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班语言:有趣的歇后语-2019最新幼儿园大班教案
- 格式:doc
- 大小:23.00 KB
- 文档页数:3
幼儿园大班语言活动:歇后语找朋友幼儿园是孩子们接触社会的第一步,也是他们学习语言、沟通的开始。
为了帮助幼儿们更好地学习语言,提升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幼儿园大班语言活动:歇后语找朋友应运而生。
活动介绍歇后语是一种经典的语言游戏,是由两句话组成,前一句话是设问,后一句话是答案,答案和设问之间存在隐晦的联系。
活动中,老师将歇后语分成两部分,每个孩子只拿到其中一部分,他们需要在班级里找到答案的那个人,然后凑在一起才能完成歇后语,活动将由老师和孩子们一起完成。
比如,“一只羊一个泡”(一个谎言),如果一个孩子手中拿到的是“一只羊”,那他就要找到另一个孩子,找到后,就可以联起来说出完整的歇后语。
活动目的该活动主要是为了帮助幼儿们更好地学习语言,提升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
通过这个活动,孩子们可以学习到一些常用的歇后语,提高他们的语言鉴别和表达能力,同时也锻炼了幼儿们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此外,在寻找答案的过程中,孩子们还可以通过与他人合作来实践协作精神,培养他们的沟通能力。
活动的参与者本活动适合幼儿园大班的孩子,为了更好地提高活动效果,建议每个班级不超过20人,以保证每个孩子都能积极参与到活动中来。
此外,活动也需要老师的协助,老师可以为每个孩子分发卡片,并在活动过程中引导孩子们找到答案,及时纠正孩子们的发音,并给出相关解释和例子。
活动的准备工作在开展活动前,老师需要准备好足够数量的歇后语卡片,卡片上需要标明设问和答案的两个部分,以便孩子们分别拿到不同的部分。
卡片的选择可根据孩子们的年龄和水平进行调整,学龄前儿童的歇后语要简单易懂,难度适宜,以便孩子们更容易理解和接受。
活动步骤1.准备卡片:将卡片分成两部分,用胶带或其他方式将两部分隔开,每个孩子只拿其中一部分,确保每个孩子都可以参与到玩游戏的过程中。
2.规则介绍:让孩子们了解游戏的规则,“两个人才能组成完整的歇后语,每个孩子只拥有其中的一部分,你需要找到答案的那个人,然后凑在一起才能完成歇后语。
2024年大班语言歇后语学习教案第一章:认识歇后语1.1 教学目标1. 了解歇后语的特点和基本结构。
2. 学会使用歇后语进行简单的交流。
1.2 教学内容1. 歇后语的定义:解释歇后语的概念,让学生明白歇后语是一种特殊的语言表达方式。
2. 歇后语的结构:介绍歇后语的基本结构,包括前半句和后半句。
3. 歇后语的分类:讲解歇后语的分类,如动物类、植物类、生活类等。
1.3 教学活动1. 观看歇后语视频:播放一些简单的歇后语视频,让学生初步感受歇后语的魅力。
3. 举例讲解:教师举例讲解歇后语的结构和分类。
第二章:学习歇后语2.1 教学目标1. 学会使用一些常用的歇后语。
2. 能够理解歇后语的含义,并运用到实际生活中。
2.2 教学内容1. 常用歇后语:挑选一些常用的歇后语,让学生学会使用。
2. 歇后语的含义:讲解歇后语的含义,让学生能够理解。
3. 歇后语的应用:讲解如何将歇后语运用到实际生活中。
1. 学习常用歇后语:让学生分组学习,每组学习几个歇后语。
2. 讲解歇后语的含义:教师举例讲解歇后语的含义。
3. 歇后语应用练习:让学生用所学的歇后语进行交流,巩固所学知识。
第三章:歇后语游戏3.1 教学目标1. 提高学生对歇后语的兴趣。
2. 加强学生对歇后语的理解和运用。
3.2 教学内容1. 歇后语游戏:设计一些歇后语游戏,让学生在游戏中学习歇后语。
2. 歇后语竞赛:组织歇后语竞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3.3 教学活动1. 歇后语接力:让学生分成几个小组,进行歇后语接力比赛。
2. 猜歇后语:教师说出歇后语的前半句,让学生猜后半句。
3. 歇后语接龙:让学生用所学的歇后语进行接龙游戏。
第四章:歇后语表演4.1 教学目标1. 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和创造力。
2. 培养学生对歇后语的热爱。
4.2 教学内容1. 歇后语表演:让学生自编自演歇后语表演,展示所学知识。
2. 评价与反馈:对学生的表演进行评价和反馈,提高学生的自信心。
1. 歇后语剧本创作:让学生分组创作歇后语剧本。
大班歇后语教案教案名称:大班歇后语教案教学目标:1. 了解歇后语的含义和常见用法。
2. 掌握一定数量的歇后语。
3. 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联想能力。
4. 培养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
教学准备:1. 歇后语图片、卡片或PPT。
