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南水乡的璀璨明珠蒋巷村
- 格式:pdf
- 大小:184.40 KB
- 文档页数:3
蒋巷村作文400字
《美丽的蒋巷村》
小朋友们,你们知道蒋巷村吗?那可是一个超级美丽的地方!
蒋巷村有大片大片的农田,绿油油的,就像一块大大的绿色地毯。
田里种着各种各样的庄稼,有金黄的稻子,风儿一吹,它们就像在跳舞。
还有红红的高粱,像燃烧的火把。
村里的房子也很漂亮,整齐地排列着,白墙黑瓦,充满了江南水乡的韵味。
而且,这里的河水清澈见底,能看到小鱼在欢快地游来游去。
我还听说了一个有趣的故事,有个伯伯在田里劳作的时候,发现了一只迷路的小兔子,他把小兔子带回了家,照顾了它好几天,最后小兔子又活蹦乱跳地回到了大自然的怀抱。
蒋巷村真是个让人喜欢的好地方,我真想一直待在那里!
《迷人的蒋巷村》
嘿,小伙伴们!今天我要给你们讲讲蒋巷村。
一走进蒋巷村,我就被那美丽的景色吸引住了。
路边有五颜六色的花朵,红的像火,粉的像霞,白的像雪,它们好像在比美呢!
蒋巷村还有一个大大的果园,里面有苹果树、梨树、桃树。
到了秋天,果子都成熟了,红彤彤的苹果挂满枝头,咬一口,甜甜的汁水就流进了嘴里。
有一次,我们去果园里摘果子,大家都可高兴啦。
我摘了满满一篮子的桃子,累得满头大汗,但是心里特别开心。
蒋巷村真是迷人极了,欢迎你们也来玩哟!。
党旗引领致富路百姓高唱幸福歌蒋巷村位于常熟、昆山、太仓三市交界的地方,是常熟市最偏僻的一个小村。
40多年前,这里是泥墙草房、穷土恶水、瘟疫横行。
如今的蒋巷村已经成为百姓富裕、环境优美、乡风文明的幸福家园,焕发出科学发展的无限生机与活力,呈现出一片欣欣向荣的新景象。
——村强。
农业工业旅游业互动并进,一二三产业协调发展。
2012年,全村社会总产值达到14.2亿元,人均GDP3万美元,村级可支配财力1800万元。
2004年温家宝总理视察时高度评价:“这个村叫全面发展,既不放松粮食,又多种经营,然后是农业发展、工业发展、农民富裕。
”——民富。
2012年,全村人均现金收入2.9万元,家家住上了220平方米的别墅,实现了养老保险、医疗保险等五大保险全覆盖,村民过上了劳有丰得、住有宜居、老有颐养、学有优教、病有良医的幸福安康生活。
——人和。
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占领农村阵地,勤劳致富观念深入人心,建设学习型家庭提高农民素质,丰富的文化体育活动满足农民精神文化需求。
村风淳朴、邻里和睦,人人敬业乐业、个个奋发向上,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得到弘扬。
——环境美。
走进蒋巷村,学校像花园、工厂像公园、房前宅后像果园、全村像个天然大乐园。
田园风光与现代化气息相互交融,既保持了江南水乡田园之美,又呈现出先进和谐的现代文明,被人称为人间“新天堂”。
——组织强。
理论学习常规化、责任分工制度化、民主决议动态化、民主监督全程化,蒋巷村党委带领群众甩开膀子,艰苦奋斗创大业,把蒋巷打造成江南水乡一颗璀璨的明珠。
老百姓发自内心地赞叹:村党组织真好、共产党真神、老百姓真服。
“共产党的干部,没有特殊的权利,只有特别的征途;要在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之中,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贡献自己“奉的全部力量!”这是蒋巷党员干部40多年来不变的庄严承诺,献于百姓、归功于人民”,这是蒋巷党员干部40多年来不变的政绩观念。
蒋巷村的成功关键在于一个好的“领头雁”和一支清正廉洁、能干事、会干事、干好事的党员干部队伍。
蒋巷村生态园旅游心得体会蒋巷村生态园位于江苏省苏州市吴江区,是一个美丽的乡村风景区。
最近我去参观了这个生态园,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和难忘的体验。
生态园的自然环境非常优美。
一进入园区,我就被迎面而来的花海所吸引。
