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大雁归来-导学案-配-答案
- 格式:doc
- 大小:37.50 KB
- 文档页数:3
...缄默(jiān)沼泽(zhǎo)香蒲(pú).......第14课大雁归来【导学目标】1.了解大雁的生活习性,体会作者对大雁的喜爱之情。
2.了解作者用拟人手法描写大雁的妙处,体会本文浓郁的抒情色彩。
3.培养热爱自然,珍爱野生动物的感情。
【课时计划】2课时学生齐读导学目标,圈点关键词,做到对学习任务心中有数。
教法指导:1.自主学习让学生围绕“自主学习”中的知识点进行自主学习。
(1)带着导学目标,认真阅读课文及相关参考资料,捕捉课文中的关键段落、句子、词语,尽量独立完成“自主学习”中的思考题,准备展示交流。
(2)记录疑难问题,将自主学习没有解决的问题记录下来,用于合作探究时解决。
2.合作学习(1)每个小组派1~2名代表展示“自主学习”中的答案,同小组内其他成员在小组长的统一安排下合作完成“合作探究”中的思考题。
(2)同桌之间互相讨论,有分歧不能达成一致的,小组讨论;小组内不能达成一致的,组长记录下来,以备全班讨论时交流。
(3)全班讨论时,教师不能一下子给出答案,在学生思维的火花充分碰撞后,再点拨引导,达到启发思维的目的。
情景导入激发兴趣每当萧飒的秋季,仰视寥廓的万里霜天,时常可以见到一群群自北向南飞的鸿雁。
它们组成整齐的行列,单行横空,宛如一个“一”字;双行相交,形成一个“人”字,如纪律严明的军队,行动划一。
今天我们来学习《大雁归来》,看看这篇文章能为我们增添哪些有关大雁的知识。
自主学习展示交流步骤一知识梳理夯实基础1.生难字词(1)字音迁徙(xǐ)雾霭(ǎi)窥探(kuī)...顾忌(jì)凋零(diāo)滑翔(xiánɡ)狩猎(shòu)环颈雉(zhì)半蹼鹬(pǔyù)(2)词义凋零:凋谢零落。
迁徙:迁移。
《 。
缄默:闭口不说话。
窥探:暗中察看。
雾霭:雾气。
狩猎:打猎。
顾忌:恐怕对人或对事情不利而有顾虑。
目空一切:形容骄傲自大,什么都看不起。
14.大雁回来出色开篇词“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长风万里送秋雁,对此可以酣高楼。
”每当萧枫的秋季,仰望寥廓的万里霜天,经常可见到一群群自北向南翱翔的鸿雁,它们构成整齐的行列,单行横空,犹如一个“一”字,双行交织,形成一个“人”字,如纪律严正的军队般,行动划一。
学习目标1.认识大雁的生活习惯,领会作者对大雁的喜爱之情。
2.认识作者用拟人手法描述大雁,领会本文浓郁的抒怀色彩。
3.培育热爱自然,爱惜野生动物的感情。
教课过程一、新课导入大雁是秋寒南征、春暖北返的候鸟,听闻它还可以传达书信,所以很简单牵动人们的羁旅愁情、光阴之感。
自古以来,诗人们睹雁伤情或托雁寄怀,留下了好多伤感的咏雁作品。
而今日我们学习的《大雁回来》倒是一篇洋溢着浓浓爱意的科学文艺散文。
(板书文题、作者)二、自学指导(一)——预习与交流1.指导学生累积字词。
(1)朗读课文,找出文中生字词,并注音。
迁移.(xǐ)缄.(jiān)默窥.(kuī)探狩.( shòu)猎凋.(diāo)零雾霭.(ǎi)(2)学生联合详尽语境理解词义。
凋谢:凋谢零散。
迁移:迁移。
默然:闭嘴不说话。
窥伺:暗中观察。
雾霭:雾气。
打猎:打猎。
忌惮:唯恐对人或对事情不利而有忌惮。
自高自傲:形容傲慢自傲,什么都看不起。
2.作者简介利奥波德 (1887~ 1948),美国有名环境保护主义者。
三、自学指导(二)——合作与研究(一)整体感知1.快速读课文,找出文中对大雁描述的句子,领会其作用。
【交流点拨】比方: 1.而一只按期迁移的大雁,下定了在黑夜翱翔200 英里的赌注,它一旦出发再要撤回去可就不那么简单了。
2.乌鸦平时被以为是笔挺翱翔的,但与百折不挠地向南翱翔200英里直抵近来的大湖的大雁对比,它的翱翔也就成了曲线。
3.它们顺着曲折的河流拐来拐去,穿过此刻已经没有猎枪的打猎点和小洲,向每个沙岸低语着,仿佛向久其余朋友低语一样。
4.第一群大雁一旦抵达这里,它们便向每一群迁移的雁群喧嚷着发出邀请。
学习目标1.了解利奥波德的相关情况。
2.积累有关大雁的知识,增强保护大雁的意识。
3.体会作者对大雁的喜爱之情,理解文章主题。
攀越山巅1.品读课文,体会文章将形象性、知识性、抒情性完美结合的写作特色。
2.揣摩重点语句,体味句子表达的思想感情。
文化积淀作者档案:利奥波德(1887-1948),美国著名环境保护主义者,环保先驱人物,保护野生生物之父,“美国野生生物管理之父”,被称为“美国的先知”,“一个热心的观察家,一个敏锐的思想家,一个造诣极深的文学巨匠”。
《沙乡年鉴》是他最著名的著作。
《土地伦理》是其中最有代表性的一篇。
写作背景:本文节选自《沙乡年鉴》。