2. 黑板、彩色粉笔或白板书写工具。
3. 学生活动册、学习笔。
4. CD或音响设备。
教学步骤:一、导入(10分钟)1. 老师介绍今天的学习内容是歇后语,让学生猜一猜歇后语是什么。
2. 老师给出提示:歇后语是一种特殊的语言表达方式,通常由两个句子组成,前一句是一个情景描述,后一句是一个相反的意思或与前一句有联系的话,往往很幽默,用以表达一种含蓄并富有哲理的思想。
示例:天上扔个柿子,打死个旁观者。
3. 老师展示几个歇后语的图片或卡片,让学生观察并猜测歇后语的意思。
二、学习与练习(30分钟)1. 老师呈现一幅歇后语图片或写在黑板上,让学生观察,并提醒学生观察图片中的人物、动作、环境等。
2. 老师读出第一个句子,让学生想一想这个句子是在描述什么情景。
3. 学生回答后,老师读出第二个句子,让学生猜测第二个句子的意思,并解释其中的含义。
4. 学生根据提示进行配对练习,猜测和解释其他的歇后语。
5. 学生们组成小组,互相出题,进行歇后语猜猜乐活动。
三、巩固与拓展(20分钟)1. 老师带领学生进行歇后语接龙游戏,每个学生依次说出一个歇后语,要求与前一个歇后语有联系。
2. 老师播放一段歇后语背诵录音,让学生跟读。
3. 老师分发学生活动册,学生根据提示,在相应的歇后语图片下填写正确的歇后语。
4. 学生选择自己最喜欢的一组歇后语,进行现场表演。
四、总结与评价(10分钟)1. 老师和学生共同总结今天学习的内容,复习歇后语的特点和应用。
2. 老师评价学生在歇后语活动中的表现,并引导学生欣赏和发表自己对歇后语的感受。
教学反思:在本节课中,通过图片、音频、文字等多种形式呈现歇后语,激发了学生的兴趣,并培养了他们的观察力和联想能力。
歇后语主题教案大班下学期教案标题:玩歇后语,培养幼儿语言能力教案目标:1. 帮助幼儿理解歇后语的概念和基本特点。
2. 通过游戏和活动,激发幼儿学习歇后语的兴趣和主动性。
3. 培养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观察能力和联想思维能力。
教学重点:1. 歇后语的概念和特点。
2. 认识常用的歇后语及其相关联的物品。
3. 引导幼儿通过观察和联想,理解歇后语的含义。
教学准备:1. 幼儿常见歇后语图片或卡片。
2. 相关联的物品图片或卡片。
3. PPT或幻灯片展示设备。
4. 小礼物或奖品。
教学过程:一、引入(10分钟)1. 教师向幼儿介绍歇后语的概念和特点,简单解释歇后语的含义。
2. 引导幼儿观察示例图片或卡片,让他们猜测歇后语的含义。
二、探究(20分钟)1. 准备一系列的常见歇后语图片或卡片,出示给幼儿观察。
2. 让幼儿猜测每个歇后语的含义,并尝试找出相关联的物品图片或卡片。
3. 教师通过图片或卡片答案验证幼儿的猜测,并帮助他们理解歇后语的含义。
4. 引导幼儿联想歇后语与生活中的场景,让他们能够更好地理解和记忆。
三、游戏活动(15分钟)1. 分小组进行角色扮演,每个小组选择一条他们喜欢的歇后语。
2. 幼儿在小组内据此歇后语进行表演,并加上相应的动作,让其他组猜测含义。
3. 其他组观察并尝试猜测,猜中的组给予奖励。
4. 教师可以在游戏过程中给予适当指导与帮助,引导幼儿深入理解歇后语。
四、巩固与拓展(15分钟)1. 教师出示幻灯片或PPT,让幼儿回顾学习的歇后语并再次认识相关联的物品。
2. 设计小游戏,要求幼儿通过观察幻灯片或PPT快速联想出与歇后语对应的图片或物品。
3. 对于表现出色的幼儿,给予小奖励以鼓励其学习积极性。
4. 结束时,教师与幼儿一起分享学习歇后语的感受和收获。
教学延伸:1. 在日常教学中,教师可以适时引入歇后语进行语言培养和拓展。
2. 带领幼儿一起创造歇后语,培养他们的创造力和想象力。
3. 鼓励幼儿在生活中运用学到的歇后语,培养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
幼儿园《好玩的歇后语》语言拓展公开课教案一、教学目标1.让幼儿初步了解歇后语的特点和表达方式。
2.激发幼儿对歇后语的兴趣,提高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思维能力。
3.通过游戏和互动,培养幼儿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二、教学重难点1.重点:让幼儿理解歇后语的含义,掌握一些常见的歇后语。
2.难点:引导幼儿正确运用歇后语进行语言表达。
三、教学方法讲授法、游戏法、互动法、情境教学法。
四、教学准备1.制作PPT,包括歇后语的图片、解释和示例。
2.准备一些歇后语卡片。
3.布置教学环境,营造轻松愉快的氛围。
五、教学过程1.导入(3分钟)教师通过一个有趣的谜语或故事引入歇后语的主题,激发幼儿的兴趣。
例如:“小朋友们,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一个谜语,‘两个胖子’,打一城市名。
你们猜猜是什么?”引导幼儿猜出谜底是“合肥”。
然后教师接着说:“这就像我们今天要学习的歇后语一样,很有趣哦。