五彩斑斓的花朵,一片芬芳的香味,让我仿佛置身于花的海洋中。
园区内有一片绿草如茵的草地,可以供游客放松身心。
还有一个湖泊,湖水清澈见底,不时有鱼儿在水中跃动,给人一种宁静的感觉。
整个园区的植被十分丰富,每一处都充满了生机和活力。
在生态园,我参观了很多有趣的景点。
其中最令我印象深刻的是生态农场。
农场内种植着各种各样的蔬菜和水果,有黄瓜、茄子、西红柿等等。
农场里的工作人员向我介绍了蔬菜的种植过程和养护方法,还让我亲自体验了一把种植的乐趣。
我戴上了手套,拿起了铁铲,开始挖土、培土,然后把种子种在土里。
虽然这个过程有些辛苦,但是看到自己种下的种子在阳光的照耀下茁壮成长,我觉得非常有成就感。
生态农场的种植模式注重环保,不使用农药和化肥,种出来的蔬菜更加健康和营养。
除了生态农场,生态园还有一个动物园。
这个动物园不同于传统的动物园,动物们并不被关在笼子里,而是自由地在园区里活动。
我看到了很多有趣的动物,有猴子、鹿、孔雀等等。
这些动物生活在一个开放的环境中,有着足够的空间和自由度,给人一种和动物亲近的感觉。
我还在动物园里看到了一场驯兽表演,表演者和动物之间互动默契,真是让人佩服不已。
在生态园,我还参观了一座村庄博物馆。
博物馆里陈列着许多古老的农具、家居用品和文物。
这些展品记录了蒋巷村的历史和文化,让我对这个村庄有了更深的了解。
我还学习了一些传统的手工艺,比如编织草帽和制作陶器。
通过亲自动手尝试,我深刻体会到了传统手工艺的魅力和技巧。
在蒋巷村生态园的旅游体验中,我感受到了大自然的美丽和人文的魅力。
这里的绿色环境、丰富的景点和传统文化让我流连忘返。
我相信,未来蒋巷村生态园将会更加繁荣和美丽,吸引更多的游客。
我会将我的旅游体验分享给亲朋好友,希望他们也能来这里感受大自然的力量和人文的魅力。
苏州之旅_650字阳春三月,我们江海小记者一行人很有幸来到了有着“上有天堂,下有苏杭”美称的苏州。
一路上望着窗外一排排*的树木,每个人脸上都露出了灿烂的微笑。
经过三个多小时的旅程,我们来到了著名的赏梅胜地——香雪海。
还没进门,迎面就扑来了一阵清香,令人心旷神怡。
走进院门,首先映入我眼帘的是数不胜数的梅花,远远望去,粉的像霞,白的如雪,红的似火……不愧是梅花的海洋呀!这些梅树千姿百态,有的婀娜多姿,恰似亭亭玉立的少女;有的低垂下身躯,像驼背的老奶奶;有的斜伸出枝干,好像在欢迎游客的到来……看,这棵梅树长得可真漂亮呀!听导游说,这棵树可是皇帝亲手栽的,外表像一朵盛开的梅花,树上的梅花粉里透红,花瓣润泽透明,阵阵清香沁入心脾,还引来一群勤劳的蜜蜂呢!我们爬上山坡,向下俯视,哇,好壮观的一派景象呀!真是“人间天堂”呀!我们久久不愿离去。
我们江海小记者一行还去了苏州博物馆,第二天又去了常熟游玩。
令我最难忘的还是去参观江南水乡的一颗璀璨明珠——蒋巷村。
一进蒋巷村,我们一下“哇”的一声叫了起来,新村的小洋房拔地而起,有蘑菇亭、八角亭……我仿佛置身于一幅美丽的图画之中,我不禁赞叹道:“他们生活在绿树成荫,鸟语花香的世界里可真幸福呀!”蒋巷村里有剧院、工厂、敬老院、公园,还有果园、动物园、博物馆呢!最高兴的就得数去动物园了。
我们看到了美丽的孔雀。
也许是孔雀看到我们那漂亮的衣服,也不甘示弱,要和我们比美呢!竟然开屏了。
我们还看到了很稀少的藏獒、行动敏捷的小猴子呢!时间过得可真快呀,一晃就到了下午三点,我们在老师的再三催促下,依依不舍的离开了常熟。
在回来的路上,我的心却一直留在了蒋巷村。
那里的人们用他们的双手和智慧创造出这么美好的家园,我们一定要好好学习,将来也把自己的家园装扮得更加美好!。
蒋巷村,江南水乡的一颗璀璨的明珠,它骄傲得向世人展现它的自然,美丽,整洁与幸福,在这个绿色的小村子里,满载着换了。
44年前,这个村子是江苏远近闻名的贫困村,如今,186户村民家家都有一幢花园别墅,另外还有150套公寓供村里老年人免费入住,老年公寓内整齐、有序、干净、卫生,竹林通幽,小桥流水,鸟语花香,这里是老人的憩园。
农民新村则采用现代化的设计手法,房型精致,依水而建,绿草盈盈,桂树花开,蜜蜂飞舞,蝴蝶追逐,一派江南富庶新农村的水乡恬静居住区的绿化覆盖率超过50%。
这就是江苏省常熟市蒋巷村。
