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师大版三年级语文下册《特产》教学导案
- 格式:doc
- 大小:112.00 KB
- 文档页数:8
一、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1)熟练掌握本课的重点词汇和课文内容。
(2)了解“吵架”的描写方法。
2.能力目标:(1)通过听、说、读、写、演等多种形式,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2)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开放思维。
3.情感目标:培养学生敢于表达自己观点,尊重他人的态度。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1.教学重点(1)通过朗读课文,培养学生的语感和语音语调。
(2)引导学生分析课文,理解课文中的主要人物所表达的情感,并进行适当的讨论。
2.教学难点(1)鼓励学生动手动脑,尝试使用课文的信息进行描写。
(2)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发现巩固所学的方法。
三、教学准备1.教学用具:书、笔、黑板、录音机、图片等。
四、教学过程1.导入(15分钟)(1)用图片展示各种语文特产,让学生了解不同地方的语言方言特产。
(2)播放根据课文内容设计的音乐,激发学生对课文的兴趣。
2.新课呈现(20分钟)(1)让学生认识课文中的重点词汇,手写并搭配图片,让学生按照课文的顺序默写这些词汇。
(2)播放录音,让学生听录音并跟读课文。
教师适时暂停录音,帮助学生解决发音、词意理解的问题。
(3)小组合作朗读课文,每个小组负责一段,并根据课文内容设计一幅图画。
(4)教师展示学生的作品,引导学生观察,比较不同小组的作品。
让学生发表对其他小组图画的评价和建议。
3.讲解(20分钟)(1)让学生结合图画,大声朗读课文。
(2)教师解释课文中的一些复杂词汇和句子结构,让学生理解课文表达的意思。
(3)让学生分组合作,找出课文中的问题并加以阐述,引导学生讨论如何解决课文中的问题。
4.拓展(20分钟)(1)老师给学生分发工作纸,要求学生从课文中选取一段进行精读,然后自己写一段描写吵架的文字。
(2)学生完成写作之后,进行小组互评,选择出最好的一段并进行展示。
老师指导学生进行评价和讨论。
(3)教师引导学生总结并讨论描写吵架时的技巧和要领。
五、课堂小结(10分钟)(1)教师总结本堂课的重点和难点,并给学生一些学习建议。
“家乡的特产”语文学科综合实践活动课设计活动内容:围绕“家乡的特产”进行系列语文实践活动活动目的:语文综合实践活动,对于学生能力培养、素质的提高,有着不可低估的意义。
在学习了第六单元《特产》单元后,设计了“家乡的特产”的综合实践活动,体现大语文观,实现生活处处皆语文,指导孩子用语文,从生活中学语文。
活动过程:学习了第六单元《特产》单元后,查找关于“家乡的特产”的相关资料,走出校园,来到鞍山博物馆了解家乡鞍山的历史、鞍山的文化,又来到鞍钢展览馆了解鞍钢的发展变化,以及钢铁生产方面的知识,还有的孩子来到玉佛苑了解岫玉,来到岫岩等地了解满族剪纸、满族刺绣和海城高跷等民俗文化。
在经历了这些前期实践活动的基础上,孩子们根据自己的兴趣,又分组进行了深入地调查和研究,继续进行着这一主题实践活动。
本课活动设计:一、前期活动回顾:孩子们,学习了第六单元“特产”之后,我们也围绕着“家乡的特产”这一主题,开展了各种实践研究,我们先后来到鞍山博物馆了解家乡鞍山的历史、鞍山的文化,又来到鞍钢展览馆了解鞍钢的发展变化,以及钢铁生产方面的知识,还有的孩子对我们家乡的岫玉,和南国梨感兴趣,对满族剪纸、满族刺绣和海城高跷等民俗文化感兴趣,我们分别就自己最感兴趣的内容,展开丰富多彩的实践活动,首先让我们一起来看一段短片,回顾一下。
(播放活动短片)交流感受,进入本课活动二、交流整理、深入研究:小组活动:整理一下各自的资料,交流确定宣传片的内容,为全班交流做好准备三、分组交流汇报南果梨、民俗文化、岫玉、钢铁四、创作宣传片文字稿、小组评价推荐五、布置任务、准备汇报分组制作“家乡的特产”主题宣传片“卓越杯”语文教学竞赛“家乡的特产”——语文学科综合实践活动课设计教者:铁东区钢都小学赵婷婷2019.3.29。
