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具特色的民居》公开课教(学)案
- 格式:doc
- 大小:45.00 KB
- 文档页数:5
《各具特色的民居》公开课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和认识中国各地具有代表性的民居建筑,如北京四合院、陕西窑洞、云南竹楼等。
2. 使学生掌握民居建筑的特点及其背后的文化内涵。
3. 培养学生的审美观念,提高学生对传统民居建筑的欣赏能力。
4. 引导学生关注民居建筑在现代社会中的传承与发展。
二、教学内容1. 民居建筑的基本概念及其分类。
2. 北京四合院:介绍四合院的起源、结构特点、文化内涵及现代传承。
3. 陕西窑洞:介绍窑洞的地理分布、建筑特点、生活习俗及现代利用。
4. 云南竹楼:介绍竹楼的地理环境、建筑风格、民族特色及现代发展。
5. 民居建筑的保护与传承:讨论民居建筑在现代社会中的困境及其保护与发展策略。
三、教学方法1. 采用多媒体教学,展示各地民居建筑的图片及视频资料。
2. 采用案例分析法,以北京四合院、陕西窑洞、云南竹楼为例,深入剖析其特点及文化内涵。
3. 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对民居建筑的认识和看法。
4. 邀请专家进行讲座,探讨民居建筑的保护与发展问题。
四、教学安排1. 第一课时:民居建筑的基本概念及其分类。
2. 第二课时:北京四合院的特点及文化内涵。
3. 第三课时:陕西窑洞的地理分布、建筑特点及生活习俗。
4. 第四课时:云南竹楼的地理环境、建筑风格及民族特色。
5. 第五课时:民居建筑的保护与传承。
五、教学评价1. 学生对民居建筑的基本概念、特点及文化内涵的掌握程度。
2. 学生对民居建筑图片的欣赏能力及分析能力。
3. 学生对民居建筑保护与传承问题的关注程度及见解。
4. 学生参与课堂讨论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六、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民居建筑的相关图片、视频和案例资料。
2. 制作多媒体课件,展示各地民居建筑的特色。
3. 准备专家讲座邀请函,邀请相关领域的专家进行授课。
4. 安排课堂讨论时间,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学习。
七、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展示一幅幅美丽的民居建筑图片,引发学生对民居建筑的兴趣。
《各具特色的民居》教案设计第一章:引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民居的概念,理解民居与人们生活环境的关系。
2. 培养学生对民居建筑特色的兴趣和好奇心。
教学内容:1. 民居的定义与特点2. 民居与生活环境的关系教学活动:1. 引入话题:通过展示不同地区的民居图片,引导学生关注民居建筑特色。
2. 讲解民居的定义与特点,引导学生理解民居与生活环境的关系。
第二章:中国民居建筑特色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中国民居建筑的基本特点,包括布局、结构、装饰等方面。
2. 培养学生对中国民居建筑特色的欣赏能力。
教学内容:1. 中国民居建筑的基本特点2. 不同地区民居建筑的特色分析教学活动:1. 讲解中国民居建筑的基本特点,包括布局、结构、装饰等方面。
2. 分析不同地区民居建筑的特色,如北京四合院、江南水乡民居等。
第三章:民居与地域文化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民居建筑与地域文化的关系,理解不同地域文化对民居建筑的影响。
2. 培养学生对地域文化差异的认识和尊重。
教学内容:1. 民居建筑与地域文化的关系2. 不同地域文化对民居建筑的影响案例分析教学活动:1. 讲解民居建筑与地域文化的关系,引导学生理解不同地域文化对民居建筑的影响。
2. 分析不同地域文化对民居建筑的影响案例,如客家围屋、土家族吊脚楼等。
第四章:民居与生态环境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民居建筑与生态环境的关系,理解民居建筑在适应自然环境方面的特点。
2. 培养学生对生态环境保护的认识和意识。
教学内容:1. 民居建筑与生态环境的关系2. 民居建筑在适应自然环境方面的特点教学活动:1. 讲解民居建筑与生态环境的关系,引导学生理解民居建筑在适应自然环境方面的特点。
2. 分析具体案例,如云南蘑菇房、西藏碉房等,展示民居建筑在适应自然环境方面的智慧。
第五章:民居的保护与传承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民居保护与传承的重要性,理解民居建筑文化价值。
2. 培养学生对民居建筑文化的保护与传承意识。
《各具特色的民居》word版教案【可编辑】章节一:引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民居的定义和重要性。
2. 引导学生对民居的兴趣和好奇心。
