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通过神经的调节练习题
- 格式:doc
- 大小:894.00 KB
- 文档页数:4
2.1 通过神经系统的调节【含答案及解析】姓名___________ 班级____________ 分数__________一、选择题1. 下列有关神经调节的叙述,正确的是A.手指接触到针尖而产生痛觉属于非条件反射B.机体内各种反射活动都受到大脑皮层的控制C.效应器是指传出神经末梢D.只有保持完整的反射弧结构才能完成反射活动2. 物体在眼前突然出现,人就会眨眼,眨眼可以起到保护眼睛的作用,这种反射的神经结构及反射类型分别是A.脑,简单反射B.脊髓,复杂反射C.反射弧,简单反射D.反射弧,复杂反射3. 如图是反射弧的模式图(a、b、c、d、e表示反射弧的组成部分,Ⅰ 、Ⅱ 表示突触的组成部分),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A.手被针刺到会感到痛,属于反射B.兴奋在反射弧上的传导过程不需要耗能C.a为感受器,e为效应器D.Ⅰ 处发生的信号变化是电信号→化学信号4. 在缩手反射的反射弧中,如果传出神经元受到损伤,而其他部分正常,当手部受到针扎刺激后,将表现为A.有疼痛感觉,能缩手B.无疼痛感觉,不能缩手C.有疼痛感觉,不能缩手D.无疼痛感觉,能缩手5. 如图表示缩手反射的反射弧,a、b、c代表反射弧中的三种神经元。
如果进行下述操作,试判断叙述正确的是A.用电刺激Ⅰ 处,则Ⅰ 处细胞膜内外电位为外正内负B.用电刺激Ⅱ 处,则皮肤、肌肉都能产生兴奋C.剪断Ⅰ 处,刺激断口处向b侧所发生的缩手反应叫做缩手反射D.用一定强度的电流刺激b神经元,则神经传导的方向为b→c→ Ⅱ →肌肉6. 兴奋在神经元之间是通过突触进行传递的。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突触由突触前膜和突触后膜组成________B.兴奋以电信号的形式通过突触间隙C.神经递质由突触后膜释放________D.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是单向的7. 某神经纤维静息电位的测量装置及结果如下图1所示,图2是将同一测量装置的微电极均置于膜外。
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A.图1中乙处的Na +浓度比甲处低B.图2测量装置所测电压为0 mVC.图2中若在① 处给予刺激(② 处未处理),电流计的指针就会发生两次方向相同的偏转D.图2中若在③ 处给予适宜刺激,② 处用药物阻断电流通过,则测不到电位变化8. 某人腰椎部位因受外伤造成右侧下肢运动障碍,但有感觉。
必修三练习题集2-1通过神经系统的调节一、选择题1.做膝跳反射实验时,若实验前告诉受试者,在其有思想准备的情况下,膝跳反射可能表现得会弱一些,原因是() A.反射弧发生变化B.传出神经受阻C.感受器受到抑制D.高级中枢对低级中枢有调节作用2.已知突触前神经元释放的某种递质可使突触后神经元兴奋,当完成一次兴奋传递后,该种递质立即分解。
某种药物可以阻止该种递质的分解,这种药物的即时效应是()A.突触前神经元持续性兴奋B.突触后神经元持续性兴奋C.突触前神经元持续性抑制D.突触后神经元持续性抑制3.下图是反射弧的模式图(a、b、c、d、e表示反射弧的组成部分,Ⅰ、Ⅱ表示突触的组成部分),有关说法正确的是()A.正常机体内兴奋在反射弧中的传导是单向的B.切断d、刺激b,不会引起效应器收缩C.兴奋在结构c和结构b的传导速度相同D.Ⅱ处发生的信号变化是电信号→化学信号→电信号4.如下图的神经纤维上有A、B、C、D四个点,且AB=BC=CD,现将一个电表连接到神经纤维细胞膜的表面①AB,②BD,③AD 之间,若在C处给一强刺激,其中电表指针能够发生两次相反方向偏转的有()A.①B.①③C.③D.①②③5.下列关于神经调节的叙述中,错误的是()A.“突触”仅存在于感觉神经纤维和运动神经纤维的末梢之中B.在刺激丰富的环境中生长的正常孩子神经元突起及突触大大增多,智商会较高C.大脑结构的发育及工作方式由遗传决定,但突触的数目及种类则受环境影响D.轴突上某一点受到刺激,冲动会向轴突的两端进行传导6.下列关于兴奋传导的叙述,正确的是()A.神经纤维膜内局部电流的流动方向与兴奋传导方向一致B.神经纤维上已兴奋的部位将恢复为静息状态的零电位C.突触小体完成“化学信号——电信号”的转变D.神经递质作用于突触后膜,使突触后膜产生兴奋7.在离体实验条件下单条神经纤维的动作电位示意图如下图。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a~b段的Na+内流是需要消耗能量的B.b~c段的Na+外流是不需要消耗能量的C.c~d段的K+外流是不需要消耗能量的D.d~e段的K+内流是需要消耗能量的8.突触后膜受体与相应的神经递质结合后,使突触后神经细胞兴奋,在引起该突触后神经细胞兴奋的过程中()A.Na+通过被动运输到突触后膜内B.K+通过被动运输到突触后膜内C.Na+通过主动运输到突触后膜内D.K+通过主动运输到突触后膜外9.下列实例能够说明神经系统中的高级中枢对低级中枢有控制作用的是()A.针刺指尖引起缩手反射B.短期记忆的多次重复可形成长期记忆C.大脑皮层语言H区损伤,导致人不能听懂别人讲话D.意识丧失的病人能排尿但不能控制,意识恢复后可控制10.以下依据神经细胞功能做出的判断,不正确...的是() A.膝跳反射弧中传出(运动)神经元的轴突较长B.膝跳反射弧中传入(感觉)神经元的树突较多C.突触前膜释放的递质(如乙酰胆碱)始终不被酶分解D.分泌肽类激素旺盛的神经细胞核糖体较多11.下图①~⑤依次表示蛙坐骨神经受到刺激后的电位变化过程。
2013年10月11日2.1通过神经系统的调节1.分别刺激下图I 、Ⅱ、Ⅲ、Ⅳ四处,能引起肌肉收缩的是(多)( )A .IB .ⅡC .ⅢD .Ⅳ 2、兴奋以神经冲动形式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是通过形成什么来实现的( )A .电位B .电荷C .局部电流D .局部刺激3.躯体各部分的运动机能在大脑皮层中央前回(又称第一运动区)内部有它的代表区,下列组合中在大脑皮层上的代表区范围最大的是( ) A .躯干和膝B .下肢和肩C .手指和唇D .躯干和颈4.某人因受外伤而成为“植物人”,处于完全昏迷状态,饮食只能靠“鼻饲”,人工向胃内注流食,呼吸和心跳正常。
请问他的中枢神经系统中,仍能保持正常功能的部位是 ( ) A .脑干和脊髓B .小脑和脊髓C .小脑和脑干D .只有脊髓5.某种药物可以阻断蟾蜍屈肌反射活动。