”2.讲解歇后语的特点和含义(5分钟)教师用简单易懂的语言向幼儿介绍歇后语的特点,即由两部分组成,前一部分像谜面,后一部分像谜底,通常只说前一部分,而本意在后一部分。
例如:“小葱拌豆腐——一清二白”,前一部分“小葱拌豆腐”是谜面,后一部分“一清二白”是谜底,意思是非常清楚、明白。
通过图片和示例,让幼儿更好地理解歇后语的含义。
3.学习常见的歇后语(10分钟)教师通过PPT展示一些常见的歇后语,如“竹篮打水——一场空”“芝麻开花——节节高”“十五个吊桶打水——七上八下”等。
逐一向幼儿解释这些歇后语的含义,并让幼儿跟读几遍。
可以通过提问的方式,让幼儿说说自己对这些歇后语的理解。
4.游戏环节(15分钟)歇后语接龙:教师先说一个歇后语的前一部分,让幼儿接着说出后一部分。
例如,教师说“兔子的尾巴”,幼儿说“长不了”。
然后依次进行,看哪个幼儿接得又快又准。
歇后语配对:教师将歇后语卡片分成两部分,分别发给幼儿。
让幼儿找到与自己手中卡片相对应的另一部分,并说出完整的歇后语。
2024年大班语言歇后语学习教案1.1 学习歇后语的意义:歇后语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瑰宝,富有智慧和趣味性。
通过学习歇后语,可以培养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思维能力和想象力,增强幼儿对传统文化的了解和认同。
1.2 适用年龄:大班幼儿,年龄范围为56岁。
1.3 教学时长:每节课程40分钟,共10节课程。
二、知识点讲解2.1 歇后语的特点:歇后语由两部分组成,前半部分是引子,后半部分是后缀,通常用比喻、夸张、拟人等手法表达,具有形象生动、幽默风趣的特点。
2.2 歇后语的分类:歇后语可以分为动物、植物、人物、事物、自然、抽象等六大类。
2.3 歇后语的学习方法:通过听、说、读、演等多种方式,让幼儿理解和掌握歇后语的意义和用法。
三、教学内容3.1 第一阶段:引入歇后语的概念,让幼儿了解歇后语的特点和分类。
3.1.1 教学活动一:通过图片和实物展示,让幼儿认识歇后语的组成部分,理解歇后语的意义。
3.1.2 教学活动二:分类学习歇后语,让幼儿了解不同类别的歇后语,培养幼儿的分类能力。
四、教学目标4.1 认知目标:让幼儿了解歇后语的特点、分类和用法,培养幼儿对歇后语的兴趣。
4.2 技能目标:通过听、说、读、演等多种方式,提高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思维能力。
4.3 情感目标:培养幼儿合作、分享、积极思考的良好品质,增强幼儿对传统文化的认同。
五、教学难点与重点5.1 教学难点:让幼儿理解和运用歇后语,培养幼儿的思维能力和想象力。
5.2 教学重点:通过多种教学活动,让幼儿掌握歇后语的特点和分类,提高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
六、教具与学具准备6.1 教具:PPT、图片、实物、笔记本、录音机等。
6.1.1 PPT内容包括歇后语的定义、分类、示例等,用于直观展示教学内容。
6.1.2 图片包括各种动物、植物、人物等,用于引导幼儿认识歇后语的分类。
6.1.3 实物用于展示歇后语中的具体事物,增强幼儿的直观感受。
6.1.4 笔记本用于记录学习内容和自己的思考。
幼儿园大班语文《有趣的歇后语》教案标题:幼儿园大班语文《有趣的歇后语》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孩子们了解并初步接触歇后语,感受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
2. 通过学习和理解歇后语,培养孩子们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思维逻辑能力。
3. 增强孩子们的口语表达能力,提高他们的语言组织和运用能力。
二、教学重点难点:重点:让孩子们了解什么是歇后语,并能理解和记忆一些常见的歇后语。
难点:让孩子们理解歇后语的含义,学会在生活中恰当运用歇后语。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教师可以通过讲述一个关于歇后语的小故事,吸引孩子们的注意力,激发他们对歇后语的兴趣。
2. 新授:(1)介绍什么是歇后语。
教师可以使用简单的语言,配以生动的例子,向孩子们解释歇后语的概念和特点。
(2)教授一些常见的歇后语。
例如:“猫哭耗子——假慈悲”,“黄鼠狼给鸡拜年——没安好心”等。
在讲解每个歇后语时,都要引导孩子们理解其背后的含义。
(3)进行互动游戏。
教师可以让孩子们尝试自己创造一些简单的歇后语,或者将一些已知的歇后语进行改编,以此来检验他们的理解和创新能力。
3. 巩固练习:(1)课堂小测验。
教师可以选择一些歇后语,让孩子们解释它们的意思。
(2)家庭作业。
布置一些与歇后语相关的任务,如搜集更多的歇后语,或尝试在生活中使用歇后语。
四、教学反思: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时刻关注孩子们的学习反应,及时调整教学策略。
