BD,BD=5,AC=7,求DC 作AG∥BD 交DE 延伸线于G AGE 全等BDE AG=BD=5 AGF∽CDFAF=AG=5所以DC=CF=218.(5分)如图,在△ABC 中,BD =DC ,∠1=∠2,求证:AD ⊥BC .延伸AD 至H 交BC 于H; BD=DC;所以: ∠DBC=∠角DCB; ∠1=∠2;∠DBC+∠1=∠角DCB+∠2; ∠ABC=∠ACB;所以: AB=AC;三角形ABD 全等于三角形ACD;∠BAD=∠CAD; AD 是等腰三角形的顶角等分线 所以: AD 垂直BC19.(5分)如图,OM 等分∠POQ ,MA ⊥OP ,MB ⊥OQ ,A .B 为垂足,AB 交OM 于点N .求证:∠OAB =∠OBA因为AOM 与MOB 都为直角三角形.共用OM,且∠MOA=∠MOB F A EDCB所以MA=MB 所以∠MAB=∠MBA因为∠OAM=∠OBM=90度所以∠OAB=90-∠MAB ∠OBA=90-∠MBA 所以∠OAB=∠OBA20.(5分)如图,已知AD ∥BC ,∠PAB 的等分线与∠CBA 的等分线订交于E ,CE 的连线交AP 于D .求证:AD +BC =AB .证实: 做BE 的延伸线,与AP 订交于F 点, ∵PA//BC ∴∠PAB+∠CBA=180°,又∵,AE,BE 均为∠PAB 和∠CBA 的角等分线∴∠EAB+∠EBA=90°∴∠AEB=90°,EAB 为直角三角形 在三角形ABF 中,AE⊥BF,且AE 为∠FAB 的角等分线∴三角形FAB 为等腰三角形,AB=AF,BE=EF 在三角形DEF 与三角形BEC 中, ∠EBC=∠DFE,且BE=EF,∠DEF=∠CEB, ∴三角形DEF 与三角形BEC 为全等三角形,∴DF=BC ∴AB=A F=AD+DF=AD+BC21.(6分)如图,△ABC 中,AD 是∠CAB 的等分线,且AB =AC +CD ,求证:∠C =2∠B证实:在AB 上找点E,使AE=AC∵AE=AC,∠EAD=∠CAD,AD=AD∴△ADE≌△ADC.DE=CD,∠AED=∠C∵AB=AC+CD,∴DE=CD=AB -AC=AB-AE=BE∠B=∠EDB ∠C=∠B+∠EDB=2∠B22.(6分)如图①,E .F 分离为线段AC 上的两个动点,且DE ⊥AC 于E,BF ⊥AC 于F ,若AB =CD ,AF =CE ,BD 交AC 于点M .PED C BA D C BA(1)求证:MB =MD ,ME =MF(2)当E .F 两点移动到如图②的地位时,其余前提不变,上述结论可否成立?若成立请赐与证实;若不成立请解释来由.剖析:经由过程证实两个直角三角形全等,即Rt△DEC≌Rt△BFA 以及垂线的性质得出四边形BEDF 是平行四边形.再依据平行四边形的性质得出结论.解答:解:(1)衔接BE,DF . ∵DE⊥AC 于E,BF⊥AC 于F,, ∴∠DEC=∠BFA=90°,DE∥BF, 在Rt△DEC 和Rt△BFA 中, ∵AF=CE,AB=CD, ∴Rt△DEC≌Rt△BFA, ∴DE=BF . ∴四边形BEDF 是平行四边形. ∴MB=MD,ME=MF;(2)衔接BE,DF . ∵DE⊥AC 于E,BF⊥AC 于F,, ∴∠DEC=∠BFA=90°,DE∥BF, 在Rt△DEC 和Rt△BFA 中, ∵AF=CE,AB=CD, ∴Rt△DEC≌Rt△BFA, ∴DE=BF . ∴四边形BEDF 是平行四边形. ∴MB=MD,ME=MF.23.(7分)已知:如图,DC ∥AB ,且DC =AE ,E 为AB 的中点,(1)求证:△AED ≌△EBC .(2)不雅看图前,在不添帮助线的情形下,除△EBC 外,请再写出两个与△AED 的面积相等的三角形.(直接写出成果,不请求证实):(1)DC∥AE,且DC=AE,所以四边形AECD 是平行四边形.于是知AD=EC,且∠EAD=∠BEC.由AE=BE,所以△AED≌△EBC.O ED C B A(2)△AEC.