教学内容:1. 民居的定义:民居是指人们居住的建筑,是人们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
2. 民居的重要性:民居不仅是人们的居住场所,也是文化、传统和历史的载体。
教学活动:1. 导入:通过展示不同地区的民居图片,引发学生对民居的兴趣和好奇心。
2. 讨论:让学生分享他们对民居的了解和印象,引导学生思考民居的作用和意义。
章节二:北京四合院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北京四合院的建筑特点和历史背景。
2. 培养学生对传统民居文化的认识和尊重。
教学内容:1. 北京四合院的建筑特点:四合院是一种传统的北京民居建筑,以院落为中心,四面建有房屋,形成一个封闭的空间。
2. 北京四合院的历史背景:四合院起源于辽代,经过金、元、明、清等朝代的发展和演变,成为北京地区特有的民居形式。
教学活动:1. 图片展示:展示北京四合院的图片,让学生直观地了解其建筑特点。
2. 小组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北京四合院的历史背景和文化价值,分享各自的见解。
章节三:云南丽江古城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云南丽江古城的建筑特色和民族风情。
2. 培养学生对多元文化背景下民居建筑的认知和欣赏能力。
教学内容:1. 云南丽江古城的建筑特色:丽江古城是一种典型的纳西族民居建筑,以土木结构为主,注重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处。
2. 云南丽江古城的民族风情:丽江古城是纳西族文化的发源地,拥有丰富的民族风情和历史文化遗产。
教学活动:1. 图片展示:展示云南丽江古城的图片,让学生了解其建筑特色和民族风情。
2. 小组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丽江古城的文化价值和保护意义,分享各自的观点。
章节四:福建土楼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福建土楼的建筑特点和分布情况。
2. 培养学生对特色民居建筑的认知和保护意识。
教学内容:1. 福建土楼的建筑特点:土楼是一种典型的福建民居建筑,以土、木、石为主要材料,具有坚固、抗震、防火等特点。
小学六年级语文《各具特色的民居》教学教案(精选9篇)小学六年级语文《各具特色的民居》教学篇1一、教学目标:1、学习并积累“奇葩、安然无恙、和睦”等词语。
2、有感情朗读课文,了解客家民居和傣家竹楼的特点。
3、学习抓住事物特点进行叙述的说明方法。
二、教学重难点:重点:了解客家民居及傣家竹楼的特点。
难点:学习列数字、打比方、举例子的说明方法。
三、教学准备:关于各地民居的。
四、课时安排:1课时五、教学过程:一、图片导入,初识民居1、出示CAI课件,说说你认识哪些民居。
2、教师介绍:今天王老师给大家带来一份小小的礼物,那就是一段介绍各地民居的图片。
民居是人们对民间居住建筑物的习惯称呼,作为住房使用。
我国的民居建筑是千百年来劳动人民用自己勤劳智慧的双手,在与改造大自然的漫长岁月中创造出来的。
由于我国幅员广阔,各地区自然地理条件不同,56个民族风格与传统各异,使我国的民居建筑多姿多彩,富有创造性。
今天我们就认识其中两个。
3、板书课题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师:走进文中介绍的傣家竹楼和客家民居中去,看一看两个地方的民居能让我们感受到些什么?请大家快速默读课文。
思考:客家民居或傣家竹楼各有什么特点?三、自主研读,合作梳理师:刚才我们交流了这两个地方的民居给我们留下的初步印象。
可以说是零零碎碎的,现在王老师要把大家分成六个小组,如果在相应的时间里面,你们完成了一个民居的介绍,可以接着学习另一个民居。
每个组长手里有两张卡,组长负责把你自己读到的关于民居的特点读给成员听,组员交流讨论,然后发挥你们集体的智慧,运用简炼的语言概括出民居的特点,组长负责记录下来。
明白了吗?3、默读课文,按表格要求在文中画出相关语句。
客家民居傣家竹楼建筑成因建筑材料形状结构文化内涵四、反馈交流,了解民居1、交流“客家民居”特点建筑成因:客家人是古代从中原繁盛的地区迁到南方偏僻、边远的山区,为防盗版匪的骚扰和当地人的排挤,便建造了营垒式住宅。
建筑材料:在土中掺石灰,用糯米饭、鸡蛋清作黏合剂,以竹片木条作筋骨,夯筑成土楼。
《各具特色的民居》教案、习题及答案一、教案内容:1.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使学生了解我国不同地区的民居特点,提高学生对民居建筑艺术的欣赏能力。
(2)过程与方法:通过图片、视频等资源,引导学生观察、分析不同地区的民居特点,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审美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祖国传统文化,增强民族自豪感。
2. 教学重点:了解我国不同地区的民居特点。
3. 教学难点:分析民居建筑艺术的特点及意义。
