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环境科学导论试题
- 格式:doc
- 大小:21.00 KB
- 文档页数:3
环境导论期末试题及答案第一部分:选择题1. 当前全球面临的最大环境问题是什么?a) 气候变化b) 水污染c) 生物多样性丧失d) 土地退化答案:a) 气候变化2. 以下哪项不是导致气候变化的主要原因?a) 化石燃料的燃烧b) 森林砍伐c) 工业排放d) 农业活动答案:b) 森林砍伐3. 以下哪种能源属于可再生能源?a) 煤炭b) 天然气c) 风能d) 石油答案:c) 风能4. 什么是生物多样性?a) 一个地区生存的物种数量b) 物种之间的遗传差异c) 地球上所有物种的总和d) 物种之间的相互关系答案:c) 地球上所有物种的总和5. 以下哪种行为有助于保护生物多样性?a) 每年购买大量新鲜海鲜b) 大量使用农药和杀虫剂c) 支持自然保护区d) 乱丢垃圾答案:c) 支持自然保护区第二部分:解答题1. 请简要说明气候变化对人类社会和自然系统造成的影响。
答案:气候变化对人类社会和自然系统造成的影响非常广泛。
首先,气候变化导致全球范围内的温度上升,导致极端天气事件增加,如干旱、暴雨等,对农业、水资源和人类居住地造成严重影响。
其次,气候变化会导致海平面上升,威胁沿海城市和岛屿的存在。
此外,气候变化还会影响生物多样性,导致物种灭绝和生态系统崩溃。
因此,应采取措施减缓气候变化并适应其影响。
2. 请列举3种可再生能源,并解释它们的应用领域。
答案:三种可再生能源包括太阳能、风能和水能。
太阳能广泛应用于太阳能电池板,可以转化阳光直接为电能,并用于家庭、工业以及农村地区的电力供应。
风能通过风力发电机将风能转化为电能,主要用于发电,并可为城市和乡村地区提供电力。
水能通常通过水力发电站利用水流的动能转化为电能,用于发电和供应电力。
3. 请解释什么是可持续发展,并提供一个例子说明其重要性。
答案:可持续发展是指满足当前需求的同时,不损害未来世代满足其需求的能力。
这意味着在社会、经济和环境方面取得平衡,以确保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和保护。
1.自然环境:是指直接或间接影响到人类的一切自然形成的物质、能量和自然现象的总体,有时简称环境。
2.环境容量:在人类生存和自然环境不致受害的前提下,环境可能容纳污染物质的最大负荷量。
3.环境:所谓环境总是相对于某一中心事物而言,作为某一事物的对立面而存在。
它因中心事物的不同而不同,随中心事物的变化而变化。
与某一事物有关的周围事物,就是这个中心事物的环境。
4.固体废物:亦称废物,一般指人类在生产、加工、流通、消费以及生活等过程提取目的组分之后,废弃了的固体或半固体的物质。
5.水体富营养化:水体中植物营养物质含量的增加,将导致水生生物,主要是各种藻类大量繁殖,大量消耗水中的溶解氧,使水体处于严重缺氧,而造成鱼类大量死亡。
6.生态系统:任何一个生物群落与其周围非生物环境的综合体就是生态系统。
7.人工环境: 指由于人类的活动而形成的环境要素,它包括由人工形成的物质、能量和精神产品以及上层建筑。
8.原生环境问题:由自然力引起的为原生环境问题。
9.可持续发展:指既满足现代人的需求又不损害后代人满足需求的能力。
10.能源:指可能为人类利用以获取有用能量的各种来源,如太阳能、风力、水力、化石燃料及核能等等。
11.水体污染:排入水体的污染物使该物质在水体中的含量超过了水体的本底含量和水体的自净能力,从而破坏了水体原有的用途。
12.温室气体:当大气中一些气体浓度增加时,会加剧温室效应,引起地球表面和大气层下沿温度升高,这些气体统称为温室气体。
主要有二氧化碳、臭氧、甲烷、氟里昂、一氧化二氮等。