△ACD.△ECD 都面积相等.24.(7分)如图,△ABC 中,∠BAC =90度,AB =AC ,BD 是∠ABC 的等分线,BD 的延伸线垂直于过C 点的直线于E ,直线CE 交BA 的延伸线于F .求证:BD =2CE . 证实:延伸BA.CE,两线订交于点 F ∵BE⊥CE ∴∠BEF=∠BEC=90° 在△BEF 和△BEC 中∠FBE=∠CBE, BE=BE, ∠BEF=∠BEC∴△BEF≌△BEC(ASA) ∴EF=EC ∴CF=2CE∵∠ABD+∠ADB=90°,∠ACF+∠CDE=90° 又∵∠ADB=∠CDE ∴∠ABD=∠ACF 在△ABD 和△ACF 中 ∠ABD=∠ACF, AB=AC, ∠BAD=∠CAF=90° ∴△ABD≌△ACF(ASA) ∴BD=CF ∴BD=2CE25.(10分)如图:DF=CE,AD=BC,∠D=∠C.求证:△AED ≌△BFC.26.(10分)如图:AE.BC 交于点M,F 点在AM 上,BE ∥CF,BE=CF.求证:AM 是△ABC 的中线.证实: ∵BE‖CF∴∠E=∠CFM,∠EBM=∠FCM ∵BE=CF∴△BEM≌△CFM∴BM=CM ∴AM 是△ABC 的中线.27.(10分)如图:在△ABC 中,BA=BC,D 是AC 的中点.求证:BD ⊥AC.FED C B AM F E CBA三角形ABD 和三角形BCD 的三条边都相等,它们全等,所以角ADB和角CDB 相等,它们的和是180度,所以都是90度,BD 垂直AC28.(10分)AB=AC,DB=DC,F 是AD 的延伸线上的一点.求证:BF=CF证实:在△ABD 与△ACD 中AB=AC BD=DCAD=AD∴△ABD≌△ACD ∴∠ADB=∠ADC∴∠BDF=∠FDC 在△BDF 与△FDC 中 BD=DC ∠BDF=∠FDC DF=DF∴△FBD≌△FCD ∴BF=FC29.(12分)如图:AB=CD,AE=DF,CE=FB.求证:AF=DE.因为AB=DC AE=DF, CE=FBCE+EF=EF+FB 所以三角形ABE=三角形CDF因为 角DCB=角ABF AB=DC BF=CE 三角形ABF=三角形CDE 所以AF=DE 30.公园里有一条“Z”字形道路ABCD ,如图所示,个中AB ∥CD ,在AB ,CD ,BC 三段路旁各有一只小石凳E ,F ,M ,且BE =CF ,M 在BC 的中点,试解释三只石凳E ,F ,M 正好在一条直线上.证: ∵AB 平行CD (已知) ∴∠B=∠C(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 ∵M 在BC 的中点(已知) ∴EM=FM(中点界说) 在△BME DCB A FD CB A F E DC BA和△CMF 中 BE=CF (已知) ∠B=∠C (已证) EM=FM (已证) ∴△BME 全等与△CMF(SAS ) ∴∠EMB=∠FMC(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角相等)∴∠EMF=∠EMB+∠BMF=∠FMC+∠BMF=∠BMC=180°(等式的性质) ∴E,M,F 在统一向线上31.已知:点A.F.E.C 在统一条直线上, AF =CE,BE∥DF,BE=DF .求证:△ABE≌△CDF.证实: ∵AF=CE ∴AF+EF=CE+EF ∴AE=CF∵BE//DF ∴∠BEA=∠DFC 又∵BE=DF∴⊿ABE≌⊿CDF(SAS )32.已知:如图所示,AB =AD,BC =DC,E.F 分离是DC.BC 的中点,求证: AE =AF.贯穿连接BD,得到等腰三角形ABD 和等腰三角形BDC,由等腰△两底角相等得:角ABC=角ADC 在联合已知前提证得:△ADE ≌△ABF得AE=AF 33.如图,在四边形ABCD 中,E 是AC 上的一点,∠1=∠2,∠3=∠4,求证: ∠5=∠6.因为角1=角2∠3=∠4所以角ADC=角ABC. 