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6 生物的特征 教案 新人教版七年级上
- 格式:doc
- 大小:31.50 KB
- 文档页数:3
七年级上册《生物的特征》学案新人教版教材分析本节内容是学生接触生物学这门学科的开始,有着浓厚的学习兴趣,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比较高。
本节课的教学可以通过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活动,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观察能力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教材安排了大量的图片资料和文字资料阐述生物的共同特征。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在课前准备一些植物和动物的图片,在课上让学生观察、思考和讨论,并尝试总结生物的共同特征有哪些,教师及时给予正确的评价和鼓励。
在观察的过程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对观察的方法进行说明。
生物广泛存在于学生的身边,本节的教学也可以从学生身边熟悉的事物开始,教师设计适当的思考题:1.你知道我们的教室里有哪些生物吗?2.我们的教室里有哪些非生物?学生通过思考,知道人、花草等是生物,桌子、椅子、黑板等是非生物,教师引导学生进行分析:人、花草等在生活的过程中需要营养物质,需要吸收氧气,需要排出体内的代谢废物、遇到不良刺激会作出反应,并且能够繁殖等。
而桌子、椅子、黑板等不具备这些特点。
使学生认同具有这些特点的物体才是生物,一般的生物都具备这些特征。
课时安排:1课时。
三维目标知识与技能.观察生物和非生物,比较它们的区别。
2.学生能够举例说明生物具有的共同特征。
3.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发散思维能力、分析问题的能力和表达能力。
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周围的物体,了解什么是生物。
2.通过观察教材中展示的图片资料和文字资料,尝试说明生物的共同特征包括哪些。
3.教师出示思考题,学生独立思考后小组内进行交流展示,对所学知识进行巩固和强化,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观察教材中的图片资料,了解绿色植物进行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为自身和其他生物提供有机物,养成爱护植物的良好习惯。
2.通过小组活动,培养学生团结协作的意识,并尝试理解科学与生活、社会之间的关系,通过如实地观察、记录和分析,培养学生认真求实的科学态度,激发学生学习生物学的兴趣。
人教版七年级生物上册1.1.1《生物的特征》教学设计(5篇)第一篇:人教版七年级生物上册1.1.1《生物的特征》教学设计人教版七年级生物上册1.1.1《生物的特征》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学会科学观察的一般方法,通过观察、比较和分析,了解生物的基本特征。
2.通过组织学生参加各种教学活动,逐渐培养学生观察、口头表达、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教学活动中注意培养学生与他人合作的精神。
使学生成为既能准确地表达自己的见解,又能虚心倾听别人的意见的人。
教学重点和难点:1.引导学生观察生命活动的现象,并得出生物的基本特征是本节教学的重点。
2.一些生物的特殊生理现象的分析和归类是本节教学的难点。
课前准备:1.活体生物如:盆载的植物体1-2种;2.动物标本1-2件;3.珊瑚;小机器人;有关的投影片等。
教学设计:教学过程设计引入:展示盆栽植物和一个小机器人,说明它们的根本不同在哪里?盆栽植物是生物。
说明生物与非生物是有区别的。
生物具有区别非生物的本质特征。
引导学生根据书上提供的图片和文字资料和已有的生物学知识,说明生物的特征。
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抽题讨论(如果学生人多可两组一题)小组选出组长、记录员、发言人。
小组研究讨论结束后,可研究讨论其他组的题。
待各组完成后,各组派代表向全班汇报,最后可以安排本小组同学补充发言,而后其他小组同学再发言补充(教师除了组织学生的活动,可以作为学生中的一员参与他们的讨论和研究)。
下面是讨论的大致内容:1.生物的生活需要营养物质(1)植物可以通过光合作用自己制造有机物,并为动物提供了食物;(2)寄生植物获取别的生物体中的有机物。