下图为该反射弧的模式图。
A 、B 为神经纤维上的实验位点,C 为突触间隙。
下列实验结果中,能够证明这种药物“在神经系统中仅对神经 细胞间的兴奋传递有阻断作用”的是( )①将药物放在A ,刺激B ,肌肉收缩 ②将药物放在B ,刺激A ,肌肉收缩 ③将药物放在C ,刺激B ,肌肉不收缩 ④将药物放在C ,刺激A ,肌肉收缩 A .①③B .②③C .①④D .②④6.一个人的手掌触到裸露电线(110V)会立即反射性地握紧电线,被解救后他再次看到裸露的电线,会立即反射性地把手缩回,这两种反射的正确叙述是( )A .两种反射中枢都在脊髓B .两种反射中枢都在大脑C .前一种反射中枢在脊髓,后一种反射中枢在大脑D .前一种反射中枢在大脑,后一种反射中枢在脊髓7.在用脊蛙(去除脑保留脊髓的蛙)进行反射弧分析的实验中,破坏缩腿反射弧在左后肢的部分结构,观察双侧后肢对刺激的收缩反应,结果如表上述结果表明,反射弧的被破坏部分可能是( )A .感受器B .感受器和传入神经C .传入神经和效应器D .效应器8.下列四项表示一段离体神经纤维的S 点受到刺激而兴奋时,局部电流和神经兴奋的传导方向(弯箭头表示膜内、外局部电流的流动方向,直箭头表示兴奋传导方向),图中正确的是( )9.右图为突触结构模式图,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 .在a 中实现电信号一化学信号的转变该信息传递需要能量B .①中内容物以被动运输的方式释放至②中C .兴奋传递时,②处的组织液含有特异性受体D .①中内容物使b 兴奋时,兴奋处外表面分布着正电荷 10.据图判断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A .若在S 处给予刺激,则在E 处可测知有兴奋存在B .C 中的物质可以引起E 处兴奋的发生C .兴奋在A →B 的传导速度和在D →E 的传导速度不同 D .兴奋在神经细胞之间通过电流传导11.下图表示三个神经元及其联系。
2.1通过神经系统的调整(老师版)一、选择题(共7小题,每小题5分,共35分)1.(2022·贵阳高二检测)下列关于反射弧的组成及其中神经冲动传导的表述中,不正确的是( )A.反射弧由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和效应器组成B.在一个反射弧中,兴奋始终通过电位变化传导C.在一个反射弧中,两个神经元之间的兴奋传导依靠神经递质D.反射弧是完成反射的结构基础【解析】选B。
反射弧是反射的结构基础,由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和效应器五部分构成,一个完整的反射弧至少由两个神经元构成,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导需要发生电→化→电的信号转变,其中的化学物质为神经递质。
2.在运动会的举重项目中,某运动员腰部受伤,造成右侧下肢运动障碍,但有感觉。
该病人受损伤的部位可能是在反射弧的( )①传入神经②传出神经③感受器④神经中枢⑤效应器A.②④B.①④C.①②D.②⑤【解析】选A。
腰部受伤造成右侧下肢运动障碍,但有感觉,说明传出神经或神经中枢受到损伤。
【误区警示】解答本题时简洁忽视题干中腰部受伤的信息,而认为是传出神经和效应器受损伤,错选D答案。
因此解答本类题目审题时确定要看清破坏部位。
3.(2022·威海高二检测)神经细胞在静息时具有静息电位,受到适宜刺激时可快速产生能传导的动作电位,这两种电位可通过仪器测量。
A、B、C、D均为测量神经纤维静息电位示意图,正确的是( )【解析】选A。
静息电位常见的测定方式是将电表的两个电极一个放在神经纤维的外侧,另一个放在神经纤维的内侧,由于内外两侧存在电势差,因此电表指针会发生偏转。
【变式训练】如图表示连接有电表的一段神经纤维,且bc与cd的距离相等,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刺激a点时,d点膜电位为内负外正B.当兴奋从a点传至d点时,b点膜电位为外正内负C.当兴奋从a点传至d点时,电表指针发生两次方向相反的偏转D.刺激c点时,电表的指针发生一次偏转【解析】选D。
2.1 通过神经系统的调节【课堂例题】1.如图为突触结构模式图,对其说法不正确的有A. 在a中发生电信号——化学信号的转变,信息传递需要能量B. 1中内容物释放至2中主要借助于突触前膜的选择透过性C. 2处的液体为组织液,含有能被3特异性识别的物质D. 1中内容物使b兴奋时,兴奋处外表面分布着负电荷2.下图表示神经元及其联系,其中表示从树突到胞体再到轴突及末梢,用以研究兴奋在神经元上的传导和神经元间的传递方向,有关该实验的说法正确的是A.图中共显示了四个完整的突触B.a可能与效应器相连C.兴奋在两个神经元间的传递是双向的D.a、c均可能与感受器相连3.分别刺激下图Ⅰ、Ⅱ、Ⅲ、Ⅳ四处,不能引起肌肉收缩的是A、ⅠB、ⅡC、ⅢD、Ⅳ4.(多选)下列关于兴奋传导的叙述,正确的是A.神经纤维膜内局部电流的流动方向与兴奋传导方向一致B.神经纤维上已兴奋的部位将恢复为静息状态的电位C.突触小体完成“化学信号—电信号”的转变D.神经递质作用于突触后膜,使突触后膜一定产生兴奋5.(多选)神经冲动在一个神经元中传导的方向为A.轴突→树突→细胞体B.轴突→细胞体→树突C.树突→轴突→细胞体D.树突→细胞体→轴突6.右图为反射弧结构示意图,下列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A.由ABCDE组成了一个完整的反射弧B.②处递质的释放穿过磷脂分子层数为2C.图中②的结构决定了神经元间的兴奋传递只能是单向的D.若从①处剪断神经纤维,刺激③处,效应器仍能产生反应7.将电位计的两个微型电极a、d分别置于神经纤维膜外(ba=bd),同时在b处给予一个强刺激,电位计的指针会A.不会发生偏转B.发生一次偏转C.发生两次方向相同的偏转D.发生两次方向相反的偏转8.取出枪乌贼的粗大神经纤维,进行如下图所示的实验:将电位计的两个微型电极a、b分别置于神经纤维膜外,然后在c处给以一个强刺激,电位计的指针在刺激前、后发生的变化是A.零位,发生一次偏转B.零位,发生二次不同方向的偏转C.零位,发生二次相同方向的偏转D.非零位,发生二次相同方向的偏转9.下图甲示反射弧模式图,图乙是图甲中某一结构的亚显微结构模式图。
2.1 通过神经系统的调节1.下图为神经元局部模式图。
