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温州市质量与品牌奖励管理办法的通知
- 格式:doc
- 大小:25.00 KB
- 文档页数:2
温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2014年温州市质量强市建设行动计划的通知正文:---------------------------------------------------------------------------------------------------------------------------------------------------- 温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2014年温州市质量强市建设行动计划的通知(温政办〔2014〕98号)各县(市、区)人民政府,市各有关单位:《2014年温州市质量强市建设行动计划》已经市人民政府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组织实施。
温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室2014年7月29日2014年温州市质量强市建设行动计划为贯彻落实《关于印发贯彻实施质量发展纲要2014年行动计划》(国办发〔2014〕18号)和《关于印发2014年质量强省建设行动计划的通知》(浙政办发〔2014〕75号)精神,明确2014年温州市质量工作重点,全面完成全国质量强市示范城市创建工作,制定本行动计划。
一、2014年质量强市建设主要目标争取全面完成创建全国质量强市示范城市工作,保持全市质量安全形势的总体稳定,不发生负有直接监管责任的重特大质量安全事件。
质量建设投入增幅不低于GDP增长幅度。
制造业产品质量合格率达到92%以上,主要农产品质量安全监测合格率达到96%以上,规模以上企业主导产品采用国际标准和国外先进标准比率达到53%以上。
在建公路和水运工程、大中型水利水电工程、住宅工程质量安全监督覆盖率达到100%,竣工交付使用工程质量合格率达到100%。
服务质量满意度达到75以上。
地表水水质持续改善,争取Ⅲ类以上比例达到64%以上,县级以上集中式饮用水源地水质达标率达到87%以上,城市环境空气质量(AQI)优良率达到65%以上。
二、2014年质量强市建设的主要任务(一)争取全面完成示范城市创建任务。
温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公布温州市2005-2007年中国名牌产品培育发展目录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温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公布日期】2005.04.21•【字号】•【施行日期】2005.04.21•【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宏观调控和经济管理正文温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公布温州市2005-2007年中国名牌产品培育发展目录的通知各县(市、区)人民政府,市各有关单位:为了认真实施全市工业发展“12345工程”,继续推进“质量立市、名牌兴业”战略,引导、鼓励企业争创国家级、省级品牌,促进我市工业由“数量经济”向“质量经济”、“品牌经济”转变,根据市委、市政府《关于进一步提高产品质量,全力打造产业品牌的实施意见》(温委发〔2004〕35号)要求,市“质量立市”办公室在深入调研、广泛征求意见的基础上,制订了《温州市2005-2007年中国名牌产品培育发展目录》。
经市政府领导同意,现将该《目录》予以公布,并提出如下工作要求,请一并贯彻执行。
一、提高认识,明确职责,合力兴工。
大力实施名牌战略,提升产业核心竞争力,增强工业经济综合实力,是深入实施“12345工程”的重要环节,关系温州经济的长远发展。
各地各单位务必高度重视,切实增强前列意识,明确职责,落实任务,采取有力措施,抓实抓好这项工作。
各县(市、区)政府要进一步加强对实施名牌战略工作的协调和领导,精心组织,周密部署,强力推进,并督促各有关职能部门采取切实有效措施,帮助企业争创中国名牌产品。
各有关部门要认真履行职责,为企业营造良好的创名牌工作环境。
质量技术监督部门:确定专人,指导和帮助企业开展创中国名牌产品工作;帮助企业建立标准化管理体系和计量检测体系,鼓励企业积极采用国际标准或国外先进标准,获得“采标”证书和使用“采标”标志;帮助企业进一步完善质量管理体系,提高企业质量管理水平;帮助企业开展质量赶超活动,努力提高其产品质量;帮助企业将列入培育目录的产品纳入中国名牌产品评价目录。
温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2014-2015年度县(市、区)政府质量工作考核结果的通报
文章属性
•【制定机关】温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公布日期】2016.02.16
•【字号】温政办〔2016〕14号
•【施行日期】2016.02.16
•【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
•【时效性】现行有效
•【主题分类】机关工作
正文
温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2014-2015年度县(市、区)政
府质量工作考核结果的通报
温政办〔2016〕14号
各县(市、区)人民政府,市各有关单位:
根据《浙江省质量工作考核办法》(浙政办发〔2013〕156号)、《温州市质量工作考核实施细则》(温政办发明电〔2014〕201号)和《2015年度县(市、区)政府质量工作考核评分细则》(温政办发明电〔2015〕177号)精神,市质量强市办对各地、各有关部门2014-2015年度质量工作进行了考核。
经市政府审定,现将考核结果予以通报:
一、A级单位(7个)
乐清市政府、瑞安市政府、龙湾区政府、苍南县政府、鹿城区政府、瓯海区政
府、文成县政府。
二、B级单位(5个)
泰顺县政府、永嘉县政府、洞头区政府、温州经开区管委会、平阳县政府。
希望各地、各有关部门进一步加强对质量工作的领导,认真贯彻落实国务院《质量发展纲要(2011-2020年)》精神,深入推进“质量温州”建设,切实保障质量安全,提升质量发展水平,推动经济社会向质量效益型转型提升,为温州打造迈入全面小康社会标杆城市作出新的贡献。
温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2016年2月16日。