同时,也要鼓励孩子们积极发言,大胆提问,使他们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和成长。
五、教学建议:为了更好地达到教学效果,教师可以在教学前准备一些与歇后语相关的动画片或漫画,用生动形象的方式展示歇后语的内容和意义,这样更有利于孩子们的理解和记忆。
大班歇后语教案教案标题:大班歇后语教案教案目标:1. 学生能够理解歇后语的概念,并能辨认和运用一些常见的大班歇后语。
2. 学生能够通过学习歇后语,培养语言智力和思维能力。
教学重点:1. 歇后语的概念和特点。
2. 常见的大班歇后语的辨认和运用。
教学准备:1. PPT或黑板。
2. 大班歇后语的图片或卡片。
3. 学生练习册或纸张。
4. 班级音乐播放器。
教学过程:Step 1:导入(5分钟)1. 通过播放一段欢快的音乐,引起学生的注意。
2. 向学生介绍今天的课程内容:我们将学习有趣的歇后语,你们知道歇后语是什么吗?Step 2:概念讲解(10分钟)1. 使用PPT或黑板,向学生展示歇后语的定义和特点。
2. 解释歇后语的结构:前一句是一个情景或描述,后一句是一个意想不到的答案。
3. 举例说明:比如“井底之蛙”,意思是形容一个人眼界狭窄,无法看到更大的世界。
Step 3:辨认和运用(15分钟)1. 准备一些大班歇后语的图片或卡片,展示给学生。
2. 让学生观察图片或卡片,猜测歇后语的意思。
3. 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提供他们自己的解释和答案。
4. 逐个解释每个歇后语的意思,并让学生跟读。
5. 分组进行小游戏,每组选择一张卡片,其他组员猜测歇后语的意思。
Step 4:巩固练习(15分钟)1. 分发学生练习册或纸张,让学生完成其中的歇后语填空题。
2. 逐个检查答案,并解释正确的答案和意思。
3. 鼓励学生创造自己的歇后语,并与同学分享。
Step 5:总结和延伸(5分钟)1. 总结学习的内容:我们今天学习了什么?你们喜欢学习歇后语吗?2. 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积极运用歇后语,提高语言智力和思维能力。
Step 6:作业布置(5分钟)1. 布置作业:让学生回家寻找和分享一些新的歇后语。
2. 提醒学生按时完成作业,并在下节课上准备好分享。
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能够了解歇后语的概念和特点,并能够辨认和运用一些常见的大班歇后语。
大班语言活动:歇后语找朋友活动目的本次大班语言活动旨在通过歇后语的形式帮助儿童在游戏中学习语言,培养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沟通能力,同时增强他们在团队中合作的意识和能力。
活动准备1. 歇后语卡片老师可以预先准备一些歇后语卡片,每张卡片上都写有一句歇后语,如“打雷下雨都不怕,就怕有个人叫妈”,并且在卡片的背面也可以写上该歇后语的解释,如“指往怕妈的胆小鬼”。
2. 分组将班级分成若干小组,每个小组5-6人,尽可能让每个小组的成员相互之间不认识,这样可以增强交流和合作的意识。
3. 时间和地点将活动时间和地点安排在课堂上,活动时间一般约为30分钟左右,视班级实际情况而定。
活动地点应该选择一个安静、舒适、宽敞的教室或户外场所。
活动流程1. 介绍歇后语老师在开始活动前,可以向孩子介绍一下歇后语的概念、特点和常见类型。
例如:“歇后语是一种民间口语,指的是一个词句里两个意思,前面的部分可以引起人们的联想,后面的部分迎合事实,给人以触动,产生幽默的效果。
”2. 分组竞赛将每个小组分别安排到不同的角落,每个小组都发一张歇后语卡片,组员相互交流卡片上的歇后语,然后找到与之匹配的卡片,从而配对成功。
配对成功的小组再进一步向其他小组发出邀请,进行新的配对。
如此循环下去,直到所有小组配对成功为止。
3. 合作讨论小组间配对成功后,可以让孩子们互相介绍,分享自己感受到的幽默和乐趣。
同时,他们还可以讨论每个歇后语的含义和背景故事,一起探究语言和文化之间的联系。
4. 输出反思活动结束后,老师可以要求小组代表分享他们的体验和感受,同时将整场活动的形式、流程、效果、收获等方面做出,以进一步促进孩子们的思维和表达能力。
效果评估通过本次活动,可以评估孩子们的语言表达能力、沟通交流能力和团队合作意识。
另外,通过孩子们的反馈,在评估这次活动的效果和质量,可为日后的类似活动提供参考。
幼儿园大班语文《奇妙的歇后语》教案标题:幼儿园大班语文《奇妙的歇后语》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幼儿初步了解什么是歇后语,感受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
2. 培养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提高他们的思维敏捷性。
3. 通过学习歇后语,培养幼儿的观察力和想象力。
