岁末闲话旧书趣
- 格式:doc
- 大小:13.50 KB
- 文档页数:2
旧书的作文旧书的作文14篇无论是在学校还是在社会中,大家最不陌生的就是作文了吧,写作文是培养人们的观察力、联想力、想象力、思考力和记忆力的重要手段。
相信许多人会觉得作文很难写吧,以下是小编整理的旧书的作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旧书的作文篇1放学回到家,刚拿下背上的书包,看到桌上书籍凌乱,唉,自从升入初三,已很久没有收拾,顺手摆放好散乱的书籍。
蓦然,心中觉得空落落的,好像少了什么东西,我猛地忆起那本珍藏了八年之久的旧书。
小时候,我渴望在知识的海洋里遨游。
长大些,我开始接触各种书籍,那至死不渝的爱情故事,哲理深刻的寓言,都令我感叹不已,令我借鉴自省。
在我七岁生日那天,我意外地收到了一份特殊的礼物——《安徒生童话》,这是我人生中所拥有的第一本书,所以我格外珍惜。
从此,这本书便开始了它的“黑暗之旅”,我把它珍藏在了书箱底。
我小心翼翼地从箱底把它取出,纸张有些泛黄,散发着霉味,我拭去表面的尘土,却拂不去岁月的痕迹。
我激动地翻开了第一页,“我爱妈妈”四个字赫然映入眼帘,它再一次撼动了我的心灵。
这是我人生的第一课。
那时,我得了一场大病,白天黑夜的'哭个不停,在医院,妈妈没日没夜地守护在我身边,谨慎地护理着。
无论我想吃什么,妈妈总是二话不说就去买,临床是个和我年纪相仿的小男孩,他妈妈也是把他照顾的无微不至。
一次,两个妈妈都出去打饭时,男孩问我:“姐姐,我们都很幸福,对吗?”我点点头表示认同,他又对我说:“等会妈妈回来,我们一起说“妈妈,我爱你”行吗?”我不屑地说:“说那个干什么,不如好好学习去报答她!”小男孩欲言又止。
妈妈们回来后,小男孩咬着嘴唇沉默了会,最终鼓起勇气说出了他内心的话。
看着妈妈,我怎么都说不出口,只好把这几个字写在了书上,很是费了些小心思才让妈妈看到,妈妈幸福地笑了。
这件事对于我,真的是我人生的第一课!最有意义的一课!想着,翻着,眼睛有些湿润了,我嗅到一股清幽的香味,是一片破损的桃花瓣。
书趣800字作文书趣800字作文(精选35篇)在日常学习、工作或生活中,说到作文,大家肯定都不陌生吧,写作文可以锻炼我们的独处习惯,让自己的心静下来,思考自己未来的方向。
相信写作文是一个让许多人都头痛的问题,下面是小编整理的书趣800字作文(精选35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书趣800字作文篇1记得程颐好象说过:外物之味,久则可厌;读书之味愈久愈深。
书读得越多,也越体会得到其精妙之处。
读书之乐,与打球,游泳不同,是一种“静趣”、一种“心趣”。
晚上,大家都睡下了,一个人静静地坐在台灯下,书便成了最好的朋友。
它娓娓动人地讲出许多新鲜事来,讲出许多大道理和小道理来。
于是看不上几页,我便忘却了自己飘飘然飞进了书中的世界。
我用眼、用心和它交谈,或者狠狠的驳它几句,它总是静静的耐心地听我说完,然后再说服我,直到把我说服为止。
它变成为我的朋友,我便为我的朋友又教会我一个道理而感到快活,也对它的博学感到钦佩。
有的书像风尘仆仆的流浪汉,又像走南闯北的旅行家,肚子里装满了稀奇古怪的风土人情和天涯海角的美丽诱人的风景,它磁石般的吸引着我,在我眼前展示了姿态万千的大千世界,使我感到世界仿佛变小了。
