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人教版选修《新闻阅读与实践》课件:第三章 8 风雨入世路——中国与WTO
- 格式:ppt
- 大小:1.42 MB
- 文档页数:25
第8课风雨入世路——中国与WTO中国自1986年申请恢复关贸总协定的席位起,走过了15年风雨坎坷的“复关入世”之路。
当年的关税和贸易总协定变成了世界贸易组织,谈判也由原来的“复关”变成了今天的“入世”。
2001年12月11日多哈萨尔瓦会议大厅一锤定音,中国正式成为世贸组织成员。
这艘负载全球最多人口的巨舰即将全面进入波涛汹涌的国际市场。
加入WTO可以为我们赢得平等竞争的环境,可以为我们建立更加市场化的经济体制打下坚实的基础,可以有助于我们调整产业结构,从而推动整个中国经济更快更好地发展。
有一座小山,上面光秃秃的。
众多石头在这里安静地躺着。
有一粒小种子随风来到这里,落到山顶的一块石头上,礼貌的小种子向大石头友好地打招呼:头爷爷,我想借你这个地方生长,可以吗?”大石笑了一声,说:【课内挖掘】加入世贸组织,一直是中国人民和中国政府努力的奋斗目标。
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经济实力迅速增强,跻身世界前列;中国与世界的联系日趋密切,在世界舞台上发挥着愈来愈重要的作用,经历多次的努力、谈判,终于加入了WTO,成为WTO 大家庭的一员。
[适用角度]“坚持”“不畏挫折与失败”“交流与合作”“实力”【课外运用】中国,祝福您!60年前的今天,一个伟大的声音在天安门城楼上响起:“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了!”60年,弹指一挥间。
中华人民共和国又迎来了她的60周岁诞辰。
从唐朝的繁荣兴盛,到清朝的受侮挨打;从民国时的懦弱腐败,到今天的辉煌荣耀,中国,一个历史文化源远流长的国家,历经千辛万苦,终于屹立在世界的前方,昂起了头颅,挺直了腰板,向全世界人民展示出中国的独特的东方魅力!1979年,改革开放的春风吹遍了祖国的大江南北。
佛山,在改革开放的沐浴下,焕发出别样的光彩,散发着传统的魅力。
原本毫不起眼的小城市,通过政制等各方面的改革,迅速跃升为国际化的都市。
佛山积极发展高新产业,投入大量人力物力,开拓出一片崭新的天地。
以前的佛山,到处都是低矮的平房,凹凸不平的道路,街上只有少许车辆;现在,高楼大厦拔地而起,宽阔平坦的公路上,车水马龙,到处绿树成荫,生活环境舒适,宜商宜居。
人教版高中语文选修《新闻阅读与实践》第三章之《风雨入世路——中国与WTO》质量检测(时间:45分钟满分:60分)一、积累与运用1.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3分)A.疲惫簇拥繁琐承诺颠来倒去B.上溯别致罪蘖意蕴座无虚席C.木槌祈祷端祥屹立芸芸众生D.真挚优患温厚慈悲举世瞩目解析B项,蘖—孽;C项,祥—详;D项,优—忧。
答案 A2.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3分)A.我读过弗莱的著作,很喜欢他那高屋建瓴....的气势和包罗万象的体系,更欣赏他努力摆脱主观印象式品评的文学批评方法。
B.吴羽先生指导弟子写论文时强调,学术论文要有的放矢,论证严密,语言要准确而简洁,不能模棱两可,也不能繁文缛节....。
C.这是一家国家级出版社,近几年来,出版了很多深受读者尤其是在校大学生喜爱的精品图书,不少作家都对之趋之若鹜....。
D.虽然已经是晚上了,但候车大厅里依然人来人往,热闹非凡,大喇叭的广播声、商贩的叫卖声、孩子的哭泣声不绝如缕....。
解析A项,高屋建瓴:把瓶子里的水从高层顶上倾倒。
比喻居高临下,不可阻遏。
B项,繁文缛节:过分繁琐的仪式或礼节。
也比喻其他繁琐多余的事项。
应用“繁冗拖沓”。
C项,趋之若鹜:像鸭子一样成群跑过去,比喻很多人争着赶去,含贬义。
可用“青睐有加”。
D项,不绝如缕:多形容局面危急或声音、气息等低沉微弱、时断时续。
可用“不绝于耳”。
答案 A3.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3分)A.都市拥堵状况令人堪忧,两会代表从加大政府投入、完善交通法规、提高司机和行人素质等方面献计献策。
B.人民币是否大幅升值将影响中国的经济发展与社会稳定,进而严重影响全球经济的复苏,这是谁都不愿意看到的。
C.商务部进一步加强了农产品流通体系建设,指导各级商务主管部门采取积极措施,改善流通环境,降低流通成本,保障市场供应。
D.普洱茶从民间饮料转变为专业饮品,是由它的茶叶品质、品饮工序、随时间积累而增值等各种因素综合决定造成的。
《风雨入世路──中国与WTO》教学参考教学指导这是一篇重在报道事件的广播通讯,记叙了我国加入WTO的风雨历程。
从题材方面看,首先,题材重大。
中国加入WTO,对我国乃至世界的社会与经济的发展,必将起到巨大的推动作用,具有深远的历史影响,这是世界经济领域的一件大事。
其次,作者对这一重大事件深入挖掘,通过对众多当事人的采访,展示了中国复关和入世的漫漫历程,力求给读者一个全面、深入的了解,并让读者从中感受到这一事件的重要性和丰富内涵。
这一点可以和第一单元的《WTO第四次部长级会议审议通过中国加入WTO》消息对比,就可以看出作者对题材的挖掘、组织和深化了。
从叙事方面看,首先,作者按照时间顺序,从我国在20世纪80年代初,以关贸总协定观察员的地位开始漫长艰辛的复关和入世之路,经过与美国等主要国家艰苦的谈判,到21世纪初在WTO第四次部长级会议上正式入世为止,以四集的篇幅,详细地叙述了我国入世的风雨历程,并展望了中国入世之后面临的机遇和挑战。
其次,作者在每集中,又历时和共时相结合,通过对当事人的采访,叙述我国入世谈判的种种事件,以及当事人的心路历程。
历时者如第二集中中国谈判代表谈到的我国入世的种种努力:中国人花了6年时间向外国谈判对手解释有计划的商品经济的含义,而外国人花了6年的时间却越听越糊涂,直到邓小平南巡讲话,才确定了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地位,这一问题才迎刃而解。
又如作者在第四集采访四任中国首席谈判代表沈觉人、佟志广、谷永江和龙永图,这也可以说是按历时顺序安排的。
共时者如第三集详细描写我国在多哈WTO第四次部长级会议上入世的场面,以及与会人员激动的心情,在总的历时叙事框架中,重点突出入世的时刻,使得全文叙述跌宕有致,波澜起伏。
通过以上分析,可见作者的叙事功底之扎实。
再次,前两集一开头,总是由现实导入,联想到历史,这样叙述,过渡自然,同时现实与历史的交叉、对照,又突出了现实景况的弥足珍贵。
在回顾完入世的艰辛历程之后,记者又拉回到现实中,再现入世当晚的盛况,并逐一采访参与入世的几位代表,对中国入世的前景进行展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