如猪笼草、菟丝子、食人树等;(3)动物从自然环境中获取现成的有机物。
如猫抓鼠吃;青蛙抓虫吃;狗吃肉;羊吃草等;(4)细菌、真菌等分解枯枝落叶朽木动物的尸体粪便等有机物。
任何生物的生存都需要营养物质。
2.生物需要呼吸(1)植物的光合作用需要的能量来自呼吸作用提供,植物的各项生理活动所需要的能量都是由呼吸作用提供的。
人教版生物七年级上册第一章第一节《生物的特征》教案人教版生物七年级上册第一章第一节《生物的特征》教案一、教学目标1、学生能够描述生物的基本特征,包括需要营养、能够呼吸、能够生长和繁殖等。
2、学生能够举例说明生物与非生物的区别和联系。
3、学生能够理解生物的基本特征对于生物生存和发展的意义。
二、教学内容1、生物的基本特征。
2、生物与非生物的区别和联系。
3、生物的基本特征对于生物生存和发展的意义。
三、教学过程1、导入教师展示一些图片,包括植物、动物、细菌、病毒等,让学生观察并思考这些生物有哪些共同的特征。
2、新课学习(1)需要营养:教师通过实验或者图片展示生物需要营养的事实,让学生理解生物体不断地从外界吸收养料,用于生长、发育和维持生命活动的过程。
(2)能够呼吸:教师通过实验或者图片展示生物能够呼吸的事实,让学生理解生物体不断地吸收氧气,排出二氧化碳的过程。
(3)能够生长和繁殖:教师通过实验或者图片展示生物能够生长和繁殖的事实,让学生理解生物体不断长大、繁殖下一代的过程。
(4)应激性:教师通过实验或者图片展示生物具有应激性的事实,让学生理解生物体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的过程。
3、探索与实践学生分组进行实验或者观察,探索生物的基本特征,例如植物的生长过程、动物的呼吸过程等。
4、课堂小结教师对本节课内容进行总结,强调生物的基本特征对于生物生存和发展的意义。
四、教学评估1、课堂提问:教师通过提问,了解学生对生物基本特征的理解情况。
2、练习题:教师布置相关练习题,检验学生对生物基本特征的掌握情况。
3、观察报告:学生完成观察报告,展示对生物基本特征的理解和应用。
五、教学反思1、成功之处:总结本节课的成功之处,例如学生参与度高、实验操作顺利等。
2、不足之处:针对本节课的不足之处进行反思,例如学生对某些生物特征的理解不够深入等。
3、改进措施:提出针对本节课的改进措施,例如加强学生对生物特征的对比理解、增加实验探索环节等。
《生物的特征》教案【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说出生物的概念,能区分生物与非生物;(2)举例说明生物具有的基本特征。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和比较,对生物的基本特征进行归纳和概括。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通过学习生物的特征,形成热爱生命、保护自然的生活态度。
【教学重点】生物的基本特征。
【教学难点】区分生物与非生物。
【教学方法】运用讲授法、分组活动相结合等教学方法。
【课前准备】教师准备:多媒体;收集、整理并熟悉本课教学目标知识体系。
学生准备:阅读教材,收集相关信息资料。
【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一、情境导入教师出示图片,引导学生观察,提出问题:他们都在运动,可运动方式不一样。
那么他们是生物吗?生活都有哪些基本特征呢?带着这些问题,让我们一起去开启寻找答案之旅吧!通过呈现图片,引起学生的注意,引导学生带着问题去思考,快速进入本次学习过程。
二、新知导学教师结合图片,提问:你能说出它们的名字吗?怎样来区分多彩的生物世界呢?1.观察教师提问:你能说出图片中的器材的名字吗?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实际来说明。
进一步明确这些器材就是我们生物学中常用的观察工具。
教师提问:如果生活中特别微小的生物我们要借助什么来观察呢?出示显微镜图片,播放视频,使学生真正体会到生物学的神奇。
教师指导学生阅读,明确观察要点,最后师生共同归纳观察要点。
2.生物的特征采用问题式过渡:请用观察的方法说出教室里的生物,说明你是如何判断的?引导学生观察体验,师生共同分析,进一步提问:生活中我们是依据是否有生命来说出是否是生物,其实在生物中我们是依据生物的特征来作出判断的,那么生物的特征又是什么呢?师生共同结合图片来分析,明确概念。
教师提问:胎儿的发育、种子的萌发直至长成植株,体现生物的基本特征是什么?引导学生结合生活实际来分析,得出生物体能够由小长大,即生长的特征。
教师提问:种子萌发到植株生长体现的是生物的什么特征呢?学生分组讨论明确生物繁殖的特征,总结生物的特征:生长和繁殖。