又因为AC 是公共边,所以AAS==>三角形ADC 全等于三角形ABC. 所以BC 等于DC,角3等于角4,EC=EC 三角形DEC 全等 DA F E 654321E D CB A于三角形BEC 所以∠5=∠634.已知AB ∥DE ,BC ∥EF ,D ,C 在AF 上,且AD =CF ,求证:△ABC ≌△DEF .因为D,C 在AF 上且AD=CF 所以AC=DF 又因为AB 平行DE,BC 平行EF 所以角A+角EDF,角BCA=角F (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 然后SSA (角角边)三角形全等35.已知:如图,AB =AC ,BD AC ,CE AB ,垂足分离为D .E ,BD .CE 订交于点F ,求证:BE =CD .证实:因为 AB=AC, 所以∠EBC=∠DCB 因为 BD⊥AC,CE⊥AB 所以 ∠BEC=∠CDB BC=CB (公共边) 则有 三角形EBC 全等于三角形DCB 所以 BE =CD36、如图,在△ABC 中,AD 为∠BAC 的等分线,DE ⊥AB 于E ,DF ⊥AC 于F .求证:DE =DF .AAS 证△ADE≌△ADF37.已知:如图, AC ⊥BC 于C , DE ⊥AC 于E , AD ⊥AB 于A , BC =AE .若AB =5 ,求AD 的长? 角C=角E=90度 角B=角EAD=90度-角BACBC=AE A C B DE F A EDC FD C B A E△ABC ≌△DAEAD=AB=538.如图:AB=AC,ME ⊥AB,MF ⊥AC,垂足分离为E.F,ME=MF.求证:MB=MC证实∵AB=AC∴△ABC 是等腰三角形 ∴∠B=∠C又∵ME=MF,△BEM 和△CEM 是直角三角形∴△BEM 全等于△CEM ∴MB=MC39.如图,给出五个等量关系:①AD BC =②AC BD =③CE DE =④D C ∠=∠⑤DAB CBA ∠=∠.请你以个中两个为前提,另三个中的一个为结论,推出一个准确的结论(只需写出一种情形),并加以证实.已知:求证:证实:已知1,2 求证4 因为AD=BC AC=BD,在四边形ADBC 中,连AB 所以△ADB 全等于△BCA 所以角D=角C以4,5为前提,1为结论. 即:在四边形ABCD 中,∠D=∠C,∠A=∠B,求证:AD=BC 因为 ∠A+∠B+∠C+∠D=360∠D=∠C,∠A=∠B, 所以 2(∠A+∠D)=360°, ∠A+∠D=180°, 所以 AB//DC40.在△ABC 中,︒=∠90ACB ,BC AC =,直线MN 经由点C ,且C A B CD EMN AD ⊥于D ,MN BE ⊥于E .(1)当直线MN 绕点C 扭转到图1的地位时,求证: ①ADC ∆≌CEB ∆;②BE AD DE +=;(2)当直线MN 绕点C 扭转到图2的地位时,(1)中的结论还成立吗?若成立,请给出证实;若不成立,解释来由.(1)证实:∵∠ACB=90°, ∴∠ACD+∠BCE=90°, 而AD⊥MN 于D,BE⊥MN 于E, ∴∠ADC=∠CEB=90°,∠BCE+∠CBE=90°, ∴∠ACD=∠CBE. 在Rt△ADC 和Rt△CEB中,{∠ADC=∠CEB∠ACD=∠CBE AC=CB, ∴Rt△ADC≌Rt△CEB (AAS ), ∴AD=CE,DC=BE, ∴DE=DC+CE=BE+AD;(2)不成立,证实:在△ADC 和△CEB中,{∠ADC=∠CEB=90°∠ACD=∠CBE AC=CB, ∴△ADC≌△CEB (AAS ), ∴AD=CE,DC=BE, ∴DE=CE -CD=AD-BE;41.如图所示,已知AE ⊥AB,AF ⊥AC,AE=AB,AF=AC.