当人体内兴奋流经该神经元时,在神经纤维内外的电流方向是A.都是由左向右B.都是由右向左C.膜内由左向右,膜外由右向左D.膜内由右向左,膜外由左向右2.某病人上肢的感觉和运动功能正常,视、听觉正常,但下肢的感觉和运动功能丧失,最有可能受损的部位是()。
A.大脑皮层B.脑干C.小脑D.脊髓胸段3.下列关于突触和兴奋传递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兴奋在突触处只能单向传递B.兴奋经过突触时发生了电信号→化学信号→电信号的转变C.构成突触的两个神经元之间是有间隙的D.突触前后两个神经元的兴奋是同时发生的4.决定反射时间长短的主要因素是()。
A.刺激的强度B.中枢突触的数目C.感受器的兴奋性D.效应器的兴奋性5.已知突触前神经元释放的某种递质可使突触后神经元兴奋,当完成一次兴奋传递后,该种递质立刻被分解。
某种药物可以阻止该种递质的分解,这种药物的即时效应是()。
A.突触前神经元持续性兴奋B.突触后神经元持续性兴奋C.突触前神经元持续性抑制D.突触后神经元持续性抑制6.下图所示为反射弧示意简图,兴奋在反射弧中按单一方向传导,这是因为( ) Array A.在②中兴奋传导是单一方向的B.在③中兴奋传导是单一方向的C.在④中兴奋传导是单一方向的D.以上说法都对7.列关于兴奋在神经元之间传递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甲神经元轴突→突触→乙神经元树突(或细胞体)B.甲神经元树突→突触→乙神经元轴突(或细胞体)C.乙神经元树突→突触→甲神经元轴突(或细胞体)D.乙神经元树突→突触→甲神经元树突(或细胞体)8.成人可以有意识的排尿,婴儿却不能,这说明()A.位于脊髓内的低级中枢受脑中相应的低级中枢的调控B.位于脊髓内的低级中枢受脑中相应的高级中枢的调控C.位于脊髓内的高级中枢受脑中相应的低级中枢的调控D.位于脊髓内的高级中枢受脑中相应的高级中枢的调控9.下列对于神经递质的叙述,正确的是()A.神经递质通过突触前膜释放到突触间隙,通过突触后膜进入下一神经元内B.神经递质是一种化学信号C.神经递质能使突触前膜和后膜的电位发生改变D.神经递质的传递是双向的10.关于兴奋传导的叙述正确的是( )A、神经纤维兴奋时电位变为“内负外正”B、兴奋部位的电流在膜内是由兴奋部位流向未兴奋部位C、兴奋从一个神经元的树突传至另一个神经元的轴突D、兴奋可在两个神经元之间双向传导11.图甲表示与缩手反射相关的结构,图乙是图甲中某一结构的亚显微结构模式图。
高中生物高三一轮课时提升作业必修3 2.1通过神经系统的调节(45分钟100分)一、选择题(包括10小题,每小题5分,共50分)1.人突然受到寒冷刺激时,引起骨骼肌收缩而打寒战。
下列关于该反射的叙述,错误的是( )A.该反射弧的神经中枢主要是下丘脑B.该反射弧的效应器是传出神经末梢和骨骼肌C.寒冷刺激引起的兴奋在该反射弧的突触上双向传递D.寒冷刺激引起的兴奋经过突触时的信号变化为电信号→化学信号→电信号2.据图分析,关于神经细胞的叙述错误的是( )A.静息电位的形成可能与膜上的b物质有关B.在c处给予足够的刺激,钾离子从上往下运输引起膜电位变化C.假设这是突触后膜,则突触间隙位于图示膜的上部D.将神经细胞膜的磷脂层平展在水面上,c与水面接触3.如图为突触结构模式图,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在a中发生电信号→化学信号的转变,信息传递需要能量B.①中内容物释放至②中主要借助于突触前膜的主动运输C.②处的液体为组织液,传递兴奋时含有能被③特异性识别的物质D.①中内容物使b兴奋时,兴奋处膜外为负电位4.河豚毒素能选择性地抑制细胞膜上某种蛋白质的功能,阻止钠离子进入细胞。
据此可以推断河豚毒素( )A.能阻断突触处兴奋的传递B.能使酶活性增强,细胞代谢加快C.能使膜流动性增强,通透性增加D.能与膜上特定的激素受体结合,引起代谢改变5.小刘不经意间手指被针刺了一下,手迅速缩回并感觉疼痛。
在此过程中( )A.先感觉疼痛,然后手迅速缩回B.反应速度快是因为此反射过程只有两种神经元参与C.缩手反射中枢在脊髓,痛觉形成在大脑皮层D.神经冲动只能由一个神经元的树突传到下一个神经元的轴突6.如图表示反射弧和神经纤维局部放大的示意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在甲图中,①所示的结构属于反射弧的效应器B.甲图的③结构中,信号的转换模式为电信号→化学信号→电信号C.若乙图表示在兴奋传导过程中的一瞬间膜内外电荷的分布情况,则a、c为兴奋部位D.兴奋部位和相邻的未兴奋部位间,局部电流的方向与兴奋传导方向一致7.(2013·烟台模拟)如图为神经—肌肉连接示意图,以下分析不正确的是( )A.刺激图中的肌肉,电流表的指针将偏转2次B.刺激M点引起的肌肉收缩不属于反射现象C.兴奋传到突触后膜时发生的信号变化是电信号→化学信号D.刺激N点电流表指针只发生1次偏转8.甘氨酸是脊髓中主要的抑制性神经递质,能使突触后膜的Cl-通道开放,使Cl-内流。
通过神经系统的调节1.神经冲动在体内的传导途径是()A.树突→突触→神经元细胞体B.轴突→神经元细胞体→树突→突触C.树突→神经元细胞体→轴突→突触D.树突→突触→轴突→神经元细胞体[答案] C[解析]神经冲动传导的一般途径是:神经元的树突接受或产生兴奋,然后经细胞体、轴突和轴突末端的突触,传递给另一个神经元。
2.如图表示三个神经元及其联系,其中“—○—<”表示从树突到细胞体再到轴突,甲、乙为两个电流计。
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A.用一定的电流刺激a点,甲发生一次偏转,乙发生两次偏转B.图中共有4个完整的突触C.在b点施加一强刺激,则该点的膜电位变为内正外负,并在f点可测到电位变化D.在e点施加一强刺激,则a、b、d点都不会测到电位变化[答案] C[解析]在同一神经元上,兴奋的传导是双向的,在不同神经元间,兴奋的传递是单向的,只能由一个神经元的轴突传给下一个神经元的细胞体或树突,所以当在a点给予一定的电流刺激,电流表的两接头处先后发生电位变化,所以甲、乙都偏转2次;图中共有3个完整的突触;在e点施加一强刺激,d点可测到电位的变化。
3.下列有关学习和记忆的叙述,错误的是()。
A.学习和记忆相互联系,不可分割B.学习和记忆涉及脑内神经递质的作用以及某些蛋白质的合成C.记忆是将获得的经验进行贮存和再现D.学习和记忆的中枢位于下丘脑答案 D解析学习和记忆是人类的高级神经活动,是大脑皮层的高级功能之一。
学习和记忆的生物学基础也是神经冲动的传导,所以与脑内神经递质以及神经元之间的联系有关,同时还与某些蛋白质合成有关,两者是相互联系,不可分割的。
