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移动端到端数据业务管理系统介绍
- 格式:pdf
- 大小:4.48 MB
- 文档页数:35
端到端的智能服务系统近年来,智能化技术的飞速发展,极大地改善了我们的生活和工作环境。
从智能家居到智能交通,再到智慧城市,智能技术正在成为连接一切的桥梁。
然而,如何通过智能技术,为用户提供更为便捷、高效、个性化的服务,是当前急需解决的问题。
端到端的智能服务系统,应运而生。
1. 系统架构端到端的智能服务系统,即从前端到后端,包括用户端、服务端和数据端,构成一完整的服务链路。
用户端:主要包括APP、网站和终端设备,负责收集用户需求、反馈用户信息及提供用户服务等。
服务端:由各行业提供商组成,为用户提供各种服务,如旅游、餐饮、医疗、物流等。
数据端:集中存储各种数据,包括用户数据、服务数据、评价数据等,并用于数据分析及人工智能模型优化等。
2. 用户需求用户需求是端到端的智能服务系统建设的核心。
用户需求多样,涵盖面广,无法一一列举。
这里针对几个需求,进行简单分析。
(1)个性化服务在智能服务系统中,个性化服务将成为一大亮点。
系统通过对用户购买历史、搜索记录、评价等数据的分析,推荐与用户兴趣相关的服务,实现“服务变商品,商品变服务”的转化。
(2)即时响应在互联网时代,用户习惯了“一键下单,即时响应”的服务模式。
因此,在智能服务系统中,服务商需要及时响应用户需求,并提供即时的服务支持,以满足用户需求。
(3)数据信息化数据是智能服务系统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服务商需充分挖掘、整理、利用数据,可以提高服务质量,降低成本,提高用户体验。
3. 服务提供商服务提供商是端到端的智能服务系统中的关键角色。
他们提供各种服务,如旅游、餐饮、医疗、物流等。
服务提供商对系统的可靠性、安全性、稳定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他们需要具备以下几方面的能力:(1)技术实力服务提供商需要具备一定的技术基础,能够把业务转化为技术,实现自动化、智能化的服务流程,提高服务效率和质量。
(2)品牌影响力品牌影响力是服务提供商参与智能服务系统竞争的重要因素,一个有知名度、信誉度高的品牌,可以吸引更多的用户。
河北移动PCC功能策略的研究与应用张丹;刘礼【摘要】实施动态策略计费控制(简称PCC)功能,可以实现根据用户和业务制定市场策略,通过差异化服务实现计费、流量控制等,提升数据流量经营效益,实现智能管道对数据流量的价值提升。
【期刊名称】《电子技术与软件工程》【年(卷),期】2013(000)017【总页数】1页(P60-60)【关键词】河北移动;PCC;功能【作者】张丹;刘礼【作者单位】中国移动通信集团河北有限公司石家庄分公司,河北省石家庄市0500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TP273实施动态策略计费控制(简称PCC)功能,可以实现根据用户和业务制定市场策略,通过差异化服务实现计费、流量控制等,提升数据流量经营效益,实现智能管道对数据流量的价值提升。
PCC是由国际标准组织3GPP定义的动态策略和计费控制技术方案,采用业务、累积流量、用户签约信息、位置/接入、时间等多维策略手段,与业务营销、计费策略相关联,通过端到端业务质量控制机制,减少资源占用,实现数据流量业务的差异化服务。
PCC的目的是通过实现对数据流量业务的差异化、精细化管控和网络运营,有效应对数据业务流量冲击。
从网络演进层面看,PCC可实现2G/3G/LTE/WLAN接入的统一策略控制,符合网络从哑管道向可管、可控的智能管道演进的发展方向,符合四网协同的整体战略。
PCC策略的实施要充分考虑网络质量和用户的业务使用体验,谨慎、合理的实施差异化服务和控制,避免因网络质量和业务使用体验明显恶化引起受控用户的投诉。
PCC策略的实施要综合考虑2G/3G/LTE/WLAN四网的建设和网络使用情况,在保证业务质量的前提下,引导用户更多使用低成本网络,降低2G网络负载;对部分重度流量使用用户和高流量业务适当进行限制,提升网络价值。
PCC策略要做好长期发展规划,与网络演进、业务发展规划统筹考虑,尽量做到策略的完善性和长期性;在实施过程中,要分阶段、分步骤、谨慎稳步推进,从点到面、从简到繁逐步推广,并及时总结策略执行效果,逐步丰富和完善PCC策略。
中国移动省级业务运营支撑系统业务技术规范版1. 引言中国移动省级业务运营支撑系统(以下简称“系统”)是为了支持中国移动各省公司的业务运营需求而开发的。
本文档旨在规范系统的业务技术要求,确保系统能够稳定、高效地进行业务运营。
2. 系统架构系统采用了分布式架构,分为前端和后端两部分。
前端主要负责用户界面的展示和用户交互,后端则负责业务逻辑的处理和数据存储。
系统的前端采用HTML、CSS和JavaScript技术,以实现跨平台的用户界面。
后端则借助Java技术进行开发,通过使用Spring框架进行模块化设计和管理,提高系统的可维护性和扩展性。
3. 数据库设计系统的数据存储和管理采用关系型数据库。
数据库的设计要遵循以下原则:•合理的表结构设计,符合数据库范式要求,以确保数据的一致性和完整性。
•恰当的索引设计,提高查询性能,减少数据检索的时间开销。
•数据库的备份和恢复机制,确保数据的安全性和可靠性。
4. 业务流程系统根据中国移动省级公司的业务运营流程进行设计和实施。
以下是常见的业务流程:1.业务办理:用户通过系统提交业务办理请求,请求将发送到后台进行处理。