求证:(1)EC=BF;(2)EC ⊥BF(1)证实;因为AE 垂直AB 所以角EAB=角EAC+角CAB=90度 因为AF 垂直AC 所以角CAF=角CAB+角BAF=90度 所以角EAC=角BAF 因为AE=AB AF=AC 所以三角形EAC和三角形FAB 全等 所以EC=BF 角ECA=角F(2)(2)延伸FB 与EC 的延伸线交于点G 因为角ECA=角F(已证) 所以角G=角CAF 因为角CAF=90度 所以EC 垂直BF42.如图:BE ⊥AC,CF ⊥AB,BM=AC,CN=AB.求证:(1)AM=AN;A E B M C F(2)AM ⊥AN.证实: (1) ∵BE⊥AC,CF⊥AB ∴∠ABM+∠BAC=90°,∠ACN+∠BAC=90° ∴∠ABM=∠ACN ∵BM=AC,CN=AB ∴△ABM≌△NAC ∴AM=AN(2) ∵△ABM≌△NAC ∴∠BAM=∠N ∵∠N+∠BAN=90° ∴∠BAM+∠BAN=90° 即∠MAN=90° ∴AM⊥AN43.如图,已知∠A=∠D,AB=DE,AF=CD,BC=EF.求证:BC ∥EF 衔接BF.CE,证实△ABF 全等于△DEC(SAS ),然后经由过程四边形BCEF 对边相等的证得平行四边形BCEF从而求得BC 平行于EF44.如图,已知AC ∥BD,EA.EB 分离等分∠CAB 和∠DBA,CD 过点E,则AB 与AC+BD 相等吗?请解释来由在AB 上取点N ,使得AN=AC∠CAE=∠EAN ,AE 为公共边,所以三角形CAE 全等三角形EAN所以∠ANE=∠ACE 又AC 平行BD所以∠ACE+∠BDE=180 而∠ANE+∠ENB=180所以∠ENB=∠BDE ∠NBE=∠EBN BE 为公共边,所以三角形EBN 全等三角形EBD F C AM N E1234所以BD=BN 所以AB=AN+BN=AC+BD45.(10分) 如图,已知: AD 是BC 上的中线 ,且DF=DE .求证:BE ∥CF .证实: ∵AD 是中线 ∴BD=CD∵DF=DE,∠BDE=∠CDF ∴△BDE≌△CDF∴∠BED=∠CFD ∴BE‖CF46.(10分)已知:如图,AB =CD ,DE ⊥AC ,BF⊥AC ,E ,F 是垂足,DE BF .求证:AB CD ∥.证实:∵DE⊥AC,BF⊥AC,∴∠DEC=∠AFB=90°, 在Rt△DEC 和Rt△BFA 中,DE=BF,AB=CD, ∴Rt△DEC≌Rt△BFA, ∴∠C=∠A, ∴AB∥CD.47.(10分)如图,已知∠1=∠2,∠3=∠4,求证:AB=CD【待定】48.(10分)如图,已知AC ⊥AB,DB ⊥AB,AC =BE,AE =BD,试猜测线段CE 与DE 的大小与地位关系,并证实你的结论.结论:CE>DE.当∠AEB 越小,则DE 越小. 证实: 过D 作AE 平行线与AC 交于F,衔接FB 由已知前提知AFDE 为平行四边形,ABEC 为矩形 ,且△DFB 为等腰三角形. RT△BAE 中,∠AEB 为锐角,即∠AEB<90° AC E DB A D EC B F∵DF//AE ∴∠FDB=∠AEB<90° △DFB 中∠DFB=∠DBF=(180°-∠FDB)/2>45° RT△AFB 中,∠FBA=90°-∠DBF <45° ∠AFB=90°-∠FBA>45° ∴AB>AF ∵AB=CE AF=DE ∴CE>DE49.(10分)如图,已知AB =DC,AC =DB,BE =CE,求证:AE =DE. 先证实△ABC ≌△BDC 的出角ABC=角DCB 在证实△ABE ≌△DCE得出AE=DE 50.如图9所示,△ABC 是等腰直角三角形,∠ACB =90°,AD 是BC 边上的中线,过C 作AD 的垂线,交AB 于点E,交AD 于点F,求证:∠ADC =∠BDE .证实:作CG 等分∠ACB 交AD 于G∵∠ACB=90° ∴∠ACG= ∠DCG=45°∵∠ACB=90° AC=BC ∴∠B=∠BAC=45° ∴∠B=∠DCG=∠ACG ∵CF⊥AD ∴∠ACF+∠DCF=90° ∵∠ACF+∠CAF=90°∴∠CAF=∠DCF ∵ AC=CB ∠ACG=∠B ∴△ACG≌△CBE ∴CG=BE ∵∠DCG=∠B CD=BD ∴△CDG ≌△BDE ∴∠ADC=∠BDE AB EC DA B C D E F 图9。
