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念图与思维导图有何异同
- 格式:doc
- 大小:23.50 KB
- 文档页数:4
高中生物概念图和思维导图及其应用在生物学高考复习中,概念图和思维导图都是构建知识结构的好方法。
概念图是用节点代表概念、连线表示概念间的关系,两个概念通过连接词形成一个命题。
概念图是网状结构,思维导图是发散性结构。
概念图在梳理和表征复杂的概念的关系优于思维导图,思维导图在整理思维、激发思维方面优于概念图,概念图比较多用于学科中。
将思维导图与概念图在学科中有机的结合使用可以弥补相互之间的不足。
一、什么是思维导图?思维导图是通过带顺序标号的树状的结构来呈现一个思维过程,是放射性思维的表达过程,也是人类思维的自然功能。
以一种与众不同和独特有效的方法驾驭整个范围的脑皮层技巧——词汇、图形、数字、逻辑、节奏、色彩和空间感。
思维导图是基于对人脑的模拟,它的整个画面正像一个人大脑的结构图,能发挥人脑整体功能。
二、思维导图的产生背景英国著名心理学家托尼·博赞(Tony Buzan)在研究大脑的力量和潜能过程中,发现伟大的艺术家达·芬奇在他的笔记中使用了许多图画、代号和连线。
他意识到,这正是达芬奇拥有超级头脑的秘密所在。
在此基础上,博赞于19世纪60年代发明了思维导图这一风靡世界的思维工具。
托尼·博赞,1942年生于英国伦敦,英国大脑基金会总裁,世界著名心理学家、教育学家。
他曾因帮助查尔斯王子提高记忆力而被誉为英国的“记忆力之父”。
他发明的“思维导图”这一简单易学的思维工具正被全世界约3.0亿人使用。
于是,Tony Buzan开始研究心理学、头脑的神经生理学、语言学、神经语言学、信息论、记忆技巧、理解力、创意思考及一般科学,渐渐地Tony Buzan发现人类头脑的每一个脑细胞及大脑的各种技巧如果能被和谐而巧妙地运用,将比彼此分开工作产生更大的效率。
这个看似微小的发现,却产生了令人意想不到的的满意发展。
Tony Buzan曾试着将脑皮层关于文字与颜色的技巧合用,发现因作笔记的方法改变而大大地增加了至少超过百分之百的记忆力。
概念图与思维导图的区别概念图相关的英文有两个词:Concept Mapping和Concept Map。
前者也可以翻译为“概念构图”,强调形成概念图的过程,后者一般翻译成“概念图”,强调概图构图的结果。
概念构图是康乃尔大学的诺瓦克(J.D. Novak)博士根据奥苏贝尔(David P. Ausubel)的有意义学习理论提出的一种教学技术[12]。
概念图的发明人诺瓦克博士是一位学者,因此概念图有着浓厚的学术内涵。
诺瓦克博士将概念图定义为:使用节点代表概念,使用连线表示概念间关系的知识组织和表征工具[13]。
从定义上可以清楚看出,概念图是一种知识的组织和表征工具,这种工具的特征包括:图示化、突出概念、突出概念之间的关系、突出概念之间的层次。
图示化,也就是将概念之间的关系非线性化,是其与其他知识表征工具(如线性文本)的最大不同。
同样,思维导图对应的英文包括Mind Mapping 和Mind Map,前者表示构图过程,后者表示构图结果。
思维导图最初是20世纪60年代英国心理学家东尼?博赞(Tony Buzan)发明的一种笔记方法[14]。
东尼?博赞认为思维导图是对发散性思维的表达,因此也是人类思维的自然功能[15]。
思维导图的发明人东尼?博赞是一位畅销书作者,因此其著作并不追求科学的严谨性,所以至今没有看到思维导图的严格定义。
根据博赞本人的定义,思维导图是一种“笔记方法”,但有很多使用者感叹“思维导图记笔记一点也不方便”。
这部分是由于使用者不熟练所致,但最主要的原因还是对思维导图本质的认识不够。
实际上,将思维导图理解为“笔记方法”是国内引进时翻译上的一大缺陷。
原著中的笔记其实对应着两个词:note taking和note making。
前者可翻译为“记笔记”,是指在读书、听讲座、交流时将别人的思想记录并整理下来;后者则可翻译为“做笔记”,是指将自己的思想激发并整理出来,如写一篇论文,做一份讲稿等。
从这个角度来看,思维导图的最核心目的是激发并整理思考,采用的手段是“从中心向周围发散的非线性笔记”。
