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现代史思维导图学案
- 格式:doc
- 大小:2.00 MB
- 文档页数:16
人教版九年级下历史思维导图亲爱的同学们:九年级下册的历史学习已经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为了帮助大家更好地理解和掌握历史知识,我们特别准备了一份人教版九年级下册历史思维导图。
这份思维导图将九年级下册的历史知识点进行了系统梳理,帮助大家形成清晰的知识框架,提高学习效率。
一、世界近代史1. 工业革命起源:18世纪60年代的英国主要发明:珍妮纺纱机、蒸汽机等影响: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改变了社会结构,推动了资本主义的发展2. 殖民扩张与殖民主义主要国家:英国、法国、西班牙等主要地区:美洲、非洲、亚洲影响:促进了资本主义的发展,但给殖民地带来了深重的灾难3. 资产阶级革命主要国家:英国、法国、美国等主要事件:英国资产阶级革命、法国大革命、美国独立战争等影响:推翻了封建专制制度,建立了资本主义制度,促进了社会进步二、世界现代史1. 第二次世界大战起因:德国法西斯扩张、意大利法西斯扩张、日本军国主义扩张等主要战役:诺曼底登陆、斯大林格勒战役等影响:摧毁了法西斯主义,促进了世界和平与稳定2. 冷战与美苏争霸起因:二战后美苏两国意识形态、政治制度、经济利益等方面的矛盾主要事件:柏林墙的建立、古巴导弹危机等影响:影响了世界格局,推动了科技发展,但也带来了核战争的威胁3. 新中国的成立与发展主要事件: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土地改革、三大改造等影响:推翻了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的统治,建立了社会主义制度,促进了国家的发展和人民的幸福三、世界当代史1. 经济全球化特点:生产、贸易、金融等领域的全球化影响:促进了世界经济的发展,但也带来了贫富差距、环境问题等挑战2. 和平与发展主要问题:战争与冲突、贫困与饥饿、环境污染等解决途径:加强国际合作、推动可持续发展、维护世界和平等3. 中国的崛起主要成就:改革开放、经济快速发展、科技进步等影响: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促进了世界的发展与繁荣希望这份人教版九年级下历史思维导图能够帮助大家更好地理解和掌握历史知识。
第1、2课二战前的社会主义苏联【学习目标】1、简述俄国1917年彼得格勒武装起义的概况,了解世界历史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的诞生及其重大意义。
2、了解列宁在社会主义建设方面所做的探索,分析新经济政策的意义。
3、概述二三十年代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的重大成就和经济政治体制上存在的严重弊端。
【导学指南】【巩固练习】1.(2009年中考)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A.推翻了沙皇专制制度B.属于资产阶级民主革命C.推动了国际社会主义运动的发展D.建立了两个并存的政权2、(2012年中考)对俄国十月革命的表述不准确的是()A.走城市革命道路B.走武装夺取政权道路C.是无产阶级夺取政权的第一次尝试D.是第一次取得胜利的社会主义革命3.(2010年中考)苏俄实行新经济政策的根本目的是()A.消除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不利影响B.建立社会主义的经济基础C.加强无产阶级对经济的指导D.平息工人罢工和农民暴动4. 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成立的时间是()A.1919年B.1921年C.1922年D.1936年5.(2010年、2011年中考)苏联高度集中的经济政治体制形成标志是()A.社会主义工业化方针的通过B.农业集体化方针的通过 C 1936年苏联新宪法的颁布 D.开始有计划地进行经济建设6、(2012年中考)斯大林模式的根本特征()A.灵活开放的经济政策B.粗放发展的经济建设C.高度集中的政治经济体制D.消灭阶级的全民国家意识7.1918年4月,家住莫斯科的小姑娘尼娜给在国外工作的父亲写信,她在信封的下方写她的国名应是()A.沙皇俄国B.苏维埃俄国C.苏联D.俄罗斯8.农民伊凡将自己的粮食拿到市场上出售,然后将一部分赚得的钱在商店里买了一双马靴。
