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物育种学各论(小麦)试题库答案版
- 格式:doc
- 大小:67.00 KB
- 文档页数:12
第一章绪论一、选择题:在每题下面的几个答案中选择你认为正确的答案作上记号。
1.作物进化的基本因素有:( )A. 遗传B. 变异C. 选择D. 漂变2.作物育种的实质:( )A. 遗传B. 作物的进化C. 选择D. 作物的人工进化3.作物育种学的基本理论是( )。
A. 遗传学B. 生物学C. 植物学D. 生物进化论4.在人工选择的过程中,自然选择起作用吗? ( )。
A. 不起作用B.起一定作用C.起主要作用D.起有利作用5.从生态学上讲,一个作物品种就是一个()。
A. 地区型B. 地理型C. 地域型D. 生态型6.在育种历史上,大幅度提高了作物单位面积产量的育种途径是哪些?( )。
A.系统育种B.抗病育种C.矮化育种D.杂种优势利用 E.辐射育种7.品种是人类根据一定地区生产和生活需要而创造的一种作物群体,它具有()。
A.遗传性状的相对稳定性 B.遗传性状的相对一致性C.遗传性状的新颖性D.区域性E.时间性8.作物育种的基本任务是( ) 。
A. 研究作物牲状的遗传规律B.搜集、研究和创造种质资源C.培育作物新品种D.研究育种方法E.研究种子生产技术二、填空:1.作物进化与生物进化无本质区别,它们都涉及、、这几个主要因素。
是植物进化的基础,能够巩固和积累优良的变异,可使变异向有利方向巩固和发展,形成新类型、新物种。
2.作物育种和良种繁育学研究的对象是。
三、判断下面各题的正误,正确的划“√”,错误的划“×”。
1.如果是杂交种,在品种标准中,除说明栽培技术要点外,还需要说明杂交制种技术。
( )2.农业种子可归纳为三种类型,即真正的种子、类似种子的果实,营养器官。
()3.作物育种学又称为人工进化的科学。
它是利用人工创造的遗传变异,而不是利用自然发生的变异培育新品种。
( )4.生物进化的三大要素是生存竞争、变异和选择( )。
5.从生态学来讲,一个作物品种就是一个地区型。
( )6. 品种是植物学上的分类单位。
第一章绪论《作物育种学》课程考试样卷1三、选择题(每小题 1 分,共11分)1.杂合基因型的作物,自交后代的生活力();⑴衰退⑵增强⑶不变⑷难以确定2.由胚珠或子房壁的二倍体细胞经过有丝分裂而形成胚,和由正常胚囊中的极核发育成的胚乳而形成种子,这种生殖方式称为()。
⑴无孢子生殖⑵二倍体孢子生殖⑶不定胚生殖⑷单性生殖3. 纬度相近的东西地区之间引种比经度相同的南北之间引种成功的可能性()一些。
⑴大⑵小⑶不好确定4.纯系学说认为,在自花授粉作物原始品种群体中选择()⑴有效⑵无效⑶有的人选择有效,有的人选择无效⑷难以确定5.从理论上讲,杂交育种工作中,所用亲本越多越()⑴好⑵不好⑶易行(成本越低)⑷难以育出好品种6.杂种优势的遗传基础是()⑴显性假说⑵显性假说和超显性假说⑶超显性假说⑷纯系学说7.作物诱变育种中,主要处理植物的()⑴植株或植株的局部⑵花粉⑶种子⑷都可以8.普通小麦×硬粒小麦杂交,是()⑴种间杂交⑵属间杂交⑶种内不同类型杂交⑷)亚种间杂交9. 小种分化明显的的病原菌群体,实由若干个毒性有所不同的小种组成,其中比例较小的小种,称为()⑴优势小种⑵次要小种⑶生理小种⑷)毒性小种10.群体改良有各种不同的方法,常用的是()。
⑴不同变异类型的形成⑵作物雄性不育性的利用⑶轮回选择⑷)回交育种11.迄今为止,一切基因工程的载体都是由()来充任。
⑴细菌质粒或病毒⑵线状DNA ⑶细菌质粒⑷)病毒《作物育种学》课程考试样卷2三、选择题(每小题 1 分,共10分)1.杂合基因型的作物,自交后代的生活力();⑴衰退⑵增强⑶不变⑷难以确定2.纬度相近的东西地区之间引种比经度相同的南北之间引种成功的可能性()一些。
⑴大⑵小⑶不好确定3.纯系学说认为,在自花授粉作物原始品种群体中选择()⑴有效⑵无效⑶有的人选择有效,有的人选择无效⑷难以确定4.从理论上讲,杂交育种工作中,所用亲本越多越()⑴好⑵不好⑶易行(成本越低)⑷难以育出好品种5.杂种优势的遗传基础是()⑴显性假说⑵显性假说和超显性假说⑶超显性假说⑷纯系学说6.作物诱变育种中,主要处理植物的()⑴植株或植株的局部⑵花粉⑶种子⑷都可以7.普通小麦×硬粒小麦杂交,是()⑴种间杂交⑵属间杂交⑶种内不同类型杂交⑷)亚种间杂交8. 小种分化明显的的病原菌群体,实由若干个毒性有所不同的小种组成,其中比例较小的小种,称为()⑴优势小种⑵次要小种⑶生理小种⑷)毒性小种9.群体改良有各种不同的方法,常用的是()。
作物育种学试题及答案第一章绪论一、选择题:1.作物进化的基本因素有: ( )A. 遗传B. 变异C. 选择D. 漂变2.作物育种的实质: ( )A. 遗传B. 作物的进化C. 选择D. 作物的人工进化3.作物育种学的基本理论是( )。
A. 遗传学B. 生物学C. 植物学D. 生物进化论4.在人工选择的过程中,自然选择起作用吗? ( )。
A. 不起作用 B.起一定作用 C.起主要作用 D.起有利作用5.从生态学上讲,一个作物品种就是一个()。
A. 地区型B. 地理型C. 地域型D. 生态型6.在育种历史上,大幅度提高了作物单位面积产量的育种途径是哪些?( )。
