刍议契约自由原则及其在中国民商法中的确立与发展
- 格式:doc
- 大小:15.00 KB
- 文档页数:3
试析契约自由原则论文摘要契约自由原则着重体现当事人的意志,强调订立合同双方的约定而非法定。
随着历史的发展,契约自由受到一定的限制。
契约自由原则是契约发展的重要原则。
是实现契约内容的重要保障。
契约自由承载着法治的核心价值,对契约自由的适度的限制,有利于实现正义与自由的平衡,使当事人在守法前提下实现最大限度的自由。
论文关键词契约自由意思自治合同发展历史意思自治限制契约自由原则是近代私法三大基本原则之一,契约自由原则强调订立契约的双方当事人之间通过意思自治。
当事人通过意思表示达成协议,形成双方认可的权利义务关系,并在当事人之间发生效力。
契约自由原则不仅是立法的精神体现也是对人的权利的保障的重要进步。
正如我国台湾民法学者陈自强指出的:“契约自由原则,虽然不是私法自治原则的全部,但却是最重要的内涵。
一、契约自由原则的内涵契约自由原则是合同中的一个重要的原则,是合同从订立到终结各个阶段当中当事人应当遵循的原则。
在我国《合同法》中第四条规定:“当事人依法享有自愿订立合同的权利,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非法干预。
”本条规定是对契约自由原则的法律肯定。
一般认为契约自由的内涵包括六个方面②,是否缔结契约的自由,选择缔约相对人的自由,契约形式的选择自由,决定契约内容的自由,调整契约内容的自由,终结契约的自由和选择裁判自由。
(一)是否缔结契约的自由是指订立契约的当事人得以自由决定是否要成立一定的契约,没有一定缔约或不缔约的强制。
是当事人自主选择是否开始一定法律关系的权利,是当事人最基本的自由权。
当事人有创设或不创设契约的自由,在不违反法律的强制性规定契约的前提下,法律效果完全由当事人意思决定。
(二)选择缔约相对人的自由订立契约的当事人有权决定与谁缔约合同的自由,是指当事人既有权决定与谁缔约的自由,也有权决定不与谁缔约的自由。
这是对有订立契约的意向的当事人的权利保护,它否定了强制与特定的人订立合同的情形和强制不能与特定人订立合同的情形。
民法典对契约自由与公平交易的平衡原则契约自由与公平交易是构成市场经济中的重要基石,也是维护市场秩序和促进经济发展的关键要素。
作为法律规范的指导性原则,平衡契约自由与公平交易的原则在我国新颁布的《民法典》中得到了充分的体现和发展。
本文将从《民法典》对契约自由与公平交易的界定、平衡原则的内涵和实施以及其对市场经济的影响等方面进行探讨。
一、契约自由与公平交易的界定契约自由是指市场主体在交易过程中的自主权利和自由裁量权力。
在民法中,契约自由是以个人的意愿为基础,双方主体可以根据自身的需要和利益自由地约定合同内容和条件。
契约自由是市场经济中的核心原则,它体现了私人意愿的尊重和自由选择的原则。
公平交易是指市场主体在交易过程中遵循公平、公正、诚实信用的原则进行交易。
公平交易意味着交易双方在信息对称、权益平衡、契约平等和诚实信用的基础上进行交易,避免利用信息不对称和市场垄断等不正当手段牟取暴利。
公平交易是市场经济秩序的一项基本要求,旨在维护交易双方的合法权益,促进市场竞争和经济发展。
二、平衡契约自由与公平交易的原则内涵《民法典》对平衡契约自由与公平交易的原则进行了多方面的规定和细化。
首先,根据契约自由原则,民法明确规定了契约的自由原则,即允许市场主体根据自己的意愿在法律规定和道德准则的范围内订立和履行合同。
其次,根据公平交易原则,民法规定了合同的公平性要求,明确了契约双方平等自愿、公正诚实的基本要求。
平衡契约自由与公平交易的原则还包括信息公开和合同平等原则。
信息公开原则要求市场主体在交易过程中提供真实、完整、准确的信息,避免信息不对称导致的市场失灵。
合同平等原则要求合同双方在订立和履行合同时具有平等的地位和权利,避免强制、不平等的合同条款对较弱方的损害。
三、平衡契约自由与公平交易的原则实施为了有效实施平衡契约自由与公平交易的原则,需要加强法律法规的制定和完善,加强合同审查和监管机制的建设,同时还需要加强市场主体的法律意识和道德意识。
试谈民商法中契约自由原则的确立与发展在资本主义自由经济快速发展、代议制民主政体建立、人本主义学说成为主流思想、契约神圣和契约的相对论逐渐成熟的推动下,西方国家逐渐认识到法律主体应具有平等的地位和人格,而且在缔约过程中享有自由,并在《法国民法典》《德国民法典》以及英美法系国家法律立法中明确阐述和贯彻了契约自由原则。
我国《大清民律草案》结合西方国家立法中的契约自由原则,将其最早明确提出,为我国民商法中契约自由原则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一、民商法中契约自由原则的确立(一)契约自由原则在我国民法典中的确立我国法学典籍中,最早系统阐述契约理论的是 1905 年由湖北法政编辑社出版的《民法》,其不仅对广义和狭义的契约进行了界定,而且整理了西方发达国家对契约进行立法的相关主张,对民国初年的立法产生重大影响。
1911 年,处于资本主义萌芽出现和发展阶段且认识到列强图以自强重要性的清政府,在清政府组织修订法律馆探索制定引进西方立法原则的民商法制的不懈努力下,我国近代第一步真正意义上的民法草案形成,即《大清民律草案》。
在《大清民律草案》第一编总则中的第五章第一节和第二节、第二编债权中的第二章等具体条文中均对契约进行了说明,结合正文第 211 条契约之要素已为合意者的条文规定以及第330 条和第 331 条对无限制主义利息的条文规定等,可以发现此部民商法典草案中已淡化了形式要件在契约关系建立中的地位,这在该法典立法理由的第 395 条、540 条等条文屡次出现契约自由相关表述的现象中也可以得到体现。
可见,虽然在该部法典正文中并未明确提及契约自由,但《大清民律草案》中确立了契约自由原则的客观事实不容否认,可惜该部民法草案最终并未得到正式颁布。