4. 教学方法:图片展示、视频播放、小组讨论、教师讲解。
5. 教学过程:(1)导入:展示一幅我国各地民居的图片,引导学生关注民居建筑特点。
(2)新课导入:介绍我国不同地区的民居特点,如北方四合院、南方园林、西北窑洞等。
(3)实例分析:播放相关视频,让学生直观地了解各地民居的建筑风格和特色。
(4)小组讨论:让学生分成小组,探讨民居建筑艺术的特点及意义。
(6)作业布置:让学生课后搜集有关民居的资料,进行深入了解。
二、习题及答案:1. 选择题:(1)下列哪项不是我国北方民居的特点?(A. 四合院B. 砖瓦结构C. 园林景观D. 暖气设备)答案:C. 园林景观答案:B. 土楼2. 简答题:(1)请简要介绍我国北方民居的特点。
答案:我国北方民居的特点主要有四合院、砖瓦结构、注重保暖等。
(2)请谈谈你对我国民居建筑艺术的认识。
答案:我国民居建筑艺术体现了各地的文化特色和民族风情,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3. 论述题:请结合实例,分析民居建筑艺术在生活中的应用及其意义。
答案:民居建筑艺术在生活中的应用体现在建筑风格、布局、装饰等方面。
例如,南方园林民居注重布局的合理性、景观的优美性,既满足了居民的生活需求,又体现了江南水乡的特色。
民居建筑艺术的意义在于传承和发扬民族文化,丰富人们的精神生活,也为现代建筑设计提供了宝贵的借鉴。
六、教案内容:1.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使学生了解我国不同地区的民居特点,提高学生对民居建筑艺术的欣赏能力。
《各具特色的民居》公开课教案8、各具特色的民居一、教学目标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客家民居和傣家民居的特点。
体会中化民族传统民居丰富的文化内涵。
2、学习抓住事物特点进行叙述的说明方法。
3、在写作中运用不同说明方法。
二、教学重点了解客家民居及傣家竹楼的特点,学习列数字、打比方、举例子、做引用的说明方法。
三、教学难点学习作者运用多种说明方法准确地说明和生动形象的描述事物特点的写作方法。
四、教学准备前置性作业,多媒体课件五、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我们的祖国地大物博,960万平方公里的土地上有56个民族,有句俗话说:“百里不同风,千里不同俗”,在艺术形式上百花盛开,在民居上也是各有特色。
何为民居呢?民居是建筑史上最早唇线的类型,是中国建筑史上对民间居住建筑的习惯称呼,作为住房的民居在人们日常生活建筑中占有极为重要的位置。
看图片,猜猜这是哪个地方的民居?(出示图片:陕西窑洞、北京四合院、蒙古包)这(7)楼内房间大小一模一样,他们不分贫富、贵贱,每户人家平等地分到底层至高层各一间房。
各层房屋的用途惊人地统一。
2、傣家竹楼的特点(学生通过图片形式)(1)傣家竹楼“藏在竹林”。
(2)傣家竹楼“多起竹楼,傍水而居”。
主要是因为他们住在亚热带,竹楼有利于防酷热和湿气。
(3)傣家竹楼四周都用竹篱围着。
篱内种植着各种花木果树。
可谓“树满寨,花满园”。
(4)每幢竹楼呈正方形,分上下两层,楼上住人,楼下关牲口、堆柴禾。
竹楼由20至24根柱子支撑。
(5)傣家竹楼结构简单,但十分宽敞,别致美观,通风也很好。
(6)傣家建造竹楼的风俗:一家盖房,全村帮忙。
新楼落成时,还要举行“架竹楼”仪式。
同时还要请“赞哈”唱“贺新房”的曲子,这体现了傣族人民的团结友好。
3、同学们将客家民居和傣家竹楼的特点提炼的很准确,总结一下,作者是从地理位置,作用,结构和文化特征几个部分来写的,请同学们自己设计一座别具特色的民居,要求写出民居的1-2个具体特点,语句通顺,表达清晰。
《各具特色的民居》教案(优秀6篇)作为一名默默奉献的教育工作者,有必要进行细致的教学设计准备工作,教学设计把教学各要素看成一个系统,分析教学问题和需求,确立解决的程序纲要,使教学效果最优化。
那么问题来了,教学设计应该怎么写?这次帅气的小编为您整理了6篇《各具特色的民居》教案,亲的肯定与分享是对我们最大的鼓励。
《各具特色的民居》教学设计篇一教学目标1、读读记记骚扰、偏僻、清风徐来、和睦相处、勤俭持家、秩序井然、遮天盖地、宏伟壮观、别致美观、蜂拥而至、安然无恙、崇山峻岭等词语。
2、默读课文,了解客家民居、傣家竹楼的鲜明特色,体会中华传统民居丰富的文化内涵。
3、学习课文准确的说明和生动形象的描述,积累语言,领悟表达方法。
教学重难点了解客家民居及傣家竹楼的特点,学习列数字、打比方、举例子的说明方法。
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准备关于各地民居的课件。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导入课题同学们,我们这节课来聊聊我国的民居,你们都知道我国都有哪一些有特色的民居呢?(生交流)纵横九百六十万平方公里,孕育五十六个古老民族,织就一幅幅绮丽多彩的华夏民居风貌:有人夜憩竹楼,有人水上为家,有人把家驮在马背上,有人享受着窑洞中最古朴的大自然的恩赐这节课,我们就走进客家民居和傣家竹楼去参观领略一番。
(板书课题,齐读课题)二、初读课文,感受特点1.客家民居和傣家竹楼有着怎样的特点,请同学们带着这样的问题快速阅读全文,边读边画出他们各自的特点。
