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升本语文复习题
- 格式:doc
- 大小:134.50 KB
- 文档页数:25
专升本大学语文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以下哪位作家被誉为“诗圣”?A. 李白B. 杜甫C. 白居易D. 王维2.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出自哪位诗人的笔下?A. 苏轼B. 李清照C. 辛弃疾D. 王安石3. 《红楼梦》的作者是谁?A. 曹雪芹B. 罗贯中C. 施耐庵D. 吴承恩4. 下列哪部作品不是鲁迅的?A. 《呐喊》B. 《彷徨》C. 《朝花夕拾》D. 《儒林外史》5. “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是哪位诗人的作品?A. 王之涣B. 孟浩然C. 王维D. 李白6.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出自哪位诗人的诗?A. 李白B. 杜甫C. 陆游D. 白居易7. “问世间情为何物,直教人生死相许”是哪位词人的作品?A. 苏轼B. 辛弃疾C. 柳永D. 李清照8. 《庐山谣》是哪位诗人的作品?A. 李白B. 杜甫C. 王维D. 孟浩然9.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是哪位诗人的名句?A. 李白B. 杜甫C. 王维D. 孟浩然10. “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出自哪位诗人的诗?A. 李白B. 杜甫C. 王维D. 孟浩然答案:1-5 B A A D B 6-10 C A A A A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10分)1. 《水浒传》的作者是_________。
2. 《西游记》的作者是_________。
3. 《三国演义》的作者是_________。
4. 《儒林外史》的作者是_________。
5. 《聊斋志异》的作者是_________。
答案:1. 施耐庵 2. 吴承恩 3. 罗贯中 4. 吴敬梓 5. 蒲松龄三、简答题(每题10分,共20分)1. 请简述《红楼梦》中林黛玉的性格特点。
2. 请简述《水浒传》中宋江的形象。
答案:1. 林黛玉是《红楼梦》中的主要人物之一,她聪明、机智、才华横溢,但同时也多愁善感,性格复杂。
她对爱情忠贞不渝,对友情真诚,但因身世的不幸,使她的性格中带有一种悲观和敏感。
专升本大学语文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10分)1. 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的读音,正确的一项是:A. 湍急(tuān)B. 忏悔(chàn)C. 缜密(zhěn)D. 蜚声(fēi)2. 以下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 他的话让我深受感动,使我明白了许多道理。
B. 为了提高工作效率,公司决定引进先进的管理理念。
C. 这部电影的情节虽然紧凑,但是角色刻画不够深入。
D. 通过这次实践活动,我们对团队合作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3. 填入下面句子中空缺处最恰当的词语是:尽管他身体不适,________还是坚持完成了比赛。
A. 然而B. 因此C. 而且D. 反而4. 下列句子中,使用了拟人手法的一项是:A. 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B. 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
C. 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
D.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5. 下列关于文学作品的陈述,正确的一项是:A. 《红楼梦》是清代作家曹雪芹所著,是中国古典小说的巅峰之作。
B. 《哈姆雷特》是英国剧作家莎士比亚的代表作之一,讲述了王子复仇的故事。
C. 《百年孤独》是哥伦比亚作家加西亚·马尔克斯的魔幻现实主义巨著。
D. 所有上述陈述都是正确的。
二、阅读理解(每题10分,共20分)阅读下面的文章,回答问题。
《桃花心木》节选林清玄桃花心木并不生长在桃花盛开的地方,它生长在山野之间,溪流之畔。
这种树木的木质坚硬,纹理美观,是制作家具的上好材料。
然而,它的生长过程却异常艰难。
桃花心木的种子非常微小,它们必须依靠风力或者水流传播到适合生长的地方。
一旦找到合适的土壤,它们就会迅速生根发芽。
但是,幼苗期的桃花心木非常脆弱,它们需要面对各种自然条件的考验。
有时候,一场突如其来的暴风雨就能摧毁一整片幼苗。
即使能够幸存下来,它们还要与周围的植物争夺阳光、水分和养分。
桃花心木的生长周期非常长,一棵成年的桃花心木需要几十年甚至上百年的时间才能长成。
专升本大学语文试题及答案专升本大学语文试题及答案2022年专升本工作正在火热开展当中,为帮助考生们复习好语文科目考试,下面,店铺为大家搜索整理了专升本大学语文试题及答案,希望能给大家带来收获!专升本大学语文试题及答案篇1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5个小题,每小题1分,共15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4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要求的,把所选项前的字母填在题后括号内)1.“惟陈言之务去”出自( )A.《谏逐客书》B.《种树郭橐鸵传》C.《答李翊书》D.《答司马谏议书》2.成语“夙兴夜寐”出自( )A.《陈情表》B.《短歌行》C.《关山月》D.《氓》3.《米龙老爹》的作者是( )A.契诃夫B.莫泊桑C.欧·亨利D.托尔斯泰4.《新五代史》的撰写者是( )A.欧阳修B.宋祁C.司马光D.王安石5.杜牧是唐朝哪个时期的诗人( )A.初唐B.晚唐C.中唐D.盛唐6.“计中国之在海内”中的“中国”是指( )A.神州B.中国C.中原D.九州7.“狡兔三窟”的典故出自( )A.《李将军列传》B.《冯谖客孟尝君》C.《季氏将伐颛臾》D.《寡人之于国也》8.《行路难》的作者是( )A.白居易B.杜甫C.李白D.李商隐9.杜甫《蜀相》“两朝开济老臣心”中“老臣”是指( )A.曹操B.李斯C.诸葛亮D.王安石10.《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属于( )A.山水诗B.乐府诗C.田园诗D.边塞诗11.中唐倡导新乐府运动的诗人是( )A.李白B.李贺C.白居易D.杜牧12.《北方》一诗选自艾青诗集( )A.《大堰河》B.《火把》C.《北方》D.《向太阳》13.屠格涅夫的《门槛》是( )A.小说B.散文C.散文诗D.政论14.柳永《八声甘州》的线索是( )A.登高临远B.睹物思人C.雨洒江天D.佳人颙望15.《风波》中反复说“一代不如一代”的人物是( )A.赵七爷B.七斤C.八一嫂D.九斤老太二、填空题(本大题共10个小题,每小题1分,共10分。