2.业务审核:后台系统对用户提交的请求进行审核,根据业务规则进行判断,并生成相应的审核结果。
3.业务处理:根据审核结果,后台系统对业务进行处理和操作,包括生成工单、发送短信通知等。
4.业务完成:业务处理完成后,系统会生成业务办理的相关数据和报表,并通知用户处理结果。
系统的业务流程应该通过流程图和文字说明来清晰地呈现,以便于系统用户和开发人员的理解和使用。
5. 接口规范系统的接口规范是系统与其他系统或模块进行交互的重要依据。
接口规范应该包括以下内容:•接口功能说明:明确接口的功能和用途。
•接口参数:要求明确接口的输入参数和输出参数,包括参数类型、参数名称和参数说明。
•接口调用方法:要求明确接口的调用方式和操作步骤,以便其他系统或模块能够正确地调用接口。
接口规范的编写应该遵循统一的规范,以提高开发效率和协作效果。
移动终端管理系统(管理平台)使用说明书国家统计局2014年9月目录1 登录 (4)2 区划管理(本调查不需要此操作) (5)2.1区划 (5)2.2普查小区下载(略) (5)3 上传管理(本调查不需要此操作) (6)3.1上传应用 (6)3.2 文件、地图、底册与制度包上传管理 (9)4 推送管理(如上级无通知要求,则本调查不需要此操作) (11)4.1应用分发 (11)4.2 文件、地图、底册、制度包推送管理 (14)5 消息管理 (16)6 推送统计(本调查不需要此操作) (17)7 终端管理 (18)8 用户管理 (19)概述为了配合以移动终端设备为终端和载体的数据采集任务,提高数据采集的整体质量,开发了移动终端管理系统。
本系统将对国家统计局移动终端数据采集设备从运行状态、数据推送和软件安装(卸载)等情况进行统一管理;以支撑第三次全国经济普查和国家统计局利用移动终端的数据统计工作。
移动终端管理系统简称MDM系统,主要实现由管理员对移动设备(手机,PDA)等的远程管理。
本系统与数据采集程序紧密结合,对操作系统为安卓的智能终端进行管理。
管理内容主要包括对设备的注册、注销管理、PDA的安全管理、推送管理等。
本系统有两个部分组成,一是安装在PDA上的移动终端管理客户端程序(简称MDM 客户端程序),另外一个是部署在服务器上,各级管理员根据权限进行管理和使用的移动终端管理平台(简称MDM平台)。
本手册主要介绍移动终端管理系统管理平台端的各项功能。
移动终端管理客户端程序各项功能见《移动终端管理系统(客户端程序)使用说明书》。
1 登录管理员使用移动终端管理系统时,需要通过登录验证用户身份。
目前系统中已生成到区县级的各级管理员用户,用户名规则为本地地址码(省级两位地址码,地市级4位地址码,区县级6位地址码),初始密码请向各级管理员获取,第一次登录后请及时修改密码。
1、在IE浏览器里输入域名https://219.235.129.237 登录MDM管理平台,由于采用https方式访问,如果浏览器弹出如下提示时,点击“继续浏览此网站”即可。
中国移动业务运营业务支撑系统(BOSS)概要设计书业务管理子系统版本号: 3.0密级:机密编写:▁▁▁▁▁▁▁▁年▁▁月▁▁日审核:▁▁▁▁▁▁▁▁年▁▁月▁▁日批准:▁▁▁▁▁▁▁▁年▁▁月▁▁日联创科技目录1.引言................................................................................................................................................................ 31.1软件名称........................................................................................................................................ 31.2文档说明........................................................................................................................................ 31.3文档密级........................................................................................................................................ 31.4参考资料........................................................................................................................................ 32.总体描述........................................................................................................................................................ 32.1功能描述........................................................................................................................................ 32.2软件结构........................................................................................................................................ 43.