正是它们教我认识了亚细亚、欧巴罗……认识了犹太人、吉卜赛人……认识了埃菲尔铁塔……认识了我们的地球。
也有的书,像一位博古通今的老人,将我带进硝烟弥漫的二战的战场,带进戒备森严的宫帏,带进了“茅檐低下”的农舍。
我仿佛听到了斯巴达克的怒吼,听到了滑铁卢的炮声,听到了原子弹的轰响,听到了玄武门刀剑的撞击,听到了南昌起义划破夜空的枪声,听到了天安门广场国歌的奏鸣……我懂得了美和丑,懂得了好和坏,懂得了正义与邪恶,也懂得了这句话——忘记过去,就意味着背叛。
我从小就喜欢看书。
时常与书中的主人公同命运、共呼吸,为他喜、为他悲。
主人公的命运,总是牵动着我的心。
有些书,像甜甜的蜜桃,很好吃,咬一口便领略到它的甘美,有些书,却像那青青的橄榄,初嚼,并不爽口,甚至还有些苦涩,但是细细咀嚼起来,便会感到一股清香,阵阵回味。
旧书为话题作文600字初三5篇旧书的作文600字【1】家里有很多旧书,有的是它们的本来面目,有的是我见证了它们的衰老,还有的,它们的“旧”只是资历老而已,表面还是光鲜如新的。
我想,无论如何,它们都将陪伴着我的生命吧。
因为它们都曾让我为之驻足,为之欣喜。
虽然我的“喜新厌旧”已经成了一种癖好,它们还是静默着,带着美好的回忆,不知它们会不会“白头宫女在,闲话说玄宗”。
上高中时,武胜路新华书店周边每逢周末,就有很多旧书摊摆了出来。
只要有空,我就骑车前往,似乎也没有什么同好,一位好友只在开学前要买各科参考书时,才与我结伴,其时就养成了一人逛的习惯。
一些古诗文、古小说的选本成了我最初的收藏,徜徉着古文学的世界里,我能很沉静,也希望着能够日子就能如此的简单而纯洁。
囫囵了不少古书后,我能看出语文老师偶现的失误,他是个温文尔雅的老者,某个时间开始,几乎我所有的作文都能得到他的很吝惜的高分。
那时的寒暑假,是我看武侠的黄金时间,父亲会主动帮我找同事借金庸古龙的书,我常常是没日没夜的读,厚厚的几大本两三天就能啃完,父亲同事的收藏很快告罄了。
意犹未尽之余,在夜市上居然看到卖盗版的武侠小说,金庸的全套作品就这样一套套走进了我的生活,它们现在已经躺在见不得光的黑暗的盒子里,因为实在被我蹂躏的不成样子了。
上了大学中文系,还想研究一下金庸,然而终于有始无终,那是一个理想的境界,年轻的我感受过侠骨柔肠,感受过爱恨交织,感受过舍生取义,感受过执着追求够了,足够了。
刚刚参加工作,热情百倍的去图书大世界买了不少中华书局,商务印书馆出版的大部头。
虽说打了个八折,价格也不菲。
然而装潢之精美,的确可以充充门面,现在它们也堂皇的站在书柜的最显眼处,即使备受冷落,也不失贵族的风度。
后来,有学生到我家来借书,我的书籍收藏已经颇有可观的,然而自己好好读过的却是寥寥,我限定了他还书的日子,一方面是珍惜自己的收藏,另一方面,这样才能让他好好的读书吧。
书非借不能读的道理,读书人都是深知的。
谢国桢:藏书家的闲趣□ 杨小洲新近得到一册《江浙访书记》,为瓜蒂盦主谢国桢先生数度往江南访书所记。
该书1984年由三联书店初版,今所得为第二版,篇目无增减,唯版式有改动,余皆与初版同。
早年谢氏受北平国立图书馆派遣,往江南各公私图书馆或藏书楼访书,作有《三吴回忆录》刊在《古今》杂志,后收入《蠹鱼篇》里。
昨晚与谢其章先生在电话里说到此处,引出他的感慨,言称谢刚主(谢国桢,字刚主)那些谈读书的小品都是好文章,尤以《三吴回忆录》为佳,最受读者喜欢。