A.系统育种 B.抗病育种 C.矮化育种 D.杂种优势利用E.辐射育种7.品种是人类根据一定地区生产和生活需要而创造的一种作物群体,它具有( )。
A.遗传性状的相对稳定性B.遗传性状的相对一致性C.遗传性状的新颖性 D.区域性 E.时间性8.作物育种的基本任务是( ) 。
A. 研究作物牲状的遗传规律 B.搜集、研究和创造种质资源C.培育作物新品种 D.研究育种方法 E.研究种子生产技术二、填空:1.作物进化与生物进化无本质区别,它们都涉及、、这几个主要因素。
是植物进化的基础,能够巩固和积累优良的变异,可使变异向有利方向巩固和发展,形成新类型、新物种。
2.作物育种和良种繁育学研究的对象是:三、判断下面各题的正误,正确的划“√”,错误的划“×”。
1.如果是杂交种,在品种标准中,除说明栽培技术要点外,还需要说明杂交制种技术。
( )2.农业种子可归纳为三种类型,即真正的种子、类似种子的果实,营养器官。
()3.作物育种学又称为人工进化的科学。
它是利用人工创造的遗传变异,而不是利用自然发生的变异培育新品种。
( )4.生物进化的三大要素是生存竞争、变异和选择( )。
5.从生态学来讲,一个作物品种就是一个地区型。
( )6. 品种是植物学上的分类单位。
作物育种学试题及答案《作物育种学》课程考试样卷1一、名词解释(每小题2 分,共10 分)1.DUS:农作物的品种的三个基本要求(0.5分),既特异性(0.5分)、一致性(0.5分和稳定性(0.5分)。
2.选择育种:直接利用自然变异,即不需要人工创造新变异而从中进行选择并通过比较试验的育种途径称为选择育种。
(2分)3.聚合杂交:通过一系列杂交将几个亲本的优良基因聚合于一起。
(2分)4.杂种优势:杂种优势是指杂交种品种(即F1)表现出的某些性状或综合性状对其亲本品种(系)的优越性。
(2分)5.体细胞杂交:又称原生质体融合,两种原生质体间的杂交。
(2分)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15分)1.现代农业对作物品种性状的要求主要有高产、?稳产?优质、适应性强;2.根据作物品种的繁殖方式、商品种子生产方法、遗传基础、育种特点和利用形式等可将作物品种区分为下列类型?自交系品种或纯系品种?杂交种品种群体品种和?无性系品种;3.种质资源工作的内容包括收集、保存、?研究?创新?利用;4.轮回选择的方法包括群体间改良和?群体内改良;5.配合力是自交系的一种内在属性,受多种基因效应支配,农艺性状好的自交系不一定就是配合力高,只有配合力高的自交系才能产生强优势的杂交种。
试用格子方试验计算SCA和GCA填表(表格在最后)。
? 0.45 ⑴ 0.33 ⑵ -0.09 ⑶ 0.31⑷0.71 ⑸0.27 、三、选择题(每小题 1 分,共11分)1.杂合基因型的作物,自交后代的生活力(1 );衰退?增强?不变?难以确定2.由胚珠或子房壁的二倍体细胞经过有丝分裂而形成胚,和由正常胚囊中的极核发育成的胚乳而形成种子,这种生殖方式称为(3 )。
无孢子生殖?二倍体孢子生殖?不定胚生殖?单性生殖3. 纬度相近的东西地区之间引种比经度相同的南北之间引种成功的可能性(1 )一些。
大?小?不好确定4.纯系学说认为,在自花授粉作物原始品种群体中选择(1 )有效?无效?有的人选择有效,有的人选择无效?难以确定5.从理论上讲,杂交育种工作中,所用亲本越多越(1 )好?不好?易行(成本越低)?难以育出好品种6.杂种优势的遗传基础是( 2 )显性假说?显性假说和超显性假说?超显性假说?纯系学说7.作物诱变育种中,主要处理植物的(3 )植株或植株的局部?花粉?种子?都可以8.普通小麦×硬粒小麦杂交,是(1 )种间杂交?属间杂交?种内不同类型杂交?)亚种间杂交9. 小种分化明显的的病原菌群体,实由若干个毒性有所不同的小种组成,其中比例较小的小种,称为( 2 )优势小种?次要小种?生理小种?)毒性小种10.群体改良有各种不同的方法,常用的是(3 )。
第一章绪论一、选择题:在每题下面的几个答案中选择你认为正确的答案作上记号。
1.作物进化的基本因素有:( )A. 遗传B. 变异C. 选择D. 漂变2.作物育种的实质:( )A. 遗传B. 作物的进化C. 选择D. 作物的人工进化3.作物育种学的基本理论是( )。
A. 遗传学B. 生物学C. 植物学D. 生物进化论4.在人工选择的过程中,自然选择起作用吗? ( )。
A. 不起作用B.起一定作用C.起主要作用D.起有利作用5.从生态学上讲,一个作物品种就是一个()。
A. 地区型B. 地理型C. 地域型D. 生态型6.在育种历史上,大幅度提高了作物单位面积产量的育种途径是哪些?( )。
A.系统育种B.抗病育种C.矮化育种D.杂种优势利用 E.辐射育种7.品种是人类根据一定地区生产和生活需要而创造的一种作物群体,它具有()。
A.遗传性状的相对稳定性 B.遗传性状的相对一致性C.遗传性状的新颖性D.区域性E.时间性8.作物育种的基本任务是( ) 。
A. 研究作物牲状的遗传规律B.搜集、研究和创造种质资源C.培育作物新品种D.研究育种方法E.研究种子生产技术二、填空:1.作物进化与生物进化无本质区别,它们都涉及、、这几个主要因素。
是植物进化的基础,能够巩固和积累优良的变异,可使变异向有利方向巩固和发展,形成新类型、新物种。
