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 床 教 学 质 量 评 价 标 准-教学组
- 格式:doc
- 大小:73.00 KB
- 文档页数:2
护理评价标准及评价方法一、临床护理质量(一)基础护理合格率分值:100分标准值:95%评价标准:1、患者头发、指(趾)甲清洁整齐。
2、患者口腔、皮肤清洁,床铺干燥整洁。
3、患者无压疮、烫伤、坠床及其它护理并发症。
4、卧位正确舒适,各种管道固定良好通畅,符合护理常规要求。
病情观察及时,处理正确。
使病人达到舒适、安全、清洁、无并发症。
评价方法:1、头发清洁、梳理整齐;指(趾)甲短无污垢;胡须清洁、整齐。
督促并协助病人洗头、洗脚、剪指(趾)甲,保持其清洁,按时督促男病人理发(胡须),必要时协助,新入院患者及时处理。
2、口腔、皮肤、床铺做到三清洁。
口腔清洁无并发症,口唇及口腔溃疡及时处理,口腔护理每日1-2次。
皮肤清洁无污垢、无排泄物污染,卧床病人根据病情及局部受压情况,定时翻身、做好皮肤护理。
病人床铺每天湿扫1一2次,床单污染后随时更换,一般情况下每周更换一次。
保持床单位平整干燥、清洁柔软、无碎屑。
床角规范,床上无杂物,术后及危重病人铺中单,无自带被褥及枕头等床单位用物。
3、无褥疮、烫伤(灼伤)坠床等护理不良事件及并发症发生。
4、定时进行晨、晚间护理、认真执行分级护理制度,按时巡视病房,及时填写输液巡视卡。
5、做好患者的出入院护理。
要求:热情接待入院病人,进行自我介绍,并介绍科主任、护士长、主管医师、责任护士,病房环境、住院规则及有关制度。
病人出院时做好出院指导,及时处理床单位并做好终末消毒。
检查及评分方法(见表1)以上检控项目,以病人为单位进行检查,各项均达标者记100分。
根据考核办法检查评分,每位病人得分≥95者为合格,每下降1%扣1分。
根据考核办法每月抽查各病区10-20名患者,最后计算合格率。
计算方法:基础护理合格率=合格人数检查总人数×100%(二)危重患者护理质量分值:100分标准值:90%评价标准:1、患者头发、指(趾)甲清洁整齐。
2、患者口腔、皮肤清洁,床铺干燥整洁。
3、患者无压疮、烫伤、坠床及其它护理并发症。
各类药物临床试验入组和排除标准一、过敏临床试验入选标准(1)年龄为18—65岁,男女不限。
(2)变应原皮脓试验至少有1种十十或十十以上(红晕直径比对照大5mm以 . 上),过敏性鼻炎诊断明确。
(3)至少有两个鼻部症状在中度以上(评分2分或2分以上)。
(4)病程大于1年。
(5)受试者阅读并充分理解患者须知,签署知情同意书。
3.2排除标准(1)从事需注意力高度集中职业者,如高空作业者、驾驶员。
(2)器质性心脏病或心律失常者。
(3)肝肾功能不正常者。
(4)妊娠试验阳性或哺乳期妇女,计划近期内生育的男女。
(5)对地洛他定片主药成分或其辅料过敏者。
(6)对多种药物有过敏史者。
(7)正在使用皮质激素治疗者。
(8)正在使用抗组胺类药物治疗者。
(9)两周内应用过大环内酯类抗生素及眯唑类药物的患者。
(10)育光眼患者。
(11) 有如下药物使用史,且停药时间少于下表要求者。
表1停药时间要求药物名称或类别停药时间要求长效皮质激素90天口服皮质激素30天阿司米唑30天除阿司米唑外的抗组胺类药物(12) 在最近的3个月内参加其他药物临床试验者。
(13) 有渐进性严重疾病者(如癌症)。
(14) 酗酒或吸毒者。
(15) 因严重精神障碍或语言障碍不能按临床试验方案(16) 不能按期随访者或不能与研究者配合者下列药物在筛选时需停药,并且在试验中不能使用(1) I类和III类抗心律失常药。
(2) 吸入皮质类固醇,剂量超过2000微克每日。
(3) 口服色苷酸钠。
(4) 阿司匹林和非甾体类抗炎药。
(5) 抗胆碱能药。
(6) 镇静药,抗抑郁药,鸦片制剂,催眠药。
(7) H2受体拮抗剂。
(8) 有抗组胺活性的药物。
(9) 大环内脂类抗生素和抗真菌药物(酮康唑等)。
二、老年痴呆临床试验入选标准 .A 符合《中国精神障碍分类与诊断标准第3版(CCMD—3)》器质性精神障碍症状诊断标准中的脑器质性精神障碍B 受试者年龄18—76周岁,性别不限C 意识障碍患者格拉斯哥昏迷评分表评分7—13分,若格拉斯哥昏迷评分表评分>13—15分患者及无意识障碍患者须符合D项D 简易精神状态检查量表(MMSE)评分11—23分(轻、中度认知障碍)。