需要注意的是,在《大清民律草案》中,虽然引进并阐述了近代契约自由原则,但并未盲目推崇,而对其进行了适当限制,如第 175条、第 176 条等,这一方面体现出当时的清政府仍受到我国封建契约制度的影响,另一方面也说明,清政府在一定程度上认识到契约自由原则在某些特殊情况下会产生消极影响,这对我国民商法中契约自由原则的后续发展具有积极作用。
契约自由论文契约正义论文:论契约自由原则摘要:契约自由原则作为合同法的基本原则确立于《法国民法典》,近代以来契约自由原则随着社会经济生活的变化不断实现自我修正。
拟通过分析契约自由原则的形成基础来论证契约自由与契约正义的统一是目前市场经济条件下契约自由发展的必然结果,指出追质正义与追求契约自由在合同法的终极价值取向上是一致的。
关键词:契约自由;契约正义;形式正义;实质正义1 契约自由的法源与涵我国《合同法》第四条规定:“当事人依法享有自愿订立合同的权利,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非法干预。
”通常认为,该条原则被认定为是我国合同法中的契约自由原则。
该原则起源于罗马法。
在罗马法中契约自由制度首次得到全面规定并达到相当高度,正是罗马法孕育了契约自由的观念和思想。
自罗马法以来,以平等和私法自治为终极关怀的契约自由原则成为契约法的基本原则。
契约自由从思想到原则的转变是在法国民法典中实现的。
近代以来,各国以不同方式、不同程度在法律中确立了契约自由原则。
契约自由原则之所以在合同法中占据如此重要的地位也是其自身的涵决定的。
众所周知,合同法作为调整平等主体之间的民事权利义务关系的法律,以促进市场经济健康发展,维护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的平稳运行为基本要义。
契约自由的基本精神保证了市场交易主体地位的平等性,最大限度地维护平等主体之间交易价值的等值性。
然而20世纪以来尤其是二次大战结束后的几十年里,垄断的加剧、失业率的增加和交易扩大导致的交易程式化,使古典的契约自由原则日益陷入无法排解的窘境:在经济地位有明显势差的交易者之间,契约自由正在变成弱肉强食的工具。
正如卢梭所言:“人生而自由,却无往而不在枷锁中。
”要想在市场交易主体之间实现真正的契约自由,契约正义的规必不可少。
哈耶克也曾指出:“个人的自由没有必要扩及由个人组成的团体,而且政府有时甚至有责任保护个人来对付有组织的团体。
”亦即要强化弱者、弱化强者的契约自由权,以弥补他们在经济上的强弱势差,实现平均正义。
《论契约自由原则的演变与发展》读后感《论契约自由原则的演变与发展》一文对契约自由原则的产生及发展历程进行了详尽阐述。
全文论述了契约自由思想的形成、契约自由原则的兴起及对其的限制,并简要介绍了契约自由在我国的发展历程。
契约概念可以追溯到古希腊,古希腊的智者伊壁鸠鲁有一种把“法”解释为“契约”的倾向,柏拉图、亚里士多德将契约的论述与正义联系在一起。
1我们当然不能接受这样的观点,即认为契约关系是在现代社会中突然发生的,这是一种历史突变论的思想方法,显然不符合历史发展的客观事实。
与任何事物一样,契约关系有一个形成和发展的过程。
2本文作者亦认为契约自由的产生和发展是时刻依托着政治、经济、思想文化的,并随着后者的变化而变化。
但同时,契约自由在法律上的体现又会反过来实现后者对前者的确定与制约。
依作者看来,契约的产生就像卢梭所说,人类在将自己的权利全部转让之前,尚处于自然状态,而社会契约的订立是人类由自然状态走进社会状态的一个里程碑;契约自由随着古罗马版图的不断扩大而在万民法的诺成契约中开始出现;随着15世纪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形成而实现“从身份到契约的运动”,到19世纪这四百年间契约自由得到飞速发展并形成成熟理论体系;自20世纪各主要资本主义国家进入垄断时期,国家对社会经济生活的干预逐步加强,通过各种法律的创设和实施,契约开始受到限制。
古罗马时,社会经济发展仍处于相对较低的程度,国家权力对市场有着严格的约束力,法律对契约的形式的要求很严,所有的契约均是要是契约——交易当事人必须亲自到场,按一定的程序行为,说出固定的术语,并有证人在场。
至于这种固定的术语是否反映当事人的真实意愿法律是不过问的。
这与中国西周到汉代时期的契约制度相仿——中国当时的契约仅注重其制定的形式和考虑其在财产争诉中的1张维新,《浅析卢梭<社会契约论>的法律思想》,重庆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2010年第24卷第5期。
2凭证作用,而协议以及立约双方的合意等是不考虑的。
民法总则与契约自由当谈到民法总则与契约自由时,总会有一些反复和争议。
民法总则是一个国家的民事法律体系的基本法规,而契约自由则是指个人或团体在法律框架内享有签订合同的自由。
两者在维护公平和保护个人权益方面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本文将探讨民法总则与契约自由的关系,并就其优劣势展开讨论。
民法总则作为一种整体性法规,旨在规范社会各方面的民事关系,确保社会秩序的稳定和繁荣。
它为各种合同提供了统一的基础框架,使得人们在交易过程中能够依法行事。
民法总则强调平等、自由和公正的原则,保护交易各方的合法权益并维护良好的商业环境。
通过明确合同双方的权利和义务,民法总则在商业和经济发展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然而,在民法总则中,契约自由是一个鼓励和保护合同签订的原则,个人和法人机构在此基础上享有自行制定合同的权利。
契约自由是市场经济的核心原则之一,它鼓励人们根据自己的意愿和利益与他人进行交易。