新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生物教案【3篇】新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生物教案篇一第一章认识生物第一节生物的特征一、教学目标1、观察生物和非生物,比较它们的区别。
2、学生能够举例说明生物具有的共同特征。
3、初步学会科学探究的一种基本方法----观察。
4、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发散思维能力、分析问题的能力和表达能力。
5、感悟一切生命体的基本特征,乐于观察身边的各种生物,从而在观察的过程中理解实事求是的科学意义。
6、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保护大自然的情感。
二、教材分析1、教材内容的分析本节教材的主要内容有两点:(1)区别生物和非生物(2)生物的共同特征有哪些?本节教材内容的教学,不是从现代生物学发展水平的角度介绍生物的基本特征,而是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认知水平出发,让学生在常见的生命现象层面上了解生物区别于非生物的特征。
在教学中不能直接讲述,而是通过观察、讨论等活动,由学生自主获得关于生物特征的基本知识,以达到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发散思维能力、分析问题的能力和表达能力、增强热爱大自然、保护大自然的情感。
2教学重点:①学生能够举例说明生物具有的共同特征。
②增强热爱大自然、保护大自然的情感的目标。
3、教学难点: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发散思维能力、分析问题的能力。
4、课时安排:一课时三、教学准备:①制作的多媒体课件;四、教学策略1、教学策略和方法的建议本节课的导入可这样设计:可让学生观察有山、水、虫、树、石头的多媒体画面,欣赏与画面协调的音乐,请学生描绘看到的大自然,并回答出画面中哪些是生物,哪些是非生物。
关于生物具有的共同特征这一问题,可与学生一起对照教科书上的描述,进行比较归纳。
但是,这些例子具有一定的局限性,教师在与学生讨论时,应让学生多举生活中的例子加以补充,如生物对外界的不同刺激作出不同的反应,动物的不同繁殖方式等,以促进学生的发散思维。
本节教学,以观察讨论为主,辅以阅读、讲授等法。
2、设计思路首先让学生回忆在小学自然课里已学过的一些关于生物的知识,举例说明什么是生物,区分出哪些是生物,哪些是非生物。
新人教版七年级生物上册生物的特征教案关键信息项:1、教学目标知识目标能力目标情感目标2、教学重难点重点难点3、教学方法4、教学过程导入新授课堂练习课堂总结作业布置6、教学评价11 教学目标111 知识目标学生能够描述生物的基本特征,如生物的生活需要营养、生物能进行呼吸、生物能排出身体内产生的废物、生物能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生物能生长和繁殖、生物都有遗传和变异的特性等。
112 能力目标通过观察、分析和讨论,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思维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113 情感目标引导学生关注生物,激发学生学习生物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热爱生命、珍惜生命的情感。
12 教学重难点121 重点生物的基本特征。
122 难点对生物某些特征的理解和应用,如生物能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生物都有遗传和变异的特性。
讲授法、讨论法、观察法、实例分析法。
14 教学过程141 导入通过展示一些生物和非生物的图片或实物,如植物、动物、石头、水等,引导学生观察并思考:哪些是生物?哪些是非生物?生物和非生物有什么区别?从而引出本节课的主题——生物的特征。
142 新授1421 生物的生活需要营养举例说明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获取营养,动物通过捕食等方式获取营养。
1422 生物能进行呼吸讲解生物呼吸的过程和意义,如吸入氧气,呼出二氧化碳。
1423 生物能排出身体内产生的废物举例说明生物通过多种方式排出废物,如人出汗、排尿,植物落叶等。
1424 生物能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展示含羞草受触碰合拢叶片、猎豹追捕猎物等例子,让学生理解生物能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
1425 生物能生长和繁殖讲述生物生长和繁殖的过程,如种子萌发长成植株、动物产卵繁殖后代。
