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的运算
- 格式:doc
- 大小:32.00 KB
- 文档页数:1
100种数学运算方法数学是一门精确而又有趣的学科,它涉及到各种各样的运算方法。
在这篇文章中,我将介绍100种不同的数学运算方法,希望能够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数学。
1. 加法:将两个或多个数相加,得到它们的和。
2. 减法:从一个数中减去另一个数,得到它们的差。
3. 乘法:将两个或多个数相乘,得到它们的积。
4. 除法:将一个数除以另一个数,得到它们的商。
5. 平方:将一个数乘以自己,得到它的平方。
6. 开方:找到一个数的平方根,得到它的开方。
7. 百分比:将一个数除以100,得到它的百分比。
8. 分数:将一个数表示为两个整数的比值。
9. 小数:将一个数表示为整数和小数部分的和。
10. 绝对值:一个数的绝对值是它与零的距离。
11. 对数:找到一个数的指数,得到它的对数。
12. 平均数:将一组数相加,然后除以它们的个数,得到它们的平均数。
13. 中位数:将一组数按照大小排序,找到中间的数,得到它们的中位数。
14. 众数:一组数中出现次数最多的数。
15. 最大公约数:两个或多个数中能够整除它们的最大数。
16. 最小公倍数:两个或多个数中能够被它们整除的最小数。
17. 阶乘:将一个数与小于它的所有正整数相乘,得到它的阶乘。
18. 平方根:找到一个数的平方根,得到它的平方根。
19. 立方根:找到一个数的立方根,得到它的立方根。
20. 次方:将一个数乘以自己多次,得到它的次方。
21. 对数:找到一个数的指数,得到它的对数。
22. 三角函数:正弦、余弦和正切等函数。
23. 反三角函数:正弦、余弦和正切的反函数。
24. 向上取整:将一个小数向上取整,得到比它大的最小整数。
25. 向下取整:将一个小数向下取整,得到比它小的最大整数。
26. 四舍五入:将一个小数四舍五入到最接近的整数。
27. 绝对值:一个数的绝对值是它与零的距离。
28. 二进制:将一个数表示为二进制数。
29. 八进制:将一个数表示为八进制数。
30. 十六进制:将一个数表示为十六进制数。
数的顺序运算顺序运算是数学中最基本也是最常用的一种运算方式,即按照事物的先后顺序进行计算。
在日常生活和数学领域,我们经常需要进行数的顺序运算来解决各种问题。
本文将介绍数的顺序运算的基本概念和应用,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和应用数学知识。
一、加法运算加法运算是最基本的顺序运算之一,它表示将两个或多个数值相加得到和的过程。
例如,2 + 3 = 5,这里的2和3是被加数,加号表示相加的操作,5是它们的和。
在加法运算中,数值的顺序不会改变和的结果,即满足交换律。
除了整数和小数的加法运算外,加法运算还可以扩展到其他类型,如分数和有理数等。
例如,1/2 + 1/3 = 5/6,这里的1/2和1/3是被加数,5/6是它们的和。
二、减法运算减法运算是加法运算的逆运算,表示从一个数值中减去另一个数值的过程。
例如,5 - 3 = 2,这里的5是被减数,减号表示减去操作,3是减数,2是它们的差值。
在减法运算中,数值的顺序会改变差值的结果。
除了整数和小数的减法运算外,减法运算还可以应用于其他类型,如分数和有理数等。
例如,2/3 - 1/4 = 5/12,这里的2/3是被减数,1/4是减数,5/12是它们的差值。
三、乘法运算乘法运算是顺序运算中的另一种基本运算,它表示将两个或多个数值相乘得到积的过程。
例如,2 × 3 = 6,这里的2和3是因子,乘号表示相乘的操作,6是它们的积。
在乘法运算中,数值的顺序不会改变积的结果,即满足交换律。
除了整数和小数的乘法运算外,乘法运算还可以扩展到其他类型,如分数和有理数等。
