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文学期末复习提要(新)说课材料
- 格式:doc
- 大小:33.00 KB
- 文档页数:9
儿童文学复习资料(根据老师课件整理所得)2011-01-04 21:21第一章怎样学习儿童文学一、儿童文学的由来、历史?历史悠久1、有人类就有儿童,就有儿童文学。
2、儿童文学作品的范围广、时间长。
1658年,捷克教育家夸美纽斯《世界图解》1697年,法国学者贝洛《鹅妈妈的故事》(《贝洛童话》)1814、1815、1822年,德国语言学家和民间文学研究家格林兄弟《德国儿童与家庭童话集》(格林童话》)1835年,丹麦童话大师安徒生《讲给孩子听的故事》1865年,英国作家卡洛尔创作了第一部长篇童话《爱丽丝奇境漫游记》二、为什么要学习本课程呢?○作为一个学生所应当承当的责任;○青少年的成长需要儿童文学的熏陶和引导;○在儿童文学巨大的教育潜能的实现过程中,教师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系统、完整的知识结构和创作能力,有利于日后的中小学语文)教学。
三、本课程的任务和目的是什么?★掌握基本的理论知识。
★学会儿童文学的鉴赏和创作。
★掌握一些儿童文学的教学技能和方法。
★积累、扩展儿童文学方面的知识。
★懂得运用网络、多媒体等现代教育技术研究、传授儿童文学。
四、本课程的学习方法有哪些?理论:进行系统的梳理,从课本出发,把握重点,进行记忆和理解,思考如何运用到实践、教学中去,另外,附以课外理论知识的扩展、补充、吸纳。
鉴赏:从导读出发,深入剖析、理解原文,并掌握分析、鉴赏文章的方法。
如赏析时所要切入的点、面和基本要素、基本知识有哪些?并试着去分析一些课外的儿童文学作品。
教学:讲故事,培养口头表达能力;结合理论知识,鉴赏、分析儿童文学作品;学会指导少儿去阅读儿童作品;会运用网络、多媒体等现代教育技术协助教学,懂得、了解一些有助于儿童文学教学、研究的网站、软件、影片等。
创作、体验:改编、创作几部儿童文学作品;看几部儿童文学影片;了解几个儿童常玩的游戏、歌谣;思考优秀儿童文学作品的成功之处;调查家长、孩子对什么样的儿童文学作品感兴趣;培养儿童艺术情趣。
儿童文学期末复习提要第一讲导论:什么是儿童文学1.“儿童文学”概念的基本含义:儿童文学是专为儿童创作并适合他们阅读的、具有独特艺术性和丰富价值的各类文学作品的总称。
(P3-4)如何理解?(专为儿童创作的;具有独特个性和审美价值的语言艺术;适合于儿童接受并为儿童所喜爱;具有审美、认识、娱乐、教育等多种功能和价值。
)3.周作人在《儿童的书》一文中提出了“儿童本位论”的儿童文学观:“儿童的文学只是儿童本位的,此外更没有什么标准”。
4.魏寿镛、周侯予1923年出版的《儿童文学概论》是中国现代第一部系统的儿童文学理论著作。
5.儿童文学的美学特质:纯真、稚拙、欢愉、变幻、朴素。
6.儿童文学的分类:按接受者不同可分为幼儿文学、童年文学和少年文学;按文体不同可分为儿歌、儿童诗、寓言、童话、故事、小说、科学文艺、图画文学、儿童戏剧和儿童影视等。
第二讲儿童文学的历史发展1.儿童文学历史发展的一般特征:从“自在”到“自觉”;.从民间文学到作家创作的文学;审美形态的发展。
2.1697年贝洛的《鹅妈妈故事集》是西方儿童文学自觉形态的开始。
3.比较格林兄弟和安徒生童话创作的不同意义。
(P27-28)4.民间文学分类研究普遍使用的是“阿尔奈-汤普森体系”。
俄罗斯学者普罗普的《民间故事形态学》(1928)提出了31种共通的叙事功能单元。
5.儿童文学审美形态拓展的主要表现:体裁样式的分化;题材领域的拓展;艺术手法和风格的多样化。
第三讲新媒介与儿童文学的发展1.新媒介与儿童文学的发展:新媒介为儿童文学提供了新的创作空间(网络生活和开放文本);新媒介为儿童文学提供了新的传播载体(电子传播和媒介转换);新媒介加强了儿童参与儿童文学创作与接受的主动性(读者参与创作,交互文本)。
(P38-44)第四讲儿童文学作家1.儿童文学作家的特殊性:独特的精神气质;独特的感受力和生活经验;独特的艺术表现力(想象力、幽默感、诗意、故事叙述)。
2.儿童文学作家的类型:按创作动机,把儿童文学作家分成自觉(教育型、社会使命型、娱乐型)自发(童心型、儿童崇拜型、童年回忆型)两大类型六小型。
儿童文学期末复习材料一、填空I•“鸟儿在天上,鱼儿在水里。
孩子们呼吸在童话里”体现了儿童与文学冇着(鱼水式的亲和)关系。
2.儿童文学是(爱的文学)(真的文学)(快乐的文学)3.(“为儿童创造”)是儿童文学作品中的核心4.(审美)是儿童文学的本质5•儿童文学活动的三个阶段:(儿童文学创作)(儿童文学作品)(儿童文学欣赏)6•儿童文学欣赏的过程包括(形象感受)(审美判断)(体验玩味)等阶段,先从(形象分析)入手7.儿童文学的作用:(认识作用)(教育作用)(美感作用)(娱乐作用)8.儿童文学的特征:(年龄特征)(民族特征)(艺术特征)9.儿歌是以(低幼儿童)为主要接受对彖的具冇(民歌风味)的简短诗歌“五四”以后10.儿童最早接触的文学样式就是(儿歌),儿歌总是和(儿童的游戏活动)相伴相随的II•儿童诗的分类中(抒情诗)(叙事诗)是最基本的分类12•童话的起源是冇(神话)(传说)演变而来的,起源于(民间口头创作)与(传播)13.童话的发展分为(民间童话)(文学童话)14.(安徒生)是第一个明确为儿童创作的童话作家。