《江浙访书记》所谈藏善本书籍凡二百四十余种,书前有谢氏自写《小引》,讲述成书缘由:“当我三十岁的时候,为了编辑《晚明史籍考》,曾经到江浙和东北大连、沈阳等地去访书。
”算起来该是上世纪30年代的事,另有《江、浙、成都访书观感》略谈各地图书馆及所见藏书。
然此次访书谈述最详者在《三吴回忆录》里,虽是文为游记,所记则为访书行程与友朋交游,春明景色与地方风俗都在笔下,最值一阅。
“我稍觉着得到一点印象的就是近十年来漫游江浙,共有三次,一是民国十九年奉国立北平图书馆之命,赴江浙观书;二次是二十三年到南京中央大学讲学;三次是二十七年由香港回到旧京。
”此所谓江浙访书当在民国时期,却无东北大连、沈阳访书记载。
1949年后,有《锦城游记》为1963年所写,虽与“江浙访书”无涉,但《三吴回忆录》却并未收进《江浙访书记》里,读者不能尽知书外之事,殊为可惜。
《江浙访书记》为谢国桢先生晚年最后著作,虽名访书记,实落墨在记录古籍善本之书名、卷数、版本、作者生平与作品评点等等,所涉文史经籍、天文地理、方志风俗,以数百字而成一篇,间以逸闻史乘点缀,颇具识见。
所写《饮水诗词集》四卷:“按有清一代,满族词人前有成容若,后有女词人顾太清,太清住在北京宣武门内太平湖王邸,曾与清代学人龚自珍有一段文字的往还,至谣诼的纷生,孟森先生所著《心史丛刊》中有‘丁香花一案’,已辨其诬。
至于《饮水诗词集》久已脍炙人口,刻本甚多,姑不具论。
旧书的作文【精彩8篇】旧书的作文篇一旧书,时间和记忆的聆听者。
那是一本泛些微黄的旧书,在时间的亲吻和记忆的爱抚下平淡地度过三年。
当它再次被打开时,是在一个阳光明媚的冬季下午,我坐在窗台前,手里端着一杯沁人心脾的咖啡,桌子上放着那本布满灰尘的旧书―《老人与海》。
在目录的一旁,写着那一句话“一个人可以被毁灭,但不能被打败”。
温暖的阳光,透过窗户,折射在我身上,顿时,一股暖流涌入心间。
我放下手中的咖啡,翻开尘封已久的旧书,那一刻,时间的痕迹被打破。
零碎的记忆片段,重新拼起,如同电影般,在脑海里回放。
昨日的故事,仿佛今日再现。
两年前,她绘画了我的世界,从此,我的彩虹又多了一道柔和的色彩。
那一页页密密麻麻的字迹,藏满了有情有味的故事,有苦、有泪、有甜也有痛……那年,状况百出,好比黑暗的乌云不断地“降临”到我的身边,使我一次又一次“迎接”它的到来。
在空间的压迫和限制下,我感受到时间就像快马,飞奔疾走,脚步从未停留。
当“审判官”―一检,第一次“来临”时,还没准备好的我,接受了它的“审视”。
我坐在窗户边,看着贴在墙上的成绩单,内心复杂,欲哭无泪。
不知道该干什么,于是我就透过窗户抬头仰望乌云密布的天空,郁郁忧忧的。
了解的下课铃声又响起了。
“快出来,快点”,我一看是她。
还没走出教室,眼眶周围就已湿润润的。
我一看见她,就抱着她哭。
“怎么了,没考好?”我点了点头。
“不是有这么一句话,失败乃……乃……是成功之母嘛!你记住,这次错的、不会的全都弄清楚,理解透,一次失败,不代表永远,我相你。
五月份的二检,加油!”之后,不到一个月的时间里,我每天与题目“相伴”。
刷题、看书、刷题……好像食物链的循环过程,接连不断。
一本很厚的题目练习册,每一页都布满了密密麻麻的“黑色小蚂蚁”。
努力的结果终于“开了花”。
二检比一检多了33分,意外,欣喜。
可是,她却哭了,是高兴的眼泪,我们什么都没说,抱在一起,互拍着对方的肩膀,为彼此加油!我终于读懂了那句话:你尽可以去消灭一个人的身躯,但你却毁灭不了他的精神,一个人的精神也不应该屈服,要不折不挠,永不言败。
