显微镜下50例虹膜根部离断修复术体会
- 格式:doc
- 大小:24.00 KB
- 文档页数:5
闭合式29G针头引导双直针间断缝合虹膜根部离断的效果祁媛媛,王海波,李胜(大连医科大学附属大连市第三人民医院眼科,辽宁大连116033)摘要:目的观察29G针头引导双直针间断缝合虹膜根部离断的效果。
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2018年1月至2019年6月收治的24例(24眼)外伤性虹膜根部离断患者的临床资料,采用闭合式29G针头引导双直针的方法间断缝合虹膜根部离断,分析效果。
结果所有患者虹膜根部离断全部复位,单眼复视、畏光症状消失,术后视力均有不同程度恢复,视力恢复情况与眼内其他组织损伤情况有关,无感染、前房出血等并发症发生。
所有患者行前房角镜检查,房角均未发生与缝合有关的房角粘连。
3例患者瞳孔欠圆,与术前虹膜萎缩状态有关。
结论闭合式29G针头引导双直针间断缝合虹膜根部离断方法简单,创伤更小,可明显缩短手术时间,避免并发症。
关键词:虹膜根部离断;29G针头;闭合式眼球钝挫伤常可造成虹膜根部离断导致瞳孔变形,大的虹膜根部离断患者多伴有畏光、单眼复视、眩光、视力矫正不良,严重影响患者的视觉和生活质量,需手术复位。
传统的虹膜根部离断的手术方法较多,将虹膜嵌于切口内缝合,或将虹膜缝合于房角处,但均有手术复杂、时间较长等缺点,且可能引起出血、损伤晶体等并发症。
闭合式29G针头引导双直针间断缝合法治疗虹膜根部离断,操作步骤简单,可快速解剖复位,并可有效防止发生并发症。
本研究探究闭合式29G针头引导双直针间断缝合虹膜根部离断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1.1临床资料回顾性分析本院2018年1月至2019年6月收治的24例(24眼)外伤性虹膜根部离断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16例(16眼),女9例(9眼);年龄22~65岁,平均(43.5±15.6)岁;眼钝挫伤20例,爆炸伤4例;虹膜根部断离范围:1个象限9例,1~2个象限10例,>2个象限5例;伤眼最佳矫正视力:光感<0.023例,0.02~0.214例,0.2~0.4 6例,≥0.5者1例;合并外伤性白内障14例,晶体不全脱位2例,前房积血10例,玻璃体积血6例。
ubm检查报告,虹膜根部向前膨隆:虹膜根部向前检查报告根部虹膜轻度膨隆虹膜膨隆遮挡巩膜突虹膜根部离断会瞎吗篇一:UBM 查房角UBM图像分析:对47例(47只眼)早期原发性闭青进行周边虹膜切除术前后UBM图像的观察分析。
观察周边虹膜形态变化、房角形态变化、周边虹膜与睫状体关系变化及周边虹膜堆积程度等。
通过此项研究,观察周边虹膜切除术解除瞳孔阻滞因素后,非瞳孔阻滞因素是否存在,及其对房角关闭的影响。
图1 单纯性瞳孔阻滞型闭青,术前周边虹膜膨隆,房角狭窄关闭2 单纯性瞳孔阻滞型闭青,术后周边虹膜变平坦,房角开放加宽3单纯性非瞳孔阻滞睫状体前位型闭青,术前周边虹膜膨隆不明显,位将周边虹膜顶向房角,房角狭窄关闭4 单纯性非瞳孔阻滞睫状体前位型,术后周边虹膜形态无明显变化,的睫状体将周边虹膜顶向房角,房角狭窄关闭睫状体前仍见前位5 单纯性非瞳孔阻滞周边虹膜肥厚型闭青,在室光照度下见周边虹膜肥厚向房角方向堆积,房角狭窄关闭6 单纯性非瞳孔阻滞周边虹膜肥厚型闭青,在明亮光照度下,见瞳孔缩小,周边虹膜拉长变薄,房角增宽开放7多种机制共存型(瞳孔阻滞周边虹膜肥厚)闭青,术前周边虹膜膨隆、肥厚,房角狭窄,房角入口处关闭8 多种机制共存型(瞳孔阻滞周边虹膜肥厚)闭青,术后周边虹膜变平坦,但仍见肥厚虹膜向房角处堆积,房角仍狭窄关闭9 多种机制共存型(瞳孔阻滞睫状体前位型)闭青,术前周边虹膜膨隆,睫状体前位,房角狭窄关闭10 多种机制共存型(瞳孔阻滞睫状体前位型)闭青,术后周边虹膜变平坦,但仍见前位的睫状体将周边虹膜顶向房角,房角狭窄关闭11 多种机制共存型(瞳孔阻滞睫状体前位周边虹膜肥厚)闭青,术前周边虹膜轻度膨隆,睫状体前位,周边虹膜肥厚并向房角方向堆积,致房角狭窄关闭12 