第一个对(童心世界进行探入探索)的作家。
第一个把作家个性的诗的创作带进了童话。
标志着真正屈于儿童的童话诞生。
他是以往童话所创造的幻想意境与幻想手法的集大成者15.叶圣陶1923年出版的《稻草人》是我国第一部(作家童话集),他作品的特点(童心童趣)(现实主义)(民族特点)16童话的表现手法(夸张)(彖征)(拟人)(神化)(变形)(怪诞)17•童话的作用(开启思想)(发展想像)(培养美感)(愉悦童心)18•童话的分类根据作品來源不同,分为(民间童话)和(文学童话)根据人物形象类别不同可分为(常人体童话)(拟人体童话)(超人体童话)19童话是儿童文学的重要样式,是一种具有浓厚(幻想色彩)的(虚构故事),它完全借助(幻想)来表现(现实生活和人民的理想与愿望)20.17世纪(法国)的(贝洛)的(《鹅妈妈的故事》)开辟了民间童话的道路21.19世纪(徳国)的格林兄弟代表作(《儿童和家庭故事集》)22•童话幻想与现实结合的方式:(寻常式)、(异常式)、(反常式)23.象征:托义于物的手法。
儿童文学复习提纲第一篇:儿童文学复习提纲儿童文学复习提纲一.选择题1、童话的主要表现手法有:拟人,夸张,颠倒,象征。
2、童话的形象类型:超人体童话形象,拟人体童话形象,常人体童话形象。
3、寓言的特征:寓意于言的教训性,连类比物的比喻性,犀利幽默的讽刺性,精练简洁的概括性。
4、儿童故事的类型:民间故事,生活故事,历史故事,谜语故事,动物故事。
5、儿童小说的构成元素:人物,故事,主题。
6、儿童散文的类型:叙事型,状物写景型,抒情型,议论型。
7、儿童科学文艺的类别:科学童话,科学幻想小说,科学诗,科学小品,科学相声,科学故事,科学寓言,科学谜语。
8、儿童影视文学的特点:视像性,趣味性,情节性,形象性,幻想性。
二、判断题1、1762年,法国思想家卢梭出版了一部在教育史和儿童文化史上具有划时代意义的著作《爱弥儿》,代表着社会儿童观的转变。
2、儿童文学的构成元素有人物,故事,主题。
3、神话,故事,歌谣,这些最早出现的文学形态,也是儿童文学得以生长的最初的摇篮。
4、插图在儿童文学中并非可有可无的点缀,而是吸引儿童,提高儿童的阅读能力和审美鉴赏能力的重要途径。
5、儿童文学作品总是作家试图与特定的读者群—儿童进行自觉或不自觉的艺术对话的产物。
6、安徒生童话的出现标志是作家专为儿童创作童话的意识的觉醒.。
7、儿童科学文艺以介绍科学知识,展现科学的世界观,宣传科学的思想与方法为主要内容,但又不同于一般的科学论文与科普读物。
三、名词解释1、新媒介:是一个相对和动态的概念,它的对立面是传统媒介。
从广泛意义上来说,当一切媒介形态最早出现时,都可以称为新媒介。
2、故事元:任何叙事性作品首先都有一个基本故事,我们将之称为“故事元”。
它是故事发生的中心,是故事的母体,而其他内容和形式都是为故事元这个中心服务的。
3、童话:是指符合儿童想象方式的,充满幻想色彩的神奇故事。
4、儿童小说:是以儿童为主要读者对象,根据儿童的心理特征进行创作并为儿童所能理解和接受的小说。
---------------------------------------------------------------最新资料推荐------------------------------------------------------儿童文学期末复习《儿童文学》期末复习《少年儿童文学》是开放教育本科汉语言文学专业开设的一门选修课程。
此课程主要阐述有关少年儿童文学的一些基本原理,着眼于提高分析少年儿童文学作品的能力,并训练学员学习编写一般的少年儿童读物。
一、课程目的要求通过学习,了解少年儿童文学的基本理论,理解少年儿童文学的特点,扩大学员关于少年儿童文学的知识面和阅读面,提高他们的少年儿童文学素养;重点培养分析和鉴赏现当代中外儿童文学作品的能力,掌握独立分析中短篇作品(儿歌、儿童诗、故事、小说、童话、寓言、散文)的思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基本方法,能针对作品内容形式的特点,撰写简析(概要评论);初步学会创编儿歌、短小的故事和童话。
二、教学内容和重点提示绪论 1、掌握的儿童文学的最大特征,儿童文学与成人文学的主要区别, 2、重点掌握创作儿童文学在艺术手法上的四多四少。
3、掌握儿童文学三个基本的母题,重点掌握儿童文学作家的取材方向。
第一编儿童文学与儿童年龄发展阶段的关系 1、掌握儿童文根据年龄阶段的划分,掌握儿童接受儿童文学作品的主要特点。
2、掌握婴幼儿文学的范畴和要求,婴幼儿文学的常见样式及1 / 12表现手段,掌握婴幼儿文学的功能。
3、掌握童年期文学的范畴和要求,掌握童年期文学常见样式和表现手段,童年期文学的意义和作用。