温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进一步分解落实2006年度温州市质量与品牌战略实施工作任务的通知【法规类别】企业综合规定【发文字号】温政办[2006]145号【发布部门】温州市政府【发布日期】2006.08.15【实施日期】2006.08.15【时效性】现行有效【效力级别】XP10温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进一步分解落实2006年度温州市质量与品牌战略实施工作任务的通知(温政办[2006]145号二○○六年八月十五日)各县(市、区)人民政府,市各有关单位:去年以来,我市各地、各有关部门按照《中共温州市委、温州市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实施品牌立市战略的若干意见》(温委发〔2005〕105号)的要求,做了大量工作,取得了明显成效。
为加快建设“品牌强市”,力争实现我市今年新增国家级品牌4-6个、省级品牌25-35个的目标,经市人民政府研究,现将2006年度我市质量与品牌战略实施工作任务分解如下:一、把实施质量与品牌战略作为促进产业结构优化,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一个重要手段,制定“品牌培育计划”,明确培育目标,引导列入培育目录的企业不断改善质量管理,采用国际标准和国外先进标准,不断提高产品的技术含量和质量水平。
采取政策导向,发展支柱产业和主导产品,加快产业结构调整。
建立健全实施质量与品牌战略的工作机构,负责品牌培育的统筹规划、组织协调、指导监督、宣传教育、舆论引导、评比奖励等工作。
建立县级质量工作专项基金和品牌奖励基金。
促使辖区内市级以上名牌产品的销售收入占当地工业总销售收入的比重有明显提升,拥有自主品牌的产品出口额占当地出口总额的比重有明显提高。
责任单位:各县(市、区)人民政府。
二、加强质量与品牌战略的规划管理,有计划、分步骤地推进质量与品牌战略的实施。
各有关职能部门要编制好本部门实施质量与品牌战略计划,并加强对企业创品牌工作的业务指导。
指导有关商会制定发展规划和管理措施,督促商会配合名牌培育质量提升工作。
责任单位:市实施品牌战略联席会议办公室和质量立市办(合署办公,以下简称市质量立市办)、发改委,协助单位:市质监局、工商局、经贸委、建设局、外经贸局、农业局、林业局、海洋与渔业局、工商联等相关单位。
温州市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强温州市产品质量和食品安全工作的意见【法规类别】国家安全工作【发文字号】温政发[2007]75号【发布部门】温州市政府【发布日期】2007.11.02【实施日期】2007.11.02【时效性】现行有效【效力级别】地方规范性文件温州市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强温州市产品质量和食品安全工作的意见(温政发〔2007〕75号)各县(市、区)人民政府,市政府直属各单位:为贯彻落实《浙江省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强产品质量和食品安全工作的通知》(浙政发〔2007〕51号),深入实施《温州市质量振兴实施计划(1999-2010年)》,进一步加强全市产品质量和食品安全工作,现提出如下意见。
一、充分认识产品质量和食品安全工作的重要性和紧迫性(一)产品质量和食品安全事关人民群众切身利益,事关企业的生存和发展,事关温州的声誉和形象。
自我市1994年在全国率先提出“质量立市”发展战略以来,经过10多年的积极努力,逐步解决了区域性产品质量问题,温州产品质量的总体水平稳步提高,产品质量和食品安全工作取得了明显成效,三次获得“全国质量立市先进市”荣誉称号,并被命名为“中国品牌经济城市”。
但是,由于我市的产业结构特点及一些企业质量安全意识不强等原因,产品质量波动性较大,质量安全问题时有发生。
近年来,先后有“劣质奶粉”、“毒鸡翅”、“黑心毯”、“劣质减压起动器”、“劣质摩托车乘员头盔”等产品质量问题被中央媒体曝光,对温州产品的整体形象造成了严重的负面影响。
少数企业甚至逃避检验监管,导致不合格商品流入国外市场,影响了温州产品在国际市场上的声誉。
因此,各地、各有关部门要进一步增强责任感和紧迫感,以对国家和人民群众高度负责的态度,把产品质量和食品安全工作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切实抓紧抓好,努力促进全市经济又好又快发展和社会和谐稳定。
二、围绕产品质量和食品安全专项整治活动确定的重点,依法全面加强产品质量和食品安全监管(二)坚持从源头抓产品质量和食品安全。
温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温州市市长质量奖评审管理办法(2020年修订)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温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公布日期】2020.11.01•【字号】温政办〔2020〕79号•【施行日期】2020.12.01•【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质量监督检验检疫其他规定正文温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温州市市长质量奖评审管理办法(2020年修订)的通知各县(市、区)人民政府,市政府直属各单位:《温州市市长质量奖评审管理办法(2020年修订)》已经市政府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组织实施。
温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室2020年11月1日温州市市长质量奖评审管理办法(2020年修订)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引导和激励全市各行各业加强质量管理、实施卓越绩效管理,提高产品和服务质量水平,助推经济高质量发展,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产品质量法》、国务院《质量发展纲要》及《浙江省人民政府质量奖管理办法(2019年修订)》《中共温州市委温州市人民政府关于开展质量提升行动的实施意见》(温委发〔2018〕55号)等规定,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温州市市长质量奖是温州市质量领域最高奖项,包括“市长质量奖”(以下简称“质量奖”)、“质量管理创新奖”(以下简称“创新奖”)。
