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壳式换热器机械设计》参考资料
- 格式:doc
- 大小:918.00 KB
- 文档页数:30
管壳式换热器(GB151-1999)1.管壳式换热器的结构组成:a 受压元件:壳体、膨胀节、设备法兰、换热管、管箱、管板、接管及法兰(DN250)设备主螺柱(M36)b 非受压元件:支座、折流板、拉杆c 管程:与换热管相连通的空间d 壳程:换热管外部、壳体内部的连通空间2管壳式换热器的设计:a 工艺设计:A 、Δp换热器直径、换热管规格、材料、数量、长度、排列方式、程数、折流板结构和数量; b 机械设计:换热管束级别确定,结构设计,强度、刚度、稳定性计算第一部分 传热和换热器基本知识列管式换热器的工艺设计步骤:1、计算传热量、平均温差,估计总传热系数K ,估算传热面积;(1)传热量的计算:两流体无相变热量衡算式: 可知:要想计算传热量,需要知道4个温度和2个流量。
(2)传热温差的计算: (3)传热面积的估算:2、设定换热管规格和管内流体流速,计算换热管数和长度,确定管程数;管束分程: 在满足流量和压降的前提下,采用多管程可提高流速,达到强化传热的目的,管程数一般有1、2、4、6、8、10、12等7种,布管原则为:① 应尽可能使各管程的换热管数大致相等; ②分程隔板槽形状简单,密封面长度较短。
3、根据换热管数量和排列形式,确定换热器壳体直径;(1)换热管的排列形式:三角形、正方形排列(2)换热管中心距:宜不小于1.25d0,常用管间距详见GB151表12筒体直径估算值:(3)布管限定范围: 固定管板式换热器或U 形管换热器管束最外层换热管外表面至壳体内壁的最短距()()2112e c pc c c h ph h h Q W c T T W c T T ζ=⋅-=⋅⋅-∆-∆∆=∆∆1212,ln()m t t t t t 122m t t t ∆+∆∆=或e m Q A K t =⋅∆2,0.785i V n d u =A l dn π=1.05n D t η=离为0.25d0,一般不小于8mm 。
一、课程设计题目管壳式换热器的设计二、课程设计内容1.管壳式换热器的结构设计包括:管子数n,管子排列方式,管间距的确定,壳体尺寸计算,换热器封头选择,容器法兰的选择,管板尺寸确定塔盘结构,人孔数量及位置,仪表接管选择、工艺接管管径计算等等。
2. 壳体及封头壁厚计算及其强度、稳定性校核(1)根据设计压力初定壁厚;(2)确定管板结构、尺寸及拉脱力、温差应力;(3)计算是否安装膨胀节;(4)确定壳体的壁厚、封头的选择及壁厚,并进行强度和稳定性校核。
3. 筒体和支座水压试验应力校核4. 支座结构设计及强度校核包括:裙座体(采用裙座)、基础环、地脚螺栓5. 换热器各主要组成部分选材,参数确定。
6. 编写设计说明书一份7. 绘制2号装配图一张,Auto CAD绘3号图一张(塔设备的)。
三、设计条件气体工作压力管程:半水煤气0.75MPa壳程:变换气 0.68 MPa壳、管壁温差55℃,tt >ts壳程介质温度为220-400℃,管程介质温度为180-370℃。
由工艺计算求得换热面积为140m2,每组增加10 m2。
四、基本要求1.学生要按照任务书要求,独立完成塔设备的机械设计;2.设计说明书一律采用电子版,2号图纸一律采用徒手绘制;3.各班长负责组织借用绘图仪器、图板、丁字尺;学生自备图纸、橡皮与铅笔;4.画图结束后,将图纸按照统一要求折叠,同设计说明书统一在答辩那一天早上8:30前,由班长负责统一交到HF508。
5.根据设计说明书、图纸、平时表现及答辩综合评分。
五、设计安排六、说明书的内容1.符号说明2.前言(1)设计条件;(2)设计依据;(3)设备结构形式概述。
3.材料选择(1)选择材料的原则;(2)确定各零、部件的材质;(3)确定焊接材料。
4.绘制结构草图(1)换热器装配图(2)确定支座、接管、人孔、控制点接口及附件、内部主要零部件的轴向及环向位置,以单线图表示;(3)标注形位尺寸。
(4)写出图纸上的技术要求、技术特性表、接管表、标题明细表等5.壳体、封头壁厚设计(1)筒体、封头及支座壁厚设计;(2)焊接接头设计;(3)压力试验验算;6.标准化零、部件选择及补强计算:(1)接管及法兰选择:根据结构草图统一编制表格。
