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水北调对宿迁辖区通航安全的影响及对策
- 格式:pdf
- 大小:679.36 KB
- 文档页数:2
南水北调(宿迁、徐州篇)作者:周伟来源:《青春》2013年第02期南水北调工程是世界上迄今为止调水量最大、线路最长、投资最大、收益面积最广的调水工程,已开工的有东线——沿京杭大运河向山东、河北、天津送水,中线——从丹江口向北京建一条专用输水通道,沿途受惠。
东线一期工程将于2013年6月通水,共投资125亿元,每年可向北方地区供水36亿立方米;中线投资2000亿元,每年可供水95亿立方米。
从投资效率上看,东线的优势不言而喻,苏北作为东线的起点,功不可没。
这是江苏水利人的骄傲,更是中国几千年治水成果的积淀。
苏北在中国水利史上地位实在太重要了:鲧治水失败,被处死在羽山——东海县境内;禹治水成功,按流域将“天下”分为九州,苏北有其二——徐州、扬州。
从鲧和禹的时代起,苏北就被上苍指定为记载治水成败的地方。
宿迁与徐州,江苏最北的两个市,淮河、黄河、沂水、沭水、泗水长期在此纠缠。
运河挣脱羁绊流到了南水北调,既是一段艰苦卓绝的历史,又是正在谱写的新乐章。
一、多水的历史秦岭——淮河,我国南方与北方的地理分界线。
教科书上解释的很具体,说它是亚热带与暖温带、湿润区与半湿润区、水田与旱田的分界线。
显而易见,造成这三大差别的主要因素是水。
不过到了宿迁,您可能会对这种学术划分产生怀疑。
这里遍地是水,仅洪泽湖、骆马湖的水面就达2367平方公里,占全市总面积的近三分之一。
而且种植水稻的记录出现于两汉之前,比南方许多地方早得多。
这分明是水乡泽国。
让我们回到以诗词为文化特征的唐宋时期吧,那时候宿迁地区有来自桐柏山的淮河,来自沂蒙山西麓的泗水,自沂蒙山东麓的沂水、沭水,来自鸿沟水系的汴水、濉水,诸水先后入淮河,东流入海。
那时的河流通畅而悠然,大诗人白居易看着远去的汴水、泗水,联想起远方的瓜洲古渡,进而想到与瓜洲一江之隔的吴山,一首抒情小词立现笔端:“汴水流,泗水流,流到瓜洲古渡头。
吴山点点愁。
”为了阻挡金兵的追击,1128年,东京留守杜充命兵士扒开卫州(今汲县)与滑州(今滑县)之间的黄河大堤。
南水北调安全实施方案南水北调工程是我国历史上规模最大的一项水利工程,是解决中国北方地区严重缺水问题的重要举措。
为了确保南水北调工程的安全实施,我们制定了以下安全实施方案。
一、加强工程监测和预警体系建设1.建立完善的监测网络,对工程建设过程中的地质、水文等因素进行全面监测,及时发现问题并采取相应措施。
2.建立健全的预警体系,对可能出现的自然灾害、工程事故等风险因素进行预警,确保工程施工过程中的安全。
二、严格执行安全管理制度1.制定详细的安全管理制度,明确各个岗位的职责和工作流程,确保每个环节都有严格的安全管理措施。
2.加强安全培训和教育,提高工程人员的安全意识和应急处置能力,确保他们能够熟练应对突发情况。
三、加强施工现场安全管理1.严格执行施工现场安全规范,确保施工现场的安全生产环境。
2.加强对施工设备和工艺的安全监管,确保施工过程中不发生安全事故。
四、加强环境保护工作1.严格执行环境保护法律法规,确保工程施工过程中对环境的影响最小化。
2.加强环境监测和评估工作,对工程施工过程中的环境变化进行及时监测和评估,确保环境保护工作的有效实施。
五、加强危险源治理1.对工程建设过程中可能存在的各类危险源进行全面排查和治理,确保施工现场的安全。
2.建立健全的危险源管理台账,对已治理和未治理的危险源进行清晰记录和管理,确保危险源得到有效控制。
六、加强应急预案编制1.制定完善的应急预案,明确各种突发情况的应急处置措施和责任人,确保在发生突发情况时能够迅速、有效地处置。
2.定期组织应急演练,提高工程人员的应急处置能力,确保应急预案的实际有效性。
七、加强安全技术监督1.加强对工程施工过程中的安全技术监督,确保施工过程中各项安全技术措施的有效实施。
2.建立健全的安全技术监督台账,对安全技术监督工作进行记录和管理,确保安全技术监督的全程跟踪。
通过以上安全实施方案的制定和执行,我们将确保南水北调工程的安全施工,为解决北方地区的缺水问题做出应有的贡献。
南水北调工程安全运行方案一、前言南水北调工程是中国现代化水利工程史上的一项伟大工程,其建成后将为中国北方地区解决水资源短缺问题,保障人民生活用水和生态环境的改善提供了有力的技术手段。
然而,南水北调工程的运行存在着诸多安全隐患,因此需要制定一系列的安全运行方案,保障工程的正常运行。