1.自然环境的构成包括自然现象、物质、能量,其中物质包括(空气生物)2.生态系统包括(生产者分解者消费者)3.与水俣病有关的化学元素是(汞)4.二次能源有(汽油沼气)5.造成臭氧层破坏的主要物质有:(氟氯烃哈龙)6.下面哪种物质是形成光化学烟雾的污染物(氮的氧化物碳氢化合物臭氧)7.噪声值大于(85)分贝,可能对人体造成伤害。
8.当今我国人口问题的特点主要有 (人口老龄化人口基数大流动人口增多) 9.属于不可更新自然资源的有(金属矿物化石燃料)10.环境要素属性有(最小限制律等值性)11.生态系统的功能有(物质循环能量流动信息传递生物生产)12.人口结构包括(增长型衰减型稳定性)13.一次能源有(水力化石燃料太阳能)14.BOD/COD小的废水不宜采用(生化法)处理方法处理15.主要危害为影响呼吸系统的大气污染物有(SO2 O3 悬浮颗粒物)16.根据我国《城市区域环境噪声标准》,居民、文教区昼间的噪声应不高于(50)分贝。
环境科学导论复习题(一)1.环境科学研究的对象、任务是什么?答:环境科学研究的对象是环境;任务就是抓住人类活动与环境质量这一矛盾的实质,研究期间对立统一的关系,充分认知二者之间的坐用与反作用,掌握发展规律,促使环境质量朝着有利于人类的方向的演化。
2.什么叫环境问题?答:(一)广义:由自然力或人力引起生态平衡破坏,最后直接或间接影响人类生存发展的一切客观存在的问题。
狭义:只由于人类的生产活动使自然失去平衡,反过来影响人类生存发展的一切问题。
3.何谓全球环境问题?当前世界关注的全球环境问题有哪些?答:(一)即全球范围内生态环境退化的问题(二)有人口问题、城市化问题、淡水资源短缺问题、植被破坏—物种灭绝问题、危险废弃物越境转移问题、全球性大气环境问题等。
4.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环境问题各有哪些特点?答:发达国家:1、环境质量已有明显改善2、部分环境问题未解决,新环境问题又产生。
发展中国家:1、生态环境破坏,有环境卫生和大城市污染2、先污染后治理。
5.当前我国环境问题的特点是什么?答:(一)生态环境问题:1、森林生态功能弱2、草原退化难以根本改变3、水土流失、土壤沙化、耕地被占4、水旱灾日益严重5、水资源短缺(二)环境污染严重:1、大气污染严重2、水污染严重3、城市噪声污染严重4、工业固体废物增加。
6.解决化境问题的根本途径是?答:1、控制人口2、发展经济实力,长期付出巨大财力物力治理3、科学进步发展,用科技解决环境问7.何谓生态系统?它具有哪些结构和功能特性?答:(一)生态系统就是生命系统和环境系统在特定空间的组合。
(二)生态系统分为必要的和非必要的两部分。
(1)?必要的部分又分为非生物和生物成分两种。
前者包括阳光和营养成分,供生产者合成有机物质之用。
后者包括生产者、分解者和转变者:生产者又称为自养者,以绿色以绿色植物为主,还有一些能借光合作用生长的菌类。
分解者能使生物体分解成为无机物质。
转变者是细菌,其作用是将分解后的无机物转变为可供植物利用的营养分。
南京农业大学
2006年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入学考试试题
本试题共1页,第1页
试题编号:409 试题名称:环境科学导论 注意:答题一律答在答题纸上,答在草稿纸或试卷上一律无效
一. 简答题(每小题 4分,共 40分)
1.大气二次污染物
2.BOD 5
3.清洁生产与ISO14000
4.土壤背景值与环境容量
5.生物富集与生物修复
6.水质型缺水 7.水体自净 8.噪声的来源 9.固体废物综合利用 10. POPs 及其管理 二. 论述题(每小题 10分,共 50分)
1.阐述光化学烟雾的形成机理、危害及其控制措施。
2.何谓水体富营养化?其污染源主要来自哪些方面?水体富营养化发展的制约因素包括哪些?如何防治?