北京理工大学珠海学院课程设计任务书2011~2012学年第2 学期学生姓名:专业班级:指导教师:工作部门:一、课程设计题目管壳式换热器的设计二、课程设计内容1.管壳式换热器的结构设计包括:管子数n,管子排列方式,管间距的确定,壳体尺寸计算,换热器封头选择,容器法兰的选择,管板尺寸确定塔盘结构,人孔数量及位置,仪表接管选择、工艺接管管径计算等等。
2. 壳体及封头壁厚计算及其强度、稳定性校核(1)根据设计压力初定壁厚;(2)确定管板结构、尺寸及拉脱力、温差应力;(3)计算是否安装膨胀节;(4)确定壳体的壁厚、封头的选择及壁厚,并进行强度和稳定性校核。
3. 筒体和支座水压试验应力校核4. 支座结构设计及强度校核包括:裙座体(采用裙座)、基础环、地脚螺栓5. 换热器各主要组成部分选材,参数确定。
6. 编写设计说明书一份7. 绘制2号装配图一张,Auto CAD绘3号图一张(塔设备的)。
三、设计条件(1)气体工作压力管程:半水煤气(1、0.80MPa;2、0.82 MPa;3、0.85Mpa;4、0.88 MPa ;5、0.90 MPa)壳程:变换气(1、0.75MPa;2、0.78 MPa;3、0.80Mpa;4、0.84 MPa ;5、0.85 MPa)(2)壳、管壁温差50℃,t t>t s壳程介质温度为320-450℃,管程介质温度为280-420℃。
(3)由工艺计算求得换热面积为120m2,每组增加10 m2。
(4)壳体与封头材料在低合金高强度刚中间选用,并查出其参数,接管及其他数据根据表7-15、7-16选用。
(5)壳体与支座对接焊接,塔体焊接接头系数Φ=0.9(6)图纸:参考图7-52,注意:尺寸需根据自己的设计的尺寸标注。
四、进度安排制图地点:暂定CC405时间安排:从第7周(2012年3月31日)至第10 周(2012年4月20日)序号内容主讲人时间听课班级1 化工设备设计的基本知识唐小勇4月9 日星期一、三、五上午09化工1,24月11日09化工1,24 月13日09化工1,22 管壳式换热器的设计计算唐小勇4月9 日-13日上午:8:30-11:30下午14:00-17:3009化工1,23 管壳式换热器结构设计唐小勇4 月16 日上午:8:30-11:30下午14:00-17:3009化工1,24月17 日09化工1,24 管壳式换热器设计制图唐小勇4 月17 日上午:8:30-11:30下午14:00-17:3009化工1,24 月18 日09化工1,24月19 日09化工1,25 设计说明书的撰写唐小勇4月9日-18日上午:8:30-11:3009化工1,209化工1,209化工1,26 答辩唐小勇4月20日上午:8:30 09化工1 下午14:30 09化工2五、基本要求1.学生要按照任务书要求,独立完成塔设备的机械设计;2.设计说明书一律采用电子版,2号图纸一律采用徒手绘制;3.各班长负责组织借用绘图仪器、图板、丁字尺;学生自备图纸、橡皮与铅笔;4.画图结束后,将图纸按照统一要求折叠,同设计说明书统一在答辩那一天早上8:30前,由班长负责统一交到HF508。
GB151-1999《管壳式换热器》概况作者资料(这条文章已经被阅读了1530次) 时间:2004/09/12 01:33pm来源:tigerliu521GB151-1999《管壳式换热器》概况兰州石油机械研究所教授级高级工程师朱巨贤管壳式换热器以其对温度、压力、介质的适应性,耐用性及经济性,在换热设备中始终占有约70%的主导地位。
因此管壳式换热器的标准化工作为世界各工业发达国家所重视,也为ISO国际标准化组织的所重视。
因此出现了TEMA、API660、JISB8249等一批管壳式换热器标准,ISO目前也正在与API联手并会同有关国家编ISO管壳式换热器标准。
我国自二十世纪七十年代开始相继编制了JB1147《管壳式换热器制造技术条件》、《钢制管壳式换热器设计规定》及GB151-89《钢制管壳式换热器》,并在历经十年后出现了修改较大、与国际先进标准接轨更好的、但同时由于出版等原因未能按时出版的GB151-1999《管壳式换热器》及其英文版,现就GB151-1999版修订概况介绍如下:一、取消了“钢制”增加了铝、铜、钛有色金属取消“钢制”这在我国压力容器标准体系中是个较大的变化,也是向国际先进标准靠拢迈出的重要一步。
有色金属制管壳式换热器国内过去有着众多的使用业绩,而随着工业向深度发展,石油化工向深加工要效益,有色金属制管壳式换热器今后会有良好的发展前景,但过去一直没有有色金属制管壳式换热器的设计、制造、检验与验收的综合性标准,GB151-1999版解决了这一问题。