“质量奖”主要给予我市具有独立法人资格,实施卓越绩效管理,在工业、农林业、工程建设、服务提供等领域处于领先地位,并取得显著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企业(组织)。
“创新奖”主要给予我市具有独立法人资格,实施卓越绩效管理,在工业、农林业、工程建设、服务提供等领域具有创新示范效应,并取得明显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企业(组织)。
第三条温州市市长质量奖每年评定一次,为业务性质的绩效评价活动,坚持“申报自愿、科学公正、好中选优、宁缺毋滥”原则,每年获“质量奖”“创新奖”的企业(组织)各不超过5家。
第四条“质量奖”“创新奖”评审采用国家标准GB/T19580《卓越绩效评价准则》和GB/Z19579《卓越绩效评价实施指南》的最新版本。
温州市人民政府关于表彰2007年度温州市产品质量和食品安全专项整治工作先进单位和先进个人的通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温州市人民政府•【公布日期】2008.01.21•【字号】温政发[2008]5号•【施行日期】2008.01.21•【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公安综合规定正文温州市人民政府关于表彰2007年度温州市产品质量和食品安全专项整治工作先进单位和先进个人的通报(温政发〔2008〕5号)各县(市、区)人民政府,市政府直属各单位:2007年,我市各地、各有关部门按照市委、市政府的统一部署,强化措施,扎实推进产品质量和食品安全专项整治工作,取得了阶段性成效,各县(市、区)和温州经济技术开发区的产品质量和食品安全专项整治工作全部达标,并涌现出一批先进单位和先进个人。
为鼓励先进,树立榜样,进一步推进全市产品质量和食品安全专项整治工作,市人民政府决定,授予乐清市人民政府等32个单位“2007年度温州市产品质量和食品安全专项整治工作先进单位”荣誉称号,授予蔡光华等96位同志“2007年度温州市产品质量和食品安全专项整治工作先进个人”荣誉称号。
希望受表彰的先进单位和先进个人珍惜荣誉,再立新功。
各地、各部门和广大干部群众要以先进为榜样,进一步振奋精神,扎实做好产品质量和食品安全专项整治的各项工作,为促进我市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推进温州“第三次跨越”作出更大贡献。
附件:1. 2007年度温州市产品质量和食品安全专项整治工作先进单位名单2. 2007年度温州市产品质量和食品安全专项整治工作先进个人名单二○○八年一月二十一日附件12007年度温州市产品质量和食品安全专项整治工作先进单位名单一、县(市、区)先进单位(6个)乐清市人民政府瑞安市人民政府平阳县人民政府龙湾区人民政府瓯海区人民政府苍南县人民政府二、乡镇(街道)先进单位(13个)鹿城区南郊乡人民政府龙湾区天河镇人民政府瓯海区新桥街道办事处乐清市乐成镇人民政府乐清市柳市镇人民政府瑞安市塘下镇人民政府瑞安市飞云镇人民政府永嘉县瓯北镇人民政府洞头县北岙镇人民政府文成县巨屿镇人民政府平阳县鳌江镇人民政府泰顺县罗阳镇人民政府苍南县龙港镇人民政府三、县(市、区)整治组牵头先进单位(13个)乐清市质量技术监督局瑞安市质量技术监督局乐清市经济贸易局苍南县经济贸易局瑞安市农林局乐清市农林局瓯海区卫生局平阳县卫生局苍南县海洋与渔业局温州市工商局鹿城分局乐清市工商行政管理局苍南县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温州出入境检验检疫局卫生与食品检验检疫处附件22007年度温州市产品质量和食品安全专项整治工作先进个人名单一、市直单位先进个人(22名)蔡光华(温州市质量技术监督局)刘杰(温州市质量技术监督局)郑耀克(温州市经贸委)龚细午(温州市经贸委)张文明(温州市农业局)林景献(温州市林业局)胡爱党(温州市卫生局)潘江波(温州市卫生监督所)孟清弟(温州市工商局)冯亮(温州市工商局)杨星星(温州市海洋与渔业局)蔡华(温州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吴旭耀(温州出入境检验检疫局)李世雄(温州出入境检验检疫局)郑翌(温州出入境检验检疫局乐清办事处)陈建国(温州出入境检验检疫局鳌江办事处)董直促(温州市委督查室)叶锡青(温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室)李麟(温州市财政局)黄鹏林(温州市质安办)金圆圆(温州市质安办)董冰乐(温州商报)二、县(市、区)先进个人(74名)鹿城区(5名)连衍(温州市质量技术监督局鹿城分局)饶爱华(温州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鹿城分局)王永安(温州鹿城区卫生局)姚长洪(鹿城区农林水利局)周小敏(温州市工商局鹿城分局)瓯海区(6名)林晖(温州市质量技术监督局瓯海分局)陈温媛(温州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瓯海分局)郑剑敏(瓯海区卫生监督所)陈小秋(瓯海区农林渔业局)叶冬善(温州市工商局瓯海分局)戴明亮(瓯海区经济贸易局)龙湾区(7名)项波(温州市质量技术监督局龙湾分局)陈晓宝(温州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龙湾分局)何斌(龙湾区卫生监督所)胡郑珍(龙湾区农林局)蔡政(龙湾区海洋与渔业局)朱才寿(温州市工商局龙湾分局)林道旺(龙湾区经济贸易局)温州经济技术开发区(3名)金满洪(温州市质量技术监督局开发区分局)吴宪光(温州市卫生监督所开发区分所)陈军(温州市工商局开发区分局)乐清市(7名)瞿建荣(乐清市质量技术监督局)林雄美(乐清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龚海清(乐清市卫生局)黄文圣(乐清市农业局)方芳(乐清市海洋与渔业局)倪相达(乐清市经贸局)杨宏远(乐清市工商局)瑞安市(7名)许毅斌(瑞安市质量技术监督局)金高周(瑞安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金精华(瑞安市卫生监督所)孙健明(瑞安市农业局)郑洁(瑞安市海洋与渔业局)张国钦(瑞安市经济贸易局)吴式珍(瑞安市工商局)永嘉县(6名)林轶群(永嘉县质量技术监督局)金义杰(永嘉县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徐顺亚(永嘉县卫生监督所上塘分所)朱海兵(永嘉县农业局)陈金良(永嘉县经济贸易局)金新南(永