多种机制共存型(瞳孔阻滞睫状体前位周边虹膜肥厚)闭青,术后周边虹膜较术前平坦,但前位的睫状体及虹膜向周边堆积,致房角狭窄关闭13 虹膜根部附着点相对位置分级:I 靠前型(左图):虹膜根部附着点靠前,达巩膜突II;中间型(中图):虹膜根部附着点处于I、III型之间;III靠后型(右图):虹膜根部附着点靠后,房角隐窝极宽14 睫状体位置分型:前位型(左图):睫状体前位附着紧贴于周边虹膜后;中间型(中图):睫状体位置介于前位型及滞后型之间;滞后型(右图):睫状体远离周边虹膜后15 周边虹膜厚度分级:偏薄型(左图):周边虹膜极薄;中间型(中图):周边虹膜厚度介于型之间;肥厚型(右图):周边部虹膜肥厚16 瞳孔缘相对位置分级:+I位(左图):瞳孔缘和晶状体前表面接触点相对虹膜根部附着点靠前,造成瞳孔阻滞,周边虹膜膨隆;0位(中图):瞳孔缘和晶状体前表面接触点和虹膜根部附着点处于同一水平,无虹膜膨隆征象;-1位(右图)瞳孔缘和晶状体前表面接触点位置相对虹膜附着点靠后,周边虹膜呈反向性膨隆篇二:眼科学考点整理南方医科大学1. 前房角:(1)境界:周边角膜与虹膜根部连接处,前外侧壁为角膜缘,从角膜后弹力层止端到巩膜突;后内侧壁睫状体前端和虹膜根部。
显微修复重建、断指(肢)再植科普知识1. 概述近年来,随着科技的飞速发展,医学领域的技术也日新月异,其中显微修复重建和断指(肢)再植技术无疑是医学领域的重要突破之一。
这些技术的发展为许多患者带来了新的希望,极大地改善了他们的生活质量。
本文旨在对显微修复重建和断指(肢)再植的科普知识进行介绍,帮助大家更深入了解这些技术,丰富医学科普知识。
2. 显微修复重建的定义显微修复重建是一种通过显微镜和显微外科手术器械对组织和器官进行修复和重建的技术。
它通过高倍放大的显微镜,将微小的血管、神经和组织精细地进行植合和缝合,以实现对受损组织的修复和再生。
3. 显微修复重建的应用在医学领域,显微修复重建技术主要应用于以下几个方面:a. 皮肤和软组织修复:在严重创伤、烧伤或先天缺损等情况下,显微修复重建技术可以实现对受损皮肤和软组织的精细修复,帮助患者恢复正常功能。
b. 神经修复:对于神经的断裂或受损,显微修复重建技术可以帮助神经再生,促进受损神经的修复和再生。
c. 血管修复:在血管损伤或缺血性疾病中,显微修复重建技术可以有效修复受损血管,保证组织的正常供血和营养。
4. 断指(肢)再植的定义断指(肢)再植是一种通过外科手术将严重受伤或断裂的手指或肢体再次植入并恢复功能的技术。
它通过对受损的手指或肢体进行显微外科手术,重新连接血管、神经和组织,最大限度地保留受损部位的功能和形态。
5. 断指(肢)再植的手术过程断指(肢)再植手术一般包括以下几个主要步骤:a. 断指(肢)的愈合和保存:在断指(肢)受伤后,首先需要对受伤部位进行处理和保护,以期实现最佳愈合和保存。
b. 找寻受伤血管和神经:在手术中,医生需要通过显微外科手术技术找寻受伤的血管和神经,并进行修复和连接。
c. 重建组织和功能:通过显微外科手术,将受损的手指或肢体重新植入,并最大限度地恢复其形态和功能。
6. 断指(肢)再植的效果与注意事项断指(肢)再植手术的效果主要取决于受伤部位、患者的整体情况、手术技术等因素。
虹膜根部离断处理原则1. 虹膜根部离断处理的原则是保护虹膜的完整性和功能。
虹膜是位于眼球前部的一个彩色环状结构,它具有调节瞳孔大小和控制进入眼球的光线量的重要功能。
2. 在处理虹膜根部离断时,首要原则是避免进一步损害虹膜的血供和神经供应。
虹膜的供应血管和神经位于虹膜根部附近,因此在处理过程中需要特别小心,以免损伤这些重要结构。
3. 为了保护虹膜的完整性,需要采取适当的操作技术。
在处理虹膜根部离断时,医生通常会使用显微镜和特殊的手术器械,以确保操作的准确性和精确性。
这样可以最大限度地减少对虹膜的额外损害,并确保手术的成功。
4. 虹膜根部离断处理的另一个重要原则是恢复虹膜的功能。
虹膜的功能包括调节瞳孔的大小和控制进入眼球的光线量。
在处理虹膜根部离断时,医生需要尽可能地保留虹膜的正常结构和形态,以确保其功能的恢复。
5. 虹膜根部离断处理还需要考虑患者的整体情况和治疗目标。
根据患者的病情和需求,医生可能会选择不同的处理方案。
有时,可能需要进行手术修复或支持性治疗,以恢复虹膜的功能并减少可能的并发症。