4、掌握少年前期的成人感心理特征。
掌握少年前期儿童文学的基本特征,少年前期文学常见的样式和表现手段。
5、掌握少年后期少年的情感特征。
掌握少年后期文学的范畴和要求。
重要的名词:童年期文学第二编儿童文学文体 1、重点掌握儿歌的基本特征。
2、掌握儿歌的类型,并能说明儿歌为什么必须琅琅上口。
10儿童文学复习提纲第一章儿童文学的基本原理1、什么是儿童文学——12、儿童文学的重要性——31、儿童文学是人生最早接受的文学2、儿童文学是儿童最喜爱的读物种类3、儿童文学已成为中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课程资源与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3、儿童文学的三个层次——71、幼年文学(或称“幼儿文学”)是为3岁至6、7岁(幼儿园阶段)的幼儿服务的文学2、童年文学(或称狭义的“儿童文学”)是为6、7岁至11、12岁(小学阶段)的儿童服务的文学3、少年文学是为12、13岁至17、18岁(中学阶段)的少年服务的文学4、儿童文学的艺术母题——141、成长的母题2、幻想的母题3、爱的母题4、自然的母题5、中国儿童文学概貌——196、外国儿童文学概貌——23第二章儿童文学的教学与应用1、儿童文学成为小学语文教育中重要的课程资源的原因——401、儿童文学是儿童本位的文学2、儿童文学是关于语言的艺术3、儿童文学是传递人类价值的文学2、儿童文学理念的转向对小学语文教学的启示——471、语文教学中要理解儿童,尊重儿童。
2、语文教学中要重视人文培养。
3、语文教学中要充分考虑到儿童的接受能力。
3、教师的儿童文学素养的构成——481、对儿童文学的基本情感和态度2、对儿童文学的全面认识和理解3、丰富的阅读儿童文学的经验4、组织学生开展阅读活动的能力和技巧第三章儿歌1、儿歌的发展历程——582、儿歌的审美艺术特征——731、天机活泼的稚趣美2、节奏明朗,富于音乐美3、儿歌与游戏的互补互融3、传统儿歌的特殊形式——831、摇篮歌2、数数歌3、游戏歌4、连锁调5、问答歌6、绕口令7、颠倒歌8、谜语歌9、字头歌4、儿歌的鉴赏5、儿童诗歌的艺术特质——991、浅语之美2、意象之美3、具象之美4、图画之美5、情趣之美6、儿童诗歌的鉴赏——1111、朗读时的音乐感与图像性2、鉴赏时的链接与拓展3、鉴赏与创作的互动第四章儿童文学的幻想体1、童话的定义——1252、童话的美学特征——1311、幻想——童话的本质特征(1)人物形象的夸张变形(2)情节的荒诞(3)环境的虚拟2、通话的隐喻和游戏精神3、童话语言的幽默本质与模糊特征(1)幽默(2)模糊性的语言3、童话的意义——1401、促进儿童的心理和人格发展2、培养儿童的想象能力3、加强儿童的审美体验,丰富儿童的生活4、童话现代审美形态的转化——1471、主题的变化2、艺术类型的多样化(1)热闹派童话(2)抒情型童话(3)哲理童话和科学童话(4)新型童话3、叙事结构及叙事技巧的多样化(1)文体界限的模糊造成的叙事方式的变化(2)叙事结构的虚实结合(3)叙事技巧的多样化5、熟悉代表性的童话名家名作6、寓言的概念——1547、寓言的特征——1551、明确的寓意2、比喻的手法3、结构简单、语言精练8、世界寓言的三大发源地——162古希腊、古印度、中国9、西方寓言发展四位大师——162达·芬奇、拉封丹、莱辛、克雷洛夫10寓言的赏析第五章儿童文学的叙事体1、儿童故事的艺术特征2、童年小说的艺术特征3、少年小说的艺术特征4、成长小说的艺术特征5、熟悉代表性的小说名家名作第六章儿童文学的散文体1、儿童散文的美学特征2、儿童散文作品鉴赏第七章儿童文学的多媒体1、图画书的特征2、图画书的作用3、中国动画片发展概况第八章儿童文学的科学体1、科幻小说作家凡尔纳及作品2、重要的中国儿童科幻作家作品3、中国重要科学童话、科学诗作家作品开放题:(必考,请做好准备)根据本学期的儿童文学学习内容选择下面其中一位你熟悉的儿童文学作家分析其创作特色。
儿童文学说课稿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儿童文学》。
下面我将从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方法、教学过程以及教学反思这几个方面来展开我的说课。
一、教材分析《儿童文学》是一门研究儿童文学基本原理和各类儿童文学体裁艺术特点的课程。
选用的教材具有系统性、科学性和实用性,涵盖了儿童文学的历史发展、文体分类、创作方法等重要内容。
本教材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通过丰富的作品选读和案例分析,引导学生理解儿童文学的独特魅力和教育价值。
同时,教材还关注了当代儿童文学的发展趋势和热点问题,有助于学生拓宽视野,跟上时代的步伐。
二、学情分析本次授课的对象是_____专业的学生。
他们具有一定的文学基础和阅读兴趣,但对于儿童文学的了解相对较少。