例如,1/2 × 1/3 = 1/6,这里的1/2和1/3是因子,1/6是它们的积。
四、除法运算除法运算是乘法运算的逆运算,表示将一个数值分别除以另一个数值的过程。
例如,6 ÷ 3 = 2,这里的6是被除数,除号表示除以操作,3是除数,2是它们的商。
在除法运算中,数值的顺序会改变商的结果。
除法运算可以应用于各种类型的数值,如整数、小数、分数和有理数等。
《数的运算》说课稿范文(通用10篇)《数的运算》说课稿 1我说课的内容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青岛版)五年级数学下册回顾与整理—总复习第117页知识与技能部分(二)——数的运算。
“数的运算”这部分内容包括整数、小数、分数的四则运算意义和计算法则、运算定律和简便运算以及四则混合运算三部分。
《整理和复习》中将小学阶段的计算知识和技能进行了系统整理:(1)进行比较对照,沟通了整数、小数、分数四则运算的意义,看到四则运算间的关系。
(2)通过复习运算定律和简便算法及其应用,加深对算理的理解。
(3)通过复习四则混合运算,在掌握运算顺序的基础上,学会在计算过程中根据运算符号和数的特点以及数与数之间的联系,合理灵活地选择计算方法,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
对于“数与计算”,学生在生活中有一定的认识和理解,又经过前边单元的系统学习,对整数、小数、分数和百分数的意义和特点有了比较详细的了解,通过本节课的复习,增强学生的数感,灵活选择适当的计算方法进行计算,进一步感受计算在生活中的应用,体会“数与计算”与生活的紧密联系,增强数感,提高计算能力。
说目标: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是:1、系统归纳、整理整数、小数、分数和百分数的意义、特点和表现形式,并能正确灵活运用运用。
2、学生对生活中的事件和数据,从数学的角度、用数学的思想加以解释,培养学生观察、思考、分析的数学意识,经过分析、思考、讨论、争论,得出数学的结论。
灵活选择计算方法,把枯燥的计算与生活实际结合起来,学生对所学的知识系统化、深化。
3、体会合作交流的实际意义,在合作交流中学习。
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是: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对生活中的事件和数据,从数学的角度、用数学的思想加以分析解决。
教学难点是:能灵活地运用运算定律和性质进行计算。
教学方法:本节课主要采用以下教学方法:①预习与回忆法——让学生对将要复习的内容先进行回忆,调动自己头脑里的相关记忆,并对将要复习的内容先进行自我学习。
数字与代数式的运算规则一、数字的运算规则1.1 加法运算:两个数相加,结果为它们的和。
1.2 减法运算:两个数相减,结果为它们的差。
1.3 乘法运算:两个数相乘,结果为它们的积。
1.4 除法运算:两个数相除,结果为它们的商。
1.5 乘方运算:一个数自乘若干次,结果为它的幂。
1.6 分数运算:分数的加减乘除法,同分母分数相加减,异分母分数相加减需通分,分数与整数相乘相当于分子乘以整数,分数与整数相除相当于分子除以整数。
二、代数式的运算规则2.1 代数式的加减法:同类型代数式相加减,只需将它们相应的系数相加减,变量部分保持不变。
2.2 代数式的乘除法:同类型代数式相乘除,只需将它们相应的系数相乘除,变量部分保持不变。
2.3 代数式的乘方:对代数式进行乘方运算时,先对系数进行乘方运算,再对变量进行乘方运算。
2.4 代数式的乘除以多项式:代数式乘以多项式,相当于代数式分别乘以多项式的每一项;代数式除以多项式,相当于代数式分别除以多项式的每一项。