6. 虹膜根部离断处理的最终目标是保护患者的视力和提高其生活质量。
虹膜的正常功能对于保持良好的视觉功能至关重要。
因此,在处理虹膜根部离断时,医生需要以患者的视力为中心,确保治疗方案的安全和有效性。
7. 虹膜根部离断处理的过程中,医生还需要密切关注患者的术后恢复情况。
定期复诊和眼部检查可以帮助医生了解虹膜的功能恢复情况,并及时发现并处理任何并发症或异常情况。
总结起来,虹膜根部离断处理的原则是保护虹膜的完整性和功能恢复,避免进一步损伤虹膜的供应血管和神经,采取适当的操作技术和手术器械,根据患者的整体情况和治疗目标选择合适的处理方案,以保护患者的视力和提高其生活质量。
同时,术后的定期复诊和眼部检查也是非常重要的,以确保虹膜功能的恢复和及时发现并处理任何并发症。
虹膜根部离断修复术45例效果观察【摘要】目的观察显微外科技术修复广泛性虹膜根部离断,改善和恢复视功能的情况。
方法对虹膜根部离断及伴有多种并发症45例患者,以显微外科技术进行修复。
结果术前D型瞳孔、不规则瞳孔或瞳孔不存在者,术后瞳孔完全恢复圆形31例,近圆形14例,清除了双瞳孔以及由此产生的影响视力的不良因素,视力显著提高。
结论显微外科技术能修复广泛性虹膜根部离断,改善和恢复视功能。
【关键词】眼;虹膜;创伤和损伤;修复外科手术;显微外科手术临床上眼球顿挫伤或爆炸伤所致的广泛性虹膜根部离断造成双瞳孔、不规则瞳孔,产生畏光、流泪、散光或单眼复视导致视功能障碍比较常见[1,2]。
随着显微外科技术的不断发展,显微手术修复虹膜根部离断,对改善和恢复视功能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我院自2000~2007年共收治虹膜根部离断及伴有多种并发症患者45例,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本组45例中,男41例,女4例,右眼26例,左眼19例;眼球顿挫伤21例,爆炸伤24例。
年龄6~55岁,平均30岁。
虹膜根部离断范围小于1个象限25例,大于1个象限15例,大于2个象限5例。
D形瞳孔32例,不规则瞳孔10例,瞳孔不存在3例。
并发症:外伤性白内障17例,继发性青光眼7例,玻璃体出血4例,挫伤性视网膜病变2例,视神经挫伤2例,眼球萎缩3例。
多数病例为多发伤。
1.2 手术方法 1%利多卡因做球后及眼轮匝肌麻醉,在虹膜根部离断相应处成45°斜行切开角巩膜缘,长度略大于虹膜根部离断的范围。
切穿进入前房,前房注入适量黏弹剂,使离断的虹膜根部向角膜缘靠拢,如虹膜组织已有粘连,需用虹膜铲予以分开。
若虹膜已萎缩并有白内障,在截囊时留些囊以支撑虹膜组织,避免缝合时豁开。
用10-0尼龙线先缝合虹膜根部约0.5mm,然后再穿过角巩膜切口后唇,从内面进针穿过后唇中央出针,结扎缝线,线结正好位于后唇斜形切口面上。
逐段切开,逐段缝合,约1个钟点位置缝1针。
指尖再植52例的临床体会与总结【摘要】目的探讨指尖离断再植的临床效果方法对离断指尖行显微镜下全面的微量清创,标记指动脉、指神经及尽可能找到的指腹皮下静脉并吻合之。
如远端找不到可吻合之静脉,则采取远端动脉静脉化或仅吻合单一指动脉视情况行指体末端腹侧真皮下小切口放血。
结果临床再植52例,62指其中61指成活1指坏死。
术后随访6~12个月,成活指指甲生长良好、无畸形、指腹饱满,痛、温觉恢复,两点分辩觉达4~5 mm。
结论掌握良好的显微外科技术及灵活的手术技巧是提高指尖断指再植成活率的有效途经。
【关键词】指尖离断;再植;手术技巧拇、手指的指尖离断伤是手外科的常见损伤。
随着我国显微外科事业的不断发展各类断指再植技术都已相当成熟。
其中指尖离断作为特殊类型断指再植也取得了突破性进展[1,2]。
自2007年10月至2012年10月,河北省黄骅市骨科医院应用显微外科技术对52例,62指指尖离断进行再植,取得良好的临床效果。
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 1 一般资料本组男32例37指,女20例25指,年龄(17-51岁)平均28岁。
其中切割伤10例11指,轧伤20例24指,机器挤压伤22例27指。