在思维特点上,他们正处于从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过渡的阶段,对于直观、生动的教学内容更易于接受。
此外,学生们在学习中表现出较强的好奇心和探索欲望,但自主学习能力和分析问题的能力还有待提高。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他们的独立思考和创新能力。
三、教学目标基于对教材和学情的分析,我制定了以下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让学生了解儿童文学的基本概念、发展历程、主要文体及其特点,掌握儿童文学的创作原则和方法。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阅读、分析和评价儿童文学作品的能力,提高学生的文学鉴赏水平和写作能力。
3、情感目标激发学生对儿童文学的热爱之情,增强他们的人文素养和社会责任感,使他们能够关注儿童的成长和发展。
四、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儿童文学的文体特点和创作方法,经典儿童文学作品的赏析。
2、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将理论知识运用到实际的创作和评价中,培养他们的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
五、教学方法为了实现教学目标,突破教学重难点,我将采用以下教学方法:1、讲授法通过系统的讲解,让学生掌握儿童文学的基本理论知识。
2、讨论法组织学生进行小组或全班讨论,激发学生的思维,培养他们的合作精神和表达能力。
儿童文学说课稿一、教学内容今天我将为大家介绍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的第五单元,这一单元的主题是“儿童文学”。
本单元共有四篇课文,分别是《麻雀》、《刺猬》、《小蜗牛》和《猫》。
这些课文都是以动物为主角,通过讲述它们的故事,引导学生了解动物的特点和生活习性,培养学生的爱心和保护动物的意识。
二、教学目标1. 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的大意。
2. 通过学习课文,了解不同动物的特点和生活习性,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想象力。
3. 引导学生学会关爱动物,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正确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
难点:学会关爱动物,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PPT、课文课件、动物图片等。
学具:课本、练习本、文具等。
五、教学过程1. 情景引入:通过播放一段关于动物的短片,引起学生的兴趣,然后引导学生说出自己最喜欢的动物,并简要介绍该动物的特点。
2. 课文学习:(1)学生自读课文,理解大意。
(2)教师带领学生一起分析课文,讲解生字词,理解课文内容。
(3)学生分角色朗读课文,体会角色的情感。
3. 实践环节:学生分组讨论,每组选择一种动物,讨论这种动物的特点、生活习性以及如何保护它们。
4. 例题讲解:教师通过PPT展示一些关于动物的例题,引导学生运用课文中学到的知识解决问题。
5. 随堂练习:学生独立完成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六、板书设计板书内容:动物的特点麻雀:勇敢、聪明刺猬:狡猾、可爱小蜗牛:勤奋、坚韧猫:温柔、机敏七、作业设计1. 请学生根据课文内容,画出自己最喜欢的动物,并简单描述该动物的特点。
答案:略2. 请学生写一篇关于保护动物的短文。
答案:略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课后反思:在本节课中,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掌握程度较高,但在实践环节,部分学生对动物的保护意识不够强烈,需要在今后的教学中加强引导。
拓展延伸:引导学生课后阅读更多关于动物的书籍,增加对动物的了解,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
同时,组织一次关于动物保护的实践活动,提高学生的环保意识。
幼儿心理特征与幼儿文学的关系。
1。
概述3——6岁幼儿感知觉、注意和记忆的特征与幼儿文学的关系。
(P6)2。
概述3——6岁幼儿思维、想象和语言的特征与幼儿文学的关系。
(P6)⑴幼儿的感知觉与幼儿文学的关系。
(P4):(1)观察事物的特点是大轮廓、粗线条的,容易抓住作品中形象的外部特征。
