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2.季风水田种植农业地域类型s
- 格式:ppt
- 大小:9.36 MB
- 文档页数:49
一、农业地域类型(1)概念:农业地域类型是指在一定地域内形成的较稳定的、成型的区域性农业生产类型,它是历史长期发展的产物。
(2)农业地域类型的成因:自然条件差异;社会经济条件差异;农业生产方式和类型各具特色。
(3)分类:以种植业为主的农业地域类型(如水稻种植业、商品谷物农业)、以畜牧业为主的农业地域类型(如大牧场放牧业、乳畜业)、以混合农业为主的农业地域类型(谷物家畜农业、种植业和牧羊业或牧牛业并重的混合农业)。
1.水稻种植业(季风水田水田农业)(1)分布:主要分布在东亚、南亚和东南亚的季风气候区(2)亚洲水稻种植业的区位因素及区位优势自然因素:①气候:全年高温或夏季高温,热量充足,降水丰沛,雨热同期。
②地形:集中在平原、丘陵地区。
③土壤:土层深厚,土壤肥沃。
④水源:水源充足,灌溉便利。
社会经济因素:①劳动力:水稻种植过程复杂,劳动强度大,需要劳动力多,东亚、东南亚劳动力和南亚地区人口稠密,劳动力丰富。
②种植历史:种植历史悠久,传统经验丰富。
(3)水稻种植业的特点成因及发展措施注意:水稻种植业的机械化水平和科技水平低是针对亚洲大多数发展中国家而言的,日本的机械化水平和科技水平高。
2.商品谷物农业(1)商品谷物农业是一种以生产小麦、玉米等谷物为主,产品面向市场的农业地域类型主要分布在美国、加拿大、阿根廷、澳大利亚、俄罗斯等国,其经营方式一般以家庭农场为主,机械化水平高。
我国的东北、西北地区也有分布。
(2)商品谷物农业的特点:机械化水平高、科技水平高、商品率高、生产规模大和专业化水平高。
(3)美国商品谷物农业的发展的区位条件自然条件:①气候:气候温和,降水丰富,水热条件好(温带大陆性气候)②地形:地形平坦广阔(大平原、中央平原)③土壤:土层深厚、土壤肥沃(世界三大黑土区之一)④水源:水源充足(五大湖及密西西比河)社会经济因素:①人口密度:地广人稀,生产规模大,竞争优势大②工业发达:工业发达,为农业生产提供现代化的农业机械及电力、化肥和农药(机械化水平高)③科技:农业科技水平高,科技成果推广快。
3.2 以种植业为主的农业地域类型第一课时季风水田农业【课标要求】分析农业区位因素,举例说明主要农业地域类型特点及其形成条件。
【学习目标】1、结合有关资料,总结季风水田农业主要分布地区并能分析其形成的区位条件;2、识记季风水田区的水稻种植业的特点;【自主学习】1、季风水田农业主要分布在什么地区?主要作物是什么?最大的稻米生产国是哪国?【问题探究】1、根据材料分析季风水田农业形成的区位条件。
材料一:水稻是好暖喜湿的短日照作物,在生长季节需水量很大,要求田地平整,排灌方便。
与其他农业类型相比,水稻种植生产过程复杂,劳动强度大,需要投入大量的劳动力来精耕细作。
水稻单产很高。
材料二:亚洲季风水田农业主要分布区、气候分布图、人口密度分布图、地形分布图(见课本图3.11)(1)水稻种植主要分布在亚洲的哪些气候区?该种气候有什么特点?对季风水田农业有何影响?(2)水稻主要分布在哪些地形区?地形对水稻种植有何影响?(3)水稻分布区人口密度情况是怎样的、人口分布对季风水田农业有何影响?(4)季风水田农业的形成还可能受到哪些因素的影响?2、总结农业地域类型区位条件分析的方法【反馈检查】一、选择题1.季风水田区发展水稻种植业的优势条件是A.大面积可供开发的土地B.人口稠密、劳动力丰富C.终年高温多雨的气候D.便利的交通运输条件季风水田农业主要分布在亚洲季风区。
农业以种植业为主,作物以水稻为主,水稻被称为“亚洲的粮食”。
据此回答2——3题。
2.水稻种植可缓解某些地区人口对土地的压力的根本原因是A.水稻地区适应性强B.水稻种植技术简单C.水稻的单位面积产量高D.水稻种植很适合于小农经营3.“杂交水稻”的开发应用说明了我国农业发展必须坚持A.发展高产优质高效的农业B.不断增加国家对农业的投入C.贯彻土地承包责任制30年不变的政策D.千方百计地增加农民收入4.与我国南方同处亚热带的地中海沿岸地区仅有零星的水稻种植,其原因是A.光热条件不足,不宜水稻生长B.年降水量太少,缺水制约水稻生产C.夏季降水少,又无充足的水源以满足灌溉需求D.粮食过剩,不需要种植水稻二、综合题(1)写出水稻的主要分布区ABC(2)这些地区人口,劳动力,为发展水稻种植提供了有利条件。