嘉县工商局)洞头县(7名)吴生法(洞头县质量技术监督局)陈航程(洞头县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金志平(洞头县卫生监督所)朱志德(洞头县农林水利局)吕海棠(洞头县海洋与渔业局)魏海平(洞头县经济贸易局)苏宇咏(洞头县工商局)文成县(6名)陈丽平(文成县质量技术监督局)陈汉斌(文成县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胡美芝(文成县农业局)刘冬南(文成县卫生监督所)徐刚(文成县经济贸易局)周碎林(文成县工商局)平阳县(7名)李黎明(平阳县质量技术监督局)吴立水(平阳县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丁强(平阳县卫生监督所)陈亲凯(平阳县农业局)陈献稿(平阳县海洋与渔业局)叶长春(平阳县经济贸易局)蒋楚宏(平阳县工商局)泰顺县(6名)夏立伟(泰顺县质量技术监督局)郑裕招(泰顺县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陈细志(泰顺县卫生监督所)杨明爽(泰顺县农业局)胡宝如(泰顺县经济贸易局)沈志树(泰顺县工商行政管理局)苍南县(7名)陈茹(苍南县质量技术监督局)吴毓钢(苍南县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陈如法(苍南县卫生局)陈为康(苍南县农业局)林正大(苍南县海洋与渔业局)黄可界(苍南县经济贸易局)叶宗谢(苍南县工商局)。
温州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温州市市长质量奖评审管理办法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温州市人民政府•【公布日期】2009.09.13•【字号】温政发[2009]59号•【施行日期】2009.09.13•【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失效•【主题分类】机关工作正文温州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温州市市长质量奖评审管理办法的通知(温政发〔2009〕59号)各县(市、区)人民政府,市政府直属各单位:《温州市市长质量奖评审管理办法》已经市人民政府第27次常务会议审议通过,现予以印发,请认真贯彻实施。
二○○九年九月十三日温州市市长质量奖评审管理办法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引导和激励广大企业(组织)建立并实施卓越绩效的质量管理模式,提高产品、工程和服务质量水平,扎实推进“质量立市、品牌强市”战略的实施,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产品质量法》、《国务院质量振兴纲要》及《中共温州市委温州市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实施品牌立市战略的若干意见》(温委发〔2005〕105号)等规定,借鉴国内外质量奖评审工作经验,设立温州市市长质量奖,并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市长质量奖主要授予我市具有独立法人资格,实施卓越绩效的质量管理模式,在工业(含农产品加工业)、工程建设、服务等领域处于领先地位,并取得显著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企业或组织。
第三条市长质量奖每年评定一次,坚持“高标准、严要求、好中选优、宁缺毋滥”原则,一般每年获奖的企业或组织总数不超过3家。
第二章组织机构及其职责第四条市政府建立市长质量奖评审委员会(以下简称评委会),评委会主任由市政府分管副市长担任,副主任由市政府工作联系副秘书长和市质监局局长担任,成员由市有关部门负责人、企业管理专家和质量专家组成。
评委会下设办公室(以下简称评审办)和评审组,评审办设在市质监局,市质监局负责人为办公室主任,评审组由具备资质的评审员组成。
第五条评委会的主要职责:(一)组织、指导和监督市长质量奖评审活动的开展,决定市长质量奖评审涉及的重大事项。
温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2016年质量温州建设行动计划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温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公布日期】2016.04.29•【字号】温政办〔2016〕39号•【施行日期】2016.04.29•【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城市建设正文温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2016年质量温州建设行动计划的通知温政办〔2016〕39号各县(市、区)人民政府,市各有关单位:《2016年质量温州建设行动计划》已经市人民政府同意,现予印发,请认真组织实施。
温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室2016年4月29日2016年质量温州建设行动计划为全面推进“质量温州”建设,助推我市经济转型、城市转型、社会转型,根据《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印发贯彻实施质量发展纲要2016年行动计划的通知》、浙江省《2016年质量强省建设行动计划》、《温州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快推进质量强市建设的决定》精神,制定2016年质量温州建设行动计划。
一、主要目标进一步巩固和发展创建全国质量强市示范城市的成果,继续保持全市质量安全形势总体稳定,不发生负有直接监管责任的重特大质量安全事件。
全市制造业产品质量合格率达到93%以上,主要农产品质量安全监测合格率达到96%以上,出口商品遭国(境)外通报比例低于出口商品份额占全国的比例,制定10个以上“浙江制造”标准(其中乐清市、瑞安市、永嘉县、龙湾区、瓯海区各争取2个以上,其他县和区各争取1个以上)。
各县(市、区)工程交(竣)工验收一次验收合格率达到100%,新开工装配式建筑、新开工装配式住宅和公共建筑面积分别达到省政府目标责任考核要求。
服务质量满意度达到79%以上。
完成国家“水十条”年度主要目标任务,跨行政区域河流交接断面水质和环境空气质量达到美丽浙江建设考核要求,县级以上集中式饮用水源地水质达标率达到90%以上。