1426 生物都有遗传和变异的特性举例说明亲子之间的相似性(遗传)和差异(变异)。
143 课堂练习给出一些实例,让学生判断是否属于生物,并说明理由。
通过练习,巩固学生对生物特征的理解。
144 课堂总结与学生一起回顾生物的特征,强调重点和难点。
七年级生物《生物的特征》教案(优秀4篇)人教版七年级生物教案篇一教学目标①说出生态系统的组成。
②描述生态系统中的食物链和食物网。
③认同生态系统的自动调节能力是有一定限度的。
④增强爱护生物、保护生物的情感。
难点和重点①生态系统的组成。
②食物链和食物网。
③增强爱护生物、保护生物的情感。
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方法:讨论法讲解法教学设计学习内容学生活动教师活动生态系统的概念①通过观察家庭水族箱,分析问题,寻找答案。
②学生在优美的环境中思考:生物与环境之间是什么关系。
①教师列举生活中常见实例,如家庭水族箱。
②教师播放一段优美的音乐,朗读一段充满诗情画意的文章,创造一个愉悦的氛围。
生态系统的组成①学生进行资料分析(教材提供的资料),找出生态系统的组成,并且讨论它们之间的关系。
②分组扮演动物、植物、细菌和非生物,并寻找四者之间的关系。
①教师引导:下面大家分析一下书中的资料,看看它们之间是什么关系。
②教师组织学生分组扮演角色,并且帮助他们寻找其中的关系。
食物链和食物网①把最近一段时间所吃的食物,通过一系列箭头连接成食物网,观察自己在食物网中的位置。
②学生观看录像,讨论分析动物、植物之间吃与被吃的关系。
①教师组织学生进行探究。
②教师播放一段录像,其中有动物和植物之间吃与被吃的关系。
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动调节能力学生进行资料分析,通过分析了解食物链中各个环节之间的关系,同时了解营养物质在食物链中的流动。
教师播放课件,引导学生分析淡水生态系统中的一条食物链,并且讨论:a、如果这些积累了很多有毒物质的鱼被人吃了,会产生什么样的后果?b、为什么在食物链中营养级别越高的生物,体内的有毒物质越多?环保教育学生观看课件,讨论分析环保意义。
七年级生物教案篇二学习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进一步熟悉制作临时装片和规范使用显微镜观察细胞,说明人口腔上皮细胞的基本结构,区别动植物细胞结构的主要不同点。
(2)了解制作以及观察临时装片的技能。
生物的特征-人教版七年级生物上册教案一、课程目标1.了解生物的特征和分类方法2.掌握生物特征的主要内容和特点3.熟悉生物的分类方法及其应用二、课程内容1. 生物的特征生物的特征是指生物本身所具备的一些性质和表现。
生物的特征包括形态、结构、功能和生存方式等方面。
(1)形态特征生物的形态特征主要包括生物的形状、大小、颜色等方面。
不同种类的生物在形态上表现出不同的特征。
(2)结构特征生物的结构特征主要指生物的内部组成和结构形态等方面,包括生物的细胞构成、器官组织、器官系统和生殖方式等。
(3)功能特征生物的功能特征是指生物所具有的代谢、运动、感知、调节和繁殖等生命活动。
(4)生存方式特征生物的生存方式特征是指生物在生态环境中所表现出的生活方式,包括生物的交配、食物摄取、适应环境、互相依存、共同繁殖等方面。
2. 生物的分类方法生物的分类是按照生物的分类学原理将生物进行归类和排列的一种方法。
生物分类是从生物本身的特征出发,通过分类学原理,将生物区分成不同的类群,按照菌类、植物类和动物类等多方面进行分类。
(1)按生物的细胞结构分类按照生物的细胞结构分类,将生物分为原核生物和真核生物两类。
原核生物的特点是细胞直径小、没有细胞器和细胞核,细胞形态单一。
真核生物的细胞结构更为复杂,有细胞膜、细胞核、线粒体、内质网等多种组成成分。
(2)按生物的营养方式分类按照生物的营养方式排列,可将生物分为自养生物和异养生物两类。
自养生物包括光合生物和化能生物两类,能够自主进行代谢和能量的合成。
异养生物则通过摄取其它生物体和无机物质来获得营养和生命活力。
(3)按生物的地理分布分类按照生物的地理分布特点,可将生物分为洲际分布和地区分布两类。
洲际分布是指生物在多个大陆范围内出现和分布,例如老虎、狮子等;地区分布则是指生物在某个固定区域内分布,如熊猫等。
三、教学方法1. 讲授法通过讲解生物的特征及分类方法,让学生了解生物的多样性和分类方法。
生物的特征教案人教版初中
教学目标:
1. 了解生物的特征及其分类;
2. 掌握生物的共性和差异性;
3. 能够描述不同生物的特征。
教学重点:
1. 生物的特征及其分类;
2. 生物的共性和差异性。
教学难点:
1. 生物的共性和差异性的理解;
2. 能够描述不同生物的特征。
教学准备:
1. 教材《生物》;
2. 实物或图片展示不同生物的特征。
教学过程:
一、导入
教师利用实物或图片展示不同生物的特征,引导学生思考:生物有哪些特征?它们之间有
什么相同和不同之处?