读书趣事的作文(合集15篇)“读万卷书,行万里路。
〞、“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
〞这些名言警句促使我越来越喜爱读书。
在读书的过程中,还发生了许许多多的趣事。
一天,我正津津有味地坐在沙发上看书,突然,爸爸从厨房里出来说:“开饭喽,把书放好,快点过来吃饭。
〞我还沉浸在书里的情节当中,于是我心不在焉地“哦〞了一声,又继续埋下头看书。
过了一会儿,爸爸美滋滋地说:“哇,香喷喷的鸡翅啊!〞我一听到“鸡翅〞两个字,口水都快流出来了,但是,又舍不得放下手中的书本,而且说不定这是爸爸的诱敌之计呢?我咽下口水继续看书。
紧着着听到爸爸以一百多分贝的声音说:“快去吃饭,把书放下。
〞呵呵,老爸发火了,我采取缓兵之计,一边容许着,一边捧着书走到书柜前,眼睛还是盯着书本。
“放——下——书——〞在老爸的再三要求下,我只好依依不舍地把书放好,过去吃饭。
我就是这样,身边只要有可看的书,就会看得爱不释手。
因为,书能带给我知识,能带给我欢笑,还能让我懂得不少做人的道理,我爱读书。
书就如粮食一样重要,如果没有了书,世界上就没有了知识,如果没有了知识,就没有了现在的高科技的东西。
可想而知,书是多么的重要呀,所以我和书是一对好朋友,形影不离的好朋友。
我爱读书,因为它是我生活中的一局部。
因为太沉迷于读书了,所以也因为读书经常闹出来笑话。
那天,妈妈给我买了好多本新书,有?我的妈妈是精灵?、?地心游记?、?稻草人?等等,因为看著名字就好看,所以我就爱不释手地看了起来。
到了中午该吃饭了,但因为太好看了不舍得放下,于是我就一边看书一边吃饭,谁知我拿着筷子才吃了几口,就感到不对劲儿了,这筷子今天放到口里怎么不舒服呢?可我正看着精彩呢,就懒得管它,可又没吃几口,这筷子“哗〞的从我手里滑了下来,这不得不让我放下手中的书去看看怎么回事,不看不知道,一看吓一跳,那么聪明的我竟然把筷子拿反了,唉!都是书惹的祸呀!害得我被老爸老妈笑了一顿,那么大了还能把筷子拿倒了,唉!好丢人呀!丢人的事还不止这一件呢,那天放学,我一边看书一边走路,谁知我一不小心竟然在众目睽睽之下“咚〞一下子撞到电线杆子上了,这次更丢人了呀,我的脸突然变得灼热灼热的,我不顾一切合起书本跑着回家了。
与春节有关的著作与春节有关的著作汇总如下:1、《过年老风情》作者乐其麟。
年,是孩子口中的童谣,是百姓门上的年画,是除夕夜空的烟火,是我们温暖的记忆和期待。
本书重点描述了除夕、春节的礼仪风情,兼及其左右的大小节日,力图向读者描绘出一幅百姓过年的历史风俗画。
具有较强的文化性、浓郁的趣味性、实用的知识性。
民俗文化在代代相袭的过程中,有许多礼俗是有具体操作规范的。
2、《春节旧事》作者张志春。
本书为原生态中国节丛书之一,用图文并茂的形式,描写了历史上中国人过春节的各种风俗习惯、历史传说、诗词书画、文史知识等内容,融可读性和知识性为一体。
全书语言通俗,内容丰富,适合广大读者阅读。
常常,我们走了很远,却忘记了为什么出发。
于是心灵的舟搁浅了,理想的帆停滞了,只剩下徘徊徘徊。
难道远行只是为了忘却,得到只是为了失去?让我们把人生拨回原点,回到自然,回到本真,回到桃花源,品读那些原本属于我们的故事。
透过文字,我们品尝到了那令人回味悠长的“送社粑粑”、除夕夜热气腾腾的饺子,感受的是家的幸福味道。