3.比较大气、水体和土壤环境的不同特点,论述其污染控制的生物技术原理和应用前景。
4.论述土壤酸化背景下重金属污染土壤的修复途径与控制对策。
5.结合我国的国情论述人口控制与经济、社会发展的关系。
三.综合题(每小题 20分,共 60分)
1、结合环境科学基本知识和有关理论,阐述我国协调发展和建设和谐社会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20分)
2、根据我国能源问题的实际情况,试从能源类型及其特性来分析能源问题对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及其对策措施。
(20分)
3、结合我国松花江水体污染事件,拟定此类重大环境污染事故处理的应急方案。
(20分)。
环境科学概论考试题库及答案一、单项选择题1. 环境科学是一门综合性的学科,它主要研究的是()。
A. 自然环境B. 社会环境C. 经济环境D. 人类活动与自然环境的相互作用及其规律答案:D2. 环境问题产生的根源是()。
A. 自然因素B. 人为因素C. 社会因素D. 经济因素答案:B3. 环境科学的主要任务是()。
A. 研究环境变化的规律B. 研究环境与人类的关系C. 研究环境对人类的影响D. 研究环境的保护和改善答案:D4. 环境污染物的来源可以分为()。
A. 自然源和人为源B. 工业源和农业源C. 城市源和农村源D. 陆地源和海洋源答案:A5. 环境监测的主要目的是()。
A. 评估环境质量B. 预测环境变化C. 制定环境政策D. 以上都是答案:D二、多项选择题1. 以下哪些是环境科学研究的主要内容()。
A. 环境质量评价B. 环境规划与管理C. 环境工程D. 环境教育答案:ABCD2. 环境污染物可以分为()。
A. 化学污染物B. 生物污染物C. 物理污染物D. 放射性污染物答案:ABCD3. 环境影响评价的主要内容包括()。
A. 环境现状评价B. 环境影响预测C. 环境风险评估D. 环境管理措施答案:ABCD三、判断题1. 环境科学是一门独立的学科,与其他学科没有交叉。
()答案:错误2. 环境问题只与工业发展有关,与农业和日常生活无关。
()答案:错误3. 环境监测是环境管理的基础。
()答案:正确四、简答题1. 简述环境科学的主要研究领域。
答案:环境科学的主要研究领域包括环境化学、环境生物学、环境地学、环境工程学、环境管理学、环境经济学等。
2. 描述环境监测的一般程序。
答案:环境监测的一般程序包括:确定监测目的、制定监测计划、选择监测项目和方法、采样、样品分析、数据处理和结果解释。
五、论述题1. 论述人类活动对环境的影响及环境问题的主要表现。
答案:人类活动对环境的影响主要表现在资源过度开发、环境污染、生态破坏等方面。
环境科学概论考试题库及答案一、选择题1. 环境科学是一门研究什么的科学?A. 人类社会的发展B. 环境与人类活动的相互作用C. 动植物的分类D. 地球的物理特性答案:B2. 以下哪个不是环境污染物?A. 重金属B. 农药残留C. 塑料垃圾D. 二氧化碳答案:D3. 可持续发展的核心原则是什么?A. 经济增长B. 社会公正C. 环境保护D. 所有选项都是答案:D4. 什么是生态系统服务?A. 为人类提供食物和原材料B. 调节气候和净化空气C. 保护生物多样性D. 所有选项都是答案:D5. 哪个国际公约是关于气候变化的?A. 《生物多样性公约》B. 《京都议定书》C. 《联合国海洋法公约》D. 《蒙特利尔议定书》答案:B二、填空题6. 环境科学的研究内容包括_______、_______和_______三个方面。
答案:环境质量评价、环境污染控制、环境规划与管理7. 环境影响评价(EIA)是指在项目实施前,对其可能产生的_______进行系统评估的过程。
答案:环境影响8. 绿色化学的核心是_______污染,从源头上减少或消除有害物质的使用和产生。
答案:预防9. 生态足迹是指人类活动对_______的需求面积。
答案:地球生态系统10. 碳足迹是指个人或组织在其活动中产生的_______排放量。
答案:温室气体三、简答题11. 简述环境科学与生态学的区别和联系。