专升本试题及答案语文一、选择题(每题3分,共30分)1. 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A. 恣意妄为B. 明查暗访C. 一愁莫展D. 金榜提名答案:A2. 根据题目所给的语境,下列句子中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A. 他虽然年过花甲,但仍然精神矍铄,老当益壮。
B. 他因为工作繁忙,所以对家庭的照顾不周,真是画蛇添足。
C. 他一言不发,沉默寡言,真是一语中的。
D. 他做事总是瞻前顾后,真是前怕狼后怕虎。
答案:A3. 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 由于天气原因,会议推迟了一个小时。
B. 他不仅学习刻苦,而且成绩优异。
C. 这本书的内容非常丰富,值得一读。
D. 他虽然很努力,但是成绩还是不理想。
答案:C4. 下列关于文学作品的描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 《红楼梦》是清代作家曹雪芹所著。
B. 《西游记》的作者是吴承恩。
C. 《水浒传》是明代小说家罗贯中的作品。
D. 《三国演义》是罗贯中所著。
答案:D5. 下列句子中,使用了比喻修辞手法的一项是:A. 他像一只离群的孤雁。
B. 她的笑容如春天般温暖。
C. 他的声音如同泉水般清澈。
D. 他的心情如同乌云密布的天空。
答案:D6. 下列关于古代文学常识的描述,正确的一项是:A. 《诗经》是中国最早的诗歌总集。
B. 《楚辞》是屈原所著,属于先秦文学。
C. 《左传》是春秋时期的史书。
D. 《史记》是司马迁所著,是中国第一部编年体史书。
答案:A7. 下列句子中,使用了排比修辞手法的一项是:A. 他不仅学习刻苦,而且成绩优异。
B. 他总是早睡早起,勤奋学习,成绩优异。
C. 他像一只离群的孤雁。
D. 他的心情如同乌云密布的天空。
答案:B8. 下列关于现代文学常识的描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 《家》是巴金的代表作之一。
B. 《骆驼祥子》是老舍的代表作之一。
C. 《子夜》是茅盾的代表作之一。
D. 《边城》是沈从文的代表作之一。
答案:D9. 下列句子中,使用了拟人修辞手法的一项是:A. 他像一只离群的孤雁。
专升本考语文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1. 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A. 旁征博引博古通今博学多才博采众长B. 明察秋毫明辨是非明镜高悬明哲保身C. 风声鹤唳风起云涌风华正茂风声水起D. 一诺千金一言九鼎一鸣惊人一箭双雕答案: B2. 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 他虽然年轻,但是经验丰富。
B. 通过这次活动,使我们受益匪浅。
C. 我们一定要把这次活动办得圆满成功。
D. 他不仅成绩优异,而且乐于助人。
答案: D二、填空题3. 请填写下列古诗词中的空缺部分。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________。
”答案:低头思故乡4. 请根据提示填写成语。
形容事情发展得非常快,可以用成语“________”。
答案:一日千里三、阅读理解阅读下面的文言文段落,回答问题。
昔有一商人,其家甚富,而其子不学无术。
一日,商人外出,其子见家中有金,遂取之,与友共饮,挥霍一空。
商人归,见金尽,责其子曰:“汝何不学而费吾金?”子对曰:“吾不知金之可贵也。
”商人叹曰:“吾子不学,吾金亦无用矣。
”5. 商人外出前,家中的金子是由谁保管的?答案:商人的儿子6. 商人的儿子为什么挥霍了家中的金子?答案:因为他不学无术,不知道金子的可贵。
四、作文题7. 请以“我的梦想”为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作文。
答案:(此处略,考生需根据个人情况撰写)五、翻译题8. 将下列文言文翻译成现代汉语。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答案:不因为物质的得失而感到高兴,也不因为个人的得失而感到悲伤。
六、简答题9. 请简述《红楼梦》中林黛玉的性格特点。
答案:林黛玉性格多愁善感,才情出众,但同时也有些孤傲和敏感。
七、论述题10. 论述《论语》中“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的含义及其对现代教育的启示。
答案:此句出自《论语·学而》,意为学习并经常复习,不是很快乐吗?这句话强调了学习的重要性和复习的必要性。
对现代教育而言,它启示我们学习不仅要注重知识的积累,还要注重知识的巩固和运用,通过不断的复习和实践,使知识内化为自己的能力。
专升本语文整套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本题共10分,每小题2分)1. 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A. 殚精竭虑B. 涣然冰释C. 怅然若失D. 怙恶不悛2. 下列句子中,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项是()A. 她问我:“你今天为什么来这么早?”B. 他大声说:“我明白了,你的意思!”C. “这不可能,”他说,“这绝对不可能。
”D. “你准备好了吗?”他问。
3. 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 经过大家的共同努力,我们终于完成了任务。
B. 他不仅学习好,而且人品也好。
C. 这篇文章的论点明确,论据充分,结构完整。
D. 我们一定要防止类似事件不再发生。
4. 下列句子中,使用了比喻修辞手法的一项是()A. 他像一只小鸟一样自由地飞翔。
B. 她的笑容像春天的阳光一样温暖。
C. 他的心情像冬天的雪一样冰冷。
D. 以上都是。
5. 下列句子中,使用了排比修辞手法的一项是()A. 春天来了,万物复苏,大地回春。
B. 他勤奋学习,刻苦钻研,成绩优异。
C. 我们热爱祖国,热爱人民,热爱生活。
D. 以上都是。
二、填空题(本题共20分,每空2分)6. 《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其内容分为风、雅、颂三部分,其中“风”指的是______。
7. 鲁迅是中国现代文学的奠基人,其代表作有《呐喊》、《彷徨》等,其中《阿Q正传》是一篇______。
8. 杜甫是唐代著名的诗人,其诗作以______著称,被誉为“诗圣”。
9. 《红楼梦》是清代作家曹雪芹创作的一部长篇小说,被誉为中国古典小说的巅峰之作,其主要描写的是______。