3、《普天同庆:春节习俗与文化内涵》作者周丽霞、肖东发。
中国四大发明先后传到西方,对于促进西方工业社会发展和形成,曾起到了重要作用。
中华文化的力量,已经深深熔铸到我们的生命力、创造力和凝聚力中,是我们民族的基因。
中华民族的精神,也已深深植根于绵延数千年的文化传统之中,是我们的精神家园。
本书内容有“神奇传说——春节由来”、“万年用漏壶测时间定春节”、“老人为赶走年兽放炮过年”、“喜迎新春——迎年习俗”、“小年的祭灶活动送灶神上天”、“为感激灶王消灾的扫尘活动”、“准备过年——采购年货”、“春节前要贴春联和福字”、“门神、窗花和年画的准备”、“节日的食品样样准备齐全”等,较为全面介绍了中国春节的历史、习俗与文化内涵。
4、《闲话中国年》作者王封臣,根据作者同名贺岁民俗评书整理而成,以说书讲故事的方式,讲述了中国传统广义上的春节,即从每年的腊月初八开始一直延续到来年的二月初二,在这五十余天的喜庆日子里,每一天蕴含着的那些有趣的民俗、掌故和传奇。
旧书重读添新味作文你有没有过这样的经历:偶然间翻开一本已经读过的旧书,就像是在熟悉的老街上突然发现了一家新开的有趣小店,那种感觉既亲切又新奇。
我就有这么一本旧书,那是一本被翻得页边都有点起毛的武侠小说。
第一次读它的时候,我大概还在上中学,满脑子都是那些大侠们的绝世武功和快意恩仇。
当时读它,就像是在看一场又一场精彩的武打电影,眼睛随着那些文字在书页间跳跃,心里只想着主角什么时候能练成绝世神功,打败大反派。
前几天,我在整理书架的时候又看到了这本旧书。
本想只是随手翻翻,回忆一下年少时的热血情怀,可没想到这一翻,就像是打开了一个装满宝藏的旧盒子,发现了许多以前没注意到的宝贝。
我发现那些曾经被我忽略的文字描写,现在读起来竟是如此的美妙。
比如说书中描写的一个小客栈,以前我只关心主角在客栈里有没有遇到危险,有没有结识新的江湖朋友。
可这次重读,我才注意到作者对客栈里的布置描写得细致入微:破旧的桌椅散发着淡淡的木头香气,墙上挂着的剑鞘有着斑驳的锈迹,角落里的酒坛上还贴着已经褪色的红纸。
这简单的几笔,就像一幅画一样,把那个充满烟火气又有点神秘的武侠世界勾勒得更加生动了。
还有书中的人物关系,以前觉得就是简单的好人坏人之分。
现在再看,却发现那些反派也有他们的无奈和心酸。
就像那个一直追杀主角的大反派,原来他也是被人利用,背负着家族的仇恨才一步步走向极端。
这让我不禁感叹,这世上哪有绝对的善恶,不过是立场不同罢了。
重读这本旧书,就像是和一位多年不见的老友重逢,本以为彼此已经足够了解,却发现对方身上还有许多新鲜的故事。
我想这就是旧书重读的魅力吧,随着我们年龄的增长,经历的增多,那些曾经读过的文字也会在不同的心境下焕发出新的光彩。
这就好比我们吃一道菜,小时候觉得只要是甜的就好吃,长大了才懂得品尝其中各种调料搭配出来的微妙口感。
旧书也是如此,每一次重读都是一次新的品味之旅,每一次都会有不一样的收获,增添新的滋味。
总第158期山东图书馆学刊2016年12月一位不可多得的爱读书、爱写作的中学语文高级老 师。
因文而相识,也因文而终成朋友。
尽管多年来,我俩实际接触并不多,主要是基于共同爱好,彼此赠 书,共同关注读书界的动态,发现难得一见的好书,就会想办法弄了给对方寄去。