下面简要地介绍一下铝、铜、钛的情况: 1.铝及铝合金a.在空气和许多化工介质中有着良好的耐蚀性;b.在低温下具有良好的塑性和韧性;c.有良好的成型及焊接性能; d.设计参数:P≤8MPa,-269oC≤t≤200oC。
2.铜及铜合金a. 有优良的耐蚀性(如海军铜具有良好的耐海水腐蚀性);b.具有良好的导热性能;c.有良好的低温性能;d.有良好的成型性能,但焊接性能稍差;e.设计参数:纯铜t≤150oC;铜合金t≤200oC;f.有GB8890《热交换器用铜合金管》标准。
1前言 (1)1.1概述 (1)1.1.1换热器的类型 (1)1.1.2换热器 (1)1.2设计的目的与意义 (2)1.3管壳式换热器的发展史 (2)1.4管壳式换热器的国内外概况 (3)1.5壳层强化传热 (3)1.6管层强化传热 (3)1.7提高管壳式换热器传热能力的措施 (4)1.8设计思路、方法 (5)1.8.1换热器管形的设计 (5)1.8.2换热器管径的设计 (5)1.8.3换热管排列方式的设计 (5)1.8.4 管、壳程分程设计 (5)1.8.5折流板的结构设计 (5)1.8.6管、壳程进、出口的设计 (6)1.9 选材方法 (6)1.9.1 管壳式换热器的选型 (6)1.9.2 流径的选择 (8)1.9.3流速的选择 (9)1.9.4材质的选择 (9)1.9.5 管程结构 (9)2壳体直径的确定与壳体壁厚的计算 (11)2.1 管径 (11)2.2管子数n (11)2.3 管子排列方式,管间距的确定 (11)2.4换热器壳体直径的确定 (11)2.5换热器壳体壁厚计算及校核 (11)3换热器封头的选择及校核 (14)4容器法兰的选择 (15)5管板 (16)5.1管板结构尺寸 (16)5.2管板与壳体的连接 (16)5.3管板厚度 (16)6管子拉脱力的计算 (18)7计算是否安装膨胀节 (20)8折流板设计 (22)9开孔补强 (25)10支座 (27)10.1群座的设计 (27)10.2基础环设计 (29)10.3地角圈的设计 (30)符号说明 (32)参考文献 (34)小结 (35)2 壳体直径的确定与壳体壁厚的计算2.1 管径换热器中最常用的管径有φ19mm ×2mm 和φ25mm ×2.5mm 。
小直径的管子可以承受更大的压力,而且管壁较薄;同时,对于相同的壳径,可排列较多的管子,因此单位体积的传热面积更大,单位传热面积的金属耗量更少。
所以,在管程结垢不很严重以及允许压力降较高的情况下,采用φ19mm ×2mm 直径的管子更为合理。
1前言 (1)概述 (1)换热器的类型 (1)换热器 (1)设计的目的与意义 (2)管壳式换热器的发展史 (2)管壳式换热器的国内外概况 (3)壳层强化传热 (3)管层强化传热 (3)提高管壳式换热器传热能力的措施 (4)设计思路、方法 (5)换热器管形的设计 (5)1.8.2换热器管径的设计 (5)1.8.3换热管排列方式的设计 (5)1.8.4 管、壳程分程设计 (5)1.8.5折流板的结构设计 (5)1.8.6管、壳程进、出口的设计 (6)选材方法 (6)1.9.1 管壳式换热器的选型 (6)流径的选择 (8)1.9.3流速的选择 (9)1.9.4材质的选择 (9)1.9.5 管程结构 (9)2壳体直径的确定与壳体壁厚的计算 (11)管径 (11)管子数n (11)管子排列方式,管间距的确定 (11)换热器壳体直径的确定 (11)换热器壳体壁厚计算及校核 (11)3换热器封头的选择及校核 (14)4容器法兰的选择 (15)5管板 (16)管板结构尺寸 (16)管板与壳体的连接 (16)管板厚度 (16)6管子拉脱力的计算 (18)7计算是否安装膨胀节 (20)8折流板设计 (22)9开孔补强 (25)10支座 (27)群座的设计 (27)基础环设计 (29)地角圈的设计 (30)符号说明 (32)参考文献 (34)小结 (35)2 壳体直径的确定与壳体壁厚的计算管径换热器中最常用的管径有φ19mm ×2mm 和φ25mm ×。
小直径的管子可以承受更大的压力,而且管壁较薄;同时,对于相同的壳径,可排列较多的管子,因此单位体积的传热面积更大,单位传热面积的金属耗量更少。
所以,在管程结垢不很严重以及允许压力降较高的情况下,采用φ19mm ×2mm 直径的管子更为合理。