2、小组交流一下你们画出了他们怎样的特点?师:老师在下面看见咱们同学都找得非常好,那你能分别用一个词形容它们给你留下的印象吗?客家民居──宏伟壮观世界民居奇葩,那么奇葩是什么意思?坚固傣家竹楼别致美观绿色之家同学们掌握得不错,那么,让我们再次走进客家民居和傣家竹楼,细细地体会他们独特的风格吧!(课件出示民居图片)三、小组交流了解民居特点1.老师这里有一些自学的要求,请同学们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小组活动。
《各具特色的民居》教案、习题及答案一、教案1. 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中国各地民居的建筑特点及其背后的文化内涵。
(2)通过对比分析,使学生认识到民居建筑与自然环境、人文风俗的密切关系。
(3)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分析能力和审美能力。
2. 教学内容(1)民居建筑的基本特点:如布局、结构、材料、装饰等。
(2)民居建筑与自然环境的关系:如适应地形、气候、光照等。
(3)民居建筑的人文风俗特点:如地域文化、民族特色、宗教信仰等。
3. 教学方法(1)采用图片展示、视频介绍、小组讨论等多种教学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以案例分析为主,引导学生从多角度观察和思考民居建筑的特点。
(3)鼓励学生主动参与,分享自己的观点和感受,提高课堂互动性。
4. 教学步骤(1)导入新课:通过展示各地民居建筑的图片,引起学生对民居建筑的关注。
(2)讲授基本特点:介绍民居建筑的布局、结构、材料、装饰等基本知识。
(3)分析民居与自然环境的关系:以具体案例为例,讲解民居建筑如何适应地形、气候、光照等自然条件。
(4)探讨民居建筑的人文风俗特点:分析不同地域、民族、宗教背景下的民居建筑风格。
(5)课堂互动:学生分组讨论,分享自己的观点和感受。
二、习题1. 选择题A. 布局B. 结构C. 材料D. 功能(2)适应我国南方潮湿气候的民居建筑特点是?A. 墙体厚实B. 屋顶坡度大C. 窗户较小D. 通风良好2. 简答题(1)请简述民居建筑与自然环境的关系。
(2)请举例说明民居建筑如何体现地域文化特点。
3. 案例分析题以福建土楼为例,分析其建筑特点及其背后的文化内涵。
三、答案1. 选择题答案(1)D (2)B2. 简答题答案(1)民居建筑与自然环境的关系表现在:适应地形、气候、光照等方面,如南方建筑屋顶坡度大,利于排水;北方建筑墙体厚实,保暖性强。
(2)民居建筑体现地域文化特点的例子:福建土楼,体现了客家文化;北京四合院,体现了北方官式建筑风格。
《各具特色的民居》教案、习题及答案一、教案【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和认识中国各地独具特色的民居建筑风格。
2. 培养学生对传统民居建筑的欣赏能力和保护意识。
3. 提高学生对中国文化多样性的认识和理解。
【教学重点】1. 中国各地民居建筑的特点及意义。
2. 传统民居建筑的保护与传承。
【教学难点】1. 理解各地民居建筑风格形成的历史背景和文化内涵。
2. 如何培养学生对传统民居建筑的保护意识。
【教学准备】1. 收集各地民居建筑的图片和资料。
2. 准备相关视频或PPT。
【教学过程】Step 1: 导入(5分钟)1. 向学生展示一些中国各地民居建筑的图片,引导学生关注和思考这些建筑的特点和风格。
2. 提问:“你们对这些民居建筑有什么看法?它们为什么会有这样的特点和风格?”Step 2: 讲解(15分钟)1. 根据收集的资料,向学生讲解各地民居建筑的特点和风格,以及它们背后的历史背景和文化内涵。
2. 强调传统民居建筑的保护与传承的重要性。
Step 3: 案例分析(15分钟)1. 以几个具有代表性的民居建筑为例,让学生深入了解其建筑特点、历史背景和文化内涵。
2. 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析这些民居建筑的保护和传承措施。
Step 4: 小组活动(15分钟)1. 让学生分组,每组选择一个民居建筑进行研究,包括其建筑特点、历史背景和文化内涵等。
2. 要求每组制作PPT或小报,进行展示和分享。
2. 引导学生思考如何保护和传承这些传统民居建筑。
二、习题1. 中国各地民居建筑的特点和风格主要受到哪些因素的影响?2. 请举例说明北京四合院和云南丽江古城民居建筑的特点和风格。
3. 为什么传统民居建筑的保护与传承具有重要意义?4. 请列举几种保护和传承传统民居建筑的措施。
三、答案1. 中国各地民居建筑的特点和风格主要受到地理环境、历史背景和文化传统等因素的影响。
2. 北京四合院的特点是院落宽敞、布局规整,体现了封建社会的等级制度;云南丽江古城民居建筑的特点是依山而建、错落有致,具有浓郁的纳西族文化特色。
《各具特色的民居》公开课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并认识不同地区、不同民族的传统民居建筑风格及其特点。
2. 培养学生对民居建筑艺术的欣赏能力和保护意识。
3. 提高学生对地理、民俗等知识的综合运用能力。
二、教学内容:1. 民居建筑的基本概念和特点。
2. 中国传统民居建筑的代表案例,如北京四合院、云南丽江古城、福建土楼等。