10. 《水浒传》是中国古代四大名著之一,其主要描写的是______。
三、简答题(本题共30分,每题10分)11. 简述《史记》的作者及其主要成就。
12. 请简述“赋”这种文学体裁的特点。
13. 请简述《论语》中“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的含义。
四、阅读理解题(本题共20分)14. 阅读下面的文章(略),回答下列问题:(1)文章中提到的“他”是谁?请概括其主要事迹。
专升本语文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A. 明察暗访B. 一愁莫展C. 变本加厉D. 一诺千金2. 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 通过这次活动,使我们对传统文化有了更深的了解。
B. 他不仅学习好,而且品德高尚,深受同学们的喜爱。
C. 这篇文章的论点明确,论据充分,结构严谨,语言流畅。
D. 他因为生病,所以没能参加这次重要的会议。
3. 下列句子中,使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的一项是:A. 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B. 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
C.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D. 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
4. 下列古文中,属于《史记》中的作品是:A. 《左传》B. 《国语》C. 《史记》D. 《汉书》5. 下列诗句中,出自《诗经》的是:A. 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
B.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C. 桃之夭夭,灼灼其华。
D. 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
6. 下列成语中,与“画龙点睛”意思相近的是:A. 画蛇添足B. 锦上添花C. 点石成金D. 画饼充饥7. 下列句子中,使用了排比修辞手法的一项是:A. 他勤奋学习,刻苦钻研,成绩优异。
B. 他热爱祖国,热爱人民,热爱生活。
C. 他喜欢读书,喜欢旅行,喜欢音乐。
D. 他聪明,勤奋,善良,诚实。
8. 下列词语中,属于褒义词的是:A. 狡猾B. 机智C. 虚伪D. 狡诈9. 下列句子中,使用了比喻修辞手法的一项是:A. 他像一只小鸟,在知识的海洋中自由飞翔。
B. 他勤奋学习,刻苦钻研,成绩优异。
C. 他热爱祖国,热爱人民,热爱生活。
D. 他聪明,勤奋,善良,诚实。
10. 下列成语中,与“杯弓蛇影”意思相反的是:A. 疑神疑鬼B. 草木皆兵C. 心无旁骛D. 心不在焉答案:1. D 2. C 3. A 4. C 5. C 6. B 7. B 8. B 9. A 10. C二、填空题(每题2分,共20分)1. 《滕王阁序》是唐代文学家______的代表作之一。
历年专升本试题语文及答案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A. 脍灸人口B. 涣然冰释C. 食不果腹D. 一愁莫展2. “窈窕淑女,君子好逑”出自:A. 《诗经》B. 《楚辞》C. 《论语》D. 《左传》3. 以下句子中,使用了拟人修辞手法的是:A. 春风又绿江南岸B.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C.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D. 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4.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是哪位诗人的名句?A. 李白B. 杜甫C. 苏轼D. 白居易5. 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 他那和蔼可亲的面容,总是让人难以忘记。
B. 他那和蔼可亲的面容,总是让人难以忘记。
C. 他那和蔼可亲的面容,总是让人难以忘怀。
D. 他那和蔼可亲的面容,总是让人难以忘怀。
...二、填空题(每题2分,共20分)1.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出自宋代诗人______的《游山西村》。
2. 《红楼梦》中贾宝玉的通灵宝玉上刻有“莫失莫忘,仙寿恒昌”八个字,这八个字的出处是______。
3. “问世间情为何物,直教人生死相许”出自元代诗人______的《雁丘词》。
4. “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出自清代诗人______的《己亥杂诗》。
5. “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是唐代诗人______的名句。
...三、简答题(每题10分,共30分)1. 请简述《水浒传》中宋江的形象特点。
2. 请解释“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的含义,并举例说明。
3. 请分析《西游记》中孙悟空的形象及其象征意义。
四、论述题(每题15分,共30分)1. 论述《三国演义》中诸葛亮的形象塑造及其对后世的影响。
2. 论述《聊斋志异》中鬼怪形象的文学价值及其在当代的意义。
五、作文题(30分)请以“我眼中的春天”为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议论文。
答案:一、选择题1. C2. A3. A4. C5. C...二、填空题1. 陆游2. 《红楼梦》3. 元好问4. 龚自珍5. 孟浩然...三、简答题1. 宋江是《水浒传》中的主要人物之一,他以忠义著称,智勇双全,善于结交英雄好汉,最终成为梁山好汉的首领。