如果管程走的是易结垢的流体,则应常用较大直径的管子。
标准管子的长度常用的有1500mm ,2000mm ,2500mm ,3000m,4500,5000,6000m,7500mm,9000m 等。
换热器的换热管长度与公称直径之比一般为4—25,常用的为6—10选用Φ25×的无缝钢管,材质为20号钢,管长。
管子数n L F n d 均π=(2-1) ()根均5035.40225.014.3160FL =⨯⨯==∴nd n π其中安排拉杆需减少6根,故实际管数n=503-6=497根 管子排列方式,管间距的确定采用正三角形排列,由《化工设备机械基础》表7-4查得层数为12层,对角线上的管数为25,查表7-5取管间距a=32mm.换热器壳体直径的确定l b a D i 2)1(+-=(2-2)其中壁边缘的距离为最外层管子中心到壳l 取d l 2=,()m m 8682522)125(32=⨯⨯+-⨯=i D ,查表2-5,圆整后取壳体内径9=i D 00mm换热器壳体壁厚计算及校核材料选用20R计算壁厚为:ct ic p D p -=φσδ][2,(2-3)式中:p c 为计算压力,取p c =;=i D 900mm;φ=;[σ]t =92Mpa (设壳壁温度为 350°C )将数值代入上述厚度计算公式,可以得知:mm 47.51.0-0.92929001.0=⨯⨯⨯=δ查《化工设备机械基础》表4-11取2.12=C mm ; 查《化工设备机械基础》表4-9得25.01=C mm ++= mm圆整后取0.7=n δ mm复验25.042.0%6>=⨯n δ mm ,最后取25.01=C mm 该壳体采用20钢7mm 厚的钢板制造。
1、液压试验应力校核see i T T D P φσδδσ9.02)(≤+=(2-4)[][]MpaPP tT 15.1115.115.1=⨯==σσ(2-5)55.525.02.17=--=-=C n e δδmm(2-6)查《化工设备机械基础》附表6-3Mpa s 245=σMpa T 82.9355.52)55.5900(15.1=⨯+⨯=σ,Mpa s 45.1982459.09.09.0=⨯⨯=φσ可见sT φσσ9.0≤故水压试验强度足够。
2、强度校核设计温度下的计算应力Mpa D p e e i c t 58.8155.52)55.5900(0.12)(=⨯+⨯=+=δδσMpa t 8.829.092][=⨯=φσ﹥t σ最大允许工作压力MpaD P e i e t w 02.155.590055.59.0922][2][=+⨯⨯⨯=+=δφδσ(2-7)故强度足够。
3 换热器封头的选择及校核上下封头均选用标准椭圆形封头,根据JB/T4746-2000标准,封头为DN900×7,查《化工设备机械基础》表4-15得曲面高度1501=h mm ,直边高度402=h mm ,材料选用20R 钢标准椭圆形封头计算厚度:mm45.50.15.09.09229000.15.0][2=⨯-⨯⨯⨯=-=c ti c p D p φσδ(3-1)MpaKD p e i e t w 02.155.55.0900155.59.09225.0][2][=⨯+⨯⨯⨯⨯=+=δφδσ(3-2)所以,封头的尺寸如下图:图3-1 换热器封头尺寸4 容器法兰的选择材料选用16MnR 根据JB/T4703-2000 选用DN900,的榫槽密封面长颈对焊法兰。
查《化工设备机械基础》附表14得法兰尺寸如下表:表4-1 法兰尺寸公称直径DN/mm法兰尺寸/mm螺柱D1D2D3D4D d规格数量900106010159769669635527M2428所以,选用的法兰尺寸如下图:图4-1 容器法兰5 管板管板除了与管子和壳体等连接外,还是换热器中的一个重要的受压器件。
管板结构尺寸查(《化工单元设备设计》P25-27)得固定管板式换热器的管板的主要尺寸:表5-1 固定管板式换热器的管板的主要尺寸公称直径D1D3D4Db c d螺栓孔数9 001060101596696358442724管板与壳体的连接在固定管板式换热器中,管板与壳体的连接均采用焊接的方法。
由于管板兼作法兰与不兼作法兰的区别因而结构各异,有在管板上开槽,壳体嵌入后进行焊接,壳体对中容易,施焊方便,适合于压力不高、物料危害性不高的场合;如果压力较高,设备直径较大,管板较厚时,其焊接时较难调整。
