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三维设计】2011年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第26讲传统工业区与新兴工业区
- 格式:doc
- 大小:90.00 KB
- 文档页数:5
高二地理传统工业区和新兴工业区试题答案及解析1.珠江三角洲地区要推进城市规划一体化,努力构建世界级城市群,据此并结合三种工业化、城市化模式图,完成题。
【1】与图中①②③对应的工业区是()A.美国硅谷、辽中南工业区、英国中部B.班加罗尔、浙江温州、珠江三角洲C.日本九州岛、意大利的中部、德国鲁尔区D.长江三角洲、闽南三角洲、珠江三角洲【答案】C【解析】城市化发展模式不一样,如,日本九州岛尤其是北九州电子工业发展迅速,有“硅岛”之称,由此发展区域工业化和城市化,符合①模式;意大利中部新兴工业区,以中小企业集聚的工业小区为独特的发展模式,推动个体私营经济发展,而促进区域工业化和城市化,符合②模式;德国鲁尔区以丰富的资源为基础,发展传统工业而推动工业化和城市化,符合③模式。
【2】珠江三角洲工业成本上升的主要原因是()①政策和区位优势完全丧失②交通发展缓慢,不能满足运输需要③工人的工资水平提高④能源短缺,能源价格上涨⑤产业升级投入大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④D.③④⑤【答案】D【解析】20世纪80年代,珠江三角洲地区利用政策优势、地理位置优势,引进资金、技术、设备等,建立了一大批需要大量劳动力的生活消费品加工厂,促进了工业化的发展,随着经济发展优势地位逐渐丧失但没完全丧失。
当地交通完善、体系健全完全满足交通运输需求。
但随着全国对外开放范围的不断扩大,珠江三角洲的政策优势已不明显;经济的快速发展带动工资水平的提高,该地的劳动力资源优势也不存在,在这种状况下,该地的发展必须进行产业升级。
产业升级提高了成本。
且区域经济起步晚,产业基础薄弱,科技与人才不足。
【考点】本题考查工业化和城市化发展。
点评:本题难度一般,学生只要掌握我国不同的区域经济发展的差异,注意比较分析;掌握我国的区域经济发展概况并结合选项分析即可。
2.关于长江沿岸工业地带的工业中心与其主要工业部门的组合,正确的有()A.武汉—钢铁基地和水力发电工业B.重庆和宜昌-火箭发射和钢铁基地C.攀枝花和六盘水—钢铁和煤炭工业D.上海、南京和杭州—有色金属工业【答案】C【解析】武汉是我国著名的钢铁工业基地,而不是水力发电工业基地,A项错误;重庆不是我国的航天发射基地,B项错误;攀枝花是我国著名的钢铁工业基地,六盘水为著名煤炭基地,煤炭工业较集中,C项正确;沪宁杭地区,矿产资源和能源资源不足,不利于有色金属工业发展。
传统工业区教学设计导入在埃森市火车站广场,一组醒目的黑色塑像引人注目:矿工在倾斜和坑道里井挖煤——这是“煤城”的标记。
在塑像的旁边,是一片现代化的高楼大厦,强烈的反差简单而明了地反映出这个城市、乃至整个鲁尔工业区的过去和现在。
一、鲁尔区探索探究:十九世纪中叶,德国鲁尔区迅速崛起。
其工业发展是以当地丰富的煤炭资源和进口的铁矿为基础,那么它主要的工业有哪些?请填写下表。
(表略)(提示:可从下列工业部门中挑选,煤炭、芯片、化工、火电、钢铁、机械、宇航)思考讨论:在鲁尔区迅速崛起的年代,涌入大量的“淘金者”,假设你是其中一员,根据图中信息(图略),分析鲁尔区吸引你投资的因素有哪些?小结:(一)鲁尔区工业的区位优势自然:煤炭丰富、地形平坦、水源充足。
社会经济:市场广阔、水陆交通便利。
讲述:辉煌的鲁尔区鲁尔区以占全国1%多一点的土地面积,二战后工业产值一度约占到全国的30%,被称为“德国工业的心脏”。
70年代以后,鲁尔区煤炭的生产占全国的80%以上,钢铁生产能力占全国的2/3。
鲁尔区的工业在快速发展的同时带来了严重的环境污染。
据统计,1961年鲁尔区共有93座发电厂和82个炼钢高炉,每年向空气中排放150万吨烟灰及400万吨二氧化硫。