幼儿文学作品中,应多应着墨于人物(含拟人形象)外部形象描绘,而大段的心理描写和独白则不适于幼儿文学作品。
(2)空间知觉水平较低,深度知觉尚未发展。
为较小幼儿创作图画读物时,要注意背景不能过于复杂,尽量避免重叠现象。
(3)幼儿的时间知觉发展较迟,还不能掌握“年”、“年代”的概念。
在幼儿文学作品中最好使用笼统的时间词汇,如“从前”、“很久以前”等。
⑵幼儿的注意与幼儿文学的关系。
(P4-P5):幼儿的无意注意占优势,对于鲜明、生动、具体形象、有变化的刺激物以及个人有兴趣的事物,容易引起无意注意。
要求幼儿文学作品的开头尽量简洁,要尽早提出人物性质和行为发展线索;故事情节要生动、曲折、紧张、有趣;篇幅不宜过长。
⑶幼儿的记忆与幼儿文学的关系。
(P5):幼儿的记忆带有很大的无意性,幼儿所获得的知识经验大都是无意记忆的结果。
幼儿记忆事物是以机械识忆为主,逻辑识记的能力和记忆的精准性还较差。
语言合辙押韵、琅琅上口的幼儿诗歌,有生动活泼的形象、曲折情况的故事,富于幻想的童话,能帮助幼儿的记忆。
(4)幼儿的思维与幼儿文学的关系。
(P5)(1)幼儿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抽象逻辑思维要到5、6岁才开始萌芽;(2)概括能力较低,不易掌握抽象概念;(3)判断和推理能力发展的趋势是:从反映事物的外部联系到事物隐蔽的内在联系,从主观经验或对待生活的态度为依据到以客观的逻辑关系为依据;④理解力的发展增强表现在:从对个别事物的理解到事物关系的理解,从主要依靠具体形象来理解发展到主要依靠词的说明来理解,从对事物的比较简单、表面评价发展到对事物比较复杂的、较深刻的评价。
《儿童文学》说课稿一、课程简介《儿童文学》课程是初等教育专业的一门专业必修课。
此课程主要阐述有关儿童文学的一些基本原理,旨在使学生系统、全面、科学地理解和掌握儿童文学的基本概念和一般原理,扩大学生关于儿童文学的知识面和阅读面,提高他们的儿童文学素养。
适用的专业层次是文科方向的高职专业。
总学时是84学时,在第五学期开设。
二、课程的地位和作用根据初等教育专业培养目标,本课程主要任务是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作为小学教师或幼儿教师必备的儿童文学理论知识,理解儿童文学的特点,扩大学生关于儿童文学的知识面和阅读面,提高他们的儿童文学素养;了解不同儿童文学体裁及其特征,熟识中外著名儿童文学作家及其作品,重点培养分析和鉴赏现当代中外儿童文学作品的能力,掌握独立分析中短篇作品(儿歌、儿童诗、故事、小说、童话、寓言、散文)的思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基本方法,能针对作品内容形式的特点,撰写简析(概要评论);初步学会创编儿歌、短小的故事和童话。
三、与其他课程的关联与本课程相关联的课程有:《中国文学》、《外国文学》、《文学概论》、《小学语文教学论》等。
其中《中国文学》是先修课程,《外国文学》、《文学概论》、《小学语文教学论》为同时开设课程。
本课程与中国文学、外国文学联系紧密,有些内容互为交叉。
本课程与文学概论互为依托,文学概论的鉴赏、评论等原理将在本课程中得到运用,而本课程的一些文学现象又是文学概论重要的例证。
小学语文课文80%左右为儿童文学,因此本课程与小学语文教学论结下不解之缘四、教学内容根据初等教育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为了使学生在以后的小学语文教学中更加得心应手,本教材所学内容主要分为以下两个方面:儿童文学的基本理论和儿童文学的体裁。
儿童文学的基本理论包括三方面的基本理论:儿童文学的本质,儿童文学的发展和儿童文学的欣赏,其中儿童文学的本质是理论部分的核心内容,包括儿童文学的概念和研究对象,儿童文学的本质,儿童文学的特征,儿童文学的意义及功能四方面的内容;儿童文学的发展是在学习了外国儿童文学的发展和中国儿童文学的发展的基础上得出的儿童文学发展的基本规律。
儿童文学期末复习资料一、名词解释1.儿童文学:指为少年儿童所理解、所喜爱,有利于他们身心健康发展的文学作品。
2.儿童文学题材:指儿童文字作品中具体描绘的社会生活事件或现象,是作品内容的最主要因素。
3.儿童文学母题: 母题是指文学作品中反复出现的因素,或事件,或场面,或手法,或意象,也可以指反复出现的主题或题材。
儿童文学有三大基本母题:爱的母题、顽童的母题、自然的母题。
4.幽默手法: 一种使人发笑并在笑中引起联想和推断、领悟其中含义的艺术手段。
5.写实手法: 真实地去描写作品所反映的对象。
6.自我意识:指个体对自己的认识和态度。
7.儿歌:种专为较小年龄的儿童创作的符合这一年龄阶段儿童的心理特点和欣赏趣味的、易读易记易唱的诗歌样式。
8.摇篮曲:又叫摇篮歌、催眠曲或催眠歌,是儿歌的一种特殊形式,指的是那种哄孩子睡觉时所吟唱的诗或歌。
9.游戏歌:儿歌的一种特殊形式,指一种伴随游戏动作而诵唱的歌谣。
10.谜语歌:儿歌的一种特殊形式,指以歌谣形式表现的谜语。