全等三角形练习题及答案1、下列判定直角三角形全等的方法,不正确的是()A、两条直角边对应相等。
B、斜边和一锐角对应相等。
C、斜边和一条直角边对应相等。
D、两锐角相等。
2、在△ABC中,∠B=∠C,与△ABC全等的三角形有一个角是100°,那么在△ABC中与这100°角对应相等的角是()A.∠AB.∠BC.∠CD.∠B或∠C3、下列各条件中,不能作出唯一三角形的是()A.已知两边和夹角B.已知两角和夹边C.已知两边和其中一边的对角 D.已知三边4、在△ABC与△DEF中,已知AB=DE;∠A=∠D;再加一个条件,却不能判断△ABC与△DEF全等的是().A. BC=EF B.AC=DFC.∠B=∠E D.∠C=∠F5、使两个直角三角形全等的条件是()A.一锐角对应相等B.两锐角对应相等C.一条边对应相等D.两条直角边对应相等6、在△ABC和△A'B'C'中有①AB=A'B',②BC=B'C',③AC=A'C',④∠A=∠A',⑤∠B=∠B',⑥∠C=∠C',则下列各组条件中不能保证△ABC≌△A'B'C'的是()A、①②③B、①②⑤C、①②④D、②⑤⑥7、如图,已知∠1=∠2,欲得到△ABD≌△ACD,还须从下列条件中补选一个,错误的选法是()A、∠ADB=∠ADCB、∠B=∠CC、DB=DCD、AB=AC8、如图,△ABC≌△ADE,若∠BAE=120°,∠BAD=40°,则∠BAC的度数为A. 40°B. 80°C.120°D. 不能确定9、如图,AE=AF,AB=AC,EC与BF交于点O,∠A=600,∠B=250,则∠EOB的度数为()A.600 B.700C.750D.85010、如图,已知AB=DC,AD=BC,E.F在DB上两点且BF=DE,若∠AEB=120°,∠ADB=30°,则∠BCF= ( )A. 150°B.40°C.80°D. 90°11、①两角及一边对应相等②两边及其夹角对应相等③两边及一边所对的角对应相等④两角及其夹边对应相等,以上条件能判断两个三角形全等的是( )A.①③ B.②④ C.②③④ D.①②④12、下列条件中,不能判定两个三角形全等的是()A.三条边对应相等 B.两边和一角对应相等C.两角及其一角的对边对应相等 D.两角和它们的夹边对应相等13、如图,已知,,下列条件中不能判定⊿≌⊿的是()(A)(B)(C)(D)∥14、如图,AB与CD交于点O,OA=OC,OD=OB,∠A=50°,∠B=30°,则∠D的度数为().A.50° B.30° C.80° D.100°15、如图,△ABC中,AD⊥BC于D,BE⊥AC于E,AD与BE相交于点F,若BF=AC,则∠ABC的度数是.16、在△ABC和△中,∠A=44°,∠B=67°,∠=69°,∠=44°,且AC=则这两个三角形全等(填“一定”或“不一定”)17、如图,,,,在同一直线上,,,若要使,则还需要补充一个条件:或.18、(只需填写一个你认为适合的条件)如图,已知∠CAB=∠DBA,要使△ABC≌△BAD,需增加的一个条件是。
全等三角形证明经典50 题 (含答案 )1.已知: AB=4 ,AC=2 , D 是 BC 中点, AD 是整数,求 AD AA DB CD C B2. 已知: D 是 AB 中点,∠ ACB=90 °,求证:CD 1 AB23.已知: BC=DE ,∠ B= ∠E,∠ C= ∠ D, F 是 CD 中点,求证:∠ 1=∠ 2A A1 21 2BFECDEC FD B4.已知:∠ 1=∠ 2, CD=DE , EF//AB ,求证: EF=AC5.已知: AD 均分∠ BAC , AC=AB+BD ,求证:∠ B=2 ∠ CA6.已知: AC 均分∠ BAD , CE⊥ AB ,∠ B+ ∠D=180 °,求证: AE=AD+BE12.如图,四边形 ABCD 中, AB ∥ DC ,BE、 CE 分别均分∠ ABC 、∠ BCD ,且点 E 在 AD上。