拇指10例、食指21例、中指15例、环指10例、小指6例。
甲根部离断40指,甲中分以远离断22指。
52例62指均为指尖完全离断伤,热缺血时间为:0.5~3 h,通血时间为:4.5~5.5 h。
1. 2 手术方法1. 2. 1 麻醉采用持续臂丛阻滞麻醉或指根阻滞麻醉,均取仰卧位。
1. 2. 2 止血带如臂丛麻醉在气囊止血带下进行,如为指根阻滞麻醉则采用指根橡皮筋止血带阻断。
1. 2. 3 清创与再植手术显微镜下,先对近端指体行创面清创根据指端动脉喷血点,清理标记指动脉及其附近的指神经,在掌侧真皮下寻找标记指掌侧静脉。
再行远端离断指体创面镜下全面微量清创,并根据近端动脉、神经及静脉相应位置寻找并标记离断指体创面对应处的血管及神经。
白内障术中、术后常见并发症及处理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眼科贾松柏一、中术并发症及处理(发生率、原因、表现、处理、预防)一)麻醉1、眼心反射:①定义:压迫眼球、牵拉肌肉→迷走神经过度兴奋→心律失常、心动过缓、甚至停搏。
②处理:a.立即停止手术,上氧;b.阿托品0.01mg/kg与肾上腺素0.01mg/kg iv;c.球后注射1~2%利多卡因;d.心外按摩;e. 麻醉科或内科医师。
2、麻醉过敏:①表现:病人出现胸闷、气急、面色苍白、出冷汗甚至休克(喉头、气管、支气管、肺水肿等所致)。
②处理:a.立即使病人平卧,刺激人中穴位;b.肾上腺素0.01mg/kg im或D.X.M5~10mg iv; c. 观察20~30分钟后,再考虑手术。
③预防:病史+皮试。
3、麻醉失败——追加麻药4、球后血肿:处理:①中止手术、适度压迫、包扎眼球、止血剂,必要时外眦切开。
②手术至少推迟一周。
5、一过性黑目矇①原因:a.针头损伤视神经或刺激了中央A;b.用了肾上腺素;c.过度压迫眼球;d.麻药毒性太大或不合格;e.麻药注入眼内或视神经鞘内(对侧眼有一过性黑矇);f.视神经病变患者。
②处理:a.中止手术;b.上氧;c.扩血管(吸入亚硝酸异戊酯,舌下含硝酸甘油片)。
一般于30分钟内恢复(个别可达2小时)。
6、穿破后巩膜①原因:进针方向不对,进针过快,针尖大锋利。
②判断:a.落空感强(比进入肌圆锥明显);b.眼球运动可带动针头运动。
③处理:中止手术,探查伤口。
二)固定直肌①缝针太深:穿破眼球(探查伤口→冷冻+外加压);②牵拉太重、太后:a.导致眼心反射;b.损伤提上睑肌→上睑下垂。
三)角膜1、角膜上皮干燥、水肿或脱落1)原因:a.局麻药;b.消毒液;c.冲洗、按摩、压迫;d.暴露。
2)处理:湿润角膜或刮除上皮。
2、后弹力膜脱离:(与基质层疏松附着,止于schwalbe线)1)原因:a.器械钝,进出前房次数多;b.切口小,强行进入前房;c.切口太前。
手术分级标准妇科一级手术1.扩宫和刮宫术2.输卵管通气、通液术3.后穹窿穿刺、切开术4.外阴、宫颈活体组织采取术5.外阴良性肿物切除、前庭大腺囊肿手术6.附件切除术7.异位妊娠手术8.经阴道有蒂子宫肌瘤摘除术二级手术1.子宫切除术、子宫及附件切除术2.腹腔镜下附件手术、一般宫腔镜手术3.经腹子宫肌瘤剜出术4.阔韧带肌瘤、囊肿切除术5.子宫内膜异味症手术6.单纯外阴切除术7.子宫脱垂悬吊术或经阴道修补术8.简单尿瘘修补术9.宫颈息肉摘除术、宫颈赘生物电切术10.宫颈电灼术、冷冻术及激光治疗术11.盆腔脓肿清除引流术三级手术1.子宫扩大、广泛、次广泛切除术2.外阴广泛性切除及腹股沟淋巴结清扫术3.尿瘘、粪瘘修补术4.复杂卵巢癌、绒癌根治术5.外阴阴道成形术6.外阴重建术7.腹腔镜下子宫切除术四级手术1.盆腔清扫术2.联合盆腔脏器切除术3.新技术新项目手术产科一级手术1.会阴侧切及会阴侧切缝合术2.会阴Ⅰ、Ⅱ度裂伤修补术3.古典式剖宫产术4.引产术5.胎头吸引术6.臀位助产术7.常规助产8.子宫下段剖宫产术9.钳夹清宫10.剖宫产书中输卵管结扎术11.宫腔纱条填塞术二级手术1.会阴Ⅲ度裂伤修补术2.子宫裂伤修补术3.子宫翻出复位术4.产钳术5.臀位牵引术6.人工胎盘剥离术7.B—Lynch缝合术8.子宫动脉结扎书9.子宫下段剖宫产术(并发疤痕子宫、前置胎盘等)10.髂内动脉结扎书11.