为了更好地体验和天空生态平衡,1935年4月,利奥波德在威斯康星河畔购买了一个废弃的农场。
在此后的十几年里,这个被称作“沙乡”的地方,就成了他及家人亲近自然的世外桃源。
《沙乡年鉴》就是他在这里对生态和环境问题的研究、探索、观察和思考的结晶。
在本文中,作者由人间的伦理推及人与自然的关系。
佳句积累1.野生动物曾经哺育了我们,并形成了我们的文化,它们现在仍然为我们在闲暇时间提供着欢悦,可我们却在试图依靠现代化的机械得到欢悦,从而毁灭着野生动物的价值。
----奥尔多•利奥波德2.一旦我们洗耳恭听大地,便能听到地球浅唱低吟的天籁之声。
----英•甘地3.失去野兽,人类将会怎样?如果世界上所有的野生动物不复存在,人类将从这无尽的精神孤寂中死亡,因为发生在野兽身上的事很快也会发生有人类身上。
----美国印地安酋长•西雅图预习攻略1.给加点字注音。
雾霭()缄默()狩猎()香蒲()弥漫()环颈雉()沙锥鸟()半蹼鹬()2.给下列形近字注意组词。
霭()______ 锚()______蹼()______蔼()______ 瞄()______璞()______3.解释词语或根据意思写词语。
目空一切:____________。
________:一句话也不说。
坚定不移:___________。
第14课《大雁归来》导学案
一、基础知识
1.根据拼音写出汉字或根据汉字写出拼音
雾ǎi () jiān()默 kuī()探shòu ()猎 diāo ( )零滑xiáng()环颈雉.()弥.漫()蹼鹬
..()()沼.泽()
2.结合语境,解释下列加点的词。
①它还可以纠正自己的错误,继续保持它在冬季的缄默。
缄默:② 11月份南飞的鸟群,目空一切地从我们的头上高高飞过。
目空一切:
3.填空
《大雁归来》选自《》,作者是,(国)生态学家、著名的环境保护主义者。
二、感知课文
1.本文是如何安排文章结构的?
2.第①自然段中作者要表达怎样的意思?
5.“3月的大雁则不同”这句话中的“不同”指的是什么?
6.怎么理解第④自然段最后两句话?
7. 为什么可以用大雁来衡量春天的富足?
8.第⑥自然段主要运用了哪些修辞手法?其妙处体现在哪里?
9.结合第⑧自然段的内容,说说第⑦自然段中人们由肉眼观察所得出“这些孤雁是伤心的单身”这一结论是否正确?
10.怎样理解“单调枯燥的数字竟能如此进一步激发爱鸟者的感伤”这句话的含义?
11.第⑨自然段最后一句作者是如何描写大雁的鸣叫的?
12.大雁的联合有何特点?请具体说明。
(提示:综合第段的内容概括说明。
)
13.结合全文,说说作者在大雁身上找到了哪些难能可贵的品质。
<大雁归来>一、学习目标:1. 了解大雁的生活习性 ,体会作者对大雁的喜爱之情 ,理解本文主旨 .2. 朗读课文 ,归纳要点 ,整体把握文意 .3. 品读课文 ,体会本文的写作特色;揣摩语句 ,体味句子表达的思想感情 ,增强语感 .二、课前预习:完成<评价手册>14课自主梳理 .三、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 ,引入新课〔二〕检查预习〔三〕朗读课文 ,整体感知1、释题:2、感受抒情性:⑴思考问题:作者喜爱大雁的什么 ?⑵讨论交流自己所找到的相关语言材料和自己所概括的要点 .⑶结合课后练习二 ,体会作者感情 ,感受作品浓郁的抒情色彩 .①一只燕子的来临说明不了春天 ,但当一群大雁冲破三月暖流的雾霭时 ,春天就来到了 .②一触到水 ,我们刚到的客人就叫起来 ,它们溅起的水花使那脆弱的香蒲抖落掉身上的冬天 .③在这种每年一度的迁徙中 ,整个大陆所获得的是从三月的天空洒下来的一首|有益无损的带着野性的诗歌 .3、品味形象性:作者对大雁的喜爱之情 ,是通过形象的描绘中表达出来的 .请大家快速浏览课文 ,找出作者对大雁活动进行描绘的语句 ,体会写法及作用 .⑴大量运用拟人、比喻等修辞方法和有表现力的动词 ,使文章形象生动 ,表现了作者对大雁的喜爱之情 .例如:⑵多处运用比照的手法 ,突出大雁的特征 .例如:四、课内检测1、选择以下注音全对的一项〔〕 .A、雾霭〔ǎi〕纠正〔jiū〕缄默〔xián〕迁徙〔xǐ〕B、赌注〔dǔ〕撤回〔chè〕沼泽〔zhǎo〕符合〔fǔ〕C、黑鹂〔lí〕预料〔yù〕蹼鹬〔yù〕弥漫〔mí〕D、喧闹〔xuān〕稀疏〔shū〕频繁〔bīn〕偶尔〔ěr〕2、选词填空:⑴乌鸦通常被认为是笔直飞行的 ,但与______地向南飞行200英里直达最|近的大湖的大雁相比 ,它的飞行也就成了曲线 .A、坚持不懈B、勇往直前C、坚决不移⑵______的数字竟能如此进一步激发爱鸟者的感伤 .A、单调枯燥B、单一无聊C、准确无误⑶每年三月,它们都要用自己的生命来为实现这个根本的信念做______ .A、祝福B、赌注C、祈祷⑷大雁都要吹起______的号角 .A、联合B、连和C、联系⑸在对孤雁的解释上 ,出现了一束不曾______的希望之光 .A、预想B、预测C、预料3、从选文中 ,可以看出作者对大雁怀有怎样的情感 ?