1962年12月,鲁尔区首次遭遇雾霾危机。
当时部分地区空气二氧化硫浓度高达每立方米5000微克(空气质量一级标准为小于150微克)。
1985年1月18日,出现最为严重的雾霾三级警报。
空气中弥漫着刺鼻的煤烟味,能见度极低,鲁尔区多个城市实施车辆禁行措施,并暂停重工业生产。
(二)鲁尔区衰退的原因以重化工业为主的单一的工业结构,环境污染严重等成为制约鲁尔区发展的内部原因。
国际经济形势的变化,是导致鲁尔区衰退的外部原因。
思考讨论:上世纪中期鲁尔区出现经济衰退。
请根据因果等逻辑关系,对下列词语进行分析排列,说明衰退的原因。
钢替代品广泛使用石油天然气的广泛使用煤炭的能源地位下降市场缩小技术发展,工业耗煤量降低钢铁生产国增多、竞争激烈小结:1.以重化工业为主,生产结构单一2.煤炭地位下降3.钢铁市场缩小4.环境问题严重讲述:20世纪50年代后,一些煤钢企业纷纷关闭,成千上万的钢铁工人失业,因为没有其他就业选择,只好背井离乡。
传统工业区与新工业区教学设计一、课标要求1.分析工业区位因素,举例说明主要工业地域的形成条件与发展特点;2.结合实例说明农业或工业生产活动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二、教材分析本节教材主要通过案例,让学生从案例分析中理解传统工业地域和新工业地域的形成条件与发展特点。
并通过案例中两类工业地域类型的形成与发展过程,理解工业活动对地理环境的影响,让学生形成正确的人地观。
三、教材目标根据课程标准,本节教材目标可分解如下:1.通过对德国鲁尔工业区、我国的辽中南工业区的案例分析和比较,让学生理解传统工业地域形成的主要区位条件和衰落的原因;2.结合鲁尔工业区产生的环境污染等局面,理解工业生产活动对地理环境的影响,并探讨综合整治的措施;3.通过对意大利中部和东北部工业区、美国“硅谷”的案例分析和比较,让学生理解新工业地域形成的主要区位条件和衰落的原因;4.结合新工业地域和地理环境的关系,加深学生对工业生产活动对地理环境的影响的理解。
四、教学方法1.案例分析2.比较归纳法3.知识迁移应用五、课时安排2课时六、教学过程新课2.结合实例说明农业或工业生产活动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知识讲授学习主题一:传统工业地域讲授传统工业地域的概况:1.代表性地区:德国鲁尔区、英国中部工业区、美国东北部工业区、中国的辽中南工业区等。
2.形成条件:丰富的煤铁资源等。
3.特点:大型企业为核心;工业分布高度集中。
4.代表工业:煤炭、钢铁、机械、化工、纺织等。
5.存在问题:原料、能源消耗大、运输量大、污染严重等问题;20世纪70年代开始衰落。
了解传统工业地域的基本概况。
案例分析【案例】德国鲁尔工业区引导学生分析鲁尔区发展的区位优势:1.丰富的煤炭资源;2.离铁矿区较近;3.充沛的水源;4.便捷的水陆交通;5.广阔的市场。
出示鲁尔工业区工业部门联系图(其中五大工业部门名称留空),让学生根据工业发展的条件,填写出工业部门的名称。
阅读教材案例,读图4.9和图4.10归纳出鲁尔区发展的区位优势。
高二地理传统工业区和新兴工业区试题答案及解析1.读美国东北工业区和鲁尔区图,回答下列问题。
【1】美国东北工业区与德国鲁尔工业区不同的区位因素是:A.丰富的铁矿B.丰富的煤矿C.充足的的水源D.便利的水陆交通【答案】A【解析】美国东北工业区有丰富的铁矿资源,而鲁尔工业区缺乏铁矿资源;而两工业区都有丰富的煤炭资源;东北工业区临近五大湖和圣劳伦斯河,鲁尔工业区临近莱茵河,水源都丰富;两工业区都有铁路和公路,且东北工业区临海和五大湖,鲁尔工业区有莱茵河和运河,所以两地水陆交通都便利。
故选A。
【2】下列关于鲁尔区综合整治措施,错误的是:A.发展新兴产业和第三产业B.对企业进行集中化、合理化的改造和整顿C.消除污染,美化环境D.增加煤炭、钢铁工业部门的数量【答案】D【解析】鲁尔工业区主要以煤炭资源的开发为主,重点发展了煤炭和钢铁工业等,工业结构单一,所以应减少煤炭和钢铁工业的部门的数量;但是需进行产业结构调整,发展新兴产业和第三产业;对企业进行集中化、合理化的改造和整顿;因污染严重,所以需消除污染,美化环境。
