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扬州黄珏老鹅饮食文化
- 格式:pdf
- 大小:717.41 KB
- 文档页数:4
扬州这个老头儿是作家里最会做菜的,厨师里最会写作的!烟花三月下扬州。
扬州,也是一个吃货的世界。
从高大上的乾隆宴、红楼宴、盐商宴……到炒饭、狮子头、包子、烫干丝、阳春面……以及东关街、彩衣巷的各种街头小吃。
不敢说,扬州是最懂吃的城市,但也绝对能让吃货们留恋不已。
作为淮扬菜发源地之一,只有懂吃的扬州人,才能留下这么多好吃的地方美食。
在扬州历史上,也有过一批知名的文人墨客型吃货,比如,苏东坡、郑板桥、秦少游、乾隆等,高邮籍当代著名作家汪曾祺描写过很多家乡土菜,也让一些人慕名而来。
揭秘扬州最懂吃的人扬州美食,早已名声在外。
所以,没有几个骨灰级吃货,显然无法对应扬州吃货之都的名号。
01苏东坡苏东坡对于扬州美食十分推崇,为“吃在扬州”做出过杰出贡献。
他既是著名的文学家,也是著名的美食家。
元祐七年(1084)初春,苏轼到了扬州,在扬州留下了许多口水。
吃货苏东坡到底有多爱吃?有一年,他得知在镇江当住持的好“基友”佛印有一块猪肉,于是赶紧屁颠屁颠地跑过去了,然后还写了首诗歌颂猪肉有多鲜美。
对于扬州的河豚,苏东坡尝了之后写道: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
蒌蒿满地芦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时。
不仅将文学与美食很好地融合,看着就是让人垂诞欲滴的美味。
苏东坡《扬州以土物寄少游》诗中提及过鲜鲫、紫蟹、春莼、姜芽、鸭蛋之类,可见对于扬州各种食材相当熟悉。
苏东坡还留下了许多以其名字命名的菜,比如东坡肉、东坡鱼、东坡羹、东坡饼……是的!荔枝真好吃!苏东坡每次吃完宴席,还要有饭后水果,他最喜欢吃荔枝。
02郑板桥扬州八怪之一的郑板桥,不仅是画家,还对吃比较有研究。
民间流传很广的一则传说是郑板桥吃狗肉的故事。
话说扬州有个大盐商甑小泉,假充斯文,想买郑板桥的画,无奈郑板桥看不上他,屡次拒绝。
甑小泉得知郑板桥喜欢吃狗肉,于是在竹林设计,以一锅狗肉诱使郑板桥为他写了一幅有上款的字画。
得知真相后的郑板桥因吃人嘴软,吃了个哑巴亏。
“难得糊涂”的郑板桥喜食狗肉,还喜欢加姜:“姜者,食物中之秀味,狗肉则为至味,亦神味也。
扬州菜肴发展史概述淮扬菜是中国最著名的菜肴风味流派之一,与鲁菜、川菜、粤菜被人们并称为“四大菜系”。
认真研究扬州菜的发展过程,对于了解淮扬菜系的历史大有裨益。
据考古资料,早在新石器时期,现扬州四边地区的先民们就已食用稻谷、干果及一些禽兽了。
势必有烤鱼、烤肉之类,但详情已不可知了。
又,在古代,“扬州”为九州之一。
《尚书·禹贡》“淮海惟扬州。
”那时的扬州东南临大海,北边至淮河,西部到荆州,所辖范围极大。
古扬州的人们,吃淮河中的鱼,吃海中的贝类、吃竹笋、吃桔、柚、不过具体的菜肴仍然不得而知。
历商,周而至春秋,战国时期(春秋时长江北岸出现“邗城”,为今扬州建城之始。
后几经变迁,直至隋朝,今日扬州市区方才被定名为扬州),扬州所在的长江下游的饮食生活主要是“饭稻羹鱼”(《史记》)。
菜肴原料中鱼类较多。
而菜肴品种则有“鱼炙”、“鱼脍”、“鱼羹”、“炙肉”、“胹鳖”、“酸羹”、“蒌蒿齑”等等。
汉代,扬州菜肴有所发展。
在西汉人枚乘所作的《七发》之中有一段吴客劝楚太子品尝美食的话:客曰:“刍牛之腴,菜以笋蒲;肥狗之和,冒以山肤。
楚苗之食,安胡之饭,抟之不解,一啜而散。
于是使伊尹煎熬,易牙调和,熊蹯之月需,芍药之酱,薄耆之炙,鲜鲤之鱼会,秋黄之苏,白露之茹。
兰英之酒,酌以涤口。
山梁之餐,豢豹之胎。
小饭之啜,如汤沃雪。
此亦天下之至美也。
太子能强起尝之乎?”文中写到的菜肴有这样几种:配以笋和蒲菜的小牛的腹部肥肉,盖有石耳菜的肥狗肉羹,炖熊掌,五味调和的酱,烤兽脊肉片,鲤鱼鱼会,秋日色已变黄的紫苏(可能作调味用),白露之后的蔬菜,雉(野鸡)做的菜,豹胎做的菜。
关于这几种菜是何地的,学术界有不同看法。
有认为是楚地菜,有认为是吴地菜,也有认为是淮扬菜的。
总的说来,辞赋有夸张,所写食品未见得全存在,但是,文学作品又得反映生活,不可能全部凭空捏造。
故《七发》中所写的菜当是有一定依据的。
考虑到《七发》的作者是淮阴人,而他又做过吴王刘濞的郎中,吴王之都设在广陵,《七发》可能就是在吴王宫中所作,因此,说《七发》中所写的菜肴是淮扬菜肴似乎是讲得通的。
盐商与“吃大户”作者:王国华来源:《同舟共进》2015年第02期【垄断经营谋大利】明清野史中,记载盐商豪奢的文字屡见不鲜。
《清稗类钞》讲,乾隆年间,两淮八大盐商之首黄均太,家资累万,生活骄奢。
吃一碗蛋炒饭便要花费50两银子,这碗饭还要保证每粒米都百分百完整,且要泡透蛋汁,外黄内白,又必须粒粒米全部分开。