求证: BC=AB+DC 。
E DCFA B13.已知: AB//ED ,∠ EAB= ∠ BDE , AF=CD , EF=BC ,求证:∠ F=∠ C14.P 是∠ BAC 均分线 AD 上一点, AC>AB ,求证: PC-PB<AC-AB CAP DB15. 已知∠ ABC=3 ∠ C,∠ 1=∠2, BE⊥ AE ,求证: AC-AB=2BE16.已知, E 是 AB 中点, AF=BD , BD=5 , AC=7 ,求 DCDF A CE B18.如图,在△ABC 中, BD =DC ,∠ 1=∠ 2,求证: AD⊥BC .19.如图, OM 均分∠ POQ ,MA ⊥ OP,MB⊥ OQ , A、 B 为垂足, AB 交 OM 于点 N.求证:∠ OAB=∠OBA20.( 5 分)如图,已知 AD ∥BC,∠ PAB 的均分线与∠ CBA 的均分线订交于 E, CE 的连线交AP 于 D .求证: AD +BC =AB.PACEDCD BA B21.如图,△ ABC 中, AD 是∠ CAB 的均分线,且AB=AC+CD,求证:∠ C=2∠ B22.( 6 分)如图①, E、F 分别为线段AC 上的两个动点,且DE ⊥AC 于 E, BF⊥AC 于 F ,若 AB=CD , AF=CE, BD 交 AC 于点 M.(1)求证: MB=MD , ME =MF(2)当 E、F 两点挪动到如图②的地点时,其他条件不变,上述结论可否建立?若建立请赐予证明;若不建立请说明原因.23.已知:如图,DC∥ AB,且 DC =AE, E 为 AB 的中点,( 1)求证:△ AED≌△ EBC.( 2)观看图前,在不添协助线的状况下,除△EBC 外,请再写出两个与△AED 的面积相等的三角形.(直接写出结果,不要求证明):AE ODB C24.( 7 分)如图,△ ABC 中,∠ BAC=90 线垂直于过 C 点的直线于 E,直线 CE 交求证: BD =2CE.度, AB=AC, BD 是∠ ABC 的均分线, BD 的延伸BA 的延伸线于 F.FAED证明:B C25、如图: DF=CE, AD=BC,∠ D=∠ C。
全等三角形练习题(含答案)篇一:全等三角形习题选(含)经典三角形证明题选讲(含答案)三角形辅助线做法线段垂直平分线,常向两端把线连。
要证线段倍与半,延长缩短可试验1.已知:AB=4,AC=2,D是BC中点,AD是整数,求ADD1.证明:延长AD到E,使DE=AD,则△ADC≌△EBD∴BE=AC=2在△ABE中,AB-BE<AE<AB+BE,∴10-2<2AD<10+24<AD<6又AD是整数,则AD=5思路点拨:三角形中有中线,延长中线等中线。
2.已知:BC=DE,∠B=∠E,∠C=∠D,F是CD中点,求证:∠1=∠22.证明:连接BF和EF.∵BC=ED,CF=DF,∠BCF=∠EDF∴△BCF≌△EDF(边角边).∴BF=EF,∠CBF=∠DEF.连接BE.在△BEF中,BF=EF,∴∠EBF=∠BEF又∵∠ABC=∠AED,∴∠ABE=∠AEB.∴AB=AE在△ABF和△AEF中,AB=AE,BF=EF,∠ABF=∠ABE+∠EBF=∠AEB+∠BEF=∠AEF.∴△ABF≌△AEF∴∠1=∠2.思路点拨:解答本题的关键是能够想到证明AB=AE,而AB、AE在同一个△ABE中,可利用∠ABE=∠AEB来证明.同一三角形中线段等,可用等角对等边3.已知:∠1=∠2,CD=DE,EF//AB,求证:EF=AC证明:过E点,作EG//AC,交AD延长线于G则∠DEG=∠DCA,∠DGE=∠2又∵CD=DE∴△ADC≌△GDE(AAS)∴EG=AC∵EF∥AB∴∠DFE=∠1∵∠1=∠2∴∠DFE=∠DGE∴EF=EG∴EF=AC思路点拨:角平分线平行线,等腰三角形来添。