4.下列有关突触的叙述,正确的是()A.神经元之间通过突触联系B.一个神经元只有一个突触C.突触由突触前膜和突触后膜构成D.神经递质能透过突触后膜[答案] A[解析]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是通过突触进行的;一个神经元与其他相邻的多个神经元相连,所以可能有多个突触;突触由突触前膜、突触间隙、突触后膜组成;突触后膜上的受体能识别突触前膜释放的神经递质,并引起下一个神经元的兴奋或抑制,神经递质并未透过突触后膜。
第2章第一节作业 命题人:王守民1.病例一:某种抗体与神经—肌肉接头(相当于突触)的受体特异性结合,使该受体失去功能;病例二:乙酰胆碱是一种能引起肌细胞兴奋的递质,某种药物可以阻止乙酰胆碱的分解。
以上两种情况分别会导致( )A .刺激神经不能引起肌肉收缩;肌肉持续收缩B .出现全身性过敏反应;肌肉持续舒张C .肌肉对神经递质的反应性提高;肌肉持续收缩D .刺激神经不能引起肌肉收缩;肌肉持续舒张 2.下列各项中,不属于反射活动的是( )A.用手触动含羞草的叶片,叶片立即收缩而下垂B.由于气温低,皮肤血管收缩C.在强光下瞳孔收缩D.由于气温高而出汗3. 如图为人体某反射弧部分模式图,虚线框中代表神经中枢,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A .刺激a 点不能引起c 处电位变化B .b 处的液体中可能含氧气、神经递质等C .c 的末端可膨大形成突触小体D .a 、b 、c 任何一处的细胞膜外测得负电位,则表明其处于兴奋状态 4.如图甲表示神经元的部分模式图,图乙表示突触的局部模式图,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 .兴奋在反射弧中传递是单向的,其原因是兴奋在图乙所示结构上不能由①→②传导 B .若给图甲箭头处施加一强刺激,则电位计会偏转两次 C .突触小泡内的神经递质释放到突触间隙的方式是主动运输,需要线粒体提供能量D .人在拔牙时,往往需要在相应部位注射局部麻醉药,使其感觉不到疼痛,这是因为麻醉药最可能暂时阻断了传入神经的兴奋传导5.图甲是青蛙离体的神经—肌肉标本示意图,图中AB +BC =CD ,乙是突触放大模式图。
据图分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刺激C 处,A 、D 点可同时检测到膜电位变化B .刺激D 处,肌肉和F 内的线粒体活动均明显增强C .③的内容物释放到②中主要借助生物膜的流动性D .兴奋从E 到F ,发生“电信号→化学信号→电信号”的转变 6.下列关于动物机体神经递质和激素的叙述,错误的是( )A .递质和激素发挥作用后均失去活性B .神经细胞释放的乙酰胆碱需经血液运输发挥作用C .有些神经细胞可以分泌激素D .内分泌腺分泌的激素可通过血液运输作用于靶细胞 7.在脑内有一类突触结构没有信息传递功能,称为“沉默突触”。
生物必修三第二周周考测试卷一、选择题1.右图为某反射弧。
为验证某药物只能阻断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不能阻断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
下列实验中不需要做的是 ( )A.不放药物时,刺激B处,观察现象B.药物放在A处,刺激B处,观察现象C.药物放在B处,刺激C处,观察现象D.药物放在C处,刺激B处,观察现象2.下列有关神经信号的传导与传递,说法正确的是 ( )A.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是单向的B.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是不需要消耗ATP的C.兴奋在神经元之间传递是单向的D.兴奋在神经元之间传递是通过局部电流完成的3.右图为某反射弧的部分模式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A端与效应器相连接,B端与感受器相连接B.C处的液体是组织液,其理化性质的改变影响兴奋的传递C.刺激D,在E测到电位变化,说明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是单向的D.把药物放在C,刺激E,D处无电位变化,说明药物对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有阻断作用4.下列有关人脑功能的说法错误的是 ( )A.语言功能是人脑特有的高级功能B.脑中高级中枢可对脊髓中相应低级中枢进行调控C.大脑皮层V区受损患者不能写字D.由短期记忆到长期记忆可能与新突触的建立有关5.神经冲动在两个神经元之间传递时,以下生理活动不会发生的是 ( )A.生物膜的融合和转化B.离子通道的开放和关闭C.ATP的合成和水解D.信号分子与突触前膜上受体的识别和结合6. 下列有关突触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神经元之间通过突触联系 B.一个神经元只有一个突触C.突触由突触前膜和突触后膜构成 D.神经递质能透过突触后膜7.右图表示三个神经元及其联系,其中“”表示从树突到细胞体再到轴突,甲、乙为两个电流计。
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用一定的电流刺激a点,甲发生一次偏转,乙发生两次偏转B.图中共有4个完整的突触C.在b点施加一强刺激,则该点的膜电位变为内正外负,并在f点可测到电位变化D.在e点施加一强刺激,则a、b、d点都不会测到电位变化8.右图表示突触的亚显微结构,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①中内容物使b兴奋时,兴奋部位的膜对Na+通透性减小B.②处的液体为组织液,③一定是一个神经元的树突膜C.在a中发生电信号→化学信号的转变,信息传递需要能量D.当兴奋沿b神经元传导时,其膜内电流方向与兴奋传导方向相反9.右图表示一个神经元在一次兴奋后,将兴奋传递给另一个神经元的过程。