管板厚度管板在换热器的制造成本中占有相当大的比重,管板设计与管板上的孔数、孔径、孔间距、开孔方式以及管子的连接方式有关,其计算过程较为复杂,而且从不同角度出发计算出的管板厚度往往相差很大。
一般浮头式换热器受力较小,其厚度只要满足密封性即可。
对于胀接的管板,考虑胀接刚度的要求,其最小厚度可按表5-2选用。
考虑到腐蚀裕量,以及有足够的厚度能防止接头的松脱、泄露和引起振动等原因,建议最小厚度应大于20mm 。
表5-2 管板的最小厚度换热器管子外径0d /mm≤25323857管板厚度/mm30d /422 25 32综上,管板的尺寸如下图:图5-1 管板6 管子拉脱力的计算计算数据按表6-1选取表6-1项目管子壳体操作压力/Mpa材质20钢20R线膨胀系数68.⨯11-10⨯68.1011-弹性模量62110.0⨯10.0⨯621许用应力/Mpa10192尺寸 45005.225⨯⨯φ7900⨯φ管子根数 497 管间距/mm 32管壳壁温差/℃ 50=∆t管子与管板连接方式开槽胀接胀接长度/mm =l 50许用拉脱力/Mpa1、在操作压力下,每平方米胀接周边所产生的力p qld pfq p 0π=(6-1)其中39625432866.04866.022202=⨯-⨯=-=ππd a f()mm 2(6-2)Mpa p 82.0=, 50=l mmMpa q p 08.0502514.339682.0=⨯⨯⨯=2、温差应力引起的每平方米胀接周边所产生的拉脱力t qld d d q o i t t 4)(220-=σ(6-3)其中st s t t A A t t E +-=1)(ασ(6-4)9.199********.3n =⨯⨯==δπ中D A s()mm 2(6-5).687782497)2025(414.3)(422220=⨯-⨯=-=n d d A i t π()mm 2(6-6)Mpat 93.229.199356.877821501021.0108.1166=+⨯⨯⨯⨯=-σMpaq t 03.150254)2025(93.2222=⨯⨯-⨯=由此可知p q ,t q 作用方向相同,都使管子受压,则管子的拉脱力:q=p q +t q =+=Mpa ﹤Mpa(6-7)因此拉脱力在许用范围内。
7 计算是否安装膨胀节管壳壁温差所产生的轴向力为:10666101.26.877829.199356.877829.199********.0108.11)(⨯=⨯⨯+⨯⨯⨯⨯=+-=-ts ts s t A A A A t t E F α(N)(7-1)压力作用于壳体上的轴向力:t S sA A QA F +=2(7-2)其中])2()[(420202t t s i p d n p nd D Q δπ-+-=(7-3)=]82.0)5.2225(49778.0)25497900[(4222⨯⨯-⨯+⨯⨯-π()N 434.0106⨯=N F 662108.006.877829.199359.1993510344.0⨯=+⨯⨯=压力作用于管子上的轴向力为:N A A QA F t S t 6631008.06.877829.199359.1993510344.0⨯=+⨯⨯=+=则MpaA F F s s 8.1049.199351008.01001.26621=⨯+⨯=+=σ(7-4)Mpa A F F t t 99.216.877821008.01001.26631-=⨯+⨯-=+-=σ根据GB 151——1999《管壳式换热器》MpaMpa t t s 8.1811019.02][28.104=⨯⨯=<=σφσMpa Mpa t s t 6.165929.02][299.21=⨯⨯=<-=σφσq ﹤[q]=Mpa ,条件成立,故本换热器不必要设置膨胀节。
8 折流板设计设置折流板的目的是为了提高流速,增加湍动,改善传热,在卧式换热器中还起支撑管束的作用。
常用的有弓形折流板和圆盘-圆环形折流板,弓形折流板又分为单弓形[图8-1(a)]、双弓形[图8-1(b)]、三重弓形[图8-1(c)]等几种形式。
图8-1 弓形折流板和圆盘-圆环形折流板单弓形折流板用得最多,弓形缺口的高度h为壳体公称直径Dg的15%~45%,最好是20%,见图8-2(a);在卧式冷凝器中,折流板底部开一90°的缺口,见图8-2(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