这种自由使得市场可以自由运作,促进资源的有效配置和经济的繁荣。
然而,契约自由并不是完全没有限制的。
在现代社会,法律和监管机构强调保护消费者权益,防止不公平和有害的合同存在。
例如,对于涉及公共利益、健康和安全的领域,如环境保护、食品安全等,契约自由可能会受到限制。
此外,契约自由也受到人民法院的审查,以避免涉及不合法和不道德的合同。
尽管契约自由存在一些局限性,但它依然是一个重要的原则。
契约自由使得市场能够快速适应变化,并促进社会进步和发展。
它鼓励创新和竞争,提供了各种机会和选择,推动了经济的发展和实现个人价值。
在实践中,人们常常面临着民法总则与契约自由之间的冲突。
一方面,民法总则为合同提供了基本的原则和规定,保护了合同交易各方的权益。
另一方面,契约自由允许合同签订各方根据自己的利益和意愿自由约定交易条件。
当这两者发生冲突时,法院或仲裁机构需要权衡各种因素,并依法判断最合理和公平的结果。
总的来说,民法总则与契约自由是一个相互关联且相互作用的关系。
合同自由原则(1)论文关键词:合同自由原则强制性合同格式合同契约自由论文摘要:合同自由原则最早产生于罗马法时期,在资本主义自由竞争时期确立并得到充分发展。
进入二十世纪后,随着政治、经济、思想文化的发展,各国立法普遍对这一原则给予一定的限制,以保证社会的公平公正。
本文论述了合同自由原则的发展历史及其主要内容,以及对合同自由原则予以限制的必要性,结合中国国情,以期能对合同自由原则有一个全面的认识。
一、合同自由原则的形成及在中国的发展合同自由作为一种思想早在罗马法时期就产生了,经历了漫长的历史过程,合同自由的雏形出现在商品生产社会的第一个世界性法律——罗马法中。
合同自由原则在罗马法中虽然只是一种思想,反映在诺成契约形式中,但对后世法律的影响仍是不可抹杀的;虽然未形成罗马契约制度的一项基本原则,但“罗马法的契约自由思想,为现代契约制度的形成和发展奠定了理论基础”。
⑴[1]从十九世纪开始,商品经济在西欧及地中海地区的发展,为合同自由的确立提供了社会实践经验;在自由经济主义经济思想和强调人类自由的理性哲学的基础上,合同自由原则适应了自由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需要。
合同自由原则产生于资本主义自由竞争这一特定的历史时期产生,并在许多假想理论和部分实践中发展起来。
于是合同自由原则在合同法中逐渐被确认,成为近代合同法的基本原则。
正是由于合同自由原则符合资产阶级政治、经济、文化的需要,且资产阶级的政治、经济、文化又为其提供了生长的土壤,合同自由原则才得到了飞速的发展,显示出极其强大的生命力。
直到十九世纪晚期,合同自由原则得到了空前的发展,以至被看作是一种基本的自然权利,推动社会发展的一种主要工具,甚至被明确包括在宪法所保护的自由中。
由此,在长达百年的时间内被奉为神圣、不可动摇的法律准则,具有至高无上的地位,“合同自由原则成为近代合同法的核心和精髓,且在大陆法系国家被奉为民法的三大原则之一”。
⑵成为十九世纪放任主义的经济基础之一。
论契约自由摘要:契约自由是私法上意思自治原则的主要内容和基本表现,它是指在私法领域中个人可以完全按照自己的意志参与行动。
契约自由原则是契约法的核心和灵魂,它是近代私法三大基本原则之一。
契约自由原则是市场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上的民法上的产物,并和市场经济同始终。
契约自由的兴起深具历史价值:第一,使人们摆脱了身份的限制,自由地参与市场竞争;第二,进一步发展了人文主义的伦理观;第三,促进了经济的迅速发展。
随着社会的进步,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契约自由原则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冲击和挑战,随着社会公用事业的发展,私法公法化的扩大,出现了反垄断法,强制性合同,格式合同等,契约自由遭到了质疑,西方许多学者常论及契约的“衰落”和危机。
但事实并非如此,契约自由并不等于交易无序;不等于随心所欲,滥用契约自由不仅会破坏已形成的交易秩序,为法律所不允许,还会使依据该契约所产生的权利义务得不到法律的确认和保护,契约自由并非是完全不要限制,而是尽量少干预,所以契约自由并未衰落,正如市场经济未衰落一样,它只是在新的社会条件下获得了新的表现形式,而我们中国的契约自由理论,也在市场经济迅速发展的大背景下兴起和发展。
关键词:契约自由、原则、私法、合同、基础一、契约自由兴起的历史背景(一)市场经济是契约自由兴起的经济基础18世纪60年代开始的工业革命使工厂手工业逐渐进入机器工业阶段,大大提高了劳动生产率,实现了工业化、技术化和城市化,社会生产力获得了极大的解放。
到19世纪上半期,法国、德国等大陆国家先后开始了以棉纺织业的机械化、蒸汽机的发明和运用及铁路建设为内容的技术革命,工业革命已告完成。
到19世纪中期,各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已在不同程度上建立了各自的近代工业部门并形成了较为合理的社会分工。
[1]作为工业革命的必然结果,欧洲大陆国家自19世纪中叶开始了城市化,这主要表现为城市人口的急剧增加和农村人口的大量减少,各个国家都逐渐从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过渡。
探讨我国合同法中的契约自由原则与限制契约自由原则是合同法的核心原则之一,也是市场经济体制下的基本法理之一。
在合同法中,契约自由原则指的是当事人在自愿、平等、诚实信用和公平的原则下,经过协商一致可以自由订立合同,并且可以根据自身的需求、利益以及交易环境来制定合同的内容和条款。