二、讲授
1. 生物的特征及其分类:
- 生物的特征包括有机体构造、生长发育、营养方式、生殖繁殖等方面;
- 生物按照营养方式可分为植物、动物和微生物等。
2. 生物的共性和差异性:
- 生物都具有细胞结构,但植物细胞有细胞壁,动物细胞没有;
- 生物的生长发育方式有所不同,植物通过光合作用进行合成,动物则依靠食物获取能量。
三、练习
1. 请学生分组,观察实物或图片,描述不同生物的特征,并进行分类;
2. 设计小组讨论和展示环节,引导学生分析不同生物的共性和差异性。
四、总结
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总结生物的特征及其分类,强调生物之间的共性和差异性。
五、作业
布置作业:请学生整理归纳不同生物的特征,并对比它们之间的共性和差异。
教学反思:
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能够初步了解生物的特征及其分类,掌握生物的共性和差异性,培养学生对生物的兴趣和观察力。
后续教学可以结合实验和实地考察,加深学生对生物的认识和理解。
第一节生物的特征【学习目标】1.通过阅读文本、观看课件及相关素材,能够理解生物具有的基本特征,并能举例说明。
2.通过观察、讨论,能够理解并区分生物和非生物。
【教学重点】举例说明生物具有的共同特征【教学难点】举例说明生物具有的共同特征【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准备PPT课件、视频、图片2.学生准备:课前预习【教学内容】(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教师:请每名学生说出一种自己熟悉的生物(不能重复)。
学生回答(专心致志,踊跃参加,气氛活跃,)教师:提问学生这些生物有什么共同特征?你们是怎样区分它们的?自然界有生物和非生物,生物有哪些共同特征?怎样将不同的生物区分开来?从今天开始,我们来学习生物的特征(二)生物的基本特征教师展示:鱼(在鱼缸里)、石头、菊花(带有枯枝)等。
提问:观察并区分哪些是生物,哪些是非生物?你总结出生物所具有的特征吗?教师:请同学们阅读课本P3内容,并思考下列问题:(1)什么是生物?(2)生物有那些共同特征?(3)怎样判断一个物体是否具有生命?怎样区分生物与非生物?生石花是生物吗?钟乳石是生物吗?人是生物吗?珊瑚虫是生物吗?拖把、扫帚是生物吗?粉笔是生物吗?设计意图:通过学生自主阅读教材,观察和分析插图,独立思考和总结,培养学生学会读书、学会识图、学会观察、学会联系实际归纳总结。
学生:独立展示学习成果,其他同学进行补充,对于不能解决的问题,小组讨论共同解决,最后教师点评总结。
点评要点:(1)有生命的物质称为生物。
(2)生物的共同特征是:①生物的生活需要营养,如生物之间发生的捕食;②生物能进行呼吸,如人、植物等;③生物能排除体内产生的废物,如出汗;④生物能对外界刺激产生反应,如含羞草对刺激的反应;⑤生物能生长和繁殖,如种子的萌发、破壳而出的幼鸟;⑥生物有遗传和变异的特性,如同一株植物上有不同颜色的花;⑦除病毒外,生物都是由细胞构成。
根据某一物体是否需要营养,进行呼吸、排泄、生长和繁殖,对刺激做出反应等特征,来判断其是否是生物。
新人教版七年级生物上册生物的特点教课设计;第一节生物的特点 ;.(1 课时 );教课目的:1.学会科学察看的一般方法,经过察看、比较和剖析,认识生物的基本特征。
2.经过组织学生察看,渐渐培育学生口头表达、剖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课要点1.能够举例说明生物拥有的共同特点。
2.加强热爱大自然,保护大自然的感情。
教课难点:养学生的发散思想能力、察看能力和剖析问题的能力。
教课过程:引入:展现盆栽种物和一个小机器人,说明它们的根本不一样在哪里?盆栽种物是生物。
说明生物与非生物是有区其余。
生物拥有差别非生物的实质特点。
指引学生依据书上供给的图片和文字资料和已有的生物学知识,说明生物的特点。
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抽题议论(假如学生人多可两组一题)小组选出组长、记录员、讲话人。
小组研究议论结束后,可研究议论其余组的题。
待各组达成后,各组派代表向全班报告,最后能够安排本小组同学增补讲话,尔后其余小组同学再讲话增补(教师除了组织学生的活动,能够作为学生中的一员参加他们的议论和研究)。