故选D。
【考点】区域经济发展2.材料一:底特律始建于1701年,1830年后工业稳步成长,1903年世界第一家汽车公司建立,此后迅速发展成为世界著名的“汽车城市”。
20世纪70年代受到石油危机重创,加上日本、德国等国汽车生产的冲击,开始走向衰落。
20世纪90年代以后发展了赌场等第三产业,但未能扭转经济衰退趋势。
2007年房地产市场崩溃,2013年2月19日底特律市宣布已经陷入财政危机。
材料二:左图是北美五大湖地区主要工业城市分布图,右图是底特律人口数量变化图。
(1)底特律人口迅速增长时期的主导产业是____________,该产业发展的主要原因有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
(2)20世纪中期以来,底特律日趋衰落,直至陷入财政危机的具体原因有____ ________。
(3)简述底特律的兴衰给我国城市经济活动的启示。
高三地理上册高效课堂资料学案26 传统工业区与新工业区【考点及能力要求】1.传统工业区:运用案例分析的方法,理解传统工业区形成的区位条件、衰落的主要原因。
2.新工业区:运用案例分析的方法,理解新工业区的特点和发展条件。
【基础知识讲解】[预备知识]1.德国鲁尔区是典型的传统工业地域,被称为“德国工业的心脏”。
说出德国鲁尔工业区的工业条件?2.美国“硅谷”集中了数千家电子工业企业,既是美国微电子工业的发祥地,又是目前世界上最大的微电子工业基地。
描述美国“硅谷”区位条件?[知识析理]知识点一传统工业区1.典型地区:德国的鲁尔区、英国中部工业区、美国东北部工业区、我国辽中南工业区、日本太平洋沿岸工业地带、俄罗斯的欧洲中部和北部工业区等。
2.发展的基础:丰富的煤、铁资源。
3.工业部门:煤炭、钢铁、机械、化工、纺织等传统工业。
4.存在的问题:原料和能源消耗大、运输量大、污染严重、老工业区发展趋于饱和等。
5.典型案例——鲁尔区(1)区位条件:①丰富的煤炭资源;②便捷的水陆交通运输;③离铁矿较近;④充沛的水源;⑤广阔的市场。
(2)衰落原因:①生产结构单一,长期局限于传统工业部门;②煤炭的能源地位下降;③世界性钢铁过剩;④新技术革命的冲击;⑤环境污染带来的问题。
思考:衰落的原因中,哪些是内部原因,哪些是外部原因?(3)整治措施:①调整工业结构;②调整工业布局;③发展第三产业;④优化环境。
知识拓展:传统工业区的特点(1)时间早:形成于第一次技术革命期间。
(2)区位优:一般有丰富的煤铁资源。
(3)规模大:以大型工业企业为核心;经历久。
(4)历程长:历经“繁荣—衰落—整治—再繁荣”的发展历程。
(5)结构重:以煤炭、钢铁、机械、化工、纺织等重工业为主。
知识应用1读“鲁尔区各产业人数的变化图”,回答(1)-(2)题。
(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a表示第二产业,b表示第三产业,c表示第一产业B.1985年后a产业就业人数迅速升高的原因是积极发展新兴工业C.从1970年开始,b产业就业人数逐年下降的原因是鲁尔区经济一直处于衰落D.1999年,第三产业就业人口所占比重达60%以上(2)鲁尔区从1970年约220万人到1983年约195万人,人口数量减少的原因可能是( )A.鲁尔区的人口自然增长率小于0,但招募了大量劳动力B.鲁尔区因传统工业的衰落,有大量人口迁出C.鲁尔区人口自然增长率虽然很高,但有大量人口迁往南部斯图加特等地D.既有人口的自然增长率的影响,也有人口迁移的影响知识点二新工业区1.典型地区:意大利东北部和中部地区,德国南部地区,以及美国“硅谷”等。
传统工业区和新兴工业区高考频度:★★★☆☆难易程度:★★★☆☆典例在线(广西桂林、百色、梧州、北海、崇左五市2017届高三5月联合)李克强总理在2017年政府工作报告指出:大力改造提升传统产业。