配这碗饭的是百鱼汤,包括鲫鱼舌、鲤鱼白、鲢鱼脑、斑鱼肝、黄鱼膘、鲨鱼翅、鳖鱼裙、鳝鱼血、鳊鱼划水、乌鱼片等。
《扬州画舫录》中说,扬州盐商互相比富,婚嫁丧葬,动辄花费数十万。
有人家吃饭时,厨子备好十几桌酒席,依次从夫妇两个面前走过,两夫妻以点头或摇头表态。
喜欢的留下,不喜欢的直接抬走。
又有一人花三千两银子买光苏州城内所有店铺的不倒翁,放到小河中,河流为之堵塞。
《儒林外史》也屡次描述盐商之骄奢淫逸。
第四十回中,教书先生沈大年经人说合,将女儿沈琼枝嫁给盐商宋为富。
一顶小轿送到宋府后,宋为富打发家人来告知,直接把新娘抬进府内,沈大年且留在下店里住着,叫账房先生置酒款待。
沈先生觉得如此被怠慢,怀疑女儿要被宋为富当做妾——事实证明确实如此。
轿子到了宋家,几个小老妈抱着宋的小儿子在大门口同管家一起看热闹。
沈琼枝进门就说,请你家老爷出来!我常州姓沈的不是低三下四的人家,他既要娶我,为何不张灯结彩,择吉过门?把我悄悄地抬了来,这是要做妾吗?宋为富听到家人的禀报,不屑地说:我们盐商人家,一年至少也娶七八个妾,如果都这般阔气起来,这日子还怎么过?既然她来了,就不怕她飞到哪里去!后来沈琼枝收拾细软逃出宋家,宋家买通官府,硬是从南京将沈琼枝抓了回来。
第二十八回中,作者通过季苇萧的嘴说扬州盐商是“六精”——轿里坐的是一个坐收渔利的讨债精,抬轿的是任劳任怨的老牛精,跟轿的是见风使舵的马屁精,看门的是信口开河的扯谎精,家里藏着的是人见人爱的妖精。
本来是以上“五精”,但因为有钱能使鬼推磨,这些向来为读书人所不耻的商人花钱买功名,“头上可以戴方巾了,中间定是一个水晶结子”,合起来正好是“六精”。
扬州非遗美食相关诗句扬州城里美食多,
非遗传承食道高。
精湛技艺饼糕胜,
历史悠久定吸睛。
扬州炒饭名声大,
米粒分明炒得妙。
咸香入味色金黄,
举世闻名称美妙。
百叶包粽文化浓,
竹篾编织幽香浓。
肉馅豆沙口中尝,
古老传统留千古。
蟹黄豆腐名滋味,
鲜嫩豆腐夹黄金。
菜园水榭出美味,
江南风景在碗里。
糖藕糖薯扬州糕,微黄糯软色香饶。
口感细腻甜中带,吃了忘不了回味飘。
扬州美食源远流长,非遗传统古韵藏。
名师传承技艺绝,吃在嘴里留心甜。
扬州古城美食香,飘溢大街小巷间。
诗词歌赋颂佳肴,人间美味定非凡。
江苏胜地扬州好,美食扬名四海闻。
非遗传统传世承,千秋万代永流传。
赞美扬州盐水鹅的句子
扬州盐水鹅的名气大得很,几乎与瘦西湖齐名,到扬州没逛过瘦西湖,没吃过扬州盐水鹅,那你不能算是到过扬州。
扬州盐水鹅,扬州人俗称其为“老鹅”,是在有着2000多年历史的淮扬菜里不可或缺的一道名菜,有着悠久的历史。
充分体现了“以味为核心,以养为目的”的中国烹饪的本质特征。
到清代,地方官员用盐水鹅招待下江南到扬州的康熙和乾隆皇帝受到赞誉,因此而名扬天下,作为地方特色菜闻名遐迩。
扬州盐水鹅在制作过程中,不仅注重佐料配方,更注重火候,以达到色、香、味、形俱佳。
扬州盐水鹅采用全天然植物香料和滋补中药,密制配方,特别是陈年老卤煮制。
肉质紧密,鲜美可口,原汁原味,风味清新,浓而不腻,淡而不薄,风味独特,食后齿颊留香。
李白买鹅的故事不到扬州非好汉!到了扬州不吃盐水鹅,那也不是好汉。
为啥这样说呢?事情还得从李白这位大才子说起。
来听听李白与扬州盐水鹅的故事吧!相传有一年,李白因得罪高力士等权贵罢官,周游四海。
途经扬州时,见一个渔民在湖边养鹅,那鹅活泼乱跳,便一时兴起,嚷嚷着要买鹅煮来吃。
谁知那渔民张口就来:“这是真正的好东西,可你是吃不起的。
”这一下子,就激怒了李白。
他心想自己多年来走南闯北,啥地方的名贵小吃没有吃过?就是唐玄宗那皇帝老儿,吃的也比不了自己。
自己可是资深吃货,一向以饮食界泰斗自居。
可如今,一个小小的扬州,一个小小的渔民,竟然声称这鹅自己是吃不起的,岂不是笑话?于是,他坚持要吃这种美食。
渔民没有办法,只好应承,不过又提出:“这美食,可是要一百两银子的哟。
”“一百两就一百两。
”李白为了美食,也不含糊,啪的把一包银子丢了在桌子上。
渔民把盐水鹅做好,端上。
李白一闻,此鹅气味芬芳而溢香气,再一尝,清淡中带酥,色泽金黄,肉质肥嫩,咸鲜味美,久食不厌,品后回味无穷,香味三日绕梁不绝。
李白惊为仙界之食,连忙向渔民请教此鹅为何如此美味。
这才知道:此美食选用本地放养的白鹅,以中药材和秘方配料,加水烧煮而成。
李白盛赞此为一道好菜,又购买了好些盐水鹅,运回自己的寓所,以备时时享受。
他的一个诗友吃了之后,也是大加赞赏,随之建议:“先生,既然此鹅如此美味,不如进贡些给皇上,换取皇上对你的好感,也好让你能重回京城。
”李白一听,很有道理,就连夜修了一封奏书,连带几条盐水鹅,叫一个家丁快马送往京城。
可快马刚一走,李白立刻就后悔了。
他想:如果皇帝吃了盐水鹅,肯定会满意,一高兴,自己也会官复原职。
可是,扬州老百姓以后的日子可就难过了。
为啥?皇帝吃了盐水鹅后,会不思其他美食,肯定会把天下无双的盐水鹅定为贡品,要求年年上贡。
上贡,于皇帝那是大饱口腹,可对于老百姓,不是福,而是祸啊!而且,当地的贪官污史,也会以此为由头,搜刮民脂民膏。