二、主要任务(一)着力提升质量供给水平。
1.全力打造“浙江制造”品牌。
制定实施《“浙江制造”品牌建设三年行动计划》和《温州市“浙江制造”品牌建设2016年工作要点》,推动乐清市、瑞安市、永嘉县等3个“浙江制造”品牌建设试点县建设。
温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同意对质量立市名牌兴业突出贡献单位予以奖励的批复
文章属性
•【制定机关】温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公布日期】2003.11.25
•【字号】温政办〔2003〕168号
•【施行日期】2003.11.25
•【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
•【时效性】现行有效
•【主题分类】宏观调控和经济管理
正文
温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同意对质量立市名牌兴业突出贡
献单位予以奖励的批复
温政办〔2003〕168号市质量立市领导小组办公室:
温质立〔2003〕5号请示悉。
根据《温州市质量振兴实施计划(1999-2010年)》和《温州市名牌兴业实施意见》,经研究,市人民政府同意对在质量立市、名牌兴业工作中做出突出贡献的单位予以奖励和表彰。
现将有关事项批复如下:
一、对首次获得“中国驰名商标”、“中国名牌产品”、“中国建筑工程鲁班奖”等荣誉的温州企业(单位),给予100万元奖励,再次获得同类荣誉的予以表彰。
二、对获得“国家免检产品”、“浙江省著名商标”、“浙江省名牌产品”、“浙江省建设工程钱江杯奖”等荣誉的温州企业(单位)给予表彰。
三、对在质量立市、名牌兴业工作中做出突出贡献的部门给予10-30万元奖励。
二〇〇三年十一月二十五日。
温州市人民政府关于公布2017年度温州市市长质量奖
和温州名牌产品名单的通知
文章属性
•【制定机关】温州市人民政府
•【公布日期】2017.12.25
•【字号】温政发〔2017〕38号
•【施行日期】2017.12.25
•【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
•【时效性】现行有效
•【主题分类】质量管理和监督
正文
温州市人民政府关于公布2017年度温州市市长质量奖和温州
名牌产品名单的通知
温政发〔2017〕38号各县(市、区)人民政府,市政府直属各单位:
评审认定市长质量奖、温州名牌产品是我市质量建设的重要抓手,多年来在推动我市企业实施卓越绩效管理,加强自主品牌建设,提升企业经营绩效方面起到重要作用。
根据《温州市市长质量奖评审管理办法》和《温州市名牌产品认定和管理办法》的有关规定,经企业自愿申报、市级部门资格审查、专家评审,又经市市长质量奖评审委员会及市名牌战略推进委员会全体会议审查认定并公示,市政府决定授予华仪电气股份有限公司等3家企业2017年度“温州市市长质量奖”、星际控股集团有限公司的车载移动照明设备等176个产品2017年度“温州名牌产品”称号,现予公布。
希望获得“温州市市长质量奖”和“温州名牌产品”称号的企业积极发挥质量标杆作用,创新发展,引领温州产业转型升级。
广大企事业单位要进一步强化质量意识,提升产品、工程、服务和环境质量发展水平,为助推温州国际时尚智城建设
作出更大贡献。
附件:1.2017年度温州市市长质量奖名单
2.2017年度温州名牌产品名单
温州市人民政府
2017年12月25日。
温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公布2008年温州名牌产品
的通知
文章属性
•【制定机关】温州市人民政府
•【公布日期】2009.01.08
•【字号】温政办[2009]4号
•【施行日期】2009.01.08
•【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
•【时效性】现行有效
•【主题分类】知识产权综合规定
正文
温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公布2008年温州名牌产品的通知
(温政办〔2009〕4号)
各县(市、区)人民政府,市政府直属各单位:
根据《温州市名牌产品认定和管理办法》的规定,经企业自愿申请、有关部门和各专业组综合评价、市名牌推进委员会组织审查认定、公示,市人民政府批准,浙江科一合成革有限公司生产的聚氨酯合成革等120个产品(含到期复评产品43个)为2008年温州名牌产品,现予公布。
希望获得温州名牌产品称号的企业珍惜荣誉,进一步加大技术创新力度,提高质量管理水平,促进企业上规模、产品上档次,扩大名牌产品市场占有率,为我市深入实施“品牌立市”战略、推进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作出更大的贡献。
附件:2008年温州名牌产品名单
二○○九年一月八日附件
2008年温州名牌产品名单。
温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评选2007年度温州市产品质量和食品安全专项整治工作先进单位和先进个人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温州市人民政府•【公布日期】2007.12.28•【字号】温政办[2007]193号•【施行日期】2007.12.28•【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公安综合规定正文温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评选2007年度温州市产品质量和食品安全专项整治工作先进单位和先进个人的通知(温政办〔2007〕193号)各县(市、区)人民政府,市各有关单位:2007年,我市各地、各有关部门按照市委、市政府的统一部署,强化措施,扎实推进产品质量和食品安全专项整治工作,取得了阶段性的成效。
为鼓励先进,树立榜样,进一步推进全市产品质量和食品安全专项整治工作,促进我市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经市人民政府同意,决定开展2007年度温州市产品质量和食品安全专项整治工作先进单位和先进个人评选活动。
现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一、推荐评选依据此次评选活动主要依据《市委办公室市政府办公室关于开展全市产品质量专项整治工作的通知》(温委办发〔2007〕139号)和《温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温州市产品质量和食品安全专项整治行动方案的通知》(温政办〔2007〕147号)等。