二、南水北调工程安全运行的重要性南水北调工程是我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支撑,其安全运行直接关系着数亿人口的日常生活用水问题,同时也关系到水资源的保护和生态环境的改善。
南水北调工程的安全运行不仅是国家重大利益的需要,也是人民群众的利益所需。
因此,保障南水北调工程的安全运行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和深远的影响。
三、南水北调工程安全运行的主要风险1. 自然灾害:南水北调工程跨越多个省市,其运行受到地质灾害、水文灾害、气象灾害等自然灾害的影响。
2. 人为破坏:工程线路经过的地区复杂,有些地区治安状况较差,存在人为破坏的可能性。
3. 设备故障:南水北调工程涉及的设备包括输水管道、泵站、渠道和水闸等,其设备故障可能对工程的安全运行产生严重影响。
四、南水北调工程安全运行方案1. 建立完善的安全管理体系(1)组建专门的安全管理部门,设立相关的安全管理岗位,配备专业的技术人员负责安全管理工作。
(2)制定相关的安全管理制度和标准,明确各级管理人员和员工的安全管理责任和义务,建立健全的安全生产责任追究制度。
(3)加强安全教育和培训,提高全员安全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
2. 危险源辨识和风险评估(1)对工程涉及的各种危险源进行辨识和排查,列出详细的危险源清单。
(2)对辨识出的危险源进行定量化和定性化的评估,确定危险源的风险等级。
(3)根据危险源风险评估结果,采取相应的控制措施,降低工程运行的风险。
3. 应急预案的制定和演练(1)制定南水北调工程的应急预案,包括自然灾害及人为破坏的应对措施、设备故障情况下的应急措施等。
(2)定期组织安全演练,检验应急预案的可行性和有效性,提高工作人员的应急处置能力。
宿迁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京杭运河宿迁段通航环境专项整治活动实施方案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宿迁市人民政府•【公布日期】2008.05.09•【字号】宿政办发[2008]107号•【施行日期】2008.05.09•【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环境保护综合规定正文宿迁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京杭运河宿迁段通航环境专项整治活动实施方案的通知(宿政办发〔2008〕107号2008年5月9日)泗阳县、宿豫区、宿城区人民政府,市各委、办、局,市各直属单位:《京杭运河宿迁段通航环境专项整治活动实施方案》已经市人民政府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京杭运河宿迁段通航环境专项整治活动实施方案为进一步规范京杭运河宿迁段船舶航行、作业、停泊行为,规范京杭运河宿迁段港口、码头、加油站点、船舶修造点作业行为,规范航道建设、水工作业等行为,有效改善京杭运河宿迁段通航环境,确保京杭运河宿迁段安全、畅通、高效、便捷、美观、清洁,切实发挥黄金水道的航运、调水、生态等综合效益,提升“绿色宿迁、和谐宿迁、平安宿迁”城市品位,市政府决定,从2008年5月1日至10月31日,在京杭运河宿迁段开展为期6个月的通航环境专项整治活动。
一、指导思想:以党的十七大精神为指导,以“执法为民,服务社会”为宗旨,以“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为方针,以《京杭运河通航管理办法(试行)》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内河交通安全管理条例》、《港口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处罚法》、《江苏省水上治安管理办法》等法律法规为依据,以严厉打击京杭运河宿迁段各种水上违法作业行为为重点,努力提高京杭运河宿迁段的通航能力和安全管理水平,切实打造安全和谐的水上交通运输环境。
二、整治目标:通过专项整治,实现“六个明显、两个确保、一个提高”。