自己虽然能因鹅复职发财升官,但对老百姓不利啊。
扬州好吃的老鹅竟然有这么多声谷吃货黄珏张家老鹅黄珏镇是位于扬州市区北郊,黄珏老鹅是当地名产,有很多年的历史。
以张、谢、吴三家最为出名,先介绍第一家。
张家老鹅在黄珏镇的摊子,在采油区对面,早上9点半,下午3点半出摊。
是张家这一代传人张广珠的小儿子在打理。
张广珠的大儿子在几年前在扬州市区也开了分店,先看图,后说地址。
张家老鹅市区店地址在文峰农贸市场西边一点,营业时间从早上9:30到晚上6:30,中午时候,老板都会在店里。
黄珏谢家老鹅谢家老鹅的广告语就相当的不错“名在黄珏,味在谢家”谢家老鹅,经过几代人的经营,名气越来越大,提到黄珏,基本上都会联想到谢家。
谢家老鹅在黄珏镇上有两家店,一家店在黄珏医院门口,另一家在黄珏医院西侧,也就是公交103号重点站那。
营业时间:上午9:30,下午3:30,也可以去他家里买,地址嘛,我就不透露了,黄珏镇上有路标。
黄珏谢家老鹅市区店在望月苑门口,营业时间同上。
以上两家共同特点就是在黄珏镇上,出摊路上,基本上爪翅和鹅肠、鹅胗都卖完了。
另外两家市区店都是早上去老家拿货到市区来卖的,所以味道都是镇上的味道。
黄珏吴家老鹅相对于张家和谢家,吴家传人更醉心于猪头肉的制作,而且问了吴家老太,由于子女不愿意做这一行,所以市区也没有店面。
他家房子和店靠在一起。
地址:黄珏老敬老院(御池场码头方向),老敬老院斜对面。
时刚忘不了老鹅作者特地写了是“时刚”忘不了,原因是扬州城盗版忘不了的摊子有很多,时刚是忘不了的创始人,名气也是最大的。
地址在梅岭大五酒店西边巷子里。
吃不忘老鹅说到忘不了,肯定要说到吃不忘,望月路上常常出现排队的老鹅摊子。
地址在美琪菜场对面。
正宗吃不忘也要认准这家。
大流芳巷无名老鹅卖老鹅的师傅姓朱,但摊子却没有名字,食客都是靠口碑来找摊子的,地点在广陵路广陵医院东边大流芳巷里,早上10点出摊,下午3点半出摊。
大杨老鹅地址在淮海路与四望亭路交叉路口,老妈米线门口,也是一家名气特别大的老鹅摊子。
扬州美食作文300字老鹅汤
扬州美食-老鹅汤
作为江南地区的一座名城,扬州以其丰富的文化和美食闻名于世。
其中,老鹅汤作为扬州的特色美食之一,以其独特的口味和制作工艺备受推崇,成为扬州餐桌上的代表。
老鹅汤的原材料主要是肥壮的白鹅,经由一系列繁琐的制作流程,最终熬成了一锅色香味俱佳的老鹅汤。
在制作过程中,需要讲究火候、石南酒和特制调料的搭配,才能使老鹅汤的味道更加鲜美。
据说,靠近秋天的时候,鹅身上的肉脂含量达到最高,这时候制作的老鹅汤,醇香扑鼻,好吃到让人流连忘返。
尝一碗老鹅汤,让人感受到的是一种深沉的美味。
在这里,我们可以品味到历史的传承和文化的沉淀,也可以感受到美食的魅力和生活的美好。
扬州的老鹅汤,不仅是一道美食,更是一种文化精华。
它是扬州的一
张独特的名片,也是扬州人的骄傲。
无论如何,老鹅汤的荣誉将会永久地属于扬州这座秀美的城市。
扬州美食作文300字老鹅汤哪怕是在扬州招待客人,若是特别指出桌上的老鹅来自仅有三四十分钟车程的黄珏镇,也能让这盘菜立刻显出他的不一般来,由此也可反衬出主人招待的心情是多么的诚恳了。
也有些比较不错的经营维扬本帮菜的饭店,冷盘总是要有一碟老鹅,服务员总是要巴巴地来说:“这是黄珏老鹅噢!”整个房间似乎都蓬荜生辉起来。
老鹅的好听一点的名字,叫做盐水鹅。
但在扬州本地再铺及淮阴一带,盐水鹅这个名词倒是不怎么有人说,就连小贩的招牌上,也是明确写着老鹅的。
老鹅用扬州话读起来差不多是老窝,因为扬州话里“鹅”读作“窝子”,扬州话在这些动物后面总要加上一个“子”字,显得抑扬顿挫充满了发音的快感。
但也因此我自小知道了老挝这个国家以后,直到如今也觉得这个国家充满了美味的音素。
南京人爱吃的盐水鸭,也叫桂花鸭的,在扬州则四处也寻不着,不怕南京离扬州也不过一百公里。
而扬州的盐水鹅,在南京也是找不到的。
江苏一代的美味,但凡要说历史渊源,一般都和乾隆皇帝扯不开关系。
这个皇帝只是下了一次江南,感觉除了播种私生子,就是在开发各地美食。
乾隆皇帝,估计是《舌尖上的中国》第一人也说不定。
看百度上说,老鹅的“老”是因为历史悠久,我觉得倒不然。
老鹅之所以要强调这个老,主要是在盐水鹅界,年轻的鹅若是被做了盐水鹅再来卖,是要受到批评的,年轻的鹅肉比较单薄,口味是比熟龄的鹅差上许多。
而且年轻的鹅们脂肪不多,身材不够丰腴,烧制的时候脂香就不够充足,吃起来确实寡淡,肉质也奇特的不易咬断,总之是明显的不太好吃。
说来这老也不是太老,不过隔年的鹅就好。
也常见顾客守着摊位,看老板一刀剁下去,露出鹅胸脯的横截面来,顾客有时便要抱怨:“肉这么消(薄)!你卖的是不是老鹅噢!”从我记事以来,老鹅总是在摊子上卖的。
一个三轮板车,后面建成玻璃的大箱子似的,一米多高的位置是金属板,这是料理台,菜刀和砧板都放在这上面,前面便用玻璃柜子封着分作好几层,摆着一些老鹅,和鹅肠,鹅血子之类的东西,也卖老鹅卤子弄的腐竹花生之类。