通过神经系统的调节一、选择题1.兴奋沿着神经纤维向前传导时,局部电流的形成是( )A.细胞膜内的兴奋部位与邻近的未兴奋部位形成电位差B.细胞膜内的兴奋部位与邻近的未兴奋部位没有电位差C.细胞膜外的兴奋部位与邻近的未兴奋部位没有电位差D.细胞膜内外的兴奋部位与邻近的未兴奋部位都没有电位差2.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学习是神经系统不断地接受刺激,获得新的行为、习惯和积累经验的过程B.记忆是将获得的经验进行储存和再现C.学习和记忆涉及脑内神经递质的作用以及某些种类蛋白质的合成D.短期记忆可能与新突触的建立有关3.下列关于反射和反射弧的叙述正确的是()A.反射弧是神经系统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 B.反射活动必须通过反射弧来完成C.只要有完整的反射弧,必然出现反射活动 D.反射和反射弧在性质上是完全相同的4.在一个简单的反射弧中,只有传入神经元(A)和传出神经元(B),则当A接受刺激后,兴奋的传导方向是()A.A的树突→B的轴突 B.B的轴突→A的轴突C.B的轴突→A的树突 D.A的轴突→B的树突5.成人可以有意识的排尿,婴儿却不能,这说明()A.位于脊髓内的低级中枢受脑中相应的低级中枢的调控B.位于脊髓内的低级中枢受脑中相应的高级中枢的调控C.位于脊髓内的高级中枢受脑中相应的低级中枢的调控D.位于脊髓内的高级中枢受脑中相应的高级中枢的调控6.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是通过膜内外电位的变化产生()A.电荷 B.局部电场 C.局部电流 D.电势7.下图为神经元局部模式图。
当人体内兴奋流经该神经元时,在神经纤维内外的电流方向是A.都是由左向右B.都是由右向左C.膜内由左向右,膜外由右向左D.膜内由右向左,膜外由左向右8.关于兴奋传导的叙述正确的是( )A、神经纤维兴奋时电位变为“内负外正”B、兴奋部位的电流在膜内是由兴奋部位流向未兴奋部位C、兴奋从一个神经元的树突传至另一个神经元的轴突D 、兴奋可在两个神经元之间双向传导9.神经系统的基本结构单位是( )A .灰质B .白质C .神经元D .轴突10.正确叙述人的大脑皮层功能的是A.下肢的代表区在大脑皮层第一运动区的底部B.皮层代表区范围的大小与躯体的大小成正比C.大脑皮层颞上回后部受到损伤时会导致运动性失语症D.刺激大脑内侧面的某一特定区域的不同部位可以使血压升高或降低11.下列不属于...中枢神经系统组成的是 ( ) A .大脑 B .脑干 C .脊神经 D .脊髓12.下列关于突触和兴奋传递的叙述,错误的是:A.突触前后两个神经元的兴奋是同时发生的B.兴奋通过突触时由电信号转化为化学信号,再转化为电信号C.构成突触的两个神经元是有间隙的D.兴奋在突触处只能单向传递13.已知突触前神经元释放的某种递质可使准确触后神经元兴奋,当完成一次兴奋传递后,该种递质立即被分解。
通过神经系统的调节一、选择题1.突触传递中递质一旦释放,无论是否与突触后膜上的受体结合,都会迅速地被分解或被重吸收到突触小体或扩散离开突触间隙,使()A.另一个神经元产生兴奋B.突触得以为下次传递做好准备C.另一个神经元受到抑制D.反射过程完成2.成人可以有意识的排尿,婴儿却不能,这说明()A.位于脊髓内的低级中枢受脑中相应的低级中枢的调控B.位于脊髓内的低级中枢受脑中相应的高级中枢的调控C.位于脊髓内的高级中枢受脑中相应的低级中枢的调控D.位于脊髓内的高级中枢受脑中相应的高级中枢的调控3.神经系统的基本结构单位是()A.灰质 B.白质 C.神经元 D.轴突4.下列关于神经系统活动的叙述,错误的是( )A.条件反射是在非条件反射的基础上形成的B.与条件反射相比,非条件反射使动物对外界环境更具有适应能力C.与人相比动物仅具有对具体信号的刺激发生反应的第一信号系统D.人类第二信号系统是在第一信号系统的基础上形成的5.某人的脊髓从胸部折断开,一般情况下()A.膝跳反射存在,针刺足部有感觉B.膝跳反射不存在,针刺足部有感觉C.膝跳反射不存在,针刺足部无感觉D.膝跳反射存在,针刺足部无感觉6.下图为突触结构模式图,a、d分别表示两个神经元的局部图。
下列与此相关的表述正确的是()A.在a中发生电信号→化学信号的转变,信息传递不需要能量B. ③内的递质只能经④释放再作用于⑥C.兴奋由b传至c的过程中,①处膜外电流方向是b→cD. 经④释放的递质必然引起神经元d的兴奋7.在一条离体神经纤维的中段施加电刺激,使其兴奋。
下图表示刺激时的膜内外电位变化和所产生的神经冲动传导方向(横向箭头表示传导方向)。
其中正确的是( C )8.神经元接受刺激后产生兴奋并传导兴奋过程中,发生了机械刺激(或其它刺激)转变为电信号、电信号转变成化学信号和化学信号转变为电信号等变化,上述这些转变依次发生在()A.突触小体、突触前膜、突触后膜 B.刺激部位、突触前膜、突触后膜C.刺激部位、突触小体、突触后膜 D.刺激部位、突触间隙、突触后膜9.某同学正在跑步,参与调节这一过程的神经结构有()①大脑皮层②小脑③下丘脑④脑干⑤脊髓A.①②③④B.①③④⑤C.①②④⑤D.①②③④⑤10.兴奋沿着神经纤维向前传导时,局部电流的形成是( )A.细胞膜内的兴奋部位与邻近的未兴奋部位形成电位差B.细胞膜内的兴奋部位与邻近的未兴奋部位没有电位差C.细胞膜外的兴奋部位与邻近的未兴奋部位没有电位差D.细胞膜内外的兴奋部位与邻近的未兴奋部位都没有电位差11.当你专心答题时,参与的高级中枢主要有()①下丘脑②大脑皮层H区(听觉性语言中枢)③大脑皮层S区(运动性语言中枢)④大脑皮层V区(视觉性语言中枢)⑤大脑皮层W区(书写性语言中枢)A.①③ B.②③ C.②④ D.④⑤12.某人会讲话、会写字,也能看懂文字,却听不懂别人的谈话,这个人患有()A.听觉性失语症 B.运动性失语症 C.失读症 D.失聪症13.下列各项中,属于神经系统机能的是()。
2-1 通过神经系统的调节练习题(附详细答案)知识点一神经调节的结构基础和反射1.下列现象是反射的是() A.草履虫能够趋利避害B.含羞草叶被触碰后会下垂C.被针刺感到了疼痛D.手碰到火焰立即缩手2.下列关于反射弧的叙述,正确的是() A.刺激某一反射弧的感受器或传入神经,可使效应器产生相同的反应B.反射弧中的感受器和效应器均分布于机体同一组织或器官C.神经中枢的兴奋可以引起感受器敏感性减弱D.任何反射弧中的神经中枢都位于脊髓3.反射和反射弧的关系是() A.反射活动的完成必须通过反射弧来实现B.反射活动可以不完全通过反射弧来实现C.只要反射弧完整,必然出现反射活动D.反射和反射弧在性质上完全相同4.下列关于感受器特性的叙述,错误的是() A.感受器能将特定的刺激转变成神经冲动B.感受器直接将感受到的刺激传入大脑皮层C.各种感受器都有各自的适宜刺激D.感受器可产生适应现象知识点二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5.静息时,大多数神经细胞的细胞膜() A.对阴离子的通透性比较大,氯离子大量流出膜外B.对阳离子的通透性比较大,钠离子大量流出膜外C.对钠离子的通透性比较小,对钾离子的通透性比较大D.对钠离子的通透性比较大,对钾离子的通透性比较小6.下图表示蛙坐骨神经的膜电位变化与对应的膜内外离子变化。