2.作物育种和良种繁育学研究的对象是。
三、判断下面各题的正误,正确的划“√”,错误的划“×”。
1.如果是杂交种,在品种标准中,除说明栽培技术要点外,还需要说明杂交制种技术。
( )2.农业种子可归纳为三种类型,即真正的种子、类似种子的果实,营养器官。
()3.作物育种学又称为人工进化的科学。
它是利用人工创造的遗传变异,而不是利用自然发生的变异培育新品种。
( )4.生物进化的三大要素是生存竞争、变异和选择( )。
5.从生态学来讲,一个作物品种就是一个地区型。
( )6. 品种是植物学上的分类单位。
一、名词解释1、春化阶段——指在小麦阶段发育过程中,从小麦种子萌动后需要一定的外界环境条件,其中低温起主导作用,经历一定的低温过程才能正常地开花结实,这种特性称为春化特性,这个阶段称为春化阶段。
2、春性品种——小麦品种根据春化阶段对温度高低和通过时间长短而划分的类型,其通过春化阶段要求的温度相对较高,时间较短,这类品种称为春性品种。
3、光照阶段——小麦通过春化阶段后,还需要一段时间的适宜温度和一定长度的日照,才能正常的生长发育,这个阶段称为光照阶段。
4、出苗——当幼苗的第一张真叶露出地面2-3厘米称为出苗。
5、齐苗期——全田有80%左右的植株第一张叶片露出地面2-3厘米的时期。
6、叶龄——小麦在生长过程中已长出的叶片数。
7、叶龄余数——小麦单茎待出的叶数(可用小数表示),或主茎一生总叶片数减去已经出生的叶片数。
8、小麦分蘖节——小麦植株基部近地表的土层中,若干个密集在一起的能发生分蘖的节,叫做分蘖节。
9、有效分蘖——小麦生长过程中发生的能够成穗的分蘖。
10、无效分蘖——小麦生长过程中发生的不能成穗的分蘖。
11、有效分蘖临界叶龄期——12、茎蘖成穗率——单位面积有效穗数占最高茎蘖数的百分比。
13、生物学拔节——植株基部第一节间开始伸长的时期。
14、生物学拔节期——全田有50%左右的植株基部第一节间开始伸长的时期。
15、物候学拔节——植株基部第一节间露出地面2-3cm的时期。
16、物候学拔节期——全田有50%左右的植株基部第一节间露出地面2-3cm的时期。
17、孕穗期——全田50%的植株孕穗的时期称为孕穗期。
18、抽穗——指麦穗露出剑叶叶鞘的过程。
19、抽穗期——全田有50%剑叶鞘露出的时期20、开花期——全国有50%左右的穗中部小穗开始开花的时期21、小麦盛花期——小麦全田有85%(或90%)植株开花,称为盛花期22、籽粒品质——小麦籽粒满足某种特定用途的适合性。
23、专用小麦——籽粒品质满足某种特定用途的小麦,通常分为三种类型:强筋、中筋和弱筋小麦,还有其它一些特用类型。
第一章绪论一、选择题:在每题下面的几个答案中选择你认为正确的答案作上记号。
1.作物进化的基本因素有:( )A. 遗传B. 变异C. 选择D. 漂变2.作物育种的实质:( )A. 遗传B. 作物的进化C. 选择D. 作物的人工进化3.作物育种学的基本理论是( )。
A. 遗传学B. 生物学C. 植物学D. 生物进化论4.在人工选择的过程中,自然选择起作用吗? ( )。
A. 不起作用B.起一定作用C.起主要作用D.起有利作用5.从生态学上讲,一个作物品种就是一个()。
A. 地区型B. 地理型C. 地域型D. 生态型6.在育种历史上,大幅度提高了作物单位面积产量的育种途径是哪些?( )。
A.系统育种B.抗病育种C.矮化育种D.杂种优势利用 E.辐射育种7.品种是人类根据一定地区生产和生活需要而创造的一种作物群体,它具有()。
A.遗传性状的相对稳定性 B.遗传性状的相对一致性C.遗传性状的新颖性D.区域性E.时间性8.作物育种的基本任务是( ) 。
A. 研究作物牲状的遗传规律B.搜集、研究和创造种质资源C.培育作物新品种D.研究育种方法E.研究种子生产技术二、填空:1.作物进化与生物进化无本质区别,它们都涉及、、这几个主要因素。
是植物进化的基础,能够巩固和积累优良的变异,可使变异向有利方向巩固和发展,形成新类型、新物种。
2.作物育种和良种繁育学研究的对象是。
三、判断下面各题的正误,正确的划“√”,错误的划“×”。
1.如果是杂交种,在品种标准中,除说明栽培技术要点外,还需要说明杂交制种技术。
( )2.农业种子可归纳为三种类型,即真正的种子、类似种子的果实,营养器官。
()3.作物育种学又称为人工进化的科学。
它是利用人工创造的遗传变异,而不是利用自然发生的变异培育新品种。
( )4.生物进化的三大要素是生存竞争、变异和选择( )。
5.从生态学来讲,一个作物品种就是一个地区型。
( )6. 品种是植物学上的分类单位。
作物育种学试题及答案第一章绪论一、选择题:1.作物进化的基本因素有: ( )A. 遗传B. 变异C. 选择D. 漂变2.作物育种的实质: ( )A. 遗传B. 作物的进化C. 选择D. 作物的人工进化3.作物育种学的基本理论是( )。
A. 遗传学B. 生物学C. 植物学D. 生物进化论4.在人工选择的过程中,自然选择起作用吗? ( )。
A. 不起作用 B.起一定作用 C.起主要作用 D.起有利作用5.从生态学上讲,一个作物品种就是一个()。
A. 地区型B. 地理型C. 地域型D. 生态型6.在育种历史上,大幅度提高了作物单位面积产量的育种途径是哪些?( )。