北师大版三年级语文下册《特产》教案第十二周主备人备课组长教研组长班级第七单元特产第一课时教学目标:通过搜集资料,使学生了解全国各地丰富的特产,培养学生热爱家乡、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难点:能准确说出物产的产地并在地图上找出它的位置。
利用收集到的有关特产资料、中国地图介绍你知道的特产。
学习过程:一、板书课题1.谈话导入,出示中国地图,认识地图。
2.以《葡萄沟》为例,引入新课(板书课题)二、出示目标:通过搜集资料,使学生了解全国各地丰富的特产,培养学生热爱家乡、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三、自学指导一1.以小组为单位,结合地图,将水果名和它的产地相连并在图中找出它的位置。
看哪一组找得快。
2.学生自学,教师环视。
3.检测A.读词语,标出不会读的字B.指导学生把自己熟悉的水果和产地连起来并在图中找出位置。
C.全班交流完成情况。
D.交流遇到的不知道的特产产地E.根据查阅的资料说说还有哪些地方产什么水果?还可引导学生说说文中水果的其它产地。
四、自学指导二1.同桌合作,完成练习:写一写下列物产的产地。
2.反馈自学效果(指名回答问题)4.出示:丝绸--- 辣椒-- 枸杞-- 茶叶--- 香菇----5.小组交流,共同完成。
6.汇报交流:丝绸--浙江辣椒----四川、湖北、湖南……五、当堂训练出示词语:刺绣铁画景泰蓝玉雕云南白药湖笔徽墨雨花石端砚宣纸1.自由读词语,2.理解词语,(出示图片,学生观察)3.学生多种形式朗读。
4.做练习,交流(1)在地图上找一找他们的产地。
(2)你还知道哪些物产和它们的产地?5.抄写词语课后反思:第二课时学习目标:1.读写词语2.结合图片,有感情的朗读诗歌,并背诵。
教学重难点:1.结合图片理解诗意,在读中对比两首诗的异同。
能说出其他描写特产的诗句。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诗歌并背诵诗歌教学过程:一、导入,板书课题。
师:今天我们要学习的二首古诗都和江南水乡的特点有关系?想读读吗?(板书课题,师生同写)板书课题二、出示目标:1.读写词语2.结合图片,有感情的朗读诗歌,并背诵。
特产教课目的:1.收集资料,使学生认识全国各地丰富的特产,培育学生热爱家乡、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2.阅读?我爱故乡的杨梅?,认识课文从两个方面抓住特色来描绘故乡的杨梅,领会作者对故乡的热爱。
3.做一名小导游,向大家介绍自己家乡的一种特产。
为自己家乡的特产写一份广告。
教课重难点: 1、介绍自己家乡的特产。
2、写自己家乡的特产。
教课准备:中国地图、特产的图片课时安排:二课时第一课时教课过程:一、导入同学们,这个单元是让大家认识各地的特产,并训练大家如何介绍自己家乡的特产,相信大家必定会有好多的收获。
二、自主学习出示自学纲要,学生自学。
1.出示课件,认识各地特产。
2、学生依据课前自己收集的资料,在小组中介绍自己认识的特产。
3.课件出示:写一写以下物产的产地。
丝绸——〔〕辣椒——〔〕枸杞——〔茶叶——〔〕香菇——〔〕〔〕——〔〕〕4、自由读课本中的词语,你认识哪些生字,如何记着的?5.自学古诗。
(1〕出示图画:谈谈图意。
(2〕出示两首古诗,自由读,图文比较,给古诗配上图。
(3〕选自己喜爱的古诗自学。
自由读古诗,提出不理解的地方,小组沟通。
三、合作研究1、把这些水果和其最出名的产地连起来。
2、指名读,你认识哪个词?课件出示图片帮助学生理解词义。
3.找一找,画出各组中不是同一类的特产。
四、拓展训练1、古诗朗读〔配乐〕。
2、向大家介绍我们家乡——卢氏的特产。
五、堂清检测1、经过这一阶段的学习,我们知道了好多地域的特产,下边我请同学们作一下练习。
哈密瓜福建龙眼新疆甘蔗河北红橘广西鸭梨贵州菠萝四川2、同学们又获取了一些知识,这节课你有什么感觉?板书设计:特产什么是特产?我们的家乡有什么特产?第二课时教课内容 :学习?故乡的杨梅?,介绍自己家乡的特产,教课过程:一、导入:学生介绍自己认识的特产。