关于逐步建立护理垂直管理体系的工作方案根据现代科学管理的要求及医院分级管理的需要,在分管院长的领导下,实施护理垂直管理。
促进我院优质护理服务工作快速发展,全面开展优质护理服务,制定实施细则如下:一、制定“护理垂直管理实施方案及实施细则”(一)建立护理管理体系。
执行在分管院长王清波领导下的二级垂直管理体系,实施护理层级管理。
1. 执行在分管院长领导下,护理部主任→病区护士长二级护理组织管理体系。
2. 实施护理分层管理,落实岗位职责。
新护士(N1)(1)、任职资格①、护理专业毕业后已经通过国家护士执业考试注册。
②、经过岗前培训并考核合格。
③、在指定老师或上级护士指导下能胜任本岗位工作。
(2)、岗位职责①、在注册护士指导下按分级护理要求,协助完成基础护理工作及中医护理工作。
②、参与病情观察,运用中医“四诊”收集护理资料,提供中医特色健康教育。
③、参与病人及病区护理管理。
④、在注册护士指导下准确实施各项中医护理操作。
⑤、按要求完成新护士培训及中医基本理论培训。
(3)、工作标准①、在注册护士指导下准确完成各项中医护理措施。
②、在注册护士指导下规范、准确实施各项中医护理操作。
③、在注册护士指导下提供中医特色健康教育。
④、完成新护士培训及中医基本理论培训,考试合格。
低年资护士(N2)(1)、任职资格①、具备完成本岗位职责的能力。
②、完成新护士培训,考核及格。
③、中专毕业后取得护士资格的护士,5年以内本单位工作经验;大专毕业后取得注册护士资格的护士,3年以内本单位工作经验或护理专业本科以上学历取得注册护士资格的护士,2年以内本单位工作经验。
④、在上级护士指导下能胜任本岗位工作。
⑤、掌握中医护理基础理论,熟悉各种中医护理操作规程及常用急救技术。
(2)、岗位职责①、在护士长、上级护士指导下负责所分管病人的各项中医护理工作。
②、按照护理工作流程、标准、技术规范完成各项基础护理和疾病辨证施护工作。
③、按要求完成病情观察,运用中医“四诊”收集护理资料,提供中医特色健康教育。
附件1
全国高等医学院校临床教学基地评审评分标准
说明:本评分标准主要适用于本科院校临床教学基地的评审,专科学校临床教学基地的评审可参照此评审标准,根据规定的基本条件,按照相应三级指标换算类推。
1.评分标准的指标
共设3个一级指标、8个二级指标、28个三级指标,三级指标前带有“★”者为核心指标,为必须达标项目。
2.计分方法
3个一级指标的总分为100分,其中,教学条件占25%,教学管理占25%,教学实施占50%。
每个三级指标均以10分为计量单位,其考评得分乘以相应的权重即为实际得分,28个三级指标实际得分的总和为评审总得分。
3.合格标准
附属医院的合格标准为85分,且每项核心指标必须达到8.5分及以上;
教学医院的合格标准为75分,且每项核心指标必须达到7.5分及以上;
实习医院的合格标准为70分,且每项核心指标必须达到7.0分及以上。
护理垂直管理实施细则根据现代科学管理的要求及医院分级管理的需要,在分管院长的领导下,实施护理垂直管理。
促进我院护理服务工作快速发展,全面开展优质护理服务,制定实施细则如下:一、制定“护理垂直管理实施方案及实施细则”(一)建立护理管理体系。
执行在分管院长领导下的三级垂直管理体系,实施护理层级管理。
1. 执行在分管院长领导下,护理部主任→护理部副主任→病区护士长三级护理组织管理体系。
2. 实施护理层级管理。
一级护士为新上岗未注册(或工作两年内不能独立工作)的护士,即辅助护士;二级护士为护师职称(或工作两年以上独立工作)的护士,即责任护士;三级护士为主管护师以上护士,即高级责任护士、专科护士。
(二)实施护理垂直管理模式:对全院护理人员进行综合管理(人、事)。
1.护理部与人事部门明确各自职责,进行护理人力资源管理。
即:护理人员招聘、调配、使用、考核、升迁、晋级等项工作。
2.护理部与相关部门明确各自职责,进行护理人员业务指导、质量安全监控、护士培训、绩效考核、人才培养、专业发展等工作组织、落实。
二、护理垂直管理权限规定及要求(一)建立和完善医院护理工作联席会议制度,支持和促进护理垂直管理体系的建康发展,有效地履行职能。
(二)护理人员配置及职称编配1.根据卫生部三级医院评审标准要求,床护比配置1:0.4。
2.床位使用率达到93%以上;床位使用率每增加25%,则主管护师、护师、护士各增加一人;床位使用率达不到93%,主管护师、护师、护士各减一人。
(三)建立护理人力资源储备库(机动护士库)。