它没有先进的科技,没有独特的文化底蕴,靠着那一分朴实,一分坚持一步步走向美好未来,村子里的老人虽然过得不是大富大贵的日子,却也安然自得,时不时见到三两个老太太,围在一块儿,在路边,在店里,在房前,话上两句家长,笑呵呵得好不自在。
多少年来,蒋巷村抱着“天不能改、地一定要换”、“穷不会生根,富不是天生”的信念,以坚韧不拔的毅力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以及领党员干部、村民员工,团结拼搏、务实创新、艰苦奋斗、敬业奉献,坚持社会主义方向,实现强村富民、共同富裕,他们,用自己的双手,创造了奇迹,实现了梦乡,瞧那路边,时不时驶过一辆辆小汽车肆意享受着春日的美好,不远处的生态园里,是金色和绿色的海洋映入眼帘的是做工精致,令人赞不绝口的红花绿草、挂果小树、奇石怪岩、老树根雕,感受艺术的博大精神和无穷魅力。
碧波之上,尽情泛舟,万绿丛中,怡然品茗,垂柳倚岸,悠然垂钓!散养草鸡,三两成群,与果树构成了一幅协调和谐的大自然生态景观。
远处一排排树木,一片片草地,迎风而立,散发着一股自然的味道,菜花田里,好一副春风拂面,暖阳熙人,菜花飘香,绿色满园的景象,时不时有村民在田边,在幽径上,在河岸散步,享受这春的滋润,漫步竹亭长廊赏景,划小船于碧波之中,乘画舫听丝竹悦耳,蓝天、碧水、红花、绿草使你感受到空气是清新的,拥抱大自然,享受生态绿色,追寻返朴归真的迷人滋味蒋巷村党组织围绕“农业增产、农民增收、农村增效”的目标,带领农民群众奋斗了40多年,终于在千亩良田上“谱写”出了今日蒋巷的“田园牧歌”,成为全国闻名的富裕村、小康村。
蒋巷村蒋巷村是位于中国江苏省南京市秦淮区的一个古老的村庄。
该村庄有着悠久的历史,是南京市重要的历史文化遗产之一。
蒋巷村以其独特的建筑风格和浓厚的历史氛围而闻名,吸引了众多游客前来观光和学习。
蒋巷村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唐朝时期,据传在唐朝时期,这里有着一座宏伟的寺庙。
然而,由于长期的战争和动荡,寺庙逐渐荒废,之后形成了这个村庄。
蒋巷村以其保存完好的建筑和有趣的历史故事而闻名,吸引了许多历史爱好者和学者。
蒋巷村最著名的特色莫过于其独特的建筑风格。
村中的建筑主要是传统的中国庙宇风格,包括殿堂、庄园和神龛等。
这些建筑都采用了古老而精湛的工艺和技术,展示了中国传统建筑的精髓。
在这些建筑中,人们可以感受到古代中国文化的独特魅力和智慧。
除了建筑风格,蒋巷村还以其浓厚的历史氛围而著名。
村庄中有许多历史遗迹和传说,使参观者能够深入了解中国古代历史。
例如,有一座古老的石碑,上面刻有唐朝时期的文字,记录了当时的历史事件和人物。
这种历史纪念碑不仅是历史记载的重要证据,也是对当时人类智慧和文化成就的纪念。
除了历史建筑和文化遗产,蒋巷村还拥有美丽的自然环境。
村庄周围有许多绿树和花草,给人们带来了一种宁静和放松的感觉。
村庄的周围还有一条清澈的小溪流过,溪水清澈见底,有着各种各样的鱼类和水生动物。
这里的自然环境为村庄增添了一份生机和活力。
蒋巷村不仅仅是一个历史文化村庄,还是一个活跃的社区。
村庄中有许多居民,他们保持着传统的生活方式,并积极参与各种社区活动。
村庄中有许多传统手工艺品,如编织、木雕等,居民们通过这些手工艺品传递和保护着自己的文化遗产。
蒋巷村在旅游业方面也有着良好的发展。
村庄每年都会吸引大量的游客前来参观和观光。
为了促进旅游业的发展,村庄还设立了一些旅游设施,如旅游中心和纪念品商店。
这些设施为游客提供了便利,并增加了村庄的知名度。
总而言之,蒋巷村是一个充满历史和文化底蕴的村庄。
它的独特的建筑风格、浓厚的历史氛围、美丽的自然环境和活跃的社区使其成为南京市最受欢迎的旅游目的地之一。
蒋巷一日游作文早就听说蒋巷是个美丽迷人的好地方,一直心心念念想去游玩一番。
这不,终于盼来了机会,我开启了期待已久的蒋巷一日游。
清晨,阳光透过窗帘的缝隙悄悄溜进房间,轻轻唤醒了我。
我一个鲤鱼打挺从床上蹦起来,快速洗漱完毕,怀着兴奋的心情出发了。
一路上,窗外的风景像一幅流动的画卷。
蓝天白云下,绿树成荫,田野里的庄稼生机勃勃。
还没到蒋巷呢,我的心就已经飞了过去。