即:船舶的航行、作业、停泊秩序明显改善;船闸的通过能力明显提高;港口、码头、加油站点、船舶修造点等作业行为明显好转;船舶污染防治取得明显成效;水上行政执法行为明显规范;文明服务形象明显提升;确保该水域不发生重特大水上交通责任事故和重大船舶污染责任事故;确保京杭运河宿迁段通航环境全面改善;宿迁城市品位进一步提高。
南水北调中线工程运行管理的风险及安全分析摘要:南水北调工程是我国建国初期毛主席视察黄河时提出的工程方案构想,历时多年,融合了我国几代人的指挥与建设能力,经过了几十种方案的调整,在当前成为了我国重要的战略性水利工程,在南水北调工程运转中,共服务约4亿人口,拥有448亿立方米的调水规模与4350公里的总长度。
其中中线干线长约1432千米,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是南水北调工程整体水利工程最重要的部分,在南水北调工程中线干线运行时,收到多方面的影响,可能造成部分安全隐患问题的存在。
根据对南水北调工程建设的探究,对工程运行过程中存在的安全生产隐患问题进行了一下分析和安全管理措施,希望为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的安全生产管理提供可观参考。
1.工程概况南水北调中线干线工程的建设是从汉江的中上游展开工程建设,从丹江口水库进行调水,利用丹江口水库东岸的淅川县地理优势进行工程渠道的挖掘建设。
南水北调中线干线工程从丹江口水库起始,途径长江流域的分水岭方程垭口,将水资源输送到华北平原西部边缘地区,再沿华北平原西部地区进行渠道挖掘,建设隧道穿过黄河,从京广铁路西侧北上,直至将水资源输送至北京市颐和园团城湖的南水北调中线干线输水工程。
涉及北京、天津、河北、河南4省市的100多个城市。
通水以来,使得沿线受水区北京、天津、石家庄、郑州、新乡、保定等18座大中城市的供水保障能力得到有效改善,惠及北京、天津、河北、河南四省市达5320万人。
南水北调中线通水后,这项世纪工程将重新构建我国水资源配置新格局,在提高供水保障率、生态修复和粮食安全等方面发挥巨大的社会、生态、经济效益,有效缓解了京津冀豫地区的水资源危机,极大改善了受水区生产生活和生态环境。
使沿线城市的供水保障率从最低不足75%提高到95%以上,提高城市供水安全水平。
南水北调不单是一项水利工程,也是一项生态工程、经济工程和社会工程,更是一项造福当代、泽被后世的民生民心工程。
2.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的运行风险分析2.1重点部位的防范工程运行过程中,要着重对膨胀土渠段、深挖方、高填方、渡槽等重点部位进行全天候监督管理,对重点部位要实施严格的安全生产监督标准,制定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台账和安全隐患台账,通过排查将存在的安全隐患一一体现在安全隐患台账中,对存在安全生产隐患的环节和安全生产风险点进行实时管理,在安全风险隐患未整改完毕期间,严禁工程正常运转,直到将安全隐患彻底整改。
浅谈南水北调工程施工中存在的安全问题和解决方案摘要:南水北调工程作为我国一项历史性的重大的水利基础设施建设,其工程庞大程度史无前例,工程战线长、跨渠桥梁多、途经区域地质结构复杂,因此其无论是在工程规划,还是在施工建设中都难免存在着诸多问题,而其中安全问题在整个南水北调工程施工中显得尤为突出和重要,因此我们要从施工规划、工程施工材料使用及建筑施工管理等多方面进行严格控制,从源头到过程将安全隐患扼杀在萌芽中。
关键词:南水北调;概述;安全问题;解决方案abstract: the south-to-north water diversion project as a historic major water conservancy infrastructure construction, its unprecedented engineering is of long engineering distance, numerous cross-drainage bridges, via complicated regional geological structure, so there has numerous problems existing in project planning and construction. and the security issue is particularly obvious in the whole project. therefore, the strict control should be conducted in construction planning, material using, and construction management, so as to control the hidden risks from the whole process.key words: south-to-north water diversion project; overview; security issues; solution中图分类号: tv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2104(2012)1.