专升本语文常识练习题一、选择题(每题1分,共10分)1. 下列哪个选项是《诗经》的组成部分?A. 风B. 雅C. 颂D. 全部都是2.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出自哪位诗人之手?A. 李白B. 杜甫C. 苏轼D. 王维3. 下列哪个成语与“破釜沉舟”意思相近?A. 背水一战B. 画龙点睛C. 画蛇添足D. 望梅止渴4. “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出自哪首诗?A. 《春晓》B. 《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二首》C. 《静夜思》D. 《望庐山瀑布》5.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是哪位诗人的作品?A. 李白B. 王之涣C. 杜甫D. 李清照6.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是哪位诗人的诗句?A. 李白B. 杜甫C. 王之涣D. 李清照7. “问世间情为何物,直教人生死相许”出自哪部作品?A. 《红楼梦》B. 《水浒传》C. 《西游记》D. 《三国演义》8. “窈窕淑女,君子好逑”出自《诗经》中的哪一篇?A. 《关雎》B. 《蒹葭》C. 《桃夭》D. 《采薇》9.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是哪位思想家的观点?A. 孔子B. 老子C. 孟子D. 庄子10. “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出自哪首诗?A. 《静夜思》B. 《枫桥夜泊》C. 《春江花月夜》D. 《乌衣巷》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10分)1. 《红楼梦》的作者是________,是中国古代四大名著之一。
2.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是唐代诗人________的诗句。
3. “天净沙·秋思”是元代文学家________的作品。
4. “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是宋代词人________的代表作之一。
5. “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出自唐代诗人________的《将进酒》。
6.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是宋代词人________的名句。
7. “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是唐代诗人________的诗句。
语文教育专升本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下列词语中,完全正确的一组是()A. 翻来覆去翻云覆雨翻江倒海翻天覆地B. 翻来覆去翻云覆雨翻江倒海翻天复地C. 翻来覆去翻云复雨翻江倒海翻天覆地D. 翻来覆去翻云覆雨翻江复海翻天覆地2. “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出自唐代诗人李白的哪首诗?()A. 《望庐山瀑布》B. 《静夜思》C. 《早发白帝城》D. 《将进酒》3. 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 他虽然年轻,但是很有才华。
B. 由于他勤奋好学,因此成绩优异。
C. 他不仅勤奋好学,而且成绩优异。
D. 他之所以成绩优异,是因为勤奋好学。
4. “桃李不言,下自成蹊”这句话的意思是()A. 桃树和李树不言语,但它们下面自然形成了小路。
B. 桃树和李树不言语,但它们下面自然形成了大路。
C. 桃树和李树不言语,但它们下面自然形成了河流。
D. 桃树和李树不言语,但它们下面自然形成了山丘。
5. “水调歌头”是一首古代的什么体裁的诗歌?()A. 律诗B. 绝句C. 词D. 赋6. 下列关于《红楼梦》的描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 《红楼梦》是清代作家曹雪芹所著。
B. 《红楼梦》主要描写了贾宝玉和林黛玉的爱情故事。
C. 《红楼梦》中,贾宝玉身上佩戴的玉是通灵宝玉。
D. 《红楼梦》的创作背景是明朝末年。
7. “青青子衿,悠悠我心”出自《诗经》中的哪一篇?()A. 《关雎》B. 《蒹葭》C. 《采薇》D. 《子衿》8. 下列句子中,使用了比喻修辞手法的是()A. 他像一只勤劳的蜜蜂。
B. 他跑得像一阵风。
C. 他像一只懒洋洋的猫。
D. 他像一只飞翔的鹰。
9.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是宋代文学家苏轼的诗句,其出处是()A. 《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B. 《念奴娇·赤壁怀古》C. 《江城子·密州出猎》D. 《青玉案·元夕》10. “天净沙·秋思”是元代文学家马致远的代表作,其中“天净沙”是()A. 词牌名B. 曲牌名C. 诗名D. 书名答案:1. A2. C3. D4. A5. C6. D7. D8. B9. A10. B二、填空题(每题2分,共20分)1. “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出自唐代诗人孟浩然的《春晓》。
专升本教材语文试题及答案试题部分: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A. 恣意妄为B. 谆谆教诲C. 怏怏不乐D. 涣然冰释2. 下列句子中,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A. 他总是一意孤行,从不听取别人的意见。
B. 他虽然年事已高,但仍然老马识途,经验丰富。
C. 他因为粗心大意,导致考试失利,真是画蛇添足。
D. 他虽然年轻,但已经学富五车,才华横溢。
3. 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 由于他勤奋好学,因此成绩优异。
B. 他不仅成绩优秀,而且品德高尚。
C. 他虽然成绩优异,但是品德不高。
D. 他因为品德高尚,所以成绩优秀。
4. 下列句子中,使用了倒装句式的一项是:A. 他走进教室,开始上课。
B. 教室走进他,开始上课。
C. 走进教室,他开始上课。
D. 他开始上课,走进教室。
5. 下列句子中,使用了排比修辞手法的一项是:A. 春天,万物复苏,生机勃勃。
B. 春天,万物复苏;夏天,烈日炎炎;秋天,硕果累累;冬天,白雪皑皑。
C. 春天,万物复苏;夏天,烈日炎炎。
D. 春天,万物复苏,夏天,烈日炎炎,秋天,硕果累累。
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10分)6. 请填写《滕王阁序》中的名句:“落霞与孤鹜齐飞,________________。
”7. 《红楼梦》中,贾宝玉的通灵宝玉上刻有“莫失莫忘,仙寿恒昌”,请填写下一句:“__________________。
”8. 请根据《论语》中的“三人行,必有我师焉”,填写下一句:“________________。
”9. 《水浒传》中,梁山好汉中有一位以“智多星”著称,他的名字是“________________”。
10. 请填写《诗经》中的名句:“关关雎鸠,在河之洲。
窈窕淑女,________________。
”三、简答题(每题10分,共20分)11. 请简述《史记》的作者司马迁的生平及《史记》的主要内容。
12. 请简述《三国演义》中“赤壁之战”的经过及其历史意义。