A.系统育种 B.抗病育种 C.矮化育种 D.杂种优势利用E.辐射育种7.品种是人类根据一定地区生产和生活需要而创造的一种作物群体,它具有( )。
A.遗传性状的相对稳定性B.遗传性状的相对一致性C.遗传性状的新颖性 D.区域性 E.时间性8.作物育种的基本任务是( ) 。
A. 研究作物牲状的遗传规律 B.搜集、研究和创造种质资源C.培育作物新品种 D.研究育种方法 E.研究种子生产技术二、填空:1.作物进化与生物进化无本质区别,它们都涉及、、这几个主要因素。
是植物进化的基础,能够巩固和积累优良的变异,可使变异向有利方向巩固和发展,形成新类型、新物种。
2.作物育种和良种繁育学研究的对象是:三、判断下面各题的正误,正确的划“√”,错误的划“×”。
1.如果是杂交种,在品种标准中,除说明栽培技术要点外,还需要说明杂交制种技术。
( )2.农业种子可归纳为三种类型,即真正的种子、类似种子的果实,营养器官。
()3.作物育种学又称为人工进化的科学。
它是利用人工创造的遗传变异,而不是利用自然发生的变异培育新品种。
( )4.生物进化的三大要素是生存竞争、变异和选择( )。
5.从生态学来讲,一个作物品种就是一个地区型。
( )6. 品种是植物学上的分类单位。
作物育种学试题及答案-完整版作物育种学试题及答案第一章绪论一、选择题:1.作物进化的基本因素有: ( )A. 遗传B. 变异C. 选择D. 漂变2.作物育种的实质: ( )A. 遗传B. 作物的进化C. 选择D. 作物的人工进化3.作物育种学的基本理论是( )。
A. 遗传学B. 生物学C. 植物学D. 生物进化论4.在人工选择的过程中,自然选择起作用吗? ( )。
A. 不起作用 B.起一定作用 C.起主要作用 D.起有利作用5.从生态学上讲,一个作物品种就是一个()。
A. 地区型B. 地理型C. 地域型D. 生态型6.在育种历史上,大幅度提高了作物单位面积产量的育种途径是哪些?( )。
A.系统育种 B.抗病育种 C.矮化育种 D.杂种优势利用E.辐射育种7.品种是人类根据一定地区生产和生活需要而创造的一种作物群体,它具有( )。
A.遗传性状的相对稳定性B.遗传性状的相对一致性C.遗传性状的新颖性 D.区域性 E.时间性8.作物育种的基本任务是( ) 。
A. 研究作物牲状的遗传规律 B.搜集、研究和创造种质资源C.培育作物新品种 D.研究育种方法 E.研究种子生产技术二、填空:1.作物进化与生物进化无本质区别,它们都涉及、、这几个主要因素。
是植物进化的基础,能够巩固和积累优良的变异,可使变异向有利方向巩固和发展,形成新类型、新物种。
2.作物育种和良种繁育学研究的对象是:三、判断下面各题的正误,正确的划“√”,错误的划“×”。
1.如果是杂交种,在品种标准中,除说明栽培技术要点外,还需要说明杂交制种技术。
( )2.农业种子可归纳为三种类型,即真正的种子、类似种子的果实,营养器官。
()3.作物育种学又称为人工进化的科学。
它是利用人工创造的遗传变异,而不是利用自然发生的变异培育新品种。
( )4.生物进化的三大要素是生存竞争、变异和选择( )。
5.从生态学来讲,一个作物品种就是一个地区型。
( )6. 品种是植物学上的分类单位。
第一章绪论一、选择题:在每题下面的几个答案中选择你认为正确的答案作上记号。
1.作物进化的基本因素有:( )A. 遗传B. 变异C. 选择D. 漂变2.作物育种的实质:( )A. 遗传B. 作物的进化C. 选择D. 作物的人工进化3.作物育种学的基本理论是( )。
A. 遗传学B. 生物学C. 植物学D. 生物进化论4.在人工选择的过程中,自然选择起作用吗? ( )。
A. 不起作用B.起一定作用C.起主要作用D.起有利作用5.从生态学上讲,一个作物品种就是一个()。
A. 地区型B. 地理型C. 地域型D. 生态型6.在育种历史上,大幅度提高了作物单位面积产量的育种途径是哪些?( )。
A.系统育种B.抗病育种C.矮化育种D.杂种优势利用 E.辐射育种7.品种是人类根据一定地区生产和生活需要而创造的一种作物群体,它具有()。
A.遗传性状的相对稳定性 B.遗传性状的相对一致性C.遗传性状的新颖性D.区域性E.时间性8.作物育种的基本任务是( ) 。
A. 研究作物牲状的遗传规律B.搜集、研究和创造种质资源C.培育作物新品种D.研究育种方法E.研究种子生产技术二、填空:1.作物进化与生物进化无本质区别,它们都涉及、、这几个主要因素。
是植物进化的基础,能够巩固和积累优良的变异,可使变异向有利方向巩固和发展,形成新类型、新物种。
2.作物育种和良种繁育学研究的对象是。
三、判断下面各题的正误,正确的划“√”,错误的划“×”。
1.如果是杂交种,在品种标准中,除说明栽培技术要点外,还需要说明杂交制种技术。
( )2.农业种子可归纳为三种类型,即真正的种子、类似种子的果实,营养器官。
()3.作物育种学又称为人工进化的科学。
它是利用人工创造的遗传变异,而不是利用自然发生的变异培育新品种。
( )4.生物进化的三大要素是生存竞争、变异和选择( )。
5.从生态学来讲,一个作物品种就是一个地区型。
( )6. 品种是植物学上的分类单位。