二、教学内容:1. 教学导入:教师可以先用一个有趣的歇后语作为开场白,引起幼儿的兴趣。
2. 教学过程:讲解歇后语的基本概念,例如“前半句是形象的比喻,后半句是解释或引申”,然后举出一些生动有趣的例子,如“老虎头上拍苍蝇——找死”等,让幼儿理解并记住。
3. 实践活动:组织幼儿进行歇后语接龙游戏,或者让他们自己创作一些简单的歇后语,以增强他们的参与感和创新意识。
三、教学方法:1. 演示法:教师通过演示如何使用歇后语,帮助幼儿理解和记忆。
2. 游戏法:通过游戏的方式,使幼儿在愉快的氛围中学习和掌握歇后语。
3. 创作法:鼓励幼儿自己创作歇后语,激发他们的创造力。
四、教学评估:1. 过程评估:通过观察幼儿在课堂上的表现,评价他们对歇后语的理解程度和应用能力。
2. 结果评估:通过幼儿在实践活动中的表现,评价他们对歇后语的掌握情况。
五、教学建议:1. 教师应尽可能地选择简单易懂、富有童趣的歇后语进行教学。
2. 在教学过程中,应注意引导幼儿从生活中寻找歇后语的素材,培养他们的观察力和想象力。
3. 对于幼儿创作的歇后语,教师应给予积极的反馈和鼓励,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六、教学反思:通过对本节课的教学,我发现幼儿对这种新的语言形式非常感兴趣,他们在游戏中学习,既轻松又愉快。
但是,我也发现有些幼儿对歇后语的理解还有些困难,这需要我在以后的教学中更加注重个体差异,因材施教。
幼儿有趣的歇后语教案歇后语是一种古老的民间语言形式,它以简练、幽默的语言表达出人们的生活智慧和社会哲理。
对于幼儿来说,歇后语不仅可以培养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还可以激发他们的思维和想象力,让他们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
本文将为大家分享一些幼儿有趣的歇后语教案,帮助幼儿们在玩耍中学习,让他们在快乐中成长。
一、教案一:动物歇后语1. 问题:小猫为什么喜欢钻箱子?答案:因为它想当“猫王”。
2. 问题:为什么猴子喜欢爬树?答案:因为它想当“树王”。
3. 问题:为什么老鼠喜欢偷东西?答案:因为它想当“贼王”。
通过这些动物歇后语,幼儿可以在轻松的氛围中了解不同动物的特点,培养他们的观察力和联想能力。
二、教案二:食物歇后语1. 问题:为什么鸡蛋不怕被煮?答案:因为它有“壳”保护。
2. 问题:为什么香蕉弯弯的?答案:因为它怕“直”了会被人吃掉。
3. 问题:为什么苹果会掉在地上?答案:因为它想当“果王”。
通过这些食物歇后语,幼儿可以了解不同食物的特点,培养他们对食物的兴趣和认识。
三、教案三:自然歇后语1. 问题:为什么太阳会升起?答案:因为它想当“日王”。
2. 问题:为什么云会飘?答案:因为它想当“天王”。
3. 问题:为什么雨会下?答案:因为它想当“水王”。
通过这些自然歇后语,幼儿可以了解自然界的奥秘,培养他们对自然的热爱和敬畏之心。
四、教案四:日常生活歇后语1. 问题:为什么小明喜欢上学?答案:因为他想当“学霸”。
2. 问题:为什么小红喜欢画画?答案:因为她想当“画家”。
3. 问题:为什么小华喜欢唱歌?答案:因为他想当“歌王”。
通过这些日常生活歇后语,幼儿可以了解不同的职业和兴趣爱好,培养他们对生活的热爱和向往。
通过以上的教案,我们可以看到,歇后语教学不仅可以培养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还可以激发他们的思维和想象力。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通过提问的方式引导幼儿思考,让他们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
同时,家长也可以在日常生活中和孩子一起玩歇后语游戏,让孩子在玩耍中学习,让他们在快乐中成长。
幼儿园大班语文《奇妙的歇后语》教案
一、教案名称:幼儿园大班语文《奇妙的歇后语》
二、教学目标:
1. 让幼儿初步了解和接触歇后语,感受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
2. 通过游戏的方式,提高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思维能力。
三、教学准备:
1. 教学PPT,包含一些常见的歇后语及其解释。
2. 小动物头饰、卡片等道具。
四、教学过程:
(一)导入部分(5分钟)
教师播放一段有关歇后语的小视频,引发幼儿的兴趣。
然后引出今天的主题——“奇妙的歇后语”。
(二)主体部分(20分钟)
1. 教师通过PPT向幼儿展示一些简单的歇后语,并进行解释。
如:“猫哭耗子——假慈悲”,“老鼠过街——人人喊打”等。
2. 游戏环节:请幼儿根据给出的前半句歇后语,猜出后半句。
如:“兔子的尾巴——长不了”,幼儿需要回答“短”。
3. 情景剧环节:教师分发小动物头饰和卡片,每张卡片上都写有一个歇后语的前半句,幼儿需要通过表演让其他小朋友猜出后半句。
(三)总结部分(5分钟)