4.已知:AD平分∠BAC,AC=AB+BD,求证:∠B=2∠C证明:延长AC 到E使CE=CD,连接ED,则∠CDE=∠E∵AB=AC+CD∴AB=AC+CE=AE又∵∠BAD=∠EAD,AD=AD∴△BAD≌△EAD∴∠B=∠E∵∠ACB=∠E+∠CDE,∴∠ACB=2∠B方法二在AC上截取AE=AB,连接EDA∵AD平分∠BAC∴∠EAD=∠BAD。
1.已知: AB=4 , AC=2 , D 是 BC 中点, AD 是整数,求 AD AB CD解:延伸 AD 到 E,使 AD=DE ∵ D 是 BC 中点∴ BD=DC在△ ACD 和△ BDE 中 AD=DE ∠ BDE= ∠ ADCBD=DC ∴△ ACD ≌△ BDE∴AC=BE=2 ∵在△ ABE 中 AB-BE < AE <AB+BE ∵ AB=4即4-2< 2AD < 4+21< AD < 3∴AD=22. 已知: D 是 AB 中点,∠ ACB=90 °,求证:CD 1 AB2ADC B延伸 CD 与 P,使 D 为 CP 中点。
连结AP,BP∵DP=DC,DA=DB ∴ ACBP 为平行四边形又∠ ACB=90 ∴平行四边形 ACBP 为矩形∴AB=CP=1/2AB3.已知: BC=DE ,∠ B=∠ E,∠ C=∠ D ,F 是 CD 中点,求证:∠ 1=∠ 2A12B EC F D证明:连结 BF 和 EF∵ BC=ED,CF=DF, ∠ BCF= ∠ EDF∴三角形 BCF 全等于三角形 EDF( 边角边 )∴BF=EF, ∠CBF= ∠ DEF 连结 BE 在三角形 BEF 中 ,BF=EF∴∠EBF= ∠ BEF 。
∵ ∠ ABC= ∠ AED 。
∴ ∠ABE= ∠ AEB 。
∴AB=AE 。
在三角形 ABF 和三角形 AEF 中 AB=AE,BF=EF,∠ABF= ∠ ABE+ ∠ EBF= ∠ AEB+ ∠ BEF= ∠AEF∴三角形 ABF 和三角形 AEF 全等。
∴∠ BAF=∠ EAF (∠ 1=∠ 2) 4.已知:∠ 1=∠2, CD=DE , EF//AB ,求证: EF=ACA12FCDEB过 C 作 CG∥ EF 交 AD 的延伸线于点G CG∥ EF,可得,∠ EFD= CGDDE= DC ∠ FDE=∠ GDC(对顶角)∴ △ EFD≌ △ CGD EF= CG ∠ CGD=∠ EFD 又, EF∥AB ∴,∠ EFD=∠ 1 ∠ 1= ∠2 ∴∠ CGD=∠ 2∴ △AGC 为等腰三角形,AC= CG 又 EF= CG∴ EF=AC5.已知: AD 均分∠ BAC ,AC=AB+BD ,求证:∠ B=2 ∠ C A证明:延伸AB 取点 E,使 AE = AC ,连结 DE∵AD 均分∠ BAC∴∠ EAD =∠ CAD∵AE =AC , AD = AD∴△ AED ≌△ ACD(SAS)∴∠ E=∠ C∵AC =AB+BD∴AE = AB+BD∵AE = AB+BE∴ BD =BE∴∠ BDE =∠ E∵∠ ABC =∠ E+ ∠ BDE∴∠ ABC = 2∠E∴∠ ABC = 2∠C6.已知: AC 均分∠ BAD ,CE⊥AB ,∠ B+ ∠ D=180 °,求证: AE=AD+BE证明:在AE 上取 F,使 EF=EB ,连结 CF∵ CE⊥ AB∴∠ CEB =∠ CEF= 90°∵ EB= EF, CE= CE,∴△ CEB ≌△ CEF∴∠ B =∠ CFE∵∠ B +∠ D= 180°,∠ CFE+∠ CFA = 180°∴∠ D =∠ CFA∵AC 均分∠ BAD∴∠ DAC =∠ FAC∵AC =AC∴△ ADC ≌△ AFC ( SAS)∴AD =AF ∴AE =AF + FE=AD + BE12.如图,四边形 ABCD 中, AB ∥ DC ,BE、CE 分别均分∠ ABC 、∠ BCD ,且点 E在AD 上。
1
八年级数学《全等三角形》竞赛试题精选
注: 此卷试题有一定难度,可能每题都不会轻松做下来,你需要提高能力,而且要学会思考难题,这样你才能在
考试中得心应手,一定要认真思考,并学会总结,把一类题型掌握透彻,望认真做.