11.儿童诗:为少年儿童创作,切合他们的心理特点,适合他们阅读欣赏的一种诗歌形式。
12.儿童故事:为儿童创作的、适合于儿童阅读的故事。
13.童话:一种带有浓厚幻想色彩的虚构故事。
如《渔童》、《卖火柴的小女孩》。
14.超人体童话:以神仙妖怪、魔法宝物为主人公,幻想神秘、奇特,表现出超乎人类力量的童话。
如《渔童》、《白雪公主》。
15.寓言:一种隐含着明显讽喻意义的简短故事。
如《伊索寓言》。
16.寓示:指寓言故事与寓意之间的一种必然联系。
17.儿童小说:根据少年儿童的理解能力、欣赏能力和心理特点创作的、为他们所喜闻乐见的一种儿童文学样式。
18.典型人物:指小说中具有某种代表性、并且有独特性格的人物。
19.典型环境:指小说中典型人物活动的特定的历史环境和具体的生活环境。
20.儿童散文:指专为儿童所创作,或虽不专为儿童所创作但能为儿童阅读欣赏的散文。
21.童心:儿童的心灵,即人生在儿童期的纯真善感、自然直率的心灵状态。
---------------------------------------------------------------最新资料推荐------------------------------------------------------儿童文学期末复习提要责任教师周伟儿童文学是小学教师进修高等师范专科小学教育专业(文科方向) 的一门必修的专业基础课。
通过学习, 了解儿童文学的基本理论, 理解儿童文学特别是童年期儿童文学的特点, 扩大学员关于儿童文学的知识面和阅读面,提高他们的儿童文学素养;重点培养分析和鉴赏现当代中外儿童文学作品的能力, 掌握独立分析中短篇作品(儿歌、儿童诗、故事、小说、童话、寓言、散文) 的思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基本方法, 能针对作品内容形式的特点,撰写简析(概要评论) ;初步学会创编儿歌、短小的故事和童话。
二一、掌握什么是儿童文学及其主要内容二、重点掌握儿童文学的最大特点及其与儿童文学与成人文学的主要区别韵文性、直观性、幻想性和叙事性是儿童文学样式上的四大特征, 加上儿童文学的最大特点儿童情趣 , 就是人们通常说的儿童文学的五个基本特征;也是儿童文学与成人文学的最大区别。
三、理解儿童文学母题对把握儿童文学题材的意义四、了解儿童文学创作上的特殊性五、在掌握上述知识的基础上, 能够运用这些知识来解释一些具体的儿童文学现象, 如辨识一部作品是否属于儿童文学作品等。
六、重点名词解释:1. 儿童文学一一指为少年儿童所理解、所喜爱, 有利于1/ 3他们身心健康发展的文学作品。
2. 儿童情趣一一指与儿童心理特点相适应的儿童语言、行为的情调趣味。
3. 儿童文学题材一一指儿童文学作品中具体描绘的社会生活事件或现象, 是作品内容的最主要因素。
4. 儿童文学母题母题是指文学作品中反复出现的因素, 或事件, 或场面, 或手法, 或意象, 也可以指反复出现的主题或题材。
儿童文学有三大基本母题: 爱的母题、顽童的母题、自然的母题。
---------------------------------------------------------------最新资料推荐------------------------------------------------------儿童文学期末复习资料儿童文学作业及答案绪论一、名词解释儿童文学: 指为少年儿童所理解、所喜爱, 有利于他们身心健康发展的文学作品。
儿童情趣: 指与儿童心理特点相适应的儿童语言、行为的情调趣味。
儿童文学题材: 指儿童文学作品中具体描绘的社会生活事件或现象,是作品内容的最主要因素。
生活流手法: 按生活本身的发展顺序与空间转换来组织故事和开展情节的一种艺术手法。
意识流手法: 以内心独自、自由联想、象征暗示等方式来表现作品中人物意识流动的一种艺术手法。
二、问答题儿童文学的最大特征是什么?举例说明。
A. 富有儿童情趣(体现在所有的儿童文学作品中)B. 韵文性(体现在婴幼儿文学中)C. 直观性(婴幼儿文学和童年期文学)D. 幻想性(童话和科幻小说中)E. 叙事性(所有的儿童文学作品)儿童文学与成人文学的主要区别有哪些?举例说明。
韵文性、直观性、幻想性和叙事性是儿童文学样式上的四大特征,加上儿童文学的最大特点儿童情趣 ,就是人们通常说的儿童文学的五个基本特征;也是儿童文学与成人文学的最大区别。
儿童文学同成人文学的主要区别在于,艺术视角、文学趣味1 / 3以及作品深层的思维方式和创作心理。
但是,儿童文学与成人文学并没有截然的界限,它们之间可以说是犬牙交错、相互渗透。
儿童文学可以描写爱情题材吗?举例说明。
儿童文学可以描写爱情题材,因为儿童文学的题材是极其广泛的,一般成人文学所表现的题材,儿童文学都可以表现。
所以,在儿童文学题材上,不应人为地限制题材。
写什么不是主要的,主要的是如何写。
同样是爱情题材,儿童文学作家就必须采取适合儿童接受并有利于他们健康成长的反映角度与艺术方法来表现。