引言:近年来,随着我国对于水利工程建设投入的不断加大,各地水利工程建设项目纷纷上马,而相关的安全问题也随之日益突显,现在工程主抓的就是质量和安全问题。
宿迁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进一步加强全市南水北调工程基金征收管理工作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宿迁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公布日期】2007.10.24•【字号】宿政办发〔2007〕167号•【施行日期】2007.10.24•【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能源基金正文市政府办公室关于进一步加强全市南水北调工程基金征收管理工作的通知各县、区人民政府,宿迁经济开发区、市湖滨新城开发区、苏州宿迁工业园区,市各委、办、局,市各直属单位:2005年底,省政府决定在全省范围内通过提高水资源费征收标准筹集南水北调工程基金。
2006年初,省政府办公厅印发了《江苏省南水北调工程基金筹集和使用管理办法》(苏政办发〔2006〕6号),市政府相应出台了《宿迁市南水北调工程基金筹集和使用管理的实施意见》(宿政发〔2006〕72号),省市物价部门调整了水资源费征收标准,各地、各部门认真抓好贯彻落实。
但从征收情况看,目前,各地还存在政策执行不到位、征收工作开展滞后等问题,与其他市相比差距较大。
为进一步加强全市南水北调工程基金征收管理工作,现就有关事项通知如下:一、高度重视南水北调工程基金征收工作建设南水北调工程,是党中央、国务院作出的重大战略部署。
江苏是南水北调东线工程的源头地区,宿迁作为南水北调工程的重要输水廊道,承担着较重的调水和治污工程建设任务。
在全省范围内筹集南水北调工程基金,是省政府作出的重要决策,也是确保工程顺利实施的重要保障。
今年,我市中运河截污导流工程即将开工,为保证工程建设顺利进行,要求各地必须全面完成基金筹集和上缴任务。
各地要顾全大局,高度重视,严格执行政策,采取扎实措施,切实做好我市南水北调工程基金征管工作,确保全面完成征收和上缴任务。
二、尽快落实基金征收各项政策规定目前,我市尚有部分地区基金征收政策没有完全落实到位,直接影响了基金的顺利征收。
对此,有关县(区)政府要高度重视,从维护政策的统一性、严肃性出发,进行专门研究,作出专项部署,抓紧制定落实基金征收政策。
探析南水北调中线工程运行风险和安全管理摘要:随着经济的发展,我国的水资源浪费问题日渐严重,而南水北调工程是中国在战略上的基础设备,可以缓解中国北方地区的水资源稀少和生态环境恶化等问题。
本文首先对南水北调中线工程运行风险进行了概述,详细探讨了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安全管理,旨在缓解中国北方地区的水资源短缺问题。
关键词:南水北调中线工程;运行风险;安全管理南水北调工程可以分为四个系统,即交叉建筑物、输水干渠工程、穿黄穿漳工程、控制物等。
不同的系统有不同的运行特点,被破坏的机理也不同,所以针对不同的系统要采用不同的分析方法,制定各个系统运行风险因素的识别系统,对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的风险系数进行计算,对各个系统的运行风险进行等级瓜分,根据得出的结果采取相应的措施,提高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的安全管理能力。
1 南水北调中线工程运行风险分析1.1交叉建筑物系统风险分析根据建筑物的结构形式,河渠交叉建筑包括渡槽、倒虹吸、涵洞3大类。
本文从交叉建筑物系统功能安全性、适用性、耐久性3大特性入手,识别影响交叉建筑物系统功能的各种风险因子。