剖宫产书中子宫肌瘤剔除、卵巢囊肿剥出三级手术1.腹膜外剖宫产2.剖宫产子宫切除术3.晚期妊娠子宫破裂手术4.毁胎术四级手术1、重危手术2、新技术新项目手术眼科一级手术1.眼睑小手术2.眼部脓肿切开引流术3.眼睑结膜裂伤缝合术4.内外眦成形术5.内眦赘皮矫正术6.睑内翻矫正术7.睑外翻矫正术8.眼睑松弛矫正术9.双行睑矫正术10.双重睑手术11.沙眼滤泡压碎术、摩擦术12.翼状胬肉切除及结膜移植术13.角膜、结膜异物剔除术14.深层角膜异物取出术15.眼球摘除术16.球内容物剜除术17.泪道探通术18.泪囊摘除术19.睫体冷凝术20.睑裂缝合术21.睑缘粘连术22.睑缘粘连分离术23.球结膜放射状切开冲洗+减压术24.角膜拆线25.前房穿刺术26.前房穿刺冲洗术27.前房注气术28.脉络膜上腔放液术29.角膜溃疡灼烙术30.激光治疗眼前节病31.激光治疗青光眼32.激光晶状体囊膜切开33.光虹膜囊肿切除术二级手术1.眼球裂伤缝合术2.上睑下垂矫正3.眼睑退缩矫正术4.睑球粘连分离术5.睑外翻矫正+植皮术6.泪点成形术7.游离植皮睑成形术8.下泪点外翻矫正术9.内眦韧带断裂修复术10.泪小管吻合术11.鼻泪道再通术12.泪道成形术13.泪囊鼻腔吻合术14.球结膜瓣覆盖术15.结膜良性病损切除成形术16.一般斜视手术17.球内异物取出术18.板层角膜移植术19.单纯角膜肿物切除术20.羊膜移植术21.瞳孔再造术22.前房结血清除术23.前房成形术24.活动性义眼眼座植入术25.白内障囊内、囊外摘除术26.青光眼滤过术27.虹膜切除术28.小梁切除术29.房角切开术30.简单视网膜脱离手术31.玻璃体穿刺抽液术32.玻璃体穿刺注药术33.球内磁性异物取出(前段)34.球内非磁性异物取出(前段)35.眶膈修补术36.视网膜激光光凝术三级手术1.上睑下垂矫术联合眦整形术2.带蒂皮瓣修整术3.虹膜根部离断修复术4.虹膜囊肿切除术5.睫状体及脉络膜上腔放液术6.人工晶体复位术7.动脉岛状皮瓣移植修复术8.眼睑结膜恶性肿瘤切除及成形术9.复杂的眼肌手术10.特殊类型的网膜脱离手术11.眶内肿瘤摘除术12.白内障摘除联合玻璃体切割术13.非正常晶体手术(半脱位、瞳孔广泛粘连)14.眶内异物取术耳鼻咽喉科一级手术1.扁桃体切除、挤切2.咽部脓肿切开术3.鼻腔、后鼻孔填塞术4.常规气管切开术5.鼻甲切除术6.声带息肉摘除术7.耳后骨膜下脓肿切开术8.上颌窦穿刺术9.耳前瘘管摘除术10.腺样体刮除术11.简单的食道异物取出术12.鼻骨骨折复位术二级手术1.鼻中隔粘膜下矫形术2.上颌窦根治术3.外耳道良性肿物切除术4.鼻侧切开术5.副鼻窦开窗术三级手术1.外耳癌手术2.鼻成形术3.鼻腔及上颌窦肿瘤切除术4.鼻咽纤维血管瘤摘除术5.耳廓畸形矫正手术6.内窥镜下副鼻窦手术7.声带手术口腔科一级手术1.拔牙术2.舌系带修整术3.口腔颌面间隙脓肿切开引流术4.颌骨骨髓炎刮治术5.口腔颌面部良性小肿物切除术6.颌骨囊肿摘除术7.牙外伤结扎固定术8.下颌骨单纯性骨折颌间固定术9.唇裂整复术,腭裂整复术二级手术1.唇裂术后畸形修复术2.口角歪斜矫正术,唇外翻畸形矫正术,红唇缺损重建术3.低位埋伏牙拔除术4.牙再植术5.颌骨、颧弓骨骨折复位内固定术6.腮腺、颌下腺、舌下腺切除术7.上颌窦瘘修补术8.颌骨良性病变切除术或刮除术9.颞下颌关节成形术10.三叉神经末梢支撕脱术11.口腔颌面部海绵状血管瘤切除术12.舌部分切除术三级手术1.保留面神经腮腺肿瘤切除术2.复杂腭裂修复术3.口腔颌面恶性肿瘤切除与重建术4.神经吻合、神经游离移植手术5.上颌骨、下颌骨畸形的手术矫正6.颈淋巴清扫术四级手术1. 颌面部复杂大手术如颌面、颈联合根治术2. 侵犯颅底肿瘤手术3.吻合神经血管的肌瓣游离移植手术4.新技术新项目手术普二科(肝胆外科)一级手术1. 简单开放性胆囊切除、胆囊造口术2. 简单胆总管切开探查及造口术3. 肝囊肿开窗及肝脓肿切开引流术4. 急性胰腺炎引流手术及胰腺囊肿外引流术5.一般腹外疝修补术6.阑尾切除术7.胃十二指肠惠阳单纯修补术8.简单胃肠道破裂修补剂造口术9.一般痔、肛瘘手术10.小肠吻合及其他腹腔、胃肠道简单手术11.胃镜、结肠镜活检术二级手术1. 较复杂的开放性胆囊切除术2. 