作物育种学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40分)1. 下列哪个过程被用于制作育种材料?A. 不亲和交配B. 变异C. 自花授粉D. 伴性遗传2. 下列哪个因素是制约作物产量提高的主要因素?A. 土壤肥力B. 气候条件C. 物种多样性D. 种子质量3. 应用基因工程技术进行作物育种时,常用的DNA转化载体是:A. 质粒B. 核糖体C. DNA聚合酶D. 启动子4. 以下哪项不是作物育种的目标之一?A. 提高产量B. 改善食味C. 增加抗性D. 减少种类多样性5. 作物育种中,通过选择杂交后代中最优秀基因型的方法为:A. 胜育B. 花药培养C. 果实沉淀D. 重组选育6. 通过选择矮化的小麦品种进一步培育矮杆型高产小麦是一个典型的:A. 自交系选育B. 杂交选育C. 胚胎培养D. 特异反应选择7. 以下哪个不是作物育种的传统方法?A. 杂交育种B. 重组育种C. 突变育种D. 混合育种8. 作物育种中,通过加速作物进化过程,将慢速突变的有用基因转移至其他物种的方法是:A. 基因编辑B. 遗传突变C. 遗传工程D. 杂交育种9. 以下哪个技术可以实现农作物的保种?A. 冷冻保存B. 基因编辑C. 利用杂交优势D. 遗传转化10. 下列哪个方法是作物自交系选育的关键步骤?A. 选择父本B. 鉴别杂交C. 分离杂种D. 子代选择二、判断题(每题2分,共20分)1. 杂交育种主要是利用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亲本之间的遗传优势和互补作用,提高后代的产量和其他经济性状。
【√】2. 小麦、水稻等自交物种经过多代自交后,遗传稳定,产生纯系,适合用于作物杂交育种。
【×】3. 健康的种子是作物产量的重要基础,种子质量好坏直接关系到后代的萌发和生长发育能力。
【√】4. 株型是作物育种中的一个重要性状,通过改变株型可以提高作物的适应性和产量。
【√】5. 基因编辑技术是目前作物育种中最主要的方法之一,可以精确修饰作物基因组中的特定基因。
作物育种学各论-题库1、制定作物育种目标遵循的原则?答案:①国民经济需要和生产发展前景②当地现有品种有待提高和改进的主要性状③育种目标的具体化和可行性④品种的合理搭配2、2.判断下列作物属于哪种繁殖方式?答案:自花授粉植物:小麦、水稻、大麦、大豆;异花授粉植物:玉米、甜菜、向日葵、黑麦;常异花授粉植物:高粱、棉花3、原生起源中心和次生起源中心的特点?答案:原生起源中心:有野生祖先、有原始特有类型、有明显遗传多样性、有量显性基因;次生起源中心:有新的特有类型、有大量变异、有大量的隐性基因4、试述重要生态因子、品种特性与引种的关系?答案:(1)温度:影响作物生长发育和产量、品质。
生长与发育对温度要求不同。
(2)光照:包括光周期、光照强度、时间。
对光周期反应不同作物分为长日性、短日性、中间性。
(3)作物的发育特征:根据植物对温度、光照的要求不同,可把一、二年生作物分成两大类低温长日性和高温短日性。
(4)纬度、作物的发育特性与引种的关系5、与其他育种方法相比,回交育种的特点有哪些?答案:遗传变异易控制,目标性状选择易操作,基因重组频率易增加,所育品种易推广;只改进原品种的个别缺点,不能选育具有多种新性状的品种。
6、高光效育种答案:是指提高单位叶面积的净光合速率的生理生理遗传改良或育种。
7、雌雄异株答案:雌、雄花在不同植株上。
8、原生起源中心答案:最初使的起源地。
9、生态因素:答案:对作物的生长发育有明显影响和直接为作物所同化的环境因素(图)10、聚合杂交答案:一系列杂交将若干个亲本品种的优良基因聚合在一次。
11、制订育种目标时应考虑哪些主要目标性状?答案:①产量性状:高产是植物育种的基本要求,具有丰产潜力的优良品种是获得高产的物质基础。
首先考虑结构性状的合理组合,不同品种产量结构性状不同,在不同自然、生产条件下,各个品种获得高产的群体结构和组成因素可以不同。
各产量性状之间相互制约,常带有一定程度的负相关。
简述我国小麦的种植区划1.1.简述我国小麦的种植区划我国小麦种植区划的依据主要有三个方面:地理地域、品种特性、栽培环境,小麦种植区域的划分,根据环境、耕作制度、品种、栽培特点等对小麦的生长发育的综合影响进行划分,也是最直接服务于决策的综合区划。
我国小麦种植划分为三个主区,十个亚区。
小麦子粒的品质,既受品种本身的遗传控制,也受环境因素影响,小麦子粒品质特性是品种基因型和环境条件综合影响的表现。
�春麦区:东北春麦区、北部春麦区、西北春麦区�冬麦区:北部冬麦区、黄淮冬麦区、长江中下游冬麦区、西南冬麦区、华南冬麦区�冬春麦兼播区:新疆冬春麦区、青藏冬春麦区什么是小麦的阶段发育?简述阶段发育与器官形成的关系2.2.什么是小麦的阶段发育?简述阶段发育与器官形成的关系小麦自种子萌发之后,必须经过几个阶段的顺序渐进的质变过程,才能开始进行生殖生长,完成生活周期,这种阶段性质变发育发育过程称为小麦的阶段发育。
小麦的阶段性的质变是器官形成的基础,也就是每一器官的形成必须在一定的发育基础上才能实现。
当麦苗尚未通过春化阶段的时候,茎生长锥的分生组织主要分化叶片、茎节、分蘖和次生根等营养器官;小麦穗分化达二棱期,春化阶段结束,进入光照阶段,茎生长锥分化生成雌蕊和雄蕊原基,拔节到开花阶段小麦对光周期的反应性仍然存在。
春化阶段是决定叶片、茎节、分蘖和次生根数多少的时期,光照阶段是决定小穗数多少的时期。