下边是议论的大概内容:1.生物的生活需要营养物质(1)植物能够经过光合作用自己制造有机物,并为动物供给了食品;(2)寄生植物获得其余生物体中的有机物。
如猪笼草、菟丝子、食人树等;( 3)动物从自然环境中获得现成的有机物。
如猫抓鼠吃;青蛙抓虫吃;狗吃肉;羊吃草等;(4)细菌、真菌平分解枯枝落叶朽木动物的尸体粪便等有机物。
任何生物的生计都需要营养物质。
2.生物需要呼吸(1)植物的光合作用需要的能量来自呼吸作用供给,植物的各项生理活动所需要的能量都是由呼吸作用供给的。
(2)人从出生到生命的最后一刻不可以停止的是呼吸。
成人呼吸频次16-18/每分钟。
( 3)鱼生活在水中需要大批滤水从水中摄入氧气。
3.生物体都能生殖后辈(1)很多植物能够产生种子。
用种子生殖后辈。
(2)有些植物能产生秧子如白薯、草莓;小麦、水稻能分蘖;(3)白薯、土豆能出芽。
(4)藻类、苔藓、蕨类能产生孢子,用孢子生殖后辈。
生物的特征教案人教版七年级生物上册教案教学目标:1.理解生物的基本特征。
2.能够通过观察和实验,探究生物的特征。
3.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实验能力和合作能力。
教学重点:1.生物的基本特征。
2.实验操作和观察。
教学难点:1.生物特征的理解和归纳。
2.实验数据的分析。
教学准备:1.教材、PPT、实验材料。
2.学生分组,每组一台显微镜。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向学生展示一些生物和非生物的图片,引导学生思考:什么是生物?生物和非生物有什么区别?二、自主学习1.学生阅读教材,了解生物的基本特征。
三、课堂讲解1.教师讲解生物的特征,包括:生命现象、新陈代谢、生长发育、遗传变异、繁殖、应激性等。
2.结合实例,让学生理解每个特征的具体含义。
四、实验探究1.实验一:观察洋葱表皮细胞a.学生分组,每组一台显微镜。
b.教师演示如何制作洋葱表皮细胞切片。
c.学生观察洋葱表皮细胞,记录其特征。
2.实验二:观察种子的萌发a.学生分组,每组准备一些种子。
b.教师讲解种子萌发的条件。
c.学生将种子放入水中,观察种子的变化。
五、课堂小结1.教师引导学生回顾生物的特征,巩固所学知识。
2.学生分享自己的学习心得。
六、课后作业2.完成教材课后练习题。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自主学习、课堂讲解、实验探究等方式,让学生了解了生物的基本特征,培养了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实验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注意引导学生思考,提高学生的课堂参与度。
但仍有不足之处,如部分学生实验操作不熟练,需要加强实验指导。
总体来说,本节课达到了预期的教学目标。
重难点补充:一、教学重点补充1.生物的基本特征教师通过提问引导学生思考:“大家觉得,生物和非生物最大的区别在哪里?”教师板书并逐一解释生物的特征,如新陈代谢是生物体不断进行物质和能量交换的过程,生长发育是生物体从出生到成熟的过程等。
2.实验操作和观察教师边演示边讲解:“大家在观察洋葱表皮细胞时,要注意调整显微镜的细准焦螺旋,直到看到清晰的细胞结构。
《生物的特征》教案
一、教学目标:
1.知道什么是生物,能区分生物与非生物。
2.举例说明生物具有的基本特征。
3.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发散思维能力、分析问题的能力和表达能力。
二、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生物的基本特征。
难点:植物的营养、呼吸、排出废物。
三、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制作课件
学生准备:
四、教学过程:
五、板书设计:
第一节生物的特征
一、生物的生活需要营养
二、生物能进行呼吸
三、生物能排出身体内产生的废物
四、生物能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
五、生物能生长和繁殖
六、生物能有遗传和变异的特性