教师带领幼儿回顾今天学习的歇后语,引导他们理解歇后语的含义和使用情境。
五、课后作业:
请幼儿回家和父母一起搜集更多的歇后语,下节课带来分享。
六、教学反思: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幼儿对歇后语有了初步的认识,也锻炼了他们的语言表达和思维能力。
在今后的教学中,可以尝试引入更多类型的传统文化元素,使幼儿更好地理解和接受中国传统文化。
以上就是关于《奇妙的歇后语》的教案,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大班语言活动教案:歇后语找朋友活动目标通过歇后语游戏,激发幼儿语言表达能力和联想思维,培养幼儿对字词的加工和规律感知能力,同时增强幼儿的合作意识和团队合作能力。
活动准备•白板/黑板•白板笔•幼儿椅•准备相关歇后语素材•准备小奖品活动流程第一步:导入环节•招呼幼儿,引导他们坐好,集中注意力,做好听指导的准备。
•导入歇后语:将几个歇后语写在白板上,朗读一遍,要求幼儿们一起来猜歇后语的意思,并尝试形象地描绘出来,激发他们的联想能力。
第二步:游戏环节•将幼儿分成小组,两人一组,要求每人背诵一句歇后语。
•当制约游戏环节开始,要求幼儿们在规定的时间内找到与自己歇后语相合的同伴,要求幼儿们进行创意性的表达,例如:用歇后语中的成语花木成畦来表达自己正在找同伴,或者用“一个巴掌拍不响”的歇后语来表现无法找到同伴的困境。
•找到同伴后,两人将对应的歇后语组成一句完整的歇后语,表演出来,并加上自己的感性理解和联想。
•教师根据活动的难度定期加入新的歇后语素材,让幼儿接触和熟悉更多的歇后语,并在游戏过程中引导幼儿展开自由讨论,分享他们的关于歇后语的理解和联想。
第三步:总结讨论环节•游戏环节结束后,教师根据幼儿得分情况,颁发相关小奖品,鼓励幼儿展示他们的创意表达和联想思维。
•在总结讨论环节,可以让幼儿自由展开讨论,分享他们在游戏过程中的收获和感悟。
活动评估本次活动的评估主要是基于幼儿的表现和表现出的能力。
评估指标包括:•幼儿在游戏环节中的参与度和表现;•幼儿对歇后语的理解和正确使用情况;•幼儿展示的创意表达和联想思维水平;•幼儿在活动中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意见的能力;•幼儿在小组合作中的表现。
拓展延伸•可以配合“歇后语填空”等游戏形式,继续拓展幼儿对歇后语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可以在讨论环节,引导幼儿对歇后语进行分类,探究其规律。
•可以将歇后语与故事、儿歌相融合,拓展幼儿的语言表达方式和语感。
幼儿园大班歇后语教案一、教学目标•培养幼儿的思维逻辑能力;•增加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培养幼儿的观察力和联想能力;•增强幼儿的记忆能力。
二、教学准备•黑板和白板;•彩色粉笔和白板笔;•PPT或教具卡片。
三、教学内容1. 导入•引入歇后语概念:歇后语是一种独特的语言表达形式,由两部分组成,前一句称为“腹语”,后一句称为“尾语”。
2. 展示和学习歇后语•利用PPT或教具卡片,呈现一些经典的幼儿歇后语,引起幼儿的兴趣和好奇心;•分解歇后语的结构,帮助幼儿理解其中的意思和构造;•让幼儿尝试模仿说出歇后语,鼓励他们大胆发挥,激发他们的创造力。
3. 歇后语的分类•常见的歇后语可分为四类:直接对仗、补偿、暗喻和转化;•通过讲解和举例,帮助幼儿理解不同类型的歇后语,并引导他们去观察、思考和分析。
4. 游戏活动•设立小组比赛,每个小组派出一名队员上台,老师给出一个上半句的歇后语,要求队员补充完整的下半句;•鼓励幼儿积极思考,快速反应,增强他们的应变能力。
5. 创编歇后语•分组活动,每个小组自行创编两个歇后语;•每个小组派代表上前分享自己编的歇后语,大家共同欣赏和评价。
6. 课堂总结•回顾当天学习的内容,巩固幼儿对歇后语的理解;•强调歇后语的特点和作用,引导幼儿发现生活中的歇后语,培养他们的观察力和联想能力。
四、教学评估•观察幼儿的参与程度和表现;•监听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评价幼儿对不同类型歇后语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五、教学拓展•引导幼儿在日常生活中多观察、思考并创编歇后语;•给幼儿提供更多的经典歇后语资源,培养他们的文学修养。
通过以上教学活动,幼儿园大班的孩子们能够在愉快的氛围中学习和掌握歇后语的基本知识和运用技巧。
这不仅能够培养幼儿的思维逻辑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还能够增强他们的观察力和联想能力,加深对语言的理解和记忆。
歇后语作为一种精彩的语言艺术形式,能够帮助幼儿在学习中获得乐趣,同时也是一种文化传承的方式,通过学习歇后语,幼儿们能够了解和传承中华传统文化的一部分。
幼儿园大班语文《有趣的歇后语》教案