他怎样看待大雁 ?17 猫导学案学习目标:1、把握课文内容 ,体会比照的写法 .2、领悟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3、学会客观公正、宽容仁爱、关爱弱小的待人处世原那么 .学习重点:把握课文内容 ,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 .课时安排:2课时第|一课时学习任务1、学习并掌握8个词语读音和意思:污涩、怂恿、婢女、蜷伏、惩戒、怅然、诅骂、红绫2、理清课文表达的顺序及线索 ,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3、学习文章第|一、二局部 ,了解第|一、二只猫的故事 ,体会作者对第|一、二只猫的感情 .导学过程:一、激趣定标学生说一说自己喜不喜欢猫 ,为什么 ?【知识链接】郑振铎〔1898-1958〕 ,福建长乐县人 .现代作家、文学家 ,我国新文化运动的倡导者之一 .新中|国成立后 ,曾担任中|国科学院考古研究所所长、全国作协理事等职 .1958年10月率中|国文化代表团前往阿富汗等国进行友好访问时 ,因飞机失事不幸遇难 .他的主要著作有中|国历史参考图谱中|国俗文学史欧行日记海燕山中杂记等 .二、自学互动自学活动〔一〕〔解决目标1〕1.注音、解释污涩〔〕怂恿〔〕婢女〔〕蜷伏〔〕惩戒〔〕怅然〔〕诅骂〔〕红棱〔〕自学活动〔二〕〔解决目标2〕学生自由朗读全文 ,标号段序 .思考以下问题1.文章写了几只猫 ?重点写哪一只 ?明确:文章共写了只猫 ,即自家喂养的只猫和偷吃芙蓉鸟的黑猫 .重点写了第只猫 ,其篇幅占了三分之一有余 .2.全文可以分为几个局部 ?找出有关起止段落 ,划分文章结构 .明确:课文写了三次养猫的故事 ,据此 ,文章可分三个局部 .第|一局部〔1 - 段〕:写第|一只猫的故事 .第二局部〔-段〕:写活泼可爱的第二只猫不幸亡失的故事 .第三局部〔-34段〕:写第三只猫的亡失让我难过自责 .自学活动〔三〕〔解决目标3〕研习课文第|一局部:第|一、二只猫的故事 .3.学生齐读课文第|一、二局部 .小组合作 ,分别复述第|一、二只猫的故事 .4.小组讨论 ,解决以下问题:①作者从哪两个时间段来写第|一只猫的形态 ?②家里的人对第|一只猫的态度怎样 ?从哪些细节描写可以看出来 ?③第|一、二只猫的结局怎么样 ?家里人的态度各是怎样的 ?三、测评训练对下面描写精彩的语句作出点评 .1、三妹常笑着骂道: "你这小猫呀 ,要被乞丐捉去后才不会乱跑呢 !〞2、三妹常常取了一条红带 ,或一根绳子 ,在它面前来回地拖摇着 ,它便扑过来抢 ,又扑过去抢 .四、布置作业 .1.预习课文第三局部2.思考并概括文章的主题第二课时学习任务1.学习课文写第三只猫的内容 ,注意描写方法2.通过比拟 ,理解课文主题 .导学过程1.分析1 -14段写第|一、二只猫的内容 ,赏析细节描写的语句 .- -34段第三次养猫的故事 ,完成以下题目 .1〕芙蓉鸟事件 - -庭审现场犯罪嫌疑人:_________________犯罪嫌疑人作案的可能性:案发前的表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案发后的表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对犯罪嫌疑人的惩罚方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杀|死鸟的真正凶|手是 .2〕在知道案件的真相后 ,作者的心情愧疚、自责、更难过 .请找出表达作者复杂情感的段落 .课堂练习通过朗读、理解、品味 ,相信同学们一定有许许多多的感想 ,对作品一定有更深层次的感悟 .请同学们对文中的猫或人说一句话 .对于文中的我想说 .学后反思。
14 《大雁归来》课中导学案
【学习目标】
1.学习本文知识性、形象性、抒情性完美结合的写法。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揣摩语句,增强语言理解能力。
3、培养热爱自然的情怀,激发保护野生动物、保护环境的热情。
【学习过程】
一、导入
欣赏大雁的图片,谈谈观后的感受。
二、展示交流预习成果
1.检查预习学案的完成情况。
2.检查搜集的作者及作品等情况。
(1)作者简介:
(2)背景链接:
三、整体感知
1.作者对大雁作了哪些描写?以“——的大雁”列出,并思考表达了他怎样的感情?
2.作者笔下的大雁有哪些特点?
3.快速浏览课文,理清文章脉络。
四、深入探究
1.为什么说大雁知道威斯康星的法规?
2.为什么说大雁单调的数字激发“爱鸟者”的感伤?