专升本大学语文复习题一、选择题1. 下列哪个选项中的词语全部属于名词?A. 春天、美丽、温暖B. 阅读、思考、学习C. 书籍、花朵、河流D. 快乐、幸福、悲伤2. 以下哪个句子使用了排比修辞手法?A. 他走进了教室,坐在了座位上,打开了书本。
B. 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C. 他勤奋学习,成绩优异,受到老师表扬。
D. 秋天的落叶,冬天的雪花,春天的嫩芽,夏天的烈日。
3. 以下哪个选项中的句子是正确的?A. 他不仅学习好,而且体育也好。
B. 他虽然学习好,但是体育也好。
C. “不仅”和“而且”不能连用。
D. 他虽然学习好,而且体育也好。
二、填空题4. 请在横线上填写适当的词语,使句子完整。
春天来了,_________的花朵绽放,_________的河流流淌。
A. 鲜艳B. 清澈C. 芬芳D. 潺潺5. 请根据题目所给的选项,将正确的词语填入括号中。
他不仅_______了比赛,还_______了友谊。
A. 赢得了B. 失去了C. 获得了D. 失去了三、简答题6. 请简述《红楼梦》中林黛玉的性格特点。
7. 请列举《水浒传》中的三个主要人物,并简要说明他们的特点。
四、论述题8. 论述《论语》中“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的含义及其对现代教育的启示。
五、作文题9. 以“我的理想生活”为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议论文。
参考答案:一、选择题1. C2. D3. A二、填空题4. C A5. A C三、简答题6. 林黛玉性格特点:聪明、敏感、多愁善感,同时具有文学才华和深刻的情感体验。
7. 《水浒传》主要人物特点:- 宋江:义薄云天,智勇双全,有领导才能。
- 林冲:忠厚老实,武艺高强,但命运多舛。
- 武松:勇猛刚烈,正义感强,不畏强权。
四、论述题8. “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意味着学习是一个持续不断的过程,通过不断的复习和实践,可以巩固知识,提高技能,从而获得内心的满足和快乐。
对现代教育的启示是,我们应该鼓励学生养成终身学习的习惯,不断探索和实践,以求不断进步。
专升本大学语文练习100题及答案学校:________ 班级:________ 姓名:________ 考号:________一、单选题(100 题)1.下列各句翻译不正确的一项是( )A.弈秋,通国之善弈者也译文:弈秋是全国最善于下围棋的人B.之二虫又何知译文:这两个小虫子又知道什么呢C.余自束发读书轩中译文:我自从束起头发在房中读书D.纵一苇之所如,凌万顷之茫然译文:任凭小船随意漂荡,越过茫茫万顷的江面2.《我与地坛》反复抒写母亲死后“我”的痛惜和追悔,对表现母爱来说,这种表现方法是( )A.对比反衬B.类比显现C.象征暗示D.侧面烘托3. 《背影》为刻画一个慈父的形象重点描写的是( )A.人物的语言B.人物的行动C.人物的背影D.人物的画貌4.下列关于作品、作者、国别搭配正确的是 ( )A.《论学问》—培根—英国B.《麦琪的礼物》—欧.亨利—德国C.《米龙老爹》—屠格涅夫—俄国D. 《门槛》—莫泊桑—法国5.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A. 《荷马史诗》包括《伊利亚特》和《出埃及记》B. 《红与黑》是法国小说家司汤达的代表作C.莫泊桑是法国古典主义喜剧家,其代表作品有《伪君子》、《吝啬鬼》等D.大仲马是法国浪漫主义作家,其代表作品是《三个火枪手》和《茶花女》等6.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有鲜明的民族风格和浓郁京味的著名作家是( )A.茅盾B. 巴金C.老舍D.鲁迅7.鲁迅小说《风波》收入( )A. 《呐喊》B. 《故事新编》C. 《彷徨》D. 《坟》8.成语“祸起萧墙”出自( )A. 《孟子》B. 《庄子》C. 《论语》D. 《荀子》9.下列同属于“文学研究会”的作家是( )A.鲁迅、沈雁冰、谢冰心B.鲁迅、朱自清、谢冰心C.郭沫若、郁达夫、闻一多D.沈雁冰、谢冰心、朱自清10.柳永《八声甘州》所表达的主要内容是( )A.仕途失意B.怀古伤今C.伤春惜别D.羁旅行役之苦11.下列各句中,“数”字作“计算”义解的是()A.此其过江河之流,不可为量数B.必有数次乃至十数次之阻力C.成败之数,视此而已D.数罟不入湾池12.屈原根据战国时期楚地祭祀乐歌加工而成的组诗是()A. 《国殇》B. 《楚辞》C. 《九歌》D. 《九章》13.下列人物中属于道家学派的有( )A.孔子和孟子B.庄子和老子C.荀子和韩非子D.孔子和老子14.梁启超《论毅力》一文的中心论点是( )A.有毅力者成,反是者败B.人生历程,大抵逆境居十六七,顺境亦居十三四C.小逆之后,必有小顺;大逆之后,必有大顺D.成败之数,视此而已15. 《苦恼》一文的契诃夫的国籍是( )A.美国B.俄国C.法国D.英国16.提出了“虚心涵泳切己体察”这一读书方法的文章是( )A.顾炎武《与友人论学书》B. 巴金《怀念曹禺》C. 曾国藩《字谕纪泽儿》D.梁实秋《记梁任公先生的一次演讲》17.陆游的《关山月》中能够统领全篇的诗句是( )A.和戎诏下十五年B.将军不战空临边C.三十从军今白发D.遗民忍死望恢复18. 《灯下漫笔》向青年阐明的最重要的道理是()A.如何读书B.创建新时代C.改造国民性D.如何绘画19.《红楼梦》中,在宝玉挨打后,众人纷纷前来探望。
专升本文语文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A. 旁证博引B. 张皇失措C. 再接再励D. 明查秋毫答案:B2.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出自哪位古代文学家的作品?A. 陶渊明B. 王安石C. 李白D. 苏轼答案:B3. 下列句子中,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A. 他做事总是不慌不忙,真是“一言难尽”。
B. 他的成绩一直名列前茅,真是“一鸣惊人”。
C. 他虽然年纪大了,但精神矍铄,真是“老当益壮”。
D. 她对这个问题的看法,真是“一叶障目”。
答案:C4.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出自哪位诗人的笔下?A. 王之涣B. 杜甫C. 陆游D. 李白答案:C5. 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 通过这次活动,使我们的团队精神得到了提升。
B. 他不仅学习好,而且人品也很好。
C. 这个问题的解决,关键在于是否能够找到合适的方法。
D. 我们应该避免不发生错误。
答案:B6.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是哪位诗人的名句?A. 王勃B. 王之涣C. 杜甫D. 李白答案:D7. “桃李不言,下自成蹊”这个成语用来形容什么?A. 桃树和李树B. 沉默寡言的人C. 品德高尚的人D. 默默无闻的人答案:C8. 下列句子中,使用了拟人修辞手法的一项是:A. 春风又绿江南岸B.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C. 独在异乡为异客D. 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答案:A9.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出自哪位诗人的笔下?A. 李清照B. 辛弃疾C. 苏轼D. 王安石答案:C10. 下列句子中,使用了比喻修辞手法的一项是:A. 他像一只兔子一样跑得飞快。