概念图和思维导图的比较概念图和思维导图在教学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
随着信息技术的普及推广和工具软件的不断推出概念图和思维导图已经成为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有效手段之一。
概念图和思维导图在国外已经得到了广泛的发展,而在国内对于二者的研究和应用还不是很成熟,尤其是思维导图的应用研究才刚刚起步。
关于二者概念的认识也不是很统一。
有人认为两者是相同的概念,有人则认为是差别很大的概念,还有人认为没有必要区分这两个概念。
不管怎样,每个概念都有它自身的特征和性质,也有其自身的应用范围。
概念图(Concept Map)是康乃尔大学的诺瓦克(J.D.Novak)博士根据奥苏贝尔(David P.Ausubel)的有意义学习理论提出的,是用来组织和表征知识的工具。
它通常将有关某一主题的概念置于圆圈或方框之中,用连线连接相关的概念和命题,连线上标明二者的关系,包括概念、命题、交叉连接和层级结构四个要素。
思维导图(Mind Mapping)为英国“记忆之父”托尼·巴赞(Tony Buzan)在上世纪70年代所创,是一种思考的方式,也是一种有效使用大脑的方法。
它就像大脑中的地图,完整地将思维、想法呈现出来。
托尼·巴赞认为传统的草拟和笔记方法有埋没关键词、不易记忆、浪费时间和不能有效的刺激大脑四大不利之处。
而简洁、效率和积极的个人参与对成功的笔记有至关重要的作用。
从同一层次的节点数目我们能看到思维的广度,从一个分支的长度我们能看到思维的深度。
离中心节点近的为主要原因,离中心节点远的为对主要原因的进一步发散。
思维导图就是一种帮助我们思维和记忆的有效方法。
概念图和思维导图的主要共同点就是它们都是可视化工具。
人类80%以上的信息是通过视觉获得的。
可视化技术将知识以图解的方式表示出来,从而大大降低了语言通道的认知负荷,加速了思维的发生。
其理论基础是双重编码理论,该理论的一个重要原则是:同时以视觉形式和语言形式呈现信息能增强记忆和识别。
概念图与思维导图的辨析概念图与思维导图是两种常用的知识整理和思考工具。
虽然它们都可以帮助我们整理信息和展示思维,但它们之间存在一些差异。
本文将从定义、用途、结构和使用方法四个方面进行辨析。
首先,概念图是一种以概念为主要元素的图形化表示工具,用于组织和表示不同概念之间的关系。
它主要通过线条和关键词来展示概念之间的联系,其中关键词通常用字体和颜色来区分主次。
概念图的目的是帮助人们理清概念之间的关系,从而更好地理解和应用相关知识。
与之相比,思维导图是一种以中心主题为核心的分支结构图。
它通常使用坐标轴和连线来显示不同思维之间的关系。
思维导图的目的是通过可视化的方式记录思维过程,并帮助人们发散思考和创造新的想法。
其次,概念图和思维导图都有各自的用途和优点。
概念图主要用于展示知识的层次结构和关联关系,适用于系统地整理和传达知识。
它能够帮助人们更好地理解概念之间的逻辑关系,从而提高学习效果和知识应用能力。
思维导图主要用于记录和整理思维过程,适用于思考、创造和解决问题。
它可以帮助人们发散思维,迅速记录和整理各种想法,发现问题的根本和解决方法。
思维导图还可以帮助人们更好地记忆和复习知识,提取和梳理关键信息。
再次,概念图和思维导图在结构上存在差异。
概念图主要使用线条和关键词来表示概念之间的关系,通常以一个核心概念为中心,通过分支和连接线展示其他概念的关联关系。
它的结构简单、明确,适用于系统化地整理和传达知识。
思维导图主要使用中心主题和分支来展示思维之间的逻辑关系。
中心主题通常用一个关键词或图形表示,周围的分支用于记录和展示与中心主题相关的思想和想法。
思维导图的结构更加灵活、自由,适用于记录、整理和发展思维。
最后,概念图和思维导图在使用方法上也有差异。
概念图通常采用自顶向下的方式,先确定一个核心概念,然后逐渐添加其他概念和关联关系。
它的目的是整理和传达知识,因此需要一定的前期准备和专业知识。
思维导图可以采用自顶向下或自下而上的方式,可以根据需要随时添加和修改分支,因此更加灵活和实用。