2.5 代数式的乘除以单项式:代数式乘以单项式,相当于代数式乘以单项式的系数,变量部分保持不变;代数式除以单项式,相当于代数式除以单项式的系数,变量部分保持不变。
2.6 合并同类项:将含有相同变量的同类项合并,合并时只需将它们的系数相加减,变量部分保持不变。
2.7 代数式的化简:化简代数式,就是将其中的同类项合并,并去掉多余的括号。
2.8 代数式的求值:求代数式的值,就是将代数式中的变量替换为具体的数值,进行计算。
三、运算顺序3.1 同级运算从左到右依次进行。
3.2 乘方运算优先于乘除运算。
3.3 乘除运算优先于加减运算。
3.4 含有括号的运算,先计算括号内的运算。
3.5 函数运算,先计算函数内的运算。
四、运算定律4.1 交换律:加法交换律、乘法交换律。
4.2 结合律:加法结合律、乘法结合律。
4.3 分配律:乘法分配律。
4.4 恒等律:加法恒等律、乘法恒等律。
4.5 相反数律:一个数的相反数加上它等于零。
数的运算知识点
数的运算是数学中非常基础的概念,包括加减乘除四种运算。
以下是数的运算知识点的详细解释:
## 加法
加法是指将两个或多个数值相加得到一个总和。
例如,2 + 3 = 5。
在加法中,数字之间的顺序不影响结果,即2 + 3与3 + 2的结果相同。
## 减法
减法是指将一个数值从另一个数值中减去,得到一个差值。
例如,5 -2 = 3。
在减法中,数字之间的顺序是很重要的,即5 - 2与2 - 5的结果不同。
## 乘法
乘法是指将两个或多个数值相乘得到一个积。
例如,2 ×3 = 6。
在乘法中,数字之间的顺序不影响结果,即2 ×3与3 ×2的结果相同。
## 除法
除法是指将一个数值除以另一个数值,得到一个商。
例如,10 ÷2 = 5。
在除法中,数字之间的顺序也是很重要的,即10 ÷2与2 ÷10的结果不同。
以上是数的运算知识点的详细解释。
对于数的运算,除了掌握基本的概念和计算方法,还需要注意运算顺序和加减乘除的混合运算。
希望这些知识点能对您的数学学习有所帮助。
数字的加减乘混合运算在日常生活中,数字的加减乘运算是我们经常会遇到的数学计算问题。
这些基本的运算操作在解决数学题目、进行商业计算以及日常生活中的各种计算需求都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讨论数字的加减乘混合运算,并以实例来说明各种情况下的计算方法。
一、加法运算加法是最基本的数字运算之一,用于计算两个或多个数值的总和。
例如,计算10和15的和,我们可以按照以下步骤进行:步骤1:将加号(+)写在两个数之间,即 10 + 15。
步骤2:按照加号的左右顺序,从左到右进行计算。
步骤3:将10和15相加,得到25,即 10 + 15 = 25。
二、减法运算减法是用于计算一个数值与另一个数值之间差值的运算,也可以理解为“相减”。
例如,计算25减去10的差值,我们可以按照以下步骤进行:步骤1:将减号(-)写在两个数之间,即 25 - 10。
步骤2:从左到右进行计算,将25减去10。
步骤3:得到的差值为15,即 25 - 10 = 15。
三、乘法运算乘法是用于计算两个或多个数的乘积的运算。
例如,计算5乘以8,我们可以按照以下步骤进行:步骤1:将乘号(×)写在两个数之间,即 5 × 8。
步骤2:从左到右进行计算,将5乘以8。
步骤3:得到的乘积为40,即 5 × 8 = 40。
四、混合运算混合运算是指在一个计算中同时包含加法、减法和乘法。
在进行混合运算时,需要遵循先乘除后加减的原则,或者使用括号来改变运算的先后次序。
例如,计算3加上4乘以5的结果,我们可以按照以下步骤进行:步骤1:根据乘法的优先级,先计算4乘以5,得到20。
步骤2:将结果20与3相加,得到最终结果23,即3 + 4 ×5 = 23。
在进行乘除混合运算时,同样需要遵循先乘除后加减的原则。
例如,计算10减去6乘以2的结果,我们可以按照以下步骤进行:步骤1:根据乘法的优先级,先计算6乘以2,得到12。