儿童文学期末考试复习资料第一篇:儿童文学期末考试复习资料儿童文学期末考试复习资料1、凡尔纳是19世纪法国现代科幻小说重要开创之一,他的三部曲是《格兰特船长的女儿》、《海底两万里》、《神秘岛》其中《80天遨游地球》被誉为“凡尔纳四大神科学幻想你小说。
2、19世纪的出名代表作家安徒生、格林论。
3、叶圣陶《稻草人》是我国有史以来创做的第一部童话集、现代童话的基础。
4、叶圣陶创作给中国现代童话的影响主要两点A、从梦幻走向了现实,是童话人物象形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把成年人的悲哀显示给儿童”B、鲜明浓郁的中国风格和中国气派来源于中国的现实生活,主题出民族土壤中发掘出来,人物和生活环境与民族全是中国式。
5、左联时期的儿童文学A、张天翼的《大林和小林》奠定了我国长篇童话的基础,代表人物:叶圣陶、茅盾、冰心、陈伯吹····6、拉格勒夫(瑞典)——《骑鹅旅行记》是世界文学史中的第一部也是唯一一部获诺贝尔文学奖的一部作品。
7、中国当代新童话A、热闹型童话——自由精神(快乐原则)代表人物:郑渊洁、周锐、金逸明B、诗意型童话——写情富有诗意C、探索童话——明显疏离社会意识倾向8、怀特三部曲《小老鼠斯图亚特》《吹小号的小天鹅》《夏洛的网》9、安徒生和格林童话堪称世界两大童话。
10、巴里和他的《彼得潘》11、黑柳彻子《窗别的小豆豆》12、中川理枝子《不不园》堪称东方幼儿童话的典范。
13、林格伦的《长袜子皮皮》14、科洛狄的《木偶奇遇记》成功的突破了“教育童话”的模式,但它依然是一部教育童话。
其中皮诺桥——自我意识很强,富有自私心,而且是会不知不觉会膨胀,重感情、重写实、信赖人、贪玩、调皮、善感、容易狂妄、用撒谎来掩饰自己的的过错。
15、马克吐温的代表作加快了美国儿童文学的进程《汤姆索亚历险记》、《哈克贝利历险记》。
解答题一、童年期儿童文学的常用手法回答要点1、写实手法、夸张手法、幽默手法、二、童年期儿童文学的意义和作用1、童年期是儿童心里飞速发展时期,了解世界的一切这种求知的需要变得更加强烈。
儿童文学期末复习提
要(新)
儿童文学期末复习提要
第一讲导论:什么是儿童文学
1.“儿童文学”概念的基本含义:儿童文学是专为儿童创作并适合他们阅读的、具有独特艺术性和丰富价值的各类文学作品的总称。
(P3-4)如何理解?(专为儿童创作的;具有独特个性和审美价值的语言艺术;适合于儿童接受并为儿童所喜爱;具有审美、认识、娱乐、教育等多种功能和价值。
)
3.周作人在《儿童的书》一文中提出了“儿童本位论”的儿童文学观:“儿童的文学只是儿童本位的,此外更没有什么标准”。
4.魏寿镛、周侯予1923年出版的《儿童文学概论》是中国现代第一部系统的儿童文学理论著作。
5.儿童文学的美学特质:纯真、稚拙、欢愉、变幻、朴素。
6.儿童文学的分类:按接受者不同可分为幼儿文学、童年文学和少年文学;按文体不同可分为儿歌、儿童诗、寓言、童话、故事、小说、科学文艺、图画文学、儿童戏剧和儿童影视等。
第二讲儿童文学的历史发展
1.儿童文学历史发展的一般特征:从“自在”到“自觉”;.从民
间文学到作家创作的文学;审美形态的发展。
2.1697年贝洛的《鹅妈妈故事集》是西方儿童文学自觉形态的开
始。
3.比较格林兄弟和安徒生童话创作的不同意义。
(P27-28)
4.民间文学分类研究普遍使用的是“阿尔奈-汤普森体系”。
俄罗
斯学者普罗普的《民间故事形态学》(1928)提出了31种共通的叙事功能单元。
5.儿童文学审美形态拓展的主要表现:体裁样式的分化;题材领域
的拓展;艺术手法和风格的多样化。
第三讲新媒介与儿童文学的发展
1.新媒介与儿童文学的发展:新媒介为儿童文学提供了新的创作空间(网络生活和开放文本);新媒介为儿童文学提供了新的传播载体(电子传播和媒介转换);新媒介加强了儿童参与儿童文学创作与接受的主动性(读者参与创作,交互文本)。
(P38-44)
第四讲儿童文学作家
1.儿童文学作家的特殊性:独特的精神气质;独特的感受力和生活
经验;独特的艺术表现力(想象力、幽默感、诗意、故事叙
述)。
2.儿童文学作家的类型:按创作动机,把儿童文学作家分成自觉
(教育型、社会使命型、娱乐型)自发(童心型、儿童崇拜型、童年回忆型)两大类型六小型。
(P49)
第五讲儿童文学的文本特征
1.故事元或元故事,也称“故事核”,指叙事性作品的基本故事,
是故事的基本结构模式和母体,故事发生的中心。
2.叙事性儿童文学作品故事的构成方式主要有“纵列式结构”和
“横列式结构”两种,其它还有“三迭式”、“连环式”、“对立式”、“误会式”、“递进式”、“设伏式”等结构。
3.故事性在不同文体中的体现:儿歌、儿童诗用情节吸引读者注意
力;童话、儿童小说用故事性加强人物形象塑造;寓言用故事性荷载思想。
4.儿童文学的语言特点:形象性;简洁性;音乐性;叙述性。
5.插图的意义:培养儿童阅读兴趣,帮助儿童从完全读图进入到纯
文学的阅读;形象化诠释文本;激发儿童读者的想象力,插图以夸张、变形或幽默感呈现出作品的形象,渲染神奇的气氛。
6.插图的功能:插图在儿童读物中最重要的功能就是助读。
插图实
质上是文字的说明和补充,是对文字的图解。
第六讲儿歌和儿童诗