五、研读赏析
以“这篇课文美在,如‘’的句子,写出了”的句式说话。
六、拓展延伸
请回顾学过的诗歌,积累有关写“雁”的诗句。
七、作业
了解或观察其它鸟的习性,是写成一篇文章。
1。
14、《大雁归来》导学案导学目标:1、了解大雁的生活习性,体会作者对大雁的喜爱之情。
2、利用本文“爱鸟者”这一贯穿文章始终的感情线索整体把握课文。
3、培养保护野生动物,珍爱野生动物意识。
重点、难点:1、体会本文浓郁的抒情色彩。
2、理解文中表意含蓄的几个难句。
自主学习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雾霭.( ) 窥.( )探缄.默( )狩.猎( ) 凋.( )零滑.翔( )2.解释下列词语。
迁徙:雾霭:目空一切:3、了解作者。
合作探究1、阅读本文,参考下面的材料,说说作者对于大雁作了哪些描写,作者在大雁身上找到了哪些“失去的东西”。
(本题要求从概括内容和领悟主旨两个方面去整体把握课文内容。
)作者在《沙乡年鉴》的序言中说:“这里所描述的是我们一家人在周末时,在那个远离过多的现代化的世外桃源──‘木屋’中所看到和所做的事情。
在这个先是被我们越来越完美的社会榨取殆尽,然后又被遗弃的沙子农场里,我们试图用铲子和斧子去重建我们在其他地方正在失去的那些东西。
正是在这儿,我们探索着,而且也发现着上帝赐予我们的本质。
”2、作者对大雁的观察和描写的句子,运用了什么手法?体会其作用。
3、本文的主旨是什么?成果展示点评小结目标检测1、探究下列句子的含义。
①“它的来临,伴随着一位切断了其后路的先知的坚定信念。
”②“向我们农场宣告不同季节来临的大雁知道很多事情,其中包括威斯康星的法规。
”2.利奥波德这位伦理学家周末就到农场度假,他用心观察研究大雁,这样多情地感受大雁,这样的情怀应该怎样理解?2、拓展训练一、仿写句子:例:一只燕子的来临说明不了春天,但当一群大雁冲破了三月暖流的雾霭时,春天就来到了。
二、回顾学过的诗歌,积累有关写“雁”的诗句。
例如: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王维《使至塞上》——————————————————————————————————。
7大雁归来学习目标:1、了解大雁的生活习性。
2、学习作者用拟人手法描写大雁的方法。
3、培养学生热爱自然,珍爱野生动物的感情。
学习重、学习目标难点:1.感知课文内容,提高阅读理解课文的能力。
2.快速阅读的根底上,进行概括、讨论、归纳。
3.理解作者对大雁倾注的感情。
学习过程:一、自主学习二、合作探究1、作者笔下的大雁有哪些特点?2、找出文中作者对大雁的观察和描写的句子,体会其作用。
3、阅读一至四自然段,答复以下问题。
〔1〕“一只燕子的来临说明不了春天,但当一群大雁冲破了三月暖流的雾霭时,春天就来到了〞,这句话表达了怎样的感情?〔2〕文段③中说大雁知道威斯康星的法规是什么?这意味着大雁们怎么做?〔3〕“三月的大雁那么不同〞,从结构上看,这句话在文章中起什么作用?三、拓展提升学习了本文,对你有什么启示?请结合实际谈谈。
四、我的收获与疑问14 大雁归来一、自主学习二、合作探究1、作者笔下的大雁有哪些特点?〔1〕来的季节是三月春天。
〔 2〕飞行的路线是笔直的。
〔3〕三月的大雁一触到水就叫,喧嚷。
〔4〕十一月份的大雁一声不吭。
爱寻食玉米粒。
( 6)常六只列队飞。
(7)四月的夜间,大雁会一阵阵喧闹。
2、找出文中作者对大雁的观察和描写的句子,体会其作用。
表达了他怎样的思想感情?作者使用了打比方、拟人的说明方法,使文章充满生动性和趣味性。
例如:(1)而一只定期迁徙的大雁,下定了在黑夜飞行200英里的赌注,它一旦起程再要撤回去可就不那么容易了。
( 2)乌鸦通常被认为是笔直飞行的,但与坚决不移地向南飞行200英里直达最近的大湖的大雁相比,它的飞行也就成了曲线。
(3)它们顺着弯曲的河流拐来拐去,穿过现在已经没有猎枪的狩猎点和小洲,向每个沙滩低语着,如同向久别的朋友低语一样。
(4)第一群大雁一旦来到这里,它们便向每一群迁徙的雁群喧嚷着发出邀请。
(5)那接着而来的低语,是它们在论述食物的价值。
字里行间充满着爱鸟之情.3、品味语言。
《大雁归来》亲密的朋友,人类是动物信赖的伙伴。
秋季,仰视寥廓的万里霜天,时常可见到一群群自北向南飞行的鸿雁,它们组成整齐的行列,单行横空,宛如一个“一”字,双行交叉,形成一个“人”字,如纪律严明的军队般,行动2.了解作者用拟人手法描写大雁,体会本文浓郁的抒情色彩。
感知课文内容,提高阅读理解课文的能力。
学过程大雁是秋寒南征、春暖北返的候鸟,据说它还能传递书信,因此很容易牵动人们的羁旅愁情、岁月之感。
自古以来,诗人们睹雁伤情或托雁寄怀,留下了许多伤感的咏雁作品。
而今天我们学习的《大雁归来》却是一篇洋溢着浓浓爱意的科学文艺散文。
(板书文题、作者)二、温故互查(预习与交流)——自主学习,二人互查:1.指导学生积累字词。
(1)朗读课文,找出文中生字词,并注音。
迁徙.(xǐ) 缄.(jiān)默窥.(kuī)探狩.(shòu)猎凋.(diāo)零雾霭.(ǎi)(2)学生结合具体语境理解词义。