根据医院医疗技术服务拓展的需求,建立长期的护理人力资源储备库,名额为6-8名。
均为工作两年以上的轮转护士,或称为弹性护士。
(四)护理部根据年度内护士退休、调离及辞职自然减员情况,提出增补护理人员计划及审批。
(五)进行护理人员的录入与聘用。
护理部根据年度内各临床科室床位使用率、床护比,核算出各科室需增补的护理人员数量,制定计划上报分管院长,经审批后组织录入聘用护士。
本标准是审定二级医院资格的必备条件,达到本标准合格线者才干参加等级评审。
一、医院规模应具有与二级医院任务、功能、技术水平及管理要求相适应的医院规模。
1.病床不少于100 张。
2.每床单元必备设施达到规定的要求(见附件六)。
3.每床建造面积不少于45 平方米。
4.每床病室净使用面积不少于5 平方米。
5.日平均每门诊人次占门诊建造面积不少于3 平方米。
6.病床与医院正式职工人数之比为1 ∶ 1.3- 1.5 。
7.必须配备具有国家认定资格的卫生技术人员。
卫生技术人员占全院职工总数不少于75%。
二、医院功能与任务(一)医疗卫生服务对社区能提供全面、连续的医疗护理、预防保健和康复服务。
1.承担地区(地、市、县)内的常见病、多发病和较疑难病症诊治任务;抢救急危重症;接受一级医疗卫生机构的转诊。
2.开展日常院前急救;承担灾害事故的现场急救,迅速组织配套的急救队伍接收成批病员进行院内急救。
3.开展健康教育,掌握社区的疾病动态。
参预社区内预防保健和康复服务工作。
(二)与医疗相结合开展教学、科研工作1.能承担基层医疗单位中各类卫生技术人员的进修、培训和本院职工的在职教育。
2.能承担中等卫生学校临床教学及中等以上医学卫生学校学生的临床实习任务。
3.能承担省或者市级科研项目。
(三)指导基层与有关部门协作指导地区内基层医疗卫生单位做好社区治疗、预防保健、康复和精神卫生等工作。
与一级医院建立时常性的业务关系,开展双向转诊,匡助开展新技术,解决疑难问题和培训卫生技术及管理人员。
三、医院管理医院应有健全的管理体系,有相应的组织机构、人员、制度、措施、实施方案及其考核与评价办法。
(一)组织管理必备的有:1.行政管理组织2.医疗、预防、教学、科研管理组织3.护理管理组织4.财务管理组织5.总务保障组织6.思想政治工作和职业道德教育管理组织7.必备委员会(二)制度管理根据1982 年卫生部发布的《全国医院工作条例、医院工作制度与医院工作人员职责》的要求和关规定,结合医院实际,必须认真制订一整套切实可行的规章制度,并有相应的教育、执行、监督、检查、考评和奖惩办法。
二级医院是向多个社区(其半径人口一般在10万以上)提供医疗、预防、保健、康复服务的卫生机构,是三级医疗卫生体系中的中间层次。
二级医院基本标准本标准是审定二级医院资格的必备条件,达到本标准合格线者才能参加等级评审。
一、医院规模应具有与二级医院任务、功能、技术水平及管理要求相适应的医院规模。
1.病床不少于100张。
2.每床单元必备设施达到规定的要求(见附件六)。
3.每床建筑面积不少于45平方米。
4.每床病室净使用面积不少于5平方米。
5.日平均每门诊人次占门诊建筑面积不少于3平方米。
6.病床与医院正式职工人数之比为1∶1.3-1.5。
7.必须配备具有国家认定资格的卫生技术人员。
卫生技术人员占全院职工总数不少于75%。
二、医院功能与任务(一)医疗卫生服务对社区能提供全面、连续的医疗护理、预防保健和康复服务。
1.承担地区(地、市、县)内的常见病、多发病和较疑难病症诊治任务;抢救急危重症;接受一级医疗卫生机构的转诊。
2.开展日常院前急救;承担灾害事故的现场急救,迅速组织配套的急救队伍接收成批病员进行院内急救。
3.开展健康教育,掌握社区的疾病动态。
参与社区内预防保健和康复服务工作。
(二)与医疗相结合开展教学、科研工作1.能承担基层医疗单位中各类卫生技术人员的进修、培训和本院职工的在职教育。
2.能承担中等卫生学校临床教学及中等以上医学卫生学校学生的临床实习任务。
3.能承担省或市级科研项目。
(三)指导基层与有关部门协作指导地区内基层医疗卫生单位做好社区治疗、预防保健、康复和精神卫生等工作。
与一级医院建立经常性的业务关系,开展双向转诊,帮助开展新技术,解决疑难问题和培训卫生技术及管理人员。
三、医院管理医院应有健全的管理体系,有相应的组织机构、人员、制度、措施、实施方案及其考核与评价办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