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必修二第一单元第一课讲义及习题

  • 格式:doc
  • 大小:43.50 KB
  • 文档页数:3

下载文档原格式

  / 3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历史必修二——古今中外的经济史

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上层建筑对经济基础起反作用。经济问题是国家问题之根本。

必修Ⅱ教材基本线索和整体结构

(1)纵向线索:从中国古代农耕经济讲起到近代西方工业文明的崛起和对中国的冲击,再到20世纪各国经济体制的创新与调整以及中国对建设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结束于经济全球化日趋明显的现状。从农业文明到工业文明的演进为纵向发展主线,即现代化的进程。

(2)横向线索:本册教材展示了历史上不同国家和地区的社会经济发展模式,并着重分析了我国的基本国情和世界经济发展的趋势。从全球文明的角度考察世界历史, 从世界各地域、民族、国家间的互动联系角度揭示人类文明的演进,即全球史观。

总之,生产力发展(现代化)和人类社会交往的发展(全球化)是历史发展的两根主轴。学习方法点拨:

如何学习经济史?

从涉及的内容来说,主要包括农业、手工业、商业、对外贸易的发展及经济政策、土地制度、赋税制度等。

从知识掌握的层次看,主要包括总体特征、经济发展原因、表现及影响四大块。

☐国内史学界一般将我国农业发展的历史划分为原始农业、传统农业和现代农业三大阶段。

☐所谓原始农业是指人类社会早期最原始、最简陋的农耕生产。原始社会和奴隶社会大致属于这个时期。

☐传统农业则以铁犁牛耕、精耕细作为其典型形态。整个封建社会都属于传统农业。

☐至于现代农业,一般是指近代资本主义工业化后出现的农业现代化,它首先发轫于西欧,然后向世界各国扩散。我国的现代农业一般认为是在新中国成立以后才开始形成,至今还在进程之中.

历史必修二第一课练习题

1、史料记载“所种之地,惟以伐木,纵火焚烧,用竹锥地成眼,点种苞谷。”这反映的耕作方式是( )

A.铁犁牛耕

B.个体农耕

C.刀耕火种

D.石器锄耕

2、从刀耕火种到铁犁牛耕的发展主要反映了()

A.耕作方式的进步

B.土地制度的变化

C.手工业的进步

D.赋税制度的变化

3、我国进入文明时代以后农业生产工具①耒耜仍是重要的生产工具②商周时期青铜工具广泛使用③春秋时期铁农具开始出现,到战国时期普遍推广④铁农具大大提高农业生产效率,正确的是()

A. ①②③④

B. ①③

C. ②④

D.①③④

4、关于小农经济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 出现于春秋时期,以家庭为单位经营

B. 是我国古代主要的生产方式

C.男耕女织是其基本特征

D.有利于社会分工和交换经济的发展

5、“水旱从人,不知饥馑,时无荒年,谓之天府。”这则材料是对哪一个水利工程的最高评价()

A.春秋时期的芍陂

B.西汉的白渠

C.战国时期的都江堰

D.汉代治理黄河

6、中国古代农业经济的基本特点是()

①以种植业为主,家畜饲养业为辅;②精耕细作的农业生产模式;③“男耕女织”式的经营方式④刀耕火种的耕作方式

A. ①②③④

B. ①②③

C. ②④

D.①③④

7、历代明智的封建统治者都采取重农政策,注意减轻农民负担,扶植小农主,主要是因为( )

A、统治者的雄才大略

B、小农经济的兴衰关系到封建政权的安危

C、农民起义不断爆发

D、中国“民本思想”和“农本思想”的影响

8、.下列农具出现的先后顺序是()

①耒耜②青铜农具③铁锄、铁犁④耧车

A.①③②④

B.①②③④

C.①②④③

D.①③④②

9、春秋战国时期,社会生产力显著提高的标志是()

A.牛耕的使用

B.铁农具的出现

C.水利工程的兴修

D.青铜器的制造

10、《国语·晋语》载:“宗庙之牲为畎亩之勤”。反映()

A .春秋时期牛耕出现 B.战国时期牛耕推广

C.春秋战国铁农具的使用

D.周王室的日益衰微

11、.封建土地所有制的确立是在()

A.春秋时期B.战国时期C.秦朝D.西汉

12、小农经济的基本特征是()

①个体小农业和家庭手工业相结合②生产的目的主要是满足自家生活所需和交纳赋税

③生产工具和生活用品全部自己生产④是一种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

A.①②④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

13、春秋战国时期,中国人发明了当时世界上最先进的耕作方法,这种方法是()

A.垄作法

B.代田法

C.区田法

D.精耕细作法

14、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春耕夏耘,秋获冬藏,伐薪樵,治官府,给徭役。春不得避风尘,夏不得避暑热,秋不得避阴雨,冬不得避寒冻。四时之间,亡日休息,又私自送往迎来,吊死问疾,养孤长幼在其中。勤苦如此,尚复被水旱之灾,急政暴赋,赋敛不时,朝令而暮当具。有者半贾而卖,亡者取倍称之息。于是有卖田宅、鬻子孙以偿债者。——【西汉】晁错《论贵粟疏》

材料反映在小农经济时代,农民怎样一种生活状况?

15、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农夫早出暮入,耕稼树艺,多聚菽粟,此其分事也。妇人夙兴夜寐,纺绩积紝,多治麻丝葛绪、捆布参,此其分事也。”材料三据估计,宋代耕地面积为5.6亿亩,明代增加到8.5亿亩,清代又增加到11~12亿亩。在新增加的耕地中,不少是“瘠卤沙冈”“陡绝之地”。这些土地被外国人视为很难开发利用的“边际土地”。

(1)从技术上看,材料一两种农具有何不同?据此谈谈你对中国农具不断改进的认识。

(2)对于材料二,请你从经济结构的角度指出为什么这种经营方式却能在封建社会长期占统治地位?

(3)依据材料三,请你说说人口膨胀是形成这种局面的主要原因吗?并请你对这种现象作一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