凋零:凋谢零落。
迁徙:迁移。
缄默:闭口不说话。
窥探:暗中察看。
雾霭:雾气。
狩猎:打猎。
顾忌:恐怕对人或对事情不利而有顾虑。
目空一切:形容骄傲自大,什么都看不起。
2.作者简介利奥波德(1887~1948),美国著名环境保护主义者。
三、设问导读——小组讨论,合作探究:(一)整体感知1.快速读课文,找出文中对大雁描写的句子,体会其作用。
【交流点拨】例如:1.而一只定期迁徙的大雁,下定了在黑夜飞行200英里的赌注,它一旦起程再要撤回去可就不那么容易了。
2.乌鸦通常被认为是笔直飞行的,但与坚定不移地向南飞行200英里直达最近的大湖的大雁相比,它的飞行也就成了曲线。
3.它们顺着弯曲的河流拐来拐去,穿过现在已经没有猎枪的狩猎点和小洲,向每个沙滩低语着,如同向久别的朋友低语一样。
4.第一群大雁一旦来到这里,它们便向每一群迁徙的雁群喧嚷着发出邀请。
5.那接着而来的低语,是它们在论述食物的价值。
作者使用了打比方、拟人的说明方法,使文章充满生动性和趣味性。
14、《大雁归来》学案
教师寄语:希望是坚韧的拐杖,忍耐是旅行袋,带上它们,你可以登上永恒之旅,走完全世界。
学习目标:
1、了解大雁的生活习性
2、学习作者用拟人手法描写大雁的方法。
3、培养学生热爱自然,珍爱野生动物的感情
重难点:
1.感知课文内容,提高阅读理解课文的能力。
2.快速阅读的基础上,进行概括、讨论、归纳。
3.理解作者对大雁倾注的感情。
学习过程
一、课前预习
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迁徙( ) 雾霭( ) 窥( )探缄( )默
狩( )猎凋( )零滑翔( ) 顾忌( )
2、解释下列词语。
凋零:
迁徙:
缄默:
窥探:
雾霭:
狩猎:
顾忌:
目空一切:
3.作者_________,美国著名____________者。
二、课上学习
(一)导入
(二)检查预习
(三)精读课文,自主探究与合作释疑
1.作者笔下的大雁有哪些特点?
2.找出文中作者对大雁的观察和描写的句子,体会其作用。
1.作者笔下的大雁有哪些特点?(学生自主学习,边读边思边划,5分钟之后回答问题)(学生概括归纳,然后合作交流,互相补充。
回答问题是请说明在第几段,第几行)明确:(有很强的知识性)①雁三月份从南方飞到北方繁殖,十一月份从北方飞到南方越冬。
②大雁飞行的路线是笔直的。
③三月的大雁一接触到水就叫,十一月份的大雁一声不吭④爱觅食玉米粒⑤雁队以6只或以6的倍数组成。
⑥四月份的夜间大雁会一阵阵喧闹。
春天喜欢在沼泽中聚会。
⑦大雁的迁徙是国际性的。
2.请用自己的话概括全文的内容。
明确:介绍了大雁的迁徙、觅食、集会时的鸣叫、迁徙的范围及意义等。
3.在文章中作者流露了怎样的思想感情?明确:对大雁的喜爱之情。
病借此呼吁人类要保护包括大雁在内的野生动物,珍爱野生动物。
2.把你认为描写生动、语言精美的句子划下来。
再认真地读一读,仔细品味,然后4人为一个小组,合作探究,思考并交流认为写得好的原因。
(学生朗读品味,思考交流,约5分钟后回答问题。
学生没有说到的重点句子,教师举例讲解,引导学生赏析。
)(投影展示例句及赏析。
[图片13])①一只燕子的来临说明不了春天,但当一群大雁冲破三月暖流的雾霭时,春天就来到了。
——这句话是说大雁是春天真正的使者,大雁给人们带来了春天的生机,春天的希望,春天的喜悦。
②“它们顺着弯曲的河流拐来拐去,……想每个沙滩低语着,如同向久别的老朋友低语一样。
它们低低地在沼泽和草地上空曲折地穿行着,向每个刚融化的水洼和池塘问好。
”——这几句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不但描写生动形象,而且写出了大雁的聪明、可爱、热情,表现出作者对大雁的喜爱之情!③“一触到水,我们刚到的客人就叫起来,它们溅起的水花使那脆弱的香蒲抖落掉身上的冬天。
”——这一句把大雁比作“客人”,表现出作者对大雁的喜爱之情;动词“溅起”、“抖落”用得生动逼真,运用拟人的写法,生动形象地说明,大雁归来预示着万物已经摆脱了冬日的严寒,温暖的春天已经来临。
④“在这种每年一度的迁徙中,整个大陆所获得的是从三月的天空洒下来的一首有益无损的带着野性的诗歌”——作者把迁徙中大雁的鸣叫,比作是“带着野性的诗歌”,这既写出了大雁的可爱,说明大雁是人类的朋友,更表现出他对大雁的喜爱之情。
八语14《大雁归来》导学案学习目标1、了解大雁的生活习性,了解有关大雁的科学知识。
2、整体把握文意,理解文章的主旨,训练概括能力。
3、感受作者爱鸟情怀,激发真爱野生动物,倾心大自然、回归大自然的情怀。
学习重点通过品味语言文字感受作者的情感和思考学习难点理解文中含义深刻的疑难句子一、自主学习(字定如人一样潇洒)1、给下列词语注音:迁徙()雾霭()窥探()缄默()狩猎()凋零()滑翔()顾忌()2、作家作品:人只是大地共同体的一个成员,而不是土地的统治者,我们需要尊重土地。
---------------美国伦理学家奥尔多·利奥波德3、初读课文,根据课文内容填空,了解大雁的基本情况,从文中找出相应的句子。