步骤2:将结果12与10相减,得到最终结果-2,即 10 - 6 × 2 = -2。
一、四则运算知识点复习一、四则运算各部分之间的关系1.加法和减法可以互相转换:一个加数+另一个加数=和和-一个加数=另一个加数被减数-减数=差减数+差=被减数被减数-差=减数2.乘法和除法也可以互相转化:一个因数×另一个因数=积积÷一个因数=另一个因数被除数÷除数=商除数×商=被除数被除数÷商=除数3.有余数的除法中各部分之间的关系:除数×商=被除数(被除数-余数)÷商=余数应用四则运算各部分之间的关系可以对计算结果进行验算,也可以解简易方程或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二、有关“0”和“1”的计算1.一个数加上0或减去0,还得原数。
a+0等于a,a-0=a。
2.被减数等于减数,差是0。
a-a=0。
3.一个数和0相乘,仍得0。
a×0=0。
4.0除以一个非0的数,还得0。
注意:0不能为除数。
0÷a=0(a≠0)。
5.一个非0的数乘1或除以1,还得原数。
a×1=a,a÷1=a。
6.被除数等于除数(都不为0),商是1。
a÷a=1(a≠0)。
三、估算估算是依据实际问题的需要,按照近似数的截取方法与加、减、乘、除计算法则,粗略地口算出结果的方法。
估算的结果要用约等号“≈”表示。
四、四则混合运算的顺序1.在没有括号的算式里,如果只有加、减同级运算或者只有乘、除同级运算,都要从左往右按顺序计算。
2.在没有括号的算式里,如果既有加、减法(第一级运算),又有乘、除法(第二级运算),要先算乘、除法,再算加、减法。
3.算式里有括号,要先算括号里面的。
既有小括号又有中括号的,先算小括号例题精讲例1用1,4,5,6四个数字(每个数字必须用且只能用一次),通过四则运算(允许用括号),组成一个算式,使算式的结果是24。
例2a 是大于0的数,(a +a )÷a +(a -a )×a 的结果是( )。
数的认识整数的意义:负整数、0、正整数统称为整数,整数的个数是无限的。
0和正整数合称为自然数,自然数是整数的一局部。
“1”是自然数的单位。
自然数:我们在数物体的时候,用来表示物体个数的1、2、3、4、5、……都是自然数。
“1”是自然数的单位,任何非0的自然数都是由假设干个1组成的。
一个物体也没有,就用0表示。
0也是自然数。
自然数都是整数。
小数的意义:把单位“1”平均分成10份、100份、1000份……这样的一份或几份是十分之几、百分之几、千分之几……可以用小数来表示。
分数的意义:把单位“1〞平均分成假设干份,表示这样的一份或几份的数,叫做分数。
其中的1份,叫做分数单位。
百分数的意义:表示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百分之几的数叫做百分数。
又叫做百分率或百分比。
百分数的单位是1%。
负数的意义:表示与正数相反意义的量的数叫做负数。
小数的分类:纯小数:整数局部是0的小数,例如:0.5、0.035带小数:整数局部不是0的小数,例如12.4有限小数:小数局部的位数是有限的小数,例如:12.3、0.2546无限小数:小数局部的位数是无限的小数,例如:6.222……、3.141592……循环小数:一个小数,从小数局部的某一位起,一个数字或几个数字依次不断地重复出现,这样的小数叫做循环小数。
循环小数的小数位数是无限的,所以是无限循环小数。
例如;0.888……的循环节是8,可记作0.8,是纯循环小数,3.15353……的循环节是53,可记作3.153,是混循环小数。
整数和小数的数位顺序表小数先把小数化成分母是10、100、1000的分数,再化简分数分数用分子除以分母小数小数小数点向右移动两位,再添上%百分数百分数先去掉%,再把小数点向左移动两位小数分数先化成小数再化成百分数或化成分母是100的分数百分数百分数先化成分母是100的分数再化简分数改写成用“万〞作单位:如17075400=1707.54万〔在万位的右下角点上小数点,再加上单位“万〞〕改写成用“万〞作单位的近似数:如17075400≈1708万〔用四舍五入法〕1、什么是十进制计数法?你能说出哪些计数单位?相邻计数单位间进率是10,这样的计数法叫十进制计数法。