终于,到达了蒋巷。
刚一下车,我就被眼前的景象吸引住了。
一条清澈见底的小河缓缓流淌,河面上波光粼粼,仿佛铺上了一层银色的绸缎。
河边的垂柳依依,嫩绿的柳条随风飘舞,就像姑娘们柔软的长发。
我沿着小河漫步,微风拂过脸颊,带来阵阵清凉,那感觉,别提有多惬意了!走着走着,来到了一片稻田边。
那稻田就像一片绿色的海洋,微风一吹,稻穗轻轻摇曳,发出沙沙的声响,仿佛在演奏一首美妙的田园交响曲。
我蹲下身子,仔细观察起稻穗来。
每一颗稻穗都沉甸甸的,饱满的谷粒紧紧地挨在一起,泛着金黄的光泽。
我忍不住用手轻轻抚摸着它们,感受着大自然的馈赠。
这时,一位农民伯伯走了过来,他古铜色的脸上洋溢着朴实的笑容。
他热情地跟我打招呼,还跟我讲起了种植水稻的故事。
“孩子啊,种水稻可不容易哟,从播种到收割,得付出好多心血呢!”他一边说着,一边用粗糙的大手摩挲着稻穗,眼神里充满了自豪和欣慰。
听着他的讲述,我对农民伯伯的辛勤劳作有了更深的体会,也更加珍惜每一粒粮食。
离开了稻田,我又来到了一个果园。
一进果园,阵阵果香扑鼻而来,馋得我直流口水。
只见果树枝头挂满了沉甸甸的果实,红彤彤的苹果像小朋友们红扑扑的脸蛋,黄澄澄的梨子像一个个金色的葫芦,还有那一串串紫莹莹的葡萄,像玛瑙似的挂满了葡萄架。
我迫不及待地走进果园,亲手摘下一个苹果,咬上一口,甜甜的汁液在口中四溢,那滋味,真是妙不可言!果园里还有不少游客,大家一边采摘一边品尝,欢声笑语回荡在果园里。
中午时分,肚子开始咕咕叫了。
我来到了一家当地的农家乐,准备品尝一下地道的蒋巷美食。
★走进新农村见证蒋巷新生活。
走访社会主义新农村---蒋巷村7月2日,电子工程学院暑期社会实践团一行18人在学院党总支副书记陈洁瑾和分团委副书记徐洪娟老师的共同带领下,经过两个多小时的车程,终于到达了常熟市蒋巷村,美丽的蒋巷村风光顿时映入眼帘。
在当地村干和导游的统一安排下,队员们在美丽的蒋巷村进行了为期一天的参观学习活动。
此次参加暑期社会实践的队员大多数是在校预备党员。
参观活动中,队员们聆听了当地村干关于蒋巷坚持“农业起家、工业发家、旅游旺家”的创新发展新思路,并就大学生暑期调研实践与所有队员进行了互动交流。
蒋巷村是江南水乡一颗璀璨明珠,位于江苏省常熟市的东南,紧邻沙家浜红色旅游风景区。
44年前,这个村子是江苏远近闻名的贫困村,如今,186户村民家家都有一幢花园别墅,另外还有150套三星级标准公寓供村里老年人免费入住,村民家中的电话、数字电视、有线广播、气化灶具、卫生洁具等安装建设均由集体投资,居住区的绿化覆盖率超过50%。
村党委书记常德盛怀着“天不能改、地一定要换”、“穷不会生根,富不是天生”的信念,以坚韧不拔的毅力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带领党员干部、村民员工,团结拼搏、务实创新、艰苦奋斗、敬业奉献,坚持社会主义方向,实现强村富民、共同富裕。
蒋巷村先后被表彰为全国文明村、全国文明村镇建设先进村、十佳小康建设红旗村、国家级农村现代化示范村等。
蒋巷村坚持科学发展观,全村围绕实践“三个代表”,实现“两个率先”的目标,目前已建成动物观赏区、展览区、采摘区、游乐区、学生社会实践区、科普馆以及四园一基地”尽管天气很炎热,但大家都很有激情,徒步参观走访了科普馆、生态种养园、村民新家园、常盛工业园、村民蔬菜园和无公害粮油生产基地,当大家看到一个村级单位可以发展的这么好,不禁想到了富有“天下第一村”的华西村,可以说蒋巷村就是第二个华西村,同样的发展模式和思路,坚持“农业起家、工业发家、旅游旺家”。
同时我们更想到了自己的家乡,迫切希望自己的家乡可以发展的像这一样好,顿时心中一份奉献家乡的热情油然而生。
最新春游蒋巷村作文400字最新春游蒋巷村作文400字蒋巷村,江南水乡一颗璀璨明珠,位于江苏省常熟市的东南,紧邻沙家浜红色旅游风景区。
接下来店铺带大家了解一下最新春游蒋巷村作文400字,仅供大家阅读借鉴!最新春游蒋巷村作文400字1在上个星期一我们迎来了期待以久的蒋巷村之旅。
早上我们很早来到了学校,玩了一会儿猜谜游戏我们就踏上了去蒋巷村的路程。
在蒋巷村自然营地中我最难忘、最快乐的一个游戏是“万里长城”,教这个游戏的教官对我们很好,问我们在我们班级里男生厉害还是女生厉害。