让我们一起走进利奥波德的大雁世界,看看大雁的一举一动二、初露锋芒(好人出在嘴里)1、读得明白,说得精彩大雁的万千姿态定让你喜爱,作者也把对大雁的喜爱渗透其中.让我们一起读出作者的喜爱,感知大雁带来的喜悦、惊奇、感伤、钦佩:三、合作交流(分享是一种快乐)阅读课文,回答下列问题:1、作者对大雁作了哪些描写?表达了他怎样的感情?2、、作者笔下描写的大雁有哪些个性特点?3、作者在大雁身上找到了哪些“失去的东西”?4、通过以上的学习,你认为本文的主旨是什么?四、品味语言(认识得以提升)一只燕子的来临说明不了春天,但当一群大雁冲破了三月的雾霭时,春天就来到了。
一触到水,我们刚到的客人就会叫起来,似乎它们溅起的水花能够抖掉那脆弱的香蒲身上的冬天。
在这种每年一度的迁徙中,整个大陆所获得的是从三月的天空洒下来的一首有益无损的带着野性的诗歌。
五、拓展延伸(学以致用)请回顾学过的诗歌,积累有关写“雁”的诗句。
八语14《大雁归来》导学案学校:班级:姓名:学习目标1、了解大雁的生活习性,了解有关大雁的科学知识。
2、整体把握文意,理解文章的主旨,训练概括能力。
3、感受作者爱鸟情怀,激发真爱野生动物,倾心大自然、回归大自然的情怀。
D.1943年的开罗会议上人们发现,各国之间的联合是不可估量....的。
4.综合性学习。
材料一:据报道,第24届汉堡国际鸟类学大会宣称,全球约1万种鸟类中,大约2 000种鸟类的生存面临危机,仅2005年,175种鸟的生存环境遭到破坏。
第25届巴西世界鸟类学大会上专家警告,在未来的50年内平均每年将有一种以上的鸟类从地球上灭绝,死于非命的数量将逐年增加。
材料二:据科学研究发现,由于噪音,城市中70%以上鸟类出现了变频、仿噪、喑哑等鸣叫异化和遗传劣化的现象,灯光和药物造成了大量鸟类习性被改变、集体中毒、“意外”碰撞死亡等现象的发生。
材料三:(1)研读以上材料,写出你探究发现的结果。
答:(2)4月1日为“国际爱鸟日”,在国际爱鸟日到来之际向班里提出一项活动倡议;联系实际,有针对性地拟写一则公益广告。
答:美文品析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5~8题。
地球上最艰辛的迁徙①在夏秋季节,如果你有幸到青海湖,千万不要忘记去看看斑头雁;在春末或晚秋,假如你能够爬上珠穆朗玛峰峰顶,你一定能够幸运地听到它们的鸣参考答案预习案答案: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迁徙(xǐ) 雾霭(ǎi) 窥(kuī)探缄(jiān)默狩(shòu)猎凋(diāo)零滑翔(xiáng) 顾忌(jì)2.解释下列词语。
凋零:凋谢零落。
迁徙:迁移。
缄默:闭口不说话。
窥探:暗中察看。
雾霭:雾气。
狩猎:打猎。
顾忌:恐怕对人或对事情不利而有顾虑。
目空一切:形容骄傲自大,什么都看不起。
3、让我们一起走进利奥波德的大雁世界,看看大雁的一举一动(1)大雁归来的季节是__三月春天_(2)大雁飞行的路线是__笔直的_______.(3)三月的大雁一触到水就叫、喧嚷______ (4)十一月份的大雁__一声不响___________.(5)大雁特喜欢寻食玉米粒______________.(6)大雁常_六____只列队飞.(7)四月的夜间,大雁会在沼泽__一阵阵喧闹_________.(8)大雁被作者称为__我们的朋友______ 他和学生自称__爱鸟着_______.4、本文对大雁作了拟人化的描写,表达了作者对大雁的喜爱之情。
课题:第14课《大雁归来》导学案班级:姓名:【学习目标】1、学习生字词,能熟练朗读课文,能描述文章主要内容。
2、了解大雁的生活习性,了解有关大雁的科学知识。
3、整体把握文意,理解文章的主旨,训练概括能力。
4、感受作者爱鸟情怀,激发真爱野生动物,倾心大自然、回归大自然的情怀。
【教学重点】能够利用本文“爱鸟者”这一线索整体把握课文,学习运用拟人手法。
【教学难点】能理解文中表意含蓄的几个难句,培养学生热爱自然,珍爱野生动物的感情。
【课时安排】1课时【学法指导】独学合作探究法【知识链接】1、题目解读:文章以“大雁归来”为题,首先点明了文章的写作对象,其次“归来”一词从表面上理解是指春天来了,大雁从南方归来,但透过文章的实质,我们应该感受到,“归来”二字还包含着作者对大雁的一种感情──喜爱,希望人们能够关心、珍爱像大雁一样的野生动物,让它们和人类和谐相处,成为人类真正的朋友。
2、作者简介:奥尔多·利奥波德,出生在美国衣阿华州伯灵顿市的一个德裔移民之家。
他是一名大地的观察者与思考者,他的《沙乡年鉴》被美国人视作是与《瓦尔登湖》同样具有伟大影响力的经典。
他提出“大地共同体”概念。
他说:“大地伦理学只是扩大了共同体的边界,把土地、水、动物和植物包含在其中,或把这些看作是一个完整的集合:大地。
”人只是大地共同体的一个成员,而不是土地的统治者,我们需要尊重土地。