深入实施《中国制造2025》,加快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应用,以新技术、新业态、新模式,推动传统产业生产、管理和营销模式变革。
物联网就是物物相连的互联网,在互联网基础上用户端延伸和扩展到了任何物品与wipe之间,进行信息交换和通信。
结合所学知识完成1—3题。
1.我国东部地区部分传统产业向新兴产业转变,给当地区域发展带来的影响是A.产业转移加快B.产品滞销扩大C.就业压力减轻D.环境污染加重2.我国改造提升传统产业的合理“药方”是A.贴上著名的国际品牌B.扩大产业的生产规模C.加大产品的科技投入D.引进充足的产业工人3.上海是我国目前物联网产业链布局最完整的地区,对其起决定作用的是A.充足的资金和先进的技术B.较好的产业基础和创新制度C.便捷的立体交通网络和政策刺激D.较低的土地租金和高素质劳动力【参考答案】1.A 2.C 3.B2.通过加大科技投入提高产品质量,增加产品附加值,但是贴上著名的国际品牌,没有掌握核心技术不能更好地促进中国制造转型升级,A错误,C正确;扩大产业的生产规模是传统产业发展模式,B错误;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后需要的是高素质的劳动力,不需要引进充足的产业工人,D错误。
故答案选C。
3.由题干材料可知,物联网是在互联网基础上的延伸和扩展的网络,其用户端延伸和扩展到了任何物品与物品之间,进行信息互换和通讯。
由于延伸到“物品与物品之间进行信息交换和通讯”,这就要求该区域有较好的产业基础,提供丰富的物品,有创新的制度打造差异性的信息交换和通讯。
B正确;资金、技术、交通、高素质劳动力等对物联网建设不具有决定性影响。
ACD 错误。
故B 正确。
解题必备传统工业区的发展、衰落与整治1.传统工业区的形成、衰落与整治2.鲁尔工业区的综合整治对东北工业基地的借鉴新工业区的发展1.新工业区“新”的理解2.新工业主要分布地区:意大利东北部和中部地区,英国苏格兰地区,德国南部地区,美国“硅谷”等。
4.3传统工业区和新兴工业区【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了解传统工业区的分布、主要特点和存在问题。
2.分析鲁尔区的区位优势、衰落的主要原因,了解其综合整治措施。
3.了解新兴工业区的兴起和分布,了解意大利新兴工业区发展的特点、条件和分布。
4.掌握美国硅谷兴起的主要原因及区位条件。
二.过程与方法1.通过读图(如硅谷分布图),培养学生读图、分析、思维等综合能力,并了解相关的区位条件。
2.对比分析我国乡镇企业的发展与意大利新兴工业区的发展等有何异同,培养学生的实践应用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由硅谷的崛起,认识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树立科教兴国的观念,激发学生发奋读书的热情。
2.联系家乡的乡镇企业发展情况,了解其科技因素的作用,培养学生热爱家乡、建设家乡的信念和决心。
【教学重点】1.传统工业区存在的问题及其综合整治途径。
2.意大利东北部和中部地区为代表的新兴工业区的特点。
3.分析美国硅谷的区位因素。
【教学难点】1.高新技术对新兴工业发展的渗透作用。
2.讨论辽中南工业区的综合整治、浙江温州乡镇企业和北京中关村的发展。
【教学设计】一.传统工业区P65 案例德国鲁尔工业区本案例介绍鲁尔区的区位、衰落、整治,现整理如下:德国的鲁尔工业区形成于19世纪中叶,是典型的传统工业地域,被称为“德国工业的心脏”。
它位于德国中西部,地处欧洲的十字路口,又在欧洲经济最发达的区域内,邻近法国、荷兰、比利时、丹麦、瑞典等国的工业区。
(2)衰落的原因①生产结构单一。