数的认识1、整数【正数、0、负数】一、一个物体也没有,用0表示。
0和1、2、3……都是自然数。
自然数是整数。
二、最小的一位数是1,最小的自然数是0。
三、零上4摄氏度记作+4℃;零下4摄氏度记作-4℃。
“+4”读作正四。
“-4”读作负四。
+4也可以写成4。
四、像+4、19、+8844这样的数都是正数。
像-4、-11、-7、-155这样的数都是负数。
五、0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
正数都大于0,负数都小于0。
六、通常情况下,比海平面高用正数表示,比海平面低用负数表示。
七、通常情况下,盈利用正数表示,亏损用负数表示。
八、通常情况下,上车人数用正数表示,下车人数用负数表示。
九、通常情况下,收入用正数表示,支出用负数表示。
十、通常情况下,上升用正数表示,下降用负数表示。
2、小数【有限小数、无限小数】一、分母是10、100、1000……的分数都可以用小数表示。
一位小数表示十分之几,两位小数表示百分之几,三位小数表示千分之几……二、整数和小数都是按照十进制计数法写出的数,个、十、百……以及十分之一、百分之一……都是计数单位。
每相邻两个计数单位间的进率都是10。
三、每个计数单位所占的位置,叫做数位。
数位是按照一定的顺序排列的。
四、小数的性质:小数的末尾添上“0”或去掉“0”,小数的大小不变。
五、根据小数的性质,通常可以去掉小数末尾的“0”,把小数化简。
六、比较小数大小的一般方法:先比较整数部分的数,再依次比较小数部分十分位上的数,百分位上的数,千分位上的数,从左往右,如果哪个数位上的数大,这个小数就大。
七、把一个数改写成用“万”或“亿”作单位的数,在万位或亿位右边点上小数点,再在数的后面添写“万”字或“亿”字。
八、求小数近似数的一般方法:1先要弄清保留几位小数;2根据需要确定看哪一位上的数;3用“四舍五入”的方法求得结果。
九、整数和小数的数位顺序表:3、分数【真分数、假分数】一、把单位“1”平均分成若干份,表示这样的一份或几份的数叫做分数。
关于数的运算的知识点1. 加法:将两个或多个数相加求和,符号为“+”。
例如:2+3=5。
其中2和3为被加数,5为和。
2. 减法:将一个数减去另一个数,得到差,符号为“-”。
例如:5-2=3。
其中5为被减数,2为减数,3为差。
3. 乘法:用一个数多次加上另一个数,求得它们的积,符号为“×”。
例如:2×3=6。
其中2和3为被乘数,6为积。
4. 除法:将一个数分成若干份的运算,符号为“÷”。
例如:6÷3=2。
其中6为被除数,3为除数,2为商。
5. 幂运算:将一个数乘上自己若干次,得到一个更大的数,符号为“^”。
例如:2^3=8。
其中2为底数,3为指数,8为幂。
6. 开方运算:将一个数的平方根求出来,得到一个较小的数,符号为“√”。
例如:√16=4。
其中16为被开方数,4为平方根。
7. 绝对值运算:将一个数的正负号去掉,得到它的绝对值,符号为“”。
例如:-5 =5。
其中-5为带符号的数,5为绝对值。
8. 小数和分数的运算:小数和分数都是数的一种表达方式,可以进行加减乘除等运算。
例如:0.5+0.25=0.75,1/3×2/5=2/15。
9. 数轴:数轴是一条直线,用来表示数的大小关系和位置关系。
例如:数轴上的点2表示比点1更大的数值,比点3更小的数值。
10. 数学符号和优先级:数学中有许多符号和运算,它们有不同的优先级和结合律。
例如:乘法和除法的优先级高于加法和减法,括号内的运算先进行。