B. 他跑得飞快。
C. 他跑得像一只兔子。
D. 他跑得很快。
答案:A二、填空题(每题2分,共10分)1. 《滕王阁序》是唐代文学家王勃的代表作之一,其中“落霞与孤鹜齐飞,______”是其名句。
答案:秋水共长天一色2.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是唐代诗人李白的《______》中的诗句。
专升本文语文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下列词语中,书写正确的一项是()A. 迫不及待B. 迫不急待C. 迫不急待D. 迫不急待2. “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出自唐代诗人()A. 李白B. 杜甫C. 白居易D. 王之涣3. 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 通过这次活动,使我们增长了见识。
B. 他虽然年轻,但是很有才华。
C. 他不仅年轻,而且很有才华。
D. 他不但年轻,还很有才华。
4. 下列关于《红楼梦》的描述,正确的一项是()A. 作者是曹雪芹B. 作者是罗贯中C. 作者是施耐庵D. 作者是吴承恩5. “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出自()A. 杜甫的《春望》B. 李白的《静夜思》C. 张继的《枫桥夜泊》D. 王维的《山居秋暝》6. “不以规矩,不能成方圆”出自()A. 《论语》B. 《孟子》C. 《大学》D. 《中庸》7. 下列关于《三国演义》的描述,正确的一项是()A. 作者是罗贯中B. 作者是曹雪芹C. 作者是施耐庵D. 作者是吴承恩8.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出自()A. 李白的《望岳》B. 杜甫的《登高》C. 王之涣的《登鹳雀楼》D. 王勃的《滕王阁序》9. 下列句子中,使用了比喻修辞手法的一项是()A. 他像一只小鸟一样快乐。
B. 他像一只小鸟一样自由。
C. 他像一只小鸟一样飞翔。
D. 他像一只小鸟一样歌唱。
10. “桃之夭夭,灼灼其华”出自()A. 《诗经》B. 《楚辞》C. 《汉书》D. 《史记》二、填空题(每题2分,共20分)1.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是宋代诗人____的名句。
2.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出自唐代诗人____的《望岳》。
3.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出自唐代诗人____的《登高》。
4. “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是宋代诗人____的名句。
5. “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出自唐代诗人____的《滕王阁序》。
语文专升本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下列词语中,书写全部正确的一项是()A. 锲而不舍殚精竭虑B. 再接再励变本加厉C. 出类拔萃功亏一篑D. 鹤立鸡群独占鳖头答案:C2. 下列句子中,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A. 他这个人做事总是虎头蛇尾,让人不放心。
B. 他这个人做事总是雷厉风行,让人佩服。
C. 他这个人做事总是不慌不忙,让人着急。
D. 他这个人做事总是一板一眼,让人敬佩。
答案:D3. 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 通过这次活动,使我们认识到了团结协作的重要性。
B. 为了提高教学质量,学校采取了多种措施。
C. 他虽然成绩优秀,但是学习态度不端正。
D. 为了防止类似事件不再发生,学校加强了安全教育。
答案:B4. 下列句子中,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项是()A. 他问我:“你明天有空吗?”B. 他说:“我明天没空。
”C. “你明天有空吗?”他问我。
D. “我明天没空。
”他说。
答案:C5. 下列句子中,修辞手法使用正确的一项是()A. 他像狮子一样勇敢。
B. 他像狮子一样咆哮。
C. 他像狮子一样温柔。
D. 他像狮子一样狡猾。
答案:A6. 下列句子中,语序正确的一项是()A. 他不仅学习优秀,而且品德高尚。
B. 他不仅品德高尚,而且学习优秀。
C. 他不但学习优秀,而且品德高尚。
D. 他不但品德高尚,而且学习优秀。
答案:A7. 下列句子中,语气最强烈的一项是()A. 他一定会来。
B. 他可能会来。
C. 他大概会来。
D. 他或许会来。
答案:A8. 下列句子中,表达最准确的一项是()A. 他今天可能不会来。
B. 他今天大概不会来。
C. 他今天一定不会来。
D. 他今天肯定不会来。
答案:C9. 下列句子中,符合逻辑的一项是()A. 因为下雨,所以运动会取消了。
B. 因为运动会取消了,所以下雨了。
C. 因为运动会取消了,所以天晴了。
D. 因为天晴了,所以运动会取消了。
答案:A10. 下列句子中,表达最清晰的一句是()A. 他昨天去了图书馆。
专升本考语文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A. 迫不及待B. 迫不及待C. 迫不急待D. 迫不急待答案:A2. 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 由于天气不好,所以取消了比赛。
B. 他虽然成绩优异,但是不骄傲。
C. 他不仅成绩优异,而且不骄傲。
D. 他不但成绩优异,还非常谦虚。
答案:C3. 下列句子中,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项是:A. 你明天来吗?不来。
B. 你明天来吗,不来?C. 你明天来吗?不来。
D. 你明天来吗,不来。
答案:C4. 下列句子中,使用了拟人修辞手法的一项是:A. 春风又绿江南岸。
B. 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C.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
D. 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答案:A5. 下列句子中,使用了排比修辞手法的一项是:A. 我热爱自然,热爱生活,热爱一切美好的事物。