这个问题立刻提起了我们的“战意”。
我们争先恐后地回答:“女生厉害!”“男生厉害!”……教官又笑了笑说:“那么就比一比吧。
”我们立刻分成男生队和女生队围成了两个圈。
接着教官就开始教我们“万里长城”这个游戏的玩法了。
围成圈后,后一同学的脚尖要碰到前一个同学的脚跟,第三个同学的手放到第一个同学的肩上,以此类推。
然后,前一个同学慢慢地坐到前一个同学的腿上。
结果当然是女生比男生快完成啦。
教官说:“接下来……”王茵菲在一边轻轻地说:“不会是男生女生一起来吧!”教官听到了就说:“这位高个子的同学说的很正确,我们就是要男生女生一起来!”在短暂的沉默后,我们立刻上前一步“群欧”王茵菲。
这个动作表示我们决不合作!但在吕老师的协调下,我们还是答应了。
坐下来后,教官居然突发奇想让我们唱《青花瓷》,我们唱到一半就坚持不住了。
看来,我们班还是不团结。
这个游戏告诉我们一定要团结合作,齐心协力才能成功。
这真是我在蒋巷村最难忘的活动了!最新春游蒋巷村作文400字2在我们人生中,有许多第一次,那一个个第一次都将成为我们美好的回忆。
在这一次蒋巷活动中,我尝到了许许多多的第一次——第一次穿迷彩服,第一次和同学住在一起,第一次遇到那么严厉的教官……所以不管现在,以后,我想这一段温馨的记忆都将永远印在我的脑海里。
来到蒋巷,我着实眼前一亮,这难道是农村吗?明明就是个大公园嘛!我们首先要去蒋巷的农民剧院观看开营议式,听到剧院,我不禁又吃一惊,这种乡村地区怎么会有剧院?但事实否定了我的想法,我确确实实看到了哪个剧院。
秋游蒋巷村作文范文一:秋游蒋巷村我和同学们去了蒋巷村秋游。
这个古村落很有特色,有许多历史遗迹和传统文化,吸引了众多游客前来参观。
我们游览了黄姥山庙、文庙、古民居和农耕文化博物馆,感受到了传统文化的独特魅力。
黄姥山庙是一座面积较大的寺庙,里面有很多殿堂和佛像,整个寺庙建筑规模非常宏大,给人留下深刻印象。
文庙是一所传统的学府,里面的建筑风格非常古朴,可以了解到中国古代的科举制度和教育制度。
古民居则是蒋巷村的代表性建筑之一,有很多百年历史的民居,保留了传统的建筑风格和生活方式,让人感受到了中国古代的生活氛围。
农耕文化博物馆展示了中国农耕文化的发展历程和特色,非常有教育和文化意义。
总的来说,蒋巷村是一个非常有魅力的古村落,有着很多珍贵的历史遗产和传统文化,值得我们去细细品味和欣赏。
写作重点:介绍蒋巷村的历史遗迹和传统文化,向读者推介这个古村落的魅力和特色,表达愉快的旅游心情。
用词分析:用了一些形容词来描绘蒋巷村的特色和美丽,如“宏大”、“古朴”、“珍贵”。
另外,也用了一些专业术语,如“科举制度”、“农耕文化”,使文章看起来更具有权威性。
范文二:蒋巷村的变化我和同学们曾经去过蒋巷村,那时候这个古村落还是一个宁静的小村庄,几乎没有什么游客。
如今,我再次回到这里,发现这个小村庄已经变得非常繁华和有名了,游客络绎不绝,商铺和饭店也多了很多。
蒋巷村因为历史悠久和传统文化而著名,但在过去的几年里,它经历了一场翻天覆地的变化。
据说,这个小村庄的改变得益于政府的扶持和旅游业的发展。
政府投入了大量的资金和资源,修缮了很多历史遗迹和民居,提高了这个村庄的知名度和美誉度。
同时,媒体也不断地报道和推介蒋巷村,吸引了越来越多的游客前来参观观光,推动了当地旅游业的发展。
这个变化,在一定程度上给蒋巷村带来了经济收益,带动了村庄的发展和人民的生活水平。
但也有一些人担心,这种变化会使蒋巷村变得失去了过去的本真和特色。
他们呼吁政府和社会不要只关注经济的发展,也要保护好这个小村庄的文化遗产和纯粹性。
三次飞跃实现富民强村——记江苏省常熟市支塘镇蒋巷村唐渭清
【期刊名称】《上海农村经济》
【年(卷),期】2009(000)009
【摘要】@@ 江苏省常熟市支塘镇蒋巷村位于常、昆、太三市交界的阳澄水网地区的沙家浜水乡,东濒上海、南临昆山、西接苏州、北依常熟.全村186户,800多人,村辖面积约3平方公里.先后被表彰为全国文明村、全国文明村镇建设先进村、十佳小康建设红旗村、国家级农村现代化示范村、全国民主法治示范村,江苏省文明村、卫生村、百佳生态村、循环经济示范村、民主法治示范村,并荣获人居环境范例奖.