鲁尔工业区的工业生产集中于煤炭、钢铁、电力、机械、化工五大工业部门,其中,煤炭工业和钢铁工业是全区经济的基础,这样的生产结构中,如果某一工业部门衰落则将引起全区生产的衰落。
②煤炭的能源地位下降。
20世纪50年代后,随着石油和天然气的广泛应用,在世界能源的消费构成中,煤炭的比重逐渐减少,技术的发展使炼钢的耗煤量逐渐降低,鲁尔区的煤炭产量也逐渐减少。
能源的消费构成是指所消费的能源占能源消费总量的比重。
1、 鲁尔区(1)区位条件(2)衰落原因(3)整治措施3、意大利工业区(1)分布(2)特点(3)发展条件(4)独特的发展模式4、高技术工业的特点5、美国硅谷的区位条件(特点)【课堂检测】德国鲁尔区从20世纪60年代到80年代,对经济结构进行了大规模的调整,根据鲁尔区产值结构图(①——1958年,②——2005年)回答下列各题。
1. 图中反映鲁尔区经济结构调整前后的显著变化是A. 重工业比重下降,轻工业比重上升B. 第三产业迅速发展C. 化学工业产值比重上升D. 钢铁工业产值比重上升2.鲁尔区工业发展的有利条件是A. 有丰富的煤铁资源B. 劳动力丰富廉价C. 环境优美D. 便利的交通运输条件2. 3.鲁尔区衰落的原因,不正确的说法是3. A. 产业结构过于复杂 B. 煤炭的生产成本不断提高C. 世界钢铁生产量过大D. 新技术产业的冲击读德国鲁尔区和我国辽中南工业基地图。
4.两地发展钢铁工业相同的区位优势是( )①接近煤炭产地 ②水源充沛 ③水陆交通便利④市场广阔 ⑤廉价劳动力多A. ①③④B. ③④⑤C. ①③⑤D. ①④⑤5.德国鲁尔区衰落最为明显的工业部门是( )A. 机械工业B. 电力工业C. 化学工业D. 煤炭工业棕地是指废弃或半废弃的前工业和商业用地与设施。
德国东北部的卢萨蒂亚地区,19—20世纪采矿业发展迅速,20世纪90年代矿区纷纷关闭,形成一系列棕地。
2000年起,德国对该地区进行棕地整治——回填矿坑,恢复森林,建设人工湖,开发新型居住区,发展工业旅游。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6.7.卢萨蒂亚棕地的形成原因主要是()A. 人口锐减B. 资源耗竭C. 产业升级D. 生态恶化8.9.德国整治卢萨蒂亚棕地的首要任务是()A. 改善生态环境B. 优化交通布局C. 发展旅游产业D. 促进商业发展东北地区是新中国工业的摇篮,2016年4月7日,沈阳新松机器人自动化股份有限公司联合东北大学、中国科学院沈阳自动化研究所、沈阳机床(集团)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沈阳高精数控技术有限公司等38家单位组建成立了“沈阳市机器人产业联盟”。
教学准备1. 教学目标1.新兴工业区的概念、分布和特点。
2.意大利新兴工业区发展的主要条件和特点。
3.意大利新兴工业区独特的发展模式。
4.美国“硅谷”的特点和崛起原因。
5.初步懂得新兴工业区内部的网络关系。
6.比较传统工业区和新兴工业区发展中的异同点。
2. 教学重点/难点教学重点:1.意大利新兴工业区的特点和发展的主要条件。
2.硅谷高科技工业的主要特点。
教学难点:1.意大利新兴工业区内部的网络关系。
2.高科技工业的主要特点。
3. 教学用具多媒体设备4. 标签教学过程教学过程设计上节课我们学习了传统工业区,这节课我们来学习新兴工业区。
新兴工业区一、新兴工业区的概念、分布和特点新兴工业区是指20世纪50年代之后,当传统工业区开始走向衰落的同时,在发达国家的一些没有传统工业基础的乡村地区,逐渐形成了以灵活多变的中小型企业为主的工业地域。
它主要分布在意大利东北部和中部地区,德国南部地区,以及美国“硅谷”等。
它的特点是:时间新、地区新,企业规模以中小型为主。
二、意大利新兴工业区1.意大利新兴工业区发展的主要条件读《意大利新兴工业区发展的主要条件图》思考:意大利新兴工业区发展的主要条件是什么?(大批廉价劳动力是发展的当地条件;20世纪70年代原料和能源大幅度涨价是发展的国际条件;发达的银行信贷体系、意大利经济高度开放,政府的大力支持是发展的国内条件。