3. 不同民族民居建筑的特点,如藏族碉房、蒙古族蒙古包、维吾尔族喀什古城等。
4. 现代民居建筑的发展趋势和挑战。
5. 民居建筑保护的意义和途径。
三、教学方法:1. 采用案例分析法,以图片、视频等形式展示不同地区、不同民族的民居建筑特点。
2. 采用讨论法,引导学生探讨民居建筑的保护与发展问题。
3. 采用实地考察法,组织学生参观当地的民居建筑,增强学生的直观感受。
四、教学准备:1. 准备相关图片、视频等教学资源。
2. 安排实地考察的时间和地点。
3. 准备调查问卷,了解学生对民居建筑的认识和态度。
五、教学评价:1. 学生课堂参与度,包括发言、讨论等。
2. 学生实地考察报告的质量。
3. 学生调查问卷的填写情况。
4. 学生对民居建筑保护与发展问题的思考和见解。
六、教学步骤:1. 导入新课:通过展示一幅具有代表性的民居图片,引发学生对民居建筑的兴趣,进而导入本课。
2. 讲授民居建筑的基本概念和特点:教师简要介绍民居建筑的定义、分类及其特点,为学生奠定基础。
3. 案例分析:教师展示中国传统民居建筑的代表案例,如北京四合院、云南丽江古城等,引导学生分析其建筑特点和风格。
4. 民族民居建筑特点探讨:教师介绍不同民族民居建筑的特点,如藏族碉房、蒙古族蒙古包等,引导学生了解民族差异。
5. 现代民居建筑发展趋势及挑战:教师引导学生关注现代民居建筑的发展趋势,探讨其在保护和传承中的挑战。
6. 民居建筑保护的意义和途径:教师讲解民居建筑保护的重要性,以及可行的保护途径和方法。
7. 实地考察:组织学生参观当地的民居建筑,让学生亲身体验和感受民居建筑的魅力。
《各具特色的民居》教案设计第一章:引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民居的定义和重要性。
2. 引导学生对各具特色的民居产生兴趣。
教学内容:1. 民居的定义:民居是指人们日常居住和生活的建筑,包括房屋和附属设施。
2. 民居的重要性:民居是人们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反映了人们的生活方式和社会文化。
教学活动:1. 引入话题:通过展示不同地区的民居图片,引起学生对民居的兴趣。
2. 讨论:让学生分享他们对民居的了解和印象,引导学生思考民居的作用和特点。
第二章:中国民居的特点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中国民居的特点和特色。
2. 引导学生对中国民居产生兴趣。
教学内容:1. 地域性:中国地域广阔,各地民居呈现出不同的特点。
2. 传统建筑风格:中国传统民居建筑风格包括木构架、砖石结构、瓦屋顶等。
3. 布局和空间:中国民居的布局和空间设计体现了家族和社会结构。
教学活动:1. 图片展示:展示不同地区的中国民居图片,让学生观察和比较。
2. 小组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中国民居的特点和特色,分享他们的观察和发现。
第三章:北京四合院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北京四合院的定义和特点。
2. 引导学生对北京四合院产生兴趣。
教学内容:1. 北京四合院的定义:北京四合院是一种传统的民居建筑,由四个建筑围成一个四合院。
2. 北京四合院的特点:四合院的建筑布局、结构和使用功能。
教学活动:1. 图片展示:展示北京四合院的图片,让学生观察和了解。
2. 小组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北京四合院的特点和特色,分享他们的观察和发现。
第四章:云南丽江古城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云南丽江古城的定义和特点。
2. 引导学生对云南丽江古城产生兴趣。
教学内容:1. 云南丽江古城的定义:云南丽江古城是一座历史悠久的城市,以其独特的民居建筑而闻名。
2. 云南丽江古城的特点:古城的建筑风格、布局和使用功能。
教学活动:1. 图片展示:展示云南丽江古城的图片,让学生观察和了解。
2. 小组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云南丽江古城的特点和特色,分享他们的观察和发现。
《各具特色的民居》教案(精选12篇)《各具特色的民居》教案篇1教学目标:(一)知识目标1.学习并积累“奇葩、安然无恙、和睦”等词语2.默读课文,了解客家民居和傣家竹楼的特色3.分析作者抓住事物特点进行叙述的说明方法(二)能力目标学习并运用学到的说明方法介绍课外的民居。
(三)情感目标感受民居中蕴含的文化内涵,激发学生收集其他民居资料的兴趣。
教学重点:了解客家民居及傣家竹楼的特点。
教学难点:学习列数字、打比方、举例子的说明方法。
教学过程:课前三分钟:介绍皖南民居、北京四合院一、导入:我们的祖国地大物博,“百里不同风,千里不同俗”,在艺术形式上百花盛开,在民居上也是各有特色。
这节课,我们就走进第八课《各具特色的民居》去感受民居的魅力。
(板书标题)学生齐读课题。
二、学习《客家民居》1.首先,我们来学习《客家民居》。
出示图片,这就是客家民居,它位于闽西南和粤东北的崇山峻岭中,被誉为“世界民居奇葩”。