契约自由原则在市场经济中起到了保障交易自由和交易平等的作用,促进经济活动的发展。
然而,契约自由并不意味着完全没有限制。
在我国合同法中,对契约自由进行了相应的限制和规范,以保护交易双方的合法权益、维护社会公共利益和社会秩序。
这些限制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几个方面:一、法律另有规定的限制。
在我国合同法中,存在一些与契约自由原则相冲突或需要保护的特定领域,法律对其进行了限制和规范。
例如,刑法、民法、劳动合同法等对于合同内容、合同对象、合同行为等方面存在特定的规定,限制了当事人的自由发挥权利。
二、公序良俗的限制。
契约自由不得违反社会公共利益和公序良俗。
一些道德和伦理标准对契约自由进行了限制,例如,违背社会公共道德的合同通常被认为是无效的,如赌博合同、妨害他人生命健康的合同等。
三、不平等条款的限制。
契约自由需要建立在交易双方的平等地位上。
我国合同法规定,当事人不得利用其结构优势、知识优势等不平等的地位,对另一方进行不公平的约束或剥夺对方的权利,以保护相对弱势当事人的利益。
四、行政管理的限制。
由于行政管理需要对市场活动进行规范、指导和监督,因此,合同法中存在一系列受到行政管理的限制,涉及国家利益、社会公共利益和个人合法权益的保护。
这些限制的存在,有助于确保契约自由在法律框架内得到健康的发展,维护市场公平竞争秩序,保护消费者的权益,促进经济的可持续健康发展。
然而,在实践中,契约自由原则和限制之间的平衡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一方面,过度束缚契约自由可能会阻碍市场发展,限制交易双方的创造力和灵活性;另一方面,过度放任契约自由可能导致不公平的合同关系和市场失序。
浅论契约自由原则在近代中国民法中的确立论文摘要:契约自由原则是近代三大民法原则之一,其在近代中国民法中最早确立于《大清民律草案》。
重新审视近代民法最初对契约自由原则在理论与立法技术方面的继受,对于我们现令研究契约自由原则的“自由”与“限制”的维度,仍有着深远的理论价值与借鉴意义。
契约自由原则作为近代三大民法原则之一,是当代契约法的核心与灵魂,被誉为是私法中最具魅力的原则之一。
契约自由是指契约当事人只要不违反法律的规定和公序良俗,可以自由协商确定相互的权利义务关系。
清末编订的《大清民律草案》,首次将其继受于我国民法中。
下文将逆历史长河而上,重新审视近代中国民法对该项原则在理论与立法技术方面的继受,从而为我国现今契约法的发展提供历史的借鉴。
一、契约自由原则在西方的历史演进在回溯契约自由原则在近代中国的确立之前,有必要先追溯一下此项原则在西方民法中形成的过程,从而更客观地分析与探讨我国近代民法对此项原则的继受。
契约自由思想的萌生,肇始于罗马私法。
古罗马社会早期以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为主,当时的罗马人对财产交易的主要关注点是交易的安全,因此法律对于契约更注重形式而轻意思表示。
伴随罗马简单商品经济的发展以及早期自然法思想的影响,罗马的外事裁判官们通过告示赋予非依特定形式而产生的当事人间的“协议”以法律效力,从而导致了罗马法上诺成契约的产生。
诺成契约指在买卖、租赁、合伙和委任中,通过合意发生债。
如当时学者所言,“人们之所以说通过合意缔结债,乃因为不需要书面文件;无论如何,也不需要当事人到场;再者,也不必给付某物,为了债取得效力,进行交易的人作出同意,即为已足。
”因而,在不在场的人之间,也缔结这样的交易,例如借助于书信或借助于传信人。
以“合意”为核心的诺成契约的形成,标志着罗马法上契约的成立在交易外观上实现了形式自由。
虽然“诺成契约”在数量上是极端有限的,但是毫无疑义它引领着契约法跃入了一个新的历史阶段。
中世纪罗马法衰落之后,欧洲步入了教会法统治时期。
从契约自由原则的基础看其在现代合同法上的地位_商法论文历史造就传统,但另一方面也破坏传统。
所谓成也萧何,败也萧何是也。
契约自由原则即可当其一例。
虽然论述契约自由原则的文章很多,但国内民法学界对此问题系统、全面的研究论述并不多。
此处文章论从史出且以现实给以实证,纵以古今史实立论,横以各国法例举证,执意说明契约自由原则衰微之必然。
立论平淡不奇,阐发深远周致。
哲史并举,功力独到,足可成一派之言。
然形式主义是否因之衰微,实证主义是否因之实现,甚至能否如此抽象,均在大可议论之列。
一、契约自由的含义所有权绝对、过错责任和契约自由为近代私法的三大原则,而契约自由又是私法自治(意思自治)的核心部分,就如德国学者海因·科茨等所指出的:“私法最重要的特点莫过于个人自治或其自我发展的权利。
契约自由为一般行为自由的组成部分……是一种灵活的工具,它不断进行自我调节,以适应新的目标。
它也是自由经济不可或缺的一个特征。
它使私人企业成为可能,并鼓励人们负责任地建立经济关系。
因此,契约自由在整个私法领域具有重要的核心作用。
”(注:(德)罗伯特·霍恩、海因·科茨、汉斯·G·莱塞:《德国民商法导论》,楚建译,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1996年12月第1版,第90页。
)按照意思自治的理论,人的意志可以依其自身的法则去创设自己的权利义务,当事人的意志不仅是权利义务的渊源,而且是其发生的根据。
(注:尹田编著:《法国现代合同法》,法律出版社,1995年9月第1版,第13页。
)这一原则在整个私法领域,如婚姻、遗嘱、契约等以意思为核心的法律行为支配的私法领域内,均普遍适用,体现在契约法上就是契约自由的原则。
契约自由原则的实质是契约的成立以当事人的意思表示一致为必要,契约权利义务仅以当事人的意志而成立时,才具有合理性和法律上的效力。