七、除病毒外,生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
七年级生物上册《生物的特征》(一)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识别生物和非生物,举例说明生物的共同特征。
2.能力目标学会科学观察的一般方法,学会收集和处理信息来获取新知识。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体验、参与小组活动,会表达、倾听、分析、交流与合作;爱护实验动物,乐于探索生命的奥秘,具有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4.重点与难点重点:举例说明生物的共同特征,学会科学观察的一般方法。
难点:会表达、倾听、分析、交流与合作。
(二)教学设计1.课前准备学生准备:以小组为单位分别准备教学材料。
教师准备:把学生分为六组,并对小组长进行培训:准备放大镜、盆栽菊花、实物投影仪等教学用具;把学生和教师准备的教学材料分装成教学用具盒7套。
附自制教学用具盒材料:教学用具1号盒放大镜、玻璃板、镊子、菜叶、两面胶、黑色记号笔、白纸2号盒活体蜗牛4~5只3号盒植物落叶、浸制蜗牛标本、竹编蜻蜓、石头、蚯蚓、电动玩具狗、苹果、鸡蛋等分装在不同的3号盒2.教学思路如何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在活动中获取新知识是设计这节课首先要考虑的问题。
初中的学生已经具有了移动的生活经验和知识积累,并且对生物学具有一定的兴趣。
因此,教师先利用活体蜗牛创设生动的观察情境;引导学生投入到探索与交流的小组学习活动中;通过问题串加以引导、启发学生归纳出生物的共同特征,学会科学观察的一般方法,通过对不同物体的观察、讨论、比较,找出生物和非生物的区别;同时进行爱护生物的教育。
在整个教学过程中,通过多种互动方式,让学生会表达、倾听、分析、交流与合作。
让他们在学习中感受乐趣,养成良好的科学思维习惯。
3.教学流程利用活体蜗牛创设观察情境↓小组合作,观察蜗牛,初步学会观察生物的方法↓汇报交流各组观察的结果↓教师通过问题串加以引导、启发学生归纳出生物的共同特征及观察生物的一般方法↓给各组提供不同的物体,学生观察、讨论、比较,找出生物和非生物的区别↓组间交流,迁移练习,加深对生物特征的理解,爱护生物的教育。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生物的特征教学设计人教版七年生物上册第一章第一节《生物的特征》讲稿大纲1.知识与技能目标认识生物掌握科学探究的基本方法:观察把握生物的特征2.过程与方法目标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和多媒体PPT课件,视频演绎法,小组讨论法引导学生,提高学生观察力、发散思维能力、表达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与价值观目标激发学生学习生物知识的兴趣,培养学生主动探究自我,自然生物的兴趣,引导学生热爱自然,热爱生物这门学科,热爱生命。
本课的教学重点及难点在于引导学生学会观察法,把握生物的共同特征。
我会用观察法,问答法,讨论法等等,联系课本教材,灵活教学,引导学生独立思考生物和非生物的区别,主动探究生物有那些共同特征和其他特征,如共同特征:1.生物需要营养。
(生物依靠营养物质生存)2.生物可以呼吸。
(大多数生物需要吸入氧气,呼出二氧化碳)比如植物就是通过光合作用的自养生物3.生物能排出身体内产生的废物。
1.生物能对外界刺激做出反应。
例如,含羞草受刺激,会收回叶片。
猫看到老鼠,就会去捉老鼠。
猎豹捕猎。
1.生物能生长和繁殖。
例如,爸爸和妈妈在一起,就有了我。
1.生物都有遗传和变异的特性。
例如,马和驴在一起,生出了骡子。
生物的其他特征:1.除病毒外,生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
细胞是构成生物体的结构和基本单位。
2.生物具有新陈代谢,适应环境和影响环境等特征同时,我会创新教学形式,用现代信息技术和多媒体教学,联系课本教材与生活实际,提高生物课堂趣味性,增强学生对生物这门学科的热爱,引导学生认识生物,热爱自然,珍爱自然生命。