各种数的计算顺序总结与运算法则一、四则运算的计算顺序1.先算乘除,后算加减;2.同一级运算,按照从左到右的顺序计算;3.两级运算,先算高级运算,再算低级运算;4.如果有括号,先算括号里面的运算。
二、分数的计算法则1.分数加减法:分母相同,分子相加减;分母不同,通分后相加减;2.分数乘除法:分子乘除分子,分母乘除分母;3.分数乘整数:分子乘以整数,分母不变;4.分数除以整数:分子乘以整数的倒数,分母不变;5.分数的乘方:分子分母分别乘方,然后约分。
三、小数的计算法则1.小数加减法:先将小数点对齐,然后按照整数的加减法进行计算;2.小数乘除法:先忽略小数点,按照整数的乘除法进行计算,然后根据小数位数确定小数点的位置;3.小数乘以整数:先忽略小数点,乘以整数,然后根据小数位数确定小数点的位置;4.小数除以整数:先忽略小数点,除以整数,然后根据小数位数确定小数点的位置;5.小数的乘方:先忽略小数点,乘方后,根据小数位数确定小数点的位置。
四、整数的计算法则1.整数加减法:按照从左到右的顺序计算;2.整数乘除法:先算乘除,后算加减;3.整数的乘方:根据乘方的定义进行计算。
五、负数的计算法则1.负数加减法:同号相加减,异号相加减取相反数;2.负数乘除法:负数乘以正数得负数,负数乘以负数得正数;负数除以正数得负数,负数除以负数得正数;3.负数的乘方:负数的奇数次幂是负数,负数的偶数次幂是正数。
六、混合运算的计算顺序1.先算括号里面的运算;2.按照四则运算的计算顺序进行计算;3.如果有指数运算,先算指数运算。
七、运算定律1.交换律:加法交换律、乘法交换律;2.结合律:加法结合律、乘法结合律;3.分配律:加法分配律、乘法分配律;4.乘法对加法的分配律:a×(b+c)=a×b+a×c。
以上就是各种数的计算顺序总结与运算法则的知识点,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习题及方法:1.习题:计算23 + 45 × 2 - 6解题思路:先算乘法,45 × 2 = 90,然后算加法,23 + 90 = 113,最后算减法,113 - 6 = 97。
数字的运算性质数字的运算性质是指数字在进行加减乘除等数学运算时所呈现的一些特点和规律。
这些性质对于理解和应用数学运算非常重要。
本文将从加法、减法、乘法和除法四个方面探讨数字的运算性质。
加法的性质1. 交换律:加法满足交换律,即a + b = b + a。
这意味着两个数字相加的结果与它们的顺序无关。
2. 结合律:加法满足结合律,即(a + b) + c = a + (b + c)。
这表明在多个数字相加时,括号的位置对结果没有影响。
3. 元素:0 是加法的元素,a + 0 = a。
任何数字与 0 相加的结果都等于该数字本身。
减法的性质1. 减法与加法的关系:减法是加法的逆运算,即a - b = a + (-b)。
这意味着从一个数中减去另一个数,等价于将减数的负数加到被减数上。
2. 减法的结合规则:减法不满足结合律,即(a - b) - c ≠ a - (b - c)。
这表明减法在运算中不能随意更改顺序。
乘法的性质1. 交换律:乘法满足交换律,即a × b = b × a。
两个数字相乘的结果与它们的顺序无关。
2. 结合律:乘法满足结合律,即(a × b) × c = a × (b × c)。
这表明在多个数字相乘时,括号的位置对结果没有影响。
3. 元素:1 是乘法的元素,a × 1 = a。
任何数字与 1 相乘的结果都等于该数字本身。
4. 零乘法:任何数字与 0 相乘的结果都等于 0,即a × 0 = 0。
除法的性质1. 除法与乘法的关系:除法是乘法的逆运算,即a ÷ b = a × (1/b)。
这表示将被除数与除数的倒数相乘,等于除法的结果。
2. 除法的结合规则:除法不满足结合律,即(a ÷ b) ÷ c ≠ a ÷ (b ÷ c)。
这表明除法在运算中不能随意更改顺序。
数的进位退位乘除法运算数的进位退位乘除法运算是数学学科中常见的计算方法,用于进行数值的增加、减少、乘法和除法运算。