2.请同学自由读课文,思考:课文是从哪几方面介绍客家民居的特色的。
建筑特色,布局排列、文化特征。
(出示幻灯片)3.接下来,请同学们试着以完成表格的方式整理课文内容。
说要求:课前。
老师已经把表格发给了大家,请大家跟我一起看表格。
你们认为表格的第一列应该填什么?(建筑特色、布局排列、文化特征)表格的第二列老师已经给了表头,要求填写客家民居的特色,我在这里再做一些明确的要求:请大家在课文中找到能反映客家民居特色的语句,然后用自己的话把它概括的填到表格里。
表格的最后一列请大家思考,本文都用了哪些说明方法,把它填到表格内。
默读课文,开始填表。
学生汇报交流注:生词教学渗透在学生的汇报之中。
4.小结。
客家民居如此有特色,因而,它不愧被誉为——“世界民居奇葩”。
(学生齐说)解词:奇葩三、学习《傣家竹楼》1.刚刚我们学完了《客家民居》,回忆一下我们是通过什么方法了解客家民居的?(列表格)再回忆一下,表格一共有几列?(三列)第一列填课文从几方面来介绍客家民居的;第二列概括地写相应的客家民居的特色;还有一列写文章所用的说明方法。
人教版《各具特色的民居》语文公开课教案课后反思一、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不同地区民居的特点,培养他们的观察能力和审美情趣。
2.培养学生热爱家乡、热爱祖国的情感。
3.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激发他们对民居文化的兴趣。
二、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1)展示世界各地民居的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并描述图片中的民居特点。
(2)提问:你们知道这些民居分别位于哪个国家或地区吗?它们有什么特点?2.讲解民居特点(1)以我国民居为例,讲解不同地区民居的特点,如:南方民居的通风、采光、防潮等特点,北方民居的保暖、防寒等特点。
(2)引导学生结合图片,进一步了解世界各地民居的特点。
3.课堂互动(1)分组讨论:各组成员代表不同地区的民居,分享自己家乡民居的特点。
(2)邀请学生上台展示,分享自己收集到的世界各地民居资料。
(2)强调民居与自然环境、文化传承的关系。
5.布置作业(2)观察身边的民居,了解其特点,并尝试为家乡民居提出改进建议。
三、课后反思1.教学效果通过本次公开课,学生们对世界各地民居的特点有了更深入的了解,课堂氛围活跃,学生们积极参与讨论。
在教学过程中,我发现学生们对民居文化产生了浓厚的兴趣,这为今后的语文学习奠定了基础。
2.教学方法(1)采用图片展示、课堂互动等方式,激发学生的兴趣,提高他们的观察能力和审美情趣。
(2)结合实际,引导学生关注家乡民居,培养他们的爱国情怀。
3.不足之处(1)在课堂互动环节,部分学生参与度不高,需进一步调动他们的积极性。
(2)在讲解民居特点时,部分内容较为枯燥,可适当增加趣味性。
4.改进措施(1)在今后的教学中,关注每个学生的表现,鼓励他们积极参与课堂互动。
(2)丰富教学方法,如:引入视频、音频等多媒体资源,使教学内容更具趣味性。
(3)结合家乡民居,引导学生关注传统文化,培养他们的民族自豪感。
重难点补充:重点:让学生了解不同地区民居的特点,培养他们的观察能力和审美情趣。
难点:引导学生关注家乡民居,了解其背后的文化内涵。
《各具特色的民居》公开课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并认识中国各地具有代表性的民居建筑,如北京四合院、陕西窑洞、福建土楼等。
2. 通过观察、分析、讨论等方式,使学生了解民居建筑的特点及其与当地自然环境、文化传统的关系。
3. 培养学生对中国传统民居建筑的欣赏能力,提高他们的审美素养。
4. 引导学生关注民居建筑的保护与传承,增强他们的民族自豪感和社会责任感。
二、教学内容1. 介绍北京四合院、陕西窑洞、福建土楼等具有代表性的民居建筑。
2. 分析民居建筑的特点,如布局、结构、装饰等。
3. 探讨民居建筑与自然环境、文化传统的关系。
4. 欣赏民居建筑之美,提高审美素养。
5. 讨论民居建筑的保护与传承问题。
三、教学方法1. 采用图片展示、视频播放、讲解、讨论等方式进行教学。
2. 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共同探讨民居建筑的特点及其与自然环境、文化传统的关系。
3. 引导学生进行观察、分析、评价,提高他们的审美能力。
4. 开展课堂讨论,让学生发表自己对民居建筑保护与传承的看法。
四、教学准备1. 准备相关的图片、视频等教学资源。
2. 准备民居建筑的相关资料,如建筑特点、历史背景等。
3. 准备课堂讨论的问题及指导学生进行观察、分析的评价标准。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介绍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引发学生对民居建筑的兴趣。
2. 展示北京四合院、陕西窑洞、福建土楼等民居建筑的图片,让学生初步了解这些建筑的特点。
3. 针对这些民居建筑,引导学生观察、分析其特点,如布局、结构、装饰等。
4. 邀请学生分享自己在观察、分析过程中发现的问题,共同探讨民居建筑的特点及其与自然环境、文化传统的关系。