二、推荐评选名额及范围(一)先进单位名额32个(见附件1),评选范围是各县(市、区)政府、温州经济技术开发区管委会及各乡镇(街道办事处)、各县(市、区)整治组牵头单位。
(二)先进个人名额96名(见附件2),评选范围是参与专项整治工作的工作人员。
三、推荐评选条件(一)先进单位推荐评选条件:1.领导高度重视、机构健全、人员到位,经费落实,整治工作运行有效;2. 整治工作部署周密,推进有力,宣传动员、调查摸底、组织工作深入有效,乡镇、协会、企业等方面积极参与专项整治工作,形成良好整治氛围;3.专项整治工作成效显著,形成产品质量和食品安全工作长效机制,尤其是解决重点和难点问题方面亮点突出;4.专项整治工作开展以来辖区内没有发生重大质量安全事故。
温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分解落实2008年度温州市质量与品牌战略实施工作任务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温州市人民政府•【公布日期】2008.06.03•【字号】温政办[2008]80号•【施行日期】2008.06.03•【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工商管理综合规定正文温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分解落实2008年度温州市质量与品牌战略实施工作任务的通知(温政办〔2008〕80号)各县(市、区)人民政府,市各有关单位:根据《关于进一步实施品牌立市战略的若干意见》(温委发〔2005〕105号)、《温州市质量与品牌发展规划(2006-2020年)》等要求,为深入实施“以质取胜、品牌强市”战略,经市人民政府同意,现将2008年度我市质量与品牌战略实施工作任务分解下达给你们,并就有关事项通知如下:一、加强质量与品牌工作机构建设,以品牌培育促进产业结构调整和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各地要及时调整质量立县(市、区)领导小组和实施品牌战略联席会议领导小组及其办公室成员,并定期组织对各成员单位的质量与品牌工作开展情况进行检查。
各地、各有关部门要认真组织实施质量与品牌培育发展规划(没有规划的要尽快编制),做好品牌培育的统筹规划、组织协调、指导监督、宣传引导、评比奖励等工作,引导企业更加注重质量效益和品牌运营。
实施扶优扶强战略,鼓励发展支柱产业和主导产品,扶持名牌产品企业做大做强,促使辖区内市级以上名牌产品的销售收入占当地工业总销售收入的比重进一步提升,拥有自主品牌的产品出口额占出口总额的比重进一步提高。
引导和激励企业不断提高产品的技术含量与质量管理水平,重点推进规模以上企业、高新技术企业、品牌培育企业积极采用国际标准和国外先进标准,力争市级以上名牌重点产品采标率达到80%以上,名牌经济占我市经济的比重达30%。
进一步加大打假治劣工作力度,使生产、销售假冒伪劣产品现象和区域性质量问题得到有效整治并取得巩固性成果。
温州市名牌产品认定和管理实施办法文章属性•【制定机关】温州市人民政府•【公布日期】1997.11.21•【字号】温州市人民政府令第16号•【施行日期】1997.11.21•【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失效•【主题分类】知识产权综合规定正文温州市名牌产品认定和管理实施办法(1997年11月21日温州市人民政府令第16号)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规范温州名牌产品的认定和管理工作,鼓励、支持企业争创和发展名牌产品,提高工业增长质量和经济整体素质,实现两个根本转变,振兴温州经济,根据国家《质量振兴纲要》和省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实施名牌战略发展名牌产品的通知》,结合我市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凡在本市行政区域内具有法人营业执照的工业企业,符合条件的,均可提出认定温州名牌产品(以下简称"名牌产品")的申请。
第三条名牌产品的认定工作,坚持择优、科学、公正、公开和市场经济评价为主的原则,实行总量控制,每年组织推荐认定一次。
第四条设立市名牌产品认定委员会(以下简称"认定委员会"),由市人民政府及其有关部门领导、专家组成,负责名牌产品的认定工作。
认定委员会办公室(以下简称"认定办")设在市经济委员会,负责认定委员会的日常工作。
第五条名牌产品管理工作,由市经济委员会负责。
第六条要以国家产业政策和市场需求为导向,重点抓好我市支柱产业、优势传统行业、重点骨干企业的最终产品、高技术含量产品、高附加值产品和高出口创汇产品的名牌培育工作。
第二章名牌产品认定条件第七条名牌产品必须具备下列条件:(一)符合国家、省、市产业政策发展方向;(二)具有较高知名度并依法注册的产品商标;(三)产品实物质量在国内同类产品中处于先进水平或在省内同行业中处于领先地位;(四)批量生产已满两年,年销售额3000万元或出口创汇300万美元以上;或产品质量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国内市场占有率达3%以上;或产品质量达到国内先进水平,国内市场占有率达5%以上;或产品质量在省内同行业中处于领先地位,国内市场占有率达10%以上并具有良好的发展前景;(五)具有较强的市场竞争能力,售后服务好,消费者(用户)认可程度较高。
温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2008年温州市重点产品质量专项整治实施方案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温州市人民政府•【公布日期】2008.04.11•【字号】温政办[2008]50号•【施行日期】2008.04.11•【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质量管理和监督正文温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2008年温州市重点产品质量专项整治实施方案的通知(温政办〔2008〕50号)各县(市、区)人民政府,市各有关单位:《2008年温州市重点产品质量专项整治实施方案》已经市人民政府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温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室二○○八年四月十一日2008年温州市重点产品质量专项整治实施方案根据国务院的统一部署以及省质监局《关于开展部分重点产品质量专项整治行动的通知》要求,结合我市实际,决定在2007年产品质量和食品安全专项整治工作的基础上,进一步调整内容、扩大范围、突出重点、巩固成果,在全市范围内深入开展部分重点产品质量专项整治工作,特制定如下方案。