二、自主学习出示自学纲要,学生自学。
1、自学?我爱故乡的杨梅?,思虑:课文从几个方面写杨梅果的分别是如何写的?2、同学们见过和吃过杨梅吗?知道产地吗?在小组中谈谈。
草莓一、谈话导入1、孩子们,今天跟着老师一起走进课文特产,你对特产有什么理解?2、特产:当地非常著名的产品。
3、那现在孩子们想一想,我们身边有哪些特产呢?(土豆,折耳根,莲藕,葡萄,梨,枇杷)4、今天,老师也给孩子们带来一种你们喜欢而又熟悉的特产,想知道它是谁吗?现在请你闭上眼睛来听一听!出示谜语:红果子,麻点子,咬一口,甜丝丝。
二、观察草莓1、要了解草莓,我们得先观察草莓,今天老师也把它请进了我们的课堂。
2、我们可以从哪些方面来观察它呢?3、孩子们,你们看红红的草莓不就像一颗颗耀眼的宝石?4、我们再来仔细看看它的颜色,最上面的颜色是怎么样?中间的呢?下面的呢?5、孩子们,我们这么丰富的草莓除了颜色美,外面还裹着一个最大的籽?草莓外面嵌着这个籽,像芝麻粒似的,特别的与众不同,独特而神奇。
这就是咱们的水果皇后草莓。
6、我们看到了草莓美丽的色彩,我们再来继续观察草莓的形状,这一颗美美的草莓在老师手中,我们从上面看像什么?从下面看像什7、这么可爱的草莓,我们不仅认识到它神秘的色彩,而且我们还看到了形态各异的美丽.草莓香香的,甜甜的,甜得比蜜糖还甜。
甜得妙不可言!只有认真品尝的人,才会发现其中的奥秘。
9、孩子们,我们通过看,闻,尝,摸等方法了解草莓。
马上我们还得来写一写,用一段优美的文字把草莓介绍给你的家人。
10、好的文章不仅需要好词佳句,而且还得认真构思。
只有仔细揣摩后,才会让我们的文章妙笔生花。
三、完成习作1、写一写,用一段文字把草莓介绍给你的家人或同学。
2、请孩子们拿出手中的小题单,来写一写。
3、习作要求:(1)按照观察的顺序把草莓的颜色,形状,大小,味道等写清楚。
(2)写的时候主要用上学过的词语和比喻、拟人等手法,注意正确使用标点符号。
(3)写作的时候可用上总分、总分总的结构。
四、交流,展示,评价。
五、总结希望孩子们在今后能够借助这样的顺序以及方法进行习作。
六、板书设计特产颜色反问形状排比味道比喻。
特产导教案第一课时【导学目标】经过采集资料,使学生认识全国各地丰富的特产,培育学生热爱家乡、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导学要点】利用采集到的相关特产资料、中国地图介绍你知道的特产。
【导学难点】能正确说出物产的产地并在地图上找出它的地点。
学案【预习案】查找工具书,达成课本上的题。
【训练案】达成课文第三题。
导教案【导学流程】一、预习检测(大概 2 分钟)小组内检查。
二、体现目标(大概 1 分钟)三、合作沟通,达成课文第一、二题练习题。
(大概25 分钟)(一)联合地图,将水果名和它的产地相连并在图中找出它的位置。
1.学生组内自主学习,教师环顾。
2.检测。
A、指名读词语,解决不会读的字。
B、全班沟通达成状况。
C、沟通碰到的不知道的特产产地。
D、依据查阅的资料谈谈还有哪些地方产什么水果?还可指引学生谈谈文中水果的其余产地。
(二)同桌合作,达成练习:写一写以下物产的产地。
1.出示:丝绸 ---辣椒--枸杞--茶叶---香菇--()--2.小组沟通,共同达成。
3.全班报告沟通:丝绸 -- 浙江辣椒 ----四川、湖北、湖南,,四、讲堂达标(大概11 分钟)出示词语:刺绣铁画景泰蓝玉雕云南白药湖笔徽墨雨花石端砚宣纸1、自由读词语,2、理解词语,(出示图片,学生察看)3、学生多种形式朗诵。
4、做练习,沟通(1)在地图上找一找他们的产地。
(2)你还知道哪些物产和它们的产地?5、抄录词语五、部署作业。
(大概 1 分钟)1、读熟古诗《江南》和《江上渔者》,联合图片初步理解诗歌的意思。
2、在读熟课文的基础上,练习背诵两首诗歌。
第二课时【导学目标】1、学习古诗《江南》、《江上渔者》, 认识古诗对地方特产的描写。
2、借助插图,有感情的朗诵并背诵两首古诗。
【导学要点】能正确流畅、有感情的朗诵并背诵诗歌。
【导学难点】1.联合图片理解诗意。
2.能说出其余描绘特产的诗句。
学案【预习案】1、读熟课文,借助图片初步理解诗歌的意思。
2、在读熟课文的基础上,练习背诵两首诗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