较复杂的胆总管切开探查及造口术3. 一般胆囊、胆总管—十二指肠、空肠吻合术4. 肝破裂修补、肝活检及肝边缘病灶切除术5. 边缘肝切除、肝左外叶切除术6. 肝囊肿内引流、胰腺假性囊肿内引流术7. 胰尾切除、胰体尾裂伤手术及胰腺坏死组织清除及引流术8. 腹腔镜胆囊切除及肝囊肿开窗9. 脾切除术10. 肝动脉结扎、栓塞及肝动脉、门静脉插管、化疗盒植入术11. Oddi括约肌成形术12. 经皮肝穿胆管造影及引流术(PTC、PTCD)13. 简单门体断流术14.良性病变的胃、结肠切除及重建15.迷走神经切断手术16.简单门体静脉断流术17.十二指肠手术及广泛小肠切除术18.负责疝修补术及人工补片疝修补术19.复杂疝、肛瘘手术20.弥漫性腹膜炎的剖腹探查术21.胃肠道瘘修补剂造瘘口闭合术22.简单胃肠内镜治疗手术23.一般息肉摘除术24.热探头治疗或活检术25.一般消化道异物取出术26.经内镜下激光或微波治疗三级手术1. 半肝切除术2. 肝门部肝胆管成形及高位肝胆管空肠吻合术3. 复杂或改进的胆总管空肠吻合术4. 胆总管囊肿手术5. 再次胆道手术6. 腹腔镜胆道手术7. 内镜、X光或超声引导下胆石、胆道狭窄支架手术8. 胰十二指肠切除、全胰、胰头切除术9. 胰头部复杂裂伤及胰十二指肠联合伤手术10. 门腔静脉分流及复杂门体断流手术11. 腹腔镜下肝边缘切除及脾切除术12.全胃、全(次全)结肠切除术13.胃癌、结肠癌、直肠癌根治术14.贲门部手术15.肛门、肛管成形手术16.腹部外伤休克状态的探查术17.消化道出血休克状态下的探查术18.腹腔镜下胃肠穿孔修补剂阑尾切除术19.复杂胃肠内镜治疗20.良性病变的一般腹腔镜胃肠道手术21.组织胶或硬化剂治疗术22.ERCP23.不行EST的ENBD24.内径下乳头球囊扩张术25.EMR(内镜下粘膜切除术)26.曲张姜梅套扎术27.经皮内镜下胃、空肠造瘘术28.复杂及高危险消化道异物取出术29.食管、直肠支架植入术30.巨大息肉摘除术31.内镜下金属夹的使用32.心、肺功能和一般状况差的病人的操作33.病房高危病人的床旁操作四级手术1. 肝移植受体手术2. 半肝以上肝切除、肝中叶切除、肝尾状叶切除3. 活体供肝切取术4. 胰腺移植术5. 布—加综合征手术6. 新技术新项目手术7.恶性肿瘤的腹腔镜,胃、结直肠切除及消化道重建术8.同种异体小肠移植9.EST后的支架植入术10.EST及针状刀乳头开窗术11.内镜下胆、胰管内机械碎石术12.Oddi氏括约肌测压术13.超声内镜引导的穿刺术14.胰管梗阻的内镜治疗15.胰腺假性囊肿的内镜治疗16.食管探条扩张及球囊扩张术17.胆管狼性狭窄导管扩张普一科一级手术1.肝囊肿开窗及肝脓肿切开引流术2.一般腹外疝修补术3.阑尾切除术4.胃十二指肠溃疡单纯修补术5.简单胃肠道破裂修补及造口术6.一般痔、肛瘘手术7.乳腺脓肿引流8.乳腺良性肿瘤切除9.乳腺外伤手术10.小肠吻合及其他腹腔、胃肠道简单手术二级手术1. 简单开放性胆囊切除、胆囊造口术2.简单胆总管切开探查及造口术3急性胰腺炎引流手术及胰腺囊肿外引流术4. 复杂开放性胆囊切除5.复杂胆总管切开探查及造口术6.甲状腺腺瘤或囊肿切除7.甲状腺部分切除8.颈部肿块切除活检9.甲状腺腺叶切除10.甲状腺大部或次全切11.乳腺全切术12.乳腺部分切除;腺叶切除术13.一般胆囊、胆总管十二指肠、空肠吻合术14.肝破裂修补、肝活检及肝边缘病灶切除术15.边缘肝切除、肝左外叶切除术16.肝囊肿内引流、胰腺假性囊肿内引流术17.腹腔镜胆囊切除及肝囊肿开窗引流18.良性病变的胃、结肠切除及重建19.迷走神经切断手术20.简单门体静脉断流术21.十二指肠手术及广泛小肠切除术22.复杂疝修补及人工补片疝修补术23.复杂痔、肛瘘手术24.弥漫性腹膜炎剖腹探查术25.胃肠道瘘修补及造口闭合术26.脾切除术三级手术1.半肝切除术2.肝门部肝胆管成型及高位肝胆管空肠吻合术3.复杂或改进的胆总管空肠吻合术4.胆总管囊肿手术5.再次胆道手术6.腹腔镜胆道手术7内镜、x光或超声引导下胆道狭窄支架手术8.胰十二指肠切除、全胰、胰头切除术9.胰头部复杂裂伤及胰十二指肠联合手术10.全胃、全(次全)结肠切除术11.胃癌、结肠癌、直肠癌根治术12.喷门部手术13.肛门肛管成型术14.腹部外伤休克状态下的探查15.消化道出血休克状态下的探查16.ERCP17.EST18.不行est的erbd19.内镜下乳头球囊扩张术20.内镜下金属钛夹的使用21.甲状腺癌根治切除术22.颈部淋巴结清扫23.甲状腺全切术24.胸骨后甲状腺切除25.甲状旁腺手术四级手术1.半肝以上肝切除、肝中叶切除、肝尾状叶切除2.EST术后的支架植入技术。