讲稿假期看的《机器人总动员》,《阿丽塔:天使》,我是xxx,今天我们一起走进七年级上册生物第一章认识生物第一节生物的特征1.创设情境,认识生物课前导入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如动画视频创设情景教学师:同学们,请打开我们的课本,认真观察下图,播放微课动图,谈话引导学生:那些图片画的是生物,那些不是生物(教师出示课本和课外有关生物的图片以及非生物图片)(问答法,讨论法)二·知识迁移生物的特征(重点)1.生物的生活需要营养。
初中生物导学案七年级上册
第一单元第一章第一节生物的特征
【学习目标】
1、学会观察、认识区别身边的生物和非生物,能熟练说出生物的特征。
2、通过观察,体会自然界中生物的奥秘和丰富多彩。
【学法指导】
1、细心观察身边事物、上网搜集资料图片,区别生物和非生物。
2、认真阅读、小组讨论汇报交流,总结生物的特征,同时锻炼语言表达和综合能力。
【课前预习】
(一)选择
1、下列各项中不是生命现象的是()
A、蜘蛛结网捕虫
B、蜥蜴遇敌断尾
C、机器人弹钢琴
D、种子的萌发
2、下面列举的各项不是科学观察的是()
A、用录音机录下昆虫的叫声,并加以分析
B、用照相机把水稻发芽、生长、拔节和抽穗的几个过程记录下来
C、观察菜豆种子萌发过程,记录分析
D、在树林中偶然发现一只野兔
(二)填空
3、绝大多数生物在生活过程中,需要吸入,呼出。
4、生物对来自环境中的各种能产生反应。
生活过程中体内会不断产生多种,并且能将排出体外。
如:人可以通过、和将废物排出体外;植物的能带走一部分废物。
【合作探究】
提出问题
1、学习生物最基本的方法就是观察,那么科学观察有哪些要求呢?
2、怎么区分生物与非生物?
3、生物有哪些特征?
方法指导
1、充分利用身边的生物资源、通过图片资料对比分析,找出生物的共性,总结生物的特征。
2、小组讨论各抒己见,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典例赏析】
1、科学家对蜜蜂群体的自然活动状况进行跟踪拍摄,这种研究方法属于()
A、实验法
B、观察法
C、调查法
D、分类法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科学研究方法中的观察法。
对蜜蜂群体自然活动的研究要通过全面的观察才能达到研究的目的。
答案:B
2、根据下列物体回答问题:
书橱、香菇、石笋、猪笼草、猎豹、汉堡、放大镜、蕨菜
(1)属于生物的有()A、三种B、四种C、五种D、六种
(2)它们共同的特征是遇到外界刺激都有;都要通过使体型增大、体重增加;都通过产生后代;都要;都能进行。
解析:书橱、放大镜是人工制造的用具,石笋是天然形成的物质景观,汉堡是人类加工的食品,均没有生命,而香菇属于大型真菌,猪笼草是植物,猎豹是凶猛的动物,蕨菜是野生的蕨类植物,它们都是有生命的物体属于生物,同时具备生物的特征。
答案:(1)B (2)反应生长繁殖营养呼吸
【达标检测】
基础过关
1、下列几种属于生物的是()A、山石B、蘑菇C、机器人D、珊瑚
2下列不是生物的是()
A、山中的野菜
B、海中的水母
C、体内的病毒
D、生长的钟乳石
3下列几种物体:A、鲨鱼B、手表C、河蚌D、细菌E、黄金F、雨G、女孩H、鹰I、树木J、汽车
(1)、其中生物是,非生物是。
(填序号)(2)、你是如何认定他们是生物的?能力提升
4、下列各项与其他三项不同的是()A、菠菜B、苹果C、细菌D、病毒
5、“葵花朵朵向太阳”所表现的生物特征是()
A、生物能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
B、生物能排除体内产生的废物
C、生物能生长和繁殖
D、生物能进行呼吸
6、“不必说碧绿的菜畦,光滑的石井栏,高大的皂荚树,紫红的桑葚;也不必说鸣蝉在树里长
吟,肥胖的黄蜂伏在菜花上,轻捷的叫天子忽然从草间直窜向云霄去了”。
(1)以上这段文字中包含几种生物()A、5种B、6种C、7种D、8种(2)列举文章中提到的生物名称:。
(3)这些生物的共同特征是()A、需要营养B、都能呼吸C、能生长和繁殖D、都能产生和排出废物E、对外界刺激都能做出反应F、以上都是
【知识回顾】
探究的方法:
生物的特征
生物的特征
【拓展探究】
一个苹果,一个鸡蛋、一粒种子、一棵小树,他们都是生物吗?你判断的依据是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