春化阶段较长的冬性小麦叶片和分蘖数多于春化阶段短的春性小麦。
延长春华能增加分蘖数,延长光照阶段有利于增加小穗数和小花数,从而形成大穗。
简述小麦根茎叶生长的基本规律3.3.简述小麦根茎叶生长的基本规律�根:小麦的根系为须根系,由初生根群和次生根群组成。
初生根由种子生出,又称种子根或者胚根。
种子萌发时,从胚的基部首先长出一条主胚根,然后长出一对或者多对侧胚根。
当第一片绿叶展开后,初生根停止发生,其数目一般3-5条,多者能到7-8条,根细而坚韧,有分支,倾向于垂直向下生长,入土较深。
第一章绪论《作物育种学》课程考试样卷 1三、选择题(每小题 1 分,共 11 分 )1.杂合基因型的作物,自交后代的生活力();⑴衰退⑵增强⑶不变⑷难以确定2.由胚珠或子房壁的二倍体细胞经过有丝分裂而形成胚,和由正常胚囊中的极核发育成的胚乳而形成种子,这种生殖方式称为()。
⑴无孢子生殖⑵二倍体孢子生殖⑶不定胚生殖⑷单性生殖3.纬度相近的东西地区之间引种比经度相同的南北之间引种成功的可能性()一些。
⑴大⑵小⑶不好确定4.纯系学说认为,在自花授粉作物原始品种群体中选择()⑴有效⑵无效⑶有的人选择有效,有的人选择无效⑷难以确定5.从理论上讲,杂交育种工作中,所用亲本越多越()⑴好⑵不好⑶易行(成本越低)⑷难以育出好品种6.杂种优势的遗传基础是()⑴显性假说⑵显性假说和超显性假说⑶超显性假说⑷纯系学说7.作物诱变育种中,主要处理植物的()⑴植株或植株的局部⑵花粉⑶种子⑷都可以8.普通小麦×硬粒小麦杂交,是()⑴种间杂交⑵属间杂交⑶种内不同类型杂交⑷)亚种间杂交9.小种分化明显的的病原菌群体,实由若干个毒性有所不同的小种组成,其中比例较小的小种,称为()⑴优势小种⑵次要小种⑶生理小种⑷)毒性小种10.群体改良有各种不同的方法,常用的是()。
⑴不同变异类型的形成⑵作物雄性不育性的利用⑶轮回选择⑷)回交育种11.迄今为止,一切基因工程的载体都是由()来充任。
⑴细菌质粒或病毒⑵线状 DNA⑶细菌质粒⑷)病毒《作物育种学》课程考试样卷 2三、选择题(每小题 1 分,共 10 分 )1.杂合基因型的作物,自交后代的生活力();⑴衰退⑵增强⑶不变⑷难以确定2.纬度相近的东西地区之间引种比经度相同的南北之间引种成功的可能性()一些。
⑴大⑵小⑶不好确定3.纯系学说认为,在自花授粉作物原始品种群体中选择()⑴有效⑵无效⑶有的人选择有效,有的人选择无效⑷难以确定4.从理论上讲,杂交育种工作中,所用亲本越多越()⑴好⑵不好⑶易行(成本越低)⑷难以育出好品种5.杂种优势的遗传基础是()⑴显性假说⑵显性假说和超显性假说⑶超显性假说⑷纯系学说6.作物诱变育种中,主要处理植物的()⑴植株或植株的局部⑵花粉⑶种子⑷都可以7.普通小麦×硬粒小麦杂交,是()⑴种间杂交⑵属间杂交⑶种内不同类型杂交⑷)亚种间杂交8.小种分化明显的的病原菌群体,实由若干个毒性有所不同的小种组成,其中比例较小的小种,称为()⑴优势小种⑵次要小种⑶生理小种⑷)毒性小种9.群体改良有各种不同的方法,常用的是()。
作物育种学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1. 作物育种学是研究什么的科学?A. 作物种植技术B. 作物遗传改良C. 作物病虫害防治D. 作物土壤营养管理答案:B2. 下列哪项不是作物育种的基本原则?A. 遗传多样性B. 选择压力C. 环境适应性D. 单一性状优化答案:D3. 杂交育种中,亲本选择的依据是什么?A. 亲本的产量B. 亲本的抗病性C. 亲本的遗传背景D. 所有选项都是答案:D4. 以下哪个不是分子标记在作物育种中的应用?A. 基因定位B. 遗传多样性分析C. 基因克隆D. 亲缘关系研究答案:C5. 基因编辑技术在作物育种中的主要作用是什么?A. 提高作物产量B. 改善作物品质C. 快速改良目标基因D. 增加作物种类答案:C二、简答题6. 简述作物育种中的“杂种优势”现象。
答:杂种优势,又称杂种活力,是指异源杂交后代在生长速度、生物量、抗病性等方面表现出比亲本更强的生物学特性。
这种现象通常归因于基因间的互补作用,即不同亲本的优良基因在杂交后代中得到重组和表达,从而提高了后代的整体适应性和生产性能。
7. 描述作物育种中的“回交”方法及其目的。
答:回交是一种育种方法,其中将一个品种或品系与另一个具有所需特性的品种进行杂交,然后将得到的F1代与原始品种再次杂交。
这个过程可以重复多次,目的是将目标特性稳定地整合到原始品种中,同时尽可能保留原始品种的其他优良特性。
三、论述题8. 论述现代分子育种技术与传统育种方法相比的优势和局限性。
答:现代分子育种技术,如基因编辑和分子标记辅助选择,具有精确性和效率的优势。
它们允许育种者直接针对特定的基因或遗传标记进行选择,从而加速育种进程并提高选择的准确性。
然而,这些技术也有局限性,包括高昂的成本、技术复杂性以及可能的伦理和监管问题。
相比之下,传统育种方法虽然速度较慢,但成本较低,技术要求不高,且在某些情况下可能更适合特定作物或环境条件。
9. 讨论气候变化对作物育种的影响及育种策略的调整。
作物育种学各论小麦育种试题库一、名词解释1、产量潜力针对某一品种而言,即某一品种在适宜的气候和栽培条件下可能达到的潜在产量,有品种的遗传特性决定。
2、环境胁迫通常将小麦生长过程中所遇到的不利气候、土壤等非生物因素的影响称为环境协迫或逆境灾害。