概念图和思维导图被广泛使用说明了它们巨大地潜在价值,被很多人混用也表明了它们地类似之处.实际上,与“概念图”类似地概念远远不止“思维导图”一个,还有很多其他相关地概念,这些概念与“概念图”、“思维导图”相比,都有较大地相似度,但也都有一些显著地差异.相同点:首先,概念图和思维导图都是一种图示表示法.都是将抽象地文字转换为直观形象地图形,从而帮助人们理清思路,促进理解,激发灵感.其次,按照认知心理学地观点,人地短时记忆容量非常有限,仅为±个组块.这样一来,人地信息加工受到了很大地限制.概念图将概念和概念联系起来,形成一个命题网络,思维导图将概念分层,都在一定程度上加大了知识地组块,在短时记忆容量有限地情况下增大了可供加工地信息量.文档来自于网络搜索不同点:思维导图和概念图地发展隶属于两个不同地分支,它们在有着各自地发展空间和领域.严格来说它们有本质地区别.两者地相近地地方在于,它们在帮助人们分析问题,整理思路方面都起到了积极地有效地作用,可以展示人们地思维过程,使得人们地思维过程可视化,相对与文字地说明表达方式更加卓有成效.在实际地应用过程中,可以把他们作为不同地表达方式,来展示自己地思路、对问题理解认识和看法.也可以把它们综合式运用.文档来自于网络搜索、定义不同概念图是用来组织和表征知识地工具.它通常将某以主题地有关概念置于圆圈或方框中,然后用连线将相关地概念和命题连接,连线上标明两个概念之间地意义关系.文档来自于网络搜索思维导图是对发散性思维地表达,是人类思维地自然工具.是一种非常有用地图形技术,是打开大脑潜能力地万能钥匙,可以应用于生活地各个方面.其改进后地学习能力和清晰地思维表达方式会改善人地行为表现. 文档来自于网络搜索、发展原理和历史背景也不尽相概念图是康乃尔大学地诺瓦克博士根据奥苏贝尔地有意义学习理论提出地一种教学技术.诺瓦克博士认为:“概念图是用来组织和表征知识地工具.它通常将某一主题地有关概念置于圆圈或方框之中,然后用连线将相关地概念和命题连接,连线上标明两个概念之间地意义关系.”作为一种科学地教学策略,主动自觉地在教学活动中运用概念图来帮助教师和学生提高教学质量,人们目前比较公认地是美国大学教育系地. 教授在上个世纪年代提出来地.思维导图地发明人是托尼巴赞,他在充分考虑了人怎样知道如何学习.人地思想地本质是什幺,有哪些是最佳地记忆技巧,有哪些是培养创造性思维地最佳技巧,目前最好地阅读技巧有哪些,眼下有哪些最好地普遍思维技巧,有没有开发新地思维技巧或者一个总体方法地可能性存在?他让人类地大脑各个物理方面与智力技巧彼此协同工作而不是彼此分隔则其发挥作用地效益和效率都会更高.同时在受到著名地画家达芬奇地笔记地启示,而创造和发明了思维导图.文档来自于网络搜索、对知识地表示能力不同概念图在表达逻辑关系,和推理方面发挥着很好地作用;在某种意义上说概念图是一种多线程地流程图,表达由起点到终点地事务发展过程和推理过程,结果可能是一种或多种.使用一些几何图形来作为不同概念地分类和表达.它是引导人们思考问题,了解事务发展过程方面起到积极地推动作用.在很大地程度上,它是多线性地思维表达方式.文档来自于网络搜索思维导图则能够帮助人们在认识事务方面拥有一个整体地全局化地观念.它注重表达与核心地主题有关联地内容,并可展示其层次关系以及彼此之间地关系.思维导图是一种放射状地辐射性地思维表达方式.所表达地观念之间通过与中心地核心主题地远近来体现内容地重要程度,它在了解人们地思维图谱方面地作用积极有效.思维导图强调是人们地思想发展地过程地多向性、综合性和跳跃性. 文档来自于网络搜索、创作方法上地不同概念图可以有多个主要地概念,而且是先罗列所有地概念.思维导图往往只有一个主要概念,中心节点只有一个.、表现形式不同概念图在表现形式上是网状结构.而思维导图地基本特征有四:一是注意地焦点清晰地集中在中央图形上;二是主题地主干作为分支从中央向四周放射;三是分支由一个关键地图形或者写在产生联想地线条上面地关键词构成;四是各分支形成一个连接地节点结构.思维导图在表现形式上是树状地结构.文档来自于网络搜索、应用领域不同概念图从开始到现在都是为了促进教学效果—成为教和学地策略.而思维导图地软件往往在企业中有着更加广泛地应用.文档来自于网络搜索。
浙江师范大学教育技术学系沈建强34浙江现代教育技术概念图和思维导图是一对孪生兄弟,在中小学教育教学中,前者的应用已初具规模,而后者的应用研究还刚起步。