模块设计........................................................................................................................................................ 43.1资源管理........................................................................................................................................ 43.1.1分级管理与权限控制............................................................................................................ 43.1.2........................................................................................................................................................ 73.1.3号码资源管理........................................................................................................................ 73.1.4卡号资源管理.................................................................................................................... 123.1.5票据资源管理.................................................................................................................... 223.1.6续费卡资源管理................................................................................................................ 223.1.7终端配件资源管理............................................................................................................ 313.1.8其他资源管理.................................................................................................................... 353.2资费管理.................................................................................................................................... 353.2.1业务资费管理.................................................................................................................... 353.2.2帐务资费管理.................................................................................................................... 373.2.3套餐资费管理.................................................................................................................... 433.3客户管理.................................................................................................................................... 483.3.1潜在客户管理.................................................................................................................... 483.3.2客户信用管理.................................................................................................................... 503.3.3客户有效期管理................................................................................................................ 673.3.4客户欠费管理.................................................................................................................... 703.3.5用户积分管理.................................................................................................................... 753.4大客户管理................................................................................................................................ 783.4.1大客户分类........................................................................................................................ 783.4.2大客户资料管理................................................................................................................ 783.4.3大客户信用管理................................................................................................................ 823.4.4大客户服务........................................................................................................................ 833.4.5大客户分析........................................................................................................................ 833.5集团用户管理............................................................................................................................ 833.5.1集团用户分类.................................................................................................................... 833.5.2集团用户资料管理............................................................................................................ 843.5.3集团用户信用管理............................................................................................................ 863.5.4集团用户资费管理............................................................................................................ 873.5.5集团用户服务.................................................................................................................... 883.5.6集团用户统计分析............................................................................................................ 883.6代理商管理................................................................................................................................ 883.6.1代理商分类........................................................................................................................ 883.6.2代理商资料管理................................................................................................................ 