【总页数】2页(P34-35)
【作者】唐渭清
【作者单位】(Missing)
【正文语种】中文
【相关文献】
1.见实践环保新理念建设生态新家园支塘镇蒋巷村生态文明建设成效显著 [J], ;
2.苏南生态新农村建筑节能示范——江苏省常熟市支塘镇蒋巷村人居环境建设 [J], 吴晓春
3.江苏省常熟市支塘镇蒋巷村 [J],
4.发达地区农村外来人口村庄民主治理融入研究——以江苏省常熟市蒋巷镇村为分
析案例 [J], 徐舒宁
5.常熟市支塘镇蒋巷村 [J],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赴蒋巷村考察学习心得12月6日,党支部组织我们全体党员、入党积极分子、企业骨干,参观考察了:全国文明村——常熟市支塘镇蒋巷村,并拜访了全国优秀共产党员、全国劳动模范、蒋巷村党委书记常德盛同志。
我们此行的目的,在于考察学习以常德盛同志为代表的蒋巷村党员干部、村民员工,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过程中取得的巨大成就,和从中体现出来的党员干部的先进模范带头作用。
走进蒋巷村,风景优美、绿树环绕、绿油油的田野,整洁的别墅群,宽敞气派的工业园,生机昂然的生态园,学校像花园、工厂像公园、村前宅后像果园、公墓像陵园、全村像个天然大公园。
我们先后参观了蒋巷新村—村民的别墅住宅小区、老年公寓、生态种植园、村史展览馆、民俗馆、村办公楼、蒋巷宾馆等地方,观看了介绍蒋巷村近四十年发展奋斗历程的资料片。
40年前的蒋巷村,还是一个“小雨白茫茫、大雨成汪洋”、穷土恶水、血吸虫流行而且偏僻闭塞的苦地方,河沟坑洼、土地破碎,粮食产量级底,村民决大多数住的是泥墙草房。
但是,蒋巷人不甘心贫穷、不甘心落后,他们在村委书记常德盛同志的带领下,凭着“天不能改、地一定要换”、“穷不会生根、富不会天生”的信念,与恶劣的自然条件展开了斗争。
他们挖沟渠、填洼地,首先从提高粮食产量入手,很快甩掉了穷帽子。
进入改革开放以后,在巩固农业基础地位的同时,蒋巷人开始大力发展主体工业、扶持民营经济、吸引外资、扩大联营,在工业发展上取得了巨大的成就。
在经济快速增长的同时,蒋巷村增加村民收入、增加社会事业建设和社会保障投入、提高村民生活质量等各方面也得到了全面地发展。
2005年蒋巷村地社会总产值达11亿元、村民人均收入超过1.45万元,人均国内生产总值持续超过2万美元。
这对于一个人口只有760人、辖地只有3平方公里的村,是个非常了不起的成就。
蒋巷村由当初哪个穷乡僻壤发展成为如今这样一个现代化的农村,它的发展过程值得我们深入的思考:蒋巷村的脱贫至富、快速发展,靠的是有一个良好的领导班子。
常熟蒋巷村简介:2005年蒋巷村顺利通过了国家旅游局组织的考察,成为常熟市第一个全国农业旅游示范点。
蒋巷村位于常、昆、太三市交界的阳澄水网地区的沙家浜水乡,东濒上海、南临昆山、西接苏州、北依常熟。
全村186户,800多人,村辖面积约3平方公里。
先后被表彰为全国文明村、全国文明村镇建设先进村、十佳小康建设红旗村、国家级农村现代化示范村、全国民主法治示范村、江苏省文明村、卫生村、百佳生态村、循环经济示范村、民主法治示范村、人居环境范例奖。
村党委书记常德盛怀着“天不能改、地一定要换”、“穷不会生根,富不是天生”的信念,以坚韧不拔的毅力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带领党员干部、村民员工,团结拼搏、务实创新、艰苦奋斗、敬业奉献,坚持社会主义方向,实现强村富民、共同富裕;2004年3月27日温家宝总理视察时称“你这个村叫做全面发展,农业发展、乡镇企业发展、农民富裕。
”同年11月21日曾庆红副主席视察时被树木成林、草绿花红、稻谷飘香的景色深深吸引:“多好的地方啊,这就是现代化新农村。
”2006年11月19日全国政协主席贾庆林视察时高兴地说“这里真好,我不想走了”。
村主体经济龙头企业-------江苏常盛集团(下属四家股份制公司),1997年被批准为省级企业集团,同年跻身全国乡镇企业集团行列。