从失效模式来看,3大类交叉建筑物虽各有其特性,但是它们的失效模式可以概括为结构整体性破坏、渗漏水、结构裂缝3种。
对导致交叉建筑物功能失效的情况进行归类,可将风险因子分为暴雨洪水、地质灾害、低温冻融、人为因素4大类。
险较低,原因是该交叉建筑物处于河流中下游,不容易出现陡涨陡落、来势凶猛的破坏性洪水,且该工程的交叉建筑物为倒虹吸和涵洞,均为地下建筑物,受到地震影响较小。
1.2输水干渠工程系统风险分析输水干渠工程系统主要指输水总干渠沿线除去交叉建筑物以外的明渠输水工程和北京、天津段的暗渠输水工程环包含穿黄穿漳隧道工程。
明渠的4种破坏模式是:漫顶、沉陷、失稳和冻害。
暗涵不存在漫顶失事,而是渗漏失事,其他沉陷、失稳和冻害3种的失效模式在暗涵系统中同样存在。
1.3穿黄穿漳工程系统风险分析穿黄穿漳隧洞的风险界定为由于隧洞安全性出现故障,不能满足输水需求。
宿迁市政府关于宿迁市南水北调工程基金筹集和使用管理的实施意见文章属性•【制定机关】宿迁市人民政府•【公布日期】2006.05.24•【字号】宿政发[2006]72号•【施行日期】2006.05.24•【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失效•【主题分类】财政综合规定正文宿迁市政府关于宿迁市南水北调工程基金筹集和使用管理的实施意见(宿政发〔2006〕72号)各县、区人民政府,市各委、办、局,市各直属单位:为筹集我市南水北调工程建设资金,规范南水北调工程基金筹集和使用管理,确保南水北调工程建设顺利实施,根据《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印发〈南水北调工程基金筹集和使用管理办法〉的通知》(国办发〔2004〕86号)和《省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江苏省南水北调工程基金筹集和使用管理实施办法》(苏政办发〔2006〕6号)的规定,结合宿迁实际,现就我市南水北调工程基金筹集和使用管理提出如下实施意见:一、提高认识,明确基金筹集的意义建设南水北调工程,是党中央、国务院作出的重大战略决策,是优化我国水资源时空配置的重大举措,是解决我国北方地区因水资源短缺而产生的生态环境问题的关键性工程。
南水北调工程的实施,对促进我国国民经济的协调、可持续发展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宿迁是南水北调的重要通道,保质保量地完成南水北调工程建设任务,既是为全国大局作贡献,也有利于改善我市的水资源供应和水环境质量,推动全市经济社会健康、协调发展。
筹集南水北调工程基金,是确保工程顺利实施和如期发挥效益的重要保障。
各地各有关部门要增强大局意识,按照《江苏省南水北调工程基金筹集和使用管理实施办法》的要求,采取切实有效措施,尽快组织实施,确保足额征收并按规定上缴南水北调工程基金。
二、明确要求,规范基金的征收和管理使用(一)基金征收的性质与范围。
南水北调工程基金属政府性基金,在全省范围内征收,征收期限为8年。
直接从江河、湖泊或地下取用水资源的单位和个人,都要按照《江苏省南水北调工程基金筹集和使用管理实施办法》的规定缴纳南水北调工程基金。
浅谈南水北调中线工程运行风险及预防措施南水北调中线干线工程是一项跨流域、跨多省市长距离战略性调水工程,全长1432km。
自中线工程2014年通水以来,运行安全稳定,水质稳定达标,但运行中仍有诸多风险影响因素,本文通过对南水北调中线工程运行过程中存在的风险进行分析,从工程风险、水质风险、供水风险和社会环境风险等方面进行了论述,并初步探讨了风险防控预防措施,为南水北调中线工程运行管理提供有益参考。
标签:南水北调;中线工程;运行管理风险前言:南水北调中线干线工程是一项跨流域、跨多省市长距离战略性调水工程,2014年建成通水,目前已累计供水150多亿立方米,惠及北方五千多万人,对北方地区的生态环境协调和社会经济发展提供了巨大支撑和帮助。
南水北调工程运行系统非常复杂,渠线长、交叉建筑物多、地质情况及外围环境复杂,对于线性工程来说,任何部位出现风险事故,将对全线安全运行造成巨大影响。
因此对工程运行风险进行分析,提前做好预防及应急准备措施,对工程安全运行至关重要。
1、南水北调中线工程运行风险分析1.1工程风险南水北调中线干线工程主要由输水明渠、渡槽、倒虹吸、暗渠及隧洞等结构型式组成,各类型渠道或建筑物在运行期均有一定程度的工程安全风险,同时由于南水北调中线无调蓄水建筑物,输水调度依靠沿线布设的节制闸进行,工程局部因自然灾害和意外事故而导致工程结构破坏或结构出现比较大的裂缝以及渗漏水等均会造成严重后果。