据图分析,离子Ⅰ、Ⅱ分别是()A.K+、Na+B.H+、K+C.Na+、K+D.Na+、H+7. 已知神经细胞膜两侧离子分布不平衡是一种常态现象,细胞不受刺激时,膜外有较多的正电荷,而膜内则相反,如图所示。
如果在电极a的左侧给一适当刺激,此时膜内外会产生相应的电流,则膜外与膜内电流方向为()A.膜外b→a;膜内a→b B.膜外b→a;膜内b→aC.膜外a→b;膜内a→b D.膜外a→b;膜内b→a8.神经细胞在静息时具有静息电位,受到适宜刺激时可迅速产生能传导的动作电位,这两种电位可通过仪器测量。
A、B、C、D均为测量神经纤维静息电位示意图,正确的是()能力提升9.如图为反射弧结构示意图,相关叙述中错误的是()A.伸肌肌群内既有感受器又有效应器B.参与反射弧的神经元的细胞体不都在b中C.若在Ⅰ处施加一个有效刺激,a处膜电位的变化为内负外正→内正外负→内负外正D.在Ⅱ处施加刺激引起屈肌收缩属于反射10. 图1的神经纤维上有A、B、C三个点,现将一个灵敏电流计连接到神经纤维细胞膜的表面A、B两点,若在C处给一强刺激,则电流变化情况为图2中的()11.将神经细胞置于相当于细胞外液的溶液S中,可测得静息电位。
嗦夺市安培阳光实验学校2.1通过神经系统的调节基础巩固一、选择题1.深圳第26届世界运动会58公斤级举重决赛中,某运动员腰部受伤,造成右侧下肢运动障碍,但有感觉。
该病人受损伤的部位可能是在反射弧的( )①传入神经②传出神经③感受器④神经中枢⑤效应器A.②④B.①④C.①②D.②⑤2.神经冲动在体内的传导途径是( )A.树突→突触→神经元细胞体B.轴突→神经元细胞体→树突→突触C.树突→神经元细胞→轴突→突触D.树突→突触→轴突→神经元细胞体3.当神经纤维的某一部位受到刺激而产生兴奋时,兴奋部位的膜就很快地发生一次电位变化( )A.膜外由正电位变为负电位B.膜外由负电位变化正电位C.膜内由正电位变为负电位D.膜内外电位不变4.兴奋沿着神经纤维向前传导时,局部电流的形成是( )A.细胞膜内的兴奋部位与邻近的未兴奋部位形成电位差B.细胞膜内的兴奋部位与邻近的未兴奋部位没有电位差C.细胞膜外的兴奋部位与邻近的未兴奋部位没有电位差D.细胞膜内外的兴奋部位与邻近的未兴奋部位没有电位差5.某病人上肢的感觉和运动功能正常,视、听觉正常。
但下肢的感觉和运动功能丧失,最有可能受损的部位是( )A.大脑皮层B.脑干C.小脑D.脊髓胸段6.叩击膝盖下位的韧带时,小腿会发生突然跳起的反应,引起该反射的感受器是( )A.痛觉感受器B.触觉感受器C.本体感受器D.温觉感受器二、非选择题7.回答下列有关神经冲动传导的问题:(1)神经纤维处于静息状态时,若规定细胞膜外表面为零电位,则细胞膜内表面的电位是________(正、负或零)电位。
(2)产生静息电位的主要原因是________透过细胞膜向外扩散比________向内扩散更容易。
(3)当神经纤维受到刺激产生兴奋时,细胞膜内外表面离子的分布情况是________。
(4)如图所示表示3个通过突触连接的神经元。
现于箭头处施加一强刺激,则能测到动作电位的位置是( )A.a和b处B.a、b和c处C.b、c、d和e处D.a、b、c、d和e处(5)当动作电位刚通过神经纤维,细胞膜又恢复为静息电位时,发生的离子移动主要是( )A.K+经主动运输转运出膜外B.Na+经主动运输转运出膜外C.K+经被动运输转运入膜内D.Na+经被动运输转运入膜内能力拓展一、选择题1.一个人的手掌触到裸露电线(110V)会立即反射性地握紧电线,被解救后他再次看到裸露的电线,会立即反射性地把手缩回,这两种反射的正确叙述是( ) A.两种反射中枢都在脊髓B.两种反射中枢都在大脑C.前一种反射中枢在脊髓,后一种反射中枢在大脑D.前一种反射中枢在大脑,后一种反射中枢在脊髓2.下列关于脑和脊髓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脑外包有骨骼,脊髓外无骨骼B.脑和脊髓都与反射有关C.反射仅与脊髓有关D.神经元细胞体位于脑和脊髓表面3.北京奥运会男子足球比赛中,中国队开始了世界大赛中的第一例进球,球员踢球瞬间,神经冲动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形式是( )A.静息电位B.动作电位C.突触传导D.反射弧4.甲图的神经纤维上有A、B、C三个点,现将一个灵敏电流计连接到神经纤维细胞膜的表面A、B两点,若在C处给一强刺激,则电流表读数变化为( ) 5.神经元细胞膜上有钠、钾等离子的“离子通道”,在神经冲动的传导中“离子通道”是“局部电流”产生的重要结构基础。
课后强化演练第二章第1节通过神经系统的调节一、选择题1.某人腰椎部位因受外伤造成右侧下肢运动障碍,但有感觉。
该病人受损伤的部位可能是在反射弧的()①传入神经②传出神经③感受器④神经中枢⑤效应器A.②④B.①④C.①②D.②⑤解析:使下肢运动的反射弧的任何一个环节受损,都能导致下肢运动障碍,该病人有感觉,说明其感受器、传入神经完好无损,由于该病人是腰椎部位受伤造成的,因而最可能是脊髓中的低级神经中枢和传出神经受损,可排除效应器。
答案:A2.(2012·湛江模拟)根据下图分析神经细胞,叙述错误的是()A.此图可表示突触小泡膜B.静息电位的形成可能与膜上的②⑤等载体有关C.若此图为突触后膜,则突触间隙位于图示膜的A面D.若将神经细胞膜的磷脂层平展在空气—水界面上,③与水面接触解析:由该图A面具有糖蛋白可知,应是神经细胞膜外侧;静息电位的形成与K+外流有关,可能与膜上的②⑤等载体对K+的运输有关;若此图为突触后膜,则突触间隙位于图示膜的A面,即膜外侧;若将神经细胞膜的磷脂层平展在空气—水界面上,亲水性头部③与水面接触。
答案:A3.(2012·烟台一模)神经冲动在两个神经元之间传递时,以下生理活动不会发生的是()A.生物膜的融合和转化B.离子通道的开放和关闭C.ATP的合成和水解D.信号分子与突触前膜上受体的识别和结合解析:在突触处信号分子只能与突触后膜上的受体结合。
答案:D4.(2011·福建厦门模拟)对排尿反射弧不同部分受损引起的排尿异常的叙述正确的是()A.大脑皮层受损,排尿反射消失B.脊髓胸段以下损毁,排尿反射消失C.膀胱传入神经受损,一旦膀胱充盈就引起排尿反射D.膀胱壁的压力感受器受损,膀胱不能储存尿液,发生随时漏尿现象解析:排尿反射是低级反射,其神经中枢在脊髓,大脑皮层受损,排尿反射还存在,只是不受大脑控制;膀胱传入神经受损和膀胱的压力感受器受损,反射弧不完整,不能引起排尿反射。