本文试图通过对概念图和思维导图的比较,引起人们对它们在教育教学中应用的重视。
一、概念界定概念图(ConceptMap)是康乃尔大学的诺瓦克(J.D.Novak)博士根据奥苏贝尔(DavidP.Ausubel)的有意义学习理论提出的,是用来组织和表征知识的工具。
它通常将有关某一主题的概念置于圆圈或方框之中,用连线连接相关的概念和命题,连线上标明二者的关系。
概念图有四个图表特征:概念———感知到的事物的规则属性,通常用专有名词或符号标记;命题———两个概念之间通过某个连接词而形成的关系;交叉连接———表示不同知识领域概念之间的相互关系;层级结构———同一知识领域内或不同领域间的结构。
思维导图(MindMapping)为英国“记忆之父”托尼·巴赞(Tony?Buzan)在上世纪70年代所创,是一种思考的方式,也是一种有效使用大脑的方法。
它就像大脑中的地图,完整地将思维、想法呈现出来。
有的学生学得很轻松却成绩很棒,有的学生整日埋在书堆里却还是学得不理想,关键不在资质天份,而在于学习的方法。
思维导图就是一种帮助我们思维和记忆的有效方法。
它注重开发人的左、右脑,运用线条、符号、词汇和图像,把一长串枯燥的信息变成彩色的、容易记忆的、有高度组织性的图,帮助人们改善思维,提高学习效率。
绘制思维导图非常简单,而且十分有趣。
二、概念图和思维导图的共同点概念图和思维导图的主要共同点是它们都属于知识可视化工具。
人类80%以上的信息是通过视觉获得的。
可视化技术将知识以图解的方式表示出来,从而大大降低了语言通道的认知负荷,加速了思维的发生。
其理论基础是双重编码理论(Paivio,1986),该理论的一个重要原则是:同时以视觉形式和语言形式呈现信息能增强记忆和识别。
知识可视化为基于语言的理解提供了辅助和补充,从而促进知识的传播和创新。
利用概念图和思维导图来整理和理解知识点概念图和思维导图是一种辅助学习和整理知识点的强大工具。
通过用图形化的方式呈现,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知识的内在联系和逻辑关系。
本文将探讨概念图和思维导图的定义、特点以及如何运用它们来整理和理解知识点。
一、概念图和思维导图的定义概念图是一种图形化的工具,用来表示概念及其之间的关系。
它由概念和连接概念的线组成,通过线的方式展示概念之间的关联。
概念图突出了概念之间的联系,有助于我们理清概念之间的逻辑关系。
思维导图是一种非线性的图形组织方式,用来表达思维和理解的过程。
它以一个核心思想或问题为中心,通过分支和子分支的方式展开,将相关的概念和信息以树状结构进行呈现。
思维导图可以帮助我们整理和组织知识,清晰地展示概念之间的关系。
二、概念图和思维导图的特点1. 结构清晰简洁:概念图和思维导图通过简明的图形和文字展示概念和关系,让信息更加直观和易于理解。
2. 逻辑关系明确:通过连接线的方式,概念图和思维导图清晰地表达概念之间的逻辑关系,避免了信息的混乱和随机性。
3. 知识整合与归纳:概念图和思维导图可以帮助我们将零散的知识点进行整合和归纳,形成完整的知识体系。
4. 可视化的思维过程:概念图和思维导图通过图形化的方式展示思维过程,使得抽象的概念更加具体和形象。
三、如何运用概念图和思维导图来整理和理解知识点1. 思维导图法思维导图法适合用来整理和理解具体的知识点。
首先,选择一个核心概念或问题作为中心节点,然后将相关的概念和信息以分支的方式展开。
每个分支可以再延伸出子分支,用于展示更加具体的细节。
通过思维导图的方式,我们可以清晰地理解知识点之间的关系,并将其有机地组织起来。
2. 概念图法概念图法适合用来整理和理解抽象的知识点。
通过将概念和关系用连接线连接起来,我们可以直观地看到概念之间的联系。
概念图法可以帮助我们理清知识点之间的逻辑关系,形成系统化的知识结构。
3. 结合应用场景在整理和理解知识点时,可以结合具体的应用场景进行思考和分析。
如何利用思维导图和概念图提高学习效果思维导图和概念图是一种有效的学习工具,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组织和理解知识。
本文将介绍什么是思维导图和概念图,以及如何利用它们提高学习效果。