教案名称:幼儿园大班语文《有趣的歇后语》
一、教学目标:
1. 让幼儿初步了解歇后语的基本结构和特点,激发他们对语言文字的兴趣。
2. 培养幼儿的口语表达能力和思维敏捷性。
3. 通过学习歇后语,引导幼儿感受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
二、教学内容:
1. 歇后语的概念和特点
2. 几个常见且有趣的歇后语及其解释
三、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老师可以先讲一个小故事或笑话,其中包含一些歇后语,引起幼儿的兴趣。
(二)讲解新知:
1. 老师向幼儿介绍什么是歇后语,歇后语的特点是什么。
例如,歇后语是由前后两部分组成的,前半句像谜语,后半句像答案,通常都很形象生动,富有哲理。
2. 然后,老师可以选择几个简单易懂的歇后语,如“打破砂锅问到底”、“猪八戒照镜子——里外不是人”,逐一解释其含义,并让幼儿尝试自己理解。
(三)实践应用:
1. 老师可以让幼儿分组,每个小组选择一个歇后语,然后用表演的方式将这个歇后语的意思表现出来,其他幼儿猜测这是哪个歇后语。
2. 进行歇后语接龙游戏,一个幼儿说出一句歇后语的前半句,下一个幼儿接着说后半句。
(四)总结反馈:
1. 老师请幼儿分享他们在本节课中学到了什么,有什么感想。
2. 对幼儿在课堂上的表现进行积极评价,鼓励他们的参与和创新。
四、教学反思: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观察幼儿的学习反应,及时调整教学策略。
对于幼儿的理解难点,要耐心解释,帮助他们理解和掌握。
同时,也要注重培养幼儿的团队合作意识和竞争意识,使他们在快乐中学习,在学习中成长。
幼儿园大班语言活动设计:歇后语找朋友活动目的通过这个活动,幼儿可以获得以下收益:1.提高语言表达和沟通能力,学习新的词汇和语言形式;2.建立人际关系和友谊,共同学习和玩耍;3.增强幼儿自信心和合作能力;4.提高幼儿对幽默和创造性的认知和理解。
活动材料•歇后语卡片,每张卡片上面有两部分,第一部分是歇后语的上句,第二部分是下句;•笔和纸。
活动流程1.分为小组。
每组四名幼儿,通过抽签决定小组成员。
2.发放歇后语卡片。
每组发放10张歇后语卡片。
3.解释游戏规则。
老师先解释歇后语的概念和使用方法,每次只念出上句,让幼儿自己猜后句。
如果猜对后句就可以保留这张歇后语卡片。
4.找朋友。
接下来,幼儿们需要到其他小组去寻找适配的下句。
当幼儿找到可以配对的歇后语卡片后,他们需要记录下来,并从对方组中挑选一名幼儿加入自己的小组。
如果一张卡片无法配对,幼儿需要交还给老师。
5.再找朋友。
接下来,幼儿们可以不停地寻找适配的卡片,并找到了新的组员。
游戏结束时,每组的组员数目不同。
6.结束游戏。
当所有歇后语卡片都配对成功,或者时间到了,游戏结束。
接下来,每组会报告他们新添加的组员,以及如何配对歇后语卡片。
最后,老师会给所有组分配一份甜点,并讨论学到了什么。
活动结果经过这个活动,我们可以看到幼儿们在以下方面有了改善:•语言表达和沟通能力得到提高,新的词语和语言形式的认知也增加了;•贯穿整个游戏的合作和团队精神的体验提高了幼儿的自信心;•幼儿们通过游戏学习到了有趣的歇后语,并且有效记忆它们,这也增强了幼儿对创造性和幽默的认知和理解。
大班语言教案:歇后语找朋友1. 教学目标本教案旨在让大班幼儿通过歇后语的学习,提高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培养他们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教育目标如下:1.掌握一定数量的歇后语,能够熟练运用;2.发展幼儿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3.提高幼儿的语言表达及逻辑思维能力。
2. 教学材料1.一些常见的歇后语,如“黄鹤楼送白娘子”、“东风吹马耳疵”等;2.各班教室的桌椅。
3. 教学过程3.1 热身活动1.教师可以以一句歇后语开始,如“夫唱妇随”,让幼儿猜测该歇后语的意思,并说出自己的答案。
2.配合幼儿的答案,教师简单说一下该歇后语的意思以及出自何处,进一步激发幼儿学习的兴趣。
3.2 歇后语介绍1.让幼儿依次说出他们已经掌握的歇后语,并对每个歇后语的意思作出解释;2.教师再补充其他常见的歇后语,并对幼儿进行讲解,使幼儿对歇后语掌握的更加深入。
3.3 游戏环节1.在教室内摆放桌椅,组成若干个组,并在每个组会场上写下一个歇后语的前半句;2.将所有的后半句放在教室中,要求幼儿找到自己的前半句所属的组,并将前后半句配对连起来。
3.4 合作搜集1.让幼儿搜集更多的歇后语,并成立小组互相分享;2.让每个小组选择一句歇后语,在教师的带领下,将自己小组的歇后语给整个班级的同学进行展示,让同学们互相借鉴,发挥创意。
4. 教学总结本教案通过歇后语游戏的方式,让幼儿在玩乐的同时,学习了一定数量的歇后语,并懂得了如何使用歇后语来表达自己的思想。