这件事不可能发生于()A.1917-----1918年B.1918-----1920年C.1921-----1927年D.1917年以前1第3-5课二战前的资本主义世界【学习目标】1、了解凡尔赛和约、九国公约的基本内容;2、简述1929-1933年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的影响;3、以"产业复兴法"为例,评价罗斯福新政在资本主义发展史上作用;4、通过国会纵火案和反犹暴行等事例,揭露德意日的法西斯暴行【导学指南】完成背后“思维导图”【巩固练习】1.《凡尔赛和约》中最能反映巴黎和会性质的是()。
①严禁德国实行义务兵役制;②德国的海外殖民地交给国际联盟,由英、法、比、日等国“委任统治”;③将德国在中国山东的权益转给日本;④德国将原属法国的洛林和阿尔萨斯归还给法国A.①③B.②④C.①②D.②③2、(2012年中考)凡尔赛—华盛顿体系不能长期维持下去的根本原因是()A.不能消除帝国主义国家之间矛盾B.调整了帝国主义国家在西方关系C.便于对华侵略扩张D.回复到帝国主义共同支配中国局面3、1929—1933年经济大危机的特点不包括():A.涉及范围特别广B.持续时间比较长C.破坏性特别大D.经济相对稳定4.1933年初,罗斯福就任美国第32任总统,宣布实行新政。
新政的突出特点是()A. 对资本主义进行内部调整B. 加强国家对经济干预和指导C. 采取报复性措施,大幅度提高关税D. 兴建公共工程,以工代赈5.对罗斯福新政的评价,不正确的是()A.使美国经济开始恢复B.从根本上消除了经济危机C.使人民生活得以改善D.联邦政府权利明显加强6.为打击德国共产党和进步人士,纳粹党制造了()A.国会纵火案 B“二二六”兵变 C.向罗马进军 D.“水晶之夜”恐怖袭击7.日本成为世界大战亚洲策源地标志是():A.“二、二六”兵变B. “九一八”事变C. 军部法西斯专政建立D.“七七事变”8、(选做题)美国诞生至今仅230年历史,但是,它却已经发展成为当今世界上最富强资本主义国家。
请根据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1)美国诞生的标志是什么?(2)请说出发生在18世纪七八十年代、19世纪六十年代、20世纪三十年代对美国资本主义发展起了重要推动作用的三件大事。
23第6、7课第二次世界大战【导学指南】完成“二战”的思维导图【巩固练习】一、选择题1、对1938年慕尼黑会议的表述不正确的是()A、是一次平等互利的国际会议B、是牺牲小国利益的四国会议C、是强权政治的典型事例D、是绥靖政策的必然产物2、标志第二次世界大战全面爆发的事件是()A、慕尼黑协定的签订B、德军突袭波兰,英法对德宣战C、德军开始进攻苏联D、珍珠港事件3、使第二次世界大战达到最大规模是()A、太平洋战争爆发B、苏德战争爆发C、诺曼底登陆D、莫斯科保卫战4、二次大战开始以来,德军遭到的第一次失败是()A、莫斯科保卫战B、斯大林格勒战C、诺曼底登陆D、敦刻尔克大撤退5、雅尔塔会议的内容中,不包括()。
A.战后对德国进行军事占领B.在德国西部开辟第二战场C.苏联决定在击败德国后参加对日作战D.决定在战后建立联合国6、1942年1月26日,华盛顿会议签署国际反法西斯联盟建立的文件是()A.《中立法案》B. 《联合国家宣言》C.《大西洋宪章》D. 《秘密议定书》7、标志欧洲第二战场开辟的战役是()A.莫斯科战役B.斯大林格勒战役C.中途岛战役D.诺曼底登陆二、组合列举题(2011年中考):根据下面提示写出相应历史事件1、标志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的。
2、宣告世界反法西斯统一战线建立的。
3、成为第二次世界大战转折的。
(2009年中考选择题)45第8-9课二战后的资本主义世界【导学指南】完成背后“思维导图”【巩固练习】1、20世纪五六十年代美国经济发展最迅速的地区是()A、西部和南部B、西部和东部C、西部和北部D、东部和南部2、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后世界上最大的负债国是()A、美国B、日本C、英国D、德国3、日前,不少欧洲人的观念从“我是英国人”或“我是德国人”转变为“我是欧洲人”,这一变化与下列哪一组织的建立紧密相关()A、国际联盟B、联合国C、北大西洋公约组织D、欧洲联盟4、当前欧洲金融市场流通的主要货币应该是()A、欧元B、法郎C、英镑D、马克5、20世纪50一70年代,日本经济持续高速发展,成为仅次于美国的世界第二号资本主义经济大国。
除了自身的因素外,其经济的发展还得益于()A、美国的大力扶持B、正确的经济政策C、大力发展科学技术D、重视对教育的投入6、就读某中学的李科告诉同学,他叔叔于1972年曾出国留学,留学的国家是当时世界第二号资本主义经济大国。