如膨胀土风险直接影响渠坡稳定,当土体含水量变化时,由于胀缩变形受到渠道衬砌约束而产生膨胀力,可能造成渠道衬砌破坏,引起渠道漏水,渠坡稳定状态被破坏。
如交叉建筑物主要包括倒虹吸、渡槽、暗渠等,因与地方河流交叉,当地方河流发生超标洪水或人为破坏时,洪水对倒虹吸的覆盖层产生冲刷,使其抗浮稳定性下降,同时地下水的作用使得斜管段和侧墙的抗滑稳定性下降,两者综合作用导致结构最终失稳破坏。
加之洪涝灾害、地质灾害、建筑物结构老化等因素的影响,属于常见工程风险。
南水北调东线工程对江苏省苏北地区航运影响初步分析江苏省交通厅二〇〇三年七月南水北调东线工程对江苏省苏北地区航运影响初步分析一、江苏水运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及发展规划江苏省是经济大省,也是著名的水运大省,水资源丰富,举世闻名的长江、京杭大运河贯穿全境,全省航道里程达23900公里,占全国1/5强,居全国之首,水运在江苏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
近年来,水运事业更是有了长足的发展,建成了全国第一条标准化、美化航道——苏南运河及其它一大批水运基础设施,水运的优势得以充分发挥。
据统计2001年全省完成货运量87505万吨,货物周转量1525亿吨公里,其中水运分别占30%和49.7%。
值得注意的是这一运输格局是在公路、铁路、航空基础设施大幅改善,而水运基础设施投入相对不足的情况下形成的。
由此可见,水运在国民经济综合运输网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京杭运河全长1700余公里,途经四省二市,沟通长江、淮河等五大水系。
京杭运河苏北段全长461公里(其中徐扬段404公里,湖西航道57公里),为国家水运主通道,也是江苏省综合运输网的重要组成部分。
国家投巨资对徐扬段先后进行了两次大规模的整治,已成为一条多功能的航道,充分发挥了以航道为主,兼顾供水、灌溉、防洪、排涝等水资源的综合效益。
目前已建成了二级航道289公里,三级航道115公里,共设有10个梯级,已建成一、二线船闸20座,在建三线船闸3座。
近十年来,京杭运河徐扬段的货运量年平均递增10.54%,且未来一段时期内仍将保持一定的增速,2002年货物通过量已超过1.0亿吨,货物周转量近200亿吨公里,运量占全省水运量的1/3,预计至2010年苏北运河货运量将达到12000万吨。
为适应国民经济发展的需要,“十五”期间,我省将围绕国家“二横一纵二网”的建设,集中力量重点建设京杭运河徐扬段续建二期工程、湖西航道、增建三线船闸“扩容工程”,以及包括苏南运河四级以上干线航道网等一批重点工程,同时,尽快实施京杭运河苏北段分流航道徐洪河的建设计划,减轻京杭运河主通道的压力,使我省京杭运河水运主通道和苏南航道网2010年基本实现现代化,为我省乃至长江三角洲地区的经济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支撑。
关于南水北调带来的生态问题及防范措施2关于南水北调带来的生态问题及防范措施摘要:南水北调工程是为解决我国北方地区严重缺水而实施的一项重大的跨流域调水工程,工程主要是为解决京、津和华北平原中西部及河南部分地区的缺水问题而建设的,主要目标是以解决沿线城市生活和工业用水为主,兼顾农业及生态环境用水。
工程建设将对区域生态环境会造成一系列的影响,了解工程建设对水源地及工程沿线地区生态环境的积极影响和消极影响以保护生态环境,并对南水北调工程对生态带来的破坏采取一定防范显得尤为重要。
关键词:南水北调工程生态环境保护什么是南水北调南水北调是缓解中国北方水资源严重短缺局面的重大战略性工程,分东线、中线、西线三条调水线。
自1952年10月30日毛泽东主席提出“南方水多,北方水少,如有可能,借点水来也是可以的。
”的设想以来,在党中央、国务院的领导和关怀下,广大科技工作者做了大量的野外勘查和测量,在分析比较50多种方案的基础上,形成了南水北调东线、中线和西线调水的基本方案,并获得了一大批富有价值的成果。
我国南涝北旱,南水北调工程通过跨流域的水资源合理配置,大大缓解我国北方水资源严重短缺问题,促进南北方经济、社会与人口、资源、环境的协调发展.南水北调工程主要解决我国北方地区,尤其是黄淮海流域的水资源短缺问题,规划区人口4.38亿人。