B. 他学习勤奋,工作认真,生活简朴。
C. 春天来了,小草绿了,花儿开了。
D. 他既聪明又勤奋,既善良又勇敢。
答案:A6. 下列句子中,使用了比喻修辞手法的一项是:A. 他像一只小鸟一样快乐地飞来飞去。
B. 他像一只小鸟一样自由地飞翔。
C. 他像一只小鸟一样忙碌地工作。
D. 他像一只小鸟一样安静地休息。
答案:A7. 下列句子中,使用了夸张修辞手法的一项是:A. 他跑得像风一样快。
B. 他跑得比兔子还快。
C. 他跑得比闪电还快。
D. 他跑得像汽车一样快。
答案:C8. 下列句子中,使用了反问修辞手法的一项是:A. 难道你不想去吗?B. 你想去吗?C. 你想去吗?D. 你不想去了?答案:A9. 下列句子中,使用了设问修辞手法的一项是:A. 你为什么要这样做?B. 你为什么要这样做呢?C. 你为什么要这样做?D. 你为什么要这样做呢?答案:B10. 下列句子中,使用了对偶修辞手法的一项是:A. 风调雨顺,国泰民安。
B. 风调雨顺,国泰民安。
C. 风调雨顺,国泰民安。
语文―专升本入学测试复习题1. 唐代“新乐府运动”的倡导者是()。
(2分)A.岑参B.白居易C.韩愈D.柳宗元.标准答案:B2. 演讲稿相对于其它文体或文章形式,最大的特点之一就是必须直接应用于()。
(2分)A.书面表达B.口头表述C.实际工作D.日常生活.标准答案:B3. 王实甫《西厢记·长亭送别》的体裁是()。
(2分)A.散曲B.套数C.诸宫调D.杂剧.标准答案:D4. 《论语·季氏》“季氏将伐颛臾”章“危而不持,颠而不扶,则将焉用彼相矣”中“相”的意思是()。
(2分)A.察看B.辅佐C.搀扶盲人的人D.宰相.标准答案:C5. 下列句子中“以”字作介词用,可解释为“凭借”的是()。
(2分)A.皆以力战为名B.斧斤以时入山林C.以子之道,移之官理,可乎?D.五亩之宅,树之以桑。
.标准答案:A6. 诗集《女神》的作者是()。
(2分)A.闻一多B.戴望舒C.郭沫若D.冰心.标准答案:C7. “祸起萧墙”这个成语的出处是()。
(2分)A.《论语》B.《孟子》C.《左传》D.《庄子》.标准答案:A8. 从叙述的方式看,朱自清的《背影》采用的是( )。
(2分)A.顺叙B.平叙C.倒叙D.插叙.标准答案:A9. 欧阳修《五代史伶官传序》是一篇( )。
(2分)A.传记B.书信C.史论D.文艺随笔.标准答案:C10. 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属于“文学研究会”成员的著名作家是()。
(2分)A.巴金B.郁达夫C.老舍D.朱自清.标准答案:D11. 下列句子中“以”字作介词用,可解释为“凭借”的是()。
(2分)A.皆以力战为名B.斧斤以时入山林C.以子之道,移之官理,可乎?D.五亩之宅,树之以桑.标准答案:A12. 《白洋淀记事》的作者是()。
(2分)A.老舍B.赵树理C.孙犁D.朱自清.标准答案:C13. 诗集《女神》的作者是()。
(2分)A.闻一多B.戴望舒C.郭沫若D.冰心.标准答案:C14. “望洋兴叹”这个成语的出处是()。
2010年成人高考专升本语文复习题模拟试题(一)一、选择题(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要求的)1、《郑伯克段于鄢》选自我国先秦时期著名的语录体散文集是()A、《国语》B、《史记》C、《战国策》D、《左传》2、《战国策》是一部()A、编年体史书B、纪传体通史C、国别体史书D、哲学著作3、《张中丞传后叙》中抨击的任务是()A、张巡B、许远C、南霁云D、贺兰进明4、《报刘一丈书》中“甘言媚词,作妇人状”是写()A、门者B、权者C、客子D、干谒者5、《马伶传》在记叙马伶与李伶第二次较量是所用的方法是()A、顺序B、倒叙C、插叙D、分叙6、下列诗句中引用《诗经》中诗句的是()A、对酒当歌,人生几何B、山不厌高,水不厌深C、呦呦鹿鸣,食野之苹D、周公吐哺,天下归心7、我国田园诗派的开创者是()A、陶渊明B、王维C、孟浩然D、李白8、王昌龄的《从军行》是一首()A、边塞诗B、爱情诗C、山水诗D、田园诗9、王维山水诗突出的艺术特点是()A、旷达飘逸B、慷慨雄壮C、沉郁顿挫D、诗中有画10、《行路难》是一首()A、七律B、五律C、七绝D、七言歌行11、我国诗歌史上被称为“诗史”的是()A、李白B、屈原C、白居易D、杜甫12、《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是一首()A、咏史诗B、爱情诗C、送别诗D、怀古诗13、《泊秦淮》是一首()A、新乐府诗B、七律C、七绝D、七古14、《无题》(相见时难别亦难)是一首()A、送别诗B、爱情诗C、边塞诗D、山水诗15、屠格涅夫最后一部作品是()A、《贵族之家》B、《处女地》C、《散文诗集》D、《初恋》16、《再别康桥》选自()A、《猛虎集》B、《志摩的诗》C、《翡冷翠的一夜》D、《云游》17、下列诗歌中属五言古体诗的是()A、《短歌行》B、《饮酒》C、《国殇》D、《从军行》18、我国唐代最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是()A、杜甫B、李白C、白居易D、王维19、《郑伯克段于鄢》的叙事手法是()A、顺序B、倒叙C、平叙D、补叙20、诗歌想象丰富,比喻新奇,擅长描绘雄奇壮丽的边塞风光的诗人是()A、岑参B、李白C、李商隐D、王惟二、文言文阅读(一)阅读《报刘一丈书》中有关部分,回答21—23小题。
幸主者出,南面召见,则惊走匍匐阶下。
主者曰:“进!”则再拜,故迟不起。
起则上所上寿金。
主者故不受,则故请;主者故固不受,则又固请。
然后命吏内之。
则又再拜,有固迟不起,起则五六揖,始出。
21、在该段落里,作者刻画了哪几类人物,他们各自具有什么性格特征?22、在这里作者运用什么样的表现手法来暴露官场的黑暗?23、对这几类人,作者有什么态度?(二)阅读《答司马谏议书》中的一段文字,回答24—26小题。
盖儒者所争,尤在于名实,名实已明,而天下之理得矣。
进君实所以见教者,以为侵官、生事、征利、拒谏,以致天下怨谤也。
某则以谓:受命于人主,议法度而修之于朝廷,以授之于有司,不为侵官;举先王之政,以兴利除弊,不为生事;为天下理财,不为征利;辟邪说,难壬人,不为拒谏。
至于怨诽之多,则固前知其如此也。
24、司马光对新法的指责一共有几条?25、作者立论的原则是什么?26、作者采用了什么样的驳论方法?(三)阅读屈原《国殇》中的一段文字,然后回答27—29小题。
操吴戈兮披犀甲,车错毂兮短兵接。
旌蔽日兮敌若云,矢交坠兮士争先。
凌余阵兮躐余行,左骖殪兮右刃伤。
霾两轮兮絷四马,援玉桴兮击鼓鸣。
天时怼兮威灵怒,严杀尽兮弃原野。
27、简述这段选文的层次大意。
28、选出直接描写楚国将士英勇作战的诗句。
29、依次分析这段选文所用的表现方法。
三、现代文阅读(一)阅读课文《爱尔克的灯光》片段,然后回答30—32小题。
我匆匆地来,也匆匆地去。
用留恋的眼光看我出生的房屋,这应是最后一次了。
我的心似乎想在那里寻觅什么。
但是我所要的东西绝不会在那里找到。
我不会想我的一个姑母或者嫂嫂,对着园中老花树垂泪。
我没有跟着那些人走一条路,我当然在这里找不到自己的脚迹。
我高兴地来,痛苦地去。
但是清晨的微风,路上的尘土,马达的吼叫,驱散了我的离愁。