答案:环境科学是一门综合性科学,它研究环境与人类活动的相互作用,包括环境质量评价、环境污染控制和环境规划与管理等方面。
生态学则侧重于研究生物与其环境之间的相互关系。
两者的联系在于,环境科学在研究过程中会涉及到生态系统的保护和生物多样性的维护,而生态学为环境科学的研究提供了理论基础和方法论。
四、论述题12. 论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性及其实现途径。
答案:可持续发展是指在满足当代人需求的同时,不损害后代人满足其需求的能力。
其重要性在于保障人类长远的生活质量和地球生态系统的健康。
环境科学考试题及答案一、单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以下哪项不是大气污染的主要来源?A. 工业排放B. 汽车尾气C. 森林火灾D. 核能发电答案:D2. 温室效应的主要原因是下列哪种气体的增加?A. 二氧化碳B. 氧气C. 氮气D. 氦气答案:A3. 土壤污染的主要来源不包括以下哪项?A. 工业废水排放B. 农药化肥的过量使用C. 城市生活垃圾D. 深海矿物开采答案:D4. 以下哪种物质不是臭氧层破坏的主要因素?A. 氟利昂B. 甲烷C. 二氧化碳D. 氮氧化物答案:C5. 酸雨的形成主要是由于大气中的哪种污染物?A. 二氧化硫B. 氮氧化物C. 一氧化碳D. 颗粒物答案:A6. 以下哪种能源不属于可再生能源?A. 太阳能B. 风能C. 地热能D. 石油答案:D7. 以下哪种做法有助于减少水污染?A. 随意丢弃废旧电池B. 使用含磷洗衣粉C. 工业废水未经处理直接排放D. 推广节水型农业灌溉技术答案:D8. 城市热岛效应的主要原因是?A. 城市绿化面积减少B. 城市建筑密度过高C. 城市交通拥堵D. 城市人口密度过高答案:B9. 以下哪种措施不利于生物多样性的保护?A. 建立自然保护区B. 引进外来物种C. 保护濒危物种D. 禁止非法狩猎答案:B10. 以下哪种物质是造成水体富营养化的主要因素?A. 氮B. 磷C. 钾D. 钙答案:B二、多项选择题(每题3分,共15分)1. 以下哪些因素会导致全球气候变化?A. 森林砍伐B. 化石燃料的燃烧C. 土地利用变化D. 火山爆发答案:A、B、C2. 以下哪些措施可以减少温室气体排放?A. 提高能源效率B. 发展可再生能源C. 增加煤炭使用D. 植树造林答案:A、B、D3. 以下哪些是城市环境问题的主要表现?A. 交通拥堵B. 空气污染C. 噪音污染D. 土壤侵蚀答案:A、B、C4. 以下哪些是水体污染的主要来源?A. 工业废水B. 农业化肥和农药C. 生活污水D. 核废料答案:A、B、C5. 以下哪些是土壤污染的主要来源?A. 工业固体废物B. 城市生活垃圾C. 农业化肥和农药D. 森林火灾答案:A、B、C三、判断题(每题1分,共10分)1. 气候变化是自然现象,与人类活动无关。
环境导论试题及答案一、单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10分)1. 环境科学的主要研究对象是什么?A. 人类社会B. 自然环境C. 人类活动D. 经济系统答案:B2. 环境问题通常不包括以下哪一项?A. 资源短缺B. 环境污染C. 人口增长D. 自然灾害答案:D3. 可持续发展的核心是什么?A. 经济增长B. 环境保护C. 社会公正D. 所有选项答案:D4. 以下哪项不是生态系统服务?A. 气候调节B. 土壤肥力C. 物质循环D. 工业生产答案:D5. 环境影响评价的主要目的是什么?A. 确定项目可行性B. 评估项目对环境的影响C. 提高项目经济效益D. 增强公众环保意识答案:B二、多项选择题(每题3分,共15分)1. 以下哪些因素可能导致全球气候变化?A. 温室气体排放B. 火山活动C. 太阳辐射变化D. 森林砍伐答案:ABCD2. 环境保护法的基本原则包括哪些?A. 预防为主B. 污染者付费C. 公众参与D. 环境优先答案:ABC3. 以下哪些措施有助于减少水污染?A. 污水处理B. 禁止使用含磷洗涤剂C. 限制农药使用D. 河道疏浚答案:ABCD4. 生态系统的基本组成要素包括哪些?A. 生物群落B. 非生物环境C. 气候条件D. 人类活动答案:AB5. 以下哪些是可再生能源?A. 太阳能B. 风能C. 核能D. 地热能答案:ABD三、判断题(每题2分,共10分)1. 环境问题仅指环境污染问题。