元丰元年,苏东坡为纪念战胜洪水的壮举,在徐州城东门之上建造大楼,并邀请文人雅士饮酒作赋,以示庆贺。
高邮人秦少游派专人呈上一份高邮土特产,并附诗一首:“鲜鲫经年渍醽醁,团脐紫蟹脂填腹。
后春莼茁滑于酥,先社姜芽肥胜肉。
凫卵累累何足道,饤饾盘飧亦时欲。
淮南风俗事瓶罂,方法相传我旨蓄。
鱼鱐蜃醢荐笾豆,山蔌溪毛例蒙录。
辄送行庖当击鲜,泽居备礼无麋鹿。
”这首名为《以莼姜法鱼糟蟹寄子瞻》是秦少游少有的专写食物的诗,但这首诗却浓缩了高邮最具特点的美食。
有了秦少游作为先例,高邮的文人便多少都对美食有了那么一点癖好。
于是,在900年后的高邮,就又出了那么一个“文人食客”,那就是汪曾祺。
汪曾祺与故乡的美食汪曾祺的嗜吃,在现代文学史上可谓是出了名的,金庸就曾说过,大陆“满口噙香中国味的作家,当推汪曾祺和邓友梅。
”汪老的癖好之所以如此闻名于天下,更重要的不仅在于他会吃,更在于他会写吃。
你看,汪老留下的散文与散文集自然是浩如烟海,其覆盖的主题之广自然不用多说,但要说汪老的文章涉及最多的、写得最好的恐怕还当数“美食”。
不用说《汪曾祺谈吃》、《吃食和文学》、《四方饮食》、《故乡的食物》这一类直接在题目里凸显“吃”这一主题的文章和文集,今年出版的“作家与故乡”系列中汪老的两本选集(《水蛇腰》和《我的高邮》)里依然能常常看到美食的“影子”。
对于汪老来说,天下美食派系众多,“南甜北咸东辣西酸”(汪曾祺语)各地口味各具特色,但其中令汪老最难忘怀的,恐怕仍要数故乡高邮的那些美食。
汪老曾特意作《故乡的食物》和《故乡的野菜》等文给故乡美食“作传”,即是为证。
谈到高邮的特产,最先想到的恐怕就是红心咸鸭蛋。
对于名满天下的高邮鸭蛋,汪老自然不会忘掉,在《故乡的食物》中被拿来单独“立传”也就不足为奇了。
在汪老心中,高邮鸭蛋是故乡的小食之王恐非夸大。
在《端午的鸭蛋》一文中,汪老写道,“高邮的咸鸭蛋,确实是好,我走的地方不少,所食鸭蛋多矣,但和我家乡的完全不能相比!曾经沧海难为水,他乡咸鸭蛋,我实在瞧不上!”如此直白的语言,尽管一边说对于异乡人的称道有着不高兴,可是一边心里的那种自豪却是显露无遗了。
古人吃鹅的历史一、鹅在古代的饲养与养殖早在先秦时期,人们便开始了对鹅的饲养。
随着农业社会的进步,饲养技术不断提升,鹅的数量逐渐增多,成为农家的重要家禽之一。
在古代,鹅除了提供羽毛、蛋和肉外,还常被用作祭品和礼品,代表着吉祥、美好和富贵。
二、鹅在古代饮食文化中的地位在古代中国的饮食文化中,鹅肉被视为珍馐美味。
自唐宋以来,鹅肉已成为皇家宴席和文人雅聚的必备佳肴。
当时的烹饪方式多种多样,如炙鹅、烧鹅、腊鹅等,各具特色。
鹅肉不仅味道鲜美,还有丰富的营养价值,因此在古代社会备受推崇。
三、古代文学中的鹅肉美食许多古代文学作品都提到了鹅肉美食。
如《水浒传》中描述的“炙鹅腿”、《西厢记》中的“烧鹅”等,都让人垂涎欲滴。
这些文学作品通过对鹅肉美食的描绘,展现了古代人对美食的热爱和对生活的热情。
四、古代医家对鹅肉的认知与评价在古代医学文献中,如《本草纲目》等,鹅肉被认为具有清热解毒、益气补虚等功效。
医家们认为,适量食用鹅肉可以增强人体免疫力,对健康有益。
然而,他们也警告说,过量食用可能导致消化不良等问题。
五、鹅肉在古代社会的象征意义在古代社会,鹅肉被赋予了丰富的象征意义。
首先,它代表了忠贞和纯洁。
例如,《左传》中记载的“齐桓公烹周鼎”,象征着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
其次,鹅肉在婚姻中常被用作聘礼或回礼,代表了家庭和婚姻的和谐与美满。
此外,鹅肉还是士大夫们廉洁自律的象征,不少文人墨客借鹅肉抒发胸臆,表达自己高洁的情操。
六、古代鹅肉产业的兴盛与变迁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古代鹅肉产业经历了兴盛与变迁。
在唐宋时期,由于商业繁荣和交通便捷,鹅肉产业得到了快速发展。
各种鹅肉美食开始流行于市井之间,满足了不同阶层人们的需求。
然而,到了明清时期,随着经济结构的调整和城市化进程的加速,鹅肉产业逐渐衰落。
尽管如此,在某些地区和时期,鹅肉仍保持着一定的市场地位,成为地方特色美食的重要组成部分。
总之,古人对鹅肉的喜爱不仅仅源于其美味可口,还与其丰富的文化内涵和象征意义密不可分。