一.选择题与填空题:
1. 如图,已知AB∥CD,AD∥BC,AC与BD交于O,AE⊥BD于E,CF⊥BD于F,那
么图中全等的三角形有【 】
A.5对 B.6对 C.7对 D.8对
2. 在△ABC和ABC中, ABAB,BB,补充件后仍不一定能保证
ABC
≌ABC,则补充的条件是【 】
A.BCBC B.AA C.ACAC
D.CC
3. 如图,在等边△ABC中,AD=BE=CF,D、E、F不是中点,连结AE、BF、CD,构成
一些三角形.如果三个全等的三角形组成一组,那么图中全等的三角形的组数
是【 】
A.3个 B.4个 C.5个 D.6个
4. 若在ABC中,∠ABC的平分线交AC于D,BC=AB+AD,∠C=300,则∠B的度数
为【 】
A.450 B.600 C.750 D.900
5. 如图,AD是ΔABC的中线,E、F分别在AB、AC上且DE⊥DF,则( )
A.BE+CF>EF B.BE+CF=EF
C.BE+CF<EF D.EF与BE+CF大小关系无法确定
6. (黄冈市中考题)在△ABC和ABC中, ABAB,BB,补充条件后仍不一定能保证
ABC
≌ABC,则补充的条件是( )
A.BCBC B.AA C.ACAC D.CC
7. (2001,北京市初二竞赛题)下面四个命题:①两个三角形有两边及一角对应相等,则这两个三角形全等;②
两个三角形有两角及一边对应相等,则这两个三角形全等; ③两个三角形的三
条边分别对应相等,则这两个三角形全等;④ 两个三角形的三个角分别对应相
等,则这两个三角形全等.其中真命题是( )
A. ② ③ B. ① ③ C. ③ ④ D. ② ④
8. (第十五届江苏初二竞赛题)已知三角形的每条边长是整数,且小于等于4,这样的互
不全等的三角形有( )
A.10个 B.12个 C.13个 D.14
9. 如图,D是△ABC的边AB上一点,DF交AC于点E,给出3个论断:①DE=FE;②AE
=CE;③FC∥AB. 以其中一个论断为结论,其余两个论断为条件,可作出3个命
题.其中正确的命题个数是_______.
10. 如图,如果正方形ABCD中,CE=MN,∠MCE=350,那么∠ANM的度数是________.
11. 如图,在ABC中,过A点分别作AD⊥AB,AE⊥AC,且使AD=AB,AE=AC,BE和CD
相交于O,则∠DOE的度数是_____.
二.证明题:
1. 如图,在ΔABC中,∠BAC=90°,AB=AC,BE平分∠ABC,CE⊥BE。求证:BD=2CE
2. 已知:ΔABC为等边三角形,点D、E、F分别在AB、BC、CA上,且ΔDEF也是等边三角形,求证: Δ
O
F
E
D
C
BA
C'
B
'
A
'
F
EDCB
A
A
F
E
D
C
B
N
M
A
E
D
C
B
A
O
E
D
C
B
D
B
A
C
E
F
2
ADF,ΔCFE,ΔDBE三个三角形互相全等.
3. 如图, ABC与ABC中, AD,AD分别是高, ACAC,BCBC,ADAD,求证:
BB
.
4. 如图, ABC中,∠ACB=900, A,以C为中心将ABC旋转角到∠A’B’C’的位置,(旋
转过程中保持ABC的形状大小不变)B恰好落在上A’B’,求旋转角 (用表示).
5. 如图,在ABC中,AB=AC,直线l过A且l∥BC,∠B的平分线与AC和l分别交于D、E,∠C的平分
线与AB和l分别交于F、G.求证:DE=FG
6. 如图,已知DO⊥AB,OA=OD,OB=OC,求∠OCE+∠B的度数.
7. 如图,△ABC的两条高BD、CE相交于点P,且PD=PE。求证:AC=AB。
8. 如图,AC=BC,∠ACB=90°,∠A的平分线AD交BC于点D,过点B作BE⊥AD于点E。求证:BE=21AD。
9. 如图2-2所示.△ABC是等腰三角形,D,E分别是腰AB及AC延长线上的一点,且BD=CE,连接DE交
底BC于G.求证:GD=GE.
(1)过D作DF∥AC,交BC于F.可用同样方法证明△GFD≌△GCE(图2-3).
(2)过D作DF⊥BC于F;过E作EH⊥BC于BC延长线于H,可证明△GFD≌△GEH(图2-4).
10. 如图2-5所示.在等边三角形ABC中,AE=CD,AD,BE交于P点,BQ⊥AD于Q.求证:BP=2PQ.
l
GDFECBA
O
D
E
C
BA
3
1
2
D
E
BCA
F
第8题图 第7题图 31221DEBPBACAFCED第5题图 第6题图
第1题图 ADCBD'C'B'A'B A D E C 第3题图 第4题图 B'A'CBA_ F_ E_ C _ D _ B_ A第2题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