具体说来,契约自由应当包括以下含义:1.是否缔约的自由这是最大的自由选择权,即一个人有权根据自己的意志决定缔结或者不缔结契约,他没有法定的缔约义务。
契约自由论文:论我国民法的契约自由原则【中文摘要】契约自由原则作为私法自治主要内容和重要形式,是契约制度全面展开的前提和基础。
契约自由原则从古罗马法的契约自由思想雏形到近代的契约自由原则再到限制自由的阶段,呈现出无自由、无限制的自由到限制自由的趋势。
在这一过程中,一方面市场经济主体被赋予了广泛的自由权利去参与经济活动,另一方面随着垄断主义的到来,自然人之间的平等状态被打破,自然人和法人尤其是垄断组织之间的平等地位根本无法在现实中得到实现,人们面临着被自己创造的契约制度所侵害的可能。
无限制的契约自由带来了不公平的结果。
契约自由原则发展进入了限制自由阶段。
契约自由原则发展的历程表明:一、契约自由作为近代资本主义政治经济文化的产物,促进了社会的巨大发展;二、对契约自由的滥用必然导致对契约自由的限制。
我国处于改革开放,建立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阶段,必须借助契约自由原则对市场经济的强大推动作用。
对此,我们必须确立契约自由原则在我国民法中的基本地位,扩大契约自由原则的内涵,同时规范、正确引导国家对契约自由的干预。
【英文摘要】The principles of contract freedom,as the more important form and the core of civil law antonomy, is the premise and foundation for other ones’development. This system has gone through the progress from the Rome method freedom of contract to the principles of contractual freedom and the stageof he restriction of the freedom. And the whole progress has shown the trend of transformation from the f unlimited freedom to the limit free freedom.. During this progress, natural person has been endowed with the right to participator in economic activity. On the other hand, with the arrivaling of Monopolistic organization, the elimination of the equality and the interdependence among civil subjects which are indispensable to traditional civil legal value, the equal balance among natural person has been broken up. And the equality between natural person and corporation has never been realized. That is to say, human being may be the victim of themselves’legal civilization.The unlimited freedom of contract bring the unfairable reslt. The development of the principles come into another progress.The development process indicated that:As the produce of modern capitalism,the freedom of contract push the society’s great develpoment. The abuse of the freedom of contract doctrine will inevitably bring restriction on itself. China is currently in the stage of reform and opening up and the Chinese government is committed to building a socialist market economy with its own characteristics. Naturally, we must take advantage of this doctrine’s powerful role in promoting the market economy.Correspondingly, we must establish the basic position of the freedom of contract doctrine in the civil law and expand its meaning. At the same time, we should regulate and guide the intervention in the freedom of contract from state and government.【关键词】契约自由契约自由的限制契约自由的保护【英文关键词】the freedom of contract restriction the freedom of contract protection the freedom of contract【目录】论我国民法的契约自由原则摘要3-4ABSTRACT4引言7-8一、契约自由原则的兴起8-14(一) 契约自由原则的形成9-12 1. 