一、什么是思维导图和概念图思维导图和概念图都是一种以图形化的方式呈现知识结构和关系的工具。
思维导图是一种由核心概念或主题延伸出分支,并以关键词或短语形式进行标记的图形化组织方式。
它通过强调主题、支持分支和关键词的使用来帮助学生记忆和理解知识。
概念图是一种以节点和连线表示概念和它们之间关系的图形化工具。
节点代表概念,连线则表示概念之间的联系。
通过概念图,学生可以更好地理解概念之间的逻辑关系和知识体系。
二、如何制作思维导图和概念图1. 制作思维导图:- 将核心概念或主题写在中心位置,并画出一个圆圈或方框来突出显示。
- 从核心概念或主题出发,画出分支,并在每个分支上写上相关的关键词或短语。
- 根据需要,继续延伸分支并添加关键词或短语,以进一步展开相关概念。
2. 制作概念图:- 将概念写在节点上,并用连线表示它们之间的关系。
- 用箭头表示关系的方向,如表示因果关系、序列关系等。
- 在适当的位置添加关键词或描述,以帮助理解概念和关系。
三、如何利用思维导图和概念图提高学习效果1. 组织知识结构:通过制作思维导图和概念图,可以清晰地了解知识的组织结构,帮助学生整合各个概念和主题之间的关系。
这有助于学生更好地理解和记忆知识,并帮助他们构建全面的知识框架。
2. 提升记忆与理解能力:思维导图和概念图能够通过视觉化的方式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概念和它们之间的联系。
通过在图形中使用颜色、形状和图标等要素,可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增强记忆效果。
此外,通过与核心概念相关联的分支和关键词,学生能够更好地追溯和回忆相关的知识点。
3. 提高创造力和思维能力:思维导图和概念图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思维能力。
在制作思维导图和概念图的过程中,学生需要将信息组织起来,发现概念之间的联系,并提炼出关键词和核心思想。
思维导图、思维地图,概念图的区别定义1.a 思维导图思维导图(Mind Map)是英国人东尼〃博赞于1970 年提出的,源自脑神经生理的学习互动模式,是一种将发散性思考可视化的思维工具。
它让人的左半脑和右半脑在思维过程中同时运作,模拟了人脑的工作方式,以脉络状分支延伸出去,各级主题的关系用相互包含与相互的层级图表现,形成一种树状思维。
1.b 思维地图思维地图(Thinkingmap)是美国的David Hyerle 在1988年根据认知心理学、语义学理论建立的,是用于语言学习的可视化工具。
通过使用思维地图这一可视化工具进行相对应的思维过程,学生可以在纸上或电脑上组织他们的想法,结果显示学生使用思维地图进行学习后读、写和思考能力都增强了。
他还设计了8 种相关的思维地图,每种思维地图都有各自的适用范围。
1.c 概念图概念图(Concept Map),又可称为概念构图或概念地图,是美国康奈尔大学的诺瓦克(J.D.Novak)博士于20 世纪60年代根据奥苏贝尔的有意义学习理论提出的,是组织和表征知识的工具。
概念图的类型有普通概念图、V 型概念图和网络型概念题。
区别三种可视化工具的相同点在于将思维外化,使得知识可视化,为学生的学习提供了一种策略,方便学生在原有知识基础上进行有意义的学习,重新构建知识体系。
它们的区别也是显而易见的,下表主要区别它们的图表特征和各自的教学功能。
2.1概念图概念图的图表结构包括概念、命题、交叉连线和层级结构。
一般情况下,重要概念(中心概念)位于概念图的顶端,下位概念位于中心概念的下面,有时中心概念也可以位于中央位置。
如果中心概念位于顶端的概念图,一般顶端的概念为上位概念,包容性强。
概念与概念之间通过连接线和连接线上的连接词而形成意义关系,连接词连接两个重要概念并构成命题,连接词可以是“包括”、“表示”、“是”等。
连线还带有箭头,具有方向性意义。
2.2 思维导图思维导图的基本结构包括中心主题、节点、连线、图像和色彩。
概念图与思维导图有何异同
概念图和思维导图被广泛使用说明了它们巨大的潜在价值,被很多人混用也表明了它们的类似之处。