记得在我的藏书中,10多年前的那部《王阳明 全集》就是他从旧书摊淘到寄给我的;而《闪闪的红 星》的作者李心田先生那部早已买不到的长篇小 说,永庆硬是托人找心田先生要了一部签了名给我 寄过来的。
在教学之余,永庆总是在默默读书,然后 一篇篇把读后感写出来,他很低调,文字朴实,文章 不长,产量也不高,但日积月累,他也先后出版了 《书边散墨》和《风檐展读》等小书。
说“小书”,指 的是书的容量也就十万字左右,谈的都是书林逸闻、书人书事、读书随笔等等,也许是职业的缘故,他的 文章就千字左右,平实如同聊天,浅显易懂,但却淡 而有味,趣味满纸。
《燕语书林》自然继续发展了这 些写作上的特点。
书话类的文章,实在是读书人爱读的一类文章 类另1J。
读文艺作品,当然就像“原阅读”,比如要读 哈代笔下的“威塞克斯”风情,当然要读《德伯家的 苔丝》《还乡》甚至《无名的裘德》;读卡夫卡,你不读 《城堡》《审判》或《变形记》算怎么回事;说《红楼 梦》,你居然不懂程甲本、庚辰本和脂批,行吗?然 而,在生活节奏日益加快、“生活的艺术”(林语堂 语)日益多样化的今天,会有多少人能够有机会静 下心来阅读“原典”呢?—其实,这个问题也非今日才出现,每个时代 都有每个时代的潮流,要生活,要工作,要弄潮……静坐板凳读“原典”的人总是少数吧!基于此,书话 类的文章成为了一种文章类别,古代的书话我们暂 且不表,现当代的书话也可谓蔚成大观,著名书话大 家及作品就有唐锼《晦庵书话》、黄裳《榆下说书》、邓云乡《红楼识小录》、杜渐《书海夜航》及姜德明 《书边草》等等,一册书话在手,纵横古今,贯淹中 西,阅读者能够在短时间内得著书者毕生学问之要 领,知书人书事之趣味,更妙悟人生的冲淡境界,这 怎么会不成为读书人之所爱呢?我自己就非常得益 于书话的阅读。
书趣作文关于书趣作文(精选37篇)在学习、工作或生活中,大家总免不了要接触或使用作文吧,作文可分为小学作文、中学作文、大学作文(论文)。
那要怎么写好作文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关于书趣作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书趣作文篇1书带给我们的欢声笑语可真不少呢!读不同的书籍,不仅可以开阔你的视野,还仿佛带我们走进了梦幻的境界里。
我也喜爱阅览书籍,闲暇时,总少不了书的陪伴,我觉得书和我就是形影不离的朋友。
“呵呵,笑死我了”。
从树荫下传来一阵阵银铃般的笑声,瞧!一个小女孩坐在树荫底下捧腹大笑,手里捧着一本漫画集,看得津津有味正陶醉这欢笑声中。
那变会是我经常的形象。
看着那一个个方块字和生动画面,便压抑不住内心的激动与兴奋狂笑出来。
书带给我们的欢乐不仅仅是字表意思的有趣。
我被书所吸引,是因为每当我轻轻翻开书页,总会被书页那迎面扑来的芳香而迷住,感受到每个字里行间透露出来的奇幻魅力,是它们勾住了我的灵魂。
书中的剧情也会使我牵肠挂肚,读了《海的女儿》,我为小人鱼付出的代价感到悲哀,被她美丽的歌喉所吸引,仿佛聆听到了美妙的旋律在荡漾。
我也常常会如醉如痴地幻想自己也能成为梦境中的主人物,常常一幻想,就会使我流连忘返,沉浸在书的梦境中。
书能使我枯燥的心情变得欢快。
我经常因为心情烦恼而生闷气。
但当我捧起书,它就像一把心灵的钥匙,打开了我的心结,我完全就抛掉了烦恼,放下了压力,整个人又轻松又快乐。
一个人捧着书,漫步在树林里,享受着微风带来的清爽和书给我们带来的无限乐趣,那该会是多么的美妙,多么令人惬意。