(×)2. 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是矛盾的。
(×)3. 生物多样性的丧失是不可逆的。
(√)4. 环境监测是环境管理的基础。
(√)5. 环境影响评价报告书是环境影响评价的最终成果。
(√)四、简答题(每题5分,共20分)1. 请简述环境问题产生的主要原因。
答案:环境问题产生的主要原因包括人类活动导致的资源过度开发、环境污染、生态破坏、气候变化等。
2. 什么是环境承载力?答案:环境承载力是指在一定时期内,某一地区或生态系统在维持相对稳定的前提下,能够持续满足人类生存和发展需要的最大人口数量或经济规模。
环境科学导论一选择题1. 2010 年墨西哥坎昆会议的主题是()环境问题。
A. 臭氧层破坏B. 全球变暖与碳减排C. 生物多样性破坏D. 土地荒漠化2. 著名的八大公害事件不包括()。
A. 博帕尔事件B. 米糠油事件C. 水俣事件D. 四日事件3. 以下物质中,()不属于温室气体。
A. 氯氟烃B. 二氧化碳C. 甲烷D. 哈龙4. 酸雨控制划定的条件是该区域降雨的pH小于()。
A. 5.4B. 4.5C. 5.6D. 7.05. 下列大气污染物中不属于二次性污染物的是()。
A. O3B. SO3C. SO2D. NO26. 煤烟型大气污染的代表性污染物是指()。
A. CO2和NO XB. NO X和C X H XC. NO X和SO2D. 烟尘和SO27. 关于高架烟囱出现漫烟型或者熏烟型的形成条件描述准确的是()。
A. 多云或阴天的白天,强风的夜晚或冬季夜间B. 日出后,地面地层空气被日照加热,使逆温自下而上逐渐破坏C. 日落后,因地面有辐射逆温,大气稳定,高空受冷空气控制不稳定D. 弱晴朗的夜晚和早晨8. 根据光化学烟雾形成的条件,一般光化学烟雾形成的地区位于()。
A. 高纬度地区B. 低纬度地区C. 中纬度地区D. 赤道附近9. 影响水体自净能力的因素不包括()。
A. 进入水体污染物数量B. 水体水文特征C. 污染物特性D. 微生物条件10. 用BOD来表征水体中有机物含量时,BOD的值通常指()。
A. 水中所有有机物质量的总和B. 水中部分有机物质量的总和C. 用以氧化水中有机物消耗氧化剂中氧元素的质量D. 微生物降解水中有机物消耗氧气的质量11. 由于湖泊水库的成层作用,富营养化污染事件发生风险最大在()。
A. 春季B. 夏季C. 秋季D. 冬季12. 汽车尾气中组分中,()在汽车减速时排放量明显增加。
A. C X H XB. CO2C. SO2D. NO213. 下列四组水污染源中,()全都属于非点源。
精品文档
精品文档
《环境科学导论》试题(50%)
一、 填空(每空格1分,共20分)
1、环境科学的主体是人,客体是与之相对的是围绕着人的生存环境,包括自然
界的大气圈、 水 圈、土壤----岩石 圈和 生物 圈。
2、典型的大气污染类型有 煤烟型污染、石油型污染、混合型污染 。
3、物理污染的主要类型有 噪音 、振动 、热 、 光辐射 、 放
射性 。
4、人类面临的五大环境问题有人口剧增、 环境污染 、生物多样性减少 、
能源短缺 、自然灾害。
5、1972年,联合国人类环境会议在斯德哥尔摩举行,通过了《人类环境宣言》
及《行动计划》,此外通过了将世界环境日定为6月5号 的建议。
6、大约90%以上的酸雨是由于人类排放的 H2SO4 和 HNO3 生成
的,中国的酸雨以 H2SO4 占优势。
7、环境学中的景观概念是指:景观是一个由不同土地单元镶嵌组成,具有明显
视觉特征的地理实体,它处于 之上, 之下的中间尺度。
8、土壤污染的类型主要有石油污染、__重金属污染______ 、 放射性物质污
染 和持久性有机污染物污染等。
9、环境科学研究的环境,分为 和 ,既包括了自然因素,也包括