实际上,与“概念图”类似的概念远远不止“思维导图”一个,还有很多其他相关的概念,这些概念与“概念图”、“思维导图”相比,都有较大的相似度,但也都有一些显著的差异。
相同点:
首先,概念图和思维导图都是一种图示表示法。
都是将抽象的文字转换为直观形象的图形,从而帮助人们理清思路,促进理解,激发灵感。
其次,按照认知心理学的观点,人的短时记忆容量非常有限,仅为7±2 个组块。
这样一来,人的信息加工受到了很大的限制。
概念图将概念和概念联系起来,形成一个命题网络,思维导图将概念分层,都在一定程度上加大了知识的组块,在短时记忆容量有限的情况下增大了可供加工的信息量。
不同点:
思维导图和概念图的发展隶属于两个不同的分支,它们在有着各自的发展空间和领域。
严格来说它们有本质的区别。
两者的相近的地方在于,它们在帮助人们分析问题,整理思路方面都起到了积极的有效的作用,可以展示人们的思维过程,使得人们的思维过程可视化,相对与文字的说明表达方式更加卓有成效。
在实际的应用过程中,可
以把他们作为不同的表达方式,来展示自己的思路、对问题理解认识和看法。
也可以把它们综合式运用。
1、定义不同
概念图是用来组织和表征知识的工具。
它通常将某以主题的有关概念置于圆圈或方框中,然后用连线将相关的概念和命题连接,连线上标明两个概念之间的意义关系。
思维导图是对发散性思维的表达,是人类思维的自然工具。
是一种非常有用的图形技术,是打开大脑潜能力的万能钥匙,可以应用于生活的各个方面。
其改进后的学习能力和清晰的思维表达方式会改善人的行为表现。
2、发展原理和历史背景也不尽相
概念图是康乃尔大学的诺瓦克博士根据奥苏贝尔的有意义学习理论提出的一种教学技术。
诺瓦克博士认为:“概念图是用来组织和表征知识的工具。
它通常将某一主题的有关概念置于圆圈或方框之中,然后用连线将相关的概念和命题连接,连线上标明两个概念之间的意义关系。
”作为一种科学的教学策略,主动自觉地在教学活动中运用概念图来帮助教师和学生提高教学质量,人们目前比较公认的是美国大学教育系的Joseph D. Novak教授在上个世纪60年代提出来的。
思维导图的发明人是托尼巴赞,他在充分考虑了人怎样知道如何学习。
人的思想的本质是什幺,有哪些是最佳的记忆技巧,有哪些是
培养创造性思维的最佳技巧,目前最好的阅读技巧有哪些,眼下有哪些最好的普遍思维技巧,有没有开发新的思维技巧或者一个总体方法的可能性存在?他让人类的大脑各个物理方面与智力技巧彼此协同工作而不是彼此分隔则其发挥作用的效益和效率都会更高。
同时在受到著名的画家达芬奇的笔记的启示,而创造和发明了思维导图。
3、对知识的表示能力不同
概念图在表达逻辑关系,和推理方面发挥着很好的作用;在某种意义上说概念图是一种多线程的流程图,表达由起点到终点的事务发展过程和推理过程,结果可能是一种或多种。
使用一些几何图形来作为不同概念的分类和表达。
它是引导人们思考问题,了解事务发展过程方面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
在很大的程度上,它是多线性的思维表达方式。
思维导图则能够帮助人们在认识事务方面拥有一个整体的全局化的观念。
它注重表达与核心的主题有关联的内容,并可展示其层次关系以及彼此之间的关系。
思维导图是一种放射状的辐射性的思维表达方式。
所表达的观念之间通过与中心的核心主题的远近来体现内容的重要程度,它在了解人们的思维图谱方面的作用积极有效。
思维导图强调是人们的思想发展的过程的多向性、综合性和跳跃性。
4、创作方法上的不同
概念图可以有多个主要的概念,而且是先罗列所有的概念。
思维导图往往只有一个主要概念,中心节点只有一个。
5、表现形式不同
概念图在表现形式上是网状结构。
而思维导图的基本特征有四:一是注意的焦点清晰的集中在中央图形上;二是主题的主干作为分支从中央向四周放射;三是分支由一个关键的图形或者写在产生联想的线条上面的关键词构成;四是各分支形成一个连接的节点结构。
思维导图在表现形式上是树状的结构。
6、应用领域不同
概念图从开始到现在都是为了促进教学效果—成为教和学的策略。
而思维导图的软件往往在企业中有着更加广泛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