一、指导思想坚持以科学发展观统领全局,大力实施“以质取胜、品牌强市”战略,进一步巩固产品质量和食品安全专项整治成果,通过对重点产品质量专项整治,全面完善产品质量安全监管链条、监管体系和监管网络,建立和完善产品质量和食品安全监管长效机制,不断提升我市产品总体质量水平,促进产业结构调整和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实现我市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
二、主要任务和工作目标坚持“堵疏结合”、“打扶并举”、“宽严相济”和“标本兼治”的工作原则,坚持集中整治与规范管理、打假治劣与扶优扶强、严格监管与引导自律相结合,深入开展各项整治工作。
(一)巩固整治成果,建立和完善长效机制。
要持续加强监管,不断巩固去年以来产品质量和食品安全专项整治取得的成果。
对通过整治已经解决的县城以上城市、乡镇政府所在地和城乡结合部的婴幼儿奶粉、小麦粉、大米、酱油、食醋、灭菌乳、巴士杀菌乳、碳酸饮料、矿泉水、纯净水、方便面、饼干、冷冻饮品、白酒、葡萄酒和啤酒等16类食品无证生产问题,要防止其反弹;对通过整治或开展名牌培育质量提升工程的其他重点工业产品行业,不出现明显的质量水平回落;企业生产条件基本保持稳定,质量体系持续有效运行,其中企业产品质量检验能力要基本符合相关规定。
温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温州市质量与品牌发展规划(2006-2020年)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温州市人民政府•【公布日期】2006.08.29•【字号】温政办[2006]154号•【施行日期】2006.08.29•【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企业正文温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温州市质量与品牌发展规划(2006-2020年)的通知(温政办[2006]154号二○○六年八月二十九日)各县(市、区)人民政府,市各有关单位:《温州市质量与品牌发展规划(2006-2020年)》已经市政府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温州市质量与品牌发展规划(2006-2020年)目录引言第一章发展现状一、主要优势1二、存在的问题第二章指导思想与主要目标一、指导思想二、主要目标1.近期目标2.中期目标3.远期展望第三章“十一五”主要发展任务一、农产品二、工业产品三、高新技术产业四、建筑工程五、服务业第四章主要措施一、政府推动二、政策引导三、企业主动四、部门联动五、行业自律六、品质提升七、技术支撑八、人才保障引言《温州市质量与品牌发展规划(2006-2020年)》是全面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建设“品牌大省”战略,依据《温州市质量振兴计划(1999年-2010年)》、《中共温州市委温州市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实施品牌立市战略的若干意见》和《温州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进行编制,规划期为2006-2010年,展望期到2020年,是未来5年及今后15年我市质量与品牌发展的指导性文件,是我市深化实施“质量立市”和“品牌立市”战略的行动纲领。
第一章发展现状一、主要优势1.工业经济规模迅速壮大。
温州工业经过二十多年的持续快速发展,规模迅速壮大。
2005年全市工业企业达140946家,实现工业总产值3545.12亿元,分别比1992年增加2.5倍和18.3倍。
其中工业产值超亿元的企业419家,实现工业产值1242.37亿元,分别比1992年增加10.3倍和93.5倍。
温州市名牌产品认定和管理办法正文:---------------------------------------------------------------------------------------------------------------------------------------------------- 温州市人民政府令(第65号)《温州市名牌产品认定和管理办法》已经市人民政府常务会议审议通过,现予发布,自发布之日起施行.市长钱兴中2OO2年11月21日温州市名牌产品认定和管理办法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推进名牌战略的实施,提高温州产品的知名度和市场竞争力,规范温州名牌产品的认定和管理工作,鼓励企业争创和发展名牌产品,提高经济增长质量和整体素质,促进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产品质量法》、国务院《质量振兴纲要》和温州市人民政府《温州市质量振兴实施计划》、《温州市名牌兴业实施意见》,结合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本办法所称温州名牌产品,是指在温州市行政区域内生产并经温州市名牌战略推进委员会(以下简称市名牌推进委)依据本办法认定的工业产品和农业产品。
第三条温州名牌产品的认定,坚持平等、竞争、择优、公开,企业自愿申请,市场评价与质量评价相结合,总量控制和限期使用的原则。
第四条市名牌推进委由市人民政府领导、有关部门和社会团体负责人及有关专家组成,负责温州名牌产品的评价、认定和管理工作,制定温州名牌产品发展战略,组织实施温州名牌产品发展规划,并根据本办法另行制定温州名牌产品评价办法及跟踪管理办法。
第五条温州市名牌战略推进委员会办公室(以下简称市名牌推进办)设在市质量技术监督局,负责温州名牌产品认定和管理的日常事务。
(一)拟定温州名牌产品发展战略和规划;(二)提出保护、扶持温州名牌产品的政策措施;(三)受理温州名牌产品申报;(四)组织对企业申报名牌产品的资料进行审查,并初步拟定温州名牌产品名单;(五)承担市名牌推进委交办的其它日常工作。