5. 进一步欣赏民居建筑之美,提高学生的审美素养。
6. 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合作,探讨民居建筑的保护与传承问题。
7. 邀请学生代表分享小组讨论的成果,引发全班同学对民居建筑保护与传承的思考。
8. 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民居建筑的保护与传承重要性。
《各具特色的民居》公开课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和认识中国各地具有代表性的民居建筑,如北京四合院、陕西窑洞、福建土楼等。
2. 通过观察和分析,使学生了解民居建筑与自然环境、人文历史的关联。
3. 培养学生对中国传统民居建筑的审美情趣和民族自豪感。
二、教学内容1. 北京四合院:介绍四合院的起源、结构特点、建筑风格及历史文化内涵。
2. 陕西窑洞:讲解窑洞的分布区域、建造方式、生活特点及民俗风情。
3. 福建土楼:阐述土楼的历史背景、建筑特点、防御功能及家族文化。
4. 四川竹筒楼:介绍竹筒楼的地理位置、建筑材料、建筑风格及生态环境。
5. 西藏布达拉宫:讲解布达拉宫的建筑历史、结构布局、宗教意义及艺术价值。
三、教学方法1. 采用多媒体教学,展示各地民居建筑的图片和视频资料。
2. 采用案例分析法,引导学生观察和分析民居建筑的特点。
3. 采用小组讨论法,让学生分组探讨民居建筑与自然环境、人文历史的关联。
4. 采用问答法,教师提问,学生回答,激发学生的思考和兴趣。
四、教学准备1. 准备相关民居建筑的图片、视频和文字资料。
2. 准备教案、PPT和教学设备。
3. 准备小组讨论的问题和评分标准。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简要介绍民居建筑的定义和意义,引发学生对民居建筑的兴趣。
2. 讲解北京四合院:展示四合院的图片和视频,讲解四合院的起源、结构特点、建筑风格及历史文化内涵。
3. 分析陕西窑洞:展示窑洞的图片和视频,讲解窑洞的分布区域、建造方式、生活特点及民俗风情。
4. 讲解福建土楼:展示土楼的图片和视频,阐述土楼的历史背景、建筑特点、防御功能及家族文化。
5. 课堂互动:学生分组探讨民居建筑与自然环境、人文历史的关联,教师巡回指导。
7. 布置作业:让学生课后查找其他地区的特色民居建筑,下节课分享。
8. 课后反思:根据学生反馈和教学效果,调整教案和教学方法。
六、教学拓展1. 引导学生了解世界各地的民居建筑特点,如欧洲的城堡、北美的原住民圆木屋等。
《各具特色的民居》教案(优秀8篇)各具特色的民居教学设计篇一一、教材解读中国民居具有古老而独特的魅力,是中华文明的宝贵遗产,体现了民族的智慧和深厚的文化底蕴。
这篇课文是写我国地方民居的说明文,介绍了特色鲜明的客家民居和傣家竹楼。
客家民居客家民居是中国南方山区的建筑奇葩,它那独特的风格吸引了众多中外学者、游客甚至美国的军事专家。
二、教学目标1.读读记记“骚扰、偏僻、魅力、清风徐来、和睦相处、勤俭持家、秩序井然、遮天盖地、宏伟壮观、别致美观、蜂拥而至、安然无恙、崇山峻岭”等词语。
2.默读课文,了解客家民居、傣家竹楼的鲜明特色,体会中华传统民居丰富的文化内涵。
3.学习课文准确的说明和生动形象的描述,积累语言,领悟表达方法。
三、教学案例教学片段一、整体感知课文,分组侧重研讨一种民居师:我国幅员辽阔,有56个民族,许多地方的民居都特色鲜明。
课文为我们介绍了哪些民居?具有什么特色?请同学们把课文默读一遍,想想自己从中了解到了什么?生:我知道课文主要介绍了“客家民居”和“傣家竹楼”。
师:(板书:客家民居傣家竹楼)是的,课文主要给我们介绍了客家和傣族两个民族的民居。
生:我觉得“客家民居”和“傣家竹楼”特点都非常鲜明,确实像题目写的一样──各具特色。
师:这是我们读了课文的初步感受。
接下来我们分成小组来学习。
每个小组在阅读全文的基础上,选择一种民居深入地读一读,读完后再讨论讨论:这种民居有什么特点?然后做好汇报的准备。
(学生分组读书、讨论,准备分工汇报。
)二、交流“客家民居”的特点师:同学们都准备好了吗?哪一组先来给大家汇报?生1:我们小组重点阅读的是《客家民居》这个部分。
我先来给大家谈谈我们小组合作学习的方法。
首先,我们找出了最能反映客家民居特点的语句;然后,我们深入阅读了这些语句,从中总结出了客家民居的特点;最后,我们还研究了客家民居形成这些特点的原因。
下面,我来说说我们勾画的语句。
(1)这就是被誉为“世界民居奇葩”的客家民居。
《各具特色的民居》公开课教案一、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 让学生了解我国不同地区的民居特点,包括建筑风格、结构形式、装饰艺术等。
2. 培养学生对民居建筑的欣赏能力和保护意识。
过程与方法:1. 通过图片展示、小组讨论等方式,让学生亲身感受民居的特色。
2. 引导学生运用比较、分析等方法,探讨民居建筑与地理、文化、民俗等方面的关系。
情感态度价值观:1. 培养学生热爱祖国传统文化,增强民族自豪感。
2. 提高学生对民居建筑的保护意识,传承中华民族优秀的建筑文化。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1. 我国不同地区民居的特点及成因。