1.儿歌即儿童歌谣,是采用韵语形式、适合于低幼孩子聆听吟唱的
简短的“歌谣体”诗歌。
2.儿歌的特征:音乐性,强调音韵和节奏;短小单纯,易懂易记;
歌戏互补,富于情趣。
3.儿歌的类型:摇篮歌、问答歌、连锁调、颠倒歌、数数歌、绕口
令、时序歌、对数谣、物象歌
4.儿歌和儿童诗的区别:
(1)读者对象:低幼儿童,学龄中后期
(2)语言:口头语言,适合念唱;书面语言,适合吟诵
(3)音乐性:极强,外在韵律;较弱,内在逻辑
(4)意象:直接、具体;内涵、深度
(5)意义:止于言表,集体性;意在言外,个别性
5. 儿童诗的特征:高度凝练地表现儿童生活和内心世界;体现儿童特有的趣味与情调;塑造儿童视野中的诗歌形象。
6.儿童诗的类型:生活诗;自然诗;童话诗;科学诗;讽刺诗。
第七讲童话和寓言
1.传统童话向现代童话过渡的标志性人物是安徒生。
2.传统童话的文学特征:固定的叙事模式;鲜明的主题;
传统童话与现代童话的区别:传统童话的结构、内容具有模式化的特点,现代童话打破了传统童话僵硬的结构,呈现自由的多线索的结构形式;传统童话的人物是类型化的,现代童话中的主人公一般是孩子,且强调个性化;传统童话的叙述方式和语言是模式化的,现代童话的语言和风格更具个性和多样。
3.现代童话的文学特征:日常生活进入幻想世界;个性化、多样化
的趣味和风格;儿童与成人共享童年梦想。
4.童话中拟人手法的具体方式:动植物拟人;器物、无生命物拟
人;抽象概念拟人。
5.童话象征的二种方式:(1)借动植物、无生命物或某种概念象
征某种人的性格和特征,或某类人物或事物的某种特征;借童话情节象征深刻事理。
6.童话的形象类型:超人体童话形象;拟人体童话形象;常人体童
话形象。
7.“寓言”一词,最早见于《庄子·天下篇》。
1917年茅盾整理秦
汉寓言编辑《中国寓言(初编)》,标志着中国寓言文体的正式确立。
8.寓言的两个构成要素:故事和寓意。
9.世界寓言文学三大起源地:古希腊、古印度、中国。
10.西方三大寓言家:伊索、拉·封丹和克雷洛夫。
四大寓言家再
加德国的莱辛。
11.寓言的特征:寓意性;比喻性;讽刺性;概括性。
12.寓言和童话的联系和区别:
联系:
(1)在艺术假定的运用上,都通过幻想创造虚拟的故事情景,有共同的虚构特征和虚构的故事情景。
(2)艺术表现手法的运用相同,都要用拟人、夸张、象征表情达意,讲述故事。
区别:
(1)主题设置重心不同
(2)虚构、幻想的思维方式不同
(3)文本构造不同
第八讲儿童故事和儿童小说
1.故事的类型:按创作者分为民间故事、改编故事、创作故事;按
题材内容分为生活故事、历史故事、神话故事、成语故事、科学故事、人物故事和动物故事。
2.民间故事的特点:时间地点的模糊性;人物的类型化;情节单纯
而完整。
3.19世纪英国作家兰姆姐弟的《莎士比亚戏剧故事集》是改编故事
的代表。
4.改编故事的特点:保持原著的故事元、主题思想和主要人物;保
留原作情节,并强化情节;变原著体裁为以叙述为主的故事体裁,突出故事性;变书面语言为文学口语,兼顾原著语言风格。
5.儿童故事与儿童小说的区别:(1)接受对象:儿童故事更适合
低段儿童,儿童小说则适合高段儿童;(2)接受方式:儿童故事可供阅读,但更适合讲述,语言有通俗性和口语化要求。
儿童小说则主要供阅读,语言更追求书面性;(3)艺术表现:儿童故事着重于故事情节强调叙事技巧,其价值在故事本身;儿童小说则首重人物形象和主题,着重于典型人物的塑造,讲究人物形象的艺术效果与主题的深度;(4)叙述者:儿童故事的叙述者往往是相对客观的旁观者,叙述一个相对客观的故事,较少作者
情感的投入;儿童小说的叙述者往往将自己化身为作品中的一个人物,或将情感鲜明地融入故事叙述中。
6.小说创作三要素是人物、情节和环境。
人物塑造是小说创作的中
心环节。
7.小说按题材内容可分为生活小说、历史小说、惊险小说、动物小
说、武侠小说。
第九讲儿童影视文学
1.儿童影视文学的基本特征:视像性、趣味性、情节性、形象性、
幻想性。
2.运动镜头有:推、拉、摇、移、跟、升、降、扫。
3.镜头按视距远近可分为:远景、全景、近景、中景和特写。
4.什么是蒙太奇?原为建筑学术语,意为构成、装配,引用到电影
学中意为剪辑、组合,指在影片制作中,按创作构思,把不同的镜头(画面)有机地剪辑在一起,使它产生连贯、对比、联想、衬托、悬念及各种效果,从而组成一部完整的影片,这种镜头的组织、剪辑的手段就是蒙太奇。
蒙太奇是电影艺术最基本的结构方法,也是影片构成形式和构成方法的总称。
5.美术片的审美特征:色彩鲜艳、造型夸张、机智有趣、节奏快动
感强。
第十讲图画书
1.什么是图画书?图画书也称“绘本”,是利用绘画和文学语言两
种媒介进行相互补充,由图与文相结合而产生完整而有意味的故事的儿童文学门类。
2.捷克教育家夸美纽斯1658年出版的《世界图解》被公认为第一
本专为儿童编著的图画书。
3.现代图画书之父是英国的插画家伦道夫·凯迪克。
4.图画书的特征:形象直观性、图画连续性、画面趣味性、语言简
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