)2.发展特点与传统工业相比,意大利的新兴工业区的工业具有“小、轻、多、散”的特点。
即:企业规模以中小型为主,工业部门以轻工业为主;企业数量多,资本集中程度低;生产过程和企业分布非常分散。
以雇员在250人以下的中小企业为主;以轻工业为主;生产过程大多是分散的或实行家庭包工;资本集中程度低;工业大多分散在小城镇。
3.独特的发展模式—工业小区(1)概念指一个地区的中小企业(生产企业和生产企业之间、生产企业和非生产企业之间)以一项经营活动为中心,根据现代经营需要,逐步建立起来的一种相互信赖、比较稳固的协作关系和产供销体系。
教学准备1. 教学目标【学习目标】1.了解意大利新兴工业区、传统工业区的不同。
2.理解意大利新兴工业区的特点及其独特的发展优势。
2. 教学重点/难点【重点难点】1.鲁尔区的区位优势、衰落的主要原因及其综合整治途径。
2.新兴工业区与传统工业区的不同。
3. 教学用具4. 标签教学过程《传统工业区与老工业区》导学案【课堂实录】知识点:新兴工业区一、下笔如有神1.含义:发达国家一些没有传统工业基础的乡村地区,形成的一些以灵活多变的____________为主的工业地域。
2.分布地区:意大利____________和中部地区、德国南部地区,以及美国“硅谷”等。
3.意大利中部和东北部工业区(1)形成条件①大批廉价劳动力。
②20世纪70年代_____________大幅度涨价。
③发达的银行信贷体系。
④_____________高度开放。
⑤政府的大力支持。
⑥小城镇用地、用水方便。
⑦___________________。
二、合作探究1.叙述新兴工业的特点以及世界主要的新兴工业区。
2.阐述意大利新兴工业区的特点和区位条件。
3. 意大利新兴工业区的发展模式及其优势三、答案下笔如有神: 中小型东北部原料和能源意大利经济交通运输方便以轻工业为主合作探究:1.意大利东北部和中部地区,德国南部地区,美国“硅谷”,日本“硅岛”(九州岛),英国苏格兰地区等。
2.(1)生产规模:以中小企业为主(2)工业部门:以轻工业为主(3)生产过程:大多是分散的,或实行家庭包工(4)生产高度专业化:专,从事单一的专业化生产(5)工业分布: 大多分散在小城镇,甚至农村,成为“分散型工业化”地区3.(1)发展模式——工业小区(2)实现了规模经济生产(3)提高生产效率。
【人教版三维设计】2011年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第26讲 传统工业区与新兴工业区)[考纲要求]不同类型工业区的特点。
[知识讲解]1、工业地域的形成(1)工业联系生产的联系:投入产出联系 空间上的联系:共用基础设施或廉价劳动力信息上的联系:如计算机联网——非物质联系(2)工业的集聚和分散作用:扩大总体生产能力,最终降低生产成本,提高利润,提高规模效益。
传统工业:一些运输量大的协作工厂集聚在专业化工厂附近,形成专业化生产集聚区域。
新兴工业:协作工厂地理上靠近,并接近用户、及时反馈信息,形成新兴工业。
20世纪90年代以来世界发达国家和地区的经济,集中在技术密集的专业化工业集聚区域内。
原料(或零部件)及产品的运输量较小,甚至可以空运如:电子元器件供应厂与装配厂。
复杂产品原料零部件由许多工厂供应,每一种零部件销售到许多地区,为减少市场上交 易费用,形成跨国或跨地区的企业。
跨国公司根据市场、原料或劳动力在全球范围内寻找最优区位。
汽车生产的全球化最为典型。
(3)工业地域自发形成:有投入—产出联系的工厂在地理上靠近,以满足降低生产成本的需要。
规划建设形成:有的有投入产出联系,有的没有投入产出联系,为的是共用基础设施。
的工业地域面积广,发育程度高,再加上为方便众多工人生活所配置的服务业和其他工业,往往由于工业地域扩展为工业城市。
(1)概念:著名工业区:德国鲁尔区、英国中部工业区、美国东北部工业区。
工业基础:丰富的煤、铁资源。
工业部门:纺织、煤炭、钢铁、机械、化工等。