契约自由原则形成的经济基础9 2. 契约自由原则形成的政治基础9-10 3. 契约自由原则形成的理论基础10-12(二) 契约自由原则的内涵12-14二、现代法下契约自由原则的变化14-23(一) 20世纪经济社会背景的变化14-16 1. 法人的出现14-15 2. 格式条款的广泛运用15-16 3. 国家对经济的干预16(二) 法律思想的变化16-20 1. 从个人本位向社会本位转变17-18 2. 从不干预政策到国家的积极干预18-20(三) 契约法的新发展——契约自由的限制20-23 1. 对主体实行强行性规范20 2. 对合同内容选择的限制20-21 3. 对合同效力的限制21-22 4. 合同责任的扩大22-23三、我国民法的契约自由原则23-30(一) 我国的立法现状23-25 1. 契约自由原则在我国民法中的地位23-24 2. 合同自由观念在我国的确立24-25(二) 我国合同自由原则的理性分析25-27 1. 自由观念的分析25 2. 法律现状的分析25-26 3. 经济政策的分析26-27(三) 我国合同自由原则的立法建议27-30 1. 我国合同法应明确规定合同自由原则27-28 2. 扩大合同自由的内涵28 3. 对利益进行界定28-30结语30-31致谢31-32参考文献32-33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33。
论契约自由浙江警察学院夏律310053摘要:实行契约自由,是近代私法走向进步的标志。
在被拿破仑称为“不会被任何东西摧毁并会永远存在的”《法国民法典》中,契约自由被认为是民法的三大原则之一,契约自由作为近代私法三大基本原则之一,是私法自治(意思自治)的必然结果,又是其核心部分,正如我国台湾民法学者陈自强指出的:“契约自由原则,虽然不是私法自治原则的全部,但却是最重要的内涵。
”二十世纪后,随着政治、经济、思想文化的变化,契约自由原则也发生了一定的变化,各国立法普遍对契约自由给予一定的限制,以保障社会的整体利益。
关键词:契约自由的涵义, 契约自由的形成, 历史价值一、契约自由的涵义。
契约自由作为一种法学理论,建立在对当时社会生活的一个基本判断基础之上,即认为合同当事人之间的地位是平等的,相互间并没有将自己的意志强加于人的能力或权力。
所以,每个人对于自己所参与的法律关系,都有充分的自由加以选择,社会成员相互间都有同等的机会参与竞争,并能够按照自己的意志建立法律关系。
契约自由包含以下四个方面的含义:(1)缔约自由。
即当事人双方有权自主决定是否与他人缔结契约,法律不应当限制当事人订约或不订约的权利。
缔约自由是契约自由原则的最基本的含义,如果法律对当事人缔约自由加以限制的话,也只不过是为了维护交易的安全而设立的行为能力制度。
(2)选择契约相对人自由。
即当事人决定与何人订立契约的自由,因此,认可当事人选择契约相对人的自由,实际上就是认可了当事人参与市场流转,自由地进行竞争的自由。
(3 )确定契约内容自由。
即选择契约类型和契约条款的自由,这是契约自由原则的核心之所在。
确定契约内容自由包括两个方面的含义:一是当事人选择契约类型的自由。
即缔约人有权根据自己的意愿确定与他人订立何种类型契约,而不受他人的干涉。
即使对于法律尚未加以类型化的非典型合同,法律也允许当事人自由订立,从而扩展了当事人在市场竞争中的活动范围,为当事人的交易行为提供了法律上的保障。
浅析契约自由原则目录浅析契约自由原则抵押权物上代位性之分析论民法中的无权处分浅析契约自由原则周建一、契约自由原则的含义契约自由作为近代私法三大基本原则之一,是私法自治(意思自治)的必然结果,又是其核心部分,正如我国台湾民法学者陈自强指出的:“契约自由原则,虽然不是私法自治原则的全部,但却是最重要的内涵。
”[1]按照意思自治的理论,人的意志可以依其自身的法则去创设自己的权利义务,当事人的意志不仅是权利义务的渊源,而且是其发生的根据。
[2]这一原则在私法领域普遍适用,体现在契约法上就是契约自由原则。
按通常的理解,契约即当事人意思表示一致,依此,债权契约、物权契约、身份契约乃至行政法上的行政契约,均属契约之列,契约非民法所独有。
然纵观各国民法之规定来看,契约均归属于债权部分,或者将契约法单独立法以规范债之发生(如我国《合同法》之单独立法,合同与契约只是对英文词contract的不同译文,含义相同)。
“因此之故,学说上称债权契约为狭义契约,任何当事人互相意思表示一致的合意,称为广义契约。
契约原则与契约自由原则的所谓契约,毫无疑问,都是债权契约。
”[3]亦即我们理解的债的发生原因之一的合同。
关于契约自由的含义,依笔者所览之范围,有的将其概括为“定约自由”和“成约自由”两个方面,[4]有的从契约本质出发,将契约自由归结为缔约不受强制,约定应当遵守,违约应负责任三个方面,[5]有的将其区别为是否缔约、与谁缔约、决定契约内容、选择契约形式四方面自由,[6]有的学者概括为六方面自由,即在四方面自由上再加了两个自由:变更自由、结束自由。
本文以为最后一种概括最能全面阐述契约自由原则:1、是否缔结契约的自由。
这是最大的自由选择权,即任何人均能自由决定是否要成立一定的契约,不受缔约或不缔约的强制。
这在古典自由主义者看来是顺理成章的事情。
2、选择缔约相对人的自由。
通常的理解为当事人有权决定与谁缔约的自由,完备的解释是:当事人有权决定与谁缔约和不与谁缔约的自由。
合同法中的契约自由原则研究在现代社会中,契约自由原则是合同法中的一个基本原则,它为市场经济的发展提供了法律保障。
契约自由原则可以被定义为任何人自愿与他人订立契约的自由。
本文将从不同的视角来研究合同法中的契约自由原则。