班级 姓名 座号 成绩一、选择题(请将答案填入下表)1.与人体高级神经中枢无直接联系的活动是A .上自习课时边看书边记笔记B .开始上课时听到“起立”的声音就站立起来C .叩击膝盖下面的韧带引起小腿抬起D .遇到多年不见的老朋友一时想不起对方的姓名 2.下列关于反射弧的叙述,正确的是A .刺激某一反射弧的感受器或传出神经,可使效应器产生相同的反应B .反射弧中的感受器和效应器均分布于机体同一组织或器官C .神经中枢的兴奋可以引起感受器敏感性减弱D .任何反射弧中的神经中枢都位于脊髓 3.神经冲动在神经中枢内的可能传导途径是A :树突→突触→神经元细胞体→轴突B .轴突→神经元细胞体→树突→突触C .树突→神经元细胞体→轴突→突触D .树突→突触→轴突→神经元细胞体 4.如图是突触的结构模式图,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 .②④⑤共同构成突触B .①的形成需要高尔基体的参与C .③作用于④,只能使突触后膜产生兴奋D .由于③只能由②释放作用于④,所以兴奋在突触间的传递是单向的5.在人的脑内有一类突触只有突触结构而没有信息传递功能,被称为“沉默突触”。
上海科学家破解了神经元的“沉默突触”沉默之谜。
请你推测“沉默突触”不能传递信息的原因是①突触小体内没有细胞核 ②突触后膜缺少相应的糖蛋白 ③突触前膜缺乏相应的糖蛋白 ④突触小体不能释放相应的递质A .①②B .③④C .①③D .②④ 6.神经冲动在两个神经元之间传递时,以下生理活动不会发生的是A.生物膜的融合和转化 B.离子通道的开放和关闭C.ATP的合成和水解 D.信号分子与突触前膜上受体的识别和结合7.下图表示反射弧和神经纤维局部放大的示意图,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在甲图中,①所示的结构属于反射弧的感受器B.甲图的⑥结构中,信号的转换模式为电信号→化学信号→电信号C.若乙图表示神经纤维受到刺激的瞬间膜内外电荷的分布情况,则a、c为兴奋部位D.在兴奋部位和相邻的未兴奋部位之间,因电位差的存在而发生电荷移动,形成局部电流8.右图示神经元局部模式图。
基础演练一、选择题1.下列关于反射弧的理解,错误的是( )A.反射弧通常由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效应器五部分组成B.感受器接受适宜刺激后,能产生兴奋C.感受器由感觉神经元的神经末梢所组成D.效应器由运动神经元的神经末梢所组成解析:考查对反射弧的理解。
效应器是由传出神经(运动神经)末梢和它所支配的肌肉或腺体等组成。
答案:D2.下图表示一段离体神经纤维的S点受到刺激而兴奋时,局部电流和神经兴奋的传导方向(弯箭头表示膜内、外局部电流的流动方向,直箭头表示兴奋传导方向),其中正确的是( )解析:神经纤维上的静息电位是外正内负,当受到有效刺激后,改变了膜的通透性,钠离子大量内流,刺激处电位变为外负内正。
局部电流方向是由正电荷流向负电荷,所以在细胞膜内是由刺激点向两侧流动,在细胞膜外却流向刺激点,兴奋的传导方向与细胞膜内的电流方向相同,C项符合题意。
答案:C3.右图为突触结构模式图,对其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在a中发生电信号→化学信号的转变,信息传递需要能量B.1中内容物释放至2中主要借助于突触前膜的选择透过性C.2处的液体为组织液,含有能被3特异性识别的物质D.1中内容物使b兴奋时,兴奋处外表面分布着负电荷答案:B4.刺激某一个神经元引起后一个神经元兴奋。
当给予某种药物后,再刺激同一个神经元发现神经冲动的传递被阻断,但检测到突触间隙中神经递质的量与给予药物之前相同。
这是由于该药物( )A.抑制了突触小体中递质的合成B.抑制了突触后膜的功能C.与递质的化学结构完全相同D.抑制了突触前膜递质的释放解析:神经递质由突触前膜释放,经突触间隙,与突触后膜上的特异受体结合,引起下一个神经元的兴奋或抑制。
某种药物能使递质传递过程被阻断,但突触间隙中神经递质的量不变,说明该药物不影响突触前膜的功能,影响的是突触后膜的功能。
答案:B5.如图为反射弧结构示意图,下列与此相关的表述中错误的是( )A.图中包括了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和效应器B.刺激a时,d处可以产生局部电流C.刺激d时,a处可以产生局部电流D.b和c决定了神经冲动只能从e处传到f处解析:图中e是感受器,a是传入神经上的一点,b和c是突触结构,d为传出神经上的一点,f为效应器。
2.1通过神经的调节练习题
1.下列关于反射和反射弧的叙述正确的是()A.反射弧是神经系统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B.反射活动必须通过反射弧来完成C.只要有完整的反射弧,必然出现反射活动D.反射和反射弧在性质上是完全相同的2.小明的手指不小心被刀割伤时,由于疼痛而咬紧牙关。
这个过程中,他的神经兴奋传递途径是()
①传入神经②传出神经③手部感受器④脊髓
⑤牵动上下颌的肌肉⑥脑
A.③①⑥②④⑤B.③①⑥④②⑤C.③①④⑥②⑤D.③⑥④①②⑤3.某人因受外伤,致使脊髓从胸部折断开。
一般情况下()A.膝跳反射存在,针刺足部有感觉B.膝跳反射不存在,针刺足部有感觉
C.膝跳反射不存在,针刺足部无感觉D.膝跳反射存在,针刺足部无感觉
4.下图表示反射弧中一个神经元的局部模式图。
当人体内兴奋经过该神经元时,在神经纤
维膜内外的局部电流方向是()A.都是由左向右
B.都是由右向左
C.膜内由左向右,膜外由右向左
D.膜内由右向左,膜外由左向右
5.下列关于突触和兴奋传递的叙述不正确
...的是()A.兴奋在突触处只能单向传递
B.兴奋经过突触时发生了电信号→化学信号→电信号的转变
C.构成突触的两个神经元之间是有间隙的
D.突触前后两个神经元的兴奋是同时发生的
6.在人体内,神经冲动的传导不可能
...由()A.轴突→树突→细胞体B.轴突→细胞体→轴突
C.树突→细胞体→轴突D.细胞体→树突→轴突
7.镇痛药并不损伤神经元的结构,却能在一段时间内阻断神经冲动向感觉中枢的传导,它的主要作用部位在()A.细胞体B.轴突C.突触间隙D.树突
8.饮酒过量的人表现为语无伦次、走路不稳、呼吸急促,在①大脑②小脑③脑干三个结构中,与此反应相对应的结构分别是()A.③②①B.②①③C.③①②D.①②③
9.下列关于人的大脑皮层功能的叙述,不正确
...的是()A.分布有非条件反射的神经中枢B.分布有条件反射的神经中枢
C.可感知外部世界D.具有语言、学习、记忆和思维等高级功能10.当你专心答题时,参与的高级中枢主要有()