2003年11月被评为全国“诚信守法乡镇企业”,江苏省先进企业、高新技术企业、免检企业,“常盛”商标被评为省著名商标。
轻、重钢构件及轻质建材系列产品,连年被评为江苏省同行业唯一的名牌产品,钢结构工程连年获上海钢结构建筑工程“金钢奖”。
2006年全村社会总产值12亿元,主体工业产值11.5亿元,村民人均年收入超过1.6万元(不包括集体福利和别墅房补贴),人均国内生产总值持续超过2万美元。
蒋巷村坚持科学发展观,以中央首长的视察为动力,坚持“农业起家、工业发家、旅游旺家”的创新发展新思路,为实现全村三业产值持续增长,村民人均收入和员工收入稳步提高,为常熟市委确定的“五大主体战略”新目标作出新贡献。
农业公园之美——蒋巷村这里是农村、似公园、若天堂温家宝说:“这里全面发展”曾庆红讲:“这就是现代化新农村”贾庆林高度赞扬他们的书记:“热爱农村,热爱农业、热爱农民”刘云山欣然题词“幸福新家园、和谐文明村”江苏蒋巷村:新农村、新发展、新希望……江南水乡孕育美丽蒋巷蒋巷村,江南水乡一颗璀璨明珠,位于江苏省常熟市的东南,紧邻沙家浜红色旅游风景区,处于苏嘉杭、沿江、苏州绕城等高速公路的环抱之中, 204国道、锡太一级公路交叉经过镇区,旅游交通条件十分便捷。
蒋巷地处常熟、昆山、太仓三市交界的水网地带,是远近闻名的全国文明村、国家级生态村。
来到蒋巷,放眼望去是一片片碧绿的水稻田、一条条整齐的林荫路、一个个清澈的池塘、一座座农家的别墅,还有一只只飞来的白鹭、一群群散养的鸡鸭为安静的村庄增添了动感,风能、水能、电能、太阳能……低碳能源设施应有尽有。
搭上一辆电瓶车,悠闲地在村庄里穿行,眼前的景色会让人惊喜连连:成群的草鸡在果树下觅食,偶尔可见几只鸵鸟散步田间,如果足够幸运,说不定还能碰上猕猴。
停下来,还可以参加很多好玩的游乐项目,比如脚踩水车,一定能使人想起小时候《神笔马良》踩水车的情景。
如果还有足够的精力,我们可以推碾子,辨五谷,识古灶,看农具,体会传统农民一天劳作的辛勤,感受传统农业的乐趣。
是的,他是一个村,更是一个倾力打造的国家级AAAA级的旅游景区。
他是富裕起来的蒋巷人经济转型的一个新的方向,他的美丽来自蒋巷村近50年的积淀。
蒋巷村曾经是一片“小雨水汪汪,大雨白茫茫”的低洼地,再加上血吸虫肆虐,贫穷落后可想而知。
上个世纪60、70年代,村党组织书记常德盛第一个喊出了“天不能改,地一定要换”的响亮口号,带领全体村民实施规模宏大、持之以恒的治水改土工程。
先后20余年,蒋巷村建立了高产的“海绵田”,成了江苏省的售粮大户,村民解决了温饱问题。
“无农不稳,无工不富”,农业发展之后的蒋巷村抓住了乡镇企业发展的大好时机,一手抓农业高产高效,一手抓工业繁荣发家,实现了工农业齐头并进,村民走上了富裕路。
蒋巷为什么能简若宾早听说江苏省常熟市蒋巷村是闻名遐迩的新农村建设典型,村上的一些做法与经验看得懂、值得学、学得会。
今年中秋和国庆期间,新溪乡组织乡村干部分两批来到这里学习观摩。
在蒋巷,除了照例参观村史展览室、观看宣传片之外,中午12时半,常德盛书记还特意安排村委会副主任冒雨领我们到实地讲解。
一路走下来,既有欣喜、又有震憾,更有感叹和自责。
霏霏的秋雨下,不容你不去深思:蒋巷呵,你为什么能?蒋巷之所以能,是因为这里始终有一股不畏艰苦、锲而不舍的创业精神在激荡“上有天堂,下有苏杭”,这是人们对江浙富庶地区的一种赞誉和向往。
但蒋巷却是富庶之地中的偏远“陋巷”,解放后十多年,仍是“小雨白茫茫,大雨成汪洋”的穷村,村民过的是“十年九涝一旱荒,半年瓜果半年粮”的穷日子。
1966年,常德盛当大队长时,到大队开会连一条凳子也没有。
“天不能改,地一定要换!”“穷不会生根,富不是天生!”常德盛带领他的村民们勇敢地走上艰苦创业之路。
蒋巷曾经是一个河浜泥塘密布、茅草坟茔遍野、田块零乱不平的地方。
1968年腊月,常德盛带领生产队干部开始啃下铲除坟茔这块硬骨头。
他们冒着刺骨的寒风,顶着巨大的压力,硬是把散落在村庄周围的坟茔一座接一座地铲开了。
对一些重点户,他几乎踏破了门槛,讲尽了道理,最后终于得到人家的理解和支持,为后面平整田地打下基础。