(2)鲁尔区丰富的煤炭资源离铁矿区近,靠近法国东北部洛林铁矿区区位优势 充沛的水源便捷的水陆交通:欧洲中部陆上交通的十字路口,河运方便并能直通海洋广阔的市场生产结构单一:集中于煤炭、钢铁、电力、机械、化工,煤炭、钢铁是基础,衰落也最明显衰落原因 煤炭能源地位下降:石油、天然气的广泛应用,使煤的比重减少、新技术炼钢耗煤量降低。
物质联系 工业集聚工业分散世界性钢铁过剩:产量增加,经济危机及替代品的广泛使用,使用量减少。
新技术革命的冲击:传统的生产和组织形式不适应时代发展的要求,用地紧张、环境污染严重。
整治措施:①发展新兴工业和第三产业,改造煤炭、钢铁工业,促进经济结构多样化。
数量减少、规模扩大,新建迁移的以技术精良的中小企业为主。
②调整工业布局,保证各行业平衡发展:如钢铁工业日益集中到西部,有的把高炉建到荷兰综合整治海边。
③拓展交通,完善交通网:有德国最稠密的铁路和高速公路网,航运繁忙,运输的一半是铁矿石。
④消除污染、美化环境:控制污染排放,建立完善回收装置和污染处理系统和植树造林。
附:(1)法国洛林地区的产业转型:法国传统的煤炭、钢铁等重工业由于国内外经济形势的变化,逐渐走向低谷,洛林地区发挥本地传统的制造业优势,发展家电制造等轻工业,将其作为新的经济“火车头”。
(2)匹兹堡工业的变迁:美国的“钢都”,经济结构从单一的钢铁工业向多样化的服务行业转变,其中先进科技领域发展最为迅速,如因特网软件制造公司和IBN公司。
4、新兴工业区(1)概念:形成:20世纪50年代起,发达国家没有传统工业的乡村地区,以中小企业为主的工业地域。
分布:意大利东北部和中部地区,德国南部地区、美国“硅谷”等。
(2)意大利新兴工业区大批廉价劳动力20世纪70年代原料和能源大幅度涨价发展条件发达的银行信贷体系意大利经济高度开放政府的大力支持特点:以中小企业为主;轻工业为主;生产过程分散;资本集中程度低;大多分散在小城镇或农村。
发展模式:以中小企业集聚的工业小区为独特的发展模式。
普拉托小区:靠近佛罗伦萨、著名的毛纺业小区,形成一个机构完善、功能齐全的生产—销售—服务—信息网络。
在独立经营、密切协作的基础上,实现规模经济生产。
(3)高技术工业区:高技术工业部门:电子、半导体、核工业、航天、高分子合成、遗传工程、激光。
高技术工业的特点:科技人才比例高;增长速度快、产品更新换代周期短;研究开发费。
用比例高;产品面向世界市场。
高技术工业的先驱和典范——硅谷地理位置优越,环境优美:崛起因素气候宜人:属于地中海气候。
有高等院校:斯坦福大学在“硅谷”崛起的早期起了关键性作用。
便捷的交通:邻近旧金山的航空港,并有高速公路贯穿全境。
军事订货:为美国高技术工业发展的独有条件。
主导工业:微电子工业发展变化:20世纪70年代末,由于“硅谷”的土地被占用殆尽,新工厂建在得克萨斯等州,以及东南亚、墨西哥等地,以利用这些地区劳动力、土地、住房都很便宜的优势条件。
注意:①印度“硅谷”班加罗尔——环境优美,有“花园城市”之称。
“科学之都”、“计算机之都”。
②日本“硅岛”——九州岛、科学城——筑波(世界最大、设备最完善的科学城)③中国:中关村、台湾——新竹科技园[能力训练]1. 下图表示某些工业部门对区位因素(仅考虑原料、能源、劳动力)的依赖程度。
判断图中①②③代表的工业部门分别可能是()A.炼铝、服装、家具制造B.炼铝、制糖、啤酒生产C.汽车、造船、水泥D.炼铜、奶制品、制鞋下图是某工业区位因素对工业区位选择的影响力随时间变化曲线图,据图判断2—3题。
2.该工业区位因素可能是下列中的()A.原料 B.技术C.劳动力素质 D.交通运输3.最能说明上题所选答案的工业部门是()A.纺织工业 B.钢铁工业C.机械制造工业 D.煤炭工业读下图,判断4—7题。