【导学过程】一、自主学习1、给下列加点的词语注音:迁徙.()雾霭.()窥.探()缄.默()狩.猎()凋.零()滑翔.()顾忌.()2、初读课文,根据课文内容填空让我们一起走进利奥波德的大雁世界,看看大雁的一举一动(1)大雁归来的季节是_______ _(2)大雁飞行的路线是______ __(3)三月的大雁一触到水就___ _ __ _(4)十一月份的大雁_______ ____ _ _(5)大雁特喜欢寻食________ ___ _ _.(6)大雁常____ 只列队飞(7)四月的夜间,大雁会在沼泽________ __(8)大雁被作者称为_______ _ 他和学生自称___ __二、合作探究阅读课文,回答下列问题:1、作者对大雁作了哪些描写?这些描写突出了大雁哪些个性特点?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2、我们人类失去了太多太多,作者在大雁的身上找到了哪些“失去的东西”?3、通过以上的学习,你认为本文的主旨是什么?三、仔细体味下面的句子,说说这些句子所表达的思想感情?1、一只燕子的来临说明不了春天,但当一群大雁冲破了三月的雾霭时,春天就来到了。
14.《大雁归来》导学案备课:季钰〖学习目标〗1.了解大雁的生活习性,了解有关大雁的科学知识。
2.了解作者的相关情况。
3.整体把握文意,理解文章的主旨,训练概括能力。
4.感受作者爱鸟情怀,激发真爱野生动物,倾心大自然、回归大自然的情怀。
〖重点难点预见〗1.通过品味语言文字感受作者的情感和思考。
2. 理解文中含义深刻的疑难句子1.给下列括号前的字注音。
迁徙( xǐ ) 雾霭( ǎi ) 窥( kuī )探缄( jiān )默狩( shòu )猎凋( diāo )零滑翔( xiáng ) 顾忌( jì )2.解释下列词语。
凋零:凋谢零落。
迁徙:迁移。
缄默:闭口不说话。
窥探:暗中察看。
雾霭:雾气。
狩猎:打猎。
顾忌:恐怕对人或对事情不利而有顾虑。
目空一切:形容骄傲自大,什么都看不起。
3.导入大雁是春天的使者,当第一群大雁来到我们的面前,就宣告春天来到了。
它们欢呼着旅行,喧闹着集会,寂寥了一冬的沼泽地因此增添了许多情趣和生机……4.本文作者利奥波德 (1887~1948),美国著名环境保护主义者,选自《沙乡年鉴》。
(一)作者笔下的大雁有哪些特点?(朗读课文,在文中圈画出描写大雁的语句,并根据课文内容填空)(1)大雁归来的季节是____三月春天___ __.(2)大雁飞行的路线是_____笔直的_ ___.(3)三月的大雁一触到水就___叫,喧嚷 _____.(4)十一月份的大雁_____一声不吭__ ______.(5)大雁特喜欢寻食______玉米粒__ ______.(6)大雁常____ 六 _只列队飞.(7)四月的夜间,大雁会在沼泽__一阵阵喧闹______ ___.(8)大雁被作者称为___我们的朋友_ _ 他和学生自称__ 爱鸟者 ____.(二)质疑:1.作者在大雁身上找到哪些失去的东西?作者在大雁身上找到了善性、友情、亲情,找到了联合的观念,找到了大自然的诗意。
14. 大雁归来
“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长风万里送秋雁,对此可以酣高楼。
”每当萧枫的秋季,仰视寥廓的万里霜天,时常可见到一群群自北向南飞行的鸿雁,它们组成整齐的行列,单行横空,宛如一个“一”字,双行交叉,形成一个“人”字,如纪律严明的军队般,行动划一。
1.了解大雁的生活习性,体会作者对大雁的喜爱之情。
2.了解作者用拟人手法描写大雁,体会本文浓郁的抒情色彩。
3.培养热爱自然,珍爱野生动物的感情。
大雁是秋寒南征、春暖北返的候鸟,据说它还能传递书信,因此很容易牵动人们的羁旅愁情、岁月之感。
自古以来,诗人们睹雁伤情或托雁寄怀,留下了许多伤感的咏雁作品。
而今天我们学习的《大雁归来》却是一篇洋溢着浓浓爱意的科学文艺散文。
(板书文题、作者)
二、自学指导(一)——预习与交流
1.指导学生积累字词。
(1)朗读课文,找出文中生字词,并注音。
迁徙.(xǐ) 缄.(jiān)默窥.(kuī)探
狩.(shòu)猎凋.(diāo)零雾霭.(ǎi)
(2)学生结合具体语境理解词义。
凋零:凋谢零落。
迁徙:迁移。
缄默:闭口不说话。
窥探:暗中察看。
雾霭:雾气。
狩猎:打猎。
顾忌:恐怕对人或对事情不利而有顾虑。
目空一切:形容骄傲自大,什么都看不起。
2.作者简介
利奥波德(1887~1948),美国著名环境保护主义者。
三、自学指导(二)——合作与探究
(一)整体感知
1.快速读课文,找出文中对大雁描写的句子,体会其作用。
【交流点拨】
例如:1.而一只定期迁徙的大雁,下定了在黑夜飞行200英里的赌注,它一旦起程再要撤回去可就不那么容易了。
2.乌鸦通常被认为是笔直飞行的,但与坚定不移地向南飞行200
英里直达最近的大湖的大雁相比,它的飞行也就成了曲线。
3.它们顺着弯曲的河流拐来拐去,穿过现在已经没有猎枪的狩猎点和小洲,向每个沙滩低语着,如同向久别的朋友低语一样。
4.第一群大雁一旦来到这里,它们便向每一群迁徙的雁群喧嚷着发出邀请。
5.那接着而来的低语,是它们在论述食物的价值。
作者使用了打比方、拟人的说明方法,使文章充满生动性和趣味性。
2.作者笔下的大雁有哪些特点?