温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温州市质量与品牌奖励管理办法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温州市人民政府•【公布日期】2006.08.17•【字号】温政办[2006]147号•【施行日期】2006.08.17•【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失效•【主题分类】企业正文温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温州市质量与品牌奖励管理办法的通知(温政办〔2006〕147号)各县(市、区)人民政府,市各有关单位:《温州市质量与品牌奖励管理办法》已经市人民政府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二○○六年八月十七日温州市质量与品牌奖励管理办法第一条为落实科学发展观,引导和激励广大企业或组织采用先进的技术和科学的质量管理方法,提高产品的质量水平,创建著名品牌,增强我市产品、企业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根据《产品质量法》、《商标法》、《质量振兴纲要》和《浙江省产品质量监督条例》等有关规定,结合我市实际,建立温州市质量与品牌奖励制度。
第二条市质量与品牌奖励制度是市人民政府为表彰在“质量立市”、“品牌强市”方面做出突出贡献的企业或组织而制定的。
市质量与品牌奖励制度各奖项的设置及其管理适用本办法。
第三条本办法的奖励对象是在我市依法设立、依法纳税并已获得市名牌产品、知名商标或“瓯江杯”优质工程的生产企业或单位。
第四条市质量与品牌奖的奖励范围和标准。
(一)对首次获得中国世界名牌产品的企业,给予一次性奖励200万元;对首次获得中国名牌产品、中国驰名商标或中国建筑工程“鲁班奖”的企业,给予一次性奖励50万元;对首次获得商务部重点培育和发展的出口名牌的企业,给予一次性奖励30万元;对首次获得国家级“守信用、重合同”企业和国家免检产品的企业,给予一次性奖励10万元。
(二)对获得国务院设立的国家质量奖的企业,给予一次性奖励100万元;对获得省政府质量奖的企业,给予一次性奖励20万元;对获得中国质量协会评定的全国质量奖的企业,给予一次性奖励20万元;对获得省质量协会评定的省质量管理奖的企业,给予一次性奖励10万元。
温州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温州市政府行政规范性文件管理办法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温州市人民政府•【公布日期】2019.12.02•【字号】温政发〔2019〕7号•【施行日期】2019.08.01•【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失效•【主题分类】机关工作正文温州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温州市政府行政规范性文件管理办法的通知温政发〔2019〕7号各县(市、区)人民政府,市政府直属各单位:《温州市政府行政规范性文件管理办法》已经市人民政府第41次常务会议审议通过,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遵照执行。
温州市人民政府2019年12月02日温州市政府行政规范性文件管理办法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加强市政府行政规范性文件(以下简称规范性文件)管理,提高规范性文件质量,推进依法行政,预防行政争议,根据《浙江省行政规范性文件管理办法》(省政府令第372号)规定,结合本市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本办法所称规范性文件,是指除市政府规章外,由市政府依照法定权限、程序制定并公开发布,涉及公民、法人或其他组织权利、义务,在全市范围内具有普遍约束力,在一定时期内反复适用的公文。
第三条市政府办公室发布的规范性文件、与市政府规范性文件配套的相关制度、市政府所属单位提请市政府批准以本单位名义发布的规范性文件,按照市政府制定的规范性文件管理。
市政府设立的临时机构、议事协调机构及其办事机构不得以自己名义对外发布规范性文件。
第四条规范性文件制定应当遵循下列原则:(一)维护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合法权益。
(二)依照法定职权和程序制定。
(三)内容相近行政管理事项,归并制定。
(四)内容重复或没有实质性内容,不制定。
第五条规范性文件制定,应当按照立项、起草、审核、决定、公布等程序进行。
紧急情况需立即制定规范性文件的,可以简化制定程序。
第六条起草单位负责组织规范性文件起草工作;市司法局负责规范性文件合法性审核、监督管理等工作;市政府办公室负责规范性文件立项审批、提请市政府集体审议等工作。
温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温州市质量与品牌奖励管理
办法的通知
【法规类别】企业综合规定
【发文字号】温政办[2006]147号
【发布部门】温州市政府
【发布日期】2006.08.17
【实施日期】2006.08.17
【时效性】失效
【效力级别】地方规范性文件
【失效依据】温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温州市质量与品牌奖励资金管理办法的通知温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温州市质量与品牌奖励管理办法的通知
(温政办〔2006〕147号)
各县(市、区)人民政府,市各有关单位:
《温州市质量与品牌奖励管理办法》已经市人民政府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二○○六年八月十七日
温州市质量与品牌奖励管理办法
第一条为落实科学发展观,引导和激励广大企业或组织采用先进的技术和科学的质量管理方法,提高产品的质量水平,创建著名品牌,增强我市产品、企业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根据《产品质量法》、《商标法》、《质量振兴纲要》和《浙江省产品质量监督条例》等有关规定,结合我市实际,建立温州市质量与品牌奖励制度。
第二条市质量与品牌奖励制度是市人民政府为表彰在“质量立市”、“品牌强市”方面做出突出贡献的企业或组织而制定的。
市质量与品牌奖励制度各奖项的设置及其管理适用本办法。
第三条本办法的奖励对象是在我市依法设立、依法纳税并已获得市名牌产品、知名商标或“瓯江杯”优质工程的生产企业或单位。
第四条市质量与品牌奖的奖励范围和标准。
(一)对首次获得中国世界名牌产品的企业,给予一次性奖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