①下丘脑②大脑皮层H区(听觉性语言中枢)③大脑皮层S区(运动性语言中枢)
④大脑皮层V区(视觉性语言中枢)⑤大脑皮层W区(书写性语言中枢)
A.①③B.②③C.②④D.④⑤
11.某人会讲话、会写字,也能看懂文字,却听不懂别人的谈话,这个人患有()A.听觉性失语症B.运动性失语症C.失读症D.失聪症
12.聋哑人理解同伴的“手语”,最为关键的神经中枢是()A.视觉中枢B.语言中枢C.躯体感觉中枢D.躯体运动中枢
13.神经元接受刺激后产生兴奋并传导兴奋过程中,发生了机械刺激(或其它刺激)转变为电信号、电信号转变成化学信号和化学信号转变为电信号等变化,上述这些转变依次发生在 ( )
A .突触小体、突触前膜、突触后膜
B .刺激部位、突触前膜、突触后膜
C .刺激部位、突触小体、突触后膜
D .刺激部位、突触间隙、突触后膜
14.取出枪乌贼完整无损的粗大神经纤维并置于适宜环境中,进行如图所示的实验。
G 表示灵敏电流计,a 、b 为两个微型电极,阴影部分表示开始发生局部电流的区域。
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静息时,神经纤维膜内外的电位状况
是 。
(2)如果将a 、b 两电极置于神经纤维膜外,在c 处
给予强刺激(如图),电流计的指针会发生 次
方向 (填“相同”或“相反”)的偏转。
(3)若将b 电极置于d 处膜外(ab=bd),a 电极位置不变,则刺激c 处后,电流计是否偏转? 。
(4) 若将a 电极置于d 处膜外(bc=cd),b 电极位置不变,则刺激c 处后,电流计是否偏转? 。
15.图甲表示与缩手反射相关的结构,图乙是图甲中某一结构的亚显微结构模式图。
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甲图中f 表示的结构是 ,乙图是甲图中 (填字母)的亚显微结构放大模式图,乙图中的B 为一个神经元的 。
(2)缩手反射时,兴奋从A 传到B 的信号物质是 。
该反射弧由 个神经元组成。
(3)已知A 释放的某种物质可使B 兴奋,当完成一次兴奋传递后,该种物质立即被分解。
某种药物可以阻止该种物质的分解,这种药物的即时效应是 。
16.下图表示三个神经元及其联系。
其中“—○—<”表示从树突到细胞体,再到轴突及末梢(即一个完整的神经元模式),为了研究兴奋在一个神经元上的传导方向和在神经元间
(1)若①代表小腿上的感受器,⑤代表神经支配的小腿肌肉,则③称为,能
代表反射弧的结构为(用图中序号表示);
(2)刺激图中b点,则b点发生的膜电位变化是,图中点
(用字母表示)可发生兴奋;
(3)若刺激d点,图中点(用字母表示)可发生兴奋;
(4)一个神经元的突触小体与下一个神经元的相接触而形
成突触,图中共表示有个突触。
(5)由此说明: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是。
兴奋在两个神经元间的传递
是,其原因是。
17.下图为脊髓反射模式图,请回答:
(1)对反射弧结构的下列叙述,不正确
...的是。
A.①代表传出神经B.③代表突触C.M代表效应器D.S代表感受器
(2)在反射弧中,决定神经冲动单向传导的原因是。
A.冲动在S中单向传导B.冲动在②中单向传导
C.冲动在③中单向传导D.冲动在①中单向传导
(3)假设M是一块肌肉,现切断a处,分别用一定强度的电流刺激Ⅱ、Ⅲ两处,则发生的
情况是:刺激Ⅱ处,肌肉;刺激Ⅲ处,肌肉。
(4)在离肌肉5毫米的Ⅰ处给予电刺激,肌肉在3.5毫秒后开始收缩,在离肌肉50毫米
的Ⅱ处给予电刺激,肌肉在5.0毫秒后开始收缩。
神经冲动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速度为:毫米/毫秒。
18.下图1是测量神经纤维膜内外电位的装置,图2是测得的膜电位变化。
请回答:Array
(1)图1装置A测得的电位相当于图2中的_____点的电位,该电位称为_____电位。
装置B测得的电位相当于图2中的_____点的电位。
(2)当神经受到适当剌激后,在兴奋部位,膜对离子的_____性发生变化,_____离子大量流向膜_____,引起电位逐步变化,此时相当于图示中的_____段。
(3)将离体神经置于不同钠离子浓度的生理盐水中,给予一定剌激后,下图中能正确表
示膜电位变化下钠离子浓度关系的是。
(图中纵轴表示膜电位,横轴表示钠离子浓度对数值)
2.1通过神经的调节练习题参考答案
1-13 BCDCD DCDAD ABC
14.(1)外正内负(2)两相反(3)偏转(4)不偏转
15.(1)感受器d树突膜或细胞体膜
(2)神经递质3(3)B神经元持续兴奋16.(1)神经中枢①②③④⑤(2)由外正内负变成内正外负acde(3)ce(4)树突膜或细胞体膜3(5)双向的单向的神经递质只能由突触前膜释放,并作用于突触后膜
17.(1)A(2)C(3)收缩无反应(4)3018.(1)A静息C(2)通透钠内B(3)D
2.1通过神经的调节练习题参考答案
1-13 BCDCD DCDAD ABC
14.(1)外正内负(2)两相反(3)偏转(4)不偏转
15.(1)感受器d树突膜或细胞体膜
(2)神经递质3(3)B神经元持续兴奋16.(1)神经中枢①②③④⑤(2)由外正内负变成内正外负acde(3)ce(4)树突膜或细胞体膜3(5)双向的单向的神经递质只能由突触前膜释放,并作用于突触后膜
17.(1)A(2)C(3)收缩无反应(4)3018.(1)A静息C(2)通透钠内B(3)D
2.1通过神经的调节练习题参考答案
1-13 BCDCD DCDAD ABC
14.(1)外正内负(2)两相反(3)偏转(4)不偏转
15.(1)感受器d树突膜或细胞体膜
(2)神经递质3(3)B神经元持续兴奋16.(1)神经中枢①②③④⑤(2)由外正内负变成内正外负acde(3)ce(4)树突膜或细胞体膜3(5)双向的单向的神经递质只能由突触前膜释放,并作用于突触后膜
17.(1)A(2)C(3)收缩无反应(4)3018.(1)A静息C(2)通透钠内B(3)D
2.1通过神经的调节练习题参考答案
1-13 BCDCD DCDAD ABC
14.(1)外正内负(2)两相反(3)偏转(4)不偏转
15.(1)感受器d树突膜或细胞体膜
(2)神经递质3(3)B神经元持续兴奋16.(1)神经中枢①②③④⑤(2)由外正内负变成内正外负acde(3)ce(4)树突膜或细胞体膜3(5)双向的单向的神经递质只能由突触前膜释放,并作用于突触后膜
17.(1)A(2)C(3)收缩无反应(4)3018.(1)A静息C(2)通透钠内B(3)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