南水北调工程简介[1]分东线、中线、西线三条调水线。
西线工程在最高一级的青藏高原上,地形上可以控制整个西北和华北,因长江上游水量有限,只能为黄河上中游的西北地区和华北部分地区补水;中线工程从第三阶梯西侧通过,从长江支流汉江中上游的丹江口水库引水,自流供水给黄淮海平原大部分地区;东线工程位于第三阶梯东部,因地势低需抽水北送。
东线、中线和西线三条调水线路。
通过三条调水线路与长江、黄河、淮河和海河四大江河的联系,构成以“四横三纵”为主体的总体布局,以利于实现中国水资源南北调配、东西互济的合理配置格局。
TECHNOLOGY AND INFORMATION管理与信息化科学与信息化2021年2月上 161南水北调工程运行期的安全管理分析谢华南水北调东线总公司直属分公司 江苏 徐州 221000摘 要 在社会不断发展和进步的背景下,南水北调工程不断深入和发展,在其发展的过程中进行安全管理分析有重要的意义。
安全管理分析技术对大型南水北调工程建设和防洪度汛等领域很重要,通过安全管理能够减少或者消除生产中不安全的因素,从而减少事故的发生。
南水北调工程的安全管理运行对保护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具有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 南水北调;安全管理分析;运行期引言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社会广泛重视南水北调工程运行的安全性,然而,当前南水北调工程虽已正常运行,但是在运行过程中还存在一些问题,影响工程运行的安全性。
本文通过分析南水北调工程安全运行时存在的监督管理问题,并根据实际情况,提出合理性建议,有效保障南水北调工程安全运行。
1 南水北调工程安全运行的特征在正常情况下,南水北调的安全运行特点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它牵涉到南水北调工程的相关信息化系统,例如:水量调度系统、泵闸站监控系统、信息采集系统、综合会商系统等;其次,它对环境的抗扰能力很弱,例如,南水北调工程的安全运行状态很容易受自然灾害天气影响。
从南水北调安全运行的两个特点来看,显然会给南水北调工程项目带来一定的风险,这给南水北调的工作人员带来部分困难[1]。
2 运行期的安全管理措施2.1 提高工程安全运行监督管理力度南水北调工程项目在运行过程中,应加强监督管理工作,确保工程安全运行。
管理人员需严格控制运行质量,排除工程运行过程中存在的安全隐患,有效保障工程能够安全运行。
在进行监督管理工作时,应树立良好道德素养,全面对工程相关责任人员进行培养,开展系统性的培训工作,全面提升自身专业素养,使工作人员明确自身职责。
构建完善的南水北调工程安全运行管理制度,有效的提升工程整体监督管理质量水平,提高南水北调工程整体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关于南水北调带来的生态问题及防范措施摘要:南水北调工程是为解决我国北方地区严重缺水而实施的一项重大的跨流域调水工程,工程主要是为解决京、津和华北平原中西部及河南部分地区的缺水问题而建设的,主要目标是以解决沿线城市生活和工业用水为主,兼顾农业及生态环境用水。
工程建设将对区域生态环境会造成一系列的影响,了解工程建设对水源地及工程沿线地区生态环境的积极影响和消极影响以保护生态环境,并对南水北调工程对生态带来的破坏采取一定防范显得尤为重要。
关键词:南水北调工程生态环境保护什么是南水北调南水北调是缓解中国北方水资源严重短缺局面的重大战略性工程,分东线、中线、西线三条调水线。
自1952年10月也是可以的。
”的设想以来,在党中央、国务院的领导和关怀下,广大科技工作者做了大量的野外勘查和测量,在分析比较50多种方案的基础上,形成了南水北调东线、中线和西线调水的基本方案,并获得了一大批富有价值的成果。
我国南涝北旱,南水北调工程通过跨流域的水资源合理配置,大大缓解我国北方水资源严重短缺问题,促进南北方经济、社会与人口、资源、环境的协调发展.南水北调工程主要解决我国北方地区,尤其是黄淮海流域的水资源短缺问题,规划区人口4.38亿人。
南水北调工程简介[1]分东线、中线、西线三条调水线。
西线工程在最高一级的青藏高原上,地形上可以控制整个西北和华北,因长江上游水量有限,只能为黄河上中游的西北地区和华北部分地区补水;中线工程从第三阶梯西侧通过,从长江支流汉江中上游的丹江口水库引水,自流供水给黄淮海平原大部分地区;东线工程位于第三阶梯东部,因地势低需抽水北送。