扬州盐水鹅英语介绍English:Yangzhou Salted Duck is a famous traditional dish in Chinese cuisine, originating from the city of Yangzhou in Jiangsu province. The dish features a whole duck that has been marinated in a brine solution made from salt, soy sauce, spices, and other seasonings, and then air-dried. The process of marinating and air-drying the duck gives it a unique flavor and preserves it for a longer period of time. The resulting salted duck has a savory, slightly salty taste and a firm texture, making it a popular delicacy in Chinese culinary culture. The dish is often served as an appetizer or as a main course, and it is commonly enjoyed alongside steamed rice, pickled vegetables, and other side dishes.中文翻译:扬州盐水鹅是中国美食中的一道著名传统菜肴,起源于江苏省扬州市。
这道菜以整只鹅腌制在由盐、酱油、香料和其他调料制成的盐水中,然后晾干而闻名。
腌制和晾干的过程赋予了鹅独特的风味,并延长了其保存时间。
盐水鹅的产业化技术解析于海教授博士生导师扬州大学食品科学与工程学院山东·济南2019.12.04一、鹅肉的营养价值1、富含氨基酸2、脂肪:3、微量元素:4、药用价值:联合国粮农组织(FAO):世界卫生组织(WHO):山东·济南2019.12.04二、鹅肉的加工广东:烧鹅、卤鹅等扬州:盐水鹅、风鹅、红烧老鹅等扬州盐水鹅,江苏扬州特色名菜,形态饱满,烂而不散,色黄油亮,质感松嫩、肥而不腻,有着2000多年历史,是淮扬菜里不可缺少的一道名菜。
三、扬州盐水鹅的起源与历史1600年前,北魏贾思勰在《齐民要术》中记载了扬州人烹制鹅肉的过程。
清代:康熙和乾隆皇帝下江南到扬州,地方官员用盐水鹅招待,因此而名扬天下,作为地方特色菜闻名遐迩。
传说:史可法在扬州为官期间,曾用烹制鹅肉犒劳士兵,后经历史演变,代代相传,才使得扬州盐水鹅的美味流传至今。
四、扬州的盐水鹅现状现在江都的昭关老鹅、邗江的黄珏老鹅、高邮菱塘老鹅等品种。
从最初的小摊小贩,到实现标准化的生产、售卖。
从传统的真空密封包装产品,发展到今天的速食类产品。
扬州盐水鹅以二种方式售卖: 零散摊点为主,现做现卖;真空包装:关键问题评价标准不完善生产工艺标准不一致●评价标准模型的建立●原料标准:不同鹅龄对品质的影响●加工工艺的标准:盐水鹅的腌制工艺●辅料的标准:花椒对盐水鹅品质的影响●盐水鹅的保藏技术思考1、政策扶持2、品种定制3、统一标准4、统一配送5、品牌保护2013 年,扬州市质量技术监督局牵头制定了《扬州盐水鹅2017年,国家发展改革委工业和信息化部提出了关于促进食品工业健康发展要求:促进食品工业的转型升级,改善膳食消费结构,满足小康社会城乡居民更高层次的食品需求,实现食品工业规模化、绿色化、集约化和智能化。
在新的发展形势下,扬州盐水鹅工业化发展前景广阔。
五、交叉融合•1、畜产品加工技术与烹饪技术相结合,提肉制品的质量高及产业化产品开发;•2、不同烹饪方法(炒、烧、蒸、炸、爆、煎、烤、腌等)对肉制品产品营养特性(蛋白消化率、生物利用率等)、人体健康(肠道菌群、致“三高”风险、糖尿病等)。
品味淮扬美食之精髓▲扬州美食——三头宴扬州三头菜是淮扬菜中以寻常甚至腥膻味较重的原料烹制的不同凡响的佳肴。
鼎中之变,微在精妙。
三头菜的制作发挥了淮扬菜制作精细、娴于炖焖的特长,保持完美的外形,酥烂而无骨,黏韧、柔滑、鲜嫩而卤汁胶浓,带有居家常馔的风味,百嗜不厌。
鱼头菜历来为淮扬名馔,明代《鱼品》对鲢鱼有“大者头多腴,为上味”的评价,郑板桥亦有“夜半酣酒江月下,美人纤手炙鱼头”的诗句,湖水煮湖鱼有自然之趣。
清代扬州扒烧整猪头已很盛行,黄鼎铭的《望江南百调》词云:“扬州好,法海寺间游,湖上虚堂开对岸,水边团塔映中流,留客烂猪头。
”猪头待客已经形成风俗。
蟹粉狮子头也享誉中外。
近年来,将三头菜肴联袂成席,颇受欢迎。
郑璧先生诗曰:“扬州好,佳宴有三头,蟹脂膏丰斩肉美,镬中清炖鲢鱼头,天味人间有。
扬州好,佳宴有三头,盘中荷点双双玉,夹食鲜醇烂猪头,隽味朵颐留。
”★三头宴菜单:冷菜:葱油酥蜇凉拌双脆出骨掌翅盐水肫仁椒盐素鳝玛瑙咸蛋芥末肚丝水晶鱼条四调味:酱蒜头拌香菜红腐乳渍萝卜片大菜:清炖蟹粉狮子头扒烧整猪头拆烩鲢鱼头清炒大玉软兜长鱼干炸仔鸡鲍脯鸽蛋银杏菜心什锦椰果应时蔬鲜扬州炒饭汤菜:鸡片汤点心:荷叶夹子青菜包子水果:时果拼盘▲扬州美食——红楼宴曹雪芹时代的扬州是江南最大的消费城市,商贾云集,饮食鼎盛。
从曹雪芹的曾祖父曹玺起,历经曹家三代四人,任苏州、江宁织造。
曹家最鼎盛为曹寅时期,在他兼任巡视两淮盐务监察御史的任内,康熙几次南巡,曹寅四次接驾,深得康熙宠信。
曹寅从织造而擅文酒,结客江乡,延揽东南,极一时之盛。