883.6.3代理商结算........................................................................................................................ 893.6.4代理商评估........................................................................................................................ 891.引言1.1软件名称1.2文档说明1.3文档密级1.4参考资料✧《BOSS业务规范》✧《BOSS系统技术规范》✧《移动BOSS系统需求规格书-营收管理-V1_0》✧《移动BOSS系统需求规格书-查询统计-V1_0》✧《移动BOSS系统需求规格书-帐务管理-V1_0》✧《移动BOSS系统需求规格书-资源管理-V1_0》✧《移动BOSS系统需求规格书-辅助管理-V1_0》✧《移动BOSS系统需求规格书-代理商管理-V1_0》✧《移动BOSS系统需求规格书-增补需求汇编1-V1_0》✧《移动BOSS系统需求规格书-移动计费(漫游)-V1_0》✧《移动BOSS系统需求规格书-移动计费(数据)-V1_0》✧《移动BOSS系统需求规格书-移动计费(语音)-V1_0》✧《移动BOSS系统需求规格书-移动计费(语音)-附件3_预处理校验规则》✧《移动BOSS系统需求规格书-移动计费(语音)-附件4_字段检验标准》✧《移动BOSS系统需求规格书-移动计费(语音)-附件6_统计要素》✧《移动BOSS系统需求规格书-移动计费-V1_0》✧《移动BOSS系统需求规格书-联机指令-V1_0》✧《移动BOSS系统需求规格书-数据采集-V1_0》2.总体描述2.1功能描述业务管理主要完成与客户服务密切相关的信息管理,主要包括资源的管理,资费的管理,客户的管理,大客户的管理,集团用户的管理,代理商的管理。
PCC原理及应用简介发表时间:2019-07-29T17:07:55.923Z 来源:《基层建设》2019年第14期作者:甄振微[导读] 摘要:本文分析了移动数据业务面临的新客户和新挑战,并针对此问题提出了解决这些问题的关键技术,介绍了策略控制和计费(Policy Control and Charging,PCC)网络架构及管控手段,最后展示了PCC管控效果。
中国移动通信集团河北有限公司网管中心河北省石家庄市 050035摘要:本文分析了移动数据业务面临的新客户和新挑战,并针对此问题提出了解决这些问题的关键技术,介绍了策略控制和计费(Policy Control and Charging,PCC)网络架构及管控手段,最后展示了PCC管控效果。
关键词:PCC;差异化管控一、概述随着移动互联网技术的发展,移动数据业务的用户越来越多,流量越来越大,也出现了很多新课题和新挑战。
比如数据业务流量各网络分布不均衡,网络分流不足,数据业务价值差异明显,但资源效率与效益失衡,因此如何保障VIP客户的用户体验,控制例如QQ、微信等小流量的及时消息业务长时间占用无线资源,在数据业务流量的不断冲击下,实现差异化、精细化管控和网络运营,策略性进行数据业务资源配置,让大流量的高价值用户得到有效保障,P2P等低价值业务的到有效管控成为当下运营商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因此通信网络中引入3GPP中的PCC即策略控制和计费(Policy Control and Charging,PCC)成为用来解决这些问题的关键。
二、PCC的网络架构及管控手段简介PCC全称Policy and charging Control,该架构是3GPP R7提出的分组域业务的承载管理和控制架构,R8在R7的基础上增强了对LTE/CDMA/WLAN等多种接入类型、漫游、PCRF寻址增强等功能点,R9主要进行完善工作,R10提出了“Policy Plane”的概念,并开展DPI 业务检测上报、SPR标准化、基于业务选网等增强功能研。
中国移动客户服务系统规范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中国移动客户服务系统为更好地满足用户需求和提供优质的客户服务,特制订了一套规范。
本规范将详细介绍中国移动客户服务系统的架构、功能、流程以及相关规定,以确保系统运行的高效性和用户体验的优越性。
一、系统架构中国移动客户服务系统采用分布式架构,包括前端界面、服务器、数据库三个主要组成部分。
前端界面提供用户注册、登录、查询、反馈等功能;服务器负责处理用户请求并与数据库交互;数据库存储用户信息、业务数据等。
这样的架构能够实现高效的信息传递和处理,确保客户服务的快速响应和稳定性。
二、系统功能中国移动客户服务系统提供多样化的功能,以满足用户的各种需求。
主要功能包括如下几个方面:1. 用户注册与登录:用户可以通过系统提供的注册功能创建账户,并使用账户登录系统,实现身份认证和访问权限控制。
2. 业务查询与办理:用户可以通过系统查询自己的余额、套餐资费、充值记录等信息,同时可以通过系统办理业务如套餐变更、流量充值等,提高用户的自主性和操作便利性。
3. 在线客服与咨询:系统设置在线客服功能,用户可以通过系统提交问题或咨询,并及时得到解答或建议。
4. 投诉与建议反馈:用户可以通过系统提交投诉与建议,系统将及时处理并给予反馈,以改进服务质量和用户满意度。
5. 故障申报与维修:用户可以通过系统报告设备故障,并预约维修服务,系统将派遣维修人员及时处理,提高用户的故障解决效率。
三、流程规范为保证系统运行的顺畅和用户体验的一致性,中国移动客户服务系统制定以下流程规范:1. 用户注册流程:用户需提供真实有效的身份信息进行注册,系统将进行身份验证和信息存储,并为用户创建唯一标识。