首先,契约自由原则体现了法律面对市场行为的灵活性。
在一个自由市场经济中,契约的订立是市场参与者之间进行自主交流和协商的重要方式。
契约自由原则的确立,使得法律能够适应不断变化的市场需求,保障市场经济的正常运行。
市场参与者可以根据自己的意愿和利益,在遵守法律的前提下,自由地选择和订立合同。
这样一来,契约自由原则为市场经济的发展提供了充分的空间和自由度。
其次,契约自由原则有助于促进经济合作与社会发展。
在一个多元化的社会中,人们之间的经济关系复杂多变,需要通过契约来明确双方的权利和义务。
契约自由原则使得合同的订立和履行变得更加便捷和高效。
各方根据自己的意愿和需要,可以在契约中约定适合自身利益的条款和条件。
这不仅能够促进经济主体之间的合作,还能够激发人们的创造力和积极性,推动社会的发展。
然而,契约自由原则也存在一些局限性。
首先,自由并不等于无限制。
契约自由原则并不是一种放任自由的原则,法律对契约行为有一定的限制和规范。
例如,法律要求合同必须是合法的、真实的,不能违背公序良俗。
此外,法律也对一些特殊行业或者特殊利益进行了限制和规定,以保护弱势群体的权益。
这些限制和规定的存在,有助于维护社会的公平和正义。
其次,契约自由原则并非不受制约的自由。
法律对合同行为进行监管和保护,倘若某一方在合同中违约或者损害了另一方的权益,受损方可以向法院寻求救济。
法院会根据法律规定对违约方进行处罚或者给予经济赔偿。
这样一来,契约自由原则在保障市场经济的同时,也保护了市场参与者的合法权益。
最后,契约自由原则也在一定程度上受到了社会和经济环境的制约。
在一些特殊情况下,政府可能会出台一些限制性政策,限制市场主体的契约自由权。
民法与契约自由在当代社会中,民法与契约自由是保障个人权益和促进社会发展的重要法律原则。
本文将探讨民法与契约自由的概念、特点以及对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
一、民法与契约自由的概念民法与契约自由是指在法律允许的范围内,个人或组织自主决定订立合同、选择合同相对人、约定合同内容以及解除合同的权利。
它体现了契约交易中各方在平等、自愿和公平的基础上行使权利和承担责任的原则。
二、民法与契约自由的特点1. 自主性:民法和契约自由赋予了个人或组织自主决定的权力,任何人都有权自愿地选择是否订立合同,并在合同中约定自己的权利和义务。
2. 平等性:民法和契约自由要求各方在订立合同时享有平等的地位,不存在一方强制另一方签署合同的情况,确保了合同订立的公平性。
3. 公平性:民法和契约自由注重合同的公平性和公正性,禁止订立不公平、不合理的合同条款,并确保各方的权益得到保障。
4. 约束力:民法和契约自由规定了合同的法律效力,要求各方按照合同的约定履行义务,一旦违约将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
三、民法与契约自由对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1. 促进市场经济:民法与契约自由为市场经济的发展提供了制度保障,通过允许个体和组织在契约关系中自由谈判,促进了各类资源的有效配置和优化,推动了市场的发展和繁荣。
2. 激发经济活力:民法与契约自由为个体和组织提供了创业和投资的广阔空间,促进了经济活动的积极性,增加了投资者的信心和动力,从而推动了经济的增长和创新。
3. 保护当事人利益:民法与契约自由保护了当事人的合法权益,在契约关系中确保了各方的自主权和平等权,为当事人提供了依法维权和救济的渠道,维护了社会公平正义。
4. 增强合同稳定性:民法与契约自由规定了合同的法律效力和违约责任,增强了契约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当事人可以依法约束自己的行为,增加了合同的履行率,降低了交易风险,有利于经济合作的持续发展。
5. 推动法治建设:民法与契约自由是法治建设的核心内容,它加强了国家法律的地位和作用,推动了法律的普及和规范化,促进了社会秩序的良好运行。
行政契约法中的契约自由原则在法律的范畴中,契约自由原则是一项重要的规定,它在行政契约法中也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契约自由原则的核心在于,个体在合法的前提下有权自主选择合作对象,和对创建的契约条款达成一致,以实现双方的利益。
本文将从行政契约法中的契约自由原则进行探讨和理解。
首先,契约自由原则的存在为民众提供了一种相对平等的合作机会。
在行政契约中,由于一方是行政机关,其实力强于个体,契约自由原则的保护确保了合同的公平性。
相比之下,如果没有契约自由原则的约束,行政机关可能通过行政手段胁迫个体签署不公平的合同。
因此,契约自由原则的存在对于维护个体在合作中的合法权益具有重要意义。
其次,契约自由原则的实施带来了契约的稳定性和可行性。
契约自由原则要求各方在契约中明确双方的权利和义务,通过合作实现双方的利益。
这样,不仅能够为个体提供一个安全可靠的合作环境,同时也为社会经济的发展创造了一个稳定的法律环境。
在契约自由原则的保护下,各方能够根据自己的意愿与对方协商达成文明的契约关系,从而提高合同的可操作性和执行效果,为规范社会经济秩序做出积极贡献。
此外,契约自由原则的实施有助于促进合作双方的独立性和创新性。
契约自由原则赋予了行政契约的各方一定的决策权和自主权,能够充分发挥各方主体的自主创新能力。
个体能够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和需求,在充分交流、协商的基础上达成合理的合同,进一步促进了社会合作伙伴之间的创新和发展。
从而进一步促进了社会的经济发展和公平。
最后,契约自由原则还有助于推动法治建设和提高规则的有效性。