曹家居南京、扬州60多年,饮食多为淮扬风味。
曹寅编纂著述颇丰,有淮扬饮食诗文问世。
寅母为康熙乳娘,寅幼年为康熙侍读,过从甚密。
寅在扬州多次督办御宴,熟谙要旨。
雪芹幼年随乃祖在任上,饮食之道,耳濡目染皆为淮扬佳味,而《红楼梦》创作以“声色饮馔之幻”来演示人生哲理,对淮扬烹饪文化素材驾轻就熟,信手拈来皆成雅丽,令人叹为观止。
介绍扬州老鹅的英语作文**Yangzhou Lao'e: The Charm of Traditional Cuisine**Nestled in the heart of China's eastern province of Jiangsu, Yangzhou stands out not only for its historical significance but also for its rich culinary traditions. Among these, Yangzhou Lao'e, or Yangzhou Preserved Goose, holds a prominent place. This dish, with its unique flavor and texture, tells a story of generations of culinary expertise and cultural heritage.The history of Yangzhou Lao'e dates back hundreds of years, evolving from a simple household recipe into a much-loved delicacy. The goose, meticulously selected for its plumpness and freshness, is first marinated in a blend of spices and herbs that give it a deep, savory flavor. This marination process, which requires careful attention to detail, ensures that the goose absorbs the flavors deeply, resulting in a rich and complex taste.What sets Yangzhou Lao'e apart from other goose dishes is its unique cooking method. The goose is slow-cooked over low heat, allowing the meat to retain its tenderness andjuices. This slow-cooking process, often lasting for hours, ensures that the goose's flesh is succulent and flavorful, with just the right amount of moisture.The skin of the goose, in particular, is a testament to the art of Yangzhou Lao'e. It is crispy on the outside and tender on the inside, a perfect balance of textures that is achieved through meticulous cooking techniques. The skin, often glazed with a sweet and savory sauce, adds a delightful contrast to the rich, savory flavor of the meat. Yangzhou Lao'e is not just a dish; it's an experience. From the careful selection of ingredients to the meticulous cooking process, every step is designed to create a dish that is both visually appealing and tastefully satisfying. It is a testament to the skill and dedication of the chefs who have passed down this culinary tradition through generations.In modern times, Yangzhou Lao'e has evolved to cater to the