三种术式修复虹膜根部断离临床效果比较郭惠宇;沈沛阳;邢健强【摘要】目的:探讨虹膜根部断离修复术的手术方法及其治疗效果。
方法我院2013年6月至2015年6月采用三种手术方法修复虹膜根部断离25例,其中嵌顿缝合法5例、长直针连续缝合法10例、经角膜闭合缝合法10例,比较手术操作的优缺点及其临床效果。
结果25例(25眼)虹膜根部断离经修复术后,瞳孔均得到不同程度的修复,视力提高,单眼复视消失;嵌顿缝合法5例全部虹膜前粘连,3例继发青光眼,长直针连续缝合法10例有1例术后前房出血,2例术后合并外伤性白内障。
角膜闭合缝合法眼内并发症较少,但有新的角膜损伤。
结论三种修复方法中,经角膜闭合缝合法的操作简单、能准确控针,创伤轻、并发症少,效果佳。
【期刊名称】《海南医学》【年(卷),期】2016(027)017【总页数】3页(P2864-2866)【关键词】虹膜;根部断离;修复术式;疗效【作者】郭惠宇;沈沛阳;邢健强【作者单位】海南省眼科医院海南省眼科重点实验室,海南海口 570311;海南省眼科医院海南省眼科重点实验室,海南海口 570311;海南省眼科医院海南省眼科重点实验室,海南海口 570311【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773.1虹膜根部断离是眼挫伤中虹膜的一种较严重损伤,常造成瞳孔变形,伴有单眼复视、畏光和散光而影响视功能,瞳孔不规划而影响美容,需要手术修复,而修复方法各异,各有利弊。
2013年6月至2015年6月期间,笔者选用不同方法对25例外伤性虹膜根部断离患者进行了手术修复,随访时间3个月~2年,以期探讨临床上操作较为简易、效果好、损伤小的虹膜断离修复方法。
1.1 一般资料本组患者25例(25眼),其中男性19例,女性6例;右眼15例,左眼10例;年龄7~72岁,平均42.5岁;受伤原因:拳击伤4例、塑料枪子弹击伤4例、白内障术后4例、角膜穿孔伤3例、羽毛球击伤3例、车祸伤2例、爆炸伤2例、摔伤2例、前房异物取出术后1例;合并症单发或伴发:伴前房积血13例、葡萄膜炎6例、外伤性白内障6例、玻璃体脱入前房者5例、角膜裂伤4例、晶状体不全脱位4例、继发青光眼者3例;虹膜根部断离范围:<1个象限者6例、1~1.5个象限者10例、>2个象限者9例;术前视力:<0.1者9眼、0.1~0.3者14眼、0.4者2眼;就诊时间:伤后2 h~4年。
显微镜下50例虹膜根部离断修复术体会
在眼球受到挫伤时,房水受到压力作用,从中央区向周边,根部组织受到很大的冲击,而这个部位没有晶状体的支撑,抵抗力很小,导致虹膜根部与睫状体分离1。
随着显微镜的外科广泛应用,虹膜根部离断伤的修复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2011年1月收治虹膜根部离断及伴有多种并发症患者50例,治疗结果报告如下。
资料与方法
本组患者50例,均为多发伤,其中男45例,女5例,右眼17例,左眼33例;眼球挫裂伤41例,爆炸伤9例;年龄7~62岁,平均32.4岁。
虹膜根部断离90°以内30例,100~140。
14例;>2个象限6例。
并发外伤性白内障26例,玻璃体出血8例,继发性青光眼7例,睫状体脱离4例,3例视神经挫伤,眼球萎缩2例。
住院6~30天,平均15天。
手术方法:手术前做好患者的心理护理,减少患者的紧张恐惧心理,小孩和不能配合者采用全身麻醉,患者均在眼压控制在正常范围后、前房积血吸收和眼前段炎症基本被控制的情况下进行手术。
手术前调试好显微镜的焦距范围,双人双目手术显微镜保证术野清晰下手术,滴5%新福林眼液充分扩瞳,采用1%利多卡因做球后及眼轮匝肌麻醉,在虹膜根部断离相对应的角膜缘做以穹隆为基底的结膜瓣,前房注入适量黏弹剂,距角膜缘3mm处,以矛状穿刺刀先垂