了 和 因素。
10、生物安全问题主要包括 和 问题。
三、名词解释(每题3分,共21分)
1、 土壤环境容量 在一定区域一定期限内不使环境污染,保证植物正常生长时
土壤可能容纳污染物的最大负荷量
2、COD 化学需氧量COD(Chemical Oxygen Demand)是以化学方法测
量水样中需要被氧化的还原性物质的量
3、BOD BOD(Biochemical Oxygen Demand的简写):生化需氧量或
生化耗氧量(五日化学需氧量),表示水中有机物等需氧污染物质含量的一个综合
指示
4、TOC 总有机碳
5、TOD 总需氧量
精品文档
精品文档
6、TSP 粒径小于100μm的称为TSP,即总悬浮物颗粒
7、PM2.5 PM2.5:指环境空气中空气动力学当量直径小于等于 2.5 μm 的颗
粒物,也称细颗粒物
8、PM10 通常把空气动力学当量直径在10微米以下的颗粒物称为PM10,又
称为可吸入颗粒物或飘尘
9、一次污染物 一次污染物又称“原生污染物”。 由污染源直接排入环境的,
其物理和化学性状未发生变化的污染物。
10、二次污染物 二次污染物是指排入环境中的一次污染物在物理、化学因素
或生物的作用下发生变化,或与环境中的其他物质发生反应所形成的物理、化
学性状与一次污染物不同的新污染物。又称继发性污染物。
11、光化学烟雾 人们把参与光化学反应的一次污染物和二次污染物的混合物
(气体和颗粒物)所形成的烟雾污染现象称为光化学烟雾
12、酸沉降
四、问答题(共35分)
1、大气中人为来源的污染物有哪些?请简要论述这些污染物的来源、产生的环
境问题及其治理和控制手段(12分)
2、土壤环境问题有哪些?其中主要污染物有哪些?试举例说明(6分)。
3、大气中某气体的浓度单位ppm为何意?CO2的含量一般为325ppm,请将该
浓度换算成标准状况下的mg/m3。已知标况下T为0℃,压强为101325Pa(5
分)。
4、监测水质好坏的指标有哪三大类?举例说明并简要说明各类中包含的具体内
容(6分)。
5、水体污染物主要有哪三大类?各类分别包含哪些污染物?举例说明(6分)。
2、天然水体中的主要成分有哪几类?举例说明(6分)。
3、大气中某气体的浓度单位ppm为何意?CH4的含量一般为2ppm,请将该浓
度换算成标准状况下的mg/m3。已知标况下T为0℃,压强为101325Pa(5分)。
二、选择题 (每小题选出一个最合适的答案,每题1.5分,共15分)
1、下列选项中属于不可再生能源的是 ( D )
A、太阳能 B、风
能 C、地热
能 D、核能
2、以下何种气体不属于温室气体( D )
精品文档
精品文档
A、氯氟烃 B、甲烷 C、甲醛 D、臭氧 E、二氧化
碳 F一氧化碳
3、下列选项中哪个不属于“八大污染事件” ( D )
A、日本水俣病 B、比利时马斯河谷烟雾事件
C、美国多诺拉 D、美国三里岛核电站泄漏事故
4、下列哪些表述是正确的( D )
A、环境问题是人类违背自然规律的结果 B、环境问题的出现不违背自然规
律
C、解决环境问题的唯一希望在于技术进步 D、城市化浪潮是造成当今城市环境
问题的罪魁祸首
5、光化学烟雾现象中,在上午上班时间(8点左右)浓度达到最高值的是
( D )
A、O3 B、NO2 C、醛
类 D、NO
6、光化学烟雾现象中,在午后时间(14点左右)浓度达到最高值的有(注,此
题为2分,为不定项选择题,选对一个计一分,错选不扣分) ( B )
A、NO2 B、O3 C、醛类
D、NO
7、下列湖泊中哪个不属于中国水污染重点控制工程“331111”规划
( D )
A、滇池 B、太湖 C、巢
湖 D、鄱阳湖
8、首次确认“可持续发展”理念的国际文件是( B )
A、《我们共同的未来》 B、《21世纪议程》 C、《蒙特
利尔议定书》 D、《里约宣言》
9、经过处理的污水应达到何种标准才能够安全排入环境水体( B )
A、污水排放标准 B、二级污水处理厂出水标准 C、与目标功能区相
应的环境质量标准 D、饮用水水源地水质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