tastes of a wider audience. While the traditional recipe remains a favorite, chefs have experimented with new flavors and ingredients, creating variations that are both innovative and delicious. This flexibility has allowedYangzhou Lao'e to maintain its popularity even in the face of changing dietary preferences and global influences.In conclusion, Yangzhou Lao'e is not just a dish; it's a cultural icon. It represents the rich history andculinary expertise of the Yangzhou region, a heritage that has been passed down through generations. Its unique flavor and texture, combined with the care and attention to detail in its preparation, make it a true delicacy that is enjoyed by people from all over the world.**扬州老鹅:传统美食的魅力**扬州,这座位于江苏心脏地带的城市,不仅因其历史意义而著称,更因其丰富的烹饪传统而备受赞誉。
黄珏老鹅美食文化我作文在江苏扬州,有一道让人垂涎欲滴的美食——黄珏老鹅。
这道美食可不仅仅是一道菜,它承载着当地深厚的文化和人们的情感。
说起我与黄珏老鹅的缘分,那得从一次偶然的乡村之旅开始。
那是一个阳光明媚的周末,我厌倦了城市的喧嚣,决定到郊外去寻找一份宁静。
驾车行驶在乡间小道上,微风拂面,带着泥土和青草的气息,让人心情格外舒畅。
不知不觉中,我来到了黄珏镇。
当时正值午饭时间,肚子咕噜咕噜地叫了起来。
就在这时,一阵浓郁的香气扑鼻而来,我的鼻子瞬间被这股香味勾住,不由自主地顺着香味走去。
走近一看,原来是一家卖黄珏老鹅的小店。
店面不大,但门口排着长长的队伍,这场景让我瞬间对这道美食充满了期待。
终于轮到我了,老板熟练地从锅里捞出一只色泽诱人的老鹅,手起刀落,将其切成均匀的小块,放入盘中。
我迫不及待地找了个座位坐下,仔细端详着眼前的这盘黄珏老鹅。
鹅肉呈深褐色,表面泛着一层油光,看起来就十分诱人。
夹起一块放入口中,首先感受到的是鹅皮的香脆,那独特的口感仿佛在舌尖上跳舞。
接着是鲜嫩多汁的鹅肉,肉质紧实却不柴,每一丝纤维都饱含着浓郁的香味。
这味道,真的是太美妙了!它不像其他地方的鹅肉,要么过于油腻,要么毫无滋味。
黄珏老鹅的味道恰到好处,咸淡适中,香料的运用更是点睛之笔,没有掩盖住鹅肉本身的鲜美,反而增添了一份独特的风味。
在品尝黄珏老鹅的过程中,我开始和旁边的食客闲聊起来。
原来,这黄珏老鹅之所以如此美味,背后有着许多讲究。
首先,选用的鹅必须是当地散养的优质品种,这样的鹅生长周期适中,肉质最为鲜嫩。
其次,制作工艺独特,从宰杀、腌制到卤煮,每一个环节都需要经验丰富的师傅精心把控。
据说,腌制用的调料都是独家秘方,卤煮的火候和时间也有严格的要求。
正是因为这些细节的把控,才造就了黄珏老鹅这一独特的美食。
除了味道,黄珏老鹅的文化内涵也让我着迷。
在当地,黄珏老鹅不仅仅是一道美食,更是人们社交和庆祝的重要组成部分。
逢年过节,餐桌上必有黄珏老鹅的身影;亲朋好友相聚,也会买上一份黄珏老鹅,大家一起分享这份美味。
六年级作文叙事:蒋家桥馄炖
扬州是妈妈的老家,每到节假日,我最喜欢去的地方就是扬州。
因为扬州不仅有疼爱我的外婆、姨妈、小春姐姐,还有美丽的风景,扬州的美食更是让我想起来就回味无穷。
说起扬州的美食,有烫干丝、虾子饺面、肴肉、锅贴、黄珏牛肉、黄珏老鹅……每道菜无论看起来还是闻起来,都让人直流口水,吃起来特美味,让人吃了还想吃。
不过到了扬州,我最喜欢的还是吃扬州的早茶,到扬州吃早茶,可不能少了蒋家桥饺面店的虾子馄饨。
这不,我又兴冲冲地跟着妈妈到了蒋家桥饺面店。
一进门,呵,只见座位上挤满了人满屋胡椒加上虾子的混沌汤的特殊香味顿时就勾出了我肚子里的“馋虫”。
在点了馄饨等它被端上桌的时间,我也不闲着,干什么?看店里的厨师包馄饨啊。
蒋家桥馄饨不仅好吃,看着它们的制作过程也是一种享受呢。
在取生馄饨处,看到几个人围着一个桌子,桌子上有两个碗,碗里装着诱人的肉馅。
两个人中间放一个竹匾,竹匾里放着一叠皮和许多馄饨。
他们拿张皮,弄点馅,熟练地一卷,一个可爱的馄饨就完成了。
一碗美味的馄饨怎能少了鲜美的汤呢?