一、热带雨林迁移农业迁移农业是一种古老的、比较原始的农业生产方式。
这种耕作方式没有固定的农田,耕地选择在森林和草地茂盛的地区,农民通过砍伐、焚烧,在森林中清理出一片土地,用原始的方法种植农作物。
当这片土地土壤的肥力减退,不能再生长植物时,农民就放弃它,去开发另一片土地,所以称为迁移农业.这种农业容易造成水土流失,导致生态平衡的破坏.如今,迁移农业主要分布在热带雨林地区的低地、丘陵地区。
迁移农业种植的农作物各不相同,主要为热带作物.二、水稻种植业(季风水田)水稻种植业是潮湿的热带和亚热带地区一种独特类型的农业.主要集中在东亚、东南亚、南亚的季风区以及东南亚的热带雨林区。
水稻种植业是一种需要投入大量劳动力的精耕细作的集约农业。
亚洲的水稻种植业有以下特点:一是小农经营;二是单位面积产量高,但商品率低;三是机械化水平低;四是水利工程量大;五是科技水平低。
问题及解决措施:加大科技投入,适度扩大种植规模等。
三、种植园农业种植园农业是热带地区种植单一经济作物的大规模的密集型商品农业,广泛分布在拉丁美洲、东南亚、南亚以及撒哈拉以南非洲。
我国海南岛的国营橡胶农场,生产形式虽然与种植园相似,但性质、规模、管理方式都与种植园有很大差别。
种植园农业往往从事的是大规模生产.园内拥有一套完整的生产、生活设施,不少种植园不仅有农业和运输机械,不有园内的道路系统、农产品加工厂、农机具维修厂、供电供水以及教育、卫生设施。
在这些地区有许多特殊的植物资源,如咖啡、可可、茶;香蕉、菠萝、芒果;油棕、剑麻、烟草、棉花和黄麻,它们在世界的经济作物中占有重要地位。
生产特点:种植单一经济作物的大规模的密集型农场。
问题及解决措施:生产、销售多受发达国家市场和资本控制,在国际贸易中处于不利地位。
四、商品谷物农业商品谷物农业是世界上生产商品粮的主要地域类型,是一种面向市场的农业类型,种植的作物以小麦和玉米为主.主要分布区有美国、加拿大、阿根廷、澳大利亚、俄罗斯、乌克兰等国家。
3.2以种植业为主的农业地域类型一、季风水田农业1、主要分布区:亚洲季风区2、农业以种植业为主,作物以水稻为主3、世界最大的稻米生产国一一中国【P48页读图思考】1季风水田农业地域类型的形成,与这里的地形和气候有什么关系?答:季风水田农业主要分布在热带、亚热带和温带季风区的地势平坦地区。
高温多雨适宜水稻生长,地势平坦便于水田管理。
2.水稻种植业是一种劳动密集型农业,这里有与之相适应的劳动力条件吗?答:季风水田农业主要分布在人口稠密地区,这里劳动力丰富。
3•季风水田农业的形成还可能受到哪些因素的影响?答:亚洲季风区人多地少,粮食需求量大,水稻单产高。
种植水稻可以缓解人口对土地的压力和对粮食的需求。
本地区水稻种植历史悠久(约有7000年),稻米是人们喜爱的主要粮食。
4、本区发展水稻种植业的有利区位条件:(1)有利的自然条件①热带、亚热带季风气候(雨热同期)和热带雨林气候(全年高温多雨)②有大面积的河流中下游平原和三角洲地区,田地平整,排灌方便(2)有利的社会经济条件①本地区人口稠密,劳动力丰富②水稻的单位面积产量很高,而本地区人均耕地少,种植水稻可以缓解人口对土地的压力和对粮食的需求③本地区水稻种植历史悠久,稻米是人们喜爱的主要粮食图解季风水田区的水稻种植业的区位条件5、季风水田区的水稻种植业的主要特点:特点 原因发展措施 小农经营 以家庭经营为主,人均耕地少,每户耕种的田地很少适度规模经营 单产咼, 商品率低精耕细作,使单产高,但由于生产规模小,人口多,所产 稻谷以自给为主控制人口数量机械化和 科技水平低田地规模小,经济水平低,劳动力丰富,机械化水平低, 农业生产主要靠传统经验,现代科技水平低加大科技投入, 提高机械化水平 水利工程量大 水稻生长需水量大,季风区旱涝灾害频繁,对水稻生产威胁大增加投入,兴修水利【P49页阅读】1我国著名水稻专家袁隆平主持的杂交水稻的发明和推广,为粮食生产开辟了广阔前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