东线、中线和西线三条调水线路。
通过三条调水线路与长江、黄河、淮河和海河四大江河的联系,构成以“四横三纵”为主体的总体布局,以利于实现中国水资源南北调配、东西互济的合理配置格局。
西线工程截至目前,还没有开工建设。
东线工程:利用江苏省已有的江水北调工程,逐步扩大调水规模并延长输水线路。
南水北调的影响一、正面影响1.社会意义(1)解决北方缺水;(2)增加水资源承载能力,提高资源的配置效率;(3)使中国北方地区逐步成为水资源配置合理、水环境良好的节水、防污型社会;(4)有利于缓解水资源短缺对北方地区城市化发展的制约,促进当地城市化进程;(5)为京杭运河济宁至徐州段的全年通航保证了水源。
使鲁西和苏北两个商品粮基地得到巩固和发展。
2.经济意义(1)为北方经济发展提供保障;(2)促进经济结构的战略性调整;(3)通过改善水资源条件来促进潜在生产力,形成的经济增长;(4)扩大内需,促和谐发展,提振国内GDP。
3.生态意义(1)改善xx地区的生态环境状况;(2)改善北方当地饮水质量,有效解决北方一些地区地下水因自然原因造成的水质问题,如高氟水、苦咸水和其他含有对人体不利的有害物质的水源问题;(3)利于回补北方地下水,保护当地湿地和生物多样性;(4)改善北方因缺水而恶化的环境;(5)较大地改善北方地区的生态和环境特别是水资源条件。
二、负面影响1、南水北调的工程自提出后就引起了社会广泛的争论,反对者主要认为南水北调工程耗资巨大,涉及大量的移民问题,调水量太少,发挥不了经济效益,调水量过多,枯水期可能会使长江的水量不足,影响长江河道的航运,长江口的咸潮加深,更有可能引发长江流域自然环境生态危机。
目前在建的“三线”同时引水方案,其对生态环境的影响范围和持续时间仍可能超出了中国“专家”们的想象。
2、南水北调工程实施后,长江三峡水利枢纽工程原有的蓄洪、发电作用出现了较大争议。
三峡工程和南水北调的同时作用,可能会对长江中下游地区产生难以估量的影响(包括生态和航运),尤其是在旱季和枯水期。
3、因为2010年初的中国西南大旱,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水力学所总工及灾害与环境研究中心总工刘树坤对南水北调工程提出了质疑。
他认为,西南这次出现百年难遇的干旱,应该对水文资料重新修订,对干旱出现频率,可能性都要重新评估。
浅谈南水北调中线工程运行风险和安全管理摘要:本文主要对南水北调中线干线工程运行风险识别与管理和运行安全管理等方面进行了探讨。
从宏观和微观的角度分别辨识、分析南水北调中线工程运行中所面临的风险,分析判断运行管理中的重点工作和重点部位。
根据风险分析的结果,总结运行过程中安全管理的重点工作和重点内容。
关键词:南水北调;运行;风险;安全引言水是人们所赖以生存的自然资源,随着人口的增长、城市化建设速度加快,水资源的浪费和污染现象日益严重,人们对水资源的利用和保护意识也在不断提高。
针对我国地域地理特点,水资源在空间上分布主要集中在南方,在时间分布上主要集中在夏季。
为了优化配置水资源在我国的分布,我国实施了世界上最大的调水工程——南水北调工程。
作为南水北调工程的一部分,南水北调中线干线工程实现了长距离、全线自流的输水模式,由丹江口水库向沿线城市和北京、天津供水。
南水北调中线干线全长1432公里,全线采取多种结构形式,包括明渠、渡槽、倒虹吸、隧洞、箱涵、PCCP管道等。
其中天津干线为钢筋混凝土有压箱涵,全长155公里。
南水北调中线干线完全采用新建渠道,独立运行,全线最大设计流量350m3/s,最大加大流量420 m3/s。
目前建设任务已基本完成,即将进入全线通水阶段。
此前,京石段应急供水工程已顺利运行将近6年时间,累计为北京供水超过14亿立方米,也为南水北调中线干线全线运行总结了一些经验。
下面从南水北调工程运行风险管理与运行安全管理方面进行一些探讨。
一、风险识别与管理根据南水北调中线干线工程的结构形式、运行情况,分析南水北调中线干线工程在运行过程中所面临的风险,进而进行风险管理,并为整个工程的运行管理提供依据。
1、宏观风险识别模式根据风险管理的经验,风险类型主要包括组织风险、经济风险、环境风险、技术风险等。
可以根据风险的类型,通观南水北调全线,对各种类型的风险因素进行逐一分解分析,进而找到宏观风险管理的重点。
如图:图1 宏观风险分解图按照各种风险因素的可控程度,对风险类型进一步判定,确定风险管理重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