契约自由原则使得契约双方能够依据契约以及相关法规共同行事,有序推进合作事项,减少纠纷和冲突的发生。
这样,不仅能够增加社会信任和合作的可持续性,同时也能够为行政法治建设提供积极的法律实践基础。
契约自由原则的实施有助于加强法律意识和法治精神,提高人们对法律法规的尊重,进一步促进社会的和谐与稳定。
综上所述,契约自由原则在行政契约法中的运用具有重要意义。
刍议契约自由原则及其在中国民商法中的确立与发展
作者:毛珊珊封静
来源:《法制博览》2018年第10期
摘要:契约自由源于罗马法,是司法体系的重要原则之一。
契约自由原则对于现代民商法具有非常重要的影响。
契约自由原则不仅包含了缔约自由、选择相对人自由,而且还包括缔约形式自由以及简约自由等重要内容。
本文通过对于契约自由原则以及在中国民生法中的确立与发展,更好的针对中国近代民生法草案的创新进行分析。
关键词:契约自由原则;中国民商法;发展与确立
中图分类号:D92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4379-(2018)29-0221-01
契约自由作为近现代契约法重要的发展原则,不仅包括了私法自治的重要内容,也成为中国近代民商法的重要原则。
契约自由原则内容非常丰富,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而不断的变化。
尤其是在古罗马统治阶段,由于推行不断的对外扩张政策,促进了经济贸易的快速发展,所以契约自由的原则也能够更好的进行传播与普及。
一、契约自由原则
(一)缔约自由
所谓的缔约自由就是当事人双方都能够自主地决定是否与他人缔约,这样的缔约自由原则包括两层方面的含义。
缔约自由能够具有非常积极影响因为可以保证当事人可以自由选择是否缔约,其他人或者法律没有权干预。
另一方面缔约自由原则也存在消极影响,因为通过当事人排除外力干预的权利。
如果在缔约当事人中任何一方都不能够将自己的意志强加给对方,这样的情况下法律也不得干预,很容易导致缔约因为某一个人的意志而失去意义[1]。
(二)选择相对人自由
在缔约的过程中,自由是重要的因素。
尤其是在市场经济下,自由竞争能够促进市场资源的优化配置。
当事人在市场中可以在众多的买家或者卖家中进行自由选择或者自身也可以成为备选的对象,实现优胜劣汰的市场竞争,这样的特点也是契约自由重要的组成部分。
通过选择相对人自由的前提条件下,能够有效的保证了当事人具有自由的权利,并且是由当事人自主决定,而不是由法律决定,这样也赋予了当事人的主体人格。
(三)明确内容自由的原则
所谓的确定内容自由,就是在契约条款或者契约类型签订的过程中,当事人可以自由的选择契约的标的价格以及方式等内容,即使在签订契约过程中出现不公平或者不平等的问题本人或者法律也不能够改变。
作为缔约中最实质的内容,必须要由当事人自己决定而不是受到社会关系等其他因素的决定。
所以确定内容自由能够完全实现自由市场决定,也是实现自由竞争的必然结果。
(四)缔约方式的自由
缔约方式自由也就是说当事人能够有权选择自己的表达方式,如果采用有名契约或者无名契约,当事人必须完全按照自己的意愿进行选择。
当事人在自由协商的过程中,法律不能够强行干预,当事人采用自由契约的方式,所以双方在形势表示一致时,即可判定契约成立,而法律则不能够对当事人契约签订的方式采取强制措施,只要不违反法律禁止的规定或者公序良俗,就能够自由行使契约类型的选择权。
(五)解约的自由
在当事人缔约之后任何一方当事人都可以按照自己的意愿解除契约由于双方可以解约,也可以由于法律规定的情况而解约,这样的解约必须要尊重两方面的条件。
一方面是按照法律,另一方面则是根据另一方当事人的意愿,解约自由式契约自由的消极因素。
二、契约自由原则在中国民商法中的确立与发展
契约自由原则的兴起,是资本主义政治经济制度的必然产物,也是近代西方契约法的核心精髓,中国近代商法通过对于西方民商法点的学习,能够有效的促进契约自由原则在中国民商法中有效确立,并且进一步发展。
由于中国古代形成了独特的契约制度,所以契约自由原则在中国确立与发展,存在一定程度的阻碍,但是当西方的民商法传入到中国之后,契约自由原则能够在中国快速地生根发芽。
实现自由与限制,兴起与更替,冲突与平衡之间的矛盾冲突,而这些都是契约自由原则,在中国近代商法中确立的基本依据。
契约自由的观念在中国有着非常独特的发展方式但是由于受到重农抑商的封建思想,导致契约自由受到了发展约束没有形成符合现阶段契约原则的契约自由原则,而且在近代中国并没有完整意义的商品经济,所以在学习西方国家契约自由原则的过程中,只能够通过在特殊环境下制定一些法律,例如《大清民律草案》,《钦定大清商律》以及《中华民国民法》等重要的法典。
通过对于契约自由原则的分析,能够明确只有充分从实际出发,合理运用契约自由原则,契约法才能在21世纪展示它强大的生命力[2]。
三、结论
通过本文对于契约自由原则及其在中国民商法中的确立与发展问题进行分析。
能够有效的针对现代民商法的立法和司法实践中,通过原则性、现实性、适度性、技术性等多个方面来把
握契约自由原则,并且有效的解决契约自由原则与其他原则之间的矛盾与冲突,更好的协调社会公平正义。
[参考文献]
[1]谢乒,梁成意.契约自由导向下的职务发明权属制度重构[J].山西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2018,45(02):12-18.
[2]江雨茗.从契约自由与契约正义的视角看“裸贷”合同的效力[J].现代商业,2017(28):168-169.
[3]林曦.论契约自由原则兴起的时代背景[J].边疆经济与文化,2009(09).
[4]李红贞.合同法中诚实信用原则对契约自由原则的限制[J].法制与社会,2009(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