1975年以后,针对村里田地低洼、河浜较多的现状,全村干部群众靠着锄挖肩挑,硬是将一条条沟塘挖深,将一块块田地填高。
几年下来,人是压矮了,但村里的千亩低洼田却填高了一米多,曾经横行蒋巷的血吸虫病也彻底消失。
现在,村里上了年纪的人腿大都有些罗圈,便是当年治水改土落下的明证。
80年代初,全国各地推行联产承包责任制,蒋巷村没有急着将田地发包出去,而是先由村集体组织村民筑路修渠,实施标准化园田建设,之后再将田地发包给村民。
如今的蒋巷,田成方、树成行、渠成网、路宽敞,千亩农田稻麦两季产粮90万公斤,至少外销50万公斤,售粮量在苏州3000个行政村中位居前列。
蒋巷村为何让城市人点赞作者:郭煦来源:《小康》2018年第15期最近,常熟市支塘镇蒋巷村党委书记常德盛有点忙。
每天,75岁的他都要起个大早去村北头的新建民宿工地监督建设进度,以确保近期开张营业,然后绕到新翻垦的土地检查春耕进展,还要去村委会协调创建江苏省特色田园乡村的诸多事宜。
“这里是咖啡店,这里是临水露台,往外走点就是田野,往里走点就是我们的农民剧场、健身乐园,到时候城里人过来晒晒太阳,看看田园景色,吃吃绿色的米、菜、鸭,肯定不想走了。
”常德盛自豪地说。
作为农村发展的典型,蒋巷村拥有着全国文明村、全国民主法治示范村、国家级生态村、全国新农村建设科技示范村等近百项国家和省级荣誉。
2017年,蒋巷全村社会总产值达10亿元,村民人均现金收入4.5万元(不包含人均社区股份制分红9000元),是苏州市农村人均年收入的1.5倍。
随着党的十九大提出乡村振兴战略,富裕起来的蒋巷人正在思考如何让农村生活保障不逊于城市,田野景致仍能留住乡愁。
“乡村振兴怎么能离开农业?那么多年,我们一直没有放松过农业生产,就是盖新房的时候也没牺牲过耕地。
这些田地是蒋巷的传家宝,我们要推动农业结构调整,让农业生产效率更高,农产品更加绿色环保,附加值更高。
”常德盛说。
曾经,蒋巷村是一个泥墙草房、穷土恶水、瘟疫横行的闭塞穷村,而今,却发展成百姓富裕、环境优美、乡风文明、家喻户晓的明星村。
位于江苏省常熟市东南,处于苏嘉杭、沿江、苏州绕城等高速公路环抱之中的蒋巷村宛若江南水乡的一颗璀璨明珠。
走进蒋巷村,大街小巷的桃花、梨花争相怒放,碧水绿树环绕的别墅群整洁气派,生态园里蜂蝶飞舞、鸡鹅成群,村外金黄的油菜花随风摇曳,千亩良田里绿浪滚滚。
一群群来自全国各地的游客,尽情享受着世外桃源般的惬意。
可是他们没有想到,几十年前,这里还是一块土瘠水恶、十年九荒的“烂泥地”。
改变这一切的,是常德盛带领下的全体党员和村民。
蒋巷村是常熟市最东南角里的一个小村。
时光倒流至上世纪60年代。
天下名村蒋巷村
佚名
【期刊名称】《江苏农村经济》
【年(卷),期】2012(000)009
【摘要】常熟市支塘镇蒋巷村位于常熟、昆山、太仓三市交界的阳澄水网地区的沙家浜水乡。
四十多年来,在全国劳动模范、优秀共产党员常德盛书记的带领下.蒋巷村真正成了一个拥有迷人田园风光的鱼米之乡。
全村共有186户,839人,村辖面积3平方公里。
2010年全村经济总产值12亿元,主体工业产值销售超过10亿元,人均国内生产总值持续9年超过2万美元,村民人均收入超过2.275元(不包括集体福利和别墅房补贴),人均社区股份制分红5000元。
【总页数】1页(PF0004-F0004)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F124.7
【相关文献】
1.蒋巷:富庶秀美的江南名村 [J], 杨江波
2.蒋巷村建设新型和谐生态村的构想--基于国内外生态村实践的经验和总结 [J], 薛鹏丽;舒廷飞;张丹华;陆雍森
3.三次飞跃实现富民强村——记江苏省常熟市支塘镇蒋巷村 [J], 唐渭清
4.乡村振兴中基层劳动模范的思想政治工作方法探析——以江苏蒋巷村常德盛为例[J], 徐志坚;宁致远
5.发展乡村旅游业在中国乡村振兴中的作用——江苏省蒋巷村农业旅游发展模式探究 [J], 姚京莉;王雨洁;吴卓宁;张宇彤;朱靖江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