2. 民居建筑所体现的民俗文化。
难点:1. 民居建筑特点的比较分析。
2. 民居建筑与地理、文化、民俗等方面的关系。
三、教学准备1. 图片素材:收集我国不同地区具有代表性的民居图片。
2. 视频素材:关于民居建筑的纪录片或短视频。
3. 教学道具:模型或实物道具,展示民居建筑的特色。
4. 教学PPT:制作民居建筑特点、案例分析等内容的PPT。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1 展示一张具有特色的民居图片,引发学生的好奇心。
1.2 简要介绍民居建筑的概念,引导学生关注民居的特点。
2. 课堂探究:2.1 展示不同地区的民居图片,让学生观察并总结各自的特点。
2.2 分析民居建筑特点的成因,如地理、文化、民俗等因素。
2.3 通过小组讨论,让学生分享自己的观点和感受。
3. 案例分析:3.1 选取具有代表性的民居案例,进行深入分析。
3.2 引导学生从建筑风格、结构形式、装饰艺术等方面,探讨民居的特色。
4. 民居建筑与民俗文化:4.1 展示民居建筑中所体现的民俗文化,如节日庆典、民俗活动等。
4.2 引导学生了解民居建筑与民俗文化的关系,培养学生的文化意识。
5. 保护与传承:5.1 引导学生关注民居建筑的保护现状,提高保护意识。
5.2 探讨民居建筑如何在现代社会中得到传承与发展。
6. 课堂小结:6.1 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强调民居建筑的特点及价值。
8、各具特色的民居
执教:榕
教学容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人教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8、各具特色的民居》。
学习目标
知识和能力:
1、学习积累本课的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客家民居和傣家民居的特点。
3、学习抓住事物特点进行叙述的说明方法。
过程和方法:
以学生自学为主,小组合作探究,老师作适当指导。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体会中化民族传统民居丰富的文化涵。
教法与学法
教法:引导学生自学、设计表格,引导学生深读探究。
学法:默读、批注、填表、合作探究。
学习重点
了解客家民居及傣家竹楼的特点,学习列数字、打比方、举例子的说明方法。
学习难点
了解客家民居及傣家竹楼的特点。
教学手段
关于各地民居的图片。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准备:
教学PPT。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我们的祖国地大物博,“百里不同风,千里不同俗”,在艺术形式上百花盛开,在民居上也是各有特色。
看图片,猜猜这是哪个地方的民居?(出示图片:如石库门、民居、客家民居、傣家竹楼等)这些五花八门的房子,真有点令人眼花缭乱了,这节课,我们就走进客家民居和傣家竹楼去参观领略一番。
(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二、揭示目标
1、读了课题,你有什么疑问?
2、这节课,我们就是要通过阅读了解客家民居与傣家民居的特点。
三、初读课文,读通读准
1、客家民居和傣家竹楼有着怎样的特点,请同学们带着这样的问题自由通读全文,要求读准每个字的字音。
看看你读懂了什么,有什么疑问,在书上标记一下。
2、出示词语认读:
闽西南粤东北奇葩骚扰夯筑竹篾布局均匀和睦相处勤俭持家秩序井然遮天盖地清风徐来蜂拥而来家道兴旺承前祖和俭、启后子读与耕
四、了解民居特点
1.默读课文,按表格要求在文中画出相关语句。
五、深读探究,感知表达特点
1.自由读《客家民居》部分,思考是围绕哪段话来写的?(画出中心段落:第一自然段)
2.读第二自然段,客家民居“奇”在何处?指名说,互
相补充。
(用料奇特;造型奇特;异常坚固。
)
3.作者用了哪些方法对民居的特点进行说明的,有什么好处?
(列数字-通过厚1米、高15米以上,三至六层,一百至二百多间房屋,两三百年甚至五六百年,这些具体的数字,使人准确地了解客家民居的基本特点)(打比方-房屋如橘瓣状排列,生动地写出了民居独特的造型。
)
4.同桌商议,并参考文中插图,画一画客家民居的俯瞰图。
(教师出示八卦图,请学生参考比较。
)
六、自读《傣家竹楼》部分
1.运用学习“客家民居”的方法,自己填写表格,了解傣家竹楼的特点。
2.交流自学的结果。
3.作者用了哪些方法对傣家民居的特点进行说明的,有什么好处?
七、拓展延伸
除了今天在课本上接触到的两种各具特色的民居外,我国还有许多十分有特色的民居,我们一起来看一看,了解相关知识,并且说说都运用了些什么说明方法。
(出示陕北窑洞、羌族民居等资料图)
八、课堂小结
今天,我们了解了客家民居和傣家民居的特点,感受了他们与众不同的地方,这是民族智慧的结晶,其实,在我国像这样的别具一格的民居建筑还有许多,希望大家课后多多收集一些民居方面的资料,开阔眼界。
九、板书设计
8、各具特色的民居
客家民居世界民居奇葩
傣家竹楼绿色之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