【交流点拨】
①来的季节是三月春天。
②飞行的路线是笔直的。
③三月的大雁一触到水就叫,喧嚷。
④十一月份的大雁一声不响。
⑤爱寻食玉米粒。
⑥常六只列队飞。
⑦四月的夜间,大雁会一阵阵喧闹。
3.文章的主旨是什么?
【交流点拨】作者认为大雁是人类的伙伴,动物使地球充满生机、充满诗意、充满乐趣,人类应该珍爱有益无损的动物,与动物和谐共处。
一言以蔽之,即人类应该保护野生动物、珍爱野生动物。
(二)文本探究
1.为什么说大雁知道威斯康星的法规?
【交流点拨】春季禁止猎杀大雁,而春雁每天都要去玉米地作一次旅行,不是偷偷摸摸的,作者用拟人的手法表明大雁知道法规,在春天的白天放心地活动、觅食。
2.为什么说大雁单调的数字也能激发“爱鸟者”的伤感?
【交流点拨】单调枯燥的数字说明了孤雁的原因是因为家庭中其他成员被枪杀,或者成了心碎的寡妇,或者失去了自己的子女。
原先就这样推断而感伤,现在证实了,于是爱鸟者的感伤被进一步激发,单调枯燥的数字包含的意味丰富,让人动情。
(三)语言赏析
有人说本文语言是形象性、抒情性的完美结合,请选择文中体现这一特点的语句或语段进行赏析。
例如:“在这种每年一度的迁徙中,整个大陆所获得的是从3月的天空洒下来的一首有益无损的带有野性的诗歌。
”赏析:这句话是说,春分后大雁回归,它们离开了食物丰足、冬季温暖的南方,最后来到阳光充足、夏季僻静的北极,生育小雁。
迁徙中的大雁,它们的鸣叫,是带着野性的诗歌,给整个大陆带来诗意。
作者觉得大雁是非常可爱的动物,是人类的朋友,他喜欢大雁。
【交流点拨】1.“一只燕子的来临说明不了春天,但当一群大雁冲破了3月暖流的雾霭时,春天就来到了。
”
大雁是春天真正的使者,大雁给人们带来了春天的生机,春天的希望,春天的喜悦,在作者心目中,大雁像人类一样具有灵性。
2.“一触到水,我们刚到的客人就会叫起来,似乎它们溅起的水花能抖掉那脆弱的香蒲身上的冬天。
”
归来的大雁让香蒲乃至万物摆脱了冬日的严寒,香蒲乃至万物迎来春天,欣欣向荣,生动形象。
3.“在我们的农场,可以根据两个数字来衡量春天的富足:所种的松树和停留的大雁。
”
这表现了作者对大雁的喜爱、珍视。
4.“这些孤雁是伤心的单身……它们是丧失了亲人的幸存者。
”
作者为孤雁而感伤,为它们失去亲人而悲哀伤痛,字里行间流露出对枪杀大雁者的反感乃至愤恨。
5.“每年3月,它们都要用自己的生命来为实现这个基本的信念做赌注。
”
大雁用生命实现联合的信念,而人类却遥不可及,表现了作者对大雁赞扬、钦佩、崇敬之情。
6.“在这种每年一度的迁徙中,整个大陆所获得的是从3月的天空洒下来的一首有益无损的带着野性的诗歌。
”
春风后大雁回归,它离开了食品丰足、冬季温暖的南方,最后来到阳光充足,夏季僻静的北方,生育小雁。
迁徙中的大雁,她的鸣叫,是带着野性的诗歌,给整个大陆带来诗意。
作者觉得大雁是非常可爱的动物,大雁是人类的朋友,他喜欢大雁。
小结:浓郁的抒情色彩是本文的一大特色,字里行间注满爱鸟之情。
作者对大雁的迁徙飞翔由衷钦敬,他为大雁担惊受怕,为遍体创伤的孤雁的不幸而悲伤哀痛,他为大雁归来而欣喜欢乐,对大雁的种种鸣叫声由衷喜爱,即使不是直抒胸臆,笔墨中也饱含爱意。
四、板书设计
大雁归来
南飞的大雁善性
大雁归来
春雁觅食感受到大雁的友情抒发=====爱鸟之情
孤雁
4月夜间大雁群居的鸣叫亲情
五、拓展延伸
1.仿写:一只燕子的来临说明不了春天,但当一群大雁冲破了3月暖流的雾霭时,春天就来到了。
【交流点拨】
一股刺骨的寒风说明不了冬天,但当漫天的凛冽的风夹杂着雪花时,冬天就来了。
一棵树的叶子落光说明不了冬天,但当一片树林受不了十一月寒风的折磨时,冬天就来了。
一片落叶的飘零说明不了秋天,但当一层层叶子沐浴在金黄的大地的怀抱时,秋天就来了。
一只鸣蝉的死亡说明不了秋天,但当一片麦田更换了十月的新衣时,秋天就来了。
2.为保护野生动物设计一则公益广告,呼吁全人类一起珍爱、保护野生动物。
【交流点拨】拒绝买卖,禁止伤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