2. 用户登录流程:用户输入正确的账户名和密码进行登录,系统进行身份验证并授权用户访问相应的功能。
3. 业务查询与办理流程:用户输入查询或办理的业务信息,并根据用户权限和业务需求进行处理,系统反馈相应结果给用户。
4. 在线客服与咨询流程:用户提交问题或咨询,系统将分配客服人员进行处理,客服人员需要提供准确、友好的解答或建议。
手机上网业务质量端到端分析方法和系统发表时间:2016-12-09T15:39:03.430Z 来源:《基层建设》2016年23期作者:刘浩锋陈伟雄[导读] 摘要:为保障客户的上网体验,需要建立一套贴近客户感知的业务质量评估体系;需要贯通手机上网“端管云”各个环节,分析定位质差问题、开展优化提升。
本文介绍了一种手机上网业务质量端到端的分析方法,基于4G信令构建业务感知评估体系,通过业务端到端分析模型定界到业务质差环节。
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广东有限公司东莞分公司 523129摘要:为保障客户的上网体验,需要建立一套贴近客户感知的业务质量评估体系;需要贯通手机上网“端管云”各个环节,分析定位质差问题、开展优化提升。
本文介绍了一种手机上网业务质量端到端的分析方法,基于4G信令构建业务感知评估体系,通过业务端到端分析模型定界到业务质差环节。
关键词:手机上网质量;端到端;分析方法 4G网络的普及推动了移动数据业务的快速发展,手机上网感知成为影响客户体验的主要因素。
传统的网络质量评价体系只关注网络侧指标,不能涵盖手机上网的所有环节,特别是终端和内容源;同时手机上网业务种类丰富,复杂性远非传统话音业务可比,所以传统的网络质量评价体系已经不能满足4G 数据业务运营的需求。
为此急需建立一套贴近客户感知的业务质量评估体系;急需贯通手机上网“端管云”各个环节,分析定位质差问题、开展优化提升,实现手机上网感知的可视、可控、可分析、可溯源。
一、手机上网业务技术方案1、系统框架采集 4G 信令,在海量数据基础上,建立业务感知评估体系,形成业务端到端分析方法并进行业务质量保障和提升。
整体思路以客户4G热点业务感知为重点保障对象,开发端到端业务质量分析模块,通过“发现热门业务”、“监测热点业务质量”、“业务质差环节自动定界”、“质差问题整改”四大步骤做好 4G 业务质量保障工作。
同时开展两项专题工作:挑选微信、AppStore等4G热点业务开展内容源精细化质量提升;筛选视频业务质差TOP小区,以周粒度开展无线专项整改。
PTN设备简介烽火通信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技术服务一部 2011年3月烽火通信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内容摘要1 PTN技术 2 烽火PTN网络解决方案 3 PTN实际应用案例解析网络转型后全业务运营目标网络架构—TDM的逐步 退出,IP的高 速发展 —IP的物理接 口形式多样: POS、 FE/GE/10GE ALL IP统一网络 协议,简 化网络层 次,便于 提供各种 类型的新 业务,实 现综合业 务运营业务 层 核心 层SCP/A S数据业务 能力部件融合数 据业务 平台面向全业务运营 的IT支撑系统IMSMGCF CSCF HLR/HSSPS域SGSN GGSNR4 CS域MSC SERVE R MGW统一 PORTAL CRM/客服 融合计费ASON(GMPLS)传送 层2G RANMSTP网络 OTN OTN网络ASON(GMPLS)3G RANPTN网络BOSS容灾 经营分析ASON(GMPLS)OLT FTTx ONU ON UBOSS网管接入 层ON T网络转型“统一的业务承载+丰富的接入”是当前主流FMC发展方向。
什么技术是城域传送网最适合的高性能 OAM高性能 高 可 靠 性 技术 易于 管理 维护可靠性 安全性…… 端到端业务管理 适应多业务传送 大容量 低TCO技术无分好坏,仅 根据不同的应用场 景和业务需求决定 是否适合。
其它(PTN)技术的选择MSTP:采用刚性管道承载分组业务,汇聚比受限,统计复用效率不高,业务调度不灵活,高 带宽提供成本较高。
传统Ethernet/ME:缺乏有效的Qos保证、网络保护机制、端到端OAM保障,很难进行多业务 承载。
MPLS路由器:流量工程在大型网络中部署复杂,网络管理复杂,FRR以及LSP1+1的保护性能 在大型网络中无法充分保障,三层到边缘极大增加网络的CapEx开支。
PTN的设计理念Ethernet分组汇聚 多播 支持传统业 务 “Packet” 分组特性 灵活性 可扩展性 面向未 来 分组传送网(PTN)在传送网中引入了分 组特性: 支持高效统计复用功能,端到端弹性管 道 提供面向分组业务的QoS机制,同时利 用面向连接的网络提供可靠的QoS保障 灵活的业务提供,支持电信级以太网业 务,通过电路仿真机制支持TDM、ATM 等传统业务 分组传送网(PTN)保留了传送网的功能 特征: 通过分层和分域提供了良好的可扩展性 快速的故障定位、故障管理和性能管理 等丰富的操作管理维护(OAM) 可靠的网络生存性,支持快速的保护倒 换 不仅可以利用网络管理系统配置业务, 还可以通过智能控制面灵活的提供业务 提供频率同步和时间同步Qos管理PTN统一的 传送平 台 快速保 护SDH时间同 步 带宽规 划端到端 高效管 理面向连 接 “Transport” 传送特性 端到端Qos 完善OAMPTN=分组技术+SDH运营经验 Packet Transport Network内容摘要1 PTN技术 2 烽火PTN网络解决方案 3 PTN实际应用案例解析烽火PTN产品架构体系架构统一的控制平面SmartWeaver 与SDH、OTN统一的智能 引擎,为您打造一体化智 能光网络。