3、营养品质指小麦籽粒的各种化学成分的含量及组成,其中主要是蛋白质含量和蛋白质中各种氨基酸的组成,尤其是赖氨酸的含量。
4、一次加工品质指磨粉品质,指小麦品种能否在磨粉过程中满足和保证出粉率高、能耗低和低成本的要求。
5、二次加工品质指面粉在加工成食品的过程中能否满足加工单位的需求。
食品加工品质主要取决于小麦蛋白质含量、面筋质量、淀粉特性。
伯尔辛克值它主要指将加有酵母的全麦粉面团放入有水的杯中,保持水温30℃,随着发酵产生CO2,面团比重降低上升到水面,继续发酵,直到破裂,下面一半落入水中,那么从放入面团到面团破裂,下面一半落入水中所经历的时间称为伯尔辛克值,以min表示。
7、洛类抗源指前苏联用小麦与黑麦杂交后得到的易位系的衍生物。
8、完全异源双二倍体即将两亲本种属的两种来源和性质不同的染色体组相结合而成的新杂种,其染色体数目为双亲染色体数目的总和。
不完全异源双二倍体: 即亲本之一的部分染色体与另一亲本的全套染色体组相结合而成的新杂种,其染色体数目不等于双亲染色体数目的总和。
9、双二倍体将具有不同染色体组的两个物种经杂交得到的Fl杂种再经染色体加倍后产生的。
10、收获指数也叫经济系数,是指经济产量与生物产量的比值。
11、抗逆性育种(小麦)品种对逆境灾害的抵抗和忍耐能力称抗逆性。
通过抗逆育种可以从遗传上改良和提高品种对环境胁迫的抗耐性,从而提高产量的稳定性。
12、T型不育系 ,我国从1965年起就对小麦提莫菲维(T.timopheevi)雄性不育,简称T型不育系,不育系分为质核互作型不育系和核不育系13、化学杀雄剂一种能阻滞植物花粉发育、抑制自花授粉、获得作物杂交种子的化学药品或药剂。
14、(小麦)避旱性 (drought escape) 在干旱来临前,已完成其生育期。
15、(小麦)免旱性在受旱时,借强大的根系和输导系统或叶片结构特点以及叶片各种功能减少水分蒸发,以保持地上部分较高的水势,免受旱害。
16、(小麦)高光效育种以提高光合效率为主的遗传改良17、(小麦)冻害指零下低温所造成的伤害和死亡,主要发生在小麦越冬期和返青期,也包括拔节前后的霜害18、(小麦)寒害冷害是0C以上,不能满足小麦正常生长发育要求的低温对小麦的危害。
19、(小麦)异附加系在小麦原有染色体组的基础上增加一条或一对外来染色体的系称异附加系20、(小麦)异代换系异种的一条或一对染色体取代小麦中相应的染色体所得的家系称异代换系二、填空题1、我国小麦与国外小麦相比,具有如下比较突出的特点:早熟性、多花多粒性、特殊抗逆性。
2、在小麦矮秆育种上,最广泛采用的矮源是日本的赤小麦和达摩小麦。
3、在小麦矮化育种上,最广泛采用的矮源是日本的赤小麦,其具有矮秆基因 Rht8 、Rht9 ;另外一个是达摩小麦,其具有矮秆基因 Rht1 、Rht2,其引入美国后作为杂交亲本育成创世界高产记录的品种 Gaines 。
4、在生产上,所应用的小麦类型有三类,最广泛的是采用家系品种;在一些国家近年开始推广,种植面积有所扩大;多系品种仅在少数国家种植。
5、小麦的单位面积产量有单位面积穗数、穗粒数和粒重构成,所谓产量构成三要素。
6、根据小麦具体品种的穗部形态和单位面积穗数的多少,我国北方冬麦区一般将小麦划分为多穗型、大穗型、中间型。
7、小麦的单位面积产量的提高决定于其构成因素穗数、每穗粒数和粒重的协调发展。
8、.一般而言,我国冬麦区自北向南品种的单位面积穗数逐渐减少 ,南方多为大穗型品种,北方多为多穗型品种。
在小麦产量构成因素中,单株穗数的遗传力最低。
9、小麦每穗粒数是由每穗小穗数和每小穗粒数构成。
高产条件下,每穗粒数可以由较少的有效小穗数和较多的每小穗粒数构成,也可以由较多的有效小穗数和较少的每小穗粒数构成。
10、在小麦产量构成因素中,增加每穗粒数是最重要而可靠的指标。
12、在育种过程中选用适当的测试方法对小麦品质改良至关重要。
早代材料数目多、样品小,应多注意遗传力高且测试简单的性状,测定方法应简单易行,便于单株选择,结果准确。
13、在小麦抗锈病育种中,1923年碧玉麦从澳大利亚引进,1942年西北农学院用其为亲本,育成的碧蚂一号,到1959年推广面积600万h㎡,成为我国小麦育种史上面积最大的品种。
14、在小麦抗赤霉病育种中,我国小麦品种苏麦3号是共认的抗性最好也最为稳定的抗源。
15、意大利育种家N.Strampeli将赤小麦作为早熟矮秆亲本育成一系列中秆的推广品种,不但成为意大利小麦育种的骨干材料,而且被许多国家引进利用。
16、小麦矮化育种中,日本用达摩小麦杂交育成农林10号。
在美国,O.A.Vogel用其为亲本与Brevor杂交, 1961年育成创世界小麦高产纪录的冬性半矮秆品种 Gaines 。
17、小麦现代品种的收获指数已从古老品种的0.3~0.35提高到0.4~0.5,甚至更高。
不少学者认为已经达到极限,想进一步提高产量,必须注意与生物产量的协调提高。
18、小麦对干旱的抗性有避旱、免旱和耐旱三种类型。
19、小麦主要通过早熟和发育的适应性而表现为避旱性。
小麦的免旱性包括和两种机制。
20、一般白皮小麦比红皮小麦中皮薄,且提高出粉率不会影响面粉色泽,表现出较好的磨粉品质。
21、小麦品种出粉率的高低取决于两个因素,一是胚乳占麦粒的比例,二是胚乳与其他非胚乳部分分离的难易程度。