蒋家桥馄饨汤与别处有什么不同吗?从厨房门口看去,
只见一口大锅冒着腾腾的热气,厨师阿姨将清洗干净的鲜虾籽放进锅里熬熟,再将一只只雪白的馄饨下进去,等白色半透明的混沌浮上水面,就用一只大勺连汤舀进大碗,一碗香喷喷的馄饨就可以上桌喽!回到座位上,只见一碗热腾腾的虾籽酱油汤里,浮着一只只白色半透明馄饨皮裹着的肉馅馄饨,吹一吹,尝上一口。
那美味呀,穿过我全身的血液,遍布每一寸皮肤,感觉有了幸福感。
用我外婆的话说,外地人到了扬州,如果不去吃一吃本地人爱去的去蒋家桥馄饨,那可真是错过了一道真正的美味!。
家乡的饮食风俗文化——08旅游管理03号陈昌玉我的家乡——高邮,因秦王在此“筑高台,设邮亭”而得名,别称秦邮,是全国2000多个县市中唯一以“邮”命名的城市。
又因秦观“吾乡如覆盂,地处扬楚脊”诗句而别称盂城。
高邮位于江苏省中部,淮河下游,高邮湖畔,隶属于地级扬州市。
是中国唯一以“邮”命名的城市。
家乡高邮饮食文化“未识高邮人,先知高邮鸭。
”高邮鸭又称高邮麻鸭,系全国三大名鸭之一,因毛色如麻雀而名。
高邮养鸭的历史至少有千年,高邮鸭是高邮地区广大劳动人民长期选育的结晶,双黄更是人间稀世珍品。
高邮六大名宴、十大名菜即是高邮饮食文化之精华。
高邮名宴、名菜属淮扬菜系,选料考究,做工精细,讲究名美、色美、形美味美。
赢得了中外宾客的盛赞:食在高邮。
六大名宴之全鸭宴—全鸭宴共分四个系列,即宴、席、会、展。
春有桃花宴,宴中有溢彩诱人的雏鸭迎春、冰清玉洁的芙蓉鸭舌、栩栩如生的西湖鸭群、香脆可口的鸭肉春卷;夏有荷花全鸭席,宴间有消香解热的荷花白焖鸭、三色鸭雪糕、玲珑剔透的玉骨穿翅、盐水香鸭;秋有菊花全鸭会,宴席的银杏鸭丁、琵琶鸭舌、仙鹤望月、冬有梅花全鸭展,宴有涮全鸭、雪盖鸭方、油炸鸭串及万紫千红的鸭血豆腐六大名宴之珠湖鱼宴—高邮湖别称珠湖。
珠湖生态环境良好,水质清澈无污染,湖中水产品丰富,盛产青鱼、鳊鱼、白鱼、鲤鱼、鲫鱼、银鱼、黄瓜鱼、鳗鱼、黄桑鱼等60多种鱼类,以及大青虾、白米虾、蟹、龟、鳖等。
利用珠湖水产品烹制的珠湖鱼宴,冷菜别具风彩,有鱼跃龙门、七星彩蝶等;热菜别开生面,有太极双鱼、蟹黄鱼羹、鸿运当头、清炖鱼珠、荷香粉鱼、鱼茸竹荪、奶汁鳜鱼等:点心别出心裁,有譬玉虾包及珠湖汤面等。
六大名宴之少游宴—秦少游是北宋著名的词学家,也是当年的美食家,曾在高邮文游台与苏东坡、孙觉、王巩相聚载酒论文,品酒评菜,留下了一段千古佳话。
在其文笔生涯中留下了不少脍灸人口的美食诗篇。
“少游宴”就是依据其《莼姜法鱼糟蟹寄子瞻》等诗文,结合高邮传统特色菜肴,整理推出的特色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