直穿刺巩膜,如虹膜已有粘连,需用虹膜铲予以分开。
在虹膜根部离断相应处成45°斜行切开角巩膜缘,长度略大于虹膜根部离断的范围。
切穿进入前房,使离断的虹膜根部向角膜缘靠拢,组织虹膜用10-0尼龙线先缝合虹膜根部约0.5mm,然后再穿过角巩膜切口后唇,从内面进针穿过后唇中央出针,缝合缝毕用虹膜恢复器整复虹膜,使瞳孔恢复圆形,最后缝合角膜切口,结膜下注射抗生素、激素,涂眼膏包伤眼结束手术。
结果
本组50例患者中手术术后瞳孔完全恢复圆形38例,修复近圆形12例,消除了双瞳孔瞳孔圆、居中,消除了单眼复视、畏光、流泪、散光等现象,该虹膜复位术对前房及虹膜的影响较小,继发性青光眼3例,经用降眼压药物后眼压恢复正常。
因虹膜受外力瞳孔括约肌有不同程度的损害,瞳孔不能完全恢复正常大小5例,手术后视力均有不同程度的提高。
讨论
虹膜根部断离是指虹膜与睫状体连接处断裂。
该连接处的组织最为薄弱,受外力的作用后,易于断裂。
当饨力从正面作用于眼球后的一瞬间,瞳孔发生阻滞,周边巩膜扩张,潴留于前房内的房水向无晶状体支撑的周边部虹膜冲击,钝挫伤的力量除在打击部位产生直接损伤外,由于眼球是不易压缩的球体,钝力在眼内传递,致外伤性虹膜根部离断;或穿通伤直接致外伤性虹膜根部离断。
2011年1月收治虹膜根部离断外伤患者50例,均是经眼球受到严
重的挫伤时,眼球受压变形,虹膜根部因为眼球受压、角膜巩膜环扩大及瞳孔括约肌收缩,使虹膜根部变薄,房水的冲击力使其后退导致虹膜从睫状体附着处断裂2。
本组50例患者男性较多,眼球挫裂伤中小孩5例,爆炸伤中小孩2例,所以社会和家长要重视儿童的看管,烟花、爆竹、危险品应远离,避免造成眼部伤害。
临床上如果虹膜根部断离范围<1个象限,无单眼复试、畏光等视力影响,又不在睑裂区,可不手术治疗3。
本组50虹膜根部离断外伤患者,离断范围大32例,位于睑裂区18例,影响了视功能,造成双瞳孔和不规则瞳孔,需用显微技术修复断离的虹膜,对在受伤初期,均有不同程度的虹膜睫状体炎,且多伴有前房积血,手术方式有切开式和闭合式修复方法,采用的是切开式方法,对于手术时机的选择,蔡用舒认为4,伤后必须安静休息2~3周,过早手术,前房内的虹膜睫状体炎症和积血不利于手术,术后炎症反应会较大,然而,受伤后过晚手术,断离的虹膜组织失去弹性不利于复位。
刘秀峰等 5。
认为当虹膜根部离断的诊断明确,需应立即进行施行手术复位,同时处理并发症,不必等到炎症控制及积血吸收,对于虹膜根部离断,及时的手术修复是有效而且必要的5。
所以,复位手术时机也应根据患者的眼部情况采取个体化处理,不能前篇一律。
不断总结手术方法和技巧,必须选择适宜的手术做法,斜形切开角膜缘,向前房内注入黏弹剂,术中黏弹剂的应用不但维持了前房,而且对晶体及角膜内皮均有良好的保护作用,可将膨出或嵌顿的玻
璃体阻隔,防止半脱位的晶体倾斜,加重晶体悬韧带的损伤。
缝合时先将虹膜根部通过缝合与切口后唇相连,结扎不宜过紧,以瞳孔复圆为度。
利用炎症原因产生的纤维素及结缔组织使虹膜根部与相邻组织粘连6。
本组38例(38眼)在显微镜下经过结节缝合法复位和对症治疗后,瞳孔恢复圆形,单眼复视消失,视力0.2~0.4 3眼,0.4~1.0 47眼,术后注意眼部情况的复查,发现问题,及时作出相应处理。
挫伤所致虹膜根部断离在伤后适时进行显微修复术,有助于手术术中顺利完成,取得较好的临床效果。
参考文献
1李凤鸣.眼科全书(下册).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6:3246.
2蔡用舒.创伤眼科学[m].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1988:214-215.
3张效房,杨进献.眼外伤学[m].郑州:河南医科大学出版社,1997:290-294.
4宋琛.手术学全集·眼科卷.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1996:664-665.
5刘秀峰,程竹珍.合并外伤性白内障的虹膜缝合4例报道[j].眼外伤职业眼病杂志,1997,19(5):386.
6张志辉.虹膜根部离断解剖复位成形术的临床研究.国际眼科杂志,2007,7(2):577-578.。