22、1913年,Schulz将小麦属分为三个类群,(1)一粒系小麦(2)二粒系小麦(3)普通系小麦。
T.Sakamura 分析确定小麦属三个类群的染色体组成为 AA 、 AABB 、 AABBDD 。
23、普通小麦的A组染色体来自小麦属,,D组染色体可能来源于山羊草属,B 组染色体可能来源于山羊草属。
25、我国先后三批引进意大利品种,在我国育种事业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一是1932年引入的南大2419 、矮立多、中农28等品种;二是1956年从阿尔巴利亚引进阿夫、阿勃等品种;三是1965年从罗马尼亚引进的郑引1号为代表的品种。
26、1951年,木原均首先报道,将普通小麦的细胞核导入尾状山羊草的细胞质中,获得普通小麦雄性不育系。
27、1962年,Wilson 和Ross指出,将普通小麦的细胞核导入提莫菲维小麦细胞质中获得的普通小麦雄性不育系,提莫菲维小麦本身具有其细胞质所致的雄性不育性的育性恢复基因。
28、小麦不育系的选育基本上决定于不育性的选择,优良的不育系应该不育性彻底而稳定;有较好的恢复的能力29、小麦恢复系的选育主要有以下几种方法:连续回交转育法、杂交选育法、恢复基因累加法、测交筛选法。
30、小麦T型细胞质存在两个较明显的副作用,一为恢复源太少,一为T型杂种的发芽率较低。
31、根据常胁恒一郎的研究,山羊草属中许多种的细胞质与普通小麦的细胞核作用,均能产生雄性不育,但大多数有不利的副作用,只有 D2 、 G 、 Mu 、 Sv 四类具有应用价值。
32、诱发小麦单倍体植株的方法,主要有花药培养、孤雌诱导生殖、利用染色体有选择的消失等。
33、我国是小麦重要的次生起源中心,在我国先后发现了三个独特小麦亚种云南铁壳麦亚种、西藏半野生小麦亚种、新疆小麦亚种。
34、加速繁殖小麦种子有稀播高倍繁殖、异地繁殖两种技术途径。
36、六倍体小黑麦是圆锥小麦和黑麦的完全异源双二倍体。
37、黑麦是小麦近缘属种中最耐寒的物种之一,但其耐寒性在与小麦的杂交中容易受到抑制。
39、小麦种皮的颜色与品质无直接关系,红粒对白粒为显性。
40、我国小麦具有多花多粒性是育性强的表现,有的品种对T型不育系具有较强的恢复能力。
41、我国小麦具有多花多粒性是育性强的表现,有的品种对T型不育系具有较强的恢复能力。
42、小麦品种穗粒数的多少,受品种在穗分化时的每穗小穗数和每小穗花数支配,这与品种的光温特性密切相关。
在秋播情况下,春性品种穗分化时间早,持续时间长,穗粒数一般比较多。
43、小麦的食品加工品质主要取决于面粉中蛋白质和面筋的质和量,衡量它的最重要指标之一是沉淀值。
44、胡道芬研究表明,在普通小麦上,在花粉的愈伤组织进行花培获得了良好的效果。
45、伯尔辛克值反映了面团在烘烤、蒸煮过程中对产生气体的抗性,沉淀值反映了小麦面筋的质和量。
46、根据Mackey分类,二粒系小麦包括圆锥小麦种和提莫菲维小麦种两个种。
47、我国特有的显性单基因雄性不育——的发现,成为轮回改良的有利工具。
48、丁钟荣(1984)研究表明,电阻能反映小麦抗寒性的强弱,电阻大的品种抗寒性差。
49、1918年,T.Sakamura首次报道了小麦正确的染色体数目,即一粒系小麦体细胞染色体数目为14 ,二粒系小麦、普通系小麦体细胞染色体数目分别为和 28 42 。
50、质核雄性不育主要通过小麦与异种属间核互换产生的。
其恢复基因主要来自两个途径,一是,二是。
三、判断题(正确打+,错误打-)+1、当代小麦收获指数已经达到很高的水平,欲进一步提高产量,必须注意生物学产量与收获指数的协调提高。
()2、最古老的一粒小麦种越冬性较弱,四倍体小麦越冬性显著增强。
()-3、根据Mackey的分类,六倍体小麦有普通小麦和圆锥小麦两个种。
()4、小麦T型不育系不育胞质来源是粘果山羊草。
()5、在大麦与球茎大麦的杂交中,来自球茎大麦的染色体在受精卵发育成胚的过程中逐渐消失,最后形成大麦的单倍体植株。
( )+6、由于我国北方冬麦区的气候特点和生态特征,因此本区的小麦产量结构类型以多穗型为主。
()-7、由于我国北方冬麦区的气候特点和生态特征,因此本区的小麦产量结构类型以大穗型为主。
()-8、八倍体小黑麦是不完全异源双二倍体。
()+9、八倍体小黑麦是完全异源双二倍体。
()+10、1918年,T.Sakamura报道提莫菲维小麦染色体组成为AAGG。
()-11、1918年,T.Sakamura报道提莫菲维小麦染色体组成为AABB。
()-12、在小麦恢复系的选育中,杂交选育法是我国目前应用最有效的方法。
()-13、在小麦不育系的选育基本上决定于保持系的选择。
()+14、20世纪50年代以来,小麦总产的提高主要取决于小麦种植面积的扩大。
()-15、目前在小麦生产上,应用最广泛的小麦类型是杂种品种。
()+16、小麦产量结构三要素中,粒重的遗传力最高,但与每穗粒数、穗数之间表现为负相关。
()+17、我国不论南方北方,旱地条件或肥力水平较低的地块都必须保证单位面积有足够的穗数。
()+18、在我国发现三个独特小麦亚种:云南小麦亚种、西藏半野生小麦亚种、新疆小麦亚种,所以我国是小麦重要的起源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