李科同学的叔叔留学的国家是()A、美国B、英国C、日本D、德国7、(选做题)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战后兴起的科技革命,使一大批新兴产业如原子能、电子计算机半导体、宇航以及激光等工业应运而生,极大地推动了经济的发展,战后20年是美国经济发展的黄金时期。
材料二:二战后,日本大力从国外引进先进技术,开始实行九年免费义务教育。
1957年日本提出政府提出《科学技术振兴教育方案》。
1958年改革中小学课程。
六十年代开始产学研相结合。
1981年日本政府提出“技术立国”口号。
材料三:(20世纪)90年代,美国信息技术在5年中对美国GDP的贡献率为30%左右。
信息技术的发展还带动了传统产业的信息化和高技术化,大大提高劳动生产率。
……微软公司到如今分公司遍布世界各地。
材料四:1970年,日本的国民生产总值达到2042亿美元(仅次于美国),日本在世界国民生产总值和世界贸易中的比重均为6%左右。
请回答:(1)材料一、二说明了什么问题?(2)根据材料三,结合所学知识,概括20世纪90年代美国新经济的主要特征。
(3)材料四表明,到20世纪70年代初,日本的经济状况怎样?67第10、11课社会主义国家的改革与演变【导学指南】完成背后“思维导图”【巩固练习】1、苏联成立后,党和国家领导人为发展苏联经济而多次进行改革,那么,继斯大林之后,领导苏联人民进行改革的领导人是( )A、勃列日涅夫B、赫鲁晓夫C、安德罗波夫D、戈尔巴乔夫2、八一九事件后掌握苏联大权的是( )A、戈尔巴乔夫B、叶利钦C、亚纳耶夫D、发动政变的党内高级干部3、苏联这个国家名称已经成了历史名词,苏联在历史上存在时间是( )A、1917--1991B、1921--1990C、1921--1991D、1922--19914、苏联解体、东欧剧变的实质是()A.国家名称的改变 B.社会制度的改变 C.经济体制的变化 D.两极格局的结束5、东欧社会主义国家改革的典型是( )A、波兰B、匈牙利C、捷克斯洛伐克D、南斯拉夫6、匈牙利经济改革中优先发展的是( )①重工业②轻工业③农业④金融业A ①②B ①③C ②③D ②④7、东欧剧变后,一分为五的国家是( )A捷克斯洛伐克B南斯拉夫C匈牙利D波兰8、现在如果你去欧洲旅游,你不可能去的国家是( )A英国B法国C德国D捷克斯洛伐克89第12、13课亚非拉国家的独立和振兴【导学指南】完成背后“思维导图”【巩固练习】1.历史上印度作为英国的殖民地,素有“英王王冠上最明亮的宝石”之称。
这颗“宝石”脱离英国殖民地统治获得独立的领导人是( ) A.玻利瓦尔B.章西女王C.尼赫鲁D.纳赛尔2.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民族解放运动席卷非洲,其中有一年就出现了17个独立国家,被称为“非洲独立年”,这一年是( )A.1952年B.1959年C.1960年D.1990年3.二战后兴起的非洲独立运动改变了非洲面貌,使世界殖民体系最终瓦解。
标志着非洲遭受欧洲的殖民统治长达几百年奴役历史结束的历史事件是( )A.北非独立运动B.阿尔及利亚独立C.埃及独立D.纳米比亚独立4、从地域分布看,发展中国家相对集中于( )①、亚洲②非洲③欧洲④南美洲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5.中东地区长期以来成为世界列强的必争之地,因为这里拥有丰富的( )A.石油资源 B.煤炭资源 C.水电资源 D.橡胶资源6.(2011年中考)中东地区错综复杂的矛盾包括( )①历史因素②宗教因素③种族因素④外部干涉⑤土地争夺⑥水源争夺A.①②③④ B.①②④⑥ C.①②④⑤ D.①②③④⑤⑥7.(2012年中考)二战后至今,中东地区长期动荡不安。
中东问题关键是哪两方冲突( )A.美国与巴基斯坦B.印度和巴基斯坦C.以色列和美国D.以色列和巴勒斯坦8、被誉为三教“圣城”的是()A、耶路撒冷B、麦加C、巴格达D、开罗1011第14-16课战后的世界格局【导学指南】完成背后“思维导图”【巩固练习】一、选择题1.当今世界,某大国凭借其强大的经济和军事实力,试图称霸世界,成为“世界领袖”。
这个国家是( )A.俄罗斯B.德国C.日本D.美国2、(2009年中考)美苏争霸结束的标志()A、赫鲁晓夫下台B、“八一九”政变失败C、中美建交D、苏联解体3、(2011年中考)当前世界正处于新旧格局交替过度时期,这一“交替”是指( )A.由资本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B.由两级格局向多级化格局发展C.由宗教矛盾向民族矛盾发展D.由经济旧秩序向新秩序发展 4.冷战结束后,世界政治格局出现了“一超多强”的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