4.图中属新兴工业区的是()A.① B.②C.③ D.④5.20世纪50年代以后,图中①工业区开始衰落,下列关于衰落原因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生产结构单一B.劳动力素质下降C.新技术革命的冲击D.石油、天然气的广泛使用6.从大气环境保护角度,图中③工业区大气污染严重的工厂应布局在城市的()A.东北和东南 B.西北和西南 C.西北和东南 D.东北和西南7.图中①工业区所在地区,内河航运发达,关于形成原因的叙述错误的是()A.地势平坦,水流平稳 B.水量丰富,变化较大C.经济发达,货运量大 D.运河沟通,河网稠密8.与上海港相比,广西北海港的区位优势是()A.经济腹地广阔 B.航道深 C.交通发达 D.城市经济发达9.下列工业区中属于专业化生产集聚地域的是()A.南京高新技术开发区B.苏州工业园区C.上海宝山冶金工业基地D.深圳蛇口工业区10.下列工厂的工业地域中,发育程度较低,往往形成不了工业城市的是()A.甘蔗制糖厂B.石油化工厂C.汽车制造厂D.钢铁厂11.工业地域形成的有利条件:①生产分工越来越细;②生产部门越来越复杂;③生产工艺日益专业化和自动化;④各生产部门之间的联系越来越广泛。
正确选项是( )A .①②④B .①②③④C .②③④D .②④12.下列排序不正确的是( )A.钢铁工业区位指向变化:煤炭→铁矿石→港口B.工业城市形成:钢铁厂→钢铁工业区→钢铁城市C.工业地域形成:工业联系→工业集聚→工业地域D.工业城市形成:面粉厂→糕点厂→糕点城13.跨国公司在全球寻找最优区位,最终目的是()A.充分利用各地资源B.实现经营全球化C.使产品接近消费地D.降低成本、提高利润14.下列工业地域发育程度较低的是()A.钢铁工业为主的工业地域B.汽车工业为主的工业地域C.机械工业为主的工业地域D.食品工业为主的工业地域15.关于德国鲁尔区工业区位条件的错误叙述是()A.优质的铁矿B.丰富的煤炭C.充足的水源D.便捷的交通16.关于鲁尔区的正确叙述是()A.被称为“法国工业的心脏”B.位于欧洲中部陆上交通的“十字路口”C.西欧发达的农业为它提供了广阔市场D.鲁尔区的传统工业在20世纪90年代以后开始衰落17.煤炭在能源中地位下降的原因有()A.能源消耗越来越少B.石油、天然气广泛使用C.煤炭价格不断上升D.煤炭储量接近枯竭18.20世纪50年代以后,鲁尔区衰落明显的工业部门是()A.煤炭、钢铁B.电力、化学C.机械、电力D.钢铁、化学19.鲁尔区经济结构调整的具体表现是:①发展新兴工业和第三产业;②改造煤炭、钢铁工业;③新兴工业以中小企业为主;④煤炭和钢铁企业数量减少,规模扩大()A.①②③④B.①②③C.②③④D.②④20.关于鲁尔区交通条件的叙述,错误的是()A.天然河流与人工运河连成一体B.这里有德国最稠密的铁路网C.高速公路交织成网D.空运和管道运输四通八达21.读下图,完成下列要求。
⑴甲地气候的________(大陆性或海洋性)显著,其原因主要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⑵图中500米以上等高线所表示的地形区的名称是______________,该地形区的主要矿产资源是_______。
⑶丙、丁两城均是该国重要的钢铁工业中心,其中丙城钢铁工业发展的主要条件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世界上与丁城钢铁工业兴起条件相似的著名钢铁工业城市(区)是________(国家)的________(城市或工业区)。
⑷乙地的主要农产品是__________,影响其布局的主导因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能力训练答案]1.D2.D3.B4.D5.B6.C7.B8.B9、C 10、A11、B 12、D 13、D 14、D 15、A16、B 17、B 18、A19、A20、D21、(1)大陆性距离海洋较远(2)阿巴拉契亚山脉煤(3)接近铁矿产地(五大湖西部铁矿资源丰富),五大湖便利的交通,接近消费市场。
英国伯明翰(4)乳畜产品接近消费市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