我的生活因为有了书伴我成长,才会给我的人生添加乐趣,给了我一个色彩斑斓的世界,世界因丰富多彩而美妙,是书给世界增添了乐趣和光彩。
书趣作文篇2“积财万千,无过读书”――《颜氏字训》我认为学习的源泉来自于读书。
我的书屋里,有一整架书。
每每独自摩挲大小不一的书,闻吸飘飘荡荡的油墨香,我心中总是充溢着一股欢欣与愉悦。
岁末闲话旧书趣
前几天在清华西门书摊上淘的一本旧书,让我一直到现在还兴奋着,爱不释手。
该书是上海书店1989年出版,达世平、沈光海编著的《古汉语常用字字源字典》。
卖书人对这本字典不怎么稀罕,原价5.70元的字典标价4元,被我乐得屁颠屁颠地带回了家。
回家以后翻阅,竟然收获了很多乐趣。
一直迷恋于那些生动的甲骨文、篆文、金文,一直想找一本标注字源的书,家里有《辞海》、《说文解字》、《古汉语常用字典》,但都嫌太厚,翻阅起来不方便。
而这本字源字典真是货真价实,功夫到家,对每个字的字源都有简明的注释,点到为止,不拖泥带水,不虚张声势。
仔细观察,居然发现整本字典的注释几乎都是手写的!想象一下,当年的书写者该是多么小心翼翼,勤恳谨慎!甲骨文、篆文、金文都一笔一画写就,一个个仿宋字体,是那么整齐均匀清晰有力。
真正让生活在数字时代的现代人叹服!我一页页地翻看字典,仿佛仰视勤勉时代一个个坚实的背影。
读旧书是一种品味,宛如游览中国古典建筑。
爱旧书,乃因为旧书之沉淀、旧书之内容可幻想从前记忆,好比老屋墙头的青苔、好比后院的老皂角树、好比门口青石板路印记的脚步,没有深厚的积淀,是丰富不起来的。
读旧书,掺杂一些古文,多有裨益。
比如文言文中的章法句法词法都很有讲究,一两句话就可描绘一幅美景、一番深情,流传千古。
看一个人从小信手拈来几句古诗词,朗朗上口,视为很好的教养。
旧书的可爱,还在于它的情趣。
大大小小,字体各异,形形色色的排版、装帧,饭后睡前,在书架、在案头、在枕边,信手拈来,爱不释手。
一时间,忘了锅中熬的红豆汤、桌上新沏的普洱茶,香味四溢,于心间、于嘴边,总相宜。
如今的书店里,琳琅满目,书籍的装帧是越来越精美、豪华,看上去,就像县城里浓妆艳抹的女人,远远不如乡村秀气的姑娘那样清新可人了。
所以,越来越青睐以前那些装帧朴素、简洁大方的旧书。
一本旧书在手,不说那份素面朝天的从容淡定,也不说岁月留下的沧桑况味,只那略微发黄的纸页上飘出的淡淡墨香,便如陈年老酒一般让人沉醉不已。
在旧书摊上淘到心仪的好书,那种意外惊喜的感觉,就像在废墟之中发现珍珠一般,记忆特别深刻。
大概十多年前吧,一个春雨绵绵的下午,在丽江古城大研的石桥上,独自无聊的闲逛中,见到一个临时的流动旧书摊,居然从中买到一套上海古籍出版社1978年版的《诗人玉屑》,让我整个人的心情由阴转晴,特别愉快。
淘书的乐趣,绝不仅仅是价格便宜这样简单。
由旧书构成的氛围能把人带回过去的时光,
让人重温从前纯真岁月中那些美好片断带来的温馨和感动,暂时逃离琐碎庸常的现实生活。
而淘到的旧书,不少都是以前动心过、关注过,却因种种缘故错过没能得到的,如今重拥入怀,自有一种久别重逢的亲切感。
不舍的旧书,填充着我的半个书架,也同样填充着我的生活,每一本都捡起了我的旧日情怀,读着旧书,突然有一种很富足的感觉。
又是一个年岁的末尾,还有多少旧书我未读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