通过进位和退位操作,我们可以有效地进行大数的计算,提高计算的准确性和效率。
本文将介绍数的进位退位乘除法运算的基本原理和应用场景。
一、进位运算在进行加法或乘法计算时,当某位数的结果超过了进位规定的进位值,则需要将该位的进位值加到高位上。
例如,当计算48 + 27时,个位数和十位数的和超过10,需要进位。
具体的步骤如下:1. 个位数相加:8 + 7 = 15,个位数为5,进位值为1。
2. 十位数相加:4 + 2 + 进位值1 = 7,十位数为7。
因此,48 + 27 = 75。
进位运算在进行大数相加或乘法运算时非常重要,可以保证计算结果的准确性。
二、退位运算在进行减法或除法计算时,当某位数的被减数或被除数不足以进行减法或除法运算时,需要向高位借位。
具体的步骤如下:1. 个位数相减:4 - 7,个位数不够减,需要向十位借位。
将十位数的数值减1,然后个位数加上10。
结果为14 - 7 = 7。
2. 十位数相减:5 - 2 = 3。
因此,75 - 27 = 48。
退位运算在处理减法或除法时非常有用,可以解决被减数或被除数不足的问题,保证计算的正确性。
三、乘法运算乘法运算是指将两个数相乘得到一个新的数。
乘法运算可以通过进位运算来进行。
具体的步骤如下:1. 将两个数的各位数相乘,并按位排列。
2. 对排列后的结果进行进位运算,得到最终的乘积。
例如,计算36乘以27的结果:36× 27__________(6×7) 42 (个位)(3×7)0 210 (十位)+ (6×2)00 1200 (百位)__________972(最终结果)因此,36乘以27等于972。
乘法运算是数的进位退位运算中重要的一种形式,常用于进行大数的乘法运算,可以得到准确的结果。
四、除法运算除法运算是指将一个数除以另一个数得到商和余数的过程。
数的运算
编写人:曹新芳 审核人: 杨艳
温馨寄语: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 学习目标:
1、通过自学、小组交流,复习学过的运算定律,能用字母表示运算定律。
2、通过练习、展示,能熟练应用运算定律使运算简便。
学习流程 一、自主学习
1、回忆一下我们都学过哪些运算定律?
把课本81页的表格填完整。
2、在进行混合运算时,应用运算定律,可以使运算过程变得( )。
3、在一般的混合运算中,运算顺序是什么?
4、观察课本81页例1,它能运用运算定律使计算简便吗?把例题补充完整。
5、完成课本81页做一做。
二、交流分享
小组交流自主学习中有疑惑的地方。
交流后仍有疑问的可以提出来 三、巩固练习 1、4.75—(2.75+
18
5)的简便算法是( )
A 、4.75—2.75+
18
5 B 、4.75+2.75—
18
5 C 、4.75—2.75—
18
5
2、下面式子中,结果与3.4×7的值不同的是( ) A 、3.4×2+3.4×5 B 、3×7+0.4×7 C 、3.4×2+3.4×6
3、计算下面各题,能简便的要简便。
41×101 12×(
4
1+
6
1—
3
1)
20×
19
2 32 ×12.5×0.25
并想一想,每道题运用了哪些运算定律? 4、简算。
5.6×69.32+138.64×0.05+693.2×0.43
四、总结收获: 五、课堂检测:
1、根据运算定律和运算性质填空。
a+b=b+( ) a-b-c =a-( ) a+b+c=a+( )=b+( )
abc=a( )=b( ) (a+b)c=( )+( ) ac-bc=( ) ×( ) 2、3.8×99+3.8
16
7× 9—
16
7 ×7
六、学后反思:
预习(无效 有效 高效) 交流(被动 积极 主导)
展示(倾听 参加 精彩) 达标(不达标 基本达标 完全达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