图1跨线路网络架构示意
各线路设置独立端到端的LTE系统,各条线路的LTE核心网设置移动性管理实体(eMME)、信令网关(SGW)、数据网关(PGW)、归属签约用户服务器(eHSS)、TCF和TMF,采用核心网之间互联互通支持跨线漫游业务。
2条线路LTE核心网之间应支持S5、S10、S6a、Tc2接口互联互通。
数据通信业务实现方式
为实现跨线混跑的运营场景,需要LTE-M系统的核心网之间接口实现信令互通。
UE)跨线前,信令在源核心网的eMME、SGW 之间传输,使用源核心网的内部接口,使用源线路的获取用户信息和鉴权。
跨线切换后,信令在目标核心网的eMME和SGW之eMME通过S6a口到源eHSS获取用户信息和鉴权,但不使用目标核心网的PGW,而是目标sGW
至源核心网的PGW。
《城市轨道交通车地综合通信系统(LTE-M
部分:数据业务互联互通测试》(T/CAMET04008.1
定了城市轨道交通领域LTE-M系统列车接入单元
同通信设备厂家的LTE-M系统通信的协议信令和性能方面的测试方法和要求。
实际组网中,需要在A/B网互联的核心交换机上配置静态路由,实现跨线路核心网的
图2A网跨线组网示意图3B网跨线组网示意。
新版移动业务管理子系统(NSMS)的设计与实现的开题报告一、项目背景中国移动通信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国移动)是国内领先的移动通信服务提供商,拥有9.6 亿用户。
为提高工作效率,提升用户服务水平,中国移动现需建设一套全面覆盖的移动业务管理子系统(NSMS),对所有移动业务的管理进行全面协调和集中安排,以满足业务发展、客户需求和工作要求等多种需求。
二、项目目标1.建立一套完整的移动业务管理体系,实现业务全流程、全覆盖的管理;2.提供完整的移动业务管理方案,包括业务管理、业务分析、业务评估、业务监控等模块;3.提高业务响应和处理效率,缩短业务处理时间,提升客户满意度;4.提高业务管理和运营水平,加速移动业务发展步伐,开拓和拓展新的业务领域。
三、项目涉及的技术与工具1.前端技术:HTML、CSS、JavaScript;2.后端技术:Java、Spring、MyBatis;3.数据库:MySQL;4.开发工具:IDEA、Navicat、Git、Maven。
四、项目计划1. 系统需求分析与设计(2周)根据用户需求,完成系统的需求分析和设计,包括各个模块的功能、数据流和系统架构。
2.数据库设计和开发(2周)设计数据库结构,完成数据库建模和优化,并进行数据表的创建和数据迁移。
3.后端开发(4周)使用 Java、Spring 和 MyBatis 等技术进行后端代码开发,实现各个模块的业务逻辑和数据交互。
4.前端开发(3周)使用 HTML、CSS 和 JavaScript 等技术进行前端页面设计和开发,实现用户界面和交互效果。
5.系统集成和测试(2周)将前后端代码进行集成测试,对系统进行功能测试、性能测试和安全测试,确保系统可靠运行。
6.系统部署和维护(1周)将系统部署到服务器上,并进行后期维护和更新。
五、项目团队1. 项目经理:负责项目的组织和管理,协调各个开发人员之间的合作和任务分配,确保项目能够按时顺利完成。
端到端专线业务资源释放及手填资费操作手册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内蒙古有限公司业务支撑系统部二〇一二年三月修订记录目录1业务概述 (5)2参考资料 (5)3端到端专线业务资源释放 (5)3。
1功能描述 (5)3.2模块位置 (5)3。
3操作界面 (5)3。
4.................................................................................................................................. 操作步骤63。
5注意事项 (6)4端到端专线手填资费 (6)4.1功能描述 (6)4.2模块位置 (7)4.3操作界面 (8)4。
4操作步骤 (8)4.5模块位置 (10)4.6操作界面 (11)4.7操作步骤 (12)4.8注意事项 (13)1业务概述2参考资料3端到端专线业务资源释放3。
1 功能描述对于网络侧投资超出分公司预算的专线,网络侧需要释放资源的操作驱动,需要CRM主动通知eosm释放这个资源,客户经理在做资源确认工单归档时参照eoms对本条专线资源确认工单的回复内容,在前台选择是否释放eoms侧资源。
3。
2 模块位置客户服务融合管理—〉端到端管理—> 商机管理模块-> 资源确认环节3.3操作界面3.4 操作步骤1)点击【资源确认】超链接,进入资源确认页面。
根据EOMS侧回复结果,可以点击【释放资源(无资源或投资过高)】选项,结束该订单。
3.5 注意事项无。
4端到端专线手填资费4。
1功能描述端到端专线产品具体的资费值可以手工填入,目前分为两种,包月资费和包年资费,包月资费最低300元/月,包年资费最低3000元/月。
4。
2模块位置客户服务融合管理—>端到端管理-〉商机管理-〉点击《生成订单》超链接。
注:新增订单选择资费4.3操作界面4.4操作步骤1、点击【修改】按钮.2、点击手填资费,然后选择包年或包月资费后点击【订购】按钮,资费文本框填写具体的资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