我很高兴,自己又一次离开了狭小的家,走向了广大的世界中去!30、在这一片段中,作者所展示的两条不同的生活道路各指的是什么?31、作者重回故里和离开故地的心情有什么变化?为什么?32、“我没有跟着那些人走一条路,我当让在这里找不到自己的脚迹。
”作者跟那些人所走的人生道路各是什么路呢?(二)阅读小说《米龙老爹》片段,然后回答33—35小题。
一个月来,大太阳一直朝着田野喷下灼人的火焰。
在这火雨的浇灌下,生命的花朵盛开,欣欣向荣。
绿油油的大地一眼望不到边。
蓝湛湛的天空上没有一丝云。
诺曼底人的农庄分散在平原上,被又高又细的毛榉围着,远远望去,好似一片一片的小树林。
走到跟前,推开虫蛀的栅栏门,却又叫人认为是一座大花园,因为那些想农民一样的瘦骨嶙峋的老苹果树都开了花。
黑黝黝的老树干,歪歪扭扭,成行地排列在院子里,向着晴空撑开它们的圆顶,白的白,红的红,光彩夺目。
苹果花的清香,敞开的牲口棚里散发出的浓烈气味,还有厩肥堆发酵冒出的热气掺混在一起。
厩肥堆上歇满了母鸡。
33、这里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田园风光?34、这景物描绘中洋溢着怎样的气氛?其中暗寓着什么样的情感?35、这段描写是属于哪一类描写?它在小说整体结构上有何作用?(三)阅读《风波》片段,然后回答6—38小题。
现代的七斤,是七斤嫂和村上人又都给他相当的尊敬,相当的待遇了。
到夏天,他们仍旧在自家门口的土场上吃饭;大家见了都笑嘻嘻地打招呼。
九斤老太早作过了八十大寿,仍然不平而且康健。
六斤的双丫角,已经变成一支大辫子了;伊虽然是新近裹脚,却还能帮同七斤嫂做事,捧着十八个铜钉的饭碗,在土场上一瘸一拐地往来。
36、这段文字如何深化了小说的主题?37、十八个铜钉的饭碗有何象征意义?38、作者描写六斤的形象主要用什么描写方法?四、作文39、题目:有志者,事竟成模拟试题(二)一、选择题在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要求的。
1、孟子用“五十步笑百步”说理的论证方法属于()A、演绎论证B、归纳论证C、对比论证D、类比论证2、我国先秦时期著名的语录体散文集是()A、《庄子》B、《论语》C、《孟子》D、《韩非子》3、韩愈《答李翊书》主要论述了()A、为人与为文的关系B、内容和形式的关系C、古人与今人的关系D、用与不用的关系4、下列人物中属于道家学派的有()A、孔子和孟子B、庄子和老子C、荀子和韩非子D、孔子和老子5、《谏逐客书》中,作者列举秦国四位先君广招人才的史实,然后得出“此四君者,皆以客之功”的结论,这里采用的论证方法是()A、归纳法B、演绎法C、类比法D、对比法6、屈原的《国殇》选自()A、《离骚》B、《九歌》C、《九章》D、《天问》7、我国诗歌史上被称为“诗圣”的是()A、李白B、王维C、杜甫D、陶渊明8、苏轼的《前赤壁赋》主要描写的三种景物是()A、明月江水秋花B、江水明月秋风C、清风黄花梧桐D、清风明月芦荻9、《张中丞传后叙》歌颂的三个人物是()A、张巡张籍南霁云B、张巡许远于嵩C、许远张巡南霁云D、张巡许远雷万春10、《杜陵叟》是一首()A、七律B、五律C、新乐府诗D、旧题乐府诗11、苏轼、辛弃疾同为()A、婉约派词人B、豪放派词人C、风雅派词人D、北宋词人12、王实甫《西厢记》是一部()A、元杂剧B、明杂剧C、说唱文学D、传奇13、李清照《声声慢》(寻寻觅觅)是()A、婉约词B、豪放词C、风雅词D、田园词14、郁达夫错创作的散文名篇有()A、《白杨礼赞》B、《荷塘月色》C、《故都的秋》D、《故乡的野菜》15、莫泊桑是()A、自然主义作家B、法国批判现实主义大师C、法国19世纪小说家D、法国20世纪接触的诗人16、白居易的号是()A、六一居士B、香山居士C、青莲居士D、易安居士17、《报刘一丈书》的作者宗臣是()A、建安七子B、竹林七贤C、明前七子D、明后七子18、《饮冰室合集》的作者是()A、胡适B、黄遵宪C、梁启超D、顾炎武19、孟子散文的一般特点是()A、善用欲擒故纵,引君入论辩手法B、善用夸张C、运用语言故事说理20、下列诗篇中属边塞题材的有()A、国殇B、行路难C、从军行D、短歌行二、文言文阅读(一)阅读下面的课文,然后回答21—23小题狗彘食人食而不知检,涂有饿莩而不知发;儿女死,则曰:“非我也,岁也。
”是何异于刺人而杀之,曰:“非我也,兵也。
”王无罪岁,斯天下之民至焉。
21、孟子的这段话说明了什么道理?22、分析这段话的论证方法。
23、找出这段话中的比喻句,说其本体和喻体。
(二)阅读李清照的《声声慢》,然后回答24—26小题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
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
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
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守着窗儿,独自怎生得!黑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
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24、这首词表现了什么样的思想感情?25、这首是怎样表现词人感情的?26、分析词中七组叠字运用的艺术效果。
(三)阅读下面一段课文,然后回答27~29小题。
苏子曰:“客亦知夫水与月乎?逝者如斯,而未尝往也;盈虚者如彼,而卒莫消长也。
盖将自其变者而观之,则天地曾不能以一瞬;自其不变者而观之,而物与我皆无尽也,而又何羡乎?且夫天地之间,物各有主,苟非吾之所有,虽一毫而莫取。
惟江上之清风,与山间之名月,耳得之而为声,目遇之而成色,取之无尽禁,用之不竭。
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而吾与子之所共适。
”27、这段话说的是一种什么?道理?28、这段话采用了什么样的表现?手法?29、这段话出自哪篇文章,其作者的写作风格是什么?三、现代文阅读(一)阅读小说片段,然后回答30~32小题。
“谁不晓得沙子龙是短瘦、利落、硬棒、两眼明得像霜夜的大星?可是,现在他身上放了肉。
只是在夜间,他把小院的门关好,熟悉熟悉他的五虎断魂枪。
只有在夜间独自拿起枪来,才能相信自己还是神枪沙。
在白天,他不大谈武艺与往事;他的世界以被狂风吹了走。
”30、这里作者是用什么描写手法来刻画沙子龙形象的?31、沙子龙夜间练枪的活动,表现出怎样的心理?32、文中最后一句话反映了沙子龙什么心态?(二)阅读徐志摩《再别康桥》片段,然后回答33~35小题。
悄悄的我走了,正如我悄悄地来。
我挥一挥衣袖,不带走一片云彩。
33、“悄悄的我走了”一句反映了诗人怎样复杂的感情?34、“不带走一片云彩”表现诗人什么样的姿态?35、最后一节诗与第一节略有重复,其中主要表现了诗人什么样的思想感情?(三)阅读朱自清《论气节》中的一段文字,然后回答36~38小题。
原来气是动的,可以变化。
我们常说志气,志是心之所向,可以在四方,可以在千里,志和气是配合着的。
节却是静的,不变的,所以要“守节”,不要“失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