在游戏中,幼儿还锻炼了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让他们更好地融入到班级的大家庭中。
同时,歇后语的学习也为后续语文学习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大班语言教案:歇后语找朋友教案一:歇后语找朋友教学目标:1. 学生能够理解和运用一些常见的歇后语。
2. 学生能够通过配对游戏来加深对歇后语的理解。
教学准备:1. PPT或黑板2. 歇后语卡片教学过程:Step 1:导入新课教师出示一些歇后语卡片,让学生观察卡片上的图案,思考卡片上的词语的意义和可能的搭配。
然后教师出示第一个歇后语卡片:“一看就晓得”。
询问学生这个歇后语的含义。
指导学生通过图案上的提示,联想到“一看”。
再提示学生“晓得”是什么意思。
最后解释歇后语的完整含义是“一看就晓得”。
Step 2:歇后语理解教师出示更多的歇后语卡片,带领学生一起理解和解释这些歇后语的含义。
教师可以通过提示词、图像提示等方式引导学生联想和理解。
例如:- 黑夜给了我黑色的眼睛,我却用它观察白天(猜字谜:猫)- 脱了裤子放屁(形容人显露本性)- 指天画地(形容人手势大)- 牛头不对马嘴(指事物不合适)- 草长莺飞(情景描写:春天的样子)Step 3:歇后语配对游戏教师组织学生进行歇后语配对游戏。
将学生分成小组,每组分发若干歇后语卡片。
学生需要通过合作,将卡片上的两句话进行配对,找出相对应的搭配。
游戏结束后,学生可以分享自己的答案,并讨论和解释配对的原因。
Step 4:小结回顾教师进行小结,复习和总结学生学习到的一些常见的歇后语。
可以通过回答问题、填空等方式检查学生对歇后语的理解。
Step 5:拓展应用教师出示一些新的歇后语,让学生尝试理解和解释。
然后,学生可以试着编写一些歇后语,并与同学互相分享。
教学延伸:1. 学生可以通过阅读歇后语的故事、笑话等拓展对歇后语的应用和理解。
2. 学生可以制作属于自己的歇后语卡片,并与同学进行交流和分享。
教学评价:1. 通过学生的言语和表情来评价他们对歇后语的理解和掌握情况。
2. 通过歇后语配对游戏的结果来评价学生对歇后语的运用能力。
教学反思:1. 在教学过程中,可以多加强学生的互动,让学生自主思考和发现歇后语的意义和搭配。
有趣的歇后语教学活动有趣的歇后语教学活动推荐【活动目标】通过活动,知道歇后语的特点,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活动准备】1、写有歇后语后半部分的卡片若干条、画若干幅,尖顶的小丑帽6个。
2、折一些五颜六色的纸鹤,活动黑板1块,录音机1台。
【活动过程】1、主持人介绍歇后语的作用。
2、歇后语的前半部分(简称歇前)和后半部分(简称歇后)分别拟人化,由两个同学扮演,上场,同主持人一起介绍歇后语。
3、相声表演《能说会道》。
(见资料附录1)4、给歇后语找尾巴:(黑板上出现歇后语的前半部分,分组讨论出歇后语的后半部分。
)5、看图猜歇后语:出示黑板上的图画,即歇前部分,让学生猜歇后语的后半部分。
如:猫哭耗子──假慈悲;瞎子逛大街──目中无人;门缝里瞧人──把人看扁了。
(见资料附录2)6、看“歇前”和“歇后”的动作,猜歇后语:如:小和尚念经──有口无心;老头儿拉琴──自顾自。
7、总结:⑴活动建议:①可将全班分为八组,每组6人。
②凡在“给歇后语找尾巴”、“看图、看动作猜歇后语”的活动中答对的`同学,可以在桌子上放一个纸鹤,表示已为本组赢得了1分。
活动结束后,各组清点纸鹤,哪组多就获奖。
⑵资料附录:①相声《能说会道》:歇前:在一次联欢会上,我请你唱支歌,你的歌唱得真好,真是飞机上挂水壶──歇后:高水平(瓶)!主持:这都是哪儿的事啊!歇前:你是有名的小歌手,可以说是高山上打大锣──歇后:四方闻名(鸣)!主持:我唱不好。
歇前:你别水仙不开花──歇后:装蒜了。
主持:我最近着了凉,喉咙痛。
歇前:那你就和同学表演双簧吧!你只做动作,不说话。
表演结束后,大象热烈鼓掌,我大声嚷:“××的表演真是狗撵鸭子──歇后:呱呱叫!主持:你说得真逗乐!歇后:这就是幽默,风趣。
不过,使用这种语言要注意场合,不能为了显示自己能说会道,随便乱说。
主持:啊!歇前:不信咱们再试试。
譬如有一次你住医院,我到医院来看望。
听说你住医院,我是孙悟空大闹天宫──歇后:慌了神。
大班语言:有趣的歇后语K
j 大班语言有趣的歇后语
活动目标
1、通过各种游戏,归纳总结已学的歇后语。
2、理解歇后语的意思,并能运用到日常生活中去。
活动准备卡片
活动过程
一今天,我们讲有趣的歇后语。
二游戏
1、开火车。
每人讲一句歇后语,不能重复。
2、看老师做动作,幼儿猜歇后语。
兔子尾巴——(长不了)、
一个皮球踢上天——(没拦没挡)、
一头撞在南墙上——(死不悔改)、
青蛙跳井——(不懂)、
眼睛长在头顶上——(光看上不看下)、
三个铜板摆两边——(一是一、二是二)、
3、说有关数字“一、二、三”的歇后语。
“一”
一口吃个鞋帮——(心里有底)、
一千只麻雀炒一盆